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1

生活是一個不斷負重的過程。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都在不斷地承受苦難,與外界進行鬥爭。老虎獅子要不斷地擔心明天是否能夠果腹,而鹿和羚羊則要不斷地擔心自己將成爲別人口中的食物。人類也是如此,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擔心有人要奪走他的王位。每個人生活中都多多少少地充斥着苦難,《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卷一則爲我們描述了幼年的克里斯多夫是如何發現自己人生中的苦難的。

《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卷一《黎明》描寫了克里斯多夫少年時期的故事。克里斯多夫生長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和祖父都是不太成功的音樂家,而母親則是一名文化水平不高的鄉下女性。克里斯多夫的童年生活既有家庭的溫暖,又有因貧窮而造成的苦難。

在卷一的第二部中,克里斯多夫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母親養家餬口時的辛勞,以及在面對權貴時所表現出的無奈。這些使得克里斯多夫幼小的心靈受到刺激。而這些刺激爲他的以後的人生奠定了基礎,這些苦難使得克里斯多夫的精神更加強壯。

苦難使我們強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肌肉的生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的肌肉纖維數量在出生後基本不再變化,而肌肉強壯與否要看肌肉纖維是否粗大。體育鍛煉會使肌肉纖維粗大,是因爲體育鍛煉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破壞肌肉纖維的過程,肌肉在承受壓力時,肌肉纖維會發生破裂,使人產生痠痛的感覺。肌肉纖維在自我修復過後則會變得比原來要粗大,也使人的肌肉更加發達。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承受苦難的過程,不斷的苦難雖然會使我們受傷,但在自我修復之後,我們的精神則會變得更加強大。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2

讀完了《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書,我感覺自己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在書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膽小和不堅持,雖然約翰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誠、坦蕩、執着、堅強、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雖然他有一個孤獨的靈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把風聲、水聲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聲響融入在他的音樂裏,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感,雖然他才10幾歲就要承擔起養家的重任,但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對音樂的追求,雖然所有世人對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對音樂產生了更強烈的情感,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反過來看看我自己,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和長笛,雖然有良好的環境好老師,但有時怕吃辛苦,能少練的就少練,反過來看看約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國的時候,爲了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境界啊!

當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個默默無聞、落魄音樂家了。他的作品都被人們爭相演唱。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對這一切,一點都不驕傲。顯示了他的平凡和偉大。

讀完這本書,讓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棄、不自卑的面對逆境和困苦;不驕不燥的面對成績;用情之真,愛之切的心態去面對友誼。我相信,伴隨約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樂,從今之後,也會伴隨着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相信,音樂不僅讓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變得絢爛迷人,也會讓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3

今天,我把新買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完了,讀罷之後,我感慨頗多。

《約翰·克里斯朵夫》主要講了著名音樂家約翰克里斯朵夫傳奇的一生:他出生在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望的家庭,但他的父親,一個酗酒的宮廷提琴手,卻因沉醉於杯中物而不思進取,弄的家境越來越貧窮。這時只有他的祖父發現了克里斯朵夫的音樂天賦,並對他加以培養,但祖父卻太寵他了,不管克里斯朵夫寫的樂曲再不好他也只是一味的誇獎,弄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變得十分自大。但這時他的舅舅卻正確引導了他,是他對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這樣克里斯朵夫慢慢長大了但他最親愛的祖父和他酗酒的父親也死了,已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青年音樂師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但克里斯朵夫十分易怒對任何侮辱他的音樂的人都是拳腳相向,加上人們對他的欺騙和對他音樂的不認可他所有的“飯碗”都丟了不得已他隻身去了巴黎那裏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不過在那他遇見了他一生的朋友——奧裏唯。而這時因爲受到曾經愛慕過他的現在已是貴婦人的葛拉齊亞的庇護他也有了些收入,他的音樂也受到人們的認可,他成功了!但奧裏唯卻因在混亂時爲了救一個孩子而不幸身亡,克里斯朵夫爲此傷心了好一段時間,但他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並繼續開始音樂創作,最終他滿意的離開了人世。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涌起了深深的敬佩與自責。是啊,約翰·克里斯朵夫是那樣的堅韌不拔,永不放棄和勇於反抗,他遭受了那麼多的挫折卻從沒喪失過目標,喪失過希望,而我只要受到挫折就會退縮,就會失望並且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都會以大哭來反抗別人的正確意見,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有些愚蠢,遇到挫折就應該像約翰·克里斯朵夫一樣直視它並且坦然接受它而且吸取它的教訓,這樣我們纔會進步纔會成功。

