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哈利·波特》讀後感示例

《哈利·波特》讀後感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哈利·波特》讀後感

《哈利·波特》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哈利·波特》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哈利·波特》讀後感1

我現在看哈利波特就是入了迷,什麼時候都看,吃飯時看,睡覺時看,上廁所時也看。經過幾天的努力,我終於把《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看完了,看完這一本也很不容易,因爲後四本哈利波特系列厚的能砸死人!《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講的是哈利開學前的一個夜裏,哈里·波特的傷疤忽然疼痛起來,他夢見伏地魔和蟲尾巴在策劃殺害他。

暑假裏,哈利和好朋友羅恩一家及赫敏去觀看了激動人心的魁地奇世界盃賽,然而就在比賽結束的當夜,受到食死徒的包圍,營地上空出現了已經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標記。與此同時,十三年前神祕人在哈利額頭上留下的那道傷疤,也頻繁地疼痛起來。一切都預示着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正在或即將發生。哈利的心頭罩上濃重的陰雲。

開學典禮上,校長鄧布利多宣佈了一個重大消息,中斷了一百多年三強爭霸賽今年將在霍格沃茨舉行,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的校長還率領他們精心篩選的競爭者前來參賽。屆時將由一個神奇的火焰杯從歐洲三所最大的魔法學校中各選出一名勇士比試三種項目,勝者贏得強獎盃。由於比賽充滿危險,按照規定,只有年滿十七歲的學生纔有資格報名。但意外發生了火焰杯選出了代表三所學校的三名勇士之後,竟然噴出了第四名勇士的名字——哈利·波特。所有人都認爲,這是一個巨大的陰謀,這個居然能夠越過鄧布利多設置的年齡界線,把哈利的名字投進火焰杯的巫師,肯定欲借三強爭霸賽驚險艱鉅的比試項目殺害哈利。這個人就隱藏在霍格沃茨,他是誰呢?

雖然哈利爲此心煩意亂,但霍格沃茨的生活仍然是令人嚮往的。新來的黑魔法防禦術課教師穆迪,以前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傲羅,他居然在課堂上演示三個令人膽戰心驚的不可饒恕咒,所有的學生都對他既佩服又懼怕。這期間,三個好友的友誼和初戀,美好而又充滿波折。赫敏熱衷於組織家養小精靈權益促進會,希望改善家養小精靈的法律地位,使他們不再受到殘酷虐待。拉文克勞學院魁地奇球隊的找球手秋·張是個漂亮的東方女孩,她令哈利心旌搖曳,但她好像已經芳心他屬,這使哈利朦朧的憧憬遭受了小小的失意。

參賽者在萬聖節舉行挑選勇士的儀式。

三強爭霸賽開始了,每個項目看起來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哈里·波特渴望在這三強杯爭霸賽中戰勝自我,完成三個驚險艱鉅的魔法項目,但是,每當哈利感到絕望的時候,總會有人提示他、幫助他,使哈利涉險過關。哈利的出色表現使大家確信,他肯定會奪得三強杯,而那個想借危險的魔法比賽殺死哈利的人失算了。但與哈利並列爭霸賽冠軍的塞德里克卻失去了生命……

誰都沒有料到,在所有這些的背後,醞釀着一個更大的黑魔法陰謀。伏地魔已起死回生,哈里·波特落入他們的陷阱,伏地魔對他念了不可阻擋的阿爾瓦索命咒,哈里·波特的生命極度危險,但他在父母靈魂的幫助下終於擺脫了伏地魔的迫害,並奪得了三強杯。

剛開始讀,我就很想知道火焰杯是什麼,讀完之後我才明白火焰杯是競選勇士的杯子。而且我覺地哈利波特系列的書讀着很過癮,開始設立一個懸念,到最後才解開整套書又是一個懸念最後一章才解開了所有的謎題。

《哈利·波特》讀後感2

機智勇敢和完善的判斷能力只是一個人才的最開始!

——題記

《哈利波特》全集講述了一個男孩讀小學,並堅持消滅壞人“神祕人”的事情。《魔法石》講的就是剛入學的哈利在學校學習魔法,與同學相處和與“神祕人”的第一次戰鬥。書中的幾個主人公有哈利積極向上的同學赫敏,憨厚的羅恩,自高自傲的馬尓福,霍格沃茲的校長鄧不利多,管理員海格,“神祕人”伏地魔,機智勇敢的哈利波特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琳的創作靈感於她24歲那年在火車上見到一個穿着黑色長袍的小巫師。羅琳把一些神奇的,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東西加入了書中。如去霍格沃茲的9 又3/4站臺,飛天掃帚,可以傳送人的火焰杯。生長於英國的她也將一些英國,歐美地區的思想、風俗編入了書中。就比如英國人非常注重花語,也就是花的含義。當植物老師斯內普第一次見到哈利時,問他“如果把水仙根粉末加入艾草浸液會怎樣?”這看似只是個學術問題,只是斯內普的一個刁難,但其實從不同花語來看,這是一句道歉——水仙是百合的一種,英文爲Lil,它的花語是“我的悔恨追隨你至墳墓。”而艾草的意思是“缺席”。斯內普的這句話實際是“我對Lil的死非常悔恨。”Lil就是哈利波特的母親,她在對戰伏地魔時不幸去世。不僅這一處,羅琳還將黑貓、女巫、數字13、黑色星期五等傳說,俗記都加入了書中。

書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個機智勇敢的男孩。由於父母都被伏地魔殺死,他從小生長於姨媽家。姨媽一家並不友善,這段生活使哈利學會了堅強、獨立、堅持自我。在霍格沃茲偶然發現可以看到自己慾望的厄里斯魔鏡,在沉湎於其中,不能自拔時,在校長勸阻下遠離了魔鏡,迴歸了現實生活使他明白了“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是毫無益處的。”字穿越了活門板,爲了魔法石與奇洛和伏地魔大戰時,他發現真正替黑魔法效忠的不是對他十分苛刻的斯內普教授,而是看似可憐的洛奇。這使我明白了評定一個人不應該僅從外表來決斷。像好人的不一定善良,有時只是一種掩蓋。而看似壞人的,有時只是不善於表達而被誤會。哈利在經歷過此事後大概會提高判斷能力了吧!哈利之所以敢大膽懷疑斯內普教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敢於面對一切危險以及別人根本不敢想的災難。在霍格沃茲只有哈利、赫敏與鄧不利多三人敢於直呼伏地魔。其他人只要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會不寒而慄。如果惡魔伏地魔捲土重來,那的確是一場災難,哈利也意識到了嚴重性。但無論我們稱他爲“神祕人”或“伏地魔”,有朝一日,他都會爲奪回政權而回來。所以哈利敢於挑戰一切危險的勇氣很值得讚揚。

不僅是勇氣成就了他的判斷力。判斷力取決於你對一件事的觀察與思考,還有自己平時的做事經驗,有時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也會使自己的決斷更準確。哈利曾經就對斯內普的看法與大人朋友海格討論過,但海格憑多年的經驗否定了他。哈利用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從一個小孩的角度作出了對一個人好與壞的判斷。我認爲如果是我,我會先考慮海格的提議,再加入自己的思考。當然,對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盲目聽從。

《魔法石》僅僅是一個開始,是一個人才的開始。馬上,我們也將經歷一段新的生活的開始——初中生活。哈利用“一年級”鋪墊着通向未來的路。我們用小學時光書寫成長的篇章。過去是拿來使用的,我們用它吸取經驗,致用與未來!

