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23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教案(23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學念兒歌《傘》。

2.瞭解傘的形狀、用途、構造。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各種傘

活動過程:

1.欣賞和理解兒歌《傘》

教師朗誦兒歌。

蘑菇娃娃(荷花姑娘)的傘是什麼?馬路上什麼時候開滿五顏六色的傘?

幼兒學念兒歌《傘》。

2.討論:傘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傘,請幼兒觀察並說說傘是什麼形狀,有哪些部分?請幼兒找找形狀像傘的東西(蘑菇、涼亭等)。

教師小結傘的外形和結構:傘是由柄、傘布、支撐傘布的金屬條組成的。

你覺得傘有什麼用?你會用傘做什麼?

教師小結傘的用途:傘可以遮風、遮雨、遮陽光,保護我們,下雨的時候應該打傘,太陽很大的時候也可以打傘。

兒歌:《傘》

樹林裏,蘑菇娃娃,撐着胖胖的傘;池塘裏,荷花姑娘,撐着綠綠的傘;下雨啦,馬路上,開滿五顏六色的'傘。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他們遇到問題積極用各種方法去解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我們讓幼兒先觀察後動手,這樣孩子的觀察意識增強了。在活動不斷深入的同時,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明顯提高。

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地利用了家長資源,家長們的配合帶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家長也通過活動認識到他們的參與價值

活動中我力圖讓環境成爲幼兒的老師。將幼兒帶來的各種傘和圖片佈置在教室中,讓幼兒瞭解傘的款式、種類;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製作,他們無時不與環境互動,環境成爲默默無聞的老師。但我也發現,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探索問題的深度不夠,在探索大自然中的傘時,孩子們對蘑菇感興趣,而我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深入研究。這些是我以後的主題活動中應注意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2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這個年齡正是對小動物形象極其敏感並喜愛的階段,他們對小動物的模仿有很強的慾望。我設計的音樂欣賞《小熊和小鳥》有明顯的樂段與節奏變化,通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音樂節奏並能用自身的動作體態來表現音樂,表達樂曲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感知樂曲不同的音樂性質,並學習用熊走、鳥飛等動作來表現。

2、遷移日常生活經驗,創編不同動作,表現熊走、鳥飛的形象。

3、知道尋找空間律動,不與別人碰撞。

活動準備:

小熊和小鳥的圖片自制課件音樂《小熊和小鳥》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動重點:

傾聽分辨音樂節奏的快慢,並掌握區分樂段。

活動難點:

嘗試用恰當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並做同伴間的配合。

活動過程:

一、看動物寶寶,引導幼兒模仿動物形象。

1、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樂進場。

2、觀看動物圖片引出小熊和小鳥這兩個角色,理解角色形象,遷移生活經驗創編熊走、鳥飛的動作。

師問:“小熊是怎樣走的?”“怎樣做才能看出小熊很笨拙的樣子?”(幼兒模仿)“小鳥是怎樣飛的?”“小鳥飛來飛去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用表情引導幼兒說出輕盈或是歡快的感覺)

二、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1、“有一天,小熊自己在家裏,沒有夥伴和它玩,覺得非常悶,它就走到這,走到那,這時候小鳥飛來了,兩個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它們可高興了,就一起跳起舞來了。”

2、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叫《小熊和小鳥》。下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音樂中哪裏是小熊在走,哪裏是小鳥在飛。(播放課件,完整欣賞樂曲)

3、幼兒感悟音樂,師啓發幼兒說出音樂中節奏慢的地方是小熊在走,快的地方是小鳥在飛。

三、分段欣賞

1、欣賞Aa段:剛纔這段音樂表現的是誰呢?哦!是小熊。小熊走路是什麼樣子呢?(重點練習熊走的動作,教師反饋幼兒好的動作幫助幼兒掌握熊走時膝蓋彎曲的要點,爲了體現小熊笨拙的樣子,走時兩拍走一下,並提示幼兒在這段樂曲中比較明顯的:33445—處轉圈,學習按樂句交替做熊走和轉圈的動作,集體跟隨音樂練習。)

2、欣賞Ab段:這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呢?表現的是誰呢?一起來做做小鳥飛的動作。(練習小碎步,做鳥飛的動作。)

3、好!現在咱們再來聽聽下面的音樂,想想這個時候他們在做什麼?(引導幼兒聽出B段歡快的舞曲性質)哦,有的小朋友說像在跳舞,非常正確,兩個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可高興了,於是一起跳起舞來。

四、配樂表演

1、小熊和小鳥玩得非常開心,想請小朋友和它們一起玩,你們願意嗎?那現在我們就請小男孩做小熊,小女孩做小鳥,準備好,開始。

2、互換角色表演。

五、活動結束

今天玩得開心嗎?老師也非常開心,哎呀,時間過得可真快,咱們該回家了,改天再來玩,回家嘍!

