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水果》幼兒園教案

《水果》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水果》幼兒園教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水果》幼兒園教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果》幼兒園教案

《水果》幼兒園教案 1

活動目標:

1、感知7以內的數量,嘗試按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

2、能根據實物卡片上的數量匹配相應的點卡。

3、樂意參加數學操作活動,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感知過7以內的數量。

教具:背景圖一幅,1—7的水果卡片,1—7的點卡。

學具:水果卡片10套,點卡10套,蔬菜接龍卡片6套,動物大小排序卡6套,排序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摘水果

1.教師:小兔家裏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裏種了許多果樹,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果樹?

2.教師:秋天到了,這些水果成熟了,小兔想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些水果摘下來,然後放在盤子裏,但是每個盤子裏只能放一種水果。(請幼兒上來摘水果)

3.教師:這次聽聽小兔讓我們摘什麼水果?分別摘幾個?

二、給水果排隊

1.教師:小兔想請小朋友幫他把這7盤水果按數量順序排排隊,應該怎

麼排呢?(個別幼兒操作,提醒幼兒要排在紅旗的後面,紅線的上面)

2.教師小結:象這樣按1個石榴、2個柿子、3根香蕉、4個菠蘿、5個桔子、6個蘋果、7個梨子排隊的一個比一個多,我們說是按從少到多排序的。

3.教師:水果排好了,現在請小朋友根據水果的數量送上相應的點卡。

三、跑組活動

1.小兔感謝小朋友幫他摘水果,他還帶來了一些練習題,想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給水果排隊:請你們給這些水果按從少到多排排隊,排好以後送上相應數量的點子。

第二組:大小排序(複習)

第三組:蔬菜接龍(複習)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總結、拓展

1.請你來告訴我,剛纔你是怎麼給水果排隊的?(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從少到多排隊)

2.除了可以從少到多排隊,還可以怎麼排?(從多到少排隊)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水果》幼兒園教案 2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歌《果園裏》選材來自小班上期《水果繽紛樂》主題教育活動,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喜歡又熟悉的食物,水果有着的形狀、顏色、不同的生長環境等都在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果不同的生長環境,豐富認知經驗。

2.學習兒歌並感受兒歌問答式的句式。

3.感受問答式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資源PPT,水果圖片若干、音樂《潑水歌》。

幼兒經驗準備—瞭解水果長在哪裏。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件演示法、啓發提問法、觀察法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教師:寶貝們,剛纔老師接到一個電話,是我的好朋友小熊打來的,小熊告訴我,他即將舉辦一個“水果聚會”,在聚會上能吃到各種香甜可口的水果,我很想去參加,可是小熊說必須先完成一個任務,才能去參加,寶貝們,快來和我一起聽聽看,小熊給我佈置了什麼任務。

二、學習兒歌

1.出示PPT1,和幼兒一起仔細傾聽PPT裏小熊提出的任務,瞭解水果不同的生長環境。

?教師:寶貝們,這是哪裏啊?——小熊的果園裏

水果寶寶都去哪裏了?——水果寶寶都藏起來了

我需要找出幾種水果?——三種

?教師:我可等不急了,要馬上去把這三種水果找出來,咦?水果在哪裏啊?我左瞧瞧,右看看,(突然)哎呀,什麼水果呀?趴在地上,差點把我都絆倒了!寶貝們?你們快幫我想想,什麼水果是長在地上的呀?----(幼兒大膽猜測)和幼兒共同驗證。PPT2

?教師:已經找到一種水果了,我得趕快找出第二種,我左瞧瞧右看看,藏哪裏去了?這兒有棵樹我來瞧瞧,哎喲,什麼水果落下來砸在我腦袋上了,哎喲,好疼呀!到底是什麼水果啊?藏在樹上?------(幼兒大膽猜測)和幼兒共同驗證。PPT3

④教師:還剩下最後一種了,可是老師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咦?這裏怎麼有個藤架,寶貝們,會不會有什麼水果是結在藤架上的呢?-----幼兒大膽猜測)和幼⑤兒共同驗證。PPT4

教師:老師已經把三種水果都找到了,現在就要準備去參加聚會了,咦?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參加聚會啊?想啊?那我打個電話給小熊問一問。(做打電話狀)然後播放PPT5

2.出示PPT,一起來聽聽小熊的三個問題,引導幼兒練習說兒歌。

引導幼兒用“蘋果,蘋果藏樹上”的句式回答。

PPT6問題句型“什麼水果藏樹上”

“什麼水果地上爬”

“什麼水果結藤架”

請幼兒練習問句句式。

教師:我請一個寶貝來提問,看看其他寶貝會不會被你考倒。

?請幼兒一對一提問,回答。

請一位幼兒提問,其餘幼兒共同回答。

?男寶寶提問女寶寶答,女寶寶提問男寶寶答。

教師:寶貝們的問題都回答正確了,可以和我一起去參加聚會了,哎~~~要不我們把剛纔的問題和答案變成一首兒歌送給小熊作爲禮物吧!

