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精選21篇)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精選21篇)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

小班閱讀活動,繪本故事《我愛你》。

二、教學目標:

1、教會幼兒會對親密的人或者朋友說|:我愛你。並體驗說這句話的時候帶給自己的一種愉悅感。

2、記住故事,能夠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愛。

三、教學準備:

玩具狗一件,有關繪本故事〈我愛你〉的課件。

四、教學過程:

律動組織活動,通過活動,發現孩子們現場的閃光點,教師愛撫地摸着孩子們的臉,說一句:我愛你,引出課題。

剛纔我說了一句我愛你。想想看,還有誰說過我愛你呢?(我媽媽,爸爸)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你心裏感覺怎麼樣?(開心)。哦,原來啊,我們班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深深地愛着我們。那你把我愛你說給別人聽過沒有?(說過)。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一位新朋友哦。瞧--出示課件。

他叫樂樂,他非常喜歡說我愛你。樂樂呀,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兒,他無論看到什麼,都會歡快地說我愛你,我愛你。小樂樂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了小花,樂樂對小花說:小花,我愛你。樂樂繼續往前走,猜猜看,他還會對誰說我愛你呢?哦,猜不出來呀,那讓我們看看是什麼?一朵黃顏色的小花。樂樂對黃顏色的小花說,小花,我愛你。樂樂又繼續往前走,再來猜猜看,他又會對誰說我愛你呢?哦,那麼現在看看和你們猜得一樣不?哦,一棵大樹。樂樂對着大樹大聲說:大樹,我-愛-你。樂樂對小花,大樹,還有藍天上飄動的什麼?(白雲)對,樂樂會對白雲說什麼呢?(白雲,我愛你。)樂樂回到了哪兒?(家)誰在等着他?(小狗)教師出示玩具小狗,猜猜看,樂樂會對小狗說什麼呢?(小狗,我愛你)。哦,用好聽的聲音讓小狗聽見,叫着小狗的名字對小狗說我愛你,小狗會更開心的,試試着。哦,快看,小狗聽了可真開心啊。這麼好聽的話,小狗想再聽一遍。再說一遍怎麼樣?哦,小狗真得很快樂,它高興得直甩尾巴。哇,原來,把我愛你說給別人聽,會讓別人很快樂,很高興。那我們也說說看怎麼樣?看着你身邊的夥伴,叫着他的名字,對着他說我愛你。哇,說得好動情呢。下來看看,還有你最愛的夥伴嗎?哇,好幸福啊,我也要試試。教師和小朋友互相擁抱並說我愛你。小二班的小朋友,我愛你們。師幼擁抱。把愛說給我,我會很開心很高興的,你們開心嗎?我還得到了一個大大的擁抱。瞧,把我愛你說給別人聽,自己會很高興,別人也會很高興,還能得到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感覺簡直太美好啦。

樂樂把玩累了的小狗送回了家。樂樂的肚子餓了。要開飯了,樂樂會說什麼呢?猜猜看?(米飯我愛你,青菜我愛你。)這麼多好吃的,是媽媽給樂樂準備的,我們的媽媽呀,每天給我們做好多好多好吃的飯,還會爲我們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你們知道嗎?(知道)來,閉上小眼睛想想媽媽笑眯眯的模樣。看你們也笑眯眯的樣子,原來想着媽媽笑眯眯的樣子就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媽媽爲我們做了哪些事情呢?

瞧,老師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爲什麼媽媽每天要上班,累得腰也疼了,腿也酸了,還要爲我們做這麼多這麼多的事情呢?有誰能告訴我?爲什麼呀,因爲媽媽愛着我們,深深得愛着我們。你們愛媽媽嗎?愛媽媽就要用好聽的聲音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讓我們沉浸在媽媽的愛裏面,聽一個溫暖的故事,一個我愛你的故事。

有一天,老師教了一句我愛你。老師說,愛是要說出來的。回家的路上,樂樂可忙壞了,小花我愛你,大樹我愛你,白雲,我愛你。回到家,樂樂一看到媽媽就大聲地喊:媽媽,我愛你。小狗我愛你。爸爸很吃驚,剛一湊過來,樂樂說對爸爸說:爸爸,我愛你。開飯了,樂樂拿起筷子,大聲地說:米飯我愛你,青菜我愛你。該睡覺了,樂樂爬進溫暖的被窩兒,歡快地說:小牀,我愛你,枕頭我愛你,小布熊我愛你。媽媽和爸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一起說:我愛你。這就是我愛你的故事。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繪本故事,讓幼兒瞭解毛毛蟲的生長過程和體會毛毛蟲破繭而出的過程。

2. 感受繪本故事帶來的色彩美。

二、活動準備

PPT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PPT毛毛蟲麪包圖片

教師:寶貝們!看!這是什麼?那你見過真的毛毛蟲嗎?它長什麼樣啊?毛毛蟲可調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我們小一班,看,它來了?”

2.理解故事內容

結合PPT講解故事

(1)講到“它想要找些東西來吃”PPT停止。

提問:毛毛蟲現在想去幹什麼?如果你是這隻毛毛蟲你會去吃點什麼?好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毛蟲去吃什麼了!

(2)繼續講到“星期五,它吃了五個桔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

提問:哇!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水果啊,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桔子。星期六應該是幾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六個!哇,這麼多好吃的啊,我們先來數數是不是六個?小朋友猜猜這都是些什麼好吃的?你吃過哪一個?

(3)繼續講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來”

提問:誰知道它爲什麼胃痛了?毛毛蟲想讓你們給他想想辦法,怎麼才能不胃痛啊?

(4)繼續講到“把繭咬破了一個洞,鑽了出來”

提問:呀!老師要告訴小朋友了,鑽出來的不是毛毛蟲了,你們猜猜誰出來了?老師先不告訴小朋友是什麼!

看圖片:知了猴長大後變成了知了、小蝌蚪長大後變成了小青蛙。

它們小時候和長大後的樣子是不是一點都不一樣啊!老師告訴小朋友們毛毛蟲和它們一樣長大後也和小時候不一樣。現在小朋友想想毛毛蟲從繭裏出來以後會變成什麼?提示:它會飛,喜歡花。

(5)繼續講完

提問:毛毛蟲變成蝴蝶了,你們喜不喜歡這隻蝴蝶?

3.結束。

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幼兒扮演毛毛蟲,鑽進布袋做繭。隨音樂作蝴蝶飛出教室。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觀察繪本,瞭解爸爸的各種愛好及他勇敢的性格特徵。

2、通過觀察誇張、變形的圖畫,能用比喻句型“我爸爸像……一樣……”說說爸爸的本領。

3、讓孩子體驗父子親情,愛自己的爸爸。

活動準備:

圖畫書《我爸爸》、PPT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T:寶寶們,你們喜歡自己的爸爸嗎?爲什麼喜歡爸爸呢?

T小結:是啊,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爸爸,今天老師要向你們介紹一位外國爸爸,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閱讀繪本課件《我爸爸》

(一)出示ppt,爸爸喝茶的圖

1、這就是英國小男孩彼得的爸爸,他長的怎麼樣?在幹什麼呢?

2、是啊,彼得說: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3、彼得的爸爸棒在什麼地方呢?他喜歡做什麼事情呢?

(二)翻書閱讀,瞭解爸爸的愛好(詳略得當)

1、爸爸真的很棒,他到底喜歡做什麼事情呢?

2、文藝:我爸爸是一個了不起的舞蹈家,也是個了不起的歌唱家。

幼兒做做爸爸跳舞的動作。

3、運動健將:他踢足球的技術一流;在運動會的比賽中,他輕輕鬆鬆就跑了第一名。

幼兒做做踢足球的樣子。

(三)繼續閱讀,感知爸爸勇敢的性格特徵

1、翻到爸爸不怕大灰狼的畫面

圖上有誰呀?