教學反思:

我班幼兒喜歡音樂,好動的性格讓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度超過其他班級的幼兒,爲了讓孩子們更好的學會傾聽和表現音樂,我選擇了這段《小熊和小鳥》的音樂素材讓幼兒欣賞。

《小熊和小鳥》的音樂選自《貝貝舞曲》,樂曲結構分爲Aa、Ab、Ac、Ba、Bb幾部分,其中Aa段樂曲節奏平穩,適合於表現小熊笨拙的動作;其餘幾段樂曲的節奏都是比較歡快的,適合表現小鳥輕盈的飛的動作和兩角色結伴自由舞蹈的情景。學做小熊和小鳥的動作對於幼兒來說相對比較簡單,容易模仿,但能根據音樂的快慢節奏分辨出由哪個角色來表演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個韻律活動比較適合在中班進行。

本次活動預設了三個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笨重、輕巧的音樂形象及單三部曲式結構的音樂作品。

2、大膽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3、知道尋找空間律動,不與別人碰撞。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一隻卡通熊圖片和小鳥的圖片,讓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演熊和小鳥在跳舞的時候的情景,較好的激發起了幼兒的興趣,很好的把活動帶入。特別是班上的小雨小朋友在創編的熊的遊戲動作時能很形象的把動作做出來,我有意識的讓其他孩子們去模仿他的動作,孩子們在這個環節不亦樂乎,充分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我採用情趣音樂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出熊和小鳥在森林裏碰見後歡快遊戲的情景,並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和教師(熊)之間的互動,當我喊道:小鳥,孩子就會迴應:哎,小熊、哎,這樣一應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們充分的感受到作爲主人翁的.那種快樂,因此更便於接下來的聆聽音樂環節。當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音樂特有的Aa、Ab、Ac、Ba、Bb形式時,孩子們在快樂的創編中進行遊戲,活動得以成功。活動的三個預期的目標能基本的達到,孩子們能在快樂的遊戲中去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當然活動中還是能找出一些不足:如在創編的時候,大部分幼兒受到小雨小朋友的示範影響,創編出來的動作都類似,不能很好達到發散幼兒的思維的效果;本次活動的位置安排上如果能排成半圓形的話,更利用後面的音樂遊戲環節進行;作爲教師,我的語言還需要再精煉一些,組織能力還需要再進一步提高。針對那些活動中不太積極的幼兒,還是應該多鼓勵他們,大膽表現,並和孩子一起玩音樂遊戲,讓孩子們真正融入到音樂活動中去。

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把在《指南》中所學的教學方法用於自己的教學活動上,相信經過不斷的嘗試和體驗,一定能讓自己的課堂活動充滿音樂的快樂,讓孩子們能真正的走進音樂的世界。

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熟悉序數,根據序數把握事物的空間位置。

2、能根據提示,找到事物相對的位置,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蠟筆、操作單。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歡迎各位來到魔法之城,這是誰呀?(魔法師)魔法師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魔法師的本領可真多呀!今天有幾位小魔法師也想成真正的魔法師,數數看有幾位?(5位)教師: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數一數,我們跟他一起數。

(二)比較高矮進行排隊。

教師:要想成爲真正的魔法師,就要通過魔法考試,那誰是第一個來考試的呢?看看他們是怎麼排隊的(從矮到高排的),請一名幼兒上前進行操作。

(三)魔法考試。

1、教師:魔法考試開始了,那我們來聽聽大魔法師是怎麼說的,聽錄音(請在最大書架上數第4欄裏,找出櫃子的鑰匙。)

2、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些什麼?教師:那從上數是什麼意思呢?誰再來說一說(上數是從上往下數),原來上數就是從上往下數?(從上往下)那上數第七欄到底是哪一個呢?誰來找一找,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那到底是哪一個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真的是這個呢,鑰匙在不在裏面,我們來打開看一看,哇!上數第七欄裏真的有一把鑰匙呢,太棒了,我們給剛剛那位小朋友鼓鼓掌。播放鼓掌的聲音。

3、教師:在這一輪比賽中有2位魔法師被淘汰了,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找錯了。

4、教師:那剩下的3位魔法師找到了鑰匙通過了考試,我們來看看是哪3位魔法師呀?

