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中瞭解臉譜中主要圖案所表示的含義,能用對稱的經驗並以繪畫的方式表現唐僧師徒四人的有趣特徵。

2.對故事《金猴降妖》感興趣,積極大膽地表現自己喜歡的人物的特徵。

活動準備

1.臉形紙(可裝有牛皮筋)、彩筆、記號筆、背景音樂、對應的半成品臉譜材料(唐僧帽、悟空箍、八戒鼻和臉上色塊、沙僧鬍子和月牙鏟)等。

2.西遊記人物臉譜圖片、PPT課件。

3.幼兒有畫臉譜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引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1.聽一段聲音,回憶故事《金猴降妖》。

提問:請你聽一段聲音,仔細聽這是什麼故事?誰在說話?

(無論是動畫片還是電視劇,孫悟空的聲音都很有特點,加上幼兒對《西遊記》非常熟悉,尤其喜歡孫悟空,所以選擇以孫悟空的聲音作爲導入,便於引出下面的環節。)

2.讓幼兒說出故事中其他主要人物。

(1)教師提問:去西天取經的還有誰?

(觀察幼兒是否瞭解唐僧師徒一共有四人,並按幼兒說的順序依次出示相關角色的名字。)

(2)小結:這四個人是著名的神話故事《西遊記》裏的人物。

【設計意圖:此環節採用問題式導入,用傾聽、辨別的方式讓幼兒集中注意力,並鍛鍊幼兒在已有經驗中迅速梳理、判斷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讓幼兒陳述自己判斷的理由,進一步瞭解幼兒的思考過程。】

二、觀察臉譜,瞭解臉譜的主要特徵,並嘗試繪畫

1.讓幼兒從第一組京劇臉譜中找出孫悟空。

(1)(出示第一組臉譜:猴臉、孫悟空、二郎神)這裏有三個臉譜,請你找一找,哪一個是孫悟空。

(教師要特別注意傾聽並激發幼兒說清楚判斷的理由。一般幼兒在觀察比較後能發現臉譜上的金箍、桃子、毫毛、火眼金晴等特點。對於缺乏經驗的幼兒,教師可以追問,如孫悟空最喜歡吃什麼,它有個非常神奇的兵器叫什麼等。由於幼兒對《西遊記》很熟悉,教師的追問能促進幼兒回憶,並引導幼兒在臉譜上尋找這些特點,還可以讓幼兒學學他們的表情、動作等。)

(2)請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依次回答:爲什麼你認爲第幾個臉譜是孫悟空,請說出理由。

(教師觀察幼兒按順序觀察和表述的能力。)

2.幼兒從第二組京劇臉譜中找出其他三個角色。

(1)(出示第二組臉譜: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這四個臉譜分別是誰?請你說出判斷的理由。(鼓勵幼兒相互補充,完善對其他三個臉譜上圖案信息的理解,同時根據幼兒所陳述的理由,把臉譜旁邊的數字改成角色名字。)

(2)唐僧師徒四人長得各不相同,臉譜上有各自明顯的特點。但有趣的是,四個臉譜上有一個圖案是他們共有的,請你找一找是哪個圖案?它代表什麼意思呢?

(教師觀察幼兒在比較四個臉譜的過程中,能否發現共有特點,同時瞭解幼兒是否知曉這個特點所代表的含義。)

3.幼兒瞭解京劇臉譜上的圖案特點。

(1)這是世界有名的中國京劇臉譜(PPT上出示“中國京劇臉譜”六個字)。

(2)京劇臉譜會把每個人物的主要特徵,如唐僧的白白淨淨、豬八戒的朝天鼻等長相特徵,孫悟空愛吃桃子等愛好特徵,他們用的兵器等物品特徵表現出來。

4.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角色並陳述理由。

(1)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個角色,爲什麼?

(該問題能幫助教師進一步瞭解幼兒對這幾個角色的認知。)

(2)如果讓你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角色來畫,可以怎樣畫?怎樣才能讓人家一看就知道畫的是誰?

(此問題旨在瞭解幼兒對之前所說的特徵是否清楚,還記得多少。)

5.幼兒瞭解桌上的材料,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現其主要特徵。

(1)請你用桌上的材料畫出你最喜歡的一個角色的臉譜特徵。

(教師可以簡單介紹桌上的輔助材料,以及它們的用法。這裏提供的.一些輔助材料能讓幼兒自由表現,關鍵是讓幼兒在表現中瞭解民族元素、臉譜主要特徵的含義。)

(2)幼兒選擇材料後進行繪畫,並用輔助材料進行裝飾。

(教師要觀察瞭解選擇每個角色的幼兒人數,幼兒能否表現出該角色臉譜上的主要特徵。鼓勵幼兒儘量大膽表現,可以選擇輔助材料一起完成臉譜裝飾。)