爸爸在幹什麼?(觀察表情,動作,有可能會說什麼)

大野狼在幹什麼?(爸爸用手指着大灰狼,那頭惡狠狠的大灰狼只能插着褲兜灰溜溜走了)

T:我爸爸什麼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

T:是啊,爸爸真棒,真勇敢,什麼都不怕,那爸爸還能幹些什麼呢?

2、翻到走高空繩索的畫面,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看着圖說說。

3、翻到爸爸和大力士摔跤的畫面幼兒做做動作,看圖說說。

T:爸爸真的很棒,很勇敢,爸爸還有很多本領呢!

(四)繼續閱讀,用比喻句型“我爸爸像……一樣……”說說。

1、出示爸爸游泳的圖片,

T:我爸爸像什麼一樣?(魚)魚有什麼本領呢?(會游泳)

T:我爸爸像魚遊得一樣快。

2、師翻書,讓幼兒進行連閱無聲閱讀。

3、讓幼兒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畫面,用“我爸爸像……一樣……”的句型說說。

T:我爸爸像猩猩一樣強壯,我爸爸像河馬一樣快樂,我爸爸像房子一樣高大。

4、T:寶寶們,你們的爸爸像什麼一樣,有什麼本領呢?

請幼兒自由討論,相機請幼兒上臺講述自己的爸爸。

三、完整欣賞故事,感受“爸爸愛我,我也愛爸爸”的情感。

1、是啊,彼得的爸爸可真棒呀,有很多愛好,很勇敢,還有很多的本領,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我爸爸》,寶寶們我們一起來聽聽《我爸爸》這個好聽的繪本故事。

2、這麼好的爸爸,你們喜歡嗎?讓我們也來擁抱一下吧!

3、擁抱的時候,你們想對爸爸說什麼呢?

(我們對爸爸說:“爸爸我愛你!”)讓我們回家也誇誇我們的好爸爸吧!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4

作品分析:

該繪本活動來自於福利會出版社出版的“樂智小天地認知繪本系列”《愛吃糖果的大獅子》一書,藉助狐狸和小動物們在智斗大獅子的同時,給糖果進行了分類,適合在小班下學期進行。幼兒通過有聲音有動畫的ppt圖書,觀察角色的表情、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動,通過電腦小動畫演示找紅色糖果,再讓幼兒在操作卡上分次按顏色、形狀的標誌進行分類操作,幼兒不僅瞭解繪本故事的進展,也獲得了分類的概念。

活動目標:

1.觀察繪本畫面,簡單閱讀繪本內容。

2.在故事情境中,給糖果按顏色、形狀分類。

3.知道不能多吃糖的道理。

活動準備:

1.《愛吃糖果的大獅子》ppt。

2.顏色、形狀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觀察繪本畫面1.播放恐怖的音樂,聽一聽,什麼可怕的動物來了?

這隻獅子可怕嗎?你覺得哪裏可怕?

2.教師講述:“很久很久以前,森林裏住着一隻大獅子。它有一口非常厲害的牙齒,特別喜歡吃小動物。”

大獅子看見這些小動物,會對他們說什麼?(我餓了,我要把他們吃掉!)

3.小動物們害怕嗎?仔細看看,誰和別人的表情不一樣?

鼓勵幼兒學一學狐狸的表情。

4.播放ppt中狐狸錄音:“獅子大王,您看我們這麼瘦,肯定不好吃。我這裏有好吃的糖果,您一定會喜歡的!”狐狸想出了什麼好辦法?

猜一猜,獅子會不會收下狐狸的禮物呢?

4.教師講述:“獅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漂亮的糖果,很開心,滿意地收下了狐狸的禮物,大獅子大口大口地嚼着糖果,一邊吃一邊說甜甜的糖果真好吃”。我們也來學一學大獅子吃糖果。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的閱讀繪本,教師主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動物的表情,猜測動物的語言,想象情節的發展。)

(二)按顏色分類

1.教師講述:“這天,輪到小兔子送糖果。大獅子看見了五顏六色的糖果,就張開了嘴巴大聲說——我要吃所有紅色的糖果!”小朋友,哪些糖果是紅色的呢?幼兒在電腦上操作小動畫:單擊紅色的糖果,這些糖果就移下來擺成一排。

(指導策略:幼兒親自點擊鼠標操作聲形俱備的小課件,當鼠標在紅色糖果上點擊時,電腦立即出現表揚聲,孩子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一環節既鞏固了按顏色分類的知識,也爲下一環節的集體操作做好了鋪墊。)

2.出示紅標誌:“於是小兔子把所有紅色的糖果都分了出來,送到大獅子面前”。

3.小兔子也把糖果車推到了我們這裏。教師在黑板上操作:大獅子先選了紅色的糖果大獅子(邊操作),想象看,它還要吃什麼顏色的糖果呢?教師隨着幼兒的講述把其它顏色的標誌出示,貼在操作卡上。

4.幼兒操作,“請你按照大獅子的要求,把每種顏色的糖果都找出來,貼在橫線上”。

(附幼兒操作卡1)(指導策略:將事先貼好顏色標誌的分類操作卡藏在幼兒的座位下,操作時,孩子將“糖果車”上的糖果揭下來,按標誌貼在橫線上。有了電腦操作的基礎,孩子自己操作時正確率較高。)

(三)按形狀分類

1.教師講述:“輪到烏龜送糖果了,大獅子說——我要吃所有圓形的糖果(錄音)。可是烏龜分不清那些是圓形的糖果,嚇得直冒冷汗。見烏龜不會分糖果,獅子生氣地大吼一聲。烏龜被獅子的吼聲震得飛出去很遠很遠”。

小朋友,獅子要吃什麼形狀的糖果?出示圓形標誌。

請幼兒上來在黑板上操作。

2.大獅子還會要吃什麼形狀的糖果呢?出示其它標誌。

3.小朋友,我們快小烏龜把糖果分出來吧!幼兒集體操作。

(附幼兒操作卡2)(指導策略:有了前兩次操作的基礎,這次按形狀分類操作時,幼兒較能熟練地進行操作了。三次操作,孩子都沉浸在幫助小動物對付大獅子的情境中,教師爺輕鬆地在遊戲中完成了按要求分類的教學目標。)

(四)結束部分

1.唉喲,唉喲,我的牙好疼啊!小朋友,大獅子的牙怎麼了?(牙爛了)

2.怎麼辦呢?(拔牙)看看狐狸在幹嗎?(出示幻燈)

3.拔了牙以後還能吃小動物嗎?你知道狐狸爲什麼要讓大獅子吃這麼多糖果?

4.小朋友,你喜歡吃糖嗎?我們可不能像大師子一向毫無節制地吃很多糖哦,要不然會蛀牙的!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動物顯着的外形特點找到相應的動物。

2.願意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

3.體驗捉迷藏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石頭、樹、草、花;

2.毛絨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鴨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長耳朵、小鴨了黃腳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長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關注故事的名字

(1) 教師介紹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名字叫《藏在哪裏了》,名字叫什麼?

(2) 猜猜故事裏的小動物們在玩什麼遊戲呢?

(3) 你玩過捉迷藏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4) 教師小結:在森林裏,動物朋友們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們跟他們一起玩吧!

2.出示PPT課件,觀察畫面,講述故事開始部分

(1) 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捉迷藏?(追問幼兒:哪個是小兔?小象長得什麼樣?……引導幼兒講述動物的外形)(2) 教師講述:誰來躲,誰來找呢?小動物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剪刀、石頭、布。最後,小狐狸輸了,它對朋友說:“你們都躲起來吧,好好地躲起來,我來找,一定能找到。”

3.進入場景,參與尋找,講述故事內容

(1) 引導幼兒在場景中尋找。教師以小狐狸的口吻說:“咦,都躲到哪裏去了呢?請寶寶們幫我一起來找吧!”“石頭後面有誰呢?你怎麼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裏了?