直視挫折,坦然接受挫折,並戰勝挫折,這便是《約翰·克里斯朵夫》給我的啓示。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4

作家木心說:人生,我家破人亡,斷子絕孫;愛情上,柳暗花明,卻無一村;說來說去,全靠藝術活下來。小說具有交響樂一般的宏偉氣魄,音樂不僅滲透到人物性格和情節之中,還影響了作品的結構和性格描寫方式。獨立自由的音樂精神貫穿始終,成爲小說的精神主線。

約翰·克利斯朵夫作爲一名音樂家,其音樂人生就成爲小說描寫的主要內容,而他對音樂精神的理解與不懈追求,對現實生活平庸和勢力習氣的反抗,就成爲小說刻畫其堅強意志和反抗精神的重要線索,所以自由不羈的音樂精神成了克利斯朵夫高尚靈魂的體現,也構成了小說內在的精神主線。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個爲追求真誠的藝術和健全的文明而頑強奮鬥的平民藝術家的形象,更主要的是,作者用他對音樂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態墮落的藝術與健康奮進的音樂之間的鬥爭,歌頌了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音樂理念。同時又通過音樂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和與衝擊,把二十世紀初葉那一代人的奮鬥與激情,用宏大優美的藝術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音樂中的交響曲一般分四個樂章·《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著作,分成四冊書,從結構上看正象交響樂那樣,分成序曲、發展、高潮和結尾這四個樂章,氣勢浩蕩,渾然一體,鳴響着時代的強音。

第一樂章(黎明、清晨、少年)描寫了克利斯朵夫少年時代的生活,描寫他的感宮與感情的覺醒;第二樂章(反抗、節場)寫克利斯朵夫像年輕的西格弗裏德一樣,天真、過激、橫衝直撞地征討當時社會的藝術謊言,攻擊德法兩國的節場。第三樂章(安多納德、戶內、女朋友們)和上一樂章的熱情、僧恨成爲對比,瀰漫一片溫和恬靜的氣執,是詠歎友誼與愛情的悲歌。第四樂章(燃燒的荊棘、復旦)寫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難關,是“懷疑”與破壞性極強的“情慾”的狂飄,是內心的疾風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毀了,但是結果仍趨於清明高遠的境界,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音樂描繪了一幅大自然絢麗的畫面:在廣闊的田野上,大地和小鳥快樂地合唱;主人公克利斯朵夫像一株小草,沐浴在陽光和雨露下成長。其中序曲表現了“黎明”、“清晨”的場景,襯托出主人公感官與感情的逐漸覺醒,揭開了“生命讚歌”的序幕。接着一股強烈的音流從遠到近,以弱到強向我們流來,逐漸展示成一位倔強、反抗的少年形象,他正是成長起來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接着主部和副部跳動的節奏音型不斷地交換力度,由漸弱、弱到最弱,由漸強到強。它們像太陽在衝破烏雲,閃爍出燦爛的光輝,象徵着主人公在少年時期同黑暗勢力英勇博鬥。

其中有生活在階級界限森嚴的環境裏的克利斯朵夫,他看不慣母親低聲下氣地接受主人家的恩賜;對父親把他訓練成一頭玩把戲的動物而非常憤慨;特別是他和貴族小姐彌娜戀愛的悲劇,使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進一步孕育了他反抗的情緒,這種鬥爭有時失敗,有時勝利,變幻無常,樂曲的變化,正是反映了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變化。這時節奏的發展與聲音的漸強相結合,造成在力度上的巨大高潮。當密集的音羣達到頂點的時候,便開始逐漸分化成輝煌的顫音,起初是在高音,以後逐漸下降,最後回到最初跳動的音調,於是完成了克利斯朵夫生命的少年階段。