【設計意圖:在觀察比較中挑戰幼兒的思維。該環節前半部分的觀察比較有兩種方式:“發現不同”可以從兩兩(人物)比較開始,鍛鍊幼兒發現不同的能力;“發現相同”,通過比較四個臉譜,促使幼兒發現、排除、判斷。因此,相對讓幼兒找不同而言,尋找共有特徵的挑戰難度更大。

幼兒在觀察中表達的經驗往往是零碎的,該環節先讓幼兒重點觀察孫悟空,幫助幼兒從上至下整理——箍、如意、桃臉等。具體的剖析,讓幼兒的思維有集中性、有序性和廣泛性。繼而讓幼兒將這樣的方法遷移到其他

臉譜上。

教師在陳述理由中瞭解幼兒的思想。在互動中,教師不時讓幼兒陳述自己判斷的理由,目的是在瞭解幼兒對角色認知的同時,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活動中幼兒的回答很有意思,如他們多數喜歡孫悟空的勇敢、神奇的七十二變;少數幼兒表達了孫悟空對師傅的忠心;喜歡唐僧的幼兒主要理由是因爲他善良、學問多、帥氣;而少數幼兒說唐僧在旅途中很舒適,因爲一路都騎馬,有徒弟保護等。這個過程非常考驗教師的迴應能力,如何在瞭解幼兒的基礎上給予合適的、正確的引導,這需要教師好好預設和思考。】

三、出示“妖怪”,引發表演故事的興趣

1.幼兒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可以請“師傅”“徒弟”分別上來,其他幼兒觀察同伴繪製的臉譜主要特徵是否明顯。)

2.幼兒聽兒歌《唐僧騎馬咚那個咚》,並排出隊形。

(1)請你仔細聽兒歌,並按照兒歌裏說的順序爲角色排隊。

(教師鼓勵會念兒歌的幼兒一起參與,並觀察幼兒能否按順序爲角色排隊。)

(2)一共有門個角色去西天取經?現在有幾個角色?請想辦法把到西天取經的四個角色湊齊,我們一起出發。兒歌中最後一個角色是誰?故事中的老妖婆是誰?故事還需要一個角色,誰願意扮演?(確定角色後,出示“白骨精”臉譜。)

(幼兒一般會選擇唐僧和孫悟空,極個別的幼兒會選擇豬八戒和沙悟淨,此時,教師要觀察每個幼兒對缺少角色這個問題的行爲反應和想法對策。等幼兒湊齊了四個角色後,再次問幼兒誰願意扮演老妖婆。如果幼兒實在想不出辦法,可以提示他們觀察周邊可利用的資源,如請教師一起參與等。)

3.幼兒聽兒歌,排隊模仿角色的樣子,出發去取經。

兒歌裏的角色終於湊齊了,我們準備出發,這幾個角色不但長得各有特點,走路也各有特徵,看看誰模仿得最像o

(教師觀察幼兒的模仿,及時鼓勵和表揚幼兒。)

【設計意圖:《唐僧騎馬咚那個咚》是許多大班幼兒熟悉的兒歌,按兒歌裏的順序排隊並模仿角色的行爲特點,既讓本次活動暫告一個段落,也爲後續進行相關遊戲、表演等做好鋪墊。

此環節再次挑戰大班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角色的缺失,幼兒的反應是不同的,通過觀察,教師可以瞭解幼兒的想法,幫助幼兒積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許多教師在進行“我是中國人”主題下的“京劇臉譜”活動時,較多表現的是臉譜顏色和對稱這兩個主要經驗,而這個環節的處理,巧妙地引出了老妖婆——旦角,豐富了幼兒認知的廣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觀察、操作、探索,瞭解種子的內部特徵。

2、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

3、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

4、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各種種子、放大鏡、紙、記號筆、錄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種子,進行提問:

1、“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

2、“爲什麼叫種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師提問:“請你們猜猜種子裏面有什麼?”

(幼兒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2、幼兒介紹自己猜測的答案

3、師再次提問:“種子裏面到底有什麼?種子有哪些部分組成?”

