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4K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嘗試繩子的各種玩法,體驗在體育活動中創造性玩繩的樂趣。

2、在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得到發展的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音樂《玩具兵進行曲》。

2、幼兒每人一根繩子。

3、幼兒有跳繩和一物多玩的經驗,事先佈置好玩繩比賽場地。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着節奏明快的.音樂做運動員模仿操。

二、出示繩子,討論玩法。

1、小朋友,這是什麼?繩子除了跳還能怎麼玩?請小朋友拿起繩子來試一試吧!

2、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是怎麼玩繩的?(可上來做示範動作)

3、請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合作,看看繩子還能怎麼玩?

三、幼兒集體玩繩。

1、繩子的玩法真多,而且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會更加有趣。今天,我用很多。

繩子,佈置成了比賽場地,請小朋友來參加玩繩比賽,好不好?

2、分成兩隊,開始比賽(老師做示範),跳繩圈、走鋼絲、鑽過電網。

3、放鬆運動,幼兒整理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就是要精心呵護和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經歷探究和發現過程獲得相關經驗,讓幼兒樂於探索,勤於發現。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小工具,能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同時也是幼兒喜歡擺弄的物品。爲了讓幼兒瞭解工具的作用,本着創設良好教學情景,激發幼兒探究慾望,鼓勵幼兒積極探索,讓幼兒體驗探索快樂的教育理念,我設計了工具用處大這一科學活動。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發現問題,大膽猜想――操作體驗,驗證猜想――依據記錄,交流分享――操作體驗,驗證猜想等活動過程,讓幼兒在主動快樂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身邊的科學,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態度,同時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嚮往。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工具,體驗和初步認識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和活動帶來方便。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

3.養成實驗後記錄的習慣,並樂於將記錄的內容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一籃黃、綠混合的豆子,一籃米,四個裝着棉球的小口瓶子,四個掉了螺絲的玩具。

2.鑷子、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神祕地告訴幼兒:聽說某某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麼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但未成功。教師向幼兒尋求幫助: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活動一開始,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問題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兒科學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裏取出一系列材料,請幼兒幫忙完成四個任務:在三分鐘的時間裏把黃豆和綠豆分開,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把米裝進瓶子,把玩具修好。

(播放一段三分鐘的音樂計時。)

(材料:一籃混合着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絲的幾個小玩具以及脫落下來的小部件,小螺絲,一盆大米和一些飲料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活動結束,沒有一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教師提出問題:爲什麼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幼兒在徒手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問題和疑惑,教師適時引導幼兒分析面臨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是否敢於大膽猜想和假設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3.操作體驗,驗證猜想。

(1)教師逐一出示並介紹:漏斗、篩子、鑷子、起子、塑料小簍子等小工具。

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

(2)幼兒分組討論,選擇工具。

(3)幼兒使用工具操作,記時音樂和上次相同。

(通過兩次相同時間內所完成的任務量的不同,幼兒真切地體驗到工具的作用。此環節的設計打破以往傳統科學活動中幼兒只是以聽和看爲主的教學模式.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並懂得尊重事實是最起碼的科學態度。)

4.依據記錄,交流分享。

(1)請幼兒用記錄表記錄、交流使用工具的情況。

(2)教師和幼兒討論兩次操作的體會和認識。

教師:爲什麼在同樣的時間內,我們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務,而第二次能順利完成任務?