如果我不接觸《約翰·克里斯多夫》,我有一些體驗,內心隱祕的東西,還有深埋心底的某些情愫,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被激發出來。可是讀書的過程,作家用嫺熟的技巧,深入人心的細緻入微的筆法,竟一點點把你那些精神上的內核級別的東西都激活了。它使你意識到生命在甦醒的感覺。你開始真正稱得上審視你的內心。因爲克里斯多夫奮鬥的一生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你也會遇到或者正在經歷抑或早已傷痕累累,羅曼羅蘭借克里斯多夫的所思所想,恰恰和你某一些想法不謀而合。一旦你開始產生共鳴,你便接着開始接納那種思想。於是凡不夠作者崇尚的標準的,在作者價值觀中,不符合對應年齡應該有的情感以及理智的力量,統統被你拿來與自身做對比,然後在這個過程之中修正自己的很多不好的看法。作品中的田園風光的描寫,正像一部“田園交響詩”。它那濃郁的,具有鄉土氣息的音樂旋律,呈現給讀者的是大自然和農村生活的圖景:這裏有美妙的溪畔景色;也有村民們愉快的聚會。這些畫面反映了人的崇高和生活的歡樂。這旋律清新、明快,給人一種藝術享受。這種優美、動人富於幻想的“田園交響詩”進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表現了其對幸福、歡樂生活的嚮往。

作品描寫了克利斯朵夫一生的奮鬥歷程,實現“歡樂”生活的心願,對他來說,是一種精神安慰,雖然這種歡樂生活對他是虛幻的,這種安慰也是畫餅充飢。但是“歡樂”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留給世人的精神遺囑。什麼是“歡樂”?“歡樂”就是鬥爭,人們必須在鬥爭中求得歡樂。貝多芬的一句名言,“通過痛苦,得到歡樂。”羅曼·羅蘭很喜歡這句話,把它作爲人生的格言,並引用在《約翰·克利斯朵夫》序言裏,這句話也成了克利斯朵夫的座右銘

版權作品,未經《星火作文》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5

這一卷‘女朋友們’,除了對雅葛麗娜、塞西爾、法朗梭阿士、亞諾太太的大篇描寫,還提及了彌娜和葛拉齊亞。

彌娜,克里斯朵夫的初戀。在克里斯朵夫的記憶裏,是個美麗的像鮮花般的少女。

克里斯朵夫回到故鄉的時候,偶然碰到了彌娜。他耐着性子,想在這個如今美麗而肥胖、一直嘰嘰呱呱、大聲叫嚷的女人身上找到他的小彌娜;然而,他失敗了,他的小彌娜,從這個女人身上已經幾乎尋覓不到了,真是相見不如懷念,一些美好的回憶只能讓它在記憶裏沉睡吧!

葛拉齊亞,這個充滿了自然靈性的女子,她認識克里斯朵夫的時候,還是個小姑娘,和表姐高蘭德一起跟着克里斯朵夫學習鋼琴,那時候她就覺察出了克里斯朵夫的可貴之處,默默的喜歡着他。

如今,她長大了,二十二歲,成了裴萊尼伯爵夫人,她默默的關注着克里斯朵夫,利用自己的力量暗中幫助他,幫他撤去敵人的語言攻擊、請他去演出、讓他可以回到故鄉而不受當地警察的追捕……

克里斯朵夫終於見到她了,他們愉快的交談,克里斯朵夫對葛拉齊亞既感動又有溫情,他愛上了葛拉齊亞(作者這麼寫的,可是我覺得有那麼一點點突兀,不過,愛情本身就是莫名其妙的,誰知道怎麼就愛上了呢,愛情本身就是一個謎。),而葛拉齊亞如今對他,只有恬靜的友誼了。

短暫的相見,葛拉齊亞就要隨着丈夫離開巴黎去美國了。

他們的這次相遇,就這樣結束了。不過我覺得,他們終還是要有交集的。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6

讀到《約翰克里斯朵夫》卷四時候,我就迷糊了,像走進了迷宮,摸不到頭緒了。克里斯朵夫虐無忌憚的抨擊他的前輩,他的偶像,不管任何一個人嘲諷他,他一如既往的對一切謊言一改摒棄,我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樣的舉動,若現在放在我們班裏,大家一定跟風似的邊鼓掌變湊熱鬧的喊到:好……好……好……,然後是一陣陣詭異的笑。

