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1

當我終於看完《教師的五重境界》的最後一篇《這一生,至少當一次教育的傻瓜》時,腦海卻一直盤旋這一句話: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於是,以此做標題記錄閱讀這本經典之作的所思所悟。

學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一位叫木村的日本農民,一輩子就只做了一件事——種蘋果。他所謂的只傻一次,其實是傻了一輩子。不用農藥和化肥,不除草,想種蘋果樹,本身就是“傻得天真可愛”的想法。更“傻荒唐可笑”的是,他還把蘋果當自己的孩子,時常輕撫這些蘋果樹,常跟它們“嘮嗑”:給它鼓勁“實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向它致歉“讓你們這麼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開花也沒有關係,不結果實也無所謂,千萬不要死去。”

結果很美好!癡心堅守十年的傻瓜,終於創造“奇蹟”:不用農藥不用肥料而種植出全日本都想“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蘋果。木村種蘋果的訣竅到底是什麼?“把蘋果樹真正地當生命來看待”!在蘋果樹不開花的日子裏,木村曾帶着全家一起捉蟲,蟲子無窮無盡,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蘋果樹也想活下去啊!蟲子到處都有,只有讓蘋果樹自己變堅強了,才能真正抵禦那些害蟲。木村始終信奉:蘋果是主角,我只是幫助它生長。畢竟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靠自己開出一朵蘋果花。所以,木村在蘋果樹緩慢而用力生長進行中時,總是對着果樹傻傻地虔誠鼓勵“實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然而,很多農民種植蘋果時,爲了讓蘋果樹開花結果,而採用各種手段:除草,施肥,灑藥。如此功利速成的結果便是,結出的並不是自然的蘋果,切開後,遇風即爛。一如當今教育生態的寫照:家長與教師不遺餘力的爲孩子“拔苗助長”:除草——沒收手機電腦,禁止課外書,取消運動,禁止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施肥——大大小小的補課班,無論是科任教師的小竈,還是補習機構的大班,乃至請到家裏一對一的輔導;灑藥——各種說教勵志故事、心靈雞湯、心理輔導等,皆是幫助孩子集中精力走向應試。

結果呢?大批“高分低能”的象牙學子們,“畢業即失業”的“啃老族”悲哀;越來越多“精緻利己主義者”的無語心痛;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狼狽困窘;教育,成爲人們興師問罪、口誅筆伐的對象!

爲什麼教育爲本的百年大計,行進得如此艱難仄逼?是不是我們太“聰明”了,缺失了木村的那顆“傻心”:“把蘋果樹真正地當生命來看待”!在波瀾壯闊的課堂改革浪潮中,遺忘了:學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當天真爛漫的孩子被家長以“愛的名義”綁架時;因爲排名、分數而被剝奪童年美好時光時;被教師當作“知識的容器”拼命灌輸時;爲人師者是否該捫心自問:我懂得孩子嗎?我對他們是“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我有沒有把學生當作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教師,應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單位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給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是一位母親,目送孩子走進學堂時,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說出的一句天下母親發自內心的問話。追問着每一位肩負教育重任的教師們,能否不負重託,還天下母親一個熱愛智慧、勇於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好青年呢?

北師大肖川博士曾寫文反思: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應把人類文明的精華、智慧結晶如同傳遞奧運聖火一樣傳承到孩子們的手中。但由於師範教育學科體系的缺陷以及社會歷史的侷限等原因,使教師對於“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對於教育的實踐缺乏深刻的反思,我們的教師還沒有成爲真正“有思想的教師”。許多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夠豐厚,學識積累過於單薄,缺乏對人類歷史文化和人性富於深度的理解。直接導致中小學教師付出了大量勞動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於學生精神上的引領,缺乏對於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缺乏對於“課本知識”所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而是把“教育”淺化爲、庸俗化爲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果的堆積。

肖川博士大聲疾呼:教師只有作爲思想者,纔會有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思考,纔會有對“兒童”內涵的深切體察,纔會有對“生命”與“幸福”的驀然頓悟。一言蔽之,教師,應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如何成爲“有思想的教師”?我覺得,上海名校長萬瑋老師的新著作《教師的五重境界》,給出了很好的註解。赫赫名校走出的高材生,從底層教師一路猛進躍升爲引領者的名校長,萬瑋老師結合從教的親身經歷,總結了爲師從教的五種境界:教知識、教方法、教狀態、教人生、教自己,系統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和實現途徑。