《哈利·波特》讀後感3

一個瘦弱、帶着眼鏡的黑髮小巫師,手持一根魔棒,把你帶入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裏。他就是我們的小巫師—"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作者把我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變成了事實。以"哈利波特"爲主人公,有巫師、精靈、鬼魂、怪獸、龍、邪惡、正義。從這幾部書來看,可以體現出對朋友的友情、老師的尊敬、面對困難和邪惡永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擁有了這些,他們就一次又一次的逃過難關。"哈利波特"這幾部書講述了他與他兩個最好的朋友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發生的故事。在那裏記載着他們一起戰鬥、一起共享快樂、一起分憂困擾的點點滴滴的事情。

一切都是那麼的神奇!在那個魔法世界裏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當信差。杯子、帽子、信刊都自己開口說話。飛天掃帚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多的都可以和天上的鳥相比,騎着它可以快速飛行,不到幾分鐘就可以到達你想去的地方。西洋棋會聽從主人的話,主人讓它到哪它就會到哪。命令—G,自己就會挪動。畫像裏的人是活的,他們可以談話、還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別的像框裏。城堡裏有許多的鬼魂,他們可以遊動、可以談話、可以挪動城堡裏的任何東西、還可以穿透任何物體、有時還搞惡作劇(皮皮鬼)。還有許多都是那麼的神奇!怪不得我們的哈利波特小魔法師會風靡整個魔法世界。

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們(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他們面對邪惡和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始終難忘。他們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要戰勝一切,戰勝邪惡,用我們學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識來戰勝我們的敵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戰勝邪惡,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有了這個信念,他們總會勝利,因爲邪惡總是鬥不過正義的。

我也很佩服作者JK羅琳,她運用魔幻小說寫出生動的"哈利波特",又運用哈利波特的朋友、老師和這個魔法世界,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讓我感動得流淚的就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波特與羅恩和赫敏的真實的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戰勝了一切的難關時,又發生了一些事。最後哈利波特已決定他要去找他的姑媽一家人,接着再去找魂器。羅恩和赫敏知道以後,他們就決定陪同哈利波特一起戰鬥。從這段中我讀出了真正的友誼,那就是"爲了朋友、爲了拯救這個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價。"這才叫真正的友誼。

從《哈利波特與鳳凰》這本書中我還得知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愛"。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中,講到哈利波特頭上的那個"傷疤"。在別人看來這個傷疤是救哈利波特的魔法,其實誰也沒有想到這"傷疤"的奧祕。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一書中講到了哈利波特"傷疤"的原因。他的傷疤是由"愛"形成的。從而我也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

總之我對《哈利波特》這系列書的評價是—神奇!每一次我看書時,都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裏。

《哈利·波特》讀後感4

我是一個多麼喜愛友愛、和平、團結的人啊,惜乎現實中好像永遠只有我一個人如此而已。

我們這些地球的孩子曾被歸之於“遊戲一代”,因爲我們願意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鍵盤鼠標或者電視屏幕前,而不是花在讀書上。

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與邪惡的巫師進行着卓絕的鬥爭,就如在第四部中提到伏地魔復活了,與被他帶進來的哈利·波特進行搏鬥,雖然哈利·波特不及伏地魔法厲害,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校長鄧不利多的幫助逃出來,但是哈利·波特勇於面對邪惡的伏地魔並與之決鬥,毫不畏懼,敢於“亮劍”。

天呀!哈利·波特真勇敢!

記憶中有這樣的印象,曾經有文章這樣寫道:“如果一個外星人在20世紀90年代末來到地球,他會發現:一套關於寄宿學校中的魔法男孩的系列叢書抓住了地球人孩子的心。這套風靡全球的叢書講述的是,魔法世界裏的好孩子和朋友們如何對抗邪惡的成人魔法師及其隨從的故事,而男主人公的名字叫作:哈利·波特。”

正基於此,我們如此孜孜不倦、如飢似渴地閱讀《哈利·波特》,也許是因爲我們這“遊戲一代”願意認爲這世界上除了驚心動魄的奇蹟和變換莫測的魔法空間以外,什麼都不是真的。

《哈利·波特》不僅抓住了全世界孩子的心,甚至是許多成年人也趨之若鶩。不僅父母們出於對孩子所產生的濃厚興趣來讀它們,據說不少年輕的職業人士出於自己的興趣也開始讀這些書,正是這些促使《哈利·波特》的出版商製作出特製封面的“成人”閱讀版本。雖然,這些版本的銷售量明顯地低於兒童版,但是樂於承認閱讀過這套叢書的成年人比例還是相當驚人的。

那些五彩繽紛、奇妙豐富的想象——鬼魂們要開忌辰晚會啦,在二樓女生盥洗室居住的哭泣的桃金娘是個自卑的冤魂啦,還有蜘蛛阿拉戈克突然成了龐然大物,居然還能與人順利地進行交談;惡貫滿盈的伏地魔的一絲陰魂就隱藏在湯姆·裏德爾的日記本里;曼德拉草是一些哇哇叫喊的小娃娃,它們長大成人了製成藥水,就能使石化的人起死回生!神奇的複方湯劑能把你變成另外一個人……

光怪陸離,詭譎離奇,同時又是這樣幽默詼諧,這樣饒有情趣,怎麼不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爲作者超人的想象力而驚歎不已。還有書中那種懸念,有的“哈迷”小讀者跟我交流說,每到書要結束的時候,簡直就是觸目驚心,驚心動魄。有時候覺得很恐怖、很陰森,但又有着希望和期待,便會不斷被吸引着我們繼續看下去。

《哈利·波特》書中的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身上所具有的英勇、友愛和誠實等優秀品質是當今社會應當提倡的(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而以伏地魔爲首的邪惡勢力所代表的貪婪、兇殘和懦弱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比。美與醜涇渭分明,善與惡是勢不兩立,故而哈利·波特們不存在妥協的可能性。

