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引導幼兒巧妙的使用各種材料,根據外形特徵製作美術作品。

2、通過製作動物,表現和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內容:

大公雞

準備:

紙杯、吸管、一次性手套、膠帶、記號筆。

過程:

一、聽音樂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段非常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欣賞音樂。

二、引導幼兒認識大公雞,並且分析製作材料,從而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分析與材料:

紅紅的雞冠、尖尖的嘴巴、圓圓的眼睛(手套),

身體(紙杯)、尾巴(吸管)。

三、教師示範,逐步講解制作過程。

四、指導幼兒操作。

表揚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鼓勵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

五、小結幼兒作品。

六、引導幼兒要愛護、保護小動物。

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不要讓它們受到傷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曲子,掌握曲子優美、飽含深情的基調。

2、瞭解和熟悉曲子中的後十六分音符和倚音,能跟着旋律基本找到曲子中的每個音。

活動準備:

笛子、曲譜、圖片、音樂錄音。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圖片,激發幼兒情感。

1、師:你晚上有出去賞月嗎?爲看到了什麼?

2、示圖片:圖片上畫的是什麼情景?你覺得美嗎?

二、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了的心裏是什麼樣的感覺?

3、再次欣賞音樂錄音,引導幼兒從欣賞中感受曲子優美、飽含深情的基調。

三、學習曲子

1、剛纔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好聽嗎?聽上去是怎麼樣的?它的名字叫《彩雲****》,如果我們能用笛子吹出來,會更好聽的!

2、播放音樂錄音,教師跟着音樂將曲子完整地吹一遍,請幼兒再欣賞。

3、出示曲譜,引導幼兒學唱曲子。

(1)教師完整地彈唱一遍。

(2)教師彈琴,幼兒輕聲跟唱。

(3)教師帶領幼兒集體唱兩遍。

4、引導幼兒進行找音練習。教師彈琴,請幼兒在笛子上找出每個音。

5、教師重點講解曲子中比較多的後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倚音,教師示範吹給幼兒聽一聽。

6、教師再次完整吹一遍,請幼兒欣賞。

四、聽音樂幼兒有秩序地放笛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祕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4、初步瞭解其特性。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子宮及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視頻儀、錄音機、磁帶、碟子,幼兒每人一張作業卡,鉛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想一想觀察圖片,教師提問:“你們想一想,這位阿姨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麼地方?幼兒議論並按自己的意願回答。

二、觀察視頻儀,瞭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看一看

1、在每個媽媽的肚子裏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裏。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麼長大呢?組織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着走廊出來了。”

三、看碟子,觀察寶寶在媽媽體內長大的實況過程:——議一議討論:“寶寶出生以後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爲寶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教師小結。

四、幼兒做練習,鞏固加深印象:——做一做教師分發作業卡,幼兒標出順序號,以表明寶寶在媽媽體內的生長變化。

五、聽音樂表演寶寶的生長、出生過程:——跳一跳最後師生共跳《猜拳舞曲》結束。

活動反思

在備課時看到這個內容,我有點吃驚。沒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關於孕育生命的知識。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幼兒知道寶寶是在媽媽子宮裏孕育出來的,但最主要的還是讓幼兒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萌發幼兒對於母親的愛。

活動之前,由於自己經驗與學識的不足,我上網查閱了一些有關知識,在充實自己之後再上這個活動心裏就有個底了。活動開始是以提問的形式來導入主題的。在通過幼兒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媽媽是如何孕育寶寶這個問題。當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都爭先恐後的發表着自己的意見,聽着還挺有條理的,現在回想起來回答的很有條理的幼兒都有一個弟弟或還未出生的妹妹。當問到他們“你們知道我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嗎?”他們的回答都特別的奇特,而對於他們的回答我沒有給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兒就反問我道:“老師,你說我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啊?”於是我出示了課件,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幼兒對於時間的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楚,當我說到“寶寶在媽媽子宮裏要生活10個月”的時候,他們就問道“那要多久?”“時間很長嗎?”。而我通過課件來解釋,讓他們理解媽媽孕育自己的艱辛,讓他們愛媽媽,關心媽媽,知道媽媽的偉大。很多幼兒聽了之後都紛紛討論要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我是怎麼去關心媽媽的。聽着他們的討論聲,我知道這個活動所要達到的要求已經出來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最後我們在歌聲中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在歌聲中結束整個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學習了針法齊針來繡一字,孩子對齊針針法很快就掌握了,而且非常喜歡刺繡活動,繡的時候很專注,很努力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只是繡起來的動作比較慢,爲了更好的掌握齊針針法,設計了圖形圓形,讓幼兒通過用齊針來繡圓形,更熟練的掌握針法。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齊針來繡圓。