人就是應該對自己自信一點嘛,自己認爲對的就去做,即使錯了,那自己也吃一塹長一智了。幹麼要爲人家說你幾句,你就改變本來你的性情啊。看在大學裏的芸芸學子,他們通常是爲別人而活着,特別是女孩子,最要不得別人的閒言碎語。比方說,我一同學花了想心血錢好幾百去買了一件短袖衣服,哎呀,歡歡喜喜的穿新衣服去上課,女同看了學肯定是用很驚奇的眼光看,不時發出“哇…”的聲音,自己聽了心裏還是沾沾自喜的,心想好不容易花了血本買了一件衣服,終於沒有白買啊。就在這時,一個調皮搗蛋的男同學嘻哈的說啊:“哇,你這衣服怎麼穿上去感覺你老了好幾歲啊?”這話一聽,完了,我同學心裏甭提有多憋屈了,三番五次的問我們“我是不是穿了這衣服真的老了好幾歲啊?”,最後還沒反駁就在心裏決定再也不穿這件新衣了。

你說你是不是傻啊,你難道還不知道那搗蛋的同學平時就有一張多嘴巴嗎?你看看,這多浪費啊,剛剛買的這麼貴的一件衣服,就因爲一句話就這麼白瞎了,你想想看,自己現在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卻快活的花着父母賺來的錢,你說花了那就花了吧,下次檢點一點就行啦,看來不是自己賺的還真的不知道這錢來不得不容易啊,你何必就因爲一個人片面的眼光而把一件原本適合你的衣服給壓箱底了呢,你生來難道就是專門花錢的啊。我真是服了。

這是普遍的校園現象,每個人都太在乎別人是怎麼看自己的,不管自己在做什麼,只要有一個否定的聲音,那基本上是進行不下去的。我們真的太需要克里斯朵夫的精神了。出現不一樣的聲音的時候,自己應該要聽清聲音,仔細判斷,衡量得當,綜合採納。

有一段是這樣寫克里斯朵夫:“他看看周圍,想想自己,一點束縛都沒有,他是孤獨的……孤獨的!多快樂啊,獨立不羈,完全自主!多快樂,擺脫了他是束縛,擺脫了往事的糾纏,擺脫了所愛所憎的面目的騷擾,多快樂,生活而不是爲生活所俘虜,做着自己的主人!”。是滴是滴,要做自己的主人,該出手時就出手,當機立斷,不要猶猶豫豫,叫你做你就做,扭扭捏捏像啥樣啊!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機會,缺少的只是抓住機會的心。阻礙我們成功的往往不是無人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沒有讓機會發現自己的膽量。我們之所以與成功無緣,便是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在機會面前猶豫不決。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7

精靈般的、可憐的奧裏維早早地去了,在一場混亂的社會的階級運動中。而實際上,他幾乎沒有參與過:“……發現克里斯朵夫已經不知不覺跟着潮水走了。奧裏維自己巴不得讓潮水帶走,而潮水偏不要他。他只能站在岸上望着它流過。”並且,他其實可以躲過的,但是爲了救小愛麥虞限,這個算是繼承他衣鉢的小男孩,他最終還是倒下了……

這樣的打擊使克里斯朵夫一蹶不振,他病倒在了瑞士的一個醫生同鄉的家裏……

知己的失去,克里斯朵夫精神上委頓了。他“……雖然眼裏燃着生命之火,但精神上已經有些東西給摧毀了。”

精神上已經生病的克里斯朵夫,寄住在同鄉醫生的家裏,掙扎着生活着。由於音樂的力量打開了女主人阿娜的心扉,一個需要釋放一直被壓抑的靈魂,一個需要女性的溫情和安慰,他們兩個之間竟然產生了別樣的感情……

欺騙和背叛朋友的心靈枷鎖壓在克里斯朵夫的心頭,他終於忍受不了這樣憂急、悔恨和愛情,他逃走了,隱居在瑞士的汝拉山脈的一個孤獨的農家。

這時候的克里斯朵夫孤獨到了極點,靈魂也被內心的妖魔分割完了,他徘徊在生命的危險關口上,痛苦地掙扎着……

偶然遇到的一個被病魔打敗的德國作家點醒了他,他問那人:

“你瞧什麼啊?”

“我等着。”那人一動不動地低聲回答。

“等什麼?”

