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1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好書,它的作者是英國作家笛福。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的話,請聽我的簡介。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

魯濱遜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出生在一個優越的家庭裏,但卻執著着一個航海旅行的夢。因此,魯濱遜長大後曾三次出海,在第三次出海時遇到海嘯,來到一個渺無人煙的荒島生活了8年。這中間,他歷盡各種艱辛,終於回國,併成爲鉅富。

魯濱遜從小就有着遠航冒險的理想。而我呢,整天被家人寵,夏天在空調房裏吃雪糕,冬天在溫室裏睡大覺。與魯濱遜小時候敢於冒險的精神和遠大的理想相比,真是大相徑庭。魯濱遜長大後坐船去做生意,不幸遇到海嘯,他被衝到一個荒島上,但他卻很快平靜下來,併到殘船上搬東西。假如是我,很可能是大哭大鬧,埋怨命運的不公。現在的我,學習上總抱怨作業太多,題目太難,書包太重,出門旅行路途太艱辛,飯菜差不適口,嫌這嫌那。與魯濱遜比較,我真的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魯濱遜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是一個堅持不懈的行動者。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想要成功,將面臨重重坎坷和磨難,成功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剛強的毅力。因此,在今後人生的旅途中,我將以魯濱遜爲榜樣,勇對困難,挑戰困難,堅定信心,爭取成功。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2

在暑假中,我讀了一本令人讚不絕口的書---《魯濱遜漂流記》。

魯賓遜是本書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魯賓遜所乘的船在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 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鬥爭。他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利用槍和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傢俱,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獸類。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這完全是他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蹟。

魯賓遜是一個善於幫助別人的人,他從一幫食人族手中救下一個俘虜,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從那以後,“星期五”就成爲他忠實的夥伴和僕人。魯賓遜還教他學會了說英語。不久,他又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幾個俘虜,和他們一起勞動,共同生活了28年。後來,一艘英國船隻經過荒島,魯賓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離開荒島,返回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要不畏困難,即使面臨絕境,也不能沮喪,更不能絕望,要敢於同命運抗爭,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大腦創造幸福的生活。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3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非常的震撼,我體會到了人性的堅強與堅持。在經過這次魯濱遜生命中最大的冒險後,魯濱遜成爲了一個具有堅強不屈性格,有一顆不畏困難的心的人。而我也懂得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不氣餒,並且要有獨自戰勝困難的信念,遇到困難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哪怕前方是荊棘的道路,也要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重點。主人公魯濱遜在被海盜抓走時,被野人追殺時並沒有絕望,反而非常淡定而又很智慧的脫離了危險。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具有一種非常樂觀的心態,以及他坐懷不亂,頭腦冷靜的性格。然而,主人公又是非常具有正義之心的。他救了一名被其他族羣追殺的野人,並且給他起名字叫“星期五”,還教星期五一些先進的文化知識。

魯濱遜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爲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爲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爲我沒那個能力。生活就像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我崇尚着我的生活,儘管它很普通。我熱愛生活,我要用我笨拙的筆去畫,畫出一張最美的生活!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4

坐在窗前,炎炎夏日,知了都伏在樹上歌唱,青蛙呱呱呱地成了這些“音樂家”最忠實的聽衆。當處在這種生靈的環境中,能使人的內心多麼放鬆。

翻開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細細品讀,當他違抗父命,執意要出海時,我爲他難過,難過他不做一名正緊的侓師,硬要從事航海這份危險的工作。當他乘坐的船被海盜襲擊時,我爲他擔心,擔心他會死在海盜的槍下或被他們大家奴役。當他成功從主人手裏逃脫時,我爲他高興,同時高興中帶着一份迫切的希望,希望他能重新回到父母的關切中。當他再次乘船出海時,我爲他的魯莽感到失望,失望中帶這一絲希望,希望他這次能平安歸來。可是,命運的雙手將他推到了孤島中,船上的十多個人除他外無一生還,他成了這座島上唯一的人……

讀到這,讓我想起以前讀過的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像魯濱遜一樣漂落到這樣一座孤島上。開始他很聰明,將船上能用的.東西搬了下來,等待救援,可誰知一個閃電將他搬得所有東西化爲烏有,心痛不已的他相信這是上帝給予他的懲罰,於是在一棵樹上了解了自己的生命。魯濱遜會像這樣嗎?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往下讀。