(2) 還有小動物藏在哪裏了?你找到了誰?在哪裏找到的?(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松鼠躲在大樹後面,小鴨躲在花叢裏,小象躲在草叢裏)你是怎麼會發現它的?

(3) 小鹿躲在哪裏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沒找到,你發現了嗎?爲什麼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結:小鹿真聰明,躲在樹林裏,大家把它的角當成樹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賞故事

(1) 教師:小動物們捉迷藏的遊戲好玩嗎?我們把這件好玩的事講出來吧!

(2) 操作PPT,講述故事。

(3) 提問:有哪些動物朋友來玩捉迷藏的遊戲?

你記得它們躲在哪裏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進行表演故事

(1)教師:我們也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吧!

(2)分配角色,其餘幼兒做小狐狸,邊找邊講述:你們都躲起來吧,好好地躲起來,我來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裏去了呢?石頭後面有對長長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頭後面。都躲到哪裏去了呢?大樹後面有條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樹後面。都躲到哪裏去了呢?花叢中有兩隻黃色的小腳丫,找到了,小鴨子躲在花叢中。都躲到哪裏去了呢?小草後面有個長長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後面。長着美麗的角的小鹿躲到哪裏去了呢?沒找到。

6.出示繪本,引發幼兒閱讀的慾望

教師:《藏在哪裏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就在這本書寶寶裏面,我們一起回教室和同伴們分享吧!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閱讀了解兩隻小熊比賽的經歷,知道樣樣都愛吃身體纔會棒。

2、願意學着一頁一頁翻看小圖書,並願意說說畫面的內容。

【活動準備】

PPT、小圖書、背景圖、小熊一家插入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房子,觀察並猜測是誰的家。

——這是誰的家?你是怎麼知道的?(標記、敲門、打招呼)介紹小熊一家,觀察比較兩隻熊的不同。

——熊大大和熊小小是雙胞胎,可是他們長的有什麼不一樣?

——你們猜猜爲什麼這對雙胞胎會一個大一個小呢?

小結:熊大大樣樣都愛吃,所以長的又高又壯,力氣也大。熊小小樣樣都不吃,所以長的又矮又瘦,一點力氣也沒有。

2、想辦法,引出小圖書。

——熊爸爸真着急啊,怎麼才能讓熊小小樣樣都愛吃呢?小朋友,你有辦法嗎?

小結:熊爸爸聽了小朋友的話,也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要讓熊大大和熊小小比賽。比什麼呢?就藏在這本書寶寶裏面。

二、閱讀了解

1、介紹封面和翻書的辦法(和書寶寶問聲好、看看封面上有什麼?原來封面就可以告訴我們這個故事是講什麼的,握住書寶寶的手問聲好,握住書寶寶的手輕輕地翻書。)

2、聽着提示,自主翻看小圖書(抱抱書寶寶,摸摸書寶寶的小手說:我會喜歡你的。跟着老師一起看圖書吧。)

——他們都比了什麼?

——找找哪一幅講了第一場比賽的故事(引導幼兒關注書頁的標記,紅色的小手)

——爲什麼熊大大能摘到果子,小小卻摘不到呢?

——接着還比了什麼,結果怎麼樣?(舉槓鈴,哪一頁)——你看看比賽後,兩隻熊的表情怎麼樣?

——讓我們一起來安慰小小吧(學說:樣樣都愛吃,身體纔會棒。)

3、聽聽錄音,知道熊爸爸對小小說的話。

——樣樣都愛吃,身體纔會棒。那小朋友,你們告訴小小,什麼東西要多吃點啊。

小結:小小明白了,樣樣都愛吃,身體纔會變的強壯。從那天起,小小變了個樣,只要是有營養的食物,小小都願意嘗一嘗,因爲他想和大大一樣,長的又高又壯。

三、遷移經驗

1、看看熊爸爸給小小準備的午餐,幫助孩子瞭解今天午餐的食物。

——你看到有什麼好吃的?

——你喜歡吃這些嗎?有沒有不愛吃的?

2、和小小比賽,看看誰樣樣都愛吃,延伸至午餐活動。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觀察畫面,體驗閱讀段文章的樂趣。

2、幫助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理解動詞和反義詞

活動準備:

1、故事ppt2、動物等相關圖片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引出主題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出示故事圖)封面,誰知道故事的名字?

2、猜猜看這個故事可能說的是一件什麼事情呢?

二、故事欣賞,體驗故事的樂趣

1、聽一聽教師引出故事內容,觀賞故事ppt"熊叔叔今天過生日,怎麼他還在睡覺還沒起牀呢?"教師邊講故事邊看ppt,體驗閱讀段文章的樂趣,讓幼兒一起來感受動詞。

2、說一說"熊叔叔好辛苦呀,一大早他做了哪些事情呢?"

3、想一想發現熊叔叔動作裏的"相反"教師"你看他做了那麼多相反的動作很辛苦的,你看他都做了哪些動作是相反的呢?"

4、玩一玩遊戲:找相反(圖片匹配)(動作匹配)(詞語匹配)

5、看一看"玩了這麼久,那熊叔叔有沒有找到它的朋友,他在屋外看見一個箱子,猜猜是什麼?"

三、教師,快樂體驗他們的生日派對可真熱鬧呀!我們也去參加羅!

延伸活動:

(1)、送禮物(美工活動):

熊叔叔好高興,有這麼多小動物來爲它過生日,我們做一份漂亮的禮物送給熊叔叔吧。

(2)、閱讀繪本:將書投放到圖書區中讓孩子自由借閱。

很多幼師經常抱怨上課難,幼兒不容易理解。

不管是新手,還是有經驗的幼師們都多少有過同感!

在"百度"搜索"好老師淘寶店"即可看到本店,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此教案包含兩種課件

1、ppt配音多媒體幻燈課件

2、FLASH動畫課件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8

作品分析:

這本繪本故事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腳丫小朋友很感興趣的一個身體器官,故事大概的內容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小腳丫很不安分,進行了一次很有趣的旅行,他們玩的很開心,一番旅行後小腳丫睡覺了。這個故事很好的讓幼兒感知了自己的小腳丫,同時也讓幼兒知道了小腳丫的重要性,知道以後要好好的保護他們。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小腳丫的`作用,學會保護自己的小腳丫。

2、積極與老師和同伴互動,體驗閱讀的快樂。

3、願意在老師的幫助下說說圖書畫面的內容。

活動準備:

繪本《小腳丫》的ppt;人手一本繪本故事書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封面引發幼兒對小腳丫的興趣1、出示故事封面,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這是一雙什麼呢?幼:小朋友的小小腳。很可愛。

2、通過和小腳丫玩遊戲引起下面的故事。

師:小朋友,我們身上除了手是十個指頭,還有什麼也是是個好友組成的呢?

