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白夜行》讀後感

《白夜行》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白夜行》讀後感1

非常疲憊卻熬到凌晨兩點把書看完,故事太引人入勝,讓人慾罷不能,非看到大結局不可!

《白夜行》讀後感

從一個無法告破的兇殺案開始,跨度長達二十年,分佈在這其中的種種事件猶如作者拋出的一塊塊碎片,看似分散,其實卻環環相扣、相互依存,最後爲讀者呈現出一幅完美的拼圖!這不禁讓人想起用來形容散文的一句話“形散而神聚”!

前面大部分章節每每看到最後總覺得兇手已經呼之欲出,未曾想作者卻一下子又把讀者帶入另一個起碼間隔數年之久的事件之中,用剝洋蔥的方式一層一層剝出案件的真相!當你能隱約猜出兇手的時候,恨不得作者馬上把她揪出來碎屍萬段,皆因那兇手太陰狠毒辣、傷害無辜;而當兇手真正呈現於眼前時,那隱藏在背後的真相中的真相卻又是你始料未及的!對兇手——憎惡之?同情之?——兩者皆有之!

全書讀完掌握了大結局後又不禁對前面的內容感到回味無窮,有馬上想再看一次的衝動和慾望!曾看過讀者評論說這書已看過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觸!這話並不誇張,自己也曾看一本書看了三次,並且最近居然還有再讀一次的慾望!可見一本好書確實有吸引人一讀再讀的魔力!

不得不說這東野圭吾的寫作技巧已達登峯造極之境界!這書與其說是推理小說,不如說推理只是她的肉體,愛情纔是她的靈魂!讀罷只讓人覺得“守護——不惜用生命——可能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白夜行》讀後感2

看完了《白夜行》,日本的東野圭吾著,劉姿君譯,海南出版公司20xx年9月第1版,20xx年1月第4次印刷。在看東野圭吾的《惡意》的時候,從那本書的介紹裏提到了這本《白夜行》,在我看來,如果一本書的廣告需要那另一本兒來說話,並且不是襯托,而是並列,那多少能夠說明廣告裏提及的那本書名氣很大,水平很受到人們的認可。

按圖索驥,我找到了這本《白夜行》,然後這兩天給看完了。本來這樣的推理小說我能夠很快看完了,但看到半途我就不捨得看得那麼快了,這部小說寫得很出色,就我看過的推理小說裏,能夠寫得這麼有水平的,讓人在看的時候根本忘掉了這是一本兒推理小說,而且在睡覺的時候會因爲這部小說的內容睡不着,會在半睡眠的狀態下不斷的反覆的思考小說裏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小內容的,如此讓讀者牽腸掛肚的,這是唯一一本兒。我在看的時候,就給這本書一個評價,在我看過的推理小說裏,長篇小說能夠排到前三名的,有橫溝正史的《神祕女子殺人事件》,綾辻行人的《黑暗館不死傳說》,還有就是這本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了吧,至於他們三個哪個更優秀,我不知道,都是讓我震驚的,感到自己就算寫一輩子也無法超越的作品,是可以和任何一部非推理小說名著叫板的,而且會把大部分名著殺個落花流水。

我現在仍然沒有從這本小說裏脫離出來,就想當初我看完《黑暗館不死傳說》一樣。這部小說不能用簡單的精彩來概括,嗯,或者說這本書外包裝上的廣告很失敗,完全掩蓋住了這部小說應有的光輝。看到這樣的一部小說只能得到直木獎提名,而沒有獲獎,我真感到是日本文學的悲哀了。

這部小說給我印象最震撼的是對話,我看過那麼多小說了,這麼真實的對話,毫無做作,沒有任何寫作痕跡,我通過仔細尋找想從裏面發現作者是怎麼做到通過對話揭示情節線索推動故事發展的,沒有痕跡,天衣無縫,對話與場景、情節的融合渾然天成,巧奪天工。我回想我看過的那幾部我最喜歡的小說,《金瓶梅》《四朝代》《紅樓夢》等等,都沒有做到這種高度。如果說僅僅是廢話,無意義的對話,那倒沒什麼,抓住平時的生活場景就很容易寫了,可這部小說裏所有對話都讓人提心吊膽,讓人無法釋懷,絲絲入扣,步步緊逼。能夠寫出一兩千字的這樣的對話我覺得應該不是很難,但如果寫出十幾萬字的這樣的高水平的對話,而且與劇本無關,這個,我只能說作者確實是發自心底的確實有話要說了。