所以,在如今這個網絡連接全世界、道德觀念漸漸淪喪的社會裏,這些來自異邦的可愛的小英雄自然就會受到人們的熱烈擁戴。

事實上,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世風逐漸日下、人心逐漸不古、道德逐漸淪喪的發達的社會裏。人們對以前所堅信不移的傳統道德標準與良好文明風尚產生了懷疑及反思。真假黑白、是非曲直的界限也變得模糊起來。於是,我們這些“遊戲一代”寄情於美好空泛的動漫田地,遊離於頭腦中的魔法世界……

我看了《哈利·波特》,既程門立雪,又溫故知新,人物歷歷在目,故事永不消退,那是因他有淳樸、正直、友愛的的人心,有善良勇敢、不懼邪惡的血液流淌,這些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

《哈利·波特》讀後感5

當最後一頁紙從我手中翻過,我輕輕地鬆了一口氣,一切都落下了帷幕,一個完美的結局,儘管過程並不完美。

七年的魔法歷程,隨着一個謎團的解開,那個有着一頭凌亂的黑髮,鼻樑上架着一副寬邊大眼鏡,額上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的男孩——哈利波特,從一個懵懂的孩子成長爲一個懂得承擔責任,勇氣與智慧並存的男子漢。在軟弱與堅強中,他選擇了堅強地拿起魔杖去與那個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敢說的人(伏地魔)抗衡;在認輸與堅持中,他選擇肩負困難而偉大的使命去與伏地魔較量;在被愛中懂得了如何去愛。

在書中,偉大的巫師鄧布利多一直堅信征服死亡,戰勝一切的法寶就是——愛。十六年前,因爲愛,哈利奇蹟般地逃脫了伏地魔的魔抓,成爲了人人皆知的男孩兒,可惜他的父母爲了保護他雙雙去世,他的母親用單薄的身軀守護着他。十六年來,哈利在親人,朋友,老師的愛的天空下成長,勇敢與伏地魔戰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一夜之間成了整個魔法界的英雄。或許,愛一直是JK羅琳所強調的,甚至可以說是貫穿全文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書中有春天般溫暖的愛。我喜歡把鄧布利多叫做“慈祥的老爺爺”,他對哈利猶如對孫子一樣愛護。是他,教會了哈利如何正確的面對仇恨。他的逝去是一個很大的遺憾,讓我不止一次催然淚下,他的愛至始至終,一刻也沒停止過。他對哈利的鼓勵與殷切希望,一直陪伴着哈利。

書中有夏天般熾熱的愛。機靈的赫敏,勇敢的羅恩,堅定的金妮,憨厚的納威他們都是哈利在魔法學校的摯友。在哈利最困難得時候,他們一直守候在哈利身旁與他並肩作戰。他們雖然不像哈利那麼耀眼,但他們都是擁有最純潔靈魂的天使。

書中有如秋天般純淨的愛。可愛的家養小精靈多比有着銅鈴般的大眼睛,它抓着大耳朵叫着:“壞多比”的樣子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會爲它的釋放而開心,會爲它驕傲地說“多比要工錢了”而自豪,會爲它倒在哈利懷中而心痛。多比,以一個家養小精靈的方式,支持着哈利,把他當成信仰並付出了生命。但在我心中多比並不是一個信徒,而是一個願爲哈利獻出生命的朋友。

書中也有冬天般隱藏的愛。就像西弗勒斯·斯內普。開始他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人,在他“虐待”哈利時,殺死鄧布利多的那一刻,我真恨不得衝進書裏殺了他。但在最後的最後,一切都釋然了,原來他的愛才是最辛苦的。他的愛從在灌木叢後看見莉莉就開始,一直延續到哈利身上。他艱難的保護着哈利,在人們面前僞裝,在伏地魔面前演戲,他忍受着人們的誤解而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也許他是裏面最可憐的人,但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還有和哈利在一起的善良的人們:默默守護着哈利的盧平,哈利永遠的港灣維斯萊家庭,勇敢的瘋眼漢穆迪,率性的小天狼星布萊克,還有霍格沃茨的教授和同學,他們一直在哈利身邊。因爲相信而相信,因爲愛而愛。

最終,邪惡倒下了,戰鬥結束了,流血負傷也結束了。而沒有結束的,是愛,是信念,是勇氣,一直陪伴着哈利,一直伴隨着我。

原來愛,一直都在。

《哈利·波特》讀後感6

讀《哈利·波特》,如嘗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絃的傳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堅強,羅恩忠實真誠,赫敏聰慧冷靜,鄧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絕悲涼……然而,在羅琳筆下多如滿樹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內普,那個一向以來冷酷神祕、忠奸難辨的魔藥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陰鶩嘲弄的笑容,刁鑽刻薄的話語,偏執護短的教風,還有那對待哈利時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總在猜想,這樣的男子背後該有着怎樣的故事呢即使他備受爭議,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堅信,複雜神祕的他,決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聲,他的故事最終坦露在我們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這樣的使我扼腕嘆息、觸動心靈

要如何才能解讀他那苦澀的一生那是一曲無盡悽酸的悲歌。

年輕時的他,不懂得蒼生何辜,爲了生存,爲了證明,誤入歧途,即使自我所渴慕之人爲此與他決裂,嫁與他的對頭爲妻,也執迷不悔,直到所作所爲誤傷自我最愛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時,彷彿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獨留襁褓中那來日將臨大難的稚子,支持着他以此爲念孤苦度日。

那時的鄧布利多無疑是慈悲的,以校長的身份讓斯內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雖是爲了拉攏,但在無言中也給了斯內普一個停泊傷痛的港灣。那些年月,那個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着春去秋來,在門廳中看着無數的貓頭鷹南來北往,在操場上看着周圍的草木榮枯變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與孤燈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萬斯,這個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靈上的碾壓掙扎,那撕裂靈魂的刻骨愛戀,無法淡忘。16年來,高傲如斯內普,卻爲了她,對鄧布利多惟命是從。多年來,不曾爲自我有過一聲訴苦,半句怨言。直到鄧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殺死鄧布利多,而必須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個是爲了保全德拉科的靈魂,直到此時,斯內普才問出了一句,“那我的靈魂呢,鄧布利多,我的呢”

難道就因爲他的靈魂已千瘡百孔,那就意味着可已毫不顧惜地踐踏嗎短短一句話,卻道出了大半生的悲涼與辛酸。

即使最終鄧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內普釋懷,但斯內普又豈會不明白,這場“謀殺”的真相只能祕而不宣,那就意味着,只要鄧布利多一死,他斯內普就會陷入千夫所指、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萬劫不復。饒是如此,他還是答應了,並起誓他日必將竭盡全力保護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說斯內普的付出只是爲了兒女私情,無關蒼生;那麼我們能夠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愛。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鄧布利多所當年指責的“只顧得到自我想得到的,其他人盡能夠去死”的食死徒,經過16年的蛻變,西弗勒斯斯內普已經成爲了心存大義、胸懷大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霍格沃茨教師,斯萊特林院的院長,鄧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當對感情的守護中被融入了大義,這份堅守,就更顯厚重其後,應對正道,他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應對邪道,他命懸一線,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讀後感7