幼:小腳,他也是有十個腳趾頭組成的。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老師利用故事的封面引起幼兒對下面內容的興趣,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老師閱讀繪本,讓幼兒感悟繪本畫面與“腳趾頭”的有趣關係。

1、出示故事ppt的第一頁。

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頁的內容,然後讓幼兒自由想象“腳趾頭不想睡覺,會到哪裏去?會幹什麼呢?”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幼兒可以很好的發揮想象,開動小腦筋,爲接下來小腳丫的旅行也有了鋪墊。

2、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剩下的ppt,並引導他們圍繞“腳趾頭變成了什麼?”進行想象、講述、遊戲。

1)師:故事中的小腳丫都變成了什麼呢?幼:十幾臺階、十座小島、一座石拱橋、十座宮殿、十個好吃的、十種畫筆、十個櫃子、十臺電視……2)師:小腳丫真厲害,可以變成很多很多好玩的,你們想不想也跟着小腳丫一起來變一變呢,那就開始吧是帶領幼兒重新開了一遍這一段小腳丫旅行的故事,邊看邊玩遊戲,也可以請十個小朋友來表演。

指導策略:這一環節利用遊戲的的方式來看故事,這樣便於小朋友們更好的記住小腳丫都變成什麼了,這樣的方式比較有趣,幼兒也比較容易接受。

3、師完整的帶領幼兒欣賞故事,幼兒人手一本繪本書指導策略:幼兒在第一遍聽故事的時候都是比較零散的,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還沒有可以把整個故事很好的串聯起來,所以有必要給幼兒進行一次完整的故事講述,便於幼兒對故事很好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腳丫,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它是我們的好朋友,現在我們就和你的好朋友在外面操場上玩遊戲吧!

一、鴉雀無聲的精彩繪本《小腳丫》原來是爲中班孩子設計的這個活動。因爲是小班上,進行了調整第一個臺階的畫面出現的時候,孩子們出現了“美麗的” 停頓。對小腳丫變成了臺階,還不熟悉。猜想着躲在臺階的後面。我恰恰覺得在鴉雀無聲中這個環節孩子的思維最活躍。因爲他們在不斷地產生疑惑、自己否定、解答。這是什麼?小腳丫怎麼不見了?哦,是樓梯(孩子們對這個名詞比臺階更熟悉)。但是,小腳丫哪去了?樓梯是慢慢高上去的?難道就是小腳丫?當有的孩子忍不住激動地說出答案時,有些孩子恍然大悟,有些孩子懵懵懂懂,有些孩子猜想被肯定而激動。第二個變化,孩子們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很快遷移。而且發現了畫面的細微之處。企鵝蛋、企鵝的形態不同。在此基礎上,老師念出繪本文字。“太平洋”對孩子知識、詞彙都是一個拓展。

二、臭腳丫變香腳丫的情緒處理臭腳丫、香腳丫的巧妙處理,很滿意。臭腳丫一詞,在生活中、動畫片中被反覆運用。孩子們熟悉。當小腳丫三字出現時,自然地有孩子說出了“臭腳丫”,並伴隨笑聲。這是孩子對這個詞的壞壞的“褒義”的正確理解。但如果這樣的情態持續,孩子們就會情緒過於高漲在調侃中。我說:小腳丫很辛苦,每天走來走去,出很多汗,所以臭。到了晚上,我們要給小腳丫洗得乾乾淨淨。“就是香腳丫了!”立刻有孩子迴應了。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觀察畫面,理解圖意,並嘗試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理解,萌發對看圖講述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蛇散步故事書、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畫面,理解圖意

——看看誰來了?(出示小蛇)

1.觀察圖一:小蛇出門

——你看到了什麼?小蛇在幹什麼?

——小蛇是怎麼散步的呢?(模擬小蛇)

小結:天氣真好,小蛇出門去散步!

過渡:接着會發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觀察圖二:大水坑

——這是什麼?小蛇怎麼了?

——誰來說一說這個圖片上的事情。

小結:小蛇爬着爬着,哇,一個大水坑!

——小蛇會怎麼過去呢?

3.觀察圖三:變座小橋

——看看小蛇在幹嗎?它把自己變成了什麼?

小結:小蛇說,沒關係,變座橋。

4.觀察圖四:動物過橋

——聽!誰在說話?(教師模擬:能從你的背上過去嗎?)

——小螞蟻說了什麼啊?小蛇會怎麼回答呢?

小結:“能從你的背上過去嗎?”“可以可以!”小螞蟻過橋了。

螞蟻、蝸牛、老鼠過橋。

小結:朋友們一個接一個過了橋!謝謝你小蛇!不用謝!

二、共同講述,鞏固理解

——這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蛇散步》,我們一起來講一講吧!

三、延伸:出示圖畫書:小蛇散步

——剛纔這些畫面就來自於這本書,我們等會還可以仔細去看一看,看看還有誰也來過橋了!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獲取鴿子、老馬、野兔等動物“便便”的知識,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

2、瞭解動物和人不一樣的嗯嗯習性,探討自己應該養成怎樣的嗯嗯習慣。

活動準備:

故事插圖課件、有關不良嗯嗯習慣圖片若干張、歌曲《快樂嗯嗯》改編自《歡樂頌》(歌詞附後)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繪本一次,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

提問:

1、故事裏的小鼴鼠在幹什麼?

2、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哪裏有趣?(如果幼兒回答不出,教師要示範引導,如對話很有趣。)他是怎麼問其它小動物的?(請你們來學一學),其它動物又是怎麼回答的?(請你們也來學一學)

二、欣賞繪本第二次,瞭解故事中等各種動物“便便”的不同形狀。

教師邊講述,邊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各種動物的“便便”形狀,並嘗試學習用語言描述。

1、掉在小鼴鼠頭上的嗯嗯是怎麼樣的?(長長的,土黃色的嗯嗯)剛纔從故事的最後知道是誰的嗯嗯?

2、鴿子的嗯嗯是怎麼樣的呢?(又溼又黏的白色)

3、馬先生的嗯嗯又是怎樣的?(又大又圓像馬鈴薯一樣的嗯嗯)

4、野兔的呢?(像豆子一樣的嗯嗯)(後面依次類推)小鼴鼠的呢?(小小的、黑黑的嗯嗯)

教師:原來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嗯嗯,那我們小朋友的嗯嗯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的嗯嗯正常的時候是乾的,如果吃壞了肚子嗯嗯就變成溼的了)

三、探討我們自己應該養成怎樣的嗯嗯好習慣。

1、提出問題,思考:動物和我們人類不一樣,他們把嗯嗯隨時隨地解在地上,我們應該解在哪裏呢?(可以提出有時候在外面玩,附近沒有廁所時有什麼辦法供幼兒討論)

2、觀看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老師這裏有幾張圖片,請你來看看這樣做好嗎?(圖片內容:把嗯嗯解在褲子上、邊看電視邊嗯嗯、好幾天解一次嗯嗯等)

3、根據幼兒答案可制定相關規則。

四、同唱《快樂嗯嗯》歌曲結束活動。

附歌詞:快樂嗯嗯,一天一次,健健康康肚子爽;你嗯我嗯,大家嗯嗯,快快樂樂身體棒。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手和手指頭可以做很多事。繪本《手和手指頭》的圖畫和文字都讓人更直觀地感受手的作用,手的各種動作也讓人心頭一暖,是一本引導孩子發現和感受手的作用的優秀教材。第一課時的重點即放在,發現和感受小手做事時帶來的方便、有趣和溫暖,通過“手可以……(做什麼)”句式的學習,用完整的話大膽訴說手的作用是活動難點。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可以……”完整句式訴說手的作用。

2、發現並感受小手做事時帶來的方便、有趣和溫暖。

活動準備:

豐富經驗:兒歌學習《小手小手拍拍》;左右手;剪刀石頭布;重疊;手指名稱;輕音樂、手的照片、小書輪廓。

活動過程:

一、有用的手

1、兒歌表演:《小手小手拍拍》

2、問答:“小手在做什麼事?”

