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

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放暑假前,學校教科室下發給每位教師兩本新書,其中一本是韓興娥老師撰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由於自己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齡的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懷有較深的感情,因此,一看書名便迫不及待地捧讀起來。大約花了五天左右的時間,我終於將這本專著全部讀完。韓興娥老師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學語文教師,她不囿於傳統的語文教學,數年來一直銳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進行“課內海量閱讀”的實驗。她把教女兒認字、讀書的做法遷移到了課堂教學中,從而使學生沒有家庭作業,而個個考試成績優秀,全班沒有一個差生。她的專著《我的語文實驗故事》不到半年就全部脫銷。如今,她正帶領着學生遠離苦不堪言的作業,自由自在地暢遊書海,爲孩子們的書香人生奠定基礎。

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

課程實施至今已近十年,然而,從總體上來看,並沒有教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打着素質教育的旗號將應試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在不少地方仍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爲了確保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給學生徵訂了大量的教輔材料。教師呢,爲了使自己所任教的班級的平均分能在幾個平行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拼命地擠佔學生有限的休息時間。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久而久之,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日益突出。不少學校曾作過調查,能體驗到職業幸福感的教師可以說寥寥無幾,絕大部分的教師一提到上班便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只有個別小三門的教師聲稱自己沒有這種不良情緒)。而學生當中有厭學情緒的自然也不在少數。在這種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是“死教書、教死書、教書死”,學生則是“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

在我們班,每天早晨的早讀課,學生都要在我的“監督”之下才能進行。否則,他們就不肯好好地讀書,早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學校圖書館每星期都會向學生開放一次,可一小部分學生雖然手中持有借書卡,但就是不願去借閱。問及原因,回答是對圖書館的書不感興趣。毫無疑問,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有不少孩子根本不喜歡讀書,對閱讀懷有較大的牴觸情緒。

當然,出現這種狀況,我們語文教師是難辭其咎的。在實驗小學掛職時,時任校語文教導的薛麗芬老師曾在一次行政會議上向校長提過這樣一個建議:閱讀教學的時間可以適當進行壓縮,多出來的時間語文教師可以每週帶學生到圖書館進行閱讀。雖然這是個金點子,但在當時因爲有爭議,所以最終未能實施。然而,韓興娥老師卻頂着巨大的壓力開始了自己的實驗之旅。她是我們語文教育界中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她創造了語文教學的奇蹟——“課內海量閱讀”的實驗把“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了師生身上:沒有家庭作業,考試成績優秀,沒有一個學困生,孩子有了一個美好甘甜的童年,老師擁有了愉快輕鬆的心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知識越來越豐富,而且能融匯百科,貫通古今,漸漸地進入了讀書——獲取知識——讀書的良性循環。

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學記》裏說:“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又說:“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說的是教育得抓住時機,適時施教,錯過時機以後再去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因此,把握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讓孩子們在這時都得到教師的誘導、引導和輔導,既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走向成功的機遇。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些千紅春滿園。”真心希望韓興娥老師的“課內海量閱讀”的成功教學經驗能早一天得到全面的推廣,那將惠及我們全中國的每一個孩子和他們的語文教師。當然,如果主管部門的領導缺乏開拓進取的意識,不盡快改變一下手中“指揮棒”的方向的話,那隻能說是一句空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