萬校長在開篇強調:“這五重境界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師工作五個不同的方面”。的確,這五個境界很難清晰地劃分,不過琢磨起來,還是覺得有層次高下之分。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學生涯,對照萬校長闡述的五重境界,自覺羞愧在教知識,教方法的淺層次徘徊得太久,終於悟到教育其實更應該指向教師的自我成長,才能更好的教給學生正確的人生狀態時,已近不惑之年,深感時光的匆匆。也悔恨曾經的淺薄無知而誤人子弟。不免常常感嘆:教育,最好該是中年人的事業!

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的過程,一個引領學生成爲我們所希望的人的過程。教師,作爲未來主人的啓蒙引路人,就更應該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教師的思想豐贍、深刻,學生的心靈纔會豐厚、光明。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會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精神滋養。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2

放假在家,我讀了萬瑋所著的《教師的五重境界》,那麼教師的五重境界指的是什麼呢?其實它是指作者把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劃分爲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教知識,第二階段——教方法,第三階段——教狀態,第四階段——教人生,第五階段——教自己。作者還明確地告訴我們:這五重境界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師工作的五個不同方面。實際上這五重境界很難清晰地劃分,有的時候,你以爲自己在教知識,其實也在不知不覺地教人生。

細細品讀,書中作者很多親身經歷的故事給我們以啓發、以思考,尤其是教數學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但最重要的是讀完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思考:我們——————教師的境界又在何處?關於境界,成功,都源於我怎樣給教師定位,就應做個什麼樣的教師,這樣才能朝着自己決定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到達成功的彼岸,進入自己的境界。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最基礎的主角乃授之知識,除此之外,重在育人。書中對“教師是誰”做出了很多解答,應對不同身份主角的人,教師的身份亦不同。然而,我認爲,不管應對多少不同主角的人,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自己的學生?在學生面前就應扮演一個什麼樣的主角,在學生面前,我們是“師”更是“友”。只有真正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才能到達最好的教育目標。如何讓教師稱爲學生真正的朋友,我有着這樣的一點理解。

  (一)多一份人格魅力

論語》有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於內心真正對;教師產生溫情與敬意。所謂:親其道,信其師。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能讓教師“不戰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來源於教師的精心營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動者,學生是受動者。蘇聯教育家杜勃羅百波夫說過:“有人說,師生間最不幸的關係是學生對教師學問的懷疑。教師深厚淵博的專業知識,標準的普通話,飛揚的文采,妙語連珠的課堂語言,優美的書法字體,能給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形象加分,勾起學生的景仰,讓學生打心底裏佩服和敬重教師,產生親近教師的渴望。在外貌上,就應打造端莊、穩重、文雅的形象,不着奇裝異服,也不邋里邋遢。

  (二)多一層瞭解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在教育中務必瞭解學生的內心活動。他說過:“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禮貌。”又說“要公正處事,就務必細緻入微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便是我爲什麼把未來的教育看作是對每個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緣故!務必首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單憑某些專門的手段是學不到這種本領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養才能做到這一點。”個性是新接班級時,我們就應像作者那樣抓住一切機會,儘快記住班級學生的名字!並建立學生個人檔案,把他所有的榮譽、成績都記錄下來,這樣便於及時而又全面地瞭解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象此刻網絡時代,我們能夠把自己的QQ、電子信箱都告訴學生,以期透過各種途徑與個別學生交流,從而更及時地瞭解學生的心理想法!

  (三)多一點尊重

愛學生,就要學會尊重學生。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組成部分,社會也因爲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變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會的普遍性認同,都需要掌聲與鮮花。能夠說尊重是每個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發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個性期望家長、教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信任他們、尊重他們,這種自尊心往往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心。我們就應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學會尊重學生,尊重他們說話、思考、做事的權利。

  (四)多一絲寬容

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相信學生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過程,允許學生有錯誤的表現,以寬容的心態去應對。

作爲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就應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也激勵自己不斷努力更早、更快地撥雲見日、看清未來。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3

看了《教師的五重境界》,萬瑋老師針對教學實際寫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看完此書,我對其中破框思維深爲認同。

文中寫到:一位年輕的年輕班主任被班裏的一名問題學生弄得頭疼不已,心生怨恨,向萬瑋老師傾訴他是如何倒黴,因爲這名學生不停闖禍,他已經被主任和校長點名批評多次。萬瑋老師開導他:“你難道不覺得這個孩子是上天派來磨鍊你的嗎?你一直有志向成爲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這是太好的機會!

