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大綱

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

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

前些時候閒來無事,在書櫃裏找出一本書,它是我岳父在1994年買的,送給我的兒子存閱,書名《魯濱孫漂流記》。

這本書的內容,對上了年紀的大多數人來說,估計都不會陌生,主要敘述的當然是魯濱孫在流落荒島後,如何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搏鬥,勇敢地面對各方面的考驗,克服了種種困難,通過生產勞動做到自給自足養活自己,後來又戰勝了入侵的野人、強盜。讓自己得以重回文明世界,他的不屈不撓,他的聰明才智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世人佩服,我也不例外。

全書大約可以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魯濱孫離家三次航海,積蓄了一點錢,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體,詳細描述魯濱孫在大海上遇到風浪,大船觸礁沉沒,他成了唯一的倖存者,被海浪衝到一個無人荒島上,並開始了長達28年的艱苦生活,直到1686年12月19日與落難船長等人一起智取大船離開荒島;第三部分是敘述坐船離開荒島後,主要經由陸路從葡萄牙回到英國,途中在冰天雪地裏與狼羣殊死搏鬥,情景驚心動魄,歷盡艱險後終於在1687年7月11日回到闊別35年的英國。

讀完全書,我最感到驚奇的是書中描述當時的社會秩序,社會的誠信和社會制度的健全,魯濱孫年輕時留在大陸的財富,留在巴西的種植園,經過合作人幾十年的運作,居然增值無數,人們堅守信義,政府主持公道,魯濱孫的財富不但不會因爲他長期音訊全無而滅失,幾十年後還能賬目明晰,物歸原主,讓魯濱孫成爲一個大富翁,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起碼在我們看來)。以至後來我跟朋友閒聊提起,都覺得不可思議,在我們這裏,別說一個人生死不明離開30年,就是你在旁看管着,你的財富都不一定能看守得住。我相信故事裏這個情節的描述,應該是真實存在的,怪只怪在我們這裏不認可這個,某些人就是可以隨意剝奪別人的財富,甚至剝奪別人的生命.......。當然,魯濱孫那個年代,也不是什麼都好,譬如殖民統治,買賣黑奴等等,這也是違反普世價值的,今天我們誰也不會認同。

真的很奇怪,我不知爲啥,看《魯濱孫漂流記》會看出這另類的話題,也許我真不該這樣,算是“胡言亂語”吧。

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2

今天,我學習了《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魯濱孫那傳奇般的經歷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回到家裏,我又找出了那本書,讀了起來。

書中寫了: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着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黴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看完了《魯濱遜漂流記》我有很多感想。魯濱遜一個人能勇敢地在荒島上度過了二十多年,是多麼勇敢啊!要是是我的話我肯定沒有勇氣在那生活二十多年,再說我也不敢一個人去獨自冒險。我完全沒有主見,也沒有膽量。只會聽父母的意見,父母說東,我絕對不敢往西。假如我離開了父母,我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方向。完全不能自己生存。

遇到困難我只會退縮,不敢勇往直前。不敢用自己的勇氣去克服它、戰勝它。這樣我長大了有什麼用呢?不,我要像魯濱遜那樣,無論遇到了什麼困難,都不能退縮,只能勇敢的面對事實。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只能勇敢的面對它。要學會獨立,不能什麼事情都依賴別人。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

我的人生也會隨着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3

20xx年12月《荒島餘生》在美國公映;20xx年8月,我在同學家看了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荒島餘生》,那時我20歲。這部電影我反覆觀看了好多次,一個人,兩個人,到最近一次和我的兩個孩子一起重溫了這部電影。20xx年12月我首次閱讀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時我37歲。

如果,我們每個人曾經或現在就活在自己內心的那座孤島上,那我這十七年的“漂流”,我們又到了哪裏?也是否遇到過經過身邊的航船、鯨魚或自己哭泣的倒影,還是也學會了自耕自種,豐衣足食。讀這樣一部故事,讓我不得不拿電影《荒島餘生》來做個比較。