音樂PPT7

出示水果圖片,幼兒根據展示圖片練習提問與回答。

三、創編兒歌

教師:提問小朋友還認識其他水果嗎?他們都分別長在哪裏?你會怎麼問?又會怎麼回答呢?

四、結束部分:

好了,寶貝們,我們趕快去參加聚會吧!讓小熊聽聽我們送給他的這首兒歌,他一定會非常喜歡。出發咯!

《水果》幼兒園教案 3

活動目標

1.創設情景,使幼兒在輕鬆的氣氛中認識水果。

2.通過觸摸,品嚐等活動,讓幼兒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徵和味道,從而喜歡吃水果。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水果,瞭解它們的特徵。

活動準備

1.小猴子,小貓,小狗,小豬(布娃娃一個)

2.蘋果,香蕉,葡萄若干個,裝盤。

活動過程

一、對話導入

師: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來爲它過生日了有(小貓,小狗,小豬)小猴子也邀請小班的小朋友爲它過生日你們願意麼?(願意)

猜謎想象、初識水果。

把每個桌子上面放三種水果,用黑袋子裝着。

師;這隻小猴子喜歡吃各種各樣的水果了,因爲呀,水果裏面有很多的營養成分,可以變得特別的漂亮,小朋友都喜歡吃什麼水果呀,小朋友們猜猜動物們都帶來了哪些水果爲小猴子過生日(謎語形式引出蘋果,香蕉,葡萄)小朋友自己摸摸袋子,自己猜猜。

紅紅的蘋果圓又圓

黃黃的香蕉彎又彎

紫色的葡萄像圓又圓

觸摸,品嚐水果,加深幼兒記憶。

小朋友都都猜對了,那你們知道這些水果長什麼樣子麼?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

觸摸水果,讓孩子加深對水果的認知,(蘋果圓圓的,香蕉彎彎的,紫色像圓球)

二.生日歌曲。

小猴子好高興呀,有這麼多的小朋友和小動物陪小猴子過生日,我們給小猴子唱一首生日歌曲吧。

(小朋友給小猴子唱了生日歌,小猴子好開心呀,爲小朋友準備了水果,我們一起嚐嚐吧。)

三.品嚐水果,大膽表達水果的味道

幼兒把放在桌上的水果任意拿一種吃,並說出水果是什麼味道的?

蘋果甜甜的,香蕉軟軟的,葡萄酸酸甜甜的

咦?聽。是什麼聲音?出示圖片小豬,小豬怎麼了?(讓幼兒自己想象,並大膽地說出來)哦,原來小豬吃多了,肚子疼,拉肚子了呢,要去打針哦。(引導幼兒喜歡吃水果的同時,也要適量哦,吃多了會生病會影響健康的)

小結:小朋友還吃過什麼水果呀,是什麼樣子,什麼味道的呢?(自由探討,舉手回答)那小朋友喜歡吃水果嗎?(喜歡)因爲水果裏面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以讓我們長得漂亮,但是也不能吃多了哦。吃多了會拉肚子的。

四、組織交流。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小猴子邀請我們去大森林裏面一起玩遊戲,我們一起去吧。

活動反思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爲了使幼兒瞭解更多的水果特徵,知道了吃適量的水果有利於身體健康,所以我選擇了以故事情節導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設計了水果派對的主題活動,在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問題。語言不夠精簡,多次重複,使幼兒不能較好的理解我的意思,沒有較好的親和力,還犯了一些知識性的錯誤,沒能調動幼兒進入這個故事情節的氛圍當中來,而且時間沒有控制好,雖然幼兒感興趣,但是大多時間浪費在吃的環節中。在老師們的研討和建議下,我會努力改掉這些不足的地方,並且在以後的課程中積極創新,以幼兒爲本,讓幼兒在玩學,玩中學。

《水果》幼兒園教案 4

活動目標:

1、創設情景,使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認識水果。

2、通過觸覺、視覺、味覺等方面,讓幼兒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徵和味道。

3、培養幼兒的大膽、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蘋果、香蕉、桔子、梨子各若干個,並用布袋包好。

2、水果拼盤四個,小碗20個,勺子20個。大筐一個。

3、多媒體材料:西瓜寶寶卡通圖片一個,水果圖片音樂相冊一個。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1、出示西瓜寶寶卡通圖。

小朋友你們看,他是誰啊?(西瓜寶寶)