2.嘗試用一字繡同樣的方法來繡圓形。

活動準備:

淡顏色的正方形布塊,針線,套環。

活動過程:

1.欣賞老師繡好的圓形。

2.教師示範過程

①在布上用鉤線筆在布的中間畫一個圓,然後把布固定在套環上。

②用針從布的反面向正面插上來,針一定要沿着輪廓線繡。

③控制好陣線的長短。

④然後就是正反面來回繡就行了。

3.幼兒操作。

①教師指導和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

②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在繡的時候注意自己的手,針在不用的時候一定要插在線球上。

4.能力提升。

將繡的好的幼兒作品展示,激發幼兒的動力,使得他們在操作過程中有明顯的示範和對比度,更集中注意力來學習和操作,使得全班的作品有一定的提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圖形經驗,區分方形和圓形。

2、知道在同一物體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圓兩種形狀。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圓形的物體(如圓鏡子、碗、臉盆、筆筒、轉盤等)和方形的物體(如毛巾、拎包、書、小方凳等)若干。

2、同時具有圓形和方形的物體若干,如電話、鍾(外框方形和鐘面圓形的)、餅乾箱、紙巾盒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1、介紹故事名稱——方臉和圓臉,猜猜故事裏可能會講些什麼?

2、介紹主人公——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並認識他們的外貌特徵(方和圓)。

二、理解故事

1、講述故事開始至“吵着要分家”。

——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怎麼了?

——介紹方臉公公的東西和圓臉婆婆的東西,發現分類的依據。

2、初次嘗試根據形狀分類。

——出示需要分類的物品,說說有些什麼。

——擺弄物品進行分類。

——觀察分類的情況,判斷:方臉公公拿到的是不是都是方的?圓臉婆婆拿到的`是不是都是圓的?

3、繼續講述故事,引出再思考的問題。

——哪些是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爭着都說屬於自己的東西?

——爲什麼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不再吵架了?

三、遷移經驗

回憶生活中的物品、玩具等,看看有沒有同一件東西上既有方形又有圓形兩種形狀特徵。

活動延伸:

1、請孩子繼續觀察收集生活中既有方又有圓的物品,將圖片和相關資料帶到幼兒園,佈置在一起,相互交流。

2、改編故事《方臉和圓臉》,試着編畫《紅臉和白臉》、《三角爺爺和梯形奶奶》等故事書。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與以往不同,是以故事情節的發展爲主線逐漸展開,對於習慣計算課的我來說,有了一定難度。如何讓豐富精彩的故事情節變得不是那麼重要,將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故事中蘊含的數學中——重點突出感知圓與方形的交集的這一元素。所以把握好本次活動的主旨,讓故事爲數學所用,體現出故事本身蘊涵的數學思想十分重要。

1、前期經驗的準備充足:

我在開展活動前請家長配合本次活動帶領自己的孩子一起找找家中的圓和方形的物品。所以在活動中,當問及幼兒這方面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還是很積極,答案也是很豐富的。

2、提問的語句需要精心組織:

既然本次活動不是簡單的故事講述,那教師的提問重點就應該放在圖形感知上。教師在第一環節介紹主人公時,應重點讓孩子觀察公公婆婆的不同臉型(方和圓),忽視掉其他無關元素。

環節中有一處的提問我放棄了迴應幼兒的提問,幼兒說分家就是離婚時,我沒想到幼兒會說出離婚這個詞,於是我就用了“哦”簡單帶過。其實可以正面回答幼兒,告訴他“嗯,這是你的理解,離婚也是分家的一種”來予以迴應。並解釋分家的真正含義——將家裏的東西一分二,一些給公公,另一些給婆婆。“你們猜猜,公公和婆婆都會拿走什麼形狀的東西啊?”這樣成功地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數學方面,不再糾結於分家的這個問題。

