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道法自然--讀《老子》有感大綱

道法自然--讀《老子》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中國道教故里樓觀臺大興土木,重修廟宇,規模宏大,器宇軒昂,道法自然--《老子》讀後感。道教是中國的本土教,它把春秋末年的老子擡爲開山之祖,老子著有的《道德經》,區區五千字,在世界上,每字平均賣家最高。《道德經》是老子以出世的精神和理念爲當權派寫成的氣勢磅礴的入世名山之作,闡揚"道"和"德"主旨。老子在揮灑五千字後西出函谷關,不知所向。後人把老子曾經談經論道的樓觀臺作爲道教故里,以紀念老子。秦嶺北麓的樓觀臺古木參天,溪水淙淙,竹林成海,是一處求道成神的仙境。以前課堂上聽老師批評老子思想落後,總希望社會倒退到小國寡民的原始狀態,深入讀《道德經》,發現老師誤解了老子,我們也在錯誤的品評老子。

道法自然--讀《老子》有感

一、老子在哲學上首先提出"道"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認爲世界的本原就是道,這種觀點直抵宇宙本體。哲學家和神學家都在思索宇宙本原,中國古代哲學家有"五行"之說,認爲宇宙由水木金火土五種物質組成;印度古代神學家認定宇宙由地火水風四種物質構成;西方神學家則認爲上帝創生世界。老子的宇宙生成論和物質構造的直覺猜想,認爲天地萬物概由陰陽二氣和合而成的衝氣組成,既不同於一,又不同於二,故稱之爲三,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與近代西方實證科學中的原子構成學說十分近似。宇宙之大,粒子之微,都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的構思當中,實在難能可貴!老子提出的"有無相生,禍福相依"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是先秦時代的哲學高峯。

二、在政治上,老子反對戰爭,主張無爲而治。

1老子反對戰爭,說"兵者不祥"(戰爭是不吉利的),但又強調要加強自己的國家安全,提出"輕敵幾喪吾國",要有防禦之器,不能隨意泄露國家機密,即"微明利器"。

2他還重視農業生產,認爲"治事莫若嗇"。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嗇道儉德",把老子重農思想淹沒在刻嗇精神之下,嗇通"穡",是耕稼,農業生產,讀後感《道法自然--《老子》讀後感》。

3老子的無爲治國是"無爲而無不治,無爲而後有作爲",我們要透過"無爲",看到"無不爲,有爲"的實質。他提出"無爲而治,以正治國,不爭之德,執古御今,希言自然"。老子告誡統治者不要橫徵暴斂,窮奢極欲,揮金如土,致使民不聊生。忌好大喜功,胡作非爲,折騰老百姓,用打擊、鎮壓和殺人作爲統治手段,因爲"民不畏死",即"有爲難治"。治國不要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當政者要總結古代治國方法,"以古御今","不爭善勝","報怨以德"。這樣,纔會使國民回到小國寡民"尊道貴德"的悠然自得中。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並不是老子認爲歷史倒退到古代好,而是希望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恬然自樂。

4在政治上,老子還提出"大國以下小國"的國際關係思想和主張。即大國不要鄙視小國,應當高姿態,屈尊俯就,自覺處於雌伏地位,以得到小國的.信賴和指靠;小國尊重大國而見容於大國,大小國能滿足各自述求,各國才能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在今天世界西方各國提出的"中國威脅論"妄言中,中國睦鄰友好,和很多小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實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使妄言不攻自破。

三、人生理念上,老子的清虛自然思想更是從古到今人生哲學中的絕唱。他提出"致虛守靜",上善若水、功遂身退、歸真返璞、道法自然、少得多惑"等思想正是中國當代社會大變革中,疲於名利、金錢等物慾、欲橫流中的醒目鏡。告誡人們當身存長命,順應自然,不爭不搶,甘於像水一樣謙下、不爭、涵容、柔弱,應變自如,其結果是"若水勝剛強"。做人應該"知人自知,自知者明""天長地久"天地無私故能長遠,長生長存,人應自知謙退,反而能贏得別人的愛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要虛懷若谷,知足知止,認識到"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遠離五色五味,不被名利困擾,珍惜生命。爲人要善良,講話實在,學業專精,向聖人學習"不爭之德"。"夫爲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在社會競爭激烈的今天看老子,他講的不爭其實質是一種穩妥積極的順應自然的爭,是一種存身之道,是"上善若水"。老子被尊爲神,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