對,西瓜寶寶今天要過生日,誰想去啊?還可以帶一個寶寶去,就是布袋裏的寶寶。請你們摸一摸布袋,猜猜裏面是什麼寶寶。

2、幼兒摸布袋,猜猜裏面是什麼。

二、認一認

1、請小朋友打開看看,裏面到底是什麼呢?幼兒說出自己布袋中水果的名稱、顏色、形狀。

2、請手中是紅色寶寶的舉起來給我看。

請手中是圓圓的寶寶舉起來給我看。

請手中是香蕉寶寶的舉起來給我看。

3、請小朋友把你的寶寶放在桌子中間。這些寶寶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三、說一說

1、現在請小朋友帶着你的寶寶到西瓜寶寶家去。可是,西瓜寶寶不認識你的寶寶,你應該怎麼介紹呢?請個別幼兒嘗試。(老師以西瓜寶寶口吻問:“你是誰啊?你的寶寶叫什麼名字?他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

2、大家一起來。

3、西瓜寶寶請大家看水果音樂相冊,幼兒邊看邊認識其中出現的水果。

四、嘗一嘗

1、小朋友,西瓜寶寶爲我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水果,請大家嘗一嘗,嘗好了告訴老師或旁邊的小朋友:你吃的是什麼,它是什麼味道的?

2、幼兒品嚐。

3、組織交流。

五、小結。

今天我們和西瓜寶寶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生日慶祝會,認識了許多水果寶寶,知道了它們的顏色和形狀;還品嚐了許多水果,知道了他們的味道。我們和西瓜寶寶再見!

《水果》幼兒園教案 5

設計思路: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是一個多彩的季節,幼兒們都非常喜歡這個季節,而且秋天豐收的水果幼兒更加熟悉,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就利用秋天的水果來進行一些數活動,試着將幼兒數學活動生活化,讓幼兒通過遊戲的情境來感知數量,以及不同的對應匹配的方法。於是我就就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水果店》。

活動內容:

水果店

教學目標:

1、在開水果店的過程中感知“8”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瞭解吃水果對身體有益。

教學準備:

1、水果拼圖(數點對應)

2、各類水果樹、水果等

3、貨架:(分別貼上隨意排列的各種圖形)

4、燈籠若干(紅、黃、綠、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媽媽要開店了,猜猜要開一傢什麼店?

2、拼圖遊戲,知道要開水果店。(要求幼兒數點對應)

3、說說爲什麼要開水果店?

師小結:因爲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水果的品種非常多,而且營養又好,人人都愛吃,有利於身體的成長,所以要開水果店。

二、摘水果

請幼兒摘水果,說說、講講、數數自己摘了些什麼水果,它是怎樣的?

三、送貨

1、幼兒把自己摘的水果送到貨架上。(引導幼兒物物對應,不受顏色、形狀、排列的影響,只要數量相同就送對了,瞭解不同方法的對應。)

2、每組檢查,幫助糾正。

師小結:讓幼兒知道盡管標記與標記排列的順序不同,但是數量相同也能夠交朋友。

四:掛燈籠

1、請幼兒說說新店開張怎麼慶祝?(幼兒自由討論)

2、幼兒掛燈籠(要求幼兒必須看清楚標記上的顏色、數量、數字進行對應)

3、參觀燈籠,引導幼兒發現燈籠有規律地排列。

五、延伸活動:

媽媽的水果店開張了,我們一起去品嚐水果。

《水果》幼兒園教案 6

活動設計背景:

1、秋天到了,小朋友們聽音樂摘果子游戲,並願意與同伴交流體驗分享水果的快樂,學會用各種感官感知水果特徵,並知道其名稱。

2、嘗試給水果分類

活動目標::

1、幼兒體驗分享水果的快樂,對水果感興趣。

2、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水果特徵,知道其名稱。

3、逐步養成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

4、激發了幼兒對秋天的水果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水果特徵,認識水果名稱。

2、大膽與同伴交流嘗試給水果分類

活動準備:

1、秋天的水果圖

2、幼兒帶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布袋、水果盤、牙籤。3、家長帶幼兒一起參觀水果店的各種水果,幼兒對水果有初步的認知。

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好,我是紅蘋果,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朋友,除了紅蘋果還有誰來做客?

二、出示神祕布袋:1、讓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長長的有點軟,形狀像小船的是什麼水果?

2、用同樣的方法聞一聞、看一看來感知水果特徵:看看水果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摸摸看什麼感覺

嘗一下什麼味道?”

幼兒自由選擇水果,通過各種感官來感知水果的主要特徵。

教師引導幼兒(個別、全體)嘗試說說對各種水果的感知

教師小結:

出示水果圖卡,教師以水果皇后的身份(教師戴上皇冠),請幼兒按教師指定的顏色、形狀、口味、觸覺、吃法(剝皮、削皮、切開、洗淨直接吃)等等分類。

這些都是秋天的水果,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身上有許多的水分和營養,多吃水果會使小朋友更聰明。3、以賣水果爲例鼓勵新朋友說出水果的主要特徵。4、現在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嘗一嘗、(出示水果拼盤)嘗完後你要說說你品嚐的是什麼水果,它們的味道怎樣?

5、請品嚐同一種水果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回答你吃的水果的味道怎樣?