其次是大膽的結構,小說的時間跨度很大,能夠想出一個人一輩子犯罪的故事可不容易,能夠想到這一點的推理小說除了橫溝正史之外,現在又有了一個東野圭吾,實際上《惡意》也是這樣的,只不過與《白夜行》相比,《惡意》就遜色多了。而能夠想到兩個人一輩子犯罪的故事,這個“想到”本身就讓我吃驚。實際上與《惡意》一樣,案情的來龍去脈在看這本書的中間部分時,我就已經知道了一個大概,但這根本不會減少我對這本推理小說的興趣,我關心的這件事兒會怎麼收場,還會出現多大的邪惡?嗯,東野圭吾在創作的時候,或者說在他開始構思的時候,我感覺他就已經想到了這種寫作效果。直到這本書最後一頁,不,應該說是當你看完了你仍舊無法擺脫那種緊張感,問題貌似解決了,但邪惡不散,禍害無窮,而且在不斷蔓延,以至於到了現在,到了自己的身邊。

都說這《白夜行》是一本兒愛情小說,我不這麼看,他揭示的人們心底的恐慌,這與小說中說到的日本從1973年到1994年這20年間的社會氣氛很是合拍。推理小說往往給人一種遊戲的感覺,但《白夜行》里根本沒有,不管是罪犯還是警察還是受害人,都人心惶惶,要不就是我現在心惶惶了吧。

真的難以想象這本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所有的謎題都是讀者自己解答出來的,而下一個謎題就是建立在讀者已有的答案之上的,至於警察、偵探或許給出了一些解釋,他們更多的是向你提供線索、證據、現象,而所有的推理都是讀者的心靈在作怪。也就是說,這本書裏的推理部分完全可以不寫,因爲在讀者的內心已經在看書的同時寫下了另外一部推理小說了。嗯,也就如此吧,東野圭吾在這本書裏的推理味道很薄,只是在最後給出了一個貌似關鍵的證據,但這個證據僅僅能夠證明小說中的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的失蹤。所有的作案手法都隱藏了,只告訴你這件事情確實是發生了,而且通過上百萬字的小說裏各個角落提示你罪犯是具有時間地點條件和作案手段的,但具體如何,其實你已經想到了,太險惡,以至於,當我想到了,我不敢深想。

受害者不僅僅是那些死了的人,我想這纔是最讓人揪心的;殺人者並不是僅僅爲了殺人,或者因爲那些俗套的原因,這個作案動機的深厚,小說裏並沒有用多少文字,也就是一兩句話吧,一帶而過,更多的是讀者自己的遐想,那種觸及靈魂深層次的罪惡。有多少小說作品都在揭示人性,在反省,在思考,但我感到在《白夜行》面前,大部分小說作品就顯得不堪一擊了。

能夠看到這本兒小說,我不能說是我的緣分,這是湊巧了,如果不看《惡意》不知道還有這樣的小說存在,如果不去受點兒累去買回來,恐怕我以後也不會知道推理小說能夠出現這樣的高度。我希望朋友們如果有機會就把這本書找來看看,尤其是喜歡小說藝術的朋友,這本書翻譯的水平也是高境界的,能夠如此投入的進行對話翻譯,作爲現在的翻譯人員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

《白夜行》讀後感3

東野圭吾是我較爲喜歡的一名作家,東野先生的書總能帶給人一種精神及思想上的衝擊。他的很多書我都很喜歡,比如《迴廊亭殺人事件》、《宿命》、《我那死去的童年》、《時生》等等,讀來都讓人震懾並久久回味,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白夜行》。

很多人稱“本書將無望卻堅守的淒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被衆多‘東飯’視作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無冕之王,被稱爲東野筆下‘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出版之後引起巨大轟動,使東野圭吾成爲天王級作家。”

我感覺這樣的評語是絲毫不誇張的。

故事形成了兩種視角,由男女主角二人來寫。女主角雪穗是一個在絕望中成長起來,因生活變得邪惡的人,她爲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惜一切手段,就正常的視角而言,她是一個壞人,是一個犯罪者,甚至是一個卑劣的生物體。但是她卻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動人。她的表面是明亮的,但她的內心從來是陰暗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在不停的“奪取”中才找到一點自我。爲了找到自身的地位她不惜利用亮司、利用自己的美色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讀者卻很難恨她,因爲她也是一個從小受盡折磨的人。

再來說說男主角亮,小說中的他從一個喜歡剪紙的男孩成長爲一個在黑暗處的實行者,他也是在不斷的犯罪,可東野先生的筆下卻總讓人對亮心生同情憐憫,他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只對於雪穗和他唯一的朋友友彥,對於其他人,他“精明冷酷猶如地下魔王”。