萬老師就是用了破框思維,所謂破框思維就是打破既有的舊觀念模式,換種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人的思維是有侷限的。這種侷限無處不在,生活的磨礪在我們的頭腦中設置了無數的框,我們看不到那些邊界,也走不出去,時間長了,以爲真實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們的頭腦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機拍照片一樣,在聚焦的同時,也有了取景框。我們只看到框裏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體。而破框思維就是要打破這些陳舊的迂腐的觀點,用積極的觀點看待生活和工作,那麼生活中的煩惱困擾會大大減少,所追求的成功快樂也會更易獲得。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所遇到的學生千差萬別。學生作爲成長中的人,他們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像我們班的馬劉帥同學,玩心很重,上課小動作不斷,干擾同學學習,一直令任課老師頭疼。還經常遲到,且愛在課堂上搗亂。有一段時間上課不講話了,原來是趴在桌子上睡覺了。面對這樣的學生,作爲老師肯定也會生氣。

但是學習用破框思維重新審視他,我會發現他身上也並非一無是處。雖然課堂搗亂,但是該學習的知識他一點沒落下。他在課後能夠認真完成作業,喜愛勞動。跳出既有的思維框之後,纔會知道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緻地瞭解和具體地分析,抓住他們的優勢和長處,就可以此爲突破口,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幫助學生過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學生的優點,在優勢中尋找弱勢,在缺點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爲主,批評教育爲輔,從抓住特點、抓好重點、狠抓難點入手,慢慢的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

作爲教師,學會用破框思維看待學生,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應該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從而減少學生問題情況的產生。同時,也要用積極的眼光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這張白紙上有更多的內容去寫,也讓孩子在輕鬆的學習中找到快樂。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4

近期拜讀萬瑋老師的《教師的`五重境界》一書,真的讓我在班主任工作上提升很多。《教師的五重境界》這本書系統介紹萬瑋老師多年的班主任教育經驗,詳細總結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心態,全面詳實地向我們介紹他心中的教師五重境界,即教知識、教方法、教狀態、教人生、教自己。書中詳實的實踐經驗,令我受益匪淺。

  一、高品質的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

教育教學的核心不應當只是講知識,而是要通過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來塑造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新一代。作爲老師,我們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合理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們明白學習的目的,從而合理的自行分配時間,做到自覺積極有效地學習,讓學生學會思考和理解問題而不是死記硬背,讓孩子們真正的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應當切實將課堂教育教學目標定爲指導學生學習,擺脫傳統教育枷鎖,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在知識的海洋裏獨立探索和暢遊,把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教育重點放在其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成上,這也將成爲我今後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從《教師的五重境界》這本書內,我學習和總結出一些關於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對學生情況的全局把握,才能最科學合理的實施針對性的教書育人。根據書中的經驗,我總結起來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步來實施班級管理:

1。關注班級,理解學生。要培養幾個得力的班級幹部,通過他們深入瞭解班級學生的心理和“小祕密”。同時在日常工作中還要進入學生內部,多和他們談心,細心觀察每位學生,要做到對整個班級、每名學生,甚至是每個任課老師都有一定的瞭解和判斷。

2。以己不欲,勿施於人。要多理解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的年齡視角及心理特點來思考學生的行爲舉動,集合其性格及家庭多方面因素,展開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持續提升自己的班級管理高度,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3。民主自由,開放管理。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自律的生活習慣,加強班級組織規章制度的滲透,引導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積極的進行自我提升和學習,加大班幹部的管理權限,讓學生們學會自主管理,力求在開放管理的基礎上,堅持整體教育目標不動搖的情況下,做到班級管理民主自由。