6、秋天天氣乾燥,小朋友一定要多吃水果,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三、活動延伸:

1、小朋友齊唱英文歌曲《蘋果、蘋果我愛你》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引導幼兒由外到內認識了各種水果,通過觀察、觸摸、品嚐認識了水果的種類,感知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豐富了幼兒的認知。

活動中幼兒敢於表現,熱情大方與人交往,培養了幼兒的興趣及合作。

小百科: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爲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水果》幼兒園教案 7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感受水果的豐富性。

2、通過各種感官分辨不同的水果,喜歡吃水果。

3、能大膽地在集體前表述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布袋一個,柿子、香蕉、蘋果、彌猴桃等。板畫水果樹。

2、各種水果卡片6張,卡片袋7個。

3、切開的水果塊若干,牙籤。,每人自帶水果一個。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活動興趣。

1、師:秋天到了果園裏有好多水果成熟了,果園裏的伯伯送老師一袋好東西,知道里面裝了什麼嘛?

2、我請某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猜一猜。請2~3名幼兒上來猜一猜。

3、猜一猜摸到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認識秋天的水果

1、老師現在要去果園摘水果了,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去嗎?

2、我們來看看果園裏都有哪些水果吧(果樹上貼上各種水果,請幼兒說一說都有什麼水果)

3、老師現在要摘水果了,請小朋友說一說老師摘了什麼水果?(老師邊摘水果邊引導幼兒說水果的名稱)水果太多了,老師的手都拿不下了,我給自己準備了一個袋子,我要把水果裝進袋子裏去(把4種水果裝進卡片袋)袋子裝不下了,剩下的水果我們下次再來摘吧(讓幼兒明白卡片袋只能裝4種水果)

4、我們一起用好聽的方法來說一說老師摘了那些水果(教師一邊拍手一邊說“摘了xx,摘了xx”),說2。3遍,幼兒能熟練的說之後,教師邊打快板邊帶幼兒說一遍

5、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去摘水果了,老師給每組小朋友也準備了一個袋子,可是袋子只能裝4種水果,請小朋友把你們最喜歡的4種水果裝進袋子裏。裝好之後小朋友一起用好聽的方法來說一說你們摘了什麼水果。

6、幼兒自由選擇水果插入卡片袋裏,教師巡視指導

7、請小組長把你們組的水果袋和籃子拿上來給老師,其他小朋友馬上小椅子轉過來坐好,我們比一比哪組小朋友的速度最快

8、教師選3條卡片袋展示,請全體幼兒一起用好聽的方法說一說

9、剩一組水果卡,讓幼兒一起說一說

10、教師引唱“秋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和老師一起去果園”引導幼兒着念“摘了xx摘xx”

三、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認識秋天的水果

1、剛纔我們去果園摘了好多水果,現在要請小朋友來認識一下這些水果寶寶,請小朋友看一看水果寶寶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形狀的?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是大的還是小的?有什麼氣味?

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聞一聞,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徵。

2、你和什麼水果交的朋友,它是什麼樣的?

還有誰知道××長的什麼樣?是怎麼知道的?

四、嘗一嘗,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徵,鼓勵幼兒要多吃水果

1、老師把剛纔摘下來的水果送到廚房請阿姨做成了漂亮的水果拼盤,你們想吃嗎?

2、我們先來看看盤子裏有什麼水果

3。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牙籤,小朋友吃水果的時候不能用手抓,一定要用牙籤,現在老師請小朋友選擇你想吃的水果來嘗一嘗吧!幼兒自由選擇水果品嚐。

4、說一說,你吃的是什麼?吃起來是什麼感覺?我們一起用好聽的方法來說一說我們吃的水果吧“吃了xx,吃了xx”

5、除了今天吃到的水果外,這段時間你還吃過哪些秋天的水果?

6、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有各種各樣好吃的水果。小朋友們要多吃水果,這樣纔可以快快長大。

五、分享活動

盤子裏還有好多好吃的水果,小朋友把它們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嘗一嘗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引導幼兒由外到內認識了各種水果,通過觀察、觸摸、品嚐認識了水果的種類,感知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豐富了幼兒的認知。

活動中幼兒敢於表現,熱情大方與人交往,培養了幼兒的興趣及合作。

《水果》幼兒園教案 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對水果的認知,感受生活中分享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引導幼兒積極動手動腦,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3、初步理解“光滑”和“粗糙”的意思,鼓勵幼兒創編歌詞。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柿子、蘋果、甜橙、鴨梨、彌猴桃

活動過程:

1、出示已有的水果,讓幼兒討論水果的味道怎樣?吃水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2、請幼兒拿看一看自己認識各種水果,“用嘴嘗一嘗”、“用鼻子聞一聞”等方法。請幼兒閉上眼,依次聞水果味道,分辨水果。

請幼兒分別摸蘋果和彌猴桃,說一說感覺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說出“光滑的”“粗糙的”。針對“光滑”和“粗糙”讓幼兒充分感受和表達。