根據回答展示繪本中的相應圖片:ppt第一張:帶有超鏈接的8張圖片同時展示,根據實際情況點擊放大。

小手會幫助我們……真方便。”

二、有趣的手

逐頁閱讀繪本《手和手指頭》的趣味部分:ppt第二、三、四、五張,逐頁播放,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提煉和反饋,圍繞其中趣味細節。如:盪鞦韆、撓癢癢、螃蟹鉗子夾屁股等。

手會做……真有趣。”

針對回答給予對應動作鼓勵。

三、溫暖的手

配合背景音樂閱讀溫暖部分:ppt第六、七、八張,逐頁播放,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提煉和反饋,圍繞其中溫暖細節。如:抓鬍子、牽手、摸頭等。

“小手會做……很溫暖。”

四、寶寶的手

1、乖乖的手

配合背景音樂,播放ppt第九張(幼兒乖乖的手),教師同時給以簡單訴說。

2、不乖的手

播放ppt第十、十一張(幼兒不乖的手),教師同時給以簡單訴說。

3、看着照片同伴訴說:我的手在做什麼。

4、將照片對應學號貼入小書輪廓,做成小書《手和手指頭新編》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着仔細觀察畫面的細微處,對故事充滿期待與好奇。

2、過操作,進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活動準備

故事ppt課件、禮物盒、眼罩人手一個、卡片、鈴鼓和碰鈴各一個、葡萄乾、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1、焦禮物,激發興趣

(1)說說自己是否收到過禮物,是什麼禮物。

(2)今天也有人來送禮物了,會是誰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禮物》。

(3)它的禮物在哪呢?幾個禮物盒?

2、顯局部,仔細觀察

(1)老鼠阿姨會把禮物送給誰呢?(引導幼兒從動物的特徵去猜測)

提問:這是誰?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2)它們是怎樣去拿禮物的?

(3)教師配樂講故事。

3、作體驗,再識感官 [幼兒園教案]

(1)教師:眼睛是很有用的,它可以用來看東西(出示“眼睛”圖片)。今天用其它的辦法來猜猜禮物盒裏是什麼?你有辦法麼?

(2)教師出示眼罩和樂器,請1名幼兒上臺戴上眼罩,聽指令找出鈴鼓在哪裏。

提問:你用了什麼辦法?出示“手”圖片。

(3)引導幼兒不用眼睛、不用手,用其他的辦法找出碰鈴在哪裏。

提問:你是靠什麼聽出來的?出示“耳朵”的圖片。

(4)教師:老師這裏有一盒好吃的東西。如果不用眼睛、手、耳朵,還有辦法猜出來嗎?請2~3名幼兒利用鼻子聞、嘴巴嘗的辦法猜猜是什麼食物。出示“鼻子”“嘴巴”的圖片。

教師:原來,我們身上有好多器官都是有用的,要好好愛護它們噢。

(5)繼續觀察圖片

小兔——耳朵——聽;小豬——鼻子——聞;小松鼠——手——摸;小青蛙——嘴巴——嘗。

4、測禮物,感受快樂 [幼兒園教案]

(1)出示禮物盒,教師發給幼兒眼罩,請幼兒通過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的辦法猜猜盒子裏到底藏的是什麼禮物,並記錄幼兒的猜測。

(2)結合PPT,教師繼續講述故事。

(3)遊戲:變魔術。師幼共同分享盒子裏的禮物。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3

一、設計思路

小綿羊莫莫最想吃的蘋果被好朋友茉莉不小心吃掉了,莫莫問茉莉討回來,莫莫大吼大叫,接着長出了生氣的牙齒、犄角、蹄子和尾巴,莫莫讓地面也裂開了······莫莫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就生氣了,生了很大很大的氣,發生了許多可怕的事情。你有遇到過不開心的事情嗎?你會生氣嗎?生氣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吧。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莫莫生氣時所做的可怕事情。

(2)知道自己生氣時最適合的處理方法。知道生氣時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三、活動準備

1.《小綿羊生氣了》圖書畫、教學課件(ppt)

2.圖片:圖書、玩具、皮球、成人、電視機、聽音樂的孩子、電話機、摔碎的物品、撅嘴扭身的小孩、板着臉的小孩、雙手叉腰的小孩等3.笑臉、哭臉圖片(分別放在黑板的兩邊或兩塊黑板上)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出示封面:

——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綿羊生氣了》。

—— 你看到過別人生氣嗎?生氣是什麼樣子的呢?

—— 你有生氣的時候嗎?你生氣的時候會做些什麼呢?

2.辨別莫莫和茉莉。

寶寶會生氣,我們的故事裏是誰生氣的呢?你們看,故事裏有兩隻小綿羊呢,我們來認識一下吧!你們發現他們有什麼地方不同呢?對了,頭上有蝴蝶結的是茉莉,沒有蝴蝶結的是莫莫。生氣的是?

3.感受理解

(1)出示第2~9面:(教師講述幻燈片2--4的內容,出示幻燈片5的畫面)問:莫莫怎麼了?

他爲什麼生氣?

你從圖中什麼地方看出莫莫生氣了?

(2)出示幻燈片6、7:

莫莫生氣了,可能會做些什麼事情呢?(讓2-3個幼兒猜測)那我們來看看故事裏莫莫是怎樣的?(認識牙齒、犄角、蹄子、尾巴等部位,學說名詞)莫莫生了那麼大的氣,長出了生氣牙齒、生氣犄角、生氣尾巴、生氣蹄子,(教師邊講邊指畫面,引導幼兒一起講述)好可怕!

(3)出示幻燈片8:

莫莫生了這麼大的氣,又長了生氣牙齒、犄角、蹄子、尾巴,他會做什麼可怕的事呢?(連續播放,讓孩子們自己觀察)它做了哪些事?(引導幼兒看圖講述):莫莫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生了很大很大的氣,做了許多許多可怕的事情,它用生氣蹄子踩花草,用生氣犄角撞翻了雞舍,嚇跑了水裏的鴨子,還咬了一頭奶牛的尾巴。

(4)莫莫還在生氣呢,你看,更可怕的事發生了。(幻燈片9、10)莫莫怎麼了?這坑是怎麼來的?

(5)你們看,(音樂渲染)掉在坑裏的莫莫好可憐,它拼命地叫:咩咩,可沒有人聽見;它想把牆撞破,課牆沒撞破,頭卻撞疼了,它一個人在黑黑的洞裏好可憐。

(6)寶寶們,莫莫爲什麼會這樣?

教師:莫莫生氣了,生氣的時候做了很多不應該做的事,所以纔會有這麼可怕的事。你們生氣的時候會不會像莫莫這樣,你們是怎麼辦的?(2—3名幼兒講述)

4.辨認擺放,

(1)交代遊戲規則我們寶寶真厲害,知道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辦,你們看,這裏有許多圖片,上面都是生氣時可能會做的事情。你去看一看,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情是生氣是可以做的,你就放到笑臉這邊;如果是生氣是不應該做的,你就放到哭臉這邊。(再次交代遊戲規則)

(2)幼兒辨認、擺放。

結合版面,集中討論:生氣時,緩解生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生氣時,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運動一下、給朋友打打電話、和大人說說、看看電視等,生氣就逃走了。

(3)出示幻燈片12:

是呀,做這些事都可以讓自己生氣的時候變得不生氣的,我們趕緊告訴莫莫去。咦,怎麼了?莫莫不生氣了,好朋友茉莉也來救她了。

原來,一個人安靜地呆一會,生氣也會消失。寶寶們,我們生氣的時候,可不能像莫莫哦,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運動一下、給朋友打打電話、和大人說說、看看電視等,還可以一個人安靜地呆一會,這樣生氣就會逃走了。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初步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情節的有趣和神祕。

3、體會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驚喜"的情感變化。

活動準備:

繪本PPT《誰的腳印》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看,這是誰?小姑娘在房間的地板上發現了一個腳印,來看看這個腳印長什麼樣?

二、師幼共同閱讀,瞭解故事情節

(一)小姑娘尋找腳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間裏發現了奇怪的腳印她會怎麼想呢?

