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7篇)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7篇)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00字1

《百年孤獨》是我比較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和讀其它書都很明顯的不一樣,這可能就是本書的特點之一吧。這本書的不一樣之處就是全書幾乎沒有任何向上的進取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住:過去是虛假的,往事時不能回到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返了。最狂熱、最堅貞的感情也只是過眼雲煙”坦白地講,這部30萬字的《百年孤獨》,很好看,你會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當時重複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雙眼”因爲據說本書是公認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百年孤獨》,卻缺乏這種進取的精神,僅有偶爾幾個進取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歲的烏蘇娜,他一向活到十幾章(本書一共才20章),那個時候他的曾曾孫子都出世。了總的來說本書的基調還是黑色的,結尾那句話“遭受百年孤獨的家庭,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我的理解與書中的簡介不一樣,書前面的簡介說這句話代表的是進取,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即將來臨。

我卻覺得這句話是爲這個杯具魔幻的家族100年的孤獨歷史畫上句號。並不預示着以後的家庭就不孤獨,而孤獨其實是揮之不去的,誰也逃不掉的。書中的人物都是孤獨的,但每個人應對的方式有所不一樣。

奧雷連諾上校採取的方式是戰爭,永無休止的戰爭來排遣孤獨,但戰爭只讓他更加寂寞。梅梅用的是感情,可惜他的感情不被母親允許,寂寞也就依然如影相隨。

看《百年孤獨》我一向在思索一個問題,這個家族爲什麼是孤獨的。我想來想去都貌似找不到答案,或許是因爲代溝,或許是與世隔絕,還是說作者根本就不想說原因,只是表達一種狀態?都像,又都貌似不對,這個問題仍然在困擾我,期望朋友們看了之後大家討論討論。

這本書在我看來真的是很不錯,其中反映出的人生常態和人情世故,以及對人的本質的研究,作者都能夠說是十分透徹的,透徹的讓人感到有一絲害怕的感覺,這就是書的殺傷了!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00字2

在現今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但其實在以前大部分的人都是和平相處、樂於助人的,只是因爲現在的時代變了,一些網絡的便利讓人以人的接觸少了,壞人本是小部分的,經過網絡傳播讓人們認爲大部分的人都是壞人,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也就變成了冷漠,這在《百年孤獨》這本書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哥倫比亞作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這本書主要講了布恩迪亞家族的故事和馬共多鎮的故事,在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布恩迪亞家族有七代人,每一個人與其他親戚之間的關係都混亂不已,就連自己的家人間關係也十分混亂,不管是父母、父子、姐弟等親人間都十分的冷漠,沒有感情,所以人人孤獨終老,孤獨百年。

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爲他們嘆息,對他們那恐怖的慾望,愚蠢、自私而感慨,他們中不缺少聰明的人,不缺少有創造力的人,也不缺少堅持不懈的人,但他們都在路中失敗了,有的迷了路喪失了初心,有的對自己的夢想產生了懷疑,自己放棄了,這一出出事件,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悲劇。

文中作者把人性的罪惡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在這一本書中,作者完全沒有刻畫哪怕是一個的“好”人,對我們現在一些思想比較幼稚,認爲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的人帶來內心的感觸,幫助他們更好地認清現實,同時也告誡我們一個人可悲起來到底有多可憐,是一部活生生的反面教材,這樣我們更加堅信我們國家千百年來的制勝法則:團結就是力量!正是這一條法則,我們國家解放到發展再到戰勝新冠疫情和天災,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優劣,我想我們也會通過這一本書知道自己該以何種態度與他人相處。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00字3

花了大概半年時間完成《百年孤獨》的第二遍。雖然是第二次,但感覺還是很難理解。看完整本書,我很累,不知道自己懂了多少。他們在堅持自己的理想,但似乎沒有堅持下去。

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都堅守着自己所謂的理想。也許是因爲上帝不希望人太幸福;所以,當上帝懷着無限的善意創造萬物時,它就會被魔鬼毀滅。就像馬爾克斯說的,布恩迪亞家族經歷的一切都是這樣的:街上的女人會讓人流血,家族裏的女人會生下豬尾巴長的孩子,鬥雞會殺了男人,讓男人終身愧疚,子彈會引發二十年的戰爭。輕率的職業生涯只會讓人迷失和瘋狂。當老烏蘇拉離開時,整個布恩迪亞。梅爾基阿德斯是一位睿智和先進的代表,他與布恩迪亞家族有着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的重要成員。他預見到了一切,卻只能眼睜睜看着所有人死去,家庭衰敗。爲什麼?

