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吸課讀後感

呼吸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導語:《呼吸課》是一部極其令人感動、讓人驚異的小說。作者安·泰勒向我們展現了一段婚姻:期望,失望,孩子們如何在家庭中掀起風暴,丈夫和妻子如何再次墜入愛河。

呼吸課讀後感

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婚前,你看他哪兒都好;婚後,他的缺點和惡習就像跳蚤一樣,一個個蹦出來,而你對他的柔情與耐性也像青春一般,一絲絲減少。於是你恨恨地問自己:究竟是當初沒帶眼識人,上了他的當,還是這男人變化太快?

小說《呼吸課》寫的就是婚姻的跳蚤,婚姻內部深深的無奈。

瑪吉和艾勒這對夫婦要動身去參加一位老友的葬禮。從準備出發開始,兩人之間的爭吵和衝突不斷爆發並逐漸升級。艾勒在每件事情上與瑪吉唱反調,瑪吉甚至跳車出走了一段時間。幾伴隨着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引發了瑪吉的回憶,她想起了自己遇到艾勒前的生活,自己和艾勒的相愛,想起了他們結婚,生子,一起將孩子撫養長大再送走的種種。28年裏,他們重複着同樣的爭吵。同樣的指責,同樣的怨恨年復一年地被翻出來,沒有一件真的被忘記。但同時瑪吉也回憶起28年裏,他們也重複着同樣的玩笑,同樣的情話,默契到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心照不宣地傳達支持和安慰。《呼吸課》以溫暖中帶着點小傷感的筆調描繪了人到中年家庭的危機、婚姻的缺憾、愛情的無奈。作者寫出了普通人婚姻的真諦:無奈與忍耐,粗糙中溫情洋溢。

也許婚姻就是這樣:經歷過種種生活的無奈,偶爾也會迸發出希望的閃電,但最終,還是會歸於忍耐。在瑪吉的回憶中,艾勒一直是少言寡語,甚至是冷漠的,他不留情面,總是指出自己認爲錯誤的地方;而從艾勒的角度出發,卻認爲瑪吉總想控制一切,想改變別人,讓人覺得不舒服。他們夫妻雙方有感情,也沒有出現第三者,但是總在其他方面出現問題。他們的生活單調古板,瑣事纏身時就會對彼此說出不留情面的刻薄話。生活有時讓人壓抑得忍無可忍,但又必須拿着耐心來挨着。這就是繁瑣生活的真實體現。

書中每個角色都是向善的,最後的婚姻結局也並非離散或圓滿。這和平常在小說中讀到的婚姻中那種無奈的人性糾纏又有所不同。作者在書中塑造了生活的矛盾和沉重,然後又把這些矛盾化解,給了書中的人物一條出路。

過來人會告訴你:相敬如賓纔是婚姻中最大的謊言。有吵有鬧,有煩有躁,這纔是真正的婚姻生活。就像呼吸。呼氣,失去;吸氣,得到。無論是細碎的家庭生活,還是幾乎被遺忘的激情和愛,都在呼吸之間。

而作者可能是想告訴大家,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不僅是愛情的,也有瑣碎的部分。包容和擔待是相互的,不是單方無止境的擔待包容,也不是縱容。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包括耐心。當一個人的忍耐達到極限,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爆發的結果往往是無法挽回的決絕。在小說中,瑪吉的兒子傑西和兒媳菲奧娜的失敗婚姻就在於兩人都不懂得適可而止。兩人在離婚後,瑪吉一直想使他們二人複合,因此在這次旅途中,瑪吉也抱定了另外一個目的:把菲奧娜和孫女勒羅伊帶回家。然而不論她費了多少苦心,最終還是失敗了,而導火索,竟然又是艾勒說出了不合時宜的話。可見,在婚姻這場經營中,男人女人都該學着收斂自己,偶爾可以無理取鬧一次,但一定要看場合,要懂得適可而止。