小結:小姑娘發現奇怪的腳印覺得很好奇很疑惑,於是小姑娘準備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誰的腳印。

2、小姑娘遇到小貓

幼兒猜測是不是小貓的腳印,爲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貓腳印像什麼。

小結:原來房間裏的腳印不是小貓的,小貓的腳印是圓圓的。

3、小姑娘遇到小鳥

引導幼兒觀察想象小鳥的腳印像什麼。(小結:是的,小鳥的腳印像某某一樣尖尖的細細的。)

那房間的腳印是小鳥的嗎?(不是)

小姑娘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心裏會怎麼樣?(傷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小姑娘會怎麼問大象嗎?(集體學問: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

猜測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腳印的樣子。

小結:原來大象的腳印是又寬又大的,房間裏的腳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腳印的主人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姑娘的姿態感受她難過的情緒。(請個別幼兒模仿小姑娘的動作。)

2、幼兒想象、表達小姑娘開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變化。

3、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結:原來小姑娘房間的地板上的腳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變得非常開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着小狗在開心的大笑呢!

三、觀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題目

師:小朋友記得小姑娘在尋找腳印的過程中遇到了誰?教師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結束

這個有趣的故事有個好聽的名字——《誰的腳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這本書。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5

活動背景

本班幼兒存在明顯個體差異,有的小朋友各方面發展很均衡,有的小朋友性格倆級分化,還有的小朋友心智發展比較慢,有的小朋友覺得自己不合羣,有的小朋友覺得自己缺點很多,很不自信,因此我把《樂隊不能沒有小豬》這本繪本帶到小朋友身邊告訴他們小一班是一個集體,並且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長處,讓他們更加有自信。更大膽表現自己。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自己的長處,知道自己的優點。

2、能夠在平時的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

3、樂器有一定了解知道名字。

活動準備

圖書;繪本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形式導入故事。

師:小朋友們,你認爲自己有什麼優點嗎?

幼:(……)

師:今天小豬要和小朋友們分享一個故事,可是小豬遇到了麻煩,他好不開心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豬遇到了什麼麻煩了好不好?

二、出示ppt第一第二頁,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豬怎麼了?他和別人相比有什麼區別嗎?小豬爲什麼不想要別人叫他”小”豬那?

出示ppt第三第四頁,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豬的哥哥姐姐們在幹嘛?他們手裏拿的都是什麼你知道嗎?(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樂器名字)

師:小朋友看看,小豬這個時候在幹嘛?小豬也想和哥哥姐姐門一起參加樂隊演出

出示ppt第七第八頁,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豬爲什麼不高興了?小朋友們想一想自己什麼時候會不開心?

出示ppt第十三頁,引導幼兒觀察

師:沒有小豬的樂隊怎麼樣?小朋友仔細觀察。如果你換成小豬你會怎麼做?

出示ppt最後一頁,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個樂隊裏小豬在幹什麼?他做了指揮,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個時候的樂隊和之前的樂隊你認爲有什麼區別嗎?

活動:

小朋友們,小豬做了樂隊的指揮,你們覺得最小的小豬厲害嗎?小豬開始的時候很苦惱因爲他覺得自己太小了,什麼事情也幹不了,可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是一樣的,我們都要像小豬學習,要知道自己的長處,要大膽表現自己,這樣每個小朋友都是最棒的。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體會朋友見面要問好。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並能在活動中大膽地想象和表述。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願意嘗試用語言“你好”和不同的肢體動作和朋友們打招呼,感受交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繪本圖書、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主人公,激發興趣。

1.(演示ppt)小電腦請來了一個小動物,是誰?(小熊)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叫叫它的名字。

二、集體分段閱讀故事前半部分:

1.這麼好聽的聲音被小鳥聽到了,它啾啾啾的飛來了(演示ppt),幾隻小鳥飛來了?(許多)小熊見到這麼多小鳥會說什麼?(幼兒先猜測後放錄音)提問:你聽到小熊對小鳥說什麼?(幼兒個別模仿、集體模仿:小鳥,小鳥,你們好!)

2.小鳥聽到小熊有禮貌的問好,他會怎麼對小熊說?(小熊,你好)真是有禮貌的寶寶,朋友見面會問好。

3.小熊還會遇見誰?(幼兒猜測)(演示ppt),小刺蝟是怎麼過來的?(滾)(動作模仿)小熊見到小刺蝟會怎麼和他問好?(響一點再說一遍)小刺蝟呢?

4.仔細看看小熊的身體,是站直了還是彎下腰來和小刺蝟問好的?(老師的解釋:彎下腰來問好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和謙虛 )幼兒模仿

5.(放錄音)什麼聲音?(咕咕咕)猜猜是誰躲在泥土下的叫要鑽出來?可是厚厚的泥土淹住了,我們幫助他它用力鑽出來(演示ppt)是誰呀?(小鼴鼠)他們會怎麼問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他們的問好,(師幼分角色表演,師演小熊:“小鼴鼠,你好。”幼演小鼴鼠:“小熊,您好!”)

6.吱吱吱,(演示ppt)你能猜出是誰想和小熊問好?你是怎麼猜出來的?(幼兒討論)到底是誰呢?我們一起去書上找找答案。

三、幼兒自由閱讀

1.請幼兒一邊看書一邊講講小熊見到新朋友後如何問好。

2.閱讀後的討論:小熊又見到了誰?他們會怎麼問好?

3.小熊見到了哪些新朋友,一共有幾種?我們一起來數數。每見到一個新朋友小熊都會說你好,不僅如此,小熊還會身體向前傾做出有禮貌的打招呼動作,這真是一個好寶寶。想想,除了身體前傾,還可以做什麼身體動作和別人有禮貌的打招呼?(一邊擁抱、拉鉤、握手、點頭……一邊說你好)

4.和朋友問好的動作有很多,寶寶,你們願意向小熊一樣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嗎?今天,後面來了很多客人老師,每人大膽的去找個客人老師,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和客人老師問好,(客人老師,你說我們的寶寶有禮貌嗎?)教師總結:有禮貌的寶寶人人喜歡,好每人獎朵小紅花,開心嗎?我們有了這麼多方法,就可以認識越來越多的朋友。

四、延伸活動:

見到朋友說你好,如果好朋友送你東西,寶寶應該說什麼呀?上廁所不小心碰到了別人呢?寶寶學會說這麼多的禮貌用語,越來越的人就會喜歡你們。那現在我們要教室,寶寶和客人老師說什麼呀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7

《好餓的毛毛蟲》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瞭解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2、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卵、小毛毛蟲、大毛毛蟲、繭、蝴蝶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閱讀封面,激發興趣。

出示圖書,引導幼兒觀看圖書的封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圖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書”

師:在這裏有一隻毛毛蟲,它講的是關於毛毛蟲的故事,叫《好餓的毛毛蟲》,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在封面上可以告訴我們故事的名字。

二、出示第1—10幅圖,師幼共同閱讀,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第一幅圖:

師:這是什麼時候?這是一個晚上,在這片樹葉上有什麼?你覺得這白白的小東西是什麼呢?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揮想象,教師順着幼兒的觀察朗誦:月光下,一顆小小的蛋躺在葉子上)

第二幅圖:

師直接介紹:星期天的早上,暖暖的太陽升起來了。“波”一聲,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裏爬了出來。

師:又小又餓的毛毛蟲是怎樣的呢?誰來變給大家看一看?(引導幼兒通過肢體表現又小又餓)

師:“毛毛餓極了,它的心情怎麼樣?”“它會怎麼做呢?”