5、3個魔法師排着整齊的隊伍,去參加第二輪考試了,聽聽看第二輪會考他們什麼呢?(小魔法師們,請在下數第六個抽屜裏取出明信片)

6、教師:誰聽清楚了,下數是什麼意思(從下往上數)原來下數是從下往上數,下數第六個抽屜是哪一個呢?那誰來試一試,找一找。那這個抽屜到底能不能打開呢?哇,真的打開了誒,太棒了,我們給他鼓鼓掌。(播放鼓掌的音樂)

7、教師:那幾個魔法師通過了考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只剩下2名魔法師了。他們拿到了明信片,那明信片上有什麼呢?請你們討論一下明信片上告訴我們要找什麼,怎麼數的?(動腦筋仔細想一想哦)誰看懂了?要我們找什麼?怎麼數?(你怎麼看出是從左往右數的,哦,原來呀,箭頭從左邊往右邊就表示左數。

(四)幼兒操作。

1、現在到最關鍵的時刻了,進行最後一輪考試了。

2、教師:請你們幫這幾位魔法師找一找到底是哪一件衣服呢?請你將答案用蠟筆記錄在操作單上。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4、講評操作單,教師:真的是這件,這件衣服上藏着一個機關,是通往魔法之城的樓梯。

5、教師講述繪本內容。教師:看,我們的魔法師通過了考試,來到了魔法之城哇,魔法之城可真漂亮,有好多玩偶在用餅乾,冰激凌,麪包製成的房子中跳舞,玩耍。

(五)結束活動。

教師:魔法師好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決定帶她出去玩,在出發前媽媽要小魔法師找出帽子是從下往上數第幾欄呢,等下次我們在一起學習好嗎?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數,鞏固對序數的認識。

活動反思:

這是一本畫面優美,故事動人,具有魔力的繪本。本活動以繪本爲載體,以數學活動爲主,將繪本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將繪本中的故事情節作爲線索串聯整個活動,在平時的數學活動中,通常講到序數,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這樣的概念,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在這本繪本中就有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序數不是指絕對位置,而是指事物間的相對位置,即根據基準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隨之變化。如同樣都是第3,可是從上邊數和從下邊數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還有,同樣都是5,從前邊數第五和從後邊數第五表現的位置也不一樣。像這樣,把握事物空間、時間、位置的相對性,在解決與序數有關的問題上起着重要作用。讓幼兒感受到繪本領域的多面性,激發幼兒對數學繪本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有序地觀看圖書、閱讀畫面,基本理解畫面的人物形象的故事情節。

2、初步學習根據畫面的提示,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小熊的語言,認讀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感受小熊珍惜樹木、關心他人的真情,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會玩音樂遊戲《小熊是誰》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你認識小熊嗎?你知道小熊的家住在哪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住山洞》。

二、幼兒自主閱讀圖書。

1、一天,熊爺爺要小熊去砍大樹造間木房子,小熊砍樹造房子了嗎?下面請小朋友打開畫冊。、,一頁一頁地接着往下看。

2、幼兒打開畫冊,自主地閱讀圖書,教師在幼兒閱讀過程中,觀察瞭解幼兒的閱讀情況,並請一兩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你在書裏看到了什麼?

三、出示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幼兒用書,幼兒欣賞故事《小熊住山洞》

老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書,讓幼兒瞭解書中的主要內容。並提問:

1、故事裏有誰?小熊的家住在哪裏?熊爺爺對小熊說什麼?

2、你能看出來這是什麼季節?小熊走進樹林,樹林是怎樣的?小熊說什麼?(帶領幼兒認讀書上的漢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並說一說小熊的心裏話)

3、後來,小熊和爺爺住在哪裏?它們快樂嗎?爲什麼?