3、組織幼兒唱《吃水果》的歌曲,引導幼兒多吃水果,吃各種各樣的水果。

4、教師逐一出示各種水果,請幼兒說出名稱,鞏固幼兒對水果的認知。

教師提出問題:

做客爲故事情節開展活動,水果招待客人。還可以做些什麼活動?分別用摸、看、聞、嘗等不同的方法感受並區別。然後請小朋友共同分享鮮果,請幼兒講述他們味道的不同。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一下,自己愛吃哪些水果,不愛吃的水果又有哪些?今後做到不挑吃水果的習慣。

反思:

我知道以後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上來。讓孩子大膽的說話,尤其是在衆人面前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備教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把活動準備的更加細緻,更加的貼近孩子。設計問題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要深深牢記,在以後的活動中,不能輕率,做每一見事情都要認認真真、都要用全心。

《水果》幼兒園教案 9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猜謎活動,初步感受猜謎的快樂。

2.鞏固對某些水果特徵的感知。

活動準備

1.香蕉、菠蘿、哈密瓜、蘋果、桔子、草莓等各種水果,水果粘紙若干。 2.錄音機,熱烈歡快的樂曲。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今天,有一羣水果寶寶來我們這兒做客。他們是誰呢?

——逐一出示水果,擺放在桌子上,引導幼兒向水果問好。

——水果寶寶準備了許多小禮物,他們想請小朋友猜個謎語,猜對了,就把這些禮物送給大家。

2.學習猜謎。

——教師說謎面: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坐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

——逐步分解謎語,引導幼兒學習猜謎的方法。

“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坐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這種水果不是單個的,是幾個連在一起的)

“少時喜歡穿綠衣”是什麼意思? (這種水果沒有成熟的時候是綠色的)

“老來都穿黃衣裳”是什麼意思? (這種水果成熟時就成黃顏色的了)

——小結:每句話都告訴我們與這個水果有關的一個特徵,把所有的這些特徵合起來,我們就知道是什麼水果了。

——請幼兒從桌上的水果中找出這種水果。猜對了就把香蕉粘紙送給幼兒,粘貼在他們的衣服上或額頭上。

——教師說謎面: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

——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

“紅果子”告訴我們什麼? (果子是紅紅的)

“麻點子”告訴我們什麼? (上面有一粒粒像芝麻一樣的東西)

“咬一口,甜絲絲”告訴我們什麼? (味道是甜甜的)

——請幼兒猜謎,並把這種水果從桌上的水果中挑選出來。

——教師把粘紙禮物送給幼兒,鼓勵幼兒學說謎語。

3.跳水果邀請舞。

——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貼在額頭上,扮演水果娃娃。

——在節奏感強、熱烈歡快的音樂聲中,教師當邀請者做邀請動作,請幼兒到場地中央歡快地舞蹈,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

活動建議

1.教師可根據水果的特點自編謎語,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猜謎活動。

2.小班幼兒猜謎有一定難度,可降低難度,請幼兒從幾個不同的水果中挑選出謎語中所說的那種水果,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2.小班幼兒猜謎有一定難度,可降低難度,請幼兒從幾個不同的水果中挑選出謎語中所說的`那種水果,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哈密瓜

個子大,橄欖形, 脫了紅袍子, 果皮有黃也有青, 是個白胖子, 上面印着小網紋, 去了白胖子, 吃到嘴裏笑吟吟。

香蕉

兄弟幾個真和氣, 紅果子, 天天並肩坐一起, 麻點子, 少時喜歡穿綠衣, 咬一口, 老來都穿黃衣裳。

《水果》幼兒園教案 10

一、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瞭解其顏色、味道等特徵。

2、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操作,並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激發幼兒愛吃水果的情感,體驗同伴交流的樂趣。

4、懂得水果對身體的好處。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幾種常見水果若干、神祕紙盒一個、畫有水果輪廓的作業紙若干、水彩筆若干。幼兒有對水果的認識經驗。

2、經驗準備: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經驗(認識幾種常見水果)。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幾種常見水果的外形特徵

談話導入活動。今天沈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水果寶寶,小朋友們看看是誰呀?

(1)依次出示蘋果、香蕉、桔子、梨,我們向它們問個好吧?

引導幼兒說出完整的句子,“你好蘋果、香蕉、桔子、梨寶寶!”

(2)讓幼兒數一數有幾種水果。

(3)認識水果的顏色及形狀。

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它們是什麼形狀的?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充分發言。

2、鼓勵幼兒練習剝香蕉、桔子皮等,並品嚐多種美味的水果。

(1)說說水果的吃法。

這些水果怎麼吃?

香蕉、桔子要剝皮以後才能吃;蘋果,梨要洗淨或去皮之後才能吃。

(2)幼兒自己動手剝香蕉、桔子並品嚐多種美味水果。

(3)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品嚐了什麼水果?是什麼味道的?