《哈利·波特》系列書籍共7本,《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七部書中的最後一部。在作者J.K.羅琳的筆下,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個戴着黑邊眼鏡,額頭上長着閃電疤痕,身披魔法斗篷的小巫師。

他,是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他,是一個有着特殊身世的巫師;他,是人們心中的救世之星。他的命是由他父母的命換來的,他的肩上揹負着消滅伏地魔的重擔。他機智勇敢,有愛心,敢於向命運挑戰。他不服於伏地魔的統治,向伏地魔宣戰,爲了那些死去的靈魂而戰……

整部書的'主題是——親情、友情、師生情和愛情。而所謂的邪惡勢力,則是冷漠、殘酷、爲了奪取權力而不惜拋棄自己身邊的愛,甚至以他人生命爲代價的人。在這部書中,我們會感受到愛的力量、愛的無私、愛的偉大——多比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哈利的平安;斯內普冒着生命危險保護自己心上人的兒子;羅恩在伴隨哈利逃亡途中仍惦念着家人的安全……

在伏地魔要求大家交出哈利·波特時:一個身影爬上了斯萊特林的桌子,哈利認出了那是潘西,她拼命搖動着手臂,尖叫,“他在那兒!波特在那兒!來人捉住他啊!” 還沒等哈利開口,大批人羣開始移動。他面前的格蘭芬多的學生起身護住哈利,與斯萊特林的人對峙着。然後,赫奇帕奇的人都站了起來,幾乎在同時拉文克勞的人也是如此,所有人都背對着哈利,所有人都轉身衝着潘西,魔杖從四面八方伸出來,從長袍和袖子下伸出來……是同學情保護了他。

在哈利·波特危難時: 他們周圍的空氣冷了下來,哈利吸進去的空氣在胸腔裏凝結了。黑暗中出現了幾個影子,漆黑的身形旋轉着,成羣結隊地向城堡方向飄去,它們的臉上罩着兜帽,呼吸聲格格作響…… 羅恩和赫敏站在他附近,他們身後的戰鬥聲突然變弱,完全消失了,因爲一種只有攝魂怪才能帶來的寂靜降臨了,厚厚地包圍了整個夜空…… “快,哈利!”是赫敏的聲音,好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守護神咒,哈利,快!” 他舉起魔杖,然而一種充滿陰暗的絕望在他的身上散播開來:弗雷德走了,海格也確實奄奄一息或者已經死了,還有更多他不知道的人在垂死掙扎,他感到他的靈魂似乎也已有一半離開了身體……“哈利,快!”赫敏尖叫道。 一百多個攝魂怪在前進,向他們這裏滑行,一路吸收着快樂接近哈利,把絕望帶給他,就像答應帶他赴一場盛宴……

他看見羅恩銀色的獵狗在空中突然出現,微弱地閃了閃,然後消失不見;他看見赫敏銀色的水獺在半空中扭動,變淡了,還有他自己的魔杖在手中顫抖,他幾乎要迎接這即將到來的湮沒,什麼都不必承諾,什麼都感覺不到…… 接着,一隻銀色的野兔、一隻野豬、一隻狐狸從哈利、羅恩和赫敏的腦袋旁飛過,攝魂怪在這些動物逼近前退卻了。又有三個人從黑暗中出現站到他們身邊,他們伸出魔杖,繼續發出他們的守護神,是盧娜、厄尼和西莫。是友情保護了他。

因爲愛的力量,哈利才得以生存,也是因爲愛的力量,哈利才得以取勝。多少人爲愛而走在了這條抵擋的路上,他們反對冷漠和邪惡,他們讚揚純潔的愛與思戀。哈利和那些爲他而死的人一樣,爲了那些愛,早已準備爲此放棄生命都在所不惜,他有勇氣和足夠的膽識。從哈利身上,我明白了愛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願意爲自己身邊的人付出,那麼我們就有機會把冷漠和邪惡真真正正得消滅。用膽識、氣魄、智慧和耐力,再加上我們周圍的美好記憶和我們無所取的奉獻,才能真正的讓愛溢滿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周圍從此沒有冷漠。讓所有的人都團結起來吧,讓世界灑滿愛的陽光!

《哈利·波特》讀後感8

有這樣一個名字,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哈利波特。

從小學二三年級接觸到《哈利波特》的小說,從此暗暗相信自我也是個魔法師,直到上初中前,我都認爲自我的那封信必須是被中國海關攔截了……

哈利波特,那個帶着眼鏡的瘦弱魔法師。他的出生是場杯具,卻又帶來了期望。事情的起源只是一個預言,將他和伏地魔聯繫在了一齊,導致他的父母被殺害,而他從此也被貼上了“救世主”的標籤。童年的他住在姨媽家狹小的碗櫥中,僅有灰塵和蜘蛛與他做伴。瘦小的哈利被表哥一夥人當作練習拳擊的對象,被姨父姨媽當作僕人一樣使喚,受盡欺負。他經常因爲一些莫名其妙的奇異事件被關在碗櫥中,不能出來。能夠說,他的童年是黑暗的,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

可是,十一歲的生日那天,一封霍格沃茨的入學邀請函從此結束了他的黑暗童年。

在霍格沃茨學院,哈利波特感受到了愛。羅恩、赫敏,他們是哈利最好的朋友,被稱爲“夢之隊”,他們也會吵鬧,也會爭執,但總能化解一切的矛盾,戰勝所有的困難。多比,巫師界中卑微渺小的神奇生物,但他弱小的身軀中卻折射了一種堅韌的渴望。爲了自由,它奮力地掙脫束縛。它雖然卑微,可是活得有尊嚴,在邪惡面前絕不低下高昂的頭顱。它讓我看到,小人物身上有堅定的信念,執着的追求。我彷彿看到,透過襤褸的衣衫。它的胸膛中有一顆鑽石般潔淨閃亮的心靈,充滿愛和完美的期望。可是杯具接連的發生,小天狼星和鄧布利多院長的死亡訊息相繼而來,讓霍格沃茨陷入了黑暗之下。