4、森林裏的動物爲什麼送花給小熊?它們爲什麼要感激小熊的語言。

四、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得閱讀故事,鼓勵幼兒有表情地講述小熊的語言。

五、組織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師:你喜歡小熊嗎?爲什麼?

2、我們應該怎樣向小熊學習呢?

通過討論使幼兒明白,小熊愛護樹木,寧可住山洞,也不砍樹,我們小朋友更應該愛護樹木,不損壞樹木。

六、音樂遊戲:誰是小熊

一、通過提問引出故事。

教師:小朋友,你認識小熊嗎?你知道小熊的家住在哪兒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住山洞》。

二、幼兒自主閱讀圖書。

教師:一天,熊爺爺要小熊去砍大樹造間木房子,小熊砍樹造房子了嗎?下面請小朋友打開畫冊,一頁一頁地接着往下看。

幼兒自主的閱讀圖書,教師在幼兒閱讀過程中,觀察瞭解幼兒的閱讀情況,並請一兩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你在書裏看到了什麼?

三、演示用實物放大的幼兒用書,幼兒欣賞故事《小熊住山洞》。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書,讓幼兒初步瞭解書中的主要內容。

(1)故事裏有誰?小熊的家住在哪裏?熊爺爺對小熊說什麼?

(2)你能看出來這是什麼季節?小熊走進樹林,樹林是怎樣的?小熊說什麼?

(3)後來,小熊和爺爺住在哪裏?他們快樂嗎?爲什麼?

(4)森林裏的動物爲什麼送花給小熊?他們爲什麼要感激小熊?

四、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閱讀故事,鼓勵幼兒有表情地講述小熊的語言。

五、組織幼兒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你喜歡小熊嗎?爲什麼?

2、我們應該怎樣向小熊學習呢?

六、音樂遊戲:小熊是誰。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開始前,我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寫下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爲了方便孩子能清楚的認讀。出乎所料,絕大多數孩子已認識了這幾個漢字。這讓我發現其實孩子們已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我把這個活動的重點練習了看圖識字。我先講了一遍故事後,讓幼兒找一找這個故事中你認識哪些字,也教了怎樣利用熟識的字驗證自己指認的字沒有錯過。通過三遍練習,不但幼兒會完整地、一字不漏地講述故事,每個孩子還都生怕開小差而找不準字的位置,所以特別認真,儼然一個識字的小學生,整個活動也取得得相當好的教學效果。由此也讓我感悟到,中班的孩子對漢字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些已識字不少的孩子也帶動了其他小朋友回家認讀簡單的漢字,在全班形成了良好的識字氛圍。

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按物品的形狀或顏色有規律的進行排序,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初步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

1、硬紙製作的大房子一幢、正方形、圓形若干2、紅色、黃色、藍色的彩色長方形若干、膠棒若干3、硬紙和彩紙做的規律物品若干(如:柵欄、各色花朵、串彩環、串珠)活動過程:

1、以地震爲話題,引出主題。

教師:“我是兔媽媽,今天我可傷心啦,地震把我家的房子菜園都毀壞啦,小朋友我們一起幫助兔媽媽重建家園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地上路面並發現排列規律。

提問:

①去往兔媽媽家要經過一條路,可是小路也在地震中毀壞了,請小朋友和兔媽媽一起把路修好,請小朋友先觀察一下,腳下的路是由什麼形狀鋪成的?

②這條路是按一定規律鋪成的,小朋友看一看有什麼規律?請你按照規律幫兔媽媽鋪路。(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幫助兔媽媽修建家園①教師引導幼兒發現規律,請小朋友按照規律操作。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A:按規律進行操作。