魯濱遜來到孤島上時,他將能用的東西搬了下來,並找了個洞藏好。當我讀到他想做一個層時,不禁驚訝不已,在這個荒島上沒人沒工具的他要怎麼去做,我對他的能力產生懷疑,可最後魯濱遜不僅做出了房子,還做得十分精巧,既能防曬,又能防水,我對他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

糧食也是一個問題,魯濱遜該怎麼解決呢?他難道會餓死在島上嗎?讀到後面,我對他的生活已經完全放下心來:他抓了幾隻山羊圈養在自己做的籬笆裏,而且還開始播種麥子,將收穫的做成了麪包,更重要的是他能製作葡萄乾。在島上還養了一隻山羊陪伴,日子過得十分充實。

直到有一天,巧然遇到了將要被野人吃掉的星期五,並出手救了他,星期五的到來使他不在只能和鸚鵡說話,星期五成爲了魯濱遜的僕人和朋友,魯濱遜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星期五,兩個人過得十分舒服。

命運鬼使神差的把船長送上了岸,魯濱遜救了船長,並聽他說明了一切:原來船員反判,將船長和大副扔在了這座島上,想讓他們餓死,可沒想到碰上了魯濱遜,魯濱遜帶領着船長和大副將反判的船員逐一擊破,順從的當了僕人,最後終於得到了船長的主控權,回到了英國。

合上書,腦海裏全是魯賓遜的經歷,每一次都充滿危險和挑戰。其實想想生活也不過如此,沒有風平浪靜的人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範文5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二十多歲的他是個商人,但後來又破產了,之後當過情報員,設計過開發事業。他還從事過寫作,早年以寫政論文和諷刺詩著稱。1719年,笛福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了,大受讀者喜愛。這本書講的是魯濱遜·克魯索的冒險之旅。出身在中產階級的魯濱遜本可以按照父親的安排,依靠殷實的家產過一種平靜而優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闖蕩的魯濱遜卻當上了水手,航行於大海上。但一次貨船失事,魯濱遜獨自一人流落到一個荒島。身處絕境的魯濱遜以難以想象的勇氣和毅力克服困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開荒種地,砍樹建房,圈養山羊,修造船隻,還救出了將要被土著人吃掉的土著俘虜“星期五”。最後,魯濱遜救下了一艘船,結束了他長達20多年的荒島生活。

小說的第一章描寫魯濱遜的家庭。他有兩個哥哥,一個當兵在戰場上犧牲,一個一直下落不明。所以,魯濱遜的父母也就不想再失去這最後的一個兒子。魯濱遜從很小開始,腦子裏就充滿了闖蕩世界和外出冒險的念頭。他的父親本來是想讓他學法律的,但他除了航海冒險對其他一律都不感興趣,家人一再開導他,但他不聽。一天,魯濱遜的朋友叫他一起出航,他沒和父母商量就走了,結果遇上了一個可怕的大風浪,發誓如果回到大陸一定聽父母的。最後,他們終於得救。第一次航海就不順利,使他灰心喪氣,本想回到家裏,但又想起小時候的志向,又繼續出海。

看來,一個人小時候的目標還是決定着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我們要從小離目標,並朝着這個目標而奮鬥。如果沒有這個目標,那我們就會迷失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們設立目標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且不能光是嘴山說說,說到要做到。有時候會認爲自己不行,然後就不幹了,半途而廢,我們千萬不能這麼做,這樣會使自己大失信心。如果這個目標實在是沒有辦法完成時,我們可以適當的調整目標,保持到最佳狀態。

小說中魯濱遜漂到荒島後,沒有食物了,不懂農業的魯濱遜只能硬着頭皮去耕作,第一波種子種下,剛好遇上旱季,結果種子全廢了,魯濱遜受到了打擊。慢慢地他發現旱、雨季的規律,收穫了一大批的糧食。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踏踏實實地學習,勤奮努力,才能收穫成功。我們初中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魯濱遜的離奇遭遇告訴人們,當遇到困難、挫折、不幸時,只要有勇氣、毅力,並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創造出超乎想象的奇蹟來。我們就應該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這樣,必定會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