(大家一致認爲在工具的幫助下完成任務更爲容易。)

(由於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樂於表達和交流。以記錄爲基礎的交流能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客觀描述和對事實的.尊重,使結論和論點建立在事實之上。漸漸地幼兒會懂得科學活動的一條基本法則――說理要有事實依據。)

5.拓展延伸,提升經驗。

播放一段有關助老機器人――智能輪椅的錄像。這種輪椅可以自動運行,並根據語言指令轉彎,它爲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外出帶來很大的方便。幫助幼兒體驗和積累高科技的工具比一般的工具更爲便利的經驗。

(引導幼兒關注和發現生活中的科技成果及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感受和體驗科技的神奇力量,有利於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探究科學的慾望以及對科學的嚮往和熱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材簡解:

園丁把對花兒的愛蘊含於等待之中--守候花期,俯身叢中,澆水鬆土,呵護。於是這種等待收穫了萬紫千紅,爭奇鬥豔;果農把對果樹的愛浸透於等待之中,渴望成熟,穿梭林間,剪枝施肥,悉心照管。於是這種等待換來了滿園飄香,果實累累。愛需要等待,等待也是一種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植物的生長有其自然規律,需耐心等待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漫長過程。我們的孩子也需要懷有一顆愛心,耐心等待,等待長大,等待花兒開。

活動目標:

1.能有層次、逐一地觀察畫面內容,會欣賞散文的優美。

2.能理解圖畫的內容,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3.瞭解影響植物生長的自然因素。

重點難點重點:欣賞散文,找出散文句式的特點和優美。

難點:幫助孩子解析文中動詞的具體含義,並且與相關的主體對應起來進行學習。

設計理念: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運用擬人化的、自述的方式來展示植物生長這個自然過程,將植物生長相關的各種因素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描述,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把一個涉及科學的內容用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語言教學的特殊和優美之處,展現無遺,更能讓幼兒體會到不同文體的美。

設計思路: 等待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是一個漫長難熬的過程,但是孩子的學習、成長、遊戲都必須遵守這條很重要的規則和過程--即等待,只有通過耐心的等待,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成長的快樂,以及遊戲合作的快樂。大自然的一切充滿了美好與神祕,嫩綠的新芽、含苞的花朵、蓬勃的小生命以及人們等待春天花開的那份激動與喜悅,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聰明、靈動的孩子們又怎能錯過上天賜予他們發現這一切的慧眼呢?

教學準備: 1.幼兒有觀察過各種植物或種植植物的經驗,

2.太陽、朝霞、風、雨、土地、種子、花等的小圖標。

教學過程:

1.談話活動:(關於植物生長過程的經驗)請幼兒說說:你種過什麼花?它開花了嗎?你覺得植物開花需要哪些條件呢?當幼兒說出陽光、水、土壤時,教師可以用表示各個因素的小圖標貼在黑板上,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2.閱讀圖畫: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畫面。

畫面上有什麼呢?這個故事是跟花有關的。你們知道花兒是怎樣從一粒種子長大並開花的嗎?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還需要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慢慢地等待花兒一點點長大。所以我們今天學習的散文名字叫《等待花兒開》

第一幅圖:(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畫面上出現的是什麼呢?看見朝霞接着會出現什麼呢?看,太陽出來了,你可以用一個動詞來描述太陽的狀態嗎?"太陽升起來了"。太陽會給花兒帶來什麼呢?沒有太陽,花兒會怎樣呢?這時候的花兒又是什麼樣子呢?

第二幅圖:這次出現的又是誰呢?風是怎樣來的?你可以用一個動詞來形容一下嗎?風兒會帶來什麼呢?教師注意引導幼兒使用確切的動詞。這時候花兒是什麼樣子的呢?

第三幅圖:現在又是誰出現了?"雲是怎麼過來的?風和雲又是什麼關係呢?當雲在天空變厚的時候,可能會帶來什麼呢?花兒長大了嗎?變成了什麼?

第四幅圖:看,雨來了!沒有雨水花兒又是怎樣呢?雲和雨又是什麼關係呢?花兒有什麼變化呢?

第五幅圖:雨點落到地上了,大地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雨水不見了,原來是大地喝到肚子裏了。雨水落到地上就不見了,原來是滲到地裏去了,這樣花兒才能吸收到水分。花兒又有什麼樣子的變化呢?

