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雙城記讀後感(通用6篇)

雙城記讀後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城記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雙城記讀後感(通用6篇)
  雙城記讀後感1

這本英國作家的《雙城記》,是19世紀著名作家狄更斯十四部長片小說中最短的一部,但是也是最爲驚險曲折。最驚心動魄的一部。

這本小說它主要講了一段愛恨交加的故事,故事中的卡頓,他是一名律師,但是他整天漫不經心自從他遇見了馬內特醫生之女露西,就不斷的向她訴苦,這讓露西知道了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並且他也深深的愛上了她。可是卡頓知道,自己已無法挽回自己,就把這顆心給珍藏了起來······最後,卡頓爲了露西的幸福,竟替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達奈從容赴死。之後達奈和露西的子孫都在世世代代的留傳着一個名字——西德尼·卡頓。

讀完這本小說以後,我陷入沉思:爲什麼德法日夫人不能像馬內特醫生一樣,放棄恨,放棄恩,放棄殺他們所有人!卡頓爲了露西都能從容赴死,而德法日夫人卻爲了自己的家時而被仇恨蒙了雙眼,見到達奈就想殺光所有的人,難道就不能快快樂樂,幸福美滿的過完下半輩子嗎?想到這,我便爲無辜的卡頓和達奈全家人留下了眼淚。

這本小說便是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寬廣。

  雙城記讀後感2

前些日子借了一本超厚的世界名著《雙城記》,看了幾章後,我決定還了它,實在沒意思,而且又看不懂,今天我借了它的減肥版,總算看完它了。書中人物其實很多,但人物的各種關係又是那麼的令我意想不到,主人公是一個曾在巴士底獄當了18年的囚徒馬內特醫生,她的女兒露茜,他的女婿查爾斯…

英國和法國就是所謂的雙城,小說的背景也就是法國大革命,我是學歷史的,關於法國大革命我是清楚的,聯繫到小說中,我真想問一下,是真的嗎?小說嘛,多半是虛構的,看完之後,給我的印象是:狠毒的得法熱夫人,無辜的查爾斯,好得無話可說的西得尼·卡登先生,忠心的女僕人,熱心腸的賈維斯勞裏先生…

我對好人總有一種好感,對壞人總有一種厭惡感,不奇怪啊,每個人都這樣,除非他是超級好人,對壞人存有仁慈的心,或者他是超級大壞蛋,對好人總有一種感覺,“他們好虛僞啊!”其實這也不奇怪的,事實就是如此嘛。一羣虛僞的傢伙。得法熱夫婦去找露茜,原以爲要幫她的丈夫查爾斯,其實是害了她的丈夫再次入獄,並且最終導致卡登先生的死。我本人覺得卡登先生很講義氣,重感情,他第一次見露茜就愛上她,雖然表白遭到拒絕,但對她的愛仍不改變,最後爲了露茜能和她丈夫團聚,爲了露茜不再傷心流淚,他去監獄和查爾斯調包了,用自己的命換了露茜的幸福,不能不說他是令我最受感動的一個人物。

  雙城記讀後感3

小說《雙城記》被譽爲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爲它的與衆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銳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溫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爲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彷彿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

有人說,小說《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說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的水準,那麼小說《雙城記》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呢?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爲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主題就是剖析這場大革命與民衆之間的關係,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到底這場血雨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纔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雙城記讀後感4

就這樣被感動了。有人說愛情是自私的,但在狄更斯的小說《雙城記》中,我能感受到一種超脫世俗的最純潔、最崇高的愛。它隱藏在內心,但卻無比的深厚;它默默地承受與煎熬,爲的是使它維繫的人幸福;它總是無私地付出,而不求一丁點兒的回報。這種愛在無形中上升到一個新境界,放出悽美而運人的光彩,成爲了經典——引起人們對它的重新理解,帶給人們最真、最切的情感體驗。

《雙城記》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與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的交織體。全書充溢着撲朔迷離的色彩,正映照了當代的時代氣息。它用一連串引人入勝的故事作爲槓架,細緻地描寫了法國大革命的前因後果,成就和錯誤,而主人公西德尼。卡爾頓、露西。曼內特和查爾斯。達爾內之間的真摯的情感成爲亮麗的一筆。

  雙城記讀後感5

讓我感覺最深的特點是,每一個人物的存在和功效都是滿打滿的。爲什麼要提到普洛斯小姐的混賬弟弟,因爲後面要靠他翻盤;爲什麼卡頓一定是一個被人生大浪擊倒的“律師”而不是別的什麼職業,因爲最後要靠他高超的專業素養進行談判而達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計劃。

關於人性,我想最真實的可能是德法奇夫婦。從德法奇太太身上,我們能看到被複仇籠罩的人是有多麼的堅如磐石,刀槍不入流水不侵,我們會埋怨她爲什麼不能就事論事,莫因血緣姓氏就一棍子打死好人,但那是幼時真實遭受血親消亡的靈魂,它的扭曲可以不被原諒,但是絕對不能不被理解;對照存在的德法奇先生也很真實,有同樣堅決的、教養不高的、痛恨貴族的心,但也有絲絲裂紋,會爲無辜的敵人家庭陣痛,但是剎那間淹沒在洪流中。最後,達奈爲了救一個在我們看來不是很值的人回國那裏讓我感受到了非常典型的義的形象,卡頓非常有力地顯現出愛的力量,尤其是在他先前堆砌形象的對比下。

我想我們要感受這些東西,因爲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某些人物過於理想化,因爲呈現了某些太好的品質,而不夠真實。但是教育意義是有的,經常耳濡目染,不要因爲不相信美的存在就不想變美,還有有點用的。

  雙城記讀後感6

在讀《雙城記》之前,看過網上某一些介紹,說《雙城記》雖是一本經典的小說,但因爲其明確指出這段背景是法國大革命,於是對革命的表現就被認爲是作者的寫作觀。而這正是對小說無數爭議的焦點。狄更斯在小說中除了以細膩的筆墨展示了貴族的殘忍,同樣也展示了革命羣衆非理性的破壞。作者認爲,革命是一種壓迫取代了另一種壓迫,一場直接濃重的血腥替代了另外一場血腥。對攻佔巴士底獄以及對民衆的一系列描寫——血腥,殘忍,狡詐,惡毒是小說最爲引人注目的地方。

我覺得作者爲了表達自己感情思想,就刻畫了當時法國革命羣衆的邪惡之處,體現他並不喜歡革命,甚至對革命的痛恨。他不瞭解革命所含有的意義,但是作者推崇主張讓愛來改變世界——這種愛,體現在小說中的包括親情,愛情,友情這種私人間的感情,也包括拋棄貴族,拯救蒼生的那種博愛。

讀了書後,個人喜歡卡頓,卡頓在小說被描述:“太陽悲悲切切,切切悲悲的冉冉升起,它所照見的景物,沒有比這個人更慘的了。他富有才華,情感高尚,卻沒有施展才華流露情感的機會,不能有所作爲,也無力謀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癥結所在,卻聽天由命,任憑自己年復一年的虛度光陰,消耗殆盡。”

卡頓這是個自甘墮落湮沒了自己的才華和青春的年輕人。而卡頓的墮落,源於自己對日漸墮落的社會的失望。他走上斷頭臺前曾說過,“我看到這個時代的邪惡,和造成這一惡果的前一時代的邪惡,逐漸爲自己贖了罪而消亡。”

卡頓是悲哀的,也許他不應該被埋沒,是爲世所迫,沒有人去幫助他,人們關注革命,加大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