B:小朋友要共同使用材料。

②幼兒分組操作

第一組:修補柵欄——爲幼兒準備兩種顏色的柵欄,請幼兒按顏色有規律排列。

第二組:種花——爲幼兒準備兩種顏色的花,請幼兒按顏色有規律排列。

第三組:粘彩磚——爲幼兒準備2—3種顏色長方形彩磚,請幼兒分別按不同難度進行操作。

第四組:串彩環——爲幼兒準備2—3種顏色彩紙,請幼兒根據提示按不同難度進行操作。

第五組:串項鍊——爲幼兒準備2種形狀的彩珠,請幼兒按形狀進行操作。

第六組:修補窗簾——爲幼兒準備2種顏色的材料,請幼兒按顏色進行操作。

重點指導:重點指導粘彩磚的幼兒能按要求有規律的進行操作。教師給幼兒一定的提示,並按能力進行分組,能力弱的.幼兒按兩種顏色(紅—黃—紅—黃),能力強的幼兒按三種顏色(紅—黃—藍—紅—黃)。

4、教師小結,師幼合影留念。

“兔媽媽今天真開心呀,感謝小朋友們對兔媽媽的幫助,把我的家按照我喜歡的規律修建,讓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樣子,兔媽媽的家剛剛修建好,沒有什麼可以送給小朋友的,那我們就在重建的家園前合影留念吧。”

活動延伸:

1、美工區:提供彩環及操作卡片,讓幼兒按照顏色規律製作。

2、益智區:按提示有規律的串項鍊、串彩環。

3、建築區:按一定的規則進行插塑。

4、戶外活動時或回家後觀察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物品,與小夥伴們一同分享。

《幫助兔媽媽》課後反思

1、情境創設更適合小班幼兒活動除執教教師外,又出現兔媽媽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幫助兔媽媽的情感。

2、驗證過程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驗證過程幼兒的自主性凸現。本次活動老師能給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判斷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張揚本次活動的情感主線是幫助兔媽媽,在一系列的問題情景中,孩子們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幫助別人的慾望,在整理房間、收拾玩具、請兔媽媽坐上汽車上醫院等情景中孩子們那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獲得了滿足。

有待研究問題:

1、情景創設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覺、氛圍還不夠,家中的擺設、衣服的擺放與真實家庭中的具體情況更接近的話則更好。

2、活動中在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的過程中還可以滲透數活動中的方位概念(上下、裏外等);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還可以出現配對等要求,給予孩子更高的挑戰目標。

幼兒園中班教案6

設計思路:

生命是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話題。如何與幼兒談論人生、談論生與死呢?我們嘗試引導幼兒瞭解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員,人的生死亦如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有開始與結束,從而引導幼兒把握“人本能嚮往美好事物”的情感脈搏,讓幼兒在笑談人生中初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目標:

1、通過類比,知道人的一生是一個美麗的過程,有開始也有結束。

2、觀察圖片,學習按開始、發展、結束的時間給圖片排序。

準備:

幼兒已具備按時間順序給四至五張圖片排序的經驗。

雜技表演的錄像短片。

有關海龜下蛋、運動員賽跑、人的一生等內容的圖片。

能表現“美麗人生”主題的圖片,如成爲教師、科學家,周遊世界等。

過程:

一、看錄像短片

1、雜技表演從哪裏開始?到哪裏結束?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你知道還有哪些事情有開始和結束?(看動畫片、玩遊戲、畫畫、看書,等等)

二、按時間順序給圖片排序

幼兒各自按開始、發展、結束的時間順序給圖片排序,相互交流排序結果。

討論: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開始”與“結束”?

出示“美麗人生”圖片,引導幼兒集體排序。

小結:所有事情都有開始與結束,人的一生也有開始與結束。我們每個人都從嬰兒開始慢慢長大,經過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幾個階段。這是一個美麗的過程,都是我們可以實現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夢想。

三、憧憬美麗人生

幼兒邊聽音樂邊欣賞“美麗人生”圖片。

啓發幼兒憧憬:我的'美麗夢想是什麼?(長大了開軍艦,長大了當空姐,長大了穿漂亮裙子當新娘,長大了當醫生,等等)

延伸活動

啓發幼兒大膽想象,憧憬未來,把美麗的夢想說出來、畫下來,展示在主題牆上。

欣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及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照片。

反思:

這個看似簡單的活動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幼兒通過給不同事件的圖片排序,自然的感受到人生如同其它事物一樣有開始也有結束,出生即是開始,死亡及時結束。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婉轉的解釋了生與死的意義,幼兒較易接受。