直到此刻再次讀起《哈利波特》,我都不由讚歎作者羅琳的絕妙的思維,竟能創造出斯內普這樣一個忍辱負重的偉大主角。斯內普的一生是一部杯具,也是一場鬥爭。他一次次遊走在死亡的邊緣,拯救了巫師的生命,卻從來得不到感激,僅有刺耳的謾罵、污衊。他是來自斯萊特林的英雄,用生命證明了自我存在的價值,用生命譜寫了這久久迴盪的絕唱!在臨死前,斯內普把這段塵封已久的記憶交給了莉莉的兒子哈利。他凝視着哈利和他母親一樣綠色的眼睛,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的莉莉笑顏如花。他就這樣沉醉地看着,看着,直到死去……

在故事的最終,哈利選擇了迎戰伏地魔,他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已經不再是那個額頭上有閃電型傷疤,帶着圓眼鏡的瘦弱男孩,而是一個勇敢的領袖,他用格蘭芬多的寶劍爲正義而戰,撥開了籠罩着天空的迷霧,讓陽光灑滿大地,爲巫師和神奇生物帶來了光明與期望。

七年,一段魔法界的興衰史;七年,一個男孩的成長史……哈利波特的故事成就了羅琳,也讓我們相信,這樣的一個魔法世界真實地存在。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巫師們依舊揮舞着魔杖,用他們神奇的力量改變着這個我們共同存在的世界。羅琳爲這個故事寫下了結尾。可是在故事中許多勇敢的人,仍然讓我們感動,他們爲了這場無法避免的戰鬥,爲了保護那些無辜的人,竭盡所能,甚至犧牲了性命。他們像流星般隕落,卻用短暫的生命綻放出最燦爛的美,在黑暗的天幕中留下閃亮的痕跡。點點的星光匯聚成一條燦爛的星河,照亮了魔法世界的未來,也照亮了我們的心房。

《哈利·波特》讀後感9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狂風呼嘯,凜冽的寒風吹在一個男孩子的身上。長袍包裹着他那瘦弱的身體,他正坐在一把掃帚上,他戴着一副眼鏡,額頭在凌亂的頭髮的遮掩下,若隱若現的出現了一個閃電的符號。忽然,他飛向了遠方,那裏,閃現出綠色的熒光……

這個男孩就是J。K。羅琳筆下的魔法師主人公哈利·波特。哈利在一歲的時候父母被害雙亡,而殺人兇手就是讓魔法界聞風喪膽的大魔頭——伏地魔。十一歲的他才知道了自己悽慘的身世,這個被人稱爲“大難不死的男孩”,開始了與伏地魔作鬥爭的道路……哈利最終取得勝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伏地魔。

這部魔幻系列小說令我着迷,因爲它自始至終反映着一個永恆的主題——愛!

小時候,哈利的父母爲了救他,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在他十五歲的時候,自己的教父也離他而去;校長爲了保護他,失去保護自己的最後一次的機會;在戰鬥中,失去許許多多的好朋友……甚至一個被世人以爲是間諜的人,竟一直在保護着哈利,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只因爲,他愛他的母親。

當我看完了這部系列小說,我心中感慨萬分。

記得那還是兩歲的我,拉着一個與我同齡的朋友,在沒有大人的陪同下就跑到了大商場去。並且在去的途中,我還十分興奮地告訴她:“妹妹,我有錢了,我們去買好多東西。”可我,卻全然忘卻自己的父母,忘卻與他們說一聲。

當我們到商場後,立即裝滿了一小車喜歡的東西。當我們推着車子準備離開時,卻被工作人員阻攔,說要收錢。我便摸摸口袋,卻發現,什麼都沒有。我們立即傻了眼,並且哭了起來,那些工作人員看我們沒錢,還打算報警處理。

幸好這時,隔壁的奶奶正好過來買菜,發現了我們。趕緊叫我的父母過來,並且與工作人員說這是誤會。

當我父母來後,我便立即奔向了他們的懷抱,哭泣不已,也害怕不已。他們看到我時,立即鬆了一口氣,面露喜色,但眉頭卻還是緊鎖着,整個人似乎一夜沒睡,蒼老了不知多少所以他們開心之餘,卻又邊哭邊狠狠地把我批評了一頓:“這是怎麼回事,爲什麼都不跟我說一聲,就跑來這裏,你知道我們有多擔心嗎?”但他們卻還是緊緊地抱住了我,不肯鬆手,似乎在害怕一鬆手,我就會離他們而去。

這之後這件事雖然一直被當成了茶餘飯後的笑柄,但是在我卻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也讓我感受到了鄰居對我的關愛、父母對我的愛。

又有一次,我去逛街,看到了琳琅滿目的物品,突然想買一些給家人。便挑選了許多物品。當我給他們的時候,他們立即開心不已,並興奮地說:“女兒長大了,懂得買東西給父母了。”聽後,我的鼻子立即酸了起來,眼淚也在眼眶裏打轉。我實在想不到,和父母付出的相比較,自己根本算不了什麼,自己只是買了一些不知多少錢就能買到的東西送給父母,他們卻會開心這麼久。爲什麼小時候的自己這麼不懂事,什麼都想不到自己的父母,卻總是想着別人。也突然間,發現自己父母的臉上滿是歲月滄桑的痕跡。

當我細細思考這些問題,我懂了。這都是因爲他們愛你啊,因爲愛你,所以無怨無悔;因爲愛你,所以默默無聞的風險一輩子;因爲愛你,所以收到一點點的回報,也開心不已,愛,是多麼偉大而又心酸。哈利·波特因爲別人對他的愛,才能健康成長;而我,也在別人愛的沐浴下,漸漸長大。

《哈利·波特》讀後感10

靜靜靠在柔軟的椅背上,翹起腳,身邊暖暖的杯裏縷縷散發着甜中雜苦的咖啡醇香,手裏捧着厚厚的書,寧靜的空氣裏醞釀着想象與智慧,讀《哈利·波特》有感1000字。愜意之至,此刻,書是我必要的精神糧食。

"冬青木,鳳凰羽毛,十一英寸長"的木棒高舉過頭,颼的一聲向下一揮,劃過塵土飛揚的空氣,只見一道紅光,木棒頭上像煙花一樣金星四射,跳動的光斑投到四壁上。這是一根千千萬萬人夢寐以求的魔杖,它四溢地揮舞,牢牢地勾住了我的靈魂。翻開七本厚重的大書,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到《哈利·波特與死亡神器》,每一次都引領我進入一個又一個驚險刺激的魔法世界。古老悠久的密室,神奇多樣的咒語,神祕風趣的課程,還有那緊張激烈的魁地奇球賽,無不令人拍案叫絕。它如同一把嶄新的掃帚,托起我的身體,隨着紙頁的翻動,翱翔在跌宕起伏的故事藍天中,和一羣小巫師們勇敢地與死神搏鬥。