蘋果:酸酸的、甜甜的;香蕉:甜甜的;桔子:酸酸的;梨:甜甜的、脆脆的。

(4)教育幼兒多吃水果身體棒。

水果裏面有豐富的營養,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水果不感冒,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強壯。

(5)教育幼兒不亂扔果皮,果核。

引導語:我們吃剩的果皮、果核應該怎麼辦?

4、遊戲:摸水果

引導語:老師這裏有一個水果盒,裏面裝着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待會兒老師請小朋友

上來摸一摸,如果你猜出了你所摸的水果,老師就把這個水果送給你。

5、給水果寶寶穿衣服。

果園裏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水果寶寶都沒有了顏色。

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最願意幫助別人了,現在我們幫水果寶寶穿上衣服,好不好? 請幼兒給畫好輪廓的水果塗色。教師從旁指導,指導幼兒在輪廓內塗色等。

《水果》幼兒園教案 11

《切水果》這個遊戲是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戶外遊戲,遊戲兒歌念起來非常的歡快活潑,而且非常順口,基本上小朋友們一學就會。在基本玩法上進行創新,使遊戲更富完整性和有趣性,讓孩子更愛玩這個遊戲。

設計意圖:

配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他們能接受的範圍內進行遊戲新玩法,難度適中,讓孩子們學的快,玩的開心。同時切水果這個鄉土遊戲簡單又有趣味性,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也考驗了孩子們的靈敏性,能在切下的下一時刻馬上往後繞圈跑。

遊戲過程:

切水果不僅要切蘋果、橘子、西瓜,還有很多水果可以用刀切,在這裏就涉及到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可以知道更多平時不常見不常吃的水果。在傳統遊戲中可能是一個小朋友去追,一個小朋友跑,在這裏的新玩法中就稍加了變化,不是你追我趕,而是讓自己跑的更快去回到原點。玩法:

(1)孩子們在空地上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然後站定不走動,請一位小朋友做切水果的人。

(2)問問小朋友們想切什麼水果吃,決定後小朋友們開始念兒歌:切,切,切XX,這裏的XX大又甜,一刀切下變兩半。

(3)唸到最後一個字時,切到哪個小朋友那裏,就那兩個手拉手的小朋友往後繞圈跑,看誰先跑到原先的位置上,就算誰贏。

遊戲反思:

在孩子們玩了幾輪遊戲後,發現遊戲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問題1:如何讓孩子反映更快些?

是不是孩子不明白遊戲的規則,所以在切到他那裏時卻不知道要跑;還是遊戲缺少吸引性,讓孩子不專注遊戲的進行,所以在輪到時不跑。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多,我覺得要讓孩子更積極的參與遊戲中去,還是需要吸引性。教師可以在和幼兒一起念兒歌時,速度可以有快有慢,讓孩子感受到趣味念兒歌,同時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樣孩子就能比較專心的關注這把“刀”切到了哪裏。

問題2:如何改變隊形模式?

在試玩過以後,發現在切水果時一直都是以圓形隊伍進行遊戲,這樣長此以往會使孩子感到枯燥,我想是否可以根據水果的形狀進行隊伍改編。如香蕉就讓孩子們以兩排隊伍排列,切水果時就兩個兩個小朋友一起切,當切到時,並排的兩位小朋友同時往第一排跑,像貼膏藥一樣,看誰先跑到。或者可以排成橢圓形、正方形等等,增加幼兒排隊的難度,也就讓孩子們提高了遊戲的興趣。適當的增加1~2種新玩法,讓“跑”變的不簡單,有些小創意。

可能其他還有很多新玩法,我也是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改進,如果讓孩子們一起參與想象遊戲的新玩法,可能還會有更多好的玩法。

《水果》幼兒園教案 12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故事,知道水果、牛奶營養好,愛吃水果和牛奶。

2、瞭解幾種常見水果的基本特徵,體驗與同伴分享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實物水果,每人一份表格和一張笑臉貼紙、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

師:這是什麼動物?對,這是隻奶牛。它的肚子裏都有什麼?

小結:它的肚子裏有蘋果、西瓜、木瓜、香蕉…原來它是一隻愛吃水果的牛。

二、通過實物投影儀,師幼共同閱讀,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師:讓我們一起看掛圖《愛吃水果的牛》。

1)在一個長滿各種果樹的森林裏。愛吃水果的牛就住在這裏,它在哪裏呢?(請幼兒上來手指)

2)主人餵了它好多好吃的,都有什麼?

有(西瓜)。有今天陳老師把這個水果朋友請過來了,我們一起把它變出來。變變變…大家一起來聞聞,這個又香又有營養的水果朋友叫木瓜,我們一起來說說看。

3)一天晚上,突然怎麼樣了?