直到現在,我都沒有明白這個角色的作用,是人類無奈的表現嗎?烏蘇拉是這個家庭的精神支柱。作爲來自馬孔多的第一代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裏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他們也衰落了,帶來了戰爭、流血和瘟疫。也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微縮的世界,一切,人類特有的躁動不安的心。或許我也應該說說奧雷連諾布迪亞上校,直到他去世我還是不理解他。我不明白爲什麼阿瑪蘭坦—烏蘇拉回來和馬孔多過着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是業主?她的祖母也有類似的精神和意志力,但她從來都不是烏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們“變態”的愛情。不知道這麼說合適不合適。布恩迪亞家最後的愛,結束了這個曾經輝煌卻寂寞了一百年的家庭。就像神祕的羊皮紙預言的那樣,家裏第一個人被綁在樹上,最後一個人被螞蟻吃掉。

可能我看不懂書裏更大更深刻的含義。一本書一百個人看,就有一百種理解。只看到了他們拼命想擁有的一些感情,卻沒有做出相應的努力。也許他們自私,也許我們也一樣,但他們應該一直努力工作,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00字4

那一年我十八歲,或許是在某個炎熱的午後、無精打采的遊走在書架之間,漫無目的得與她巧合相遇,從而發現了這本在這之後改變了我讀書習慣的書。

人生而孤獨。從呱呱墜地到抱憾而終,沒有人能陪你走過全部的旅程。在孤獨中分享孤獨,感受孤獨,迴歸孤獨。烏爾蘇拉積極融入生活,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就這樣無休止地在孤獨中掙扎,既想逃脫,又想保持這種孤獨的姿態。如同克爾愷郭爾所說:“當恐懼害怕他自己時,他就同恐懼對象保持着一種詭譎地關係。他的目光就再也離不開這個對象,而且,他也不願意離開,因爲,當某一個人想把目光從那個對象上挪開時,他就會感到後悔……”正所謂:“百年孤獨”。

或許越好的書越值得反覆閱讀。初讀這本書有些枯燥,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讓我倍感頭疼。好幾次已經讀至一半,又翻到第一頁重新再讀。第n遍的時候,當我將情節全部理順,我上網查閱了相關資料,對《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黛絲的蘿莉像被作爲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爲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00字5

在高中的時候就接觸到《百年孤獨》這本書裏面的一個章節,當時泛讀了一遍,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四年後,經歷了一些世事兒,越發喜歡這本書了,就覺得這個書名都那麼富有哲理。完整的看完這本書是在大三參加夏令營的那個暑假裏。

重複的名字,不同的孤獨演繹出一場波瀾壯闊的孤獨史,更準確的`說折射出民族的辛酸史。一百年的歲月,7代人的故事在馬貢多重複更迭,到最後卻沒有留下半點痕跡。

拉丁美洲民族擺脫不了歷史因襲的圓周率,走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就像中國近代一樣,充滿了心酸血淚。但有些不同的是,中國近代的的國民是麻木,是魯迅筆下的看客;而拉丁美洲國民是孤獨,一個人把自己束縛在自己的世界裏,任其自生自滅也不願意相互交流。中國麻木的國民似乎還可以找到一羣“志同道合”的人,當侵略者的屠刀舉行同胞的時候,有的還可以不約而同的爆發出笑聲。

布恩迪亞家族他們臉上那種一望便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是那個時代民族的符號,馬爾克斯入木三分刻畫出時代的悲哀。在這場波瀾壯闊恢弘的史詩中,你彷彿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他們的孤獨,彷彿你就生活在馬貢多小鎮上,目睹了一切事物的發生。我們急切的想探知羊皮卷的祕密,就當羊皮卷破解時,我們呼吸急促,揭露謎底的那一刻總是動人心絃。然而,當羊皮卷什麼的面紗被揭開之時,布恩迪亞家族最後一代人被拖進了蟻穴,馬貢多也在沙暴中消亡。

