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德育與班隊工作指導》有感範文

讀《德育與班隊工作指導》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通過兩年的工作實踐再次翻開《德育與班隊工作指導》這本書,使我從定義的角度明確了德育即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爲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體現出了德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育的重要性在中外歷史上都有着明確的記錄,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主張“知識即美德”,認爲一個人只要知道什麼是善良和正確,就一定會去實踐它,美德是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英國教育家洛克,則通過強調“理性”培養年輕紳士的風度和道德品質,要求“能剋制自己的慾望”,“服從理性所認爲最好的指導”即爲德育。法國啓蒙思想家盧梭,他尊重兒童的天性,強調自然發展的法則,主張德育要注意兒童成熟過程的階段和年齡特點。

讀《德育與班隊工作指導》有感範文

我們具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自然對德育也有着自己的記載,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階級爲培養忠於自己的人才,都十分重視德育教育,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居於首位的重要地位;封建社會時期“仁、義、禮、智、信”作爲德育的主要內容。

于丹講《論語》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子貢問政》。孔子在回答弟子提出的治理國家的問題時說:“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即只要三條就足矣。第一,強大的軍隊;第二,足夠的糧食;第三,人民對國家的信仰)。子貢再三追問讓老師只保留一個,孔子“去兵”,“去食”,只留下了“民信”,人沒有糧食,無非是一死,自古而今誰不會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沒有信仰以後的崩潰和渙散,孔夫子認爲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小小的故事,揭示了信仰的重要性,那麼信仰又從何而來呢?德育教育能否指明信仰的方向呢?

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之一就是要給學生指明方向,學生正處於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是其人格社會化和道德標準形成的重要階段。此時的他們可塑性極強,正是一張白紙可畫上最新最美的圖畫的時期。而“由誰來畫?怎樣去畫?畫上些什麼?”就是德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務。

以上均說明了德育工作對於國家、社會、教育的重要性。在德育工作中,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愛心讓學生懂得愛、學會愛,從心底裏感悟到道德規範的力量。馬克思曾說過,“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我們想要讓學生懂得並有所感悟,就必須自己率先做到,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示範作用,只有身自正才能正人。就像孩子是家長的鏡子一樣,學生就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從學生的言行中能找到老師的影子,好的老師常常會成爲小學生的榜樣。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很大影響,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樣有着較強的榜樣作用。所以任何一位教師都應當時時、事事、處處成爲學生的楷模;教師的言談舉止都要自覺地爲學生做出表率,對學生們產生直接的、潛移默化的,也是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影響作用。除此,我們在方式、方法上還要講究藝術,減少負面影響,將積極作用充分的發揮到位。

從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啓發老師們要學會將愛“倒過來”。就如同人們不一定喜歡自己所欣賞的人,但一定會喜歡欣賞自己的人一樣。老師要學會隨時隨地在孩子心中增加愛的能量,提升自己愛孩子的能力。每個孩子心中都有愛的賬戶,讚賞他、讓他喜歡,就是“存款”,就是增加孩子心中愛的能量!抱怨他、讓他討厭我,就是“取款”,就是透支孩子心中愛的能量!我要不斷學會接納和感恩孩子的缺點,而不是抱怨孩子的不足,將愛到“問題孩子沒問題”作爲德育教育的目的。爲孩子構建一個愛的能量場,讓孩子在其中吸收愛的能量,撞開心門、撫慰心靈、化解心結、拓寬心胸格局,從而有動力和勇氣去戰勝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