欣賞“美麗人生”圖片是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些圖片集中體現了幼兒對成長的渴望,對人生“最美麗一幕”的憧憬。一方面,教師選用印象派大師的部分作品以及攝影作品(包括婚紗照),帶給幼兒美的享受,讓幼兒在爭着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積極的憧憬中沖淡對“人生結束”“死亡”的恐懼感;另一方面,教師展示了自己不同時期的照片,並帶着愉快的情緒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和現在的生活狀況,表現出“重視過程,淡化結果“的理念,向幼兒戰示了積極的人生態度。

幼兒園中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出春天的景象,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想象來表現春天。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6、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春天裏一些標誌性的東西的圖片(燕子、柳樹、桃花、蝌蚪、花叢、種子發芽、放風箏、春雨)

2、佈置有春天氣息的環境。

3、幼兒已有春遊的經歷和春遊時的照片。

4、勾線筆、畫紙、油畫棒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

2、教師:春天到了,你們有出去春遊過嗎?你們在春遊時都看到了些什麼屬於春天特有的景物呢?(請幼兒根據以有的經驗回答)

3、在幼兒回答之後出示幼兒春遊的照片並請幼兒講解。

二、引導幼兒觀看春天的景色,並講述春天的特徵。

1、出示已準備好的圖片,請幼兒觀賞。

教師:前幾天,老師也出去春遊了,回來的時候還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屬於春天特有的東西,這些東西老師有的拍下來了,有的畫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什麼吧!(請幼兒觀看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講出圖片中的景物)

2、激發幼兒能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看到的春天。

教師:你們覺得你們看到的春天美嗎?你們想不想把這麼美麗的春天留住呢?

三、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將春天畫出來。

1、教師:老師有一個辦法可以把春天留住,我們可以用繪畫的方式將春天畫下來!然後將畫出來的畫放到牆上展示,爲春天做一個畫展。這樣我們就能天天看到美麗多彩的春天了。

2、請幼兒到教師佈置好的環境中邊感受春天邊繪畫出自己看到的春天。

四、欣賞春天畫展。

1、在幼兒畫好春天后教師將畫放置到已備好的主題牆上,並請幼兒爲自己的畫講解同時請大家欣賞。

2、相互欣賞、評價。

五、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活動目標定位我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慾望。在活動中我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由於孩子已經有了春遊的經驗,使得他們在活動中能大膽的去想像春天,並用自己的想法來裝飾春天。而在繪畫的過程中我給幼兒們準備了有關於春天的歌曲,讓幼兒們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樂趣。

小百科:畫展是指繪畫展覽。亦指繪畫展覽會。畫展是從事繪畫的藝術家通過由單位或組織主辦,另一個單位或組織承擔整個展覽活動過程運行,通過一個適合特定人羣或廣大受衆參觀分享自己在某一階段內取得藝術創作的成就或成果的過程。

幼兒園中班教案8

教學活動目標

1、知道糖在水裏可以溶化,溶化的速度與攪拌的速度有關。

2、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分享的快樂,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

3、能創編棒棒糖跳舞的各種動作,嘗試用肢體語言表達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根據故事《甜津津的小河水》製作的PPT。

2、音樂《王老先生有塊地》:我是一根棒棒糖,會跳舞的棒棒糖,咿呀咿呀喲。

3、大根的棒棒糖,水盆,一次性小杯,勺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動

這是什麼?你們猜猜,它是什麼味道的呢?

(反思:以幼兒熟悉、喜愛的棒棒糖導入,將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活動之中。)

二、欣賞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變化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還發生了一個故事呢!

2、幼兒邊聽故事邊欣賞PPT。

提問:(1)小熊碰到朋友時爲什麼藏起了棒棒糖?(2)小熊後來爲什麼很難過?(3)我們該怎麼幫助小熊呢?

3、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這根棒棒糖的甜味,也能讓河裏的朋友嚐到,讓小熊快樂起來?

