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看見》有感作文示例

讀《看見》有感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什麼是好文章?我讀了10年的語文,怎麼說也有些心得可以入目了。我的老師與我說:“一篇好文章當先抑後揚,人物刻畫,修辭手法,情節當一波三折。”而十年裏我靠老師的話寫出來的算是文章的不過一隻手的數目。

讀《看見》有感作文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大概講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在我理解什麼是好文章之前,我根本就沒有去理解什麼是文章。什麼是文章,有人言:先做人,後作文。文由人心生,寫好文。當寫好人。要寫好人,首先應當看見。

《看見》的作者柴靜是一名記者——一種抽出個人感情,挖出真實的血淋淋的職業。柴靜就是這樣赤裸裸的說自己,赤裸裸的說記者。“我並沒有可以選擇標誌性時間,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我只是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我試着儘可能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種真實的寫文態度——我並不是刻意的選擇,我只是誠實地寫下。

什麼是文章?什麼是記者?難道只是發表個人感想,個人看法嗎?就像曾經的踩貓事件一樣。曾經在網上瘋狂的流傳過一個視頻。一個女人穿着細長細長的高跟鞋,白皙美麗的腳踝,圓潤的足尖,腳下是一隻小貓,長長的鞋跟捅穿了貓咪的眼眶。白皙的足,鮮紅的血,細長的高跟鞋。貓無力反抗,活生生的被踩死,女人面帶微笑。

這麼一個道德底線淪喪的血性視頻,裏面的女人當然受到了怒不可遏的網友的全力嘲諷與批評,有網友甚至人肉了他。在這時,給你寫文章,你會怎麼做?是以泯滅人性爲話題,還是以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爲話題?但無論如何,那名女子一定是活生生面目猙獰的反面教材。

在衆人口水紛亂之際,柴靜堅持採訪視頻中的女人。女人最後答應了,於是柴靜問他爲什麼,很多很多的爲什麼,她是或不是的回答。柴靜最後問她自責嗎?她哭了,她說這是她過得最快樂的一天。自從她被人肉出來,女兒無法上學,她一人只好離開家庭,四處遊蕩。

什麼是文章?就是我想看見全部的'真實,我不想不知天高地厚的用文章向你灌輸強硬的對錯觀念。我只想讓你認識與瞭解,我想讓你透過我的文章看見。

那什麼又是好文章呢?我想在引用一個真實的故事。郝勁鬆——區區一4E2A學法律的大學生而已就是認爲地鐵收了公共廁所使用費五毛錢不合理,就把北京地鐵公司告上法庭。兩年,他打了七場官司——與政府。甚至只是爲了火車上無法開出的一瓶水的發票而起訴了鐵道部和國家稅務局。柴靜採訪時問爲什麼?他說他只是像黑人運動前那位不肯爲白人讓座的黑人女人一樣。

“我只是討厭屈服。”於是這篇報道被寫成了文章,於是一位農民陳法慶爲農民土地上訴,後用了不恰當的激烈詞語而獲刑。柴靜採訪他,他說:“因爲我看過一篇文章。是說一個郝勁鬆的律師,那篇文章叫……叫什麼屈服?”“《我只是討厭屈服》”柴靜說。

他略帶驚奇看了柴靜說哎對“在那篇文章裏,那個律師說了一句話,他說權利不用來伸張的話,就是一張紙,”一片好文章,就該這樣。能在我看見過真實的內心化爲文字後,將文字中漫溢出的力量透過黑白的世界插入別人的心底,將力量傳遞。

《看見》這本書每個字都是真實,每個真實觸動的人心都是好文章。看一百本公式化轉承起合的作文選,不如一本《看見》。它讓你反思,去想象剝開世俗,你最初執筆落下你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個字時,你爲什麼而寫?什麼是文章?什麼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