“等復活。”

克里斯朵夫打了個寒噤,趕緊跑了。這句話像火箭一般地射到他的心裏。

歷經這痛徹心扉的苦難,克里斯朵夫像一隻涅槃的鳳凰,重生了。藝術上也上了一個臺階,他開始了創造,創造……

這一卷看得有些心疼,奧裏維的早逝,克里斯朵夫的痛苦,彷彿能感受到他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而後他如燃燒後的荊棘,復活重生了,用我們東方的思維,是鳳凰涅槃重生,是置之於死地而後生。

克里斯朵夫終是英雄式的人物,可以這樣獲得重生。而實際的生活中,該有多少人被各種各樣的苦難打彎了腰,再也不能挺立的站起,只是苟且的活着。

但願我們都能活得像克里斯朵夫這般的堅強罷!

摘錄喜歡的句子:

“要散佈陽光到別人心裏,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

“狐狸,狼,綿羊,天生吃人的野獸,和天生被人吃的野獸,因爲階級相同、利害相同而集合在一起,但大家伸着鼻子嗅着,彼此都認了出來,毛都豎起來了。”

“人生有些年齡,機構的內部會醞釀一種蛻變,肉體與心靈特別容易受外界的打擊;精神疲憊,有種說不出的惆悵,對一切都覺得厭倦,對過去的成就毫不留戀,對前途也看不出一點兒端倪。在發作這些心病的年紀上,大多數人有家庭的責任把他們束縛着;……固然,在那種情形之下你牢騷滿腹,藏着不少的隱痛……還得永遠地往前走……沒法躲避的作業,對於家庭的照顧,逼着一個人像一匹站着打盹的馬似的,在兩根車轅中間拖着疲乏的身子繼續向前。”

“忽然最好看的一朵花謝了,落英繽紛,在空中散開來,好比一個無邪的美麗的生命就這樣平平淡淡地消逝了……”

“而習慣纔是忠實的盟友;我們有時會把一切的生活意義都失掉,只有它始終如一,永遠跟着我們,一聲不出,一動不動,只瞪着眼睛,抿着嘴脣,用它那雙穩定的,從來不哆嗦的手,帶着我們穿過危險的行列,直到我們重見光明,對人生又有了興趣的時候爲止。”

“……痛苦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8

生命沒有腳步,卻健步如飛,年華就象流水,逝去無情。生命賦予我們幸福的同時也降臨了無數的苦難,有了苦難,有了遺憾,纔會知道什麼是幸福。

那個在戲劇院裏被克里斯朵夫無緣無故送票邀請看戲的女子,原來就是安多納德,一個消瘦的身影,是經過了什麼苦難的洗禮,纔有如此的飛躍?是經過什麼樣的蛻變,纔有這樣美麗的生命?

兒童時代,“安多納德是個美麗的褐發姑娘,一張法國式的嫵媚而忠厚的小圓臉,眼睛很精神,天庭飽滿,下巴很細氣,小鼻子長得筆直,——好似一個法國老肖像畫家所說的,是"那種清秀的,很有格局的鼻子,有種微妙的小動作,使她顯得神情生動,表示她說話或聽人說話的時候心中很有點兒細密的思潮"。這時的她,是多麼美麗,傲氣!在富裕溫馨的家庭裏,安多納德越長越出衆,不僅別人告訴她,她自己心裏也高興也知道。美女歷來有美好的前程的吧。恰是這樣的美女在苦難的面前會比常人來的撕心裂肺的疼。

安多納德的父親讓人給騙了。早該知道會被騙的。像老實人受騙一樣,他們在做這種事的時候,會瞞着所有的人。“一個人一生常有這種糊塗事,彷彿到了某個時期非把自己弄得身敗名裂不可;而且還怕有人來救,特意避免一切能夠挽回大局的忠告,象發瘋般迫不及待的往前直衝,好讓自己稱心如意的沉下去。”

一夜之間,死了父親,失去了全部,頃刻之間,財產、地位、名譽、尊敬、朋友,就連夢想都毀於一旦啊!世態炎涼,債主逼債,安多納德不得不隨母親逃亡巴黎。貴族的傲氣,勞累疾苦,母親也撇下安多納德和弟弟奧裏維,離開了人世啊!