3、故事內容不夠貼近生活,可否自己適當地改編:

例如在講到故事中又有方又有圓的小桌子,幼兒普遍不能理解。“哪裏有圓的東西啊,老師?”這和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他們對於圓形的釘子認知較少。釘子作爲傢俱的內墊物,幼兒不易觀察,這也就造成他們很難理解這個環節。因此我是否可以在保證目標的前提下對故事中的物品進行適當地調整,將小桌子換成便於幼兒能夠看見的微波爐,燃氣竈等。這些物品體積大,自己的圓形和方形也更爲明顯,易於孩子們識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一去不復返的。

2. 感受時間的價值,體會時間的寶貴。

3. 教育幼兒做事情不能拖拉,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 幼兒過生日課件一套。

2. 故事背景、動物圖片一套。

3. 幼兒操作材料:穿珠、玻璃珠、勺子、盤子、橡皮泥、包裝紙。

4. 攝像機一部。

活動過程:

1. 觀看課件“過生日”,瞭解隨着時間的流逝,人慢慢的長大。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過了幾個生日?”“每次的生日蛋糕上面蠟燭的數量有什麼不同?”“隨着每次過生日小朋友的樣子發生了什麼變化?”“想一想,自己兩歲生日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那你們還能不能回到兩歲的'時候?”

3. 教師啓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哪些事物隨着時間而變化?(小雞的成長、樹苗的成長……)

4. 教師小結:時間非常的寶貴,時間流逝的很快,我們要珍惜時間,那麼來一起聽一個故事《等明天》,聽聽小猴子有沒有珍惜時間呢?

5. 出示圖片講故事《等明天》。

6. 通過故事教育幼兒做事不能拖拖拉拉,懂得珍惜時間並討論在一分鐘內我們能幹多少事情?

7. 幼兒可自由選擇串珠、舀玻璃球、包糖果遊戲活動中的一種,體會一分鐘帶來的快樂和收穫。(在此期間,攝像師把孩子在一分鐘的遊戲活動拍攝下來)

8. 教師啓發幼兒,過去的時間已經回不去了,時間是不停的向前走,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

9. 通過幼兒觀看錄像回放,重新體會過去的時間是回不去的,是不能再經歷的,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

10. 教師小結:時間是最寶貴的,如果小朋友們不好好利用它,時間就會悄悄的從你們身邊溜走。

附:故事《等明天》

有一隻小猴子想給自己蓋一間房子,瞧!它又是搬木頭、又是畫圖樣,可是它幹了一會兒就去給小動物們發請柬了,它發給了小松鼠,小松鼠告訴了大象,大象又告訴了長頸鹿,請它們明天一大早到新房子來玩。第二天,太陽升的老高老高,可小猴子還在睡覺,小松鼠推醒它:“小猴小猴,大家來看你的新房子了!那房子在哪兒呢?”小猴說“嗯~等明天就蓋好了!”等到了第三天,小青蛙吹起了喇叭,“瞧小松鼠來了、大象來了、長頸鹿也來了,小猴兒小猴兒你的新房在哪兒呢?”“嗯~~等明天再說吧!”。正說着,突然下起了一陣大雨,長頸鹿說“瞧!都下雨了,我纔不要看你的房子呢!”長頸鹿走了。大象說:“我也不要看了,我的新衣服都被淋溼了!”說着就走了。小松鼠說:“哼!你騙人,我要去小刺蝟家了!”小松鼠也走了。小猴子傷心急了,他說:“等明天我一定要把新房子蓋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

2、體驗拍手遊戲的樂趣,進一步瞭解濟南的風景。

3、讓幼兒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幼兒的自豪感。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濟南的著名景點。

難點:體驗拍手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第4冊第10—11頁。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說說濟南的著名景點知道濟南是一座美麗的城市。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地方?