亮和雪穗之間有着千絲萬縷不可斬斷的聯繫,但在整部小說裏,他們唯一處在同一空間卻是在故事的結尾,亮生命的最後一程,加上雪穗轉身離去的背影,在下着雪的冬季留下了無限的悲哀。

日本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這個國家拍的恐怖片非常出色。美國的恐怖片往往是血腥暴力的`,中國的恐怖片往往是“哄”的一聲嚇你一跳,但是真正讓人心理感到說不出來的恐懼的還是日本的恐怖片,我感覺由此折射出的日本人的心理層面也是非常複雜的。而在《白夜行》中,我除了感到男女主人公之間感情的複雜之外,更多的是疑問:“日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有爲了生活讓自己還未成年的女兒出賣肉體,有隻顧自己享樂而視兒子無物的,這讓重天倫之樂的中國人是無法理解的。“虎毒不食子”,亮司和雪穗性格之所以如此扭曲和陰暗,和他們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因果關係。

東野先生的這部書被稱爲是絕望小說,就字面來理解,亮和雪穗的成長是絕望的,因而纔會不擇手段的追求希望。白夜行——在沒有太陽的白天行走,縱使是白天,眼前的卻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推薦大家讀一讀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

《白夜行》讀後感4

日本推理小說,第一次看這種類型的小說,非常吸引人,這本書讓我讀了很長時間,因爲總是要尋找時間的小小空擋,所以看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大。也就讓我產生了很多思索的空間,邊讀邊想,比如洗澡、乘電梯、打掃除時,腦子都可以清晰的思索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我看書絕不看簡介,這樣看起來纔能有更多趣味,因爲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自己也好像成了作者或者偵探,事件的真相是自己慢慢打開的。

故事起因是一起廢棄大樓被殺的中年男人,典當行的老闆。接着出現的人物,被害人的兒子亮。死者生前最後拜訪的貧困母女,尤其是那個11歲的小女孩雪穗。

隨着雪穗母親煤氣中毒死亡,案子就這樣被懸在了那裏,慢慢長大的亮和雪看上去是完全陌生且平行的兩個生存軌跡。

雪被條件好的姑媽收養,上了很好的私立中學,亮高中畢業爲求生存而輟學。雪一帆風順的成長總伴隨着很多意外的事件,比如好友被襲,身邊男友所從事經營的學術資料被盜……

結局是變態的不可思議,又另人同情,同時又感到終於結束的放鬆以及對未來還要發生的隱約的擔憂……

《白夜行》讀後感5

《白夜行》東野圭吾的小說,讀了差不多一半,作者從一開始就埋下伏筆,一直讀到後面就發現會有一個一個謎團接踵而來。起初的那場殺人命案,以爲會是像福爾摩斯探案那樣的探案本,讀過之後顯然是我輕視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從一開始,東野圭吾先生就佈下一個又一個局,織就絲絲密密的網,將其中的人物包羅在網中。這本書給我從未有的體驗,和那些網絡小說不同,沒有直白的心裏描寫,沒有主角光環的保護,男女主人公不會有露骨的崇拜者,不會狗血到鈔票滿滿,後母惡女一大堆需要男女主的光輝。雪穗和桐原是神祕的,是多面的,儘管所有線索都指向二人,但是仍然不相信雪穗爲了讓自己生活脫離之前糟糕的樣子處心積慮,從而上海身邊的親人和朋友,而亮司更有很多不爲人知的祕密。很想把祕密一個一個解開,但同時又期待有不一樣的發展,對他們兩個人的感情世界也很好奇。

其實謎底不這樣輕易解開,讓讀者在困惑和糾結中體驗,這本書的樂趣也正是這個。我急切而又耐心的看,終於明白雪穗與亮司爲什麼會有殺人之舉,桐原之前的陰鬱的眼神也解釋的通了,我也是在各種矛盾之中看完全書的,不會討厭主人公,甚至會心疼他們兩個,心裏還是隱隱作痛的。除了男女主我還有一個欽佩的人,那就是笹垣警察蜀黍,十九年的事還會有耐心去尋找,這樣的執着和毅力讓人不由得生出敬意,如果不是他就沒有後來謎底解開的那一刻,就不會有完整的白夜行。

《白夜行》讀後感6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爲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初初讀到這段話,頗令我震撼。我以爲這或許是爲數不多的雪穗的真情流露的一面。沒有看過電影版也沒有看過電視版,但《白夜行》作爲東野飽受好評的一部佳作,我終於連着3天看完了。

我雖然看過東野的小說不敢說很多,但總覺得他的敘述帶有一種特點:他總是在敘述一些“碎片”,初看起來這些碎片似乎只是描述某一事件,而讀者未必能再剛開始就發現這些事件背後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到了最後作者再揭露讓人意想不到的發現。但我個人覺得最後那個推理結果似乎不是東野所想要敘述的目標,不似有些推理作家,以難倒讀者或描述詭計爲主,東野注意的是事件中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奇妙關係,愛與恨的糾纏總是讓人着迷,不是嗎?

