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魯彥《黃金》讀後感

魯彥《黃金》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爲魯彥一直所師法的魯迅先生,1935年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首次使用了“鄉土文學”這一學術用語,並將魯彥等作家歸入了鄉土文學流派。而魯彥的作品之一——《黃金》,便是鄉土寫實小說的名篇之一。以下就讓我大致加以評述。

魯彥《黃金》讀後感

陳四橋村的如史伯伯的家境是很不錯的:有十幾畝田,幾間新屋,“一切應用的東西都有”,而且“兒子讀書知禮”“又很勤苦”,在村裏也是屬於中等的人家了。然而發生了一件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事情,使這個“安安穩穩”的小有產家庭生活動盪起來:夫妻倆出門在外的兒子寄回來一封平信,說不能按時匯款回家了。於是如史伯伯連很便宜的蘿菔都不買了,爲了省點錢。買菜、做羹飯、打發乞丐、還欠款······各種名目的事情使這個可憐家庭的存款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窘迫,用如史伯伯的話說就是“這樣恥辱的發抖的日子,我還不曾遇到過。”

在我看來,物質方面的缺乏是如史伯伯生活難以過活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一家在陳四橋村所受到的來自周圍人們在精神方面的奚落以及欺負。只是因爲兒子沒能及時匯款回家這一消息“彷彿陽光似的,風似的”傳遍了整個村子。

如史伯母去串門,平時看見她來總是“嘻嘻哈哈地說個不休”的阿彩嬸,招待她時突然變得甚是冷淡了,怕她來借錢還故意裝窮;平時“名聲本是很好”、“走到哪裏,都受族人的尊敬”的如史伯伯在婚宴上被輕視、欺侮與冷落;小女兒在學校也捱罵捱打,做寫很好的文章也被老師一意孤行地懷疑是抄襲的;吃羹飯的親房也存心挑刺找茬;就連地位低下的勢利乞丐也上門爲難,強盜也明目張膽入戶行竊……“如果給了他們一點點,只要一點點窮的預兆,那麼什麼人都要欺侮你了,比對於討飯的,對於狗,還利害!”多麼勢利的陳四橋人哪!多麼黑暗冷酷的陳四橋村哪!

陳四橋村人,見你有了錢,便討好地迎上來獻諂、對你恭敬萬分,待你窮了,他們背了身子對你,欺侮你,對你落井下石。極善於察言觀色道人長短的桂生嬸、阿彩嬸,“小耳朵”珊貴,傲慢無禮的品生,殺狗欺主的屠夫阿灰,肆意挑釁的阿黑等等人物,一個個聚集在一起明着暗着欺侮如史伯伯一家,構成了一個被金錢奴役和腐化了的醜陋無比的社會。我想,作者刻畫了這麼多的人物來描寫如史伯伯苦難的生活,是爲了批判中國農村鄉民唯利是圖的陋習並且藉以深入鞭撻當時社會一些病態民衆的心理,可以說,與魯迅先生《阿Q正傳》批判國民“奴根性”有一定相似。

查閱一定資料後,我想再對《黃金》一文中三次夢境加以談論。記得弗洛伊德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夢是人未實現的願望的達成。在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許多作家也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弗洛伊德的夢境學說來創作。借夢境寫潛意識,可以說是現代小說的新手法吧。這篇小說的出色,三個夢境的作用非同小可:最初,如史伯伯聽了老伴講的“發財夢”時“現出了一陣微笑”;但一件件災難還是不可遏制地來了,等到如史伯母再次向他述說“黃金夢”時,他是不太相信了,“前些日子不是做了不少的好夢嗎?但是錢呢?”

財物上的困擾和村民們的欺侮讓如史伯伯的心受盡痛苦煎熬的同時自尊心和報復心在不斷膨脹,於是在昏迷中,他不禁做了一個兒子升官發財的美夢:兒子做了官,給家裏寄回大量黃金與大洋,那些曾經讓自己屈辱窘迫的阿黑、阿灰、啊水都跪着磕頭······夢境暗中反映瞭如史伯伯迫切希望自己重新變得有錢有勢的深層潛意識心態,這比直接描寫好得多多了,不得不佩服魯彥在刻畫人物心理的成熟手法!當然,我相信,陳四橋勢利社會中的炎涼世態還在輪迴,假若如史伯伯的黃金美夢真的成真了,陳四橋必將又迎來新的風波,待到那是,又會別是一番景象了。

總的來說,小說“對鄉村原始式的冷酷深切細緻的解剖,以及對鄉村小有產者心理體貼入微的刻畫”,不愧爲20世紀中國鄉土小說騙子中優秀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