2、教師介紹濟南。

(1)濟南是山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擠南素以泉水衆多、風景秀麗而聞名天下,素有“泉城”之稱。

(2)濟南的著名景點:結合圖片向幼兒介紹各景點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3、教師小結:這些都是濟南的著名景點。

4、你覺得我們的家鄉美麗嗎?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家鄉。

二、交待內容,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什麼叫拍手歌?對了,拍手歌就是一邊拍手,一邊說兒歌。

2、我們用拍手歌的形式說說我們美麗的家鄉,好嗎?

三、學習兒歌

(1)觀看課件《拍手歌》——“學習”——“欣賞 ”。初步欣賞兒歌,感知兒歌內容。

(2)觀看課件《拍手歌》—— “學習”—— “分段學習”。教師採用等待、留空的方法引導幼兒初步學念兒歌。重點讀準兒歌中那些發音較難的字,如: “二”(èr)、 “扇”(shàn)、 “三”(sān)、 “山”(shān)、 “四”(sì)、 “刺(cì)”、 “樹”(shù) 、“十”(shí)、 “事”(shì)等。

(3)老師鼓勵幼兒:“這首兒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看着屏幕跟着念一遍兒歌吧。”

(4)老師念每段的頭兩句,幼兒念後兩句。

(5)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念每段的頭兩句,另一組念後兩句。

(6)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啓發他們創編兒歌。

四、介紹遊戲規則,講解遊戲要求。

五、教師帶領幼兒邊說兒歌邊做拍手遊戲,增強學習兒歌的興趣。遊戲:拍拍手。

播放課件《拍手歌》,幼兒戴上各種各樣的動物頭飾,找好自己的小夥伴,在《拍手歌》的音樂伴奏下,玩 “拍拍手”的遊戲。

小結與延伸

這種傳統的趣味歌謠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這一點在綱要中也有體現。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邊玩遊戲邊學兒歌,始終是積極投入的,充分地體驗遊戲兒歌的'趣味性。遊戲法也是貫穿整個活動的主要方法。在以上活動後,可以將兒歌的仿編活動作爲延伸繼續進行下去,發揮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使孩子們更充分地體驗到趣味歌謠的魅力!

活動反思

通過挖掘幼兒的記憶表象讓幼兒來分辨各種事物,幫助幼兒認識理解周圍的世界,還能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充分享受成功和合作的快樂。感受童謠語言活潑、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等表現特點,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還是樂意學習兒歌、玩兒歌遊戲的。鼓勵孩子們更充分地感受遊戲兒歌的魅力。這樣,孩子們對這種遊戲兒歌的興趣就會更濃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仔細閱讀讀本《聰明的小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其中的樂趣。

2、大膽想象並表達故事內容,試着推理故事的情節。

活動準備:

課件PPT、幼兒的小書

活動過程:

一、猜測封面,引入讀本。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本故事書,你們看:從書的封面上可以看出書裏講的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

1、教師出示故事的封面,讓幼兒大膽地猜測故事內容。

二、播放音樂,幼兒自由閱讀。

1、分發小書,請幼兒自己翻看,瞭解故事。

要求:(1)從小雞和狐狸的動作、表情觀察圖片。

(2)想象小雞和狐狸之間的對話。

2、請幼兒講述自己理解的故事。

三、逐頁觀察畫面,梳理故事。

1、第一頁:觀察小雞的動作、表情以及狐狸的位置、表情、心理活動。

2、第二頁:觀察事件的發展、小雞和狐狸的動作及表情。

3、第三頁:觀察小雞和狐狸的神態與動作,想象它們之間的對話。

4、第四頁:觀察小雞的位置、動作和表情,猜測小雞說了什麼話,讓狐狸一副很驚訝的樣子。

5、連頁閱讀第5—10頁

師:小雞到底對狐狸說了些什麼呢?他們倆準備幹什麼呢?看了後面幾副圖畫就會明白的

☆圖5—圖6:

師:小雞和狐狸在幹什麼?它們比賽舉樹枝的時候分別是怎麼樣的?你覺得誰的力氣大?爲什麼?小雞說了什麼?狐狸說了什麼?

☆圖7—圖8:

師:這次它們在比什麼?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誰跳的高?小雞說了什麼?狐狸說了什麼?