(幼兒解剖各類種子,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再次將自己的答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4、幼兒介紹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觀賞結束

1、幼兒觀賞錄象,驗證自己的答案

2、師總結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聯歡會增進家幼情感,讓家長了解孩子,促進家園和諧。

2、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幼兒在這本學期來所學知識,行爲習慣等。

3、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師幼共同裝飾、佈置活動室,通過環境創設,烘托節日的氣氛。

活動程序:

一、家長陸續趕到,欣賞幼兒作品;

二、主持人上場:

三、欣賞幼兒歌曲表演;

四、"我型我秀"手工作品展示;

五、"全家總動員"親子游戲遊戲規則:同時請出10位家長和孩子,分成兩排站好。先把家長的'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後,憑感覺去摸自己的孩子。最後請家長一起摘掉矇眼的毛巾,看自己摸到的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六、教師與家長交流;

七、結束語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從整個主題活動中感受着節日的濃濃氣氛,中國最具傳統的節日讓孩子對節日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新年的生活及習俗也有了充分的瞭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上課時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2、積極表達自己對小學的印象、想法。

3、願意當小學生,感受當小學生的光榮。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當小學生》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掛圖,觀看小學生上課的過程,自由表達自己對小學生上課的印象。

(1)教師:你們觀察了小學生上課時的情景,看見了他們的哪些好行爲?有什麼感想?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2、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進一步瞭解小學生上課時的.要求。

(1)教師:你們仔細看一看圖上哪些行爲是上課時的好行爲,請將五角星塗上顏色。

(2)幼兒看幼兒用書,分辨上課時好的行爲和不好的行爲,並給相應的五角星塗上顏色。

(3)教師小結:專心聽講、舉手發言、遵守課堂紀律等都是好的行爲。

3、模仿遊戲“我當小學生”。

(1)教師和幼兒共同模仿小學生上課時的具體情境。

(2)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教師鼓勵幼兒。

(3)教師和幼兒模仿小學生的課間活動:進行課前準備、遊戲等。

(4)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5)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問題及正確的言行。

4、教師和幼兒討論、總結。

(1)教師:你認爲小學生在學校中進行的哪些活動很重要?爲什麼?

(2)教師:你們還想學習小學生進行哪些活動?

(3)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當小學生很光榮,從現在開始應學習照顧自己、管理自己。

效果檢查:通過講解讓幼兒知道上課時應該做什麼事情能踊躍積極的表達自己對小學生的印象及想法,願意當小學生,感受當小學生的光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的構成,欣賞不同的鐘表。

2.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示範鐘錶一個。

2.請幼兒每人自帶一個鐘錶,每人帶一種玩具或圖書。

3.玻璃珠、數學題、圓形、皮球、彩筆、統計表。

活動過程:

1.做遊戲“山上有個木頭人”引起興趣。

2.出示實物,欣賞鐘錶,等待一分鐘。

師出示大時鐘:小朋友看這是什麼?(鍾)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有分針、時針、秒針,最長的叫分針、最短的針叫時針,最細的針叫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格,就叫一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

幼兒欣賞各式鐘錶,等待一分鐘。

(1)請幼兒欣賞帶來的鐘表,說一說相通和不同的.地方。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計時,感受一分鐘有多長,可伸展雙手錶示一分鐘的長短。

(3)請幼兒說一說,一分鐘能做什麼事情。

3.自由一分鐘。

師:現在我給小朋友一分鐘,你們可以自由的玩。

師:剛纔一分鐘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感覺怎麼樣?

4.快樂一分鐘。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每種材料操作一分鐘。

第一種是夾珠子。

第二種是圓形塗色。

第三種是做計算題。

第四種是拍皮球。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教師計時,每次變換不同信號。

第一次無信號,第二次順數60,第三次用鈴鼓配合。

每次活動結束幼兒迅速記錄相應數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恰當的方式幫助和安慰別人,表達自己的愛心。

2、能感受他人的悲喜憂傷等情緒。

3、願意主動地與同伴交流。

 活動準備:

課件,電視機,話筒,主持人的服裝,掛牌,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視機,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的天氣怎麼樣?你是怎麼知道的?有了天氣預報真好,我們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增加衣服,安排活動。

讓我們來看一看森林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這裏的天氣預報不僅能播報天氣時陰天還是晴天還能播報人的心情是陰天還是晴天!

 二、播放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師:今天,森林裏小動物的心情怎麼樣?可是隻有獅子心情陰天,並伴有8級脾氣。

2、師:“陰天”是怎樣的心情?爲什麼獅子的心情是陰天呢?(課件)

3、師:原來獅子生病了,孤孤單單的'躺在牀上,真難受啊!獅子真可憐,怎樣才能幫助他呢?請你和好朋友討論一下,然後來告訴我們。

4、師:你有沒有遇到陰天心情呢?你是怎麼辦的呢?有沒有誰來幫助你?

5、師:森林裏的小動物聽到了獅子心情陰天是怎麼做的?(播放課件)

6、師:獅子後來怎麼樣了?“晴天”是怎樣的心情呢?

7、師:現在獅子的心情從陰天變成了晴天,你們開心嗎?

獅子的心情爲什麼會從陰天變成晴天呢?兩種心情你更喜歡哪種?