正處花季年齡,放飛夢想年齡的安多納德不得不獨自挑起重擔。“她唯一的念頭是教養弟弟,直到他進高等師範爲止。一朝進了高師,他一生不用再愁生活,前途有望了。所以非要他達到這一步不可,無論如何都得活到那個時候。那不過是五六個辛苦的年頭:一定能撐到的。這個意念給了安多納德很大的勇氣,使她整個身心都振作起來。”

一個人無論再怎麼艱難困苦,都需要精神支撐。“安多納德已經沒有當年才子佳人的夢,不再是嬌生慣養的孩子,把人生想作在美妙的日子和情人散散步那麼回事了;如今她認爲生活是一場艱苦的鬥爭,每天都得來過一次,永遠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年復一年,一寸一尺的苦苦掙來的,就可能在一剎那間前功盡棄。她覺得倘使能夠在一個朋友的懷抱裏躺一會,跟他共嘗甘苦,由他來守望而讓自己閉一會眼睛,一定是非常甜美的。她知道這都是夢想,可還沒有勇氣完全丟開這個夢。”

膽小、懦弱、沒用的弟弟辜負了姐姐,落榜了。“安多納德勉強笑着,彷彿事情並不嚴重;但她的嘴脣在發抖。她安慰弟弟,說那是運氣不好,容易補救的,下年一定能考取,名次還可以高一些。她可沒有說,爲了她,他這一年是應該考上的,她身心交困,恐怕不能再撐一年了。”“六年以來,她大大的改變了。從前她是多麼大膽,什麼都嚇不倒的,現在卻養成了靜默與孤獨的習慣,反而以脫離孤獨生活爲苦事。幸福的歲月過去了,嘻嘻哈哈的,快活的,多嘴的安多納德也跟着消滅了。憂患使她變得孤僻。”

好不容易在德國謀到一份教職,卻因在戲院遭遇克里斯朵夫而被辭退了。柳岸總會花明,苦難總會過去,光明總會來臨。奧理維考上了高師。“安多納德牽着奧裏維的手,把他帶到父母的遺像前面,那是靠近臥牀,在屋子的一角,對他們象聖殿一般的處所。她和他一起跪下,悄悄的哭了。”

似乎安多納德完成了撫養弟弟的任務後就要靜悄悄的離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多納德這盞生命燈終於要耗盡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想到給克里斯朵夫寫信,她是深深愛着克里斯朵夫的。這個羞澀的少女臨終了還不知道要寫什麼,要說什麼,她語無倫次的叫他,跟他說她愛她。她真的完全麻痹了,這是一封永遠不會寄出去的'信,沒用地址,沒有人收。安多納德只想給自己最後的情感安慰。

她完成最後的心願,走了,哼着那首歌:我將再來,我的親愛的人兒,我將再來……接着她又昏迷了……她離開了世界。”

安多納德活着讀者的心中。她的生命因蛻變而延續昇華。在活着的這一刻,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無限魅力,酣暢、自由、滿足。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9

漫步人生,常常感慨生活過於坎坷,總有些意外突如其來讓你不知所措。是失落低沉,消極躲避?還是重整旗鼓,愈挫愈勇?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給我帶來一個很大的人生感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部命運交響曲。尋找生命意義的旅途,必然要面對無數的苦難,也必然要承受命運之重。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可以說是天才的一生,與苦難作鬥爭的一生。少年時的克利斯朵夫必須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他做過公爵府上的鋼琴師,做過音樂家教,過早承擔生計的責任給小克利斯朵夫身心帶來了深深的傷害。青年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按照自己的理解創作了一些“反傳統”的作品,立刻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攻擊。老年時刻骨銘心的戀人格拉齊亞去世更是讓他傷心欲絕。主人公命運的底色是苦難,但羅曼·羅蘭更傾向於表現克利斯朵夫承擔苦難的力量,苦難是他人生的障礙,也是他超越自我的基石。

他的一生苦難重重,然而正如文中屢屢提到的萊茵河河水一樣,流水愈急,波浪愈大;苦難愈多,反抗越大。他生命中的反抗,主要集中在對死亡的反抗、對自我墮落的反抗以及對不公社會的反抗。

死亡自他出生以來就一直困擾他的成長,年幼的克利斯朵夫目睹了祖父之死而生病,病好後一直思考死亡和生命的關係,他知道自己被控制在一個破壞之神的股掌並任其宰割。然而,他並非束手待斃,相反還怒火填膺,反抗意識由此在小克利斯朵夫心中紮根。