《哈利》是一套有趣的書。"大禮堂的天花板閃爍着耀眼的星星,白色的幽靈在學生們的頭頂上飄蕩,寬大的餐桌上憑空出現美味佳餚……"一切有趣的事兒讓我推開了想象的大門。"金色飛賊""鬼飛球""遊走球",這組成一場魔法世界裏騎在掃帚上的球賽——魁地奇。攥緊,跨上,俯身,兩腳一蹬,十五隻飛天掃帚便凌空而起,球員們靈活操控着,趣味橫生。與衆不同的比賽使我的腦海中不斷縈繞着一串串的好奇,給予了我視覺和精神上巨大的享受,每當手指一觸碰到光滑的書皮,就愛不釋手,有着讀通宵的興趣和力氣,讀後感《讀《哈利·波特》有感1000字》。

《哈利》又是一套有情的書。一副破舊的黑框眼鏡,凌亂的髮絲隱隱約約遮蓋着閃電形傷疤,這個平凡而又衆所皆知的小說形象傾倒了一片哈迷,還有小說中形形色色的老師同學:慈祥和藹的鄧布利多教授,嚴厲正直的麥格教授,忠厚善良的羅恩,聰明伶俐的赫敏及趾高氣揚的馬爾福……魔法般的詞彙並不華麗,卻生動形象地將人物性格特點及情感世界刻畫的鮮明真實、栩栩如生,令人記憶猶新,使我認識到世間的善惡美醜及真正的最珍貴的友情和師生情。

《哈利》還是一套有智的書。哈利和夥伴們是智慧的象徵。神奇的"魔法石"乃是長生不老之藥,赫敏細心破解偉大的巫師都難以解決的邏輯問題,羅恩步步謹慎地完成世上最危險的象棋,哈利用智慧和勇氣與邪惡勢力搏鬥,他們共同破壞了"伏地魔"企圖奪取魔法石,統治魔法世界的陰謀。這書教會了我勇敢,堅強無畏地面對艱難困苦,這不僅是人的精神品質,更是爲人的智慧。

《哈利》更是一套有義的書。在最後一部中,哈利和夥伴們在紛亂的被黑暗勢力籠罩的世界裏尋匿着生存與正義,尋找到了死亡神器——復活石、老魔杖及隱身衣,他們在神器的幫助下進行着殊死搏鬥,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書中無不融入着人物勇敢不屈、機智正義的偉大精神,反映了人性善良的閃光一面。當魔杖最後一次揮舞,邪惡膽怯地倒下時,我爲它而歡呼,爲正義的存在並勝利而歡呼。

再一次悠閒地攤開書,那份趣、智、情、義,讓心得以思索,得以昇華。我思故我在,得之心而寓之書也。

《哈利·波特》讀後感11

不曾想過會有這麼一個世界,擁有着魔法,充斥着咒語,行走着的都是巫師,寵物是貓頭鷹或者各種奇異的爬行動物,金庫是由妖精守護,一切都像是奇蹟的世界,還有那羣善良的人們。這是《哈利﹒波特》帶給我的首要衝擊,感覺是一直以來的幻想找到了寄託之所,JK﹒羅林成功地將那些天馬行空實體化了。

那個有着藍色眼睛的男孩,哈利波特,是那麼地讓人心痛,沒有父母,連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都不知道,也沒有其他的親人,只能寄住在阿姨家裏,可是卻始終沒有找到他的容身之所。在那個“家”裏,他是多餘的存在,而在學校裏,他又是另類的存在。他從不敢奢望過得到些什麼東西,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愛。他的生日也似乎只有他自己記得,不曾有過生日蛋糕,更不用說生日派對。每一年他只能羨慕地看着自己的表弟收着一年比一年多的禮物。他的這些經歷,是我這樣在幸福與寵愛中長大的孩子所無法想象也無法承受的。

還好,那個魔法世界並沒有因爲他失去了父母而拋棄他。他的容身之所也許註定了是那個不平凡的世界。他註定了要成爲偉大的巫師。即使他是人類世界默默無聞的一份子,可是他卻是魔法世界中赫赫有名的人。他來到了霍格華茨校園,這個給了他一切的地方,也是改變了他人生的地方。這裏有寵愛他的海格,有疼愛他的丹不利多校長,有欣賞他的麥格教授,還有喜愛他的朋友們——羅恩和赫敏。

但是他擁有的這些並不是因爲他的幸運。我想更大的原因是他的勇敢與善良和剋制。當然,少不了的是信任。如果當初他不相信大個子一臉邋遢的海格,又怎麼會有之後的霍格華茨的邂逅?但是,這樣的相信背後,也有着必然的令人感傷的理由——哈利是如此地渴望溫暖,所以他緊緊地抓住唯一的希望。其實看過書後去看電影,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情節放到現實來看是很恐怖的很危險的,要克服那些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哈利可以算得上是裏面當之無愧的勇者。哈利的剋制也是我很欣賞的一點。書中描寫了一面魔法鏡子,可以看到人內心最想看到的東西,而哈利看到的當然就是一直以來最最念想的父母。可是當他被告知那面鏡子要被移走的時候,他便暗暗地下定決心,將對父母深深的懷念與不捨埋藏在內心最深處。他只是一個孩子,有權利盡情哭盡情笑盡情享受愛的,可是他身上卻已經被決定了要揹負沉重的使命。我想如果可以選擇,他一定希望只是和父母平靜地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中,哪怕平凡無奇。但是當他清楚地感受到他身上有某種力量能夠做一些別人做不了的事情的時候,他沒有因爲危險而退縮,而是出色地完成它。

在《魔法石》中,最令人意外的就是斯內普教授,讓人摸不着頭腦,究竟他是好的還是壞的。本來他算是一個集中了一般故事裏壞人形象的人,可是他最後竟然是幫助哈利的那個。但是這樣寫也算是必然的吧,畢竟若以斯內普這樣的身份如若是壞人的話不會那麼早就暴露身份,那樣的話後面幾部就沒有什麼出人意料的賣點了。

當然,在此書裏面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推敲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去寫。但是,其實我更願意把它當成是一本童話書去品讀。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讓少年少女們充滿夢想,還能夠感受到一種比夢想更重要的東西。

《哈利·波特》讀後感12

讀《哈利?波特》,如嘗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絃的傳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堅強,羅恩忠實真誠,赫敏聰慧冷靜,鄧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絕悲涼…… 然而,在羅琳筆下多如滿樹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內普,那個一直以來冷酷神祕、忠奸難辨的魔藥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陰鶩嘲弄的笑容,刁鑽刻薄的話語,偏執護短的教風,還有那對待哈利時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總在猜想,這樣的男子背後該有着怎樣的故事呢?即使他備受爭議,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堅信,複雜神祕的他,決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聲,他的故事終於坦露在我們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這樣的使我扼腕嘆息、觸動心靈。