第三幅圖:

師:“它要去找一些東西來吃。”“你們猜它會找什麼東西吃呢?”(幼兒猜測)

第四幅圖:

師:“她它到底會找什麼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繼續分享4—8幅圖:

星期一,他吃了一個蘋果,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二,它吃了兩個黎。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三,它吃了三個李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四,它吃了四個草莓,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五,它吃了五個橘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六,它吃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欺淋甜筒、一個醃黃瓜、一塊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塘、一塊櫻桃派、一條香腸、一個紙杯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蟲的肚子好痛。

師:“毛毛蟲去找了好吃的,星期一,它吃了什麼?吃了幾個”教師意義提問,強調序數與數量的對應。用同樣方法提問星期二至星期六的食物。

師:“一下子吃那麼多東西,毛毛蟲會怎樣?”(請幼兒表現好痛)

觀察第9—10幅圖:

師:毛毛蟲會不會好起來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哦!

師:“第二天,又是星期天了。毛毛蟲吃了一片又嫩又綠的葉子,覺得舒服多了。現在,毛毛蟲不覺得肚子餓了。它不再是一條小毛毛蟲了。它是一條又肥又大的毛毛蟲。

師:“毛毛吃了又嫩又綠的葉子之後,肚子變得怎樣了?身體又變得怎樣了?”

師:“你們舒服的時候是怎樣的?”(請幼兒表現)

師:又小又餓的毛毛蟲變成了又肥又大的毛毛蟲之後,又有什麼事情發生了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剩下的部分。

師::它給自己造的房子叫什麼?毛毛蟲最後變成了什麼?

三、遊戲結束活動。

1、出示卵變蝴蝶的過程請幼兒操作。

2、一起學一學這個過程。

3、變蝴蝶飛出教室。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動物顯着的外形特點找到相應的動物。

2.願意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

3.體驗捉迷藏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石頭、樹、草、花;

2.毛絨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鴨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長耳朵、小鴨了黃腳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長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關注故事的名字

(1) 教師介紹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名字叫《藏在哪裏了》,名字叫什麼?

(2) 猜猜故事裏的小動物們在玩什麼遊戲呢?

(3) 你玩過捉迷藏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4) 教師小結:在森林裏,動物朋友們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們跟他們一起玩吧!

2.出示PPT課件,觀察畫面,講述故事開始部分

(1) 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捉迷藏?(追問幼兒:哪個是小兔?小象長得什麼樣?……引導幼兒講述動物的外形)(2) 教師講述:誰來躲,誰來找呢?小動物們想了一個好辦法――剪刀、石頭、布。最後,小狐狸輸了,它對朋友說:“你們都躲起來吧,好好地躲起來,我來找,一定能找到。”

3.進入場景,參與尋找,講述故事內容

(1) 引導幼兒在場景中尋找。教師以小狐狸的口吻說:“咦,都躲到哪裏去了呢?請寶寶們幫我一起來找吧!”“石頭後面有誰呢?你怎麼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裏了?

(2) 還有小動物藏在哪裏了?你找到了誰?在哪裏找到的?(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松鼠躲在大樹後面,小鴨躲在花叢裏,小象躲在草叢裏)你是怎麼會發現它的?

(3) 小鹿躲在哪裏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沒找到,你發現了嗎?爲什麼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結:小鹿真聰明,躲在樹林裏,大家把它的角當成樹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賞故事

(1) 教師:小動物們捉迷藏的遊戲好玩嗎?我們把這件好玩的事講出來吧!

(2) 操作PPT,講述故事。

(3) 提問:有哪些動物朋友來玩捉迷藏的遊戲?

你記得它們躲在哪裏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進行表演故事

(1)教師:我們也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吧!

(2)分配角色,其餘幼兒做小狐狸,邊找邊講述:你們都躲起來吧,好好地躲起來,我來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裏去了呢?石頭後面有對長長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頭後面。都躲到哪裏去了呢?大樹後面有條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樹後面。都躲到哪裏去了呢?花叢中有兩隻黃色的小腳丫,找到了,小鴨子躲在花叢中。都躲到哪裏去了呢?小草後面有個長長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後面。長着美麗的角的小鹿躲到哪裏去了呢?沒找到。

6.出示繪本,引發幼兒閱讀的慾望

教師:《藏在哪裏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就在這本書寶寶裏面,我們一起回教室和同伴們分享吧!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動物穿小背心的有趣畫面,理解動物的感覺及小背心變化的原因。

2、願意用動作、表情及故事中的語言,愉快地參與閱讀活動。

活動準備:

繪本PPT

活動過程:

一、故事開頭與結尾導入,吸引幼兒興趣。

【圖1】師:今天我們這裏來了一位新朋友,是誰呀?(小老鼠)它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叫鼠小弟。初次見面,和鼠小弟打個招呼吧!

師:鼠小弟穿着紅色的小背心,它對大家說:“這是媽媽給我織的小背心,很好看吧!”(音頻)小背心不僅漂亮,而且還很合身,不大不小正合適!你瞧,鼠小弟穿着這件小背心,多開心、多神氣呀!一起來學學它神氣的樣子。

【圖2】師:呀!怎麼啦!本來很合身、很漂亮的小背心變得怎麼樣了?

師:漂亮的小背心怎麼會變成這樣呢?你想知道嗎?那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二、欣賞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1)分段欣賞繪本

1、猴子

【圖3】師:瞧,鼠小弟碰到誰啦?(猴子)它在幹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猩猩在拉鼠小弟的小背心,因爲它也喜歡小背心”)

師:那猩猩會怎麼對鼠小弟說呢?我們來聽聽看!(音頻“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嗎?”)我們一起來學學。

師:猜猜鼠小弟會肯嗎?聽聽看!(音頻“好的”)

【圖4】師:猩猩穿上了小背心,你覺得小背心合身嗎?一起來聽聽小猴自己怎麼說!(音頻“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

2、獅子

師:接下來,猩猩又會碰到誰呢?聽!(獅子吼聲)

【圖5】師:猩猩碰到了獅子,獅子也想穿這件背心,他會怎麼對猩猩說呢?(音頻“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嗎?”)

師:猜猜看,獅子穿上小背心感覺會怎麼樣?小背心會合身嗎?

【圖6】師:一起來聽聽看(音頻“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誰來學一學大獅子穿着小背心的表情?

3、馬

師:聽,誰來啦?(馬叫聲)

【圖7】師:原來是馬來了,馬看見這件漂亮的小背心也想要穿,要怎麼對獅子說呢?(音頻“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嗎?”)

【圖8】師:馬穿上小背心覺得怎麼樣?合身嗎?(音頻“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

4、大象

師:接下來,還有誰會想穿這件小背心呢?聽!(大象叫聲)

【圖9】師:大象要怎麼對馬說?(音頻“小背心真漂亮,借我穿穿好嗎?”)

【圖10】小背心穿在大象的身上,變得怎麼樣了?(幼兒自由的說)雖然小背心被拉的又細又長,都嵌到大象的肉裏去了,但是他還是說(音頻“有點緊,不過還挺好看的”)

【圖11】師:鼠小弟看見自己的小背心穿在大象身上,它做了一個什麼動作?它爲什麼跳的那麼高?那它會說什麼?聽一聽!(音頻“哎呀!我的小背心!”)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圖12】師:大象不好意思的脫下小背心,還給了鼠小弟。可小背心已經變成這樣了,不能穿了,你現在知道爲什麼小背心會變成這樣了吧?(引導幼兒說出有很多動物穿過)

【圖13】師:這件小背心本來是誰的?接下來給誰穿了?(引導幼兒按順序說出動物,幼兒說一個,教師出示一個)

師:你發現了什麼?小背心被撐得又長又大是因爲穿小背心的動物一個比一個怎麼樣?(大)

(2)完整欣賞繪本

師:我們再來完整的看一看,看看到底是不是這樣的,會講的地方我們小朋友也可以跟着一起講講哦!(【圖14】―【圖23】)

(教師講述繪本故事,對話部分教師放慢語速,引導幼兒講述)

三、情感遷移:哄鼠小弟開心

1、【圖24】師:鼠小弟看到漂亮的小背心變成這樣,心裏很傷心、很難過。我們小朋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哄鼠小弟開心呢?