然而克里斯多夫也有過放棄生命與反抗的念頭。隨着奧裏維不幸之死,克利斯朵夫傷心欲絕,不願繼續生活,此時他在死神的對抗中無力而又無奈。讀後感自我墮落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黑暗之處,但人生於世必須反抗自己的自我墮落,大自然的廣袤美麗與刻在骨子裏的生命意識讓他堅持了下來。我們不喜歡苦難,然而卻必須擁有承擔苦難的力量,擁有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仰。克里斯朵夫一生經歷了親人之死、愛人之死、友人之死,他堅強的心由於死亡的衝擊更加堅強。所以克利斯朵夫走向生命的終點時,他沒有畏懼,沒有痛苦。此時他認爲屬於死亡的一切都是在磨練強者的意志,只能使他更加自強不息、瀟灑從容。

在一方天地間,或平平淡淡,或跌宕坎坷,相同的是生活,不同的是人生。我想《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是與苦難作鬥爭的倔強,是不畏困難的勇氣。而在歲月的長河中,我也會不斷突破障礙,挑戰自我,讓自己的人生路更加充實而豐盈。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10

我不能準確地形容出自己對《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感受,甚至在看過了三遍之後。只感到他帶給我的感動、啓示和力量是以前任何一本書都未曾有過的。或許,我能從心底擠出“強者”兩字來做一個笨拙的形容,但書中處處洋溢的奮鬥、抗爭和苦痛又怎能簡單地用“強者”一言概盡?

對一個藝術家來說,獲得更多人對自己作品的認同,可能就是他對成功的定義,也是他爲之奮鬥的終極目標。但對克里斯朵夫來說,這,並不是全部。他雖然和其他人一樣,渴望獲得社會,至少是音樂界的承認,但他更大、更強烈的渴望卻是對藝術、對真理的追求。爲此,他所做的一切,包括了他的音樂和他對巴赫、舒曼、瓦格納等作品的批判,被當時的社會看作是離經叛道而加以排斥。正如傅雷所說的“爲了精神的自由喪失了一切物質上的依傍”。但克里斯朵夫所做的一切並不只是年輕的衝動,對傳統的抗爭始終充斥着字裏行間,始終伴隨我的英雄一生的坎坷歷程。或許,是因爲我有不少朋友,所以我不能很好地體會克里斯朵夫對奧多、對奧裏維那近乎愛情的友情。但每當我合上書,問自己:我真的象克里斯朵夫那樣虔誠地對待每一段自己的友情了嗎?我真的獲得了象克里斯朵夫和奧裏維那樣互通心靈的友誼了嗎?我真的能象克里斯朵夫那樣將友誼昇華到完全無目的、無功利的境界嗎?……我在克里斯朵夫高大的身影下低下了頭……

對於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轉變,記不得在哪一本書中曾經看到過這樣的評論:“他萬念俱灰,躲避鬥爭,向現實妥協……”、“他不僅和原來的敵人和解了,而且反過來譏笑從事反抗的新的一代……”我覺得,作出這樣評價的人並沒有真正地體會克里斯朵夫的鬥爭精神。克里斯朵夫對青年人的反抗精神從來未曾否定過,他始終是帶着讚賞的眼光看待青年人的反抗和鬥爭,他覺得,在鬥志昂揚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但對傳統的反叛,是必須建立在對傳統瞭解的繼礎之上,克里斯朵夫反對的正是那種不顧一切的盲目鬥爭。而這,正是飽經風霜的長者的睿智。在克里斯朵夫心中,始終存在着兩個靈魂:“一顆是受着風雪吹打的一片高原,另外一顆是威震着前者的、高聳在陽光中的積雪的峯尖……”

中國的古語說: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在全書中,我最爲欣賞的就是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轉變,他在這裏真正實現了對自我的征服,完成了一個對新的自我的塑造。我想,這可能就是羅曼羅蘭將最後一章命名爲“復旦”的緣故吧。怒濤翻滾的黃河奔騰千里,最終注入了大海,在這裏找到了自己永恆的家園。如果結合羅曼羅蘭另一鉅著《巨人三傳》來看,我覺得,永不妥協、永遠戰鬥的貝多芬正是青年克里斯朵夫的真實寫照,晚年的他則處處閃爍着托爾斯泰寬容、睿智的身影,而他一生對愛情、友情、生活的坎坷追求又與米開朗琪羅如出一轍。羅曼羅蘭將三位巨人的偉大結合在一起,塑造出一個永遠的強者-克里斯朵夫,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