要如何才能解讀他那苦澀的一生?那是一曲無盡悽酸的悲歌。

年輕時的他,不懂得蒼生何辜,爲了生存,爲了證明,誤入歧途,即使自己所渴慕之人爲此與他決裂,嫁與他的對頭爲妻,也執迷不悔,直到所作所爲誤傷自己最愛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時,彷彿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獨留襁褓中那來日將臨大難的稚子,支持着他以此爲念孤苦度日。

那時的鄧布利多無疑是慈悲的,以校長的身份讓斯內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雖是爲了拉攏,但在無言中也給了斯內普一個停泊傷痛的港灣。那些年月,那個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着春去秋來,在門廳中看着無數的貓頭鷹南來北往,在操場上看着周圍的草木榮枯變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與孤燈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萬斯,這個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靈上的碾壓掙扎,那撕裂靈魂的刻骨愛戀,無法淡忘。16年來,高傲如斯內普,卻爲了她,對鄧布利多惟命是從。多年來,不曾爲自己有過一聲訴苦,半句怨言。直到鄧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殺死鄧布利多,而必須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個是爲了保全德拉科的靈魂,直到此時,斯內普才問出了一句,“那我的靈魂呢,鄧布利多,我的呢?”

難道就因爲他的靈魂已千瘡百孔,那就意味着可已毫不顧惜地踐踏嗎?短短一句話,卻道出了大半生的悲涼與辛酸。

即使最終鄧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內普釋懷,但斯內普又豈會不明白,這場“謀殺”的真相只能祕而不宣,那就意味着,只要鄧布利多一死,他斯內普就會陷入千夫所指、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萬劫不復。饒是如此,他還是答應了,並起誓他日必將竭盡全力保護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說斯內普的付出只是爲了兒女私情,無關蒼生;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愛。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鄧布利多所當年指責的“只顧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其他人儘可以去死”的食死徒,經過16年的蛻變,西弗勒斯?斯內普已經成爲了心存大義、胸懷大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霍格沃茨老師,斯萊特林院的院長,鄧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當對愛情的守護中被融入了大義,這份堅守,就更顯厚重其後,面對正道,他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面對邪道,他命懸一線,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讀後感13

瘦小的男孩哈利·波特從小生活在弗農姨夫家,在那裏,他受盡了折磨,終於在十歲那年,半巨人魯伯·海格闖進弗農一家暫避的海島小屋,帶走了他,於是,哈利上了一所名叫霍格沃茨的魔法學校。

哈利被分到了格蘭芬多學院,結識了兩個知心好友——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誰知,平靜的魔法學校隱藏着一個又一個驚天的大陰謀,多次引起軒然大波:從能夠讓人長生不老的魔法石;到神祕莫測的斯萊特林密室、湯姆·裏德爾(即伏地魔)的日記本;他們的朋友海格的心愛寵物巴克比克面臨被處死的災難,三人冒險營救;火焰杯中躍出哈利的名字,誰知,誘人的獎盃下,竟是一把通向死亡的鑰匙,迎接他的,將是他和伏地魔第一次的正面對決……這一切都與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息息相關,但是危險並沒有結束——伏地魔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同時,當年的預言再次浮出水面,爲此,還犧牲了哈利認識不到兩年卻關係親密的教父——小天狼星西里斯·布萊克。西弗勒斯·斯內普是混血王子,寧願揹負着所有的祕密,遊走在黑白之間,爲了他心中的那朵唯一的百合花,拼盡全力保護哈利·波特,哪怕最後的結局是死亡。七個魂器,一次又一次使哈利陷入險境......最後,哈利打敗了伏地魔。十九年後,一切太平,只是那些最偉大的人,卻不復存在。

讀完全書,我感悟頗深。我欽佩哈利的勇敢,羅恩的靈活,赫敏的機智,又喜歡斯內普那偉大而深沉的愛,我多麼希望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同那些偉大的人物共呼吸,同命運。《哈利·波特》中的情節環環緊扣,動人心絃,最後的結局令人感動,同時也讓我深深地震撼了,掩卷深思:人世間朋友的情義還重要不重要,爲什麼小矮星彼得會違背誓言、背叛朋友,究竟是什麼會讓伏地魔走上錯路,心靈極度扭曲,所以,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鄧布利多校長當時對伏地魔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懷,就不會釀成今天的惡果。而我們也是一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就因爲不及時溝通,而錯失良機。對人報以善心,別人也同樣回報你。朋友就是要互相幫助,如果一方背信棄義,還談何友情,談何情誼?現實生活中,我們和朋友也要互相信任,不輕易退縮,哈利正是因爲有了朋友的不離不棄的鼓勵與陪伴,才能懷着一顆勇敢堅定的心,打敗邪惡力量,一路勇往直前,沖沖衝!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西弗勒斯·斯內普,一個偉大的男人。他對莉莉堅貞不移的愛情是他做了許多年的間諜,爲了那雙清澈迷人的綠眼睛,他甘願付出所有,直至臨死前的最後一刻,把自己的全部記憶交給哈利,寧願被人誤會一生,做那個惹人厭的教授,也要誓死保護最愛的人,哪怕哈利波特的爸爸是斯內普的仇敵。在最後一部中,面對親人與朋友的一個個離開喪生,哈利得知只有自己去送死,才能保護大家,於是他孤身一人與伏地魔決鬥,也做好了隨時死亡的準備,這種大義凜然的精神,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呢?爲了朋友們,哈利一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着,我們也應該學會扛起生活中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用心對待,拼盡全力,爲那些支持你的人,認真一次。

《哈利·波特》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腦子中對書本里的滿足與求知慾,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巨大強烈震撼,我欽佩於作者J.K.羅琳高超的寫作能力,虛幻與現實巧妙的合二爲一,正義與邪惡的激烈對抗,令人折服,令人驚歎,令人回味無窮。

《哈利·波特》,永恆的文學經典,文學史上的一部曠世之作!

《哈利·波特》讀後感14

中國很多孩子沒有看過哈利·波特。我是說小孩子,但是在說英語的國家,很多很小的孩子就象我一樣迷戀着哈利。我給自己的文章起了一篇生硬的名字,是因爲我不想用夢幻的方式去扭曲它,它就是我花了許多年讀哈利波特之後的感覺。因爲,我終於把它讀完了。

隨着今天哈7的完成,哈利·波特系列畫上了句點。是否完美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各自的認同,我卻認爲它不夠完美,但是卻更像一個故事。符合《哈》的特徵,明知道是一個故事,卻在讀的時候相信它是存在的。

我要說,不要去看《哈》系列的電影,至少在真正讀過書之前不要去看那電影。它會誤導你,那些被衆多特級包裹的畫面會讓你認爲哈利是一個神奇、或者魔幻故事中的人物。事實上,他是我們身邊的某一個靈魂,甚至就是我們自己。這纔是他吸引人的所在。

在字裏行間當中,你能夠看到羅琳的初衷,她想向人們講述的道理是那麼明顯,可方式卻那樣美妙。伏地魔是一切醜惡的化身,兇殘,自私,冷酷,怯懦,沒有愛。然而,在最初,他也是一個可憐的生命,被拋棄過,被冷落過。而且,他在醜陋之前也曾英俊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總有一些緣由讓它們相互轉化。在哈利的身上有伏地魔的靈魂,在伏地魔的身上有哈利的血,然而他們卻走向了不同的終點,是什麼力量?是堅定的對於自我的選擇,哈利在鄧不利多的指引下頓悟:被人拖進決鬥場和自己昂首挺胸的走進去是不一樣的!