師:小朋友真會關心、幫助朋友,想了這這麼多好辦法。大象看見鼠小弟那麼難過,它也想了一個好辦法哄鼠小弟開心,你瞧!是什麼辦法啊?【圖25】

師:原來大象把小背心掛在自己的鼻子上,做了一個鞦韆送給鼠小弟,現在的鼠小弟蕩着鞦韆可開心啦!

2、小結:

師:所以當你的朋友傷心、難過、不開心的時候,我們要想辦法去逗他開心,讓他高興起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3、師:這本書有趣嗎?這麼有趣的書還不知道名字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26】繪本封面,知道書名)那我們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聽,好嗎?(教師帶幼兒離場)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20

適用年齡:3-4歲

活動由來: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小豬一次次地讓一些動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餅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動物們的牙印,以此找到那個趁自己睡覺而偷咬自己大餅的動物。該繪本語言重複簡短,畫面誇張形象,而且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動物的不同牙印。

在活動的設計上,我緊緊抓住"牙印"這個線索,引導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牙印,從而幫助小豬找出這個咬大餅的真正"小偷",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對於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設懸--釋懸--設懸--釋懸??"這樣的結構下逐步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複的故事情節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2.通過對比,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並能大膽用語言進行描述。

3. 喜歡繪本,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識別不同動物的牙印,能夠互相匹配。

活動難點:根據動物的嘴巴和牙齒的形狀匹配牙印

活動準備:五種動物的圖片、有不同牙印的大餅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教師講述故事開頭,激發閱讀的興趣。“有一隻小豬??等它醒來,咦?怎麼了?”“會是誰咬了它的大餅?”

一、基本部分:感受故事內容,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不同

(一)感知小豬詢問小鳥的故事情節。

(1)教師講述部分內容。

(2)提問:“小鳥咬出了什麼形狀?原來咬出的是什麼形狀?是小鳥咬的嗎?”

(二)感知小豬詢問小兔的故事情節。

(1)感受角色,詢問小兔:"誰來學學小豬問問小兔?一起來學學呢。"

(2)比較齒印:"哪個是小兔咬的?比比原來的呢?"

(三)感知小豬詢問狐狸的故事情節。

(四)感知小豬詢問鱷魚的故事情節。

(五)感知小豬詢問河馬的故事情節。

(六)觀察牙印,進行匹配。

(1)出示大餅上的牙印,觀察並猜測出是誰的牙印。

(2)引導幼兒回憶不同動物牙印的特點,進行匹配。

活動結束:

(一)講述有趣的故事結尾。提問:"小豬的牙印是什麼形狀的?現在你們能告訴小豬誰咬了它的大餅了嗎?"

(二)引導幼兒從故事中總結出小豬糊糊塗塗的,做事不認真,我們不學習他。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 篇21

活動準備

打針情景。

繪本《我好害怕》。

事先讓幼兒和家長討論並記錄自己最害怕的事或物。

活動目標

能夠想辦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嘗試戰勝害怕。

知道害怕的感覺人人都會有,願意大膽說出自己內心的恐懼。

活動過程

一、繪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你們看,誰來了?(小熊)

小熊今天怎麼了?小小的圓眼睛瞪得大大的,毛都立了起來,雙手握得緊緊的。到底怎麼了?(不高興、生氣、害怕)

發生什麼事情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原來是遇見了一隻兇惡的大狼狗,還在汪汪汪地叫呢!小熊真害怕!

二、經驗遷移,說出自己的害怕。

1、根據記錄圖,討論自己的害怕。

那你有害怕的時候嗎?(有)

昨天寶寶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已經把自己害怕的事情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請你輕輕地從小椅子下面取出圖片,和身邊的朋友說一說。(老師巡迴傾聽)

2、個別幼兒說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你害怕的是什麼?(大灰狼)

爲什麼會害怕?(因爲大灰狼會咬我們)

害怕的時候你心裏是什麼感覺?(不舒服)

我們來做做害怕時的樣子。

原來害怕時我們會全身發抖、縮成一團;還會閉上眼睛、捂住耳朵等,真不不舒服。

3、經驗歸類梳理。

還有誰也害怕這種厲害的動物?(我怕老虎、我怕的是蛇)

總:原來你們都害怕蛇、老虎、大灰狼這些厲害的動物。(教師邊說邊出示展板)你害怕的是什麼?(刀)

爲什麼?(因爲它會把人割傷的)

總:原來還有一些小朋友害怕刀、刺、電等這類東西。(老師邊說邊揭示第二部分展板)――你們爲什麼害怕這些東西?

(因爲插頭有電要電死人的;剪刀碰到別人也會受傷的)

你害怕的是什麼?(打雷)

爲什麼?(很響,很嚇人)

還有誰也害怕這種很響的聲音?(我怕氣球爆炸、風聲)

總:原來那些很響、很恐怖的聲音也會讓我們感到害怕。(出示展板第三部分)我們來看看他害怕什麼?(打針)

爲什麼?(打針很疼)

哦,有很多小朋友因爲怕疼,害怕打針。(揭示展板第四部分。)

小結:原來每個人都會害怕,害怕是種冷冷的、緊緊的、不舒服的感覺。害怕的時候我們會哭、會躲起來。你喜歡這種感覺嗎?(不喜歡)

三、討論交流,克服害怕心理。

1、結合展板,討論解決的辦法。

怎麼樣才能讓我們不害怕呢?

遇到這些兇猛的動物時,我們可以怎麼做?(逃跑、躲起來、找媽媽……)

總:有了這些好辦法,我們就不怕這些兇猛的動物了。(將害怕表情翻面成笑臉)

電、刀這些東西,我們在生活中都會用到,但是一不小心就會受傷,那該怎麼做?(小心使用、不玩電和火、請爸爸媽媽幫忙)

總:你們真會動腦筋,這樣這些東西我們也不怕了。(翻轉笑臉)

聽到可怕的聲音怎麼辦?(捂耳朵、放音樂、讓媽媽抱)

總:原來我們也可以想辦法分散注意,戰勝這些可怕的聲音。(翻轉笑臉)

2、情景表演,積極面對害怕。

打針你們怕嗎?

打針可以治療疾病;打預防針可以讓我們身體變得棒棒的,能不能因爲害怕就不打針呢?怎麼做才能讓自己不害怕?( 有的不怕,真勇敢;怕,打針的時候不看,躲在媽媽懷裏……)(找一個勇敢的孩子來說一說:你爲什麼不害怕,是怎麼做的? )

我們一起來學學打預防針的樣子:袖子捲一捲、手臂彎一彎、腦袋歪一歪,告訴自己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你們真勇敢!翻轉表情)讓幼兒大聲地說出來:打針我不怕!

小結:原來有些害怕的事情,我們可以躲起來,說出來告訴別人,或者做一些讓自己舒服的事情,這樣害怕就會變少。但有的害怕,只要我們勇敢面對,也就不怕了,就像打針一樣。

2、生活應用,克服害怕

今天來了這麼多不認識的客人老師,剛纔進來的時候,很多孩子都不敢大聲跟客人老師打招呼呢,有點害怕吧?那現在,你還害怕嗎?那讓我們大聲地去跟客人老師打打招呼,去抱抱她們,好嗎?

能與同伴及教師討論分享自己的害怕體驗,知道“害怕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情緒”。

2.樂於積極尋找調控自己害怕情緒的多種方法。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時候以及害怕時應該怎麼做。

2.知道害怕有時也會保護自己,瞭解緩解害怕情緒的方法。

3.初步積累情緒表達與調控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