☆圖9—圖10:

師:最後它們比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小雞是怎麼叫的?狐狸是怎麼叫的?

師:誰的叫聲大?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 狐狸叫的時候,小雞在幹什麼?它是怎麼想的?

師:小雞和狐狸比賽誰的聲音大,主要是爲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6、第十一頁:描述事件進展情況,分析農夫出現的原因。

“他爲什麼跑過來?狐狸怎麼樣?小雞又是怎麼樣的'?爲什麼小雞要笑?”

7、第十二頁:觀察小雞的表情,猜測並描述它的心理。

“狐狸終於被農夫趕跑了,這時小雞的心情會怎麼樣?”

四、提升小結。

讀了這本故事書後,你覺得小雞聰明在什麼地方呢?

五、完整閱讀大書。

我們看圖講的故事和故事書中寫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六、延伸活動:找表情。

引導幼兒在每一頁中尋找小雞的不同表情,展開討論,感受表情信息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橋”並不陌生,他們見過各種各樣的橋,蒐集過許多橋的圖片,瞭解橋的形狀、結構,發現橋墩都是圓柱體的。爲了讓幼兒瞭解圓柱體最適合做橋墩的原理,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用廣告紙做成的各種形狀的柱體上擺放不同數量的書本,通過討論、比較、記錄、探索等方法獲得相關經驗。

二、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站起來,探索並發現紙筒形狀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祕密。

2、探索各種紙筒的承受力,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成功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紙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圓柱若干;書本若干(輔助材料);幼兒入手一張紙、記錄表。

2、經驗準備:幼兒有摺紙、搭積木等相關經驗。

四、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探索讓紙張站立的方法。

1、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紙可以繪畫、可以折飛機等,如果你有這張紙,你想用它來幹什麼呢?

2、師:老師現在就給你們一個任務,看看能不能讓你手中的紙站起來,試一試吧。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其用折、卷等各種方法進行嘗試。

讓軟塌塌的紙張站起來,這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引發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他們在此環節中躍躍欲試,樂此不疲,爲後面的活動積累了經驗,做好了鋪墊。

(二)想一想,嘗試紙張頂書的本領。

1、師:紙除了捲成圓柱紙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來,還可以變成什麼形狀也能站起來呢?

2、師:我的這張紙站起來力氣可大啦,能把老師手上的這本書頂起來!

3、師:你們站起來的紙能丁頁起一本書嗎?試試看。(幼兒探索)

4、小結:薄薄的一張紙,小朋友把它捲一捲、折一折、變一變就能夠頂起一本書。

讓幼兒探索紙的多種站法,在站起來的紙張上擺放書本,在這樣的操作與嘗試過程中體驗成功,使幼兒的探索興趣更濃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結果更有效。

(三)比一比,感知圓柱力量的大小。

1、探索一:在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上擺放書,比比誰的力量大。

(1)探討在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數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①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教師在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請幼兒說說書的什麼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比較穩;一邊擺一邊數數,待放到最後一本時,請幼兒說出三棱柱紙筒上頂起了多少本書。

②幼兒實踐,發現祕密。

師:這兒還有許多三棱柱紙簡,誰的力氣大?小耳月友們去試一試吧。

③討論:

爲什麼有的小朋友頂得書多,有的小朋友頂得書少?(引導幼兒發現將書的中心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更加穩定,同時操作時還要注意輕拿輕放。)

本環節既給了幼兒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探討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本數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點,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與大膽質疑能力。

(2)探討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數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①師: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聽說三棱柱紙筒力氣大,心裏可不服氣了。到底誰的力氣大呢?我們試試就知道了。

②師:小朋友在紙筒上擺放書時一邊擺一邊數,並把結果記錄在紙筒標記的下面,記好後再選另一個形狀的紙筒擺放。聽清楚了嗎?

