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的痛和癢》讀後感範文

《教育的痛和癢》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人們常用“七年之癢,八年之痛”來描述婚後的生活狀況。意指夫妻雙方從戀愛時的浪漫、新奇到結婚後的厭倦和紛爭。隨着雙方的熟悉乃至缺點的暴露逐漸對生活感到厭惡與疲憊。就像錢鍾書《圍城》所展現的,婚姻,很多時候是令人尷尬的。在婚姻生活發展到“瓶頸”期的時候,若是逃避現實,就意味着分開;若能正視現實,經雙方努力磨合,度過這個尷尬的時期,那麼婚姻就會一直相伴走到最後。

《教育的痛和癢》讀後感範文

說到趙老師的着作《教育的痛和癢》,我很自然地聯想到婚姻上的痛癢之說。或許看似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但世間萬物之理皆是相通的。婚姻上的痛癢是令人尷尬與疲倦的,不正視和麪對它,就會忍受更多的痛苦甚至會走到離別的盡頭。教育上的痛癢又何嘗不是如此?

有的人痛定思痛,銳意創新,大膽改革,在教育的疑難困境中走出了一條光明之道。但這樣的人卻鳳毛麟角,更多的人還是在教育的圍城裏繼續耕耘着,疲於奔命。當更多鮮活的心靈被禁錮在應試的圈子裏時,更多的教育者雖心知肚明卻似司空見慣、麻木不仁。

而《教育的痛和癢》的作者趙老師雖是語文教學專家,從事教科研究管理與研究工作,卻以獨特的視角,睿智的思維、深遂的高度、可貴的勇氣從一些習以爲常的生活現象窺出不平凡的道理,從人們熟視無睹的一些教育觀念與行爲中導出深厚的教育智慧。他站得高看得遠,以一個教育人特有的良知和寬廣的視野詮釋了教育的痛和癢。閱讀他的書如同接受精神洗禮一般,於平淡無奇之處見真知、真情、真理。

按理來說,語文老師可能比較會用文學語言煽情。但趙老師的文章卻例外。他的文章看似“雜亂”實則雜而不亂,處處彰顯着大智慧。文風質樸,不事雕琢,勝似雕琢,不意渲染,勝似渲染;“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含不盡之意於言外,讀來受益匪淺。如“空間有度,而心靈無限”,“‘畫龍點睛’應該變成‘點睛畫龍’,由點而生髮,由點而到面,從而完成一個整體的有效的課堂教學表達設計”,“我們要向老中醫學習,要沉穩,要使慢功,要學會望、聞、問、切。熱鬧和安靜要相結合,把兩極處理好了,就能有靈光,就可以產生火花”等等。這些精煉平淡之語在書中隨處可拾,卻句句蘊含着深厚的智慧之理,值得人細細揣摩與品味。

看到網上或身邊的很多老師寫了讀後感,都寫出了真情實感,我看了很受啓發。同時也很心虛,擔心自己的一點感想會曲解了趙老師的本意或只是一些皮毛而以。好在趙老師也是個性情中人,因爲他喜歡喝酒,我也喜歡喝酒。

他的文章有時候就給人一種濃烈的酒香味,入口辣,進肚熱,細細品味會有一絲絲醇香、甘甜,沁人心脾。而且喜歡喝酒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比較直爽,寬厚仁義。相信他會理解一個年輕老師的心情的。“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飄飲”,因爲專一所以投入,因此我會從此書中一些有感觸的細小視角去思考,相信也會讓我醍醐灌頂,酣暢淋漓。

古語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趙老師的睿智之語至始至終給人一種心繫教育,憂思教育的情懷。我沒有趙老師思想的高度和人文視野,只有一顆年輕跳動、善學上進的心,去觸摸書中更多美妙的景緻,或低吟淺語,或菸圈飛舞,或迷途不知歸返,只因那兒太美。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與不變關鍵在於思維的創新,只有創新的思維纔會引領教育理念的創新,《教育的痛和癢》與其說是剖析各種各樣的教育之症,不如說是深刻的教育憂思。考慮到自己的思考很難如原書那樣深遂,故而把自己的一點感想命名爲“淺行低語憂教育”,爲的是給自己一些啓迪,若是能給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點感想也算是莫大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