4。正確引導,支持個性。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深刻的理解到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名學生都能夠實現自我價值,而這也是建立在每名學生個性充分解放的基礎之上。在班級紀律規定的制定上,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天性並進行適度的修改,確保班級紀律在可控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釋放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保留自身個性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積極學習,在不受太多約束的基礎上憑藉自己的個性快樂成長,爲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的展現自我才華。

  二、育己方能育人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到——育人先育己的道理。要先修煉自身,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快樂學習。如何成爲一名讓學生喜歡的合格班主任,一定是在工作中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我將不斷的督促和提升自己,讓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學生的溝通能力雙線提升,成爲他們的喜愛的教師、知心朋友,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和要求學生展開高效率學習。我也希望憑藉我自身的力量來感染和薰陶更多的學生,讓他們積極學習、快樂成長,成爲具有學習能力的有用之才。

綜上所述,身爲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我深切的認識到育人先育己的道理,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當中,我將努力提升自己,加強自己教育教學修養,掌握學習科學教育方法,用心育人、科學溝通、找對方法、教好書、育好人!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5

有幸讀了萬瑋老師的《教師的五重境界》,萬老師將自己的教師生涯劃分爲五個不同階段,這樣的劃分引起了我的深思,先來介紹一下萬老師對着五個階段的劃分:

  第一個階段:教知識

我初上講臺時,教初中數學。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麼樣把每節課的知識點落實。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如何引入?如何設計變式訓練?單元測試結果出來後,學生成績在年級里名列前茅我就歡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後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講解。那時候,年級裏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師,也是學校安排給我的帶教教師。我使出渾身解數,所教班級的平均分居然與她的班級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穩腳跟。

  第二個階段:教方法

教了幾年之後,我逐漸把關注點從教轉移到學生的學。同樣在一個課堂裏聽課,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卻迥異。於是我開始嘗試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把自己放到學生的位置上,想象他們在學習時會遇到什麼問題。我領悟到數學與數學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自己在大學裏學到的那些數學知識並不能保證我成爲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在這個階段,我逐漸減少自己講課的比重,而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預習、探究、試錯乃至請學生上臺講題。總之,一切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方法我都願意去嘗試。這一階段的成果是,我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佔用數學課之外的時間,學生成績卻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第三個階段:教狀態

再後來,我注意到一個現象,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哪怕數學學習能力並不突出,但通常都態度端正、學習認真;而那些看起來很聰明的學生,如果學習馬虎,成績就很可能不理想。有時候,你準備了一節課,設計很精彩,課上得也很順利,爲學生鋪設的路徑很巧妙,可有些學生根本就沒聽,對他來說效果等於零。於是,我開始用更多的時間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判斷哪些學生是真心喜愛學習,哪些是在被動應付,哪些學生悟性強,哪些學生雖然勤奮卻學得吃力。在課上,我發現學生聽課狀態不理想時甚至會停下來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課後也更加頻繁地與學生談心、溝通,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進行鼓勵。在我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基本上與其學習狀態成正比後,我便更執着於發掘學生的內驅力,而慢慢放棄外在的推、拉乃至拖、拽,也變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個階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個階段奮鬥了十多年後,我的教育視野有一天突然打開。回顧自己以往的努力,總還是離不開分數二字。無論是關注知識、方法還是狀態,最終的目標還是指向學生的學習成績。要完成這樣一種頓悟並不容易,我經歷了漫長的漸悟過程。我帶過的第一屆學生在工作之後回學校看望我,聊到他們當年的學習點滴,還聊到現在工作了才發現在學校裏學到的哪些東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沒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然開朗。我作爲老師,看到那些曾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長大之後很平庸而調皮的孩子卻大有作爲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價值到底是什麼,辛辛苦苦爲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到底有什麼意義。當我將視野從學生的學習擴大到他們的興趣、氣質、品性之後,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寬廣了。這個時候,我不再只是一名學科教師,而成爲了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個階段:教自己

學生在學校裏除了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還要育人。而我,也的確朝着育人的目標努力了好幾年。然而,在做人這件事上,我慢慢意識到教師相對於學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甚至,學生的心靈更爲單純,品格更爲高尚,在學生面前教師有時甚至會自慚形穢。有時候,我不禁問自己,我有什麼資格去教學生做人?與其教學生,還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首先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纔有可能要求學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說教,而是影響,是感染,是薰陶。教師這個職業不是教,而是學,教師自己首先要成爲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