第六幅圖:畫面上都有什麼呀?小種子是長在哪裏的?小種子慢慢長大後會怎樣呢?從泥土裏鑽出來。

第七幅圖:(跟前面對照看)花兒由種子變成什麼了?從土裏鑽出來的是花苗。花苗慢慢長大、長高,然後會怎樣呢?

第八幅圖:花兒終於開放了!我們再返回去看一下,從第一幅圖開始,是經過一個怎樣的過程花兒才長大、開放的呢?(教師對照畫面,利用小圖標將花兒開放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展示出來,幫助幼兒進行梳理。

回放畫面:原來花兒開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好多因素,所以文章名叫《等待花兒開》,"等待"是什麼意思?在等待花開的時候有哪些因素陪伴着、等待着花兒逐漸長大並開放的呢?它們的作用是什麼樣的?花兒又是怎樣一點點地長大的?

3.自由講述,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圖畫及整個故事的內容;在幼兒講述時請幼兒注意書中所使用的不同的動詞。

4.教師出示詞彙:升、飄、吹。並且根據圖畫來理解這些動詞的不同含義。教師幫助孩子解析詞彙的具體含義,並且與相關的主體對應起來進行學習。例如:風-------過來了。(吹、刮)太陽-----------上來了。(升、爬)等待花兒開朝霞說:"太陽要升起來了。"太陽真的升起了。

太陽說:"風要吹過來了。"風真的吹過來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摺疊報紙,感知物體的形變會產生彈力。

2、在“製造”彈力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各種紙張;輕便的水果玩具;報紙人手一至兩張。

活動過程:

1、誰把它彈起來?

師(手持一張報紙):這是一張報紙,它的力氣特別大,你們信不信?

幼兒回答

師:老師要來做個小實驗,看仔細了。(師演示將報紙對摺七至八次以後,上面放一個玩具水果,壓住,猛得鬆手。此時,玩具水果會瞬時彈起。)

師:看到沒有,玩具水果怎們樣了?

幼兒:彈起來了。

師:想一想:是誰把玩具水果彈起來了?

幼兒:是紙把玩具水果彈起來了。

師小結:哦,原來報紙的力氣真的很大,它把玩具水果彈起來了。

2、報紙的彈性折出來

師:趙老師想請小朋友也來試一試。

讓幼兒嘗試、操作

師:爲什麼報紙會把玩具水果彈起來?(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幼兒回答

師小結:一般的紙是不具有彈性的`,而摺疊的報紙具有一定的彈性,它能把輕巧的玩具水果彈起來。

3、折得多,彈力大

師:是不是把紙折了一次就能使玩具水果彈起來呢?

師: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折一次紙,試一下,比較一下折了幾次紙,能使水果彈得遠。

師:你發現哪一次能讓水果彈得又高又遠?

幼兒回答

師小結:原來,紙折的次數越多,彈力越大,水果就彈得越遠。

4、讓其它紙也來做大力士

師:趙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其他的紙,我們一起來動動手:看看哪種紙最先讓水果彈起來?

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經過。

師小結:

師:課後有時間還可以和好朋友交換着玩,想想爲什麼不同的紙使得水果彈的高度是不一樣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糉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爲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糉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糉子,龍舟(船),香袋、、、、、、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糉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裏見到的?

幼:見過。家裏,商店裏、、、、、、師:現在,我們在家裏,店裏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裏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麼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幼:6月6日(公曆)五月初五(農曆)(給幼兒分析公曆,農曆)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屈原、、、、、、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爲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爲什麼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師:因爲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裏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麼樣啊?

幼:很偉大、、、、、、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麼做的?

幼:劃小船,拿糉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裏。

師:人們划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爲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糉子、雞蛋扔進河裏,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裏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師:因爲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爲了懷念他,以後農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糉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麼時候?

幼:農曆五月初五師:我們都要幹什些什麼事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課程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糉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爲主展開從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動中看來,孩子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爲了使活動更加有效,我還給幼兒豐富了一些其它的經驗: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鱔、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動還是比較投入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爲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通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