通過伏地魔的一生,羅琳想傳達給人們一種信念,任何一種惡行都會損害到自己的靈魂,從而使它不再完整。伏地魔最後那張人不象人蛇不象蛇的醜臉是對醜陋靈魂的表象化刻畫。再罪惡的人也不可能變成那副嘴臉,可是故事裏可以,人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描寫警戒自己。

而哈利,只是同一個生命在另一種選擇下的另一種結果。他也是孤獨的靈魂,卻沒有放棄過信念,沒有怯懦於自己的命運,他被分在象徵勇氣的格蘭分多,是這種信念贏得了自己的命運。當然,不難看出這裏面的宗教色彩,就像納尼亞傳奇裏的獅王一樣,在備受屈辱而死之後重生,哈利也死過,去了一個及其乾淨的地方,然後去掉身上的污垢,重新活過來,這是對耶穌死而復生的一種變相演繹。哈利是‘大難不死’的男孩,是拯救魔法世界的救世主,他在整個故事中充當了耶穌的影子。

而鄧不利多,羅琳透過他告訴世人,世界上是不存在完美的。在前五部中,鄧不利多都以完美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眼前,他智慧,智慧到像一個先知。他強大,強大到無所畏懼。他對朋友溫和,對敵人寬容。他不可戰勝,他像一個極限一樣矗立在那裏。而第六部中,他那樣簡單的死去,死的一點都部光輝,甚至毫無意義。在最後一部裏,羅琳用別人的嘴巴揭露了他並不光彩的過去,人們心裏可能會痛,無法接受這種缺陷,可是,羅琳的用意大概就是我們所能體會的這種痛,世界就是這樣,我們並不生存在童話裏。

而斯內普,是羅琳筆下埋伏已久的一棵浪漫的種子。在之前的所有故事中,他都被埋在地下,不見陽光,就像他那間不透亮的魔藥教室,黑暗,陰冷。然而,在最後一個故事裏,羅琳用並不寬裕的空間,並不奢侈的文字描寫了這顆種子從發芽到絢麗的盛開以至奪目的結束的全過程,到了這會人們才明瞭,他曾經多麼的美麗,這隻枯萎的玫瑰曾經多麼的美麗。哀傷由此而起,連綿不絕,甚至比故事更長久。

《哈利·波特》讀後感15

自從媽媽給我買了《哈利·波特》全套後,我就徹底成了一個“哈迷”,一遍、兩遍……百讀不厭!每一次的閱讀,我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就拿《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來說,在我看到它的一瞬間,我就已經產生了個疑問:爲什麼這本書是寫死亡聖器的?這本不應該是哈利·波特和黑魔王伏地魔之間的決鬥嗎?於是,我帶着這一個疑問,開始在書中尋找起答案來。

書中,哈利因爲聽了魔法三兄弟的故事,迷上了死亡聖器,再也沒心思去想該如何尋找魂器。但他最終還是醒悟過來了,冒着生命危險,全力以赴地尋找並摧毀魂器。他告訴了我,什麼是勇氣?勇氣就是無畏地去面對、挑戰困難。

到了最後一個時刻,他在魔藥老師斯內普里的夢境裏偶然發現,原來他自己就是一個魂器,而且是被伏地魔不經意間製造出來的。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居然一點兒都沒有猶豫,徑直向伏地魔走去,向死亡走去……他震撼了我,什麼是勇氣的力量?勇氣的力量就是一種信念,一種執着。

當我再次咀嚼,細細品味時,我突然發現,這本書向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那無堅不摧的友誼!赫敏和羅恩是與哈利並肩作戰的好朋友,平時赫敏和羅恩在一起,經常打打鬧鬧,但是當他們三人遇到危險時,總是團結在一起。當在得知哈利·波特的死訊後,赫敏和羅恩傷心地尖叫道:“不——哈利!”那情景彷彿赫敏和羅恩失去最珍貴的東西,這足以見證他們的友誼是多麼深厚!

哈利·波特、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身處險境不離不棄,靠着彼此的鼓勵奮力反抗,勇敢面對。原來,友誼也能激發出如此強大的勇氣!而我呢?別看我在武術比賽中像個“武林高手”,在大隊部裏我“性格潑辣”,身邊常常有三五成羣的好朋友,可是要談到勇氣,唉——真不好意思說出口,我──很膽小!

或許,你聽到這個消息可能會吃驚,但這卻是事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次我去鬼屋的經歷。

剛剛來到鬼屋時,我十分地興奮,腳一擡便上去了,頗有大將風範。等到全員坐好之後,我們便開始了鬼屋之旅。車開入了第一扇門,門“嘎吱”一聲,在我們身後自動關閉了,我被嚇得渾身一震。突然,一陣冷風“嗖”地吹過,一位美少女站在了我們的眼前,一步一步地微笑着朝我們走來。唉,原來是虛驚一場!隨着車子的移動,我們離美少女越來越近,我正想細細端詳,只見她的頭髮瞬間變成了一條條毒蛇,嘴裏不停地吐着血淋淋的舌頭,牙齒如白骨,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一道道陰森森的光。天哪,那兩顆尖牙居然還滴着毒液。“美少女”眼中充斥着冷酷與邪惡,面容猙獰。她哈哈大笑着,近了,近了……朝我們猛撲過來了……我只感覺眼前一片黑暗,雙手緊緊地蒙着眼睛,那撕心裂肺的尖叫聲在屋內久久迴盪。接下來的旅程,我只知道自己始終在黑暗中,斷斷續續聽見其他人刺耳的尖叫聲。直到媽媽拽着我的手,一絲溫暖讓我有了依靠,我方纔慢慢睜開眼睛。我努力剋制自己的恐懼,有一種重生的感覺!現在,你們知道我有多麼膽小了吧!

當我再次拿起《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時,猛然間,我獲得了勇氣。我想象着,如果我再次面對鬼屋,我一定會憑藉自己的信念和朋友的支持,積極地面對,向它發起挑戰。勇氣,釋放無窮的智慧,讓人走出種種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