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1200字範文

讀水滸傳有感1200字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看完水滸,忠、義 二字始終在我腦海中飄蕩,揮之不去。宋江至始至終不忘招安朝廷,是忠;李逵至始至終對宋江忠心不二,哪怕最終被宋江親手毒死也無悔,是義。在水滸中,隨處可以看見忠、義的身影。可以說,在一百零八位好漢眼中,忠、義 二字早已沉甸甸地壓在了他們心頭。以至於所有人都形成了一個慣性思維:凡事都必須以忠、義 二字爲準則。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自古以來,忠便是中國的道德規範之一,臣子誠心盡力地服從於君主,一片赤膽忠心,自然是好事。可是,不分青紅皁白,過分的服從有時也會釀成悲劇。宋代以來,忠更是發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這樣的忠還有意義嗎?

讀水滸傳有感1200字範文

在好漢們心中,尤其是在宋江心中,朝廷是至高無上的,甚至爲朝廷賣命也不足爲惜。這本身並沒有錯。可是,對一個烏煙瘴氣、腐朽至極的朝廷效忠賣命,這也是忠嗎?僅僅是因爲踢得一腳好球,就得以輕輕鬆鬆攀上太尉的寶座,單憑高俅一人就足見當時宋朝之腐敗。這一點,宋江應該心知肚明。然而,他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但沒有遏止這場腐朽之風,反而欲助紂爲虐。一意孤行地抱着一顆絕對忠臣的心,打着順天護國的旗幟,滿心歡喜地投靠宋朝,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而他手下的一百零七員大將,不說對朝廷抱着忠誠,自然也對大哥懷着一片忠義之心,自然都毫無怨言地跟着大哥接受了招安。

結果呢,三敗高俅的成功頓時化爲烏有。還爲朝廷所利用,前往圍殲方臘。衆好漢死的死,殘的殘,一百零八將的壯舉被徹底摧毀,梁山泊上空空遊着一百零八個忠、義 之魂

結局甚是悽慘,難免讓人惋惜。造成這一結果的,自然有宋朝庭的一份功勞,想必高俅此時得知此信後,正得意地坐在太尉府,輕蔑地想着:活該,這就是和我作對的下場!這些山賊死了,正好除了我的心頭大患!這固然是一個原因。可是,除此之外,不都是忠一字在作怪嗎?

宋江被一個忠字矇蔽了雙眼,只知道一味地對朝廷效忠。雖然身爲梁山泊寨主,可他卻身在曹營心在漢,對朝廷念念不忘,一心想要歸順朝廷。在他眼中,不分好壞,不分腐朽與清廉,只要是自己的國家,哪怕明知道會走向滅亡,他也會義無反顧地效忠。三敗高俅的輝煌戰果他渾然不顧,唾手可得的京城王位他也置之不理,他只是一心想招安。他甚至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忠,亦不知道怎樣做才能解除大衆的苦難。他只是固執地認爲,朝廷的做法一定有其可取之處,而作爲臣子,忠義也是天經地義的。爲了忠義,他可以放棄美好的前程,可以置衆多好漢的前景於不顧,甚至不惜爲此獻出自己的生命。殊不知,對這樣的朝廷忠誠,無異於助紂爲虐,到頭來,只會落得個忠義兩空,甚至自身難保。

宋江效忠朝廷效, 宋江手下一百零七員大將對宋江忠心耿耿,充滿了江湖上的義,爲了一個義,可以置自己的生死於不顧。李逵同樣也被一個義字矇蔽了雙眼。在衆位好漢中,他算是造反精神最徹底的了。面對朝廷的招安,他二話不說,扯了皇帝詔書,要殺欽差,甚至揚言反攻到東京。然而,對宋江過度的忠矇蔽了他的頭腦。至死不渝地追隨,甚至甘心爲宋江賣命,不是爲了別的,就是爲了一個義字。爲了忠,他可以冒死劫法場;爲了忠,他可以違揹着良心跟隨大哥招安朝廷;爲了忠,他甚至不惜被大哥用毒酒結束生命。在忠、義 面前,他不再是那個行事魯莽、嫉惡如仇的李逵,他只是任由忠、義 擺佈着,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盡頭。

而其他的衆位好漢,也或多或少地爲忠、義 二字所迫。他們只知道一味地講究江湖義氣,只知道同生死,共患難。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是講義氣,宋江怒殺閻婆惜是講義氣,梁山好漢劫法場也是講義氣,可以說,一百零八將做的每一件事無不是與義氣相關聯的。對待素不相識的人講義氣,對待朋友講義氣,對待大哥宋江更是斬釘截鐵般的義氣。大哥做什麼,咱就跟着做,絕無二心。想必在招安時,一百零七位好漢心中都是這樣想的吧。

爲了義氣,不管是非、死不足惜,如此變味盲目的義氣還有什麼意義呢?凡事都得有個分寸,義氣也一樣。兄弟朋友間講義氣這本身並沒有錯,可有些事情被義所束縛,這時的義非但無所能,反而會得不償失。當真理在握,有時,又何必再講那些所謂的江湖義氣呢?試想一下,如果宋江正確認識了忠、義 二字,如果一百零八將憑藉實力推翻了腐朽的朝廷,如果衆好漢沒有被固執的忠、義 二字義所束縛,那麼,故事也許是的另一種結局了!

然而,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他們個人的經歷早已註定了他們的結局,他們,註定要爲忠、義二字付出沉甸甸的血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