魯濱孫從成年就是一個嚮往冒險與奔跑的年輕人,家庭的殷實,父親的勸慰均不能讓這樣一個人滿足現狀。一個人,帶着內心的狂野,與素不相識的人漂泊在海上,大海上幾經風浪,遇海盜,做家奴,又在巴西經營農場,生活漸漸向好的他,還是不能讓自己守心一處。又一次出海,十幾個人遇難,魯濱孫遇險獨自存活在一座無人的小島上。

電影裏的查克,身爲聯邦快遞的高級工程師,事業蓬勃,前程似錦。一次次的穿梭於國際件的快遞航班中,爲工作,站在莫斯科的車間不知疲倦的拔高工作效率。與未婚妻的婚約一拖再拖。直到帶着牙痛,於夜間的一次航行中飛機失事,落入一座孤島。

魯濱孫發現自己倖存於一座孤島,他沒有停歇去想自己的不幸,而是用自己求生的本能,一次次的將失事貨船的物品搬入島上。有火藥、鳥槍、衣物、酒、餅乾和一點糧食。接着就選擇居住點,挖山洞、搭窩棚,做好安全與隱藏。(在當時的年代,島與島之間經常有食人的部落出現);爲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從不停歇的狩獵、耕種、編織、製陶,砍伐。直至自己完全像個野人,身穿獸皮經常一個人開墾荒地、飼養野物,這對他來說舉足輕重。幾次從失事的船中找到的金幣,是這座島上最沒用的東西。從上島一直到可以自足,從不停歇的用去了他5-6年時間。書中沒有多少筆墨描述他悲慘的內心掙扎。相反,魯濱孫從沒想到過死,內心的鬥爭只是對自己是不是一個基督徒從懷疑到堅持相信。如果什麼是他一直活着的信仰,那就是繼續好好活着。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很能說明一個人獨自生活久了的內心變化:“在造物手中,人生是怎樣一個光怪陸離的東西啊!在不同的環境中,人類的感情怎樣變幻無常啊!我們今天所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願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膽戰心驚的。現在我自己就是一個最生動的例子;以前我覺得我的最大痛苦就是被人類社會所擯棄,孤身一人,被無邊的大海包圍着,與人事隔絕,被貶入一種寂寞的生活之中,彷彿上天生認定我不足與人爲伍,不足與同類並列似的。我覺得,假如讓我見到一個人類,那就不亞於使我死而復生,那就是上天所能賜給我最大的福氣,僅次免除我人間的罪孽,登上天堂。而現在呢,只要一疑心到可能看到一個人類,我就會全身發抖,只要看到一個人影,看到有人到島上來的不聲不響的痕跡,我就恨不得鑽到地底下去。”魯濱孫在島上的27年的歲月裏,可以說他完成了與整個世界的翻轉。自己成爲對這座孤島的主宰。作者甚至給了魯濱孫更好的饋贈,就是“殖民”。可能這座島已經習慣了有人每天供養吧,在魯濱孫走時,還是因事留下了幾個英國老鄉在島上。魯濱孫從沒有放棄活着的信念,使他再次回到了英國老家。

