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1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現在一些學生犯了錯誤,當老師教育他們時,這些學生不僅毫不理會,還露出特有的“招牌”動作——翻白眼。把頭轉向一邊,抖着腿,時不時還瞪老師一眼,甚至“出口成髒”與老師對着幹。這種師生之間因尖銳的矛盾而發生的衝突幾乎每天都會在我們的身邊上演,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現在的師生關係是怎麼了?我們國家是以“尊師重道”爲光榮傳統的啊!孩子對事情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的,他們在生活中有很多行爲習慣是需要教育者(包括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糾正的,他們的很多認知是需要教育者引導的,這當中,老師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是一個國家精神文化的傳播者,爲什麼他們的教育對很多學生的效果卻是那麼微弱呢?這種微弱背後的隱患讓人擔憂啊!人們常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無私地授予無知的孩子們以知識,而這些學生卻“恩將仇報”。當這些學生看到宋濂的尊師態度時,會不會爲自己的這種無知可恥的行爲感到羞愧呢?

當宋濂拜師後,看到同學們都穿着綢緞,戴着珠寶“燁然若神人”,並沒有感到自己寒酸低微,而是依然沉浸在學海中尋求知識,探索奧祕,求得真知。這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而我們有的同學卻相互攀比:比吃、比穿、比玩、比打扮。好像別人比自己的衣服漂亮、昂貴,就感到臉上無光;吃的比別人差、零花錢比別人少,就會覺得沒面子。錯了,大錯特錯!難道你的學習成績比別人差,只因爲你比別人穿得光鮮、時尚就會讓人把你看你“天才”嗎,就會原諒你的愚鈍和懶隋嗎?

我們應該向先哲宋濂學習,學習他勤奮苦讀,遍觀羣書,鍥而不捨“弗之怠”;學習他尊師重教,援疑質理時,“俯身傾耳”;學習他不慕虛榮,一心向學,日後“業精德成”。

或許我們不能取得像宋濂一樣的成就,但我們可以在先賢光芒照耀下做一進取向上的人。

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2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臨別贈序,是作者宋濂贈給同鄉馬君則的,他用自己的勤學經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學過這篇課文後,我也深受勉勵。

宋濂家境貧賽,但愛好讀書,於是就從藏書之家借來抄,計算着日子歸還,無論天氣多麼嚴寒,他都如期歸還。成年後的他跑到百里的外鄉向當地“先達叩”;在求學的過程中,時常頂着寒風在雪中行走;住旅店時,同舍生穿着華麗,他則用讀書來讓自己快樂。這是何等的艱苦又是何等的勤奮。

再看看我們當今社會的學生,我們父母整天寸步不離的呵護,我們就像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按理說,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讀書。我們不必爲“口體之奉”而擔憂。相反,我們挑食,不愛吃的東西不吃;我們攀比,不流行的衣服不穿。我們不必患“無碩師名人以遊”,反而厭倦讀書,抱怨讀書苦,讀書累。我們不必像元貞那般爲貧苦而休學。暫且不說有幾室幾廳的高樓大廈,就是出租房,生活在這個不大而溫暖的房子裏,還不夠滿足嗎?怎麼說也不用“不蔽風日”吧。我們更不必因遙遠的路程而焦燥,即使家住得離學校遠,也只有一趟車的時間。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讀書。然而,我們不但沒有努力讀書,反而虛度光陰,我們將肩上的重擔,父母的期望和自己以後的命運都拋到了腦後。

與宋濂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頑強拼搏嗎?難道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下才能上成材嗎?不,不是的。小草在沒有障礙物的環境下不是長得更旺盛嗎?我們生長在當今社會,就更應該珍惜機會,努力學習。不是嗎?

關於《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3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