8、師:我們都喜歡晴天心情,要是別人是陰天心情,你能怎樣幫助他們?

三、現場體驗

1、師:今天中四班電視臺要辦一個心情播報節目,我是導演,需要招募5名主持人,誰願意來競爭主持人的崗位?(準備主持人的道具)這麼多小朋友要競聘,那我們用問答的方式來決定:

a、你認爲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主持人?

b、既然主持人要口齒清楚,聲音響亮,那我們就來考考繞口令

c、最後一個問題請小朋友搶答來決定:(智力問題)

結果出來了,xxxxxxxxxx被選中,請問你們現在心情怎麼樣?(再問問落選的幼兒)那你們的心情怎麼樣呢?

2、師:這次招募有許多小朋友落選,心情陰天,那誰來想想辦法,你可以怎麼樣讓心情變成晴天呢?

師:也可以請5位主持人說一些安慰的話去安慰一下他們。(沒關係,你們都是中四班的小記者。)

3、播報員:好,在剛剛的採訪中許多小朋友的心情又恢復了晴天,請我們的播報員來播報一下剛纔的情況。

四、操作活動

1、師:剛剛我們說了好聽得話去安慰別人,真能幹!剛剛有一位小記者從外面拍了一些照片回來,現在請用上你亮亮得小眼睛,和老師一起看一看照片上小朋友怎麼了,想一想他們的心情怎樣?怎樣幫助他們呢?

2、教師講評。

3、總結:人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我們不能爲一些小事就輕易生氣,當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幫助他,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4、延伸:等會我們到其他地方去看一看,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幫助。把你採訪的情況帶到小舞臺去播報一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 "……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的句式仿編詩歌

2.感受仿編詩歌的樂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詩歌的童趣。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重難點:

按照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仿編詩歌。

理解詩句結構,合理仿編。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課前聽本詩歌,熟悉詩歌內容。

2.物質材料準備:反映詩歌內容的flash。

活動過程:

一、學習並理解詩歌。

1.媽媽爲你梳頭髮的時候,你喜歡嗎?有什麼感覺?

2.欣賞flash邊帶領幼兒看,邊示範朗誦詩歌梳子媽媽用梳子梳着我的頭髮我也用梳子梳着媽媽的頭髮風是樹的梳子梳着樹的頭髮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頭髮風爲什麼是樹的梳子?它是怎樣給樹梳頭髮的?

船爲什麼是海的梳子?它是怎樣給海梳頭髮的?

重點:理解梳子與頭髮的關係。

3.學習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誦。

二、分析詩歌句式,爲仿編做準備。

1.提問:你發現這首詩歌句子裏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與幼兒共同小結:如果我們把詩歌裏不一樣的地方繼續變一變,把他們做的事情繼續變一變,再把那些一樣的地方照着詩歌的樣子說出來,那麼我們小朋友也可以編出詩歌來,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三、仿編詩歌。

1.想一想,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親密的好朋友?一個是"梳子"一個是"頭髮"?

2.這些事情如果用詩歌裏的話說出來,可以怎樣說?

3.幼兒仿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仿編內容。

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出與他人不同的"梳子和頭髮"。重點突出"梳子"與"頭髮"親密及內在的關係。

4.請幼兒將自己最獨特、與他人不同的想象與大家分享,教師展示。

5.集體共同選擇幾個有趣的內容創編詩歌:

引導幼兒把仿編的詩句組合起來,形成一首新詩歌,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誦。

例: 媽媽用梳子梳着我的頭髮我也用梳子梳着媽媽的頭髮小鳥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頭髮小魚是大海的梳子梳着大海的頭髮。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成的詩歌並與同伴和家長分享。

2.鼓勵幼兒用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創編的詩歌。

教師反思:

幼兒喜歡的詩歌不僅要朗朗上口,還要有語言美、藝術美、童真情趣,因此我選擇了《梳子》這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穎奇特的詩歌。詩歌從媽媽和孩子互相梳頭談起,用比擬的手法,將風比作樹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兒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有趣、想象奇妙的美麗畫面。

在活動中,我把句中的詩句用分解圖示的形式,讓幼兒直觀理解詩歌畫面的內容,再通過一個個具有引導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表達的意境,掌握詩歌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詩歌的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也便於幼兒的創編活動。在創編過程中,我運用啓發的語言鼓勵幼兒通過對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想象,創編出自己的詩歌,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幼兒在活動中一直情緒很高漲、講述語言比較流暢、想象十分豐富,滿足了孩子自我表現的發展需求,體現了以孩子爲主體的教育觀念。

小百科:梳理頭髮的工具。在華夏上古文明時代,由軒轅黃帝的王妃——方雷氏啓發於魚骨而發明創造,最初得名因用木頭所制,也稱爲木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