(反思:聽故事、看PPT,自然把幼兒引入問題情境:用什麼辦法,可以使這根棒棒糖的甜味兒,也讓河裏的朋友嚐到,讓小熊快樂?這裏出現了一個知識點:糖放在水裏會溶化。)

三、實驗:把棒棒糖放到水裏

提問:(1)棒棒糖放到水裏會怎樣呢?用什麼辦法可以讓棒棒糖溶化得快一點呢?哦,攪拌棒棒糖,也許會溶化得快一點,我們來試試,像跳舞一樣地攪拌。

(反思:糖放在水裏會溶化,至於如何讓糖溶化得快一點,除了攪拌,當然還有許多其他辦法,比如用熱水等等。在這裏,只是爲了讓孩子有一些感受,就選取了攪拌的方法。)

四、創編故事結尾

1、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將我們的好辦法告訴小熊,並且編到故事裏。這樣,小熊就會非常快樂了。

2、幼兒創編故事結尾。

(反思:創編故事結尾,讓孩子們從小熊的情緒變化中感受分享的快樂,並且爲後面的環節“棒棒糖快樂地舞蹈”作了鋪墊。)

3、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裏,小魚、烏龜、螃蟹都游來啦。小熊高興了,棒棒糖也很開心。棒棒糖說:小朋友可以教我一些舞蹈動作,我會攪拌得更起勁的,溶化得更快一些。

五、教棒棒糖跳舞

師:跳舞是需要音樂的,我們用什麼音樂來伴奏,教棒棒糖跳舞呢?

1、聽音樂,一起拍手。

教師唱:“我是一根棒棒糖,會跳舞的棒棒糖,咿呀咿呀喲。”

2、幼兒自由創編各種不同的'棒棒糖跳舞動作,並邊唱邊表演。

(反思:幼兒所熟悉的歌曲《王老先生有塊地》,節奏感很強,幼兒很容易合着節拍邊唱邊跳。)

3、嚐嚐水變甜了沒有。

(1)我們創編了這麼多棒棒糖跳舞的動作,現在我們來嚐嚐水變甜了沒有。

(2)每人一小杯,嘗一嘗。

幼兒嘗的時候,老師提問:你們猜,這盆水會變得越來越怎麼樣呢?(越來越甜)棒棒糖會變得越來越怎麼樣呢?(越來越小)如果到放學的時候再來品嚐,水會怎麼樣呢?(更甜)那我們到放學的時候,再來看看嚐嚐,棒棒糖是不是越來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附故事:甜津津的小河水

有一天,小熊有了一根棒棒糖,一根香香甜甜的棒棒糖。它獨自來到河邊,拿出棒棒糖,歡歡喜喜地正準備要吃,一條小魚游過來了。小熊趕緊藏起了棒棒糖。小魚問:“小熊,小熊,你在幹嘛?”小熊說:“沒幹嘛,沒幹嘛。”小魚遊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正要吃,一隻小烏龜游過來了,小熊趕緊藏起了棒棒糖,小烏龜問:“小熊,小熊,你在幹嘛?”小熊說:“沒幹嘛,沒幹嘛。”小烏龜遊走了。

小熊拿出棒棒糖正要吃,一隻小螃蟹游來了,小熊趕緊藏起了棒棒糖,小螃蟹問:“小熊,小熊,你在幹嘛?”小熊說:“沒幹嘛,沒幹嘛。”小螃蟹也遊走了。

河裏的朋友都遊走了,小熊拿出了棒棒糖要吃,可是,周圍一個朋友也沒有,他覺得很孤單,他想:“要是身邊有朋友一起吃,大概會很熱鬧吧?”於是,他就喊了起來:“小魚,小魚。”小魚沒有來。他又叫:“小烏龜,小烏龜。”小烏龜沒有來。他最後喊:“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沒有聽見,他覺得很難過。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塊棒棒糖的甜味,也能讓河裏的朋友嚐到呢?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小熊吧。

幼兒園中班教案9

【設計意圖】

爲了培養我班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學習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初步理解、想象故事的情節。讓幼兒通過文學作品瞭解鳥的作用和特殊本領。因此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喜歡安靜傾聽文學作品、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瞭解啄木鳥、貓頭鷹、喜鵲等幾種鳥的作用和特殊本領。

3、懂得別人遇到困難時要想辦法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

2、幼兒收集各種鳥的圖片、圖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邊唱樹上許多紅蘋果,邊進教室安靜坐好。問幼兒紅紅的蘋果長在哪裏呢?出示兩棵蘋果樹,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兩棵樹的不同。

2、猜測一下發生了什麼事?

