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成功也許並不那麼遙遠讀後感

成功也許並不那麼遙遠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成功,也許並不那麼遙遠_《論教育家》、《名校長名教師成功與發展》讀後感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成功,也許並不那麼遙遠——讀後感(二)。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以教育家爲榜樣,朝專家型教師的方向邁進。教育家不是隨着教齡的增長自然成長的,而是在於不斷學習鑽研,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總結提高,上升爲理性認識,纔能有成熟的經驗和理論,纔能有自己的教育風格。《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提高教學質量,而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水平的教師,因此每個教師都要有志成爲名師,也要堅信在普通崗位上工作和奉獻的教師,只要堅定教育信念,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成爲名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在反思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體會到名師的成長關鍵在“自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是成爲名師的基礎和根本;完善自我、戰勝自我是成爲名師的關鍵;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是成爲名師的永不滿足的目標。《論教育家》一書中說:“身處教學和教學研究第一線的優秀教師,在教學和研究實踐中掌握了豐富的教學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敢於探索和改革,教學效果好,並能總結出對廣大教師有啓發意義的教學經驗,就是教學專家。”這一論述使自己認識到教育家、名師並不是高不可攀的、遙不可及的。我們可以追尋名師的成長足跡,從他們的成功歷程中探尋向專家型教師邁進的路徑。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我認爲要成爲一名專家型教師要走“學習——實踐——研究”之路。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成功也許並不那麼遙遠讀後感

(1)在敬業中成長。每一位教育家和名師無一例外地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有着堅定的職業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以及對學生強烈而深沉的熱愛之情。正是這種堅定的職業理想和強烈的敬業精神使得他們能夠努力而愉快地工作着,這種對教育事業和學生執著的愛成爲名師個人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名師們憑着對教育濃厚的興趣和執著的愛,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表達生命內質的方式,克服職業倦怠感,在一種強大內驅力的支撐下,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辛勤耕耘着,可以說,名師的成長過程是他們熱愛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形成併發揮作業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深深體會到要成爲一名專家型教師就必須具備對教育事業的敬業和奉獻精神,這種敬業精神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看重教育工作的價值,選擇教師職業,並且堅定不移;第二,在教育工作中,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全身心地投入。要把自己熱愛的教育工作作爲畢生的事業去追求,爲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標,面對榮譽和誘惑有清醒的認識,堅守自己的責任和理想,知道取捨;面對挫折和失敗也要執着堅定,不言放棄,讀後感《成功,也許並不那麼遙遠——讀後感(二)》。

(2)在反思中成長。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Posner)曾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課後評估和反思能力的獲得是熟手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化的關鍵變量。任何一個教育家和名師都是善於思考的人,都是有獨立思想的人。反思,是名師成功的一個重要行爲因素。有名師指出:“思考,讓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讓我的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風采;還是思考,引領着我的人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我的思考不是某個時間的聚集,而體現於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在我的生活中,思考並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習慣,一種樂趣。”教師反思就是把自己作爲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觀、教育行爲及教育效果,以便調整、改進和提升。教師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樑,又是理解自我與現實自我心靈上的溝通。作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反思能力更是名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名師成長的重要歷程。教師實現自我專業發展就必須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學反思能力。因此要成爲專家型教師就要學會不斷反思,不斷提升。作爲教研員,在工作中我自己要培養自己撰寫教研隨筆的習慣,同時也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例如,在工作中自己開展“如何撰寫課後反思“的專題講座,將教師的教學反思進行交流;開展“課例跟進式教研”,強調教師課後的個人反思與集體反思,強化教師課後的行爲跟進,引領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3)在學習中成長。名師之所以有較高的素質水平,有合理完善和不斷調整的素質結構,那是他們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的結果。每每聽一些名師的課,總被他們在課堂上折射出的智慧、魅力和底蘊折服。總讓自己感受到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上好了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承載着情感和生命意義的享受。看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設計的精妙,指導的精巧,用詞的精闢,語言的風趣幽默,靈活的教育機智,讓一節課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深深的把人吸引住。而承載這些成功的點滴是個人魅力的和底蘊,而這些魅力底蘊大部分來自於書本,來自閱讀興趣和習慣。通過學習,可以擴大視野,增長知識,以便在較高的起點上進行實踐。名師都是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模範。《名校長名教師成功與發展》一書中列舉的許多名師,他們的起點並不高,但他們都能時時學習、處處學習。名師的學習,貴在“不斷”,“不斷”體現了量的積累,體現了一種持之以恆的毅力,正是這種量的積累,才引起了他們素質的質的飛躍。回顧自己的教學經歷,在以前的研修培訓中,總是希望培訓內容能夠與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做到“零度距離”、“無縫焊接”;希望培訓的方法更加具體,可操作性,最好能夠像打“強心針”或“吊鹽水”般,起到立竿見影、“手到擒來”的效果,對於一些教育思想的研討和學習,總覺得離自己太遠,遙不可及,是虛的,不像學科知識那樣有用。同時10年的教研工作,也使自己專業發展進入“高原區”,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感。通過參加二期教育家學習培訓,自己由被動學習轉而主動學習,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提升,在向書本的學習中、在向專家的請教中、在向同行的合作學習中,重新喚醒了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激情,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爲自己的提升提供了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教研工作中通過開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主題活動,自己與教師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4)在研究中成長。要做一名專家型教師,既要“教”,又要“研”,還要“寫”。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礎,研是教的總結和提高,而寫則是教和研的概括和昇華。在反思中發現問題,帶着問題去研究,這是許多名師成長的共同必經之路。“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要想獲得持續性發展,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須在自己的從教生涯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改進。只有教師成爲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動根植於課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實際中加以應用較好的變爲教育生產力。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自己體會到研究對改進教學,提高教師專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研中將研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根據科學的方法開展行動研究,例如本學期開展的“主題參與式”教研,首先制定完成了區域政治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再對問卷情況進行分析,將問卷、調查、座談過程中瞭解的問題進行篩選,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最後確定階段性的教研主題,開展內容豐富有針對性,同時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使研究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本學期確定的教研主題是“讓學生喜歡我的課”,圍繞此主題開展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如何達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統一”、“如何整合教學資源”等活動,將教學活動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從日常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提升問題,在研究中改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