③幼兒探索在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現圓柱紙筒頂的書數量最多。

④小結:剛纔,我們在同樣大小紙張變成的三棱柱紙簡、四棱柱紙簡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現,圓柱紙筒上頂起的書數量最多,圓柱紙筒是大力士。

每人一張記錄表,提醒幼兒在不同的紙筒上擺放書本時要及時數一數、記一記,做到記錄及時、有效、準確,便於幼兒觀察、對比、分析,提升幼兒的探究興趣,不斷獲得比較科學的結論,促進了活動目標的達成。

2、探索二:在三個圓柱紙筒上擺放書,探索紙筒的不同擺法及承受力大小。

(1)師:這兒有三個圓柱紙筒和許多書,怎樣擺放力量大?兩個好明友一組去試一試

(2)小結:三個圓柱紙筒在一起,可以頂起更多的書,如果擺法發生變化,頂起的書的數量也會發生變化。

從一張紙到一個紙筒,從一個紙筒到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再從一個圓柱紙筒到三個圓柱紙筒,層層遞進的操作材料,不斷增加的探索難度,促使幼兒之間兩兩合作,接受挑戰,不怕失敗,循序漸進,興趣盎然,對紙的承受力的發現和認知也隨之逐步深入。

(四)擺一擺,體驗圓柱組合的神奇。

1、一人挑戰。

師:一個圓柱紙筒力量大,三個圓柱紙筒力量會更大,現在,我要用這五個圓柱紙筒接受更大的挑戰。怎樣擺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嗎?

2、全體挑戰。

師:這兒有許多圓柱紙筒,還有一塊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個小朋友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奇蹟。

當思維被調動之後,幼兒創造的靈感源源不斷,操作活動也從手部動作中解放出來,通過擺一擺、站一站、試一試等動作的變化帶動了探索範圍的變化,新的科學概念在探索、實踐、驗證中悄然建構。

(五)看一看,瞭解圓柱功能的運用。

1、欣賞橋墩圖片。

師:科學家發現了圓柱力量大的祕密,造出了很多雄偉的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鏈接生活經驗。

圓柱的作用很大,橋墩的建築都需要圓柱來幫忙,生活中哪兒還用到圓柱呢?

五、活動反思。

1、巧用素材,發掘價值。

橋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富有特色的一種建築物,幼兒對“橋墩都是圓柱體”這一現象很感興趣。本活動建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巧妙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充分發掘其隱含的教育價值,既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又符合《指南》《綱要》的精神。

2、設置情境,體驗快樂。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必須結合幼兒身心發展與學習的特點,讓他們在“玩”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體驗快樂。我從幼兒生活實際與已有經驗出發,將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引申與放大,創設了充滿趣味、不斷深入、富有挑戰性的遊戲情境,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比較分析,瞭解不同的柱體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學道理。

3、自主操作,提升經驗。

該活動中通過想一想、試一試、比一比、擺一擺、看一看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有趣有意義的操作、嘗試、猜想、比較中逐步學會主動探究問題、總結經驗,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科學態度的目的,並實現系統性、整合性的課程實施要求,自主獲得紙筒形狀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識和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目前,江陰的新房子正一幢幢拔地而起,許多孩子家裏都搬了漂亮的新家。那我們身邊的這些房子究竟是怎樣造出來的呢?參觀過建築工地後,孩子們感觸很深。他們親眼看到了工人在挖泥、攪拌水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造房子的情形,對房子的建造有了更深的瞭解。在幼兒園裏,孩子們經常模仿建築工人的動作和建築工地上的聲響,自己玩起了造房子的遊戲。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遊戲情節,特地製作了相匹配的'音樂,和孩子共同生成了這個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跟着音樂有節奏地動作,表現造房子的情節。

2、能大膽想象造房子的各種動作和房頂的造型,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幼兒參觀過建築工地,對房子的建造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回憶造房子的過程

提問:小朋友,我們參觀過建築工地,那你們知道房子是怎麼造出來的?

2、聽音樂感受旋律、節奏,並創編造房子的動作。

提問:在這段造房子的音樂中,你聽見了那些聲音,好象看見建築工人在幹什麼?(幼兒邊說邊創編挖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動作)

3、聽音樂完整動作,並創編房頂造型。

提問:剛纔你造的是什麼樣的房子?你還想造怎樣的房子呢?(請幼兒用動作表示)

4、合作表演造房子。

(1)、師生合作表演造房子。

(2)、幼兒分組合作表演造房子。

( 幼兒討論好房子的造型和抹水泥的人之後,再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