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的教育讀後感1200字

愛的教育讀後感12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首次出版於1886年。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讀後感相關內容,歡迎查看!

愛的教育讀後感1200字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我讀過許多書,也從這些書中瞭解到人世間愛的偉大。本以爲自己對“愛”這個詞已經有了很深的見解,認爲愛就是爸爸媽媽寵自己,不批評自己。可當我接觸到《愛的教育》這本書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之前的想法是多麼可笑!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8歲。那時的我真的很愚蠢,明明不懂得愛是什麼,卻要裝作很懂的樣子,把愛的意義理解成了自己想的那樣,覺得自己對愛的認識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傲嬌戰勝了虛心,於是,我決定不讀《愛的教育》。一次偶然,我翻開了這本書,當看完幾頁時,我震驚的說不出話來。愛原來不是我想的那樣。自從那次翻閱,我彷彿覺得自己着了魔,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往後的日子裏成天抱着這本書“啃”,反覆的瀏覽。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書中的每個故事,每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透着一種特殊的力量,那就是愛!作者通過一個個人物把愛描寫的淋漓盡致。在《意大利愛國少年》中,小主人公對祖國真摯的熱愛;在《弱者》中,同學們的互助互愛;在《看望病重的老師》中,學生對老師無比的敬愛;在《父親的陪護》中,父母與兒女之間濃濃的愛。雖然書中沒有用任何誇張式的宣傳,詩歌般的讚美,但卻用上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把天底下孩子們的喜悅、煩惱、悲傷、痛苦和父母親的絲絲教誨都娓娓訴說着,是文章更加真實感人!

看完《愛的教育》,我的心靈彷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整個人也懂事了不少,這本書就像不會說話的老師,無形的給我傳授知識。還沒看《愛的教育》的我和看完之後的我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小時候,我一直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小公主”,爺爺奶奶眼中的“小寶貝”,是全家人矚目的焦點。可是,弟弟的“從天而降”,讓我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剛開始,我對這個弟弟特別喜歡,他真的很可愛,白白胖胖的,成天對着我笑。可是隨着時間的變化,我開始討厭這個弟弟了,爲什麼呢?因爲他把原本屬於我的光環奪去了,把我擁有的一切全都奪去了。每當我犯錯誤了,爸爸媽媽總是批評我;而弟弟犯錯誤了,爸爸媽媽只是一笑了之。漸漸地,我認爲他們不愛我了。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和家人作對,常常和她們唱反調。在一次考試之後,那也正是我讀完《愛的教育》的時候,我和媽媽陰差陽錯的進行了一次交談。媽媽心平氣和的對我說:“孩子,媽咪知道自從有了弟弟來,大家對你的關心也不像以前的多了,可那並不代表爸爸媽媽不愛你。媽媽批評你,是希望你能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你已經長大啦,該學會獨立,弟弟卻還小,他應該需要更多的關愛,你是做姐姐的,難道不應該多包容包容弟弟嗎?”是啊,弟弟還小,我是做姐姐的,應該多關心弟弟,而不是與弟弟爭風吃醋。爸爸媽媽批評我,並不是不愛我,這只是愛的另一種形式!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奉獻愛,而不是奢侈得到更多的愛,人要學會滿足,這不正是。《愛的教育》所體現的風格嗎?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3

代羅西是班級中學習最好的學生,不但學習是班級中的第一名,在各項品質上代羅西任然是班級同學和老師的驕傲,他樂意幫助別人,尤其是班級中最應該幫助的弱小的學生和窮人家的子弟。代羅西是所有學生的楷模和家長最爲推崇的學生的榜樣。

斯戴第雖然天資不是很聰明,但是憑着一股拼勁卻總使自己的成績不斷進步,當別人在班級打鬧時他總能亂中求靜,使自己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他去的成績也對別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教育,同樣他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成績也得到了丘林羣衆的肯定,得到了丘林政府的表彰。

還有那個鐵匠的兒子,父親由於長期處於貧窮狀態,揹負着生活的沉重壓力,經常借酒澆愁,對兒子的學習從來都不過問,還總因酗酒對孩子又打又罵,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有時甚至把孩子的學習用品扔在地上用腳踏,但是小鐵匠非常努力,也非常熱愛自己的父親,從來都沒有對父親怨恨過,學生對於小鐵匠的遭遇也非常同情,當同學們對小鐵匠的父親提出批評的時候,小鐵匠卻處處維護着他的父親,由於孩子的努力,他的成績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這時做父親的鐵匠纔開始對自己的孩子引起重視,想一想以前對不起兒子的事,自己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這樣小鐵匠從此得到了父愛,從此父親也打起了生活的勇氣,爲了孩子要好好的活下去。

讓人難忘的還有那位賣炭着的兒子,家裏只有母親,父親在很遙遠的地方當兵,他擔起了家裏生活的重擔,在家裏,只要有時間,他就幫助買炭的顧客做着做那,只有等閒暇的時候自己才能抽空進行學習,但是這個孩子很陽光,並不抱怨自己的處境和學習條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呀。

愛力柯認爲,這些同學都是自己學習的榜樣,自己有優越的學習條件,但是並不像以上這些同學努力,從而起到了對自己的教育。

愛力柯的父母常常會讓愛力柯邀請同學們到家了做客,讓同學們在一起度過一天快樂的時光,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同學,讓這些同學感受到社會對於他們的關愛。也經常帶子女去同學家,給同學們帶一點兒禮品,讓子女對這些同學親近。這樣對子女性格,人品等個像素質的培養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丘林的人民也很淳樸,他們對學校的一切都非常關心,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暑假遭受了不幸和發生了疾病,他們都會主動的前去看望,人人都處在愛的環境了裏。

丘林政府也倡導着一種學習的氛圍,不但對學校學生的學習重視,對成年人的教育和學習也非常倡導,他們會在每一個節日的時候,對學習方面做出成績的市民和學生進行大力表彰,從而可以看出丘林地區的人民是多麼的熱愛和倡導學習呀。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也是我的教育觀有一個很大的轉變,教育要對人性進行改變和完善,不應該用教師的功利來進行自己的教育,要有更加廣闊的天地進行自己的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充滿愛,沒有愛的教育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因此,以後的教育人生就要不斷的捫心自問,我這種作法是對學生愛嗎?如果不是愛就不要繼續下去,一切都要從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