在我看過的作品中,沒有哪一本給我如此的震撼。《百年孤獨》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孤獨的本質含義,跟讓我看到了拉丁美洲悲催歷史的根源。一場心靈的旅行讓我與現實脫開又迴歸現實,審視着這個世界。現代人的孤獨感有來自與何處?人類越來越瞭解外太空,卻不知道自己的鄰居是誰。人類在喧囂中恣意暢歡,卻在也是人靜時不覺得感到空虛。科技帶給了我們財富,也帶給我們孤獨。

人類何時會逃脫孤獨的枷鎖呢?或許科技的發展,人類用於不會了。只會越陷越深了。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00字6

這個週末沒有回家,待在學校看書,近日把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富盛名的一本書——《百年孤獨》看完了。看書的開始就對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很濃的興趣,百年的孤獨,而人的一生不過百年。

書裏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布恩地亞家族,一個小鎮的故事——馬貢多鎮。布恩蒂亞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而家族人之間的關係卻混亂不已,看書的時候我的心不止一次的感到羞恥和冰冷,無論是父母、夫妻、兄弟還是姐妹之間都沒有感情(有也只是慾望),所以人人孤獨終老。

你不斷地爲書中的人嘆息,爲他們的愚昧無知,冷漠自私和那讓人恐懼的慾望。其實他們之中也不乏聰明、有創造力(雖然有時很荒誕)並且無比執着的人,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有的人是在半路上迷了路,不記得也不想回來了,有的是對自己所追求的並不信任,半路放棄。

書中有很多魔幻的情節,作者在想象力天馬行空的時候,還能對家庭瑣事娓娓道來,把握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角色的性格,書中寫了家族中的很多代人,而且後幾代幾乎都是以祖輩的名字命名的,但作者沒能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搞混人物。在作者創造的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似乎沒有“乾淨的愛”和“完美的人”,甚至是醜陋無比的,他就這樣把人性最壞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現在你面前,讓我這個在二十一世紀看慣童話和美好結局的人一時有點難以接受,讓我在看到最後結局的時候冒出了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噢,這就是個活生生的悲劇!”

的確,這個家族(甚至於這個小鎮)沒有一個人的結局是好的。當然,大家都說這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被新世界隔離在外,最後消失在這個世界了。大的歷史背景我並不看重,我更爲看重的是書中人性的刻畫。我想再過幾年後人生閱歷豐富後來看這本書應該會有更深的感觸吧,希望能走好自己的路,就算迷了路也還能記得回家的路。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700字7

孤獨是很多人都害怕的,何況是百年孤獨。出於對書中內容的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感慨頗深,如果有時間,建議大家也可以看看,接下來寫寫我的個人感受。

其實這本書,我一共看了三遍,才慢慢的理清其中的故事關係及人物關係,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的東西。作者採用的是倒敘的描寫方式,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其實,每種書不管是採用什麼樣的寫作方式,只要我們認真的投入,我相信也是一定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百年的孤獨》這是本書是有實際的創作背景的,哥倫比亞爆發的內戰,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的殘忍,及民衆的盲目,作者通過寫家族之間彼此沒有溝通,沒有信任,整個家族充斥着孤獨的精神,在作者的筆墨下,一個個人物性格鮮明。

《百年的孤獨》顯然是作者對當時所處環境的一種感受的描寫,他希望整個國家是團結的、美好的、和諧相處的,在作者的眼裏,其實所謂的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的孤獨》通過對一個家族的興衰史進行描述,從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的過程。這本書描寫了一個家族的七代人,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他們夫妻倆想要與外界相連,於是想要開闢一條通往外界文明之路,遺憾的是他卻被綁在了樹上,幾十年後他死在了那顆樹上,馬貢多文明也一同死去。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羣螞蟻吃掉。

整本書讀下來,再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可以發現作者的良苦用心,雖然書中的內容是虛構的,但是書中的史實是真實的,作者的內心希望國家和平,人民羣衆可以團結起來,沒有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