故事的結果,無論是誰都以爲看到了希望,但實際上僅僅只是希望閃現而已。其實不是瑪吉和艾勒甘心過這種庸常的生活,實在是現實生活造成的這種庸常。婚姻就是在現實的生活中碰撞磨合成彼此舒服的樣子,不僅都生兒育女,忙得忘記計較和得失,在爭爭吵吵中結成穩固的同盟、一根繩上的螞蚱、沒有血緣的後天親人。

馬斯洛提出每人都潛藏着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這些需要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由此可知,人都有對穩定生活的依賴。家庭對於人來說,是安全的避風港,是人可以滿足自己各種層次需要的地方。當一切已經由習慣變成自然的時候,你就不可能沒有它的存在。

所謂好的婚姻,不是一輩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還能一輩子。真正的生活是瑣碎,是忙碌,是煩惱,是平淡,真正的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在《呼吸課》這部小說中,神聖而浪漫美好的愛情被作者化爲烏有,但卻讓人明白了婚姻的真相,作者把這種情懷中十分神聖的東西放逐到當下社會的世俗人生中,還其本真。這個過程完成的其實是對愛情的解構。作者對愛情真理或學問的探討,完全是世俗人生的或平民化的角度,是過日子的普通人的角度,作品因爲真實而放射出無窮的魅力之光。

看完這本書,迴歸到段子——真正的婚姻是這樣的,有時候,你很愛他,有時候真想一槍崩了他。大多數時候,你在買槍了路上碰到了他愛吃的菜,買了菜卻忘記了買槍。然後過了幾天,特麼的還是得買槍。

繼充滿溫情的《思家小館的晚餐》之後,美國女作家安.泰勒又一次將視線聚焦於普通人平淡而瑣碎的家庭生活之中,以其一貫的細膩平實的筆調層層揭開覆於家庭之上的帷幔。如果說,《思家小館的晚餐》是一道飯後的繽紛小甜點,那麼《呼吸課》則是一杯醇香濃厚的下午茶。甜點豐富着我們的餐桌,而下午茶則帶給我們一種餘韻悠長的思索,令人感到苦澀。同樣是描摹家庭生活,《呼吸課》讓我們更加感同身受家庭成員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無論是心照不宣的默契,還是欲辨還休的爭執,安.泰勒都將每一段生活細節刻畫的細膩而綿長,她不在乎那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有多麼令人厭煩,她用她特有的女性的敏感將乏味的牢騷化爲粘膩的蜜糖,將不可理喻的爭辯化爲不動聲色的對望。

瑪吉和艾勒這對中年夫婦,要去參加瑪吉的閨蜜賽琳娜的丈夫的葬禮。這趟旅行的開始就不算順暢:瑪吉打開了車上的電臺,節目裏飄出自己的兒媳菲奧娜的聲音,菲奧娜在電臺節目裏大談自己將要爲了生活保障再婚;然後夫婦二人爲了踩剎車還是踩油門爭執不下;緊接着丈夫又對瑪吉撞了車糾纏不放......都是一些再細碎不過的`、常常被人忽略的小麻煩充斥在他們的這趟旅行裏。與此同時,瑪吉的記憶被揭開一角,她回想起自己在養老院做護工時愛上了一位名叫蓋布里埃爾的老人,其實她愛上的只是艾勒的翻版。這一段插敘過後,夫婦二人又回到了現實中的這一天:在高速公路上遇見了超車的老人被耽擱了;瑪吉想順道看看自己的小孫女勒羅伊,丈夫艾勒認爲是浪費時間。

這部小說其實就發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內,也許葬禮的令人感喟的氣氛感染到了瑪吉,讓她的思緒時而出離現實情境遊走於那些回憶中的生活片段。然而安.泰勒筆下的葬禮卻全然沒有那種悲痛的基調,彷彿更像是一場高中同學的家庭聚會:大家彼此寒暄,熱絡的交談,微笑的示意,氣氛融洽,沒有人哭泣,甚至沒有哀樂低迴,“以樂寫悲”的筆法於無聲處在讀者心中汩汩流淌。在閨蜜丈夫的葬禮上,瑪吉被邀請與人合唱一首當年在閨蜜婚禮上唱過的歌曲,而瑪吉的丈夫艾勒此刻卻默不作聲,是一位當年的男同學幫尷尬的瑪吉解了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