雪穗與亮司,該是何種關係?我不覺得是單純的共生,也不覺得是雪穗在利用亮司。雪穗愛亮司嗎?這似乎很難回答。說否嗎?雪穗的塑造未免冷血,她該是個有感覺的人,否則難以說出上面那話,但是她的心的大部分怕是死了吧,死在自己的親生母親把自己賣給那些猥瑣的男人的時候,所以雖然亮司的愛溫暖了她,但這溫暖不足以溫暖她的全部。而在小小的雪穗的心裏,從那時起就埋下了要爲自己而活的決定。只要能好好的活下去,利用與手段是無所謂的。

雪穗的人物無疑是複雜的,卻又可以溫柔地安慰美佳,我想在她安慰美佳的時候,所想的該是自己被亮司的父親猥褻時的痛苦吧,所以那時她才能如此溫柔,那時她的心是溫暖的吧。有人說雪穗在利用亮司,可能是覺得最後亮司死的時候,雪穗竟然對刑警說自己不認識他。可我想那時雪穗的心也已經隨之死去了,這世界上再也不會有這樣一個人愛着自己。而亮司爲了雪穗,自然也希望自己的死能夠讓警方不要有任何證據來抓住雪穗。但雪穗身上具有那種能吸引人,使人臣服的魅力可以讓她被稱爲所謂的“魔女”。

亮司呢,無疑愛的深沉。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世界是雪穗支撐的吧。小時候的他目睹自己敬愛的父親竟然在猥褻雪穗,又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這對一個小男孩來說可說是天崩地裂的感覺。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描述此時的亮司和雪穗,可我想雪穗一定對殺死父親後的亮司說了什麼,從此使得亮司的世界就只剩下雪穗,他活着就爲了雪穗吧。可他也是人,帶有溫度的人,不是喪心病狂的殺人狂,所以他也會在殺人後痛哭,這種生活對亮司難道不是一種折磨嗎?所以我想死亡也是他最後最好的結局。

《白夜行》,白夜裏的行走,這本書的確是成功的佳作,美就美在東野留給讀者很多想象的空間,書中基本都是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觀察這兩人,所以亮司和雪穗究竟是怎麼想的,這點作者從來都沒有回答過,似乎能抓住的隻言片語又模糊不清。一本成功的書從來都是能引起讀者討論爭議的書。

《白夜行》讀後感7

最近看了一本不錯的推理小說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突然對推理小說產生了興趣,故事很長,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每個章節的連貫性不好,一個故事跳到另一個故事,前一章說的是這幾個人物。後一張就出現完全不相干的人,感覺有點看不下去了,但是讀着讀着所有的章節都會聯繫到一起,覺得每一個段落都有伏筆,都是圍繞着兩個中心人物,在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看到一半的時候真的很想看看結尾到底會怎樣,兩人的命運將會如何,終於忍着看到最後,推理小說真的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結局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但我覺得結果不是重要的,關鍵是在看小說的過程中引起的思考,每個情節彷彿都在腦子裏形成一個影像,每個章節都引領着你想看下一個章節。

看完小說之後我又看了電視劇版的,是由山田孝之、綾瀨遙、柏原崇主演的,總感覺和小說有些不同,小說中男主角桐原給我的感覺就是什麼都會做,很神祕,很黑暗。而看完電視之後覺得桐原其實很善良的,反而對桐原有種同情,把所有的罪惡都攔在自己的身上,讓心愛的人永遠幸福,守護心愛的人,可能是電視劇的導演對桐原帶有感情色彩吧,不過這點小說的最後感覺也有所體現。總而言之,是一部很好看,很值得推薦的小說。聽說《幻夜》是它的姐妹篇,準備也拜讀一下。

《白夜行》讀後感8

又看完了一個章節,視覺已經極度迷糊了,無法再看下去,終於合上書本,移開貪婪的視線,稍微鬆弛一下緊繃着的神經。東野圭吾,今年纔開始接觸的作家名字,嗯,有必要對他了解一下,我心裏暗忖着……