4)主人被風吹了以後他怎麼樣了?你能看出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

5)鄰居們也怎麼樣了?那麼小牛看見主人和他的鄰居們都生病了,心裏會怎麼想?(很難過,很着急……)

6)愛吃水果的牛有沒有生病呢?(沒有)對,只有愛吃水果的牛沒有生病。

7)主人生病了,愛吃水果的牛是怎麼照顧主人的?小牛給主人喝什麼?(真是隻會關心人的小牛呀!)

8)除了紅紅的草莓牛奶,它還給主人喝什麼牛奶?請學小牛說:請喝杯“草莓牛奶”吧!……

9)喝了水果牛奶,主人的病怎麼樣了?

10)生病的鄰居們也學着吃水果了,大家都變的怎麼樣了?

三、師生閱讀幼兒用書,引導幼兒從左到右,一頁一頁地翻。通過翻閱畫面,再次感知故事的內容。

師:愛吃水果的牛爲什麼不會生病?讓我們到圖畫書中來找答案吧!我們一起來邊看邊說吧!

師:故事講完了,你們找到答案了嗎?爲什麼愛吃水果的人不容易生病?使幼兒獲知水果、牛奶是有營養的食品。(因爲水果裏面有很多的營養,維生素C能預防我們感冒)

師:你喜歡吃水果的牛嗎?爲什麼?總結:這隻奶牛不僅愛吃水果,也願意去照顧它的主人。當它的主人需要它的時候,還擠水果牛奶給他喝。當我們家裏人或朋友生病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延伸活動: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表格,表格裏呢有許多有營養的食品,請寶寶和爸爸媽媽在自己喜歡的食品上添上一個笑臉,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愛吃的東西最多,看看誰最不挑食。

附故事:愛吃水果的牛

在一個長滿各種果樹的森林裏,住着一頭愛吃水果的牛,主人每天餵它各種好吃的水果,有西瓜,有木瓜,還有像星星一樣的楊桃。一天晚上,突然颳起了一陣冷風,主人着涼感冒了,所有的鄰居也都感冒了,只有愛吃水果的牛沒有生病。愛吃水果的牛給主人端來了從自己的身體裏擠出來的各種果汁牛奶,有草莓牛奶、香蕉牛奶、蘋果牛奶,還有葡萄牛奶讓主人喝。喝了果汁牛奶以後,主人的感冒漸漸好了。後來,鄰居們吃了水果,也都不生病了。以後,大家都變成愛吃水果的人了。

《水果》幼兒園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畫寫生畫的方法,能細緻觀察、表現水果的造型和色彩。

2.嘗試用遮擋的方法表現水果看不見的部分。

3.邊觀察邊繪畫,體驗繪畫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果寫生圖片若干、畫紙、蠟筆、幼兒用書《水果》

活動過程:

引入主題: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果圖片,激發幼兒寫生的興趣

師:“我們剛剛看了那麼多的不同水果的圖片,這些水果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這些水果,新鮮?(色澤和造型)你能完整地看到每個水果嗎?爲什麼有的水果會被擋住一部分?

2.幼兒相互換調換座位,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觀察水果的特點。 師:“換位置後,現在你看到的跟你剛剛看到的水果部分一樣嗎?”

3.引導幼兒討論水果靜物寫生的步驟和方法,爲寫生做準備。

提問:

①坐在不同的位置的小朋友看到的水果是一樣的嗎?爲什麼不一樣?

②我們怎麼樣畫這些水果?先畫什麼後畫什麼?爲什麼?

③怎樣把這些水果畫的很新鮮呢?怎麼塗顏色?

教師小結: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的角度也不同,看到的水果靜物自然會有變化,被遮住的部分也會不一樣。一般可以從靜物前面開始畫,也就是先畫距離我們最近的東西,然後一個一個順着向後畫。

《水果》幼兒園教案 14

學習活動——漂亮的水果籃

這幾天,我和孩子們陸續帶了許多水果,因爲我們要去看望生病的同伴,我爲此還設計了一個活動――漂亮的水果籃。將情感教育和數知識融合在一起。

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當我請他們裝水果籃時,他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我提的要求也顧不了,中顧拿水果往籃裏裝,記錄的幼兒由於不及時,出現了裝的水果與記錄不符合。我就引導他們重新再裝一遍,並和他們(三中一組)一起裝水果。

龔榮、胡懿芬負責裝,董穎怡和黃丹婷負責記錄,但四人老是統一不起來,我的加入才使他們的矛盾有了緩解。最後決定,先將大的水果裝入,一隻胡柚,一隻西瓜,由龔榮和胡懿芬裝入,我馬上對黃丹婷他們說:“你們快記錄下來,你們等一等裝。”就這樣,在我的引導下,一步步的裝,一步步的記錄,可裝到草莓和桂圓時,他們發現草莓和桂圓都有9個,但卡片只有到6,這時,陳佳傑把數字6一倒,變成了“9”,放進了記錄卡,將水果放進籃時,又發現草莓有些爛掉了,他們就決定把草莓堆放在上面,可是他們的放入與成人的思維不一樣,將草莓倒放,把葉子朝上,紅色的草莓向下,問其原因時:“這是花瓣,來得漂亮。”就這樣,在孩子的自己操作中,一籃水果裝成功了。

