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彷徨之刃》的讀後感

《彷徨之刃》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看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感到很無力,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書·感悟】《彷徨之刃》讀後感

《彷徨之刃》的讀後感

--題記

她們,花樣年華,正在青春的道路上奔跑,朝夢想不斷努力;她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可,她們做錯了什麼呢?只是爲了滿足你們的欲,就毀了她們一生。原本乾淨無暇的她們,卻因此而染上了你們骯髒的身軀;原本即將綻放光芒的青春,卻慘遭無情的摧殘!

只是因爲還未成年,所以,犯下的過錯,就不需要負太大的責任。存在於世的、所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底是能讓少年們改過自新的工具,還是包庇少年們過錯的"擋箭牌"?

殘忍地,將一羣羣天真爛漫的少女當做性玩具不斷地蹂躪,內心卻毫無悔改之意!即使被害人的家長是多麼地難以忍受這種卑劣的行徑,在法律面前卻顯得蒼白無力,他只能用"殺人",來緩解心頭之恨,可,女兒微笑的面孔卻永遠只能浮現在腦海中。他怎麼也不會相信,這樣的人會改過自新!當他們重回社會後,不知道又會做出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他無法忍受,也十分痛心!

犯罪的少年,只把親人當做發泄和取錢的工具。伴崎父親得知自己的兒子做出這種事後,卻極力地想要推卸責任,母親則是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聲稱一定是被某某給帶壞的,自己的兒子是十分善良的,他怎麼會做這種事呢?都是某某一直在唆使自己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即使不是當事人,也會覺得這家人的教育方法十分的有問題!而另外一個少年菅野快兒的母親,提到自己的孩子,卻顯得十分鎮靜,好像她的孩子就和同齡人一樣,有事也不願意和父母說,但事實卻又何止是這樣呢!照片、錄像、新聞報道,無不提到了他的兒子快兒,可她仍然不願承認,居然還說一定是哪裏弄錯了,她怎麼也不會相信,自己對警察說的"對女孩的惡作劇"會演變成以及殺人!

這個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存在的並不只是法律問題,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闖禍,孩子是他們的親骨肉,不可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走入歧途卻視而不見,或許他們也下意識地認爲法律是給未成年人犯錯而建立的一道屏障,而不是爲了他們改過自新而建立的。

小說中還有一位少年--中井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應該算是共犯。畢竟,他開車載伴崎和菅野去犯案,並且知道許多祕密,還爲菅野做過不在場證明。當這一切的一半被他父親知道後,他父親爲了自己的孩子,便讓他在之後對警方的證詞中"修改"了一下,警方也相信了。菅野平常就威脅中井,當得知伴崎死了的消息後,他的內心也一直在期待着菅野能被殺,所以不斷向那位父親透露自己沒有向警方說出的訊息,好讓他能夠完成復仇大計,這樣,菅野就不會在重回社會後找他麻煩,畢竟,在中井眼裏,菅野是個厲害又麻煩的人。

社會的弊病在這本小說中演繹地淋漓盡致,可這一切,又是誰的錯呢?

久冢和真野是小說中的兩位刑警。小說最後是三位警官的對話。

--警察到底是什麼呢?

--是站在正義的那一邊嗎?不是,只是逮捕了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並不保護市民,要保護的是法律,爲防止法律受到破壞,拼命東奔西跑。但法律是絕對正確的嗎?如果絕對正確,爲什麼又要頻頻修改?法律並不完善。爲了保護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爲所欲爲嗎?踐踏他人的心也無所謂嗎?

--警察證件我拿了這麼久,其實什麼也沒學會。

--該怎麼說呢?最後的結局是這樣,或許不能說是正確。但如果密報者什麼都不做,結果會如何呢?當真會有更好的結果嗎?菅野和伴崎被捕,經過形式上的懲處後很快又可以重返社會,然後重複作惡,接二連三地還會有長峯繪摩*浮屍河中。這就是幸福的結局嗎?

--我們都無法回答。面對孩子遭到殺害的父母,誰能對他們說:'這是法律的規定,請您忍耐吧!'

--我今後還要繼續尋找答案,所謂的正義到底是什麼?…

*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