我在看的那本書名爲《幻夜》,作者東野圭吾。五月本無什麼特別,不過今年佛山搞“創建文明城市”的面子工程,舉行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動,其中一個爲“書香五月,崇文佛山”,引來全國各個出版社,在禪城東方廣場中庭設點展銷書籍,由於活動地點在我公司附近,於是在某一天空閒時候過去逛了一下,在偌大個東方廣場中庭,各大出版社各自爲政凌亂擺放的書海之中來回遊走了三圈,最終下決心拿走《幻夜》這本書走去付款處結賬。像這樣不看作家名字買書(教科書工具書除外),這是第一次,而能讓我付出歷史性的第一次的,並不因爲赫然夾在封面的宣傳條,而是印在書本背後那段不起眼的小小文字:

我們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有如白晝,那也僅是假象。

就算與你共度的每個夜晚都是幻夜,我也願爲你化身爲影,至死不渝!

看了幾行文字,我就認定了要買的肯定是它,無論它是誰寫的,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作家!今天合上書本後,整部小說已經看了一大半了,之前作家設下的一個個懸念,答案漸漸浮出水面,緊懸在半空的心開始有點釋然。我沒後悔買了這本書,卻後悔着怎麼今年纔開始接觸到“東野圭吾”這個名字,正如他描述書中女主人公的眼睛一樣,東野圭吾筆下的小說有着某種無法言喻的魅力,能將人深深地吸引進去,這是一種魔力!在這種魔力之下,我自慚形愧,有別於中國的時下大多數作家,看了他們的書,我總感覺自己完全符合當作家的資格。

書看了一大半了,儘管裏面的加藤警官並非故事的主要脈絡,但整本書始終籠罩着一種推理氣息,可謂一部不由偵探主導的推理小說。

《白夜行》讀後感9

最近公司的電影協會推薦的一部電影叫《嫌疑犯X的獻身》。電影的原著作者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他的代表作《白夜行》我也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去看。這次影協的推薦,終於讓我下定決心。

確實是一部好書,看完之後,另外久久不能釋懷。躺在牀上,結局裏女主角的背影,仍然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其實書看到一半,我已經猜到了一連串殺人案件的兇手已經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但是,作者會給兩位主角一個怎樣的結局,讓我牽掛。而且,作者如抽絲剝繭般的手法,將謎團一一解開,而且一切的解釋縝密合理,讓人驚歎。而女主角唐澤雪穗曾被作者描述爲“惡之花”,但隨着她的身世的逐漸明朗,以及她兒時的不幸遭遇,不禁讓我對她由厭惡轉變爲同情和憐惜。男主角桐原亮司最後的自殺,是作者給他的最好結局,畢竟他殺死了那麼多人。而對於女主角的結局,作者卻沒有蓋棺定論,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空間。也許,她會因爲男主角的死亡和案情的真相大白而被繩之以法,作者曾將他們倆形容爲蝦虎魚和槍蝦一樣的共生體。但做爲讀者的我,更希望她能夠逃脫。雖然她也算是殺人幫兇,甚至對自己最好的朋友進行報復,但是她童年的不幸遭遇,如果最終讓她失去努力得來的一切,那對她來說就太不公平了。而且故事裏她也沒有得到自己最心愛的人的眷顧,縱然她有那樣的美貌,各方面也都完美得簡直無懈可擊。當然,這也許是我的一廂情願。

整個故事一直持續了近20年,而在故事中,穿插了對於時事的描寫,很好的體現了作者對於各個時代特徵的把握。比如棒球比賽,電腦在日本的興起,《超級瑪麗》的流行還有日本傳統的相撲比賽,甚至當時的一些新聞,都被巧妙地融入了故事之中。讀起來不覺得突兀,卻很好的將故事和時代契合,整篇讀完,好像自己也伴隨着裏面的人物走過了這一個個的時代,頗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

當然,如果僅此而已,那這本書也許算不上好書。其實,作者留給了我們更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在裏面。毫無疑問,故事是以悲劇結尾,而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男主角的父親,是一個迷戀女童的變態,而母親和丈夫的僱員私通,從未盡到母親應有的責任。而女主角的母親,更是以出賣自己僅僅10歲的女兒的肉體爲生。這是一個多麼冷漠的社會啊。因此,故事裏的一連串殺人案,雖有疑點,卻遲遲沒有被破獲,這樣的現象也不難解釋。警察們更熱衷於破獲那些能讓他們揚名立萬的案件,而不會將精力放在這些“普通的案件”上,僅僅以自殺、見財起意等簡單推論將案子草草了結。不過好在還有笹垣潤三這樣有責任心的警察,通過十九年的堅持不懈,終於將真相大白天下。批判的同時,也給人以希望的種子,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