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名著《水滸傳》有感範文大綱

讀名著《水滸傳》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英雄抗爭史,下面爲大家分享了《水滸傳》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讀名著《水滸傳》有感範文

  《水滸傳》讀後感第1篇

近日,我讀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未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創作的《水滸傳》則是家喻戶曉。

《水滸傳》中的英雄們正是抱着“天下同爲一家人”的信念,共聚梁山,武松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魯智深野豬林救林沖;吳用、晁蓋、阮氏兄弟等人;兄弟團結一心,同甘共苦。兄弟之間情這麼深,怎不稱爲英雄?而且梁山泊的英雄好漢還高舉着“替天行道”的大旗,殺富濟貧!英雄好漢們嫉惡如仇,除暴安良,人們個個誇讚。他們爲了除暴安良,剷除了百姓們的一個又一個障礙;掃平了曾頭市、三打祝家莊、二退高老賊……一部《水滸傳》的英雄史詩,勇往直前。可是梁山大業毀於一旦。讀到這我就不懂了,也有點遺憾。高俅爲殺掉梁山好漢,讓他們反動派廝殺,所以梁山好漢傷亡慘重。

《水滸傳》不僅是中國長篇史的開創者,也是此後描寫歷代起義的章回演義體小說都未能達到的光輝典範。

  《水滸傳》讀後感第2篇

水滸傳,四大名著之一它名垂千古。我翻開他多少遍,每一次翻開是不同的感悟。今天,我再一次翻開,這一遍,呈現在書中的,只有一個字——義,情義、仗義。水滸傳講的是一個叫宋江的俠士,他仗義疏財,集結了一百單八位好漢,齊聚梁山泊,當山賊,劫富濟貧,朝廷都拿他們沒辦法。

吳用的機智、宋江的俠義、魯智深的大力、李逵的雙板斧……其中,我最喜歡做事爽快的武松。他是武大郎的弟弟,哥哥娶了清河縣一戶大戶人家的使女做老婆,名叫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姿色,。隨着武大郎賣燒餅,武松那時因打死了一隻連連禍害人命的大蟲,當上了官,便想回鄉看看,誰知在這時,西門慶看上了潘金蓮,兩人交往甚密,不知不覺就動起了殺死武大的念頭:把武大毒死。過了長久,武松才得知此事,他火氣沖沖,立馬趕回來,殺死了西門慶和潘金蓮。

最令我感動的,是一篇《衆好漢劫法場》。宋江在城中飲酒時,因寫下反詩,被官府緝拿歸案,第六日午時三刻,即刻問斬,傳到梁山泊,好漢們個個打抱不平,要去救宋江,劫法場。吳用想出了妙計,喬妝打扮,混入人羣。午時三刻一到,他們就殺出來,左砍一個,右刺一個,終於救出了宋江。這使我想到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人,之前一直鐵哥們左鐵哥們右的,可當危險來臨時,自稱的“鐵哥們”有危險,也不頓一下,只顧自己跑。水滸傳的好漢們從不在意口頭,只在於行動,危險來臨時,不顧自己,只顧對方,難道這不是真正的義氣嗎?

水滸傳讓我深有感觸,讓我對一個小小的“義”子有了重新的認識。

  《水滸傳》讀後感第3篇

在暑假裏我看過很多書,比如:《十三歲的故事》、《紅葫蘆》、《水滸傳》等等……,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水滸傳》。

《水滸傳》這本書,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和各個故事聯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一連貫的前、中、後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成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水滸傳》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圍繞兩個字來寫的,那就是忠和義來寫的,“忠”即是對自已的祖國,對自已身邊的親人,爲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當時的朝廷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能做得到“忠”這個字。但是,卻很少有人做得到“義”這個字。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爲兄弟,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是爲了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是爲了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真誠與愛心甚至用一個人的生命去書寫。記得有一次早讀課,老師突然要查完成作業的情況,我的好朋友小良沒有完成作業,很快就要到學習委員查作業了,小良急得團團轉,我一拍胸脯說:“沒事,抄我的吧,快點就不會被發現了。”現在想來,那是“義”嗎?真正的“義”怎麼可能作弊呢?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類似於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做得到,但求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爲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是真正的肝膽相照!

《水滸傳》,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忠”和“義”,作爲一名小學生,我覺得“忠”和“義”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