當查克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身處孤島。各種身體、精神、心理的不適與恐懼很快侵襲而來。在這種生死時刻,一個人的求生本能,讓他很快意識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電影裏的這座小島沒有什麼動物與異類。也有一座相識的小山,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起初失事飛機中的一些快件被衝到海灘,他還是用工作般的'責任,收留了這些盒子。因爲飢餓、口渴,查克必須去覓食。最有趣的是查克逐漸學會石器時代的本領,成功用利石撬開椰子、磚木取火成功後對着熊熊烈焰,那種像是戰勝了一切的神一般,對着夜色中茫茫的大海宣泄着從沒有過的驕傲。他找到了一個可以棲身的山洞。在孤獨中他打開了幾件包裹。一個排球“威信”成了他唯一的傾訴。查克想到從島上逃走,可近岸的海浪不放他走。查克想到過死,他把一根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木頭上了絞刑,看看自己編織的草繩是否結實。在他掙扎中的每一個夜裏,是那僅帶在身邊未婚妻的相片鼓勵着他,並讓他活着。雨季夜裏的山洞中,查克將自己病入膏肓的牙齒砸出口腔,完成從社會人到一個人的轉型。在島上的4年中幾經磨難,內心裏對未婚妻的不斷想念,讓查克又一次鼓起勇氣完成超越。當他成功脫離小島。漸漸離島遠去的時候,回望霧氣飄繞的那個與自己陪伴4年的地方,就像我自己離開那座孤島一般,盡說不出是喜悅還是留戀。

回到美國的查克,在飛機上吃的最多的冰塊。自己曾經的聯邦快遞公司已是一頭跨國巨獸。自己的未婚妻已是那個牙醫的妻子。爲他歡慶的親朋好友還是像他以前一樣,那樣健談。所有的一切,他都默默的觀察着。當查克在散去派對桌上看着按下就着的打火機時,一切的不適應從他內心升起。夜裏,還是睡在地上的他,在微弱燈光下看着那張未婚妻的殘舊照片時,查克是否覺得當初就應該繼續呆在島上呢!電影的結尾,當查克一個人站在鄉村的十字路口時,面對鏡頭,他的眼神中泛起的是海浪?是孤島?還是重生!

魯濱孫回到英國,沒有感到種種不適應。他帶着感恩的心,去尋找幫助他的每一個人或死去恩人的後人。報恩,錢成爲了最有用、最重要的東西。奇蹟的是他在巴西的種植園還在合夥人的手裏經營很好的。多年前的託付,多年後的信譽。是一個人值得繼續活下去的信念與生命力。進入暮年的魯濱孫,仍被自己從沒停歇的漂流情懷再次朝着大海揚帆遠航。又一次駛入那座自己生活過的孤島時,小島已是人間煙火之地。魯濱孫一次次的給島上送去了必需品、牲畜,包括女人。不管什麼境地,只要呆久了,它就是我們的家。而魯濱孫的家、親人、種植園更像是他一直漂流移動的城堡,只有那座島留着他內心真正的家與寄託。

初中生《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4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世界經典文學作品,是由英國笛福所寫。笛福全稱達丹妮爾.笛福,是英國啓蒙時期現代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爲英國和歐洲的“小說之父”。

《魯賓遜漂流記》寫了魯賓遜三次的漂流之旅,前兩次可以說是僥倖逃生,第三次纔是真正的開始。魯賓遜極其想航行,但他的父母一心想讓魯賓遜學習法律,魯賓遜只對航海感興趣,不到一年他就離家出走了。

雖然前面兩次航行讓魯賓遜已經感到非常害怕,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開始了第三次的航行,這一次是爲了出售奴隸。航行13天后,他們面臨強大的東北風,風暴中船上的11人全部掉進了大海,只有魯賓遜僥倖活了下來。35年後,魯賓遜用他的毅力終於回到英國。

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多感受,魯濱孫在荒島上一直不放棄,堅持到底,這讓我懂得去堅持,在逆境中絕對不能失去希望和理智。要相信自己,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此,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經常選擇退縮。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拼裝積木,拼了沒多久感覺拼不下去了,所以我放棄了。讀了《魯濱孫的故事》,我得到了鼓勵,於是我把放在一邊很久的積木,重新開始拼裝,爸爸也鼓勵我,陪我一起做,經過不懈的努力,兩天後一個漂亮的模型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欣喜若狂,那是付出努力後的喜悅,那是堅持後得到成功的喜悅。

讀了《魯濱孫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到,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輕易放棄。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