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的興趣很高,許多幼兒也很會動腦筋,將數字6倒過來變成9,(其實在前面的盒子有數字7-10),面對孩子的這種表現,我不知如何解決,說錯不錯,如果制止,孩子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如果表揚6、9不分,在今後的活動中,我認爲應該進行辯認數字這一活動,讓幼兒對1-6的數字有正確的認識,自然地幼兒理解“6”“9”。

《水果》幼兒園教案 15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多種水果的名稱及外形特徵。

2、積極參與遊戲活動,體驗活動的新奇、愉悅。

3、養成喜歡吃水果的好習慣,瞭解水果的多種吃法。

4、引導幼兒積極與水果互動,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柚子、獼猴桃、蘋果、石榴、桔子、火龍果、香蕉等各類水果。

2、自制"水果魔箱",配樂,配班老師,禮物包,水果刀,盤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我喜歡的水果"(實物)。

1、出示裝滿各類水果的"禮物包",激發幼兒對認識水果的興趣。

師:你們猜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裏面會有什麼呢?那我們來猜猜看,請它們出來吧!

2、出示各類水果,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香蕉,師:哎呀,它今天第一次來到這,有點難爲情了,它只出來了一點點,是什麼呀?(請幼兒回答,並引導幼兒說出香蕉的特徵)

師:那我們就請它出來吧,1、2、3哇,真的是香蕉,你們猜對啦!

總結:香蕉是彎彎的,黃黃的,像一個月亮。

3、用以上同樣的方法把桔子請出來。

4、打開"禮物包",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說出其特徵。

二、比輕重(實物)。

比較蘋果與柚子的重量,師:請小朋友說說是蘋果重還是柚子重,我們來用手感覺一下。(教師把柚子拋到每位幼兒手上,讓孩子用手去感覺它的重量)

三、水果排排隊,認識水果的種類(PPT)。

師:現在水果已經排成一個長長的隊伍,數一數有幾種水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

四、遊戲:誰不見啦(實物)

玩法:教師從水果裏拿走一到兩種水果,讓幼兒猜什麼水果不見了。

師:現在,水果寶寶要跟我們玩遊戲,它們要考考你們,讓你們猜猜誰不見啦。

五、出示"水果魔箱",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實物)。

1、師:水果寶寶們去了一個很神祕的地方,你們想知道嗎?

2、配合可愛的音樂聲"水果魔箱"出來了。

師:咦,是誰呀,它怎麼在動啊?你們覺得它想什麼?(幼兒回答)

師:讓我來問問看。請問你是誰啊?

3、與"魔箱"玩遊戲

玩法:叫出什麼水果就出來什麼水果,要求幼兒叫聲要一致。

魔箱:大家好,我是水果魔箱。

師:今天水果魔箱也要來和我們玩遊戲啦,你們高興吧!那我們的水果寶寶也在裏面嗎?(是)

師:那我們把它們叫出來吧!蘋果,蘋果,快出來。桔子,桔子快出來……

六、認識火龍果(PPT)。

出示火龍果,認識其特徵。

師:你們看,誰這麼調皮在箱子上面一跳一跳的?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讓它在箱子邊休息一會吧!教師介紹火龍果的特徵。

七、結束活動。

1、師:火龍果是一個很有營養的水果,裏面的肉是白色的,還有黑黑的一粒粒的是它的種子,它的皮也是可以吃的,回家可以叫媽媽做成美味的菜。

2、找火龍果遊戲。

科學活動《認識水果》反思

水果是幼兒熟悉、喜歡的,同時水果也蘊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結合"秋天"這一季節的特徵,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水果"的科學活動。

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帶孩子參觀水果店,收集水果圖片、實物,豐富有關水果的經驗。在家長的共同參與下,在惹人喜愛的水果娃娃吸引下,孩子們對水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走進了水果的世界,這是我的第一課時。而第二課時也就是我上的教研課,通過網絡蒐集,也找到了關於此類活動課。我看了一下,該課很適合小班孩子,它不僅融入了情感,還有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而不是那種死板教學。於是我就模了一下課,果真反響不錯,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上得很開心,我呢也和小朋友一樣,就好像和他們融爲一體。真正的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讓他們體驗到積極參與遊戲活動的新奇和愉悅,效果很好!

當然在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開始上課時有點緊張,不過後來就好啦,這主要還是自己不好,心理作用;還有在數水果種類時我沒有做鏡面示範;水果的種類對小班年齡的幼兒來說多了些,孩子有點記不住,這些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的,並加以改正。

通過此堂課,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是模別人的課,還是自己設計的,只要抓住是好課,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孩子們上得開心,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知心好友這就行了,上起課來也就沒那麼複雜,沒那麼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