誰能爲老蘋果樹治病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安靜地欣賞故事《小蘋果樹請醫生》。

2、提出問題,幫助幼兒回憶並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蘋果樹都請了誰給樹婆婆看病,它們能給樹婆婆看病嗎?

(3)誰會給樹婆婆看病呢?啄木鳥是怎樣爲樹婆婆看病的`呢?請幼兒學一學啄木鳥捉蟲的動作。

(4)這個故事裏有誰幫助了別人?

(5)啓發幼兒說一說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怎樣幫助別人。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4、瞭解鳥類的特殊本領。

(1)幼兒看掛圖,說出啄木鳥會捉樹幹裏的蟲子,喜鵲會捉樹葉上的蟲子,貓頭鷹會捉田鼠。

(2)引導幼兒說出認識的各種鳥及鳥的圖片,說一說鳥的本領。

5、啓發幼兒思考並互相交流保護鳥類的辦法。

三、結束部分

鳥兒們知道小朋友這麼喜歡它、愛護它,它們非常高興,要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我們學小鳥飛出去一起做遊戲吧!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中,播放《小蘋果樹請醫生》故事磁帶,讓幼兒嘗試根據故事內容自選角色進行表演。

幼兒園中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徵,簡單瞭解飛機的種類及作用。

2、知道飛機是一種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方便。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徵,瞭解飛機的種類。

活動難點:

知道飛機作爲一種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種類的飛機圖片(客機、戰鬥機、水上飛機、直升機):課前回家收集關於飛機種類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1、提問:“天上飛,不是鳥,前邊翅膀大,後邊翅膀小,喝飽汽油飛得高”猜猜是什麼?

2、提問:你們做過飛機嗎?坐飛機有什麼感覺?

小結:坐飛機很舒服,速度很快。

二、通過觀察客機的飛機模型,激發幼兒的`前期經驗,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徵。

1、請幼兒觀察飛機模型,與同伴交流討論,瞭解飛機的結構。

提問:觀察飛機模型,飛機都是由哪幾部分構成?它們叫什麼名字?都有什麼用處?

小結:飛機由機頭、機身、機翼、尾翼、起落架這幾部分構成。機翼是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尾翼是保證飛機平穩飛行的,起落架幫助飛機平穩起飛和降落。

2、通過模型認識飛機的用途與便利。

提問:它的用處是什麼嗎?它的名字是什麼?爲什麼要坐飛機旅行?

小結:飛機是現在速度最快的一種交通工具,他可以在天上飛行,可以去汽車去不了的地方。出行坐飛機很便利,飛機的本領真大。

三、瞭解飛機的種類、用途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提問:除了客機,你們還認識哪些不同的飛機?它們都有哪些用處?直升機有什麼用處?水上飛機有什麼用處?戰鬥機的作用是什麼?

小結:飛機有這麼多種類,他們的用途也不一樣。有的飛機可以用來打擊敵人,維護國家的安全,一般是軍用飛機;有的飛機用來運送旅客或者是噴灑農藥,一般就是農用飛機。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本領真是大。

四、觀看飛機展視頻,感受飛行帶來的震撼和祖國的強大。

提問:你們最喜歡哪一種飛機?爲什麼?你們還想設計出什麼樣的飛機?會有什麼特別的本領?

五、活動延伸

到活動區,將你們想要設計的飛機畫出來吧。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運用直觀性、引導性、探索性的教學方法,讓孩子通過多種形式興趣盎然地學習,對目標的達成起到了獨有的學習效果。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飛機的基本特徵,瞭解了飛機的種類及作用,以及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方便。

在解決活動重點“認識飛機的基本特徵,瞭解飛機的種類及作用”時,讓幼兒觀察客機飛機模型在前,教師總結、提升在後,利用觀察法,充分的引導幼兒探索與發現,並在己有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說說飛機都是由哪幾部分構成,說說除了客機還認識哪幾種飛機,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在認識到飛機本領大的同時,還關注到了個別幼兒的差異性,讓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同時教師還運用圖片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的認識到不同種類的飛機外形與作用,加深了對飛機的瞭解。

在解決活動難點“知道飛機作爲一種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時,運用談話法,讓幼兒說說自己認識的飛機,它們都有什麼本領,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己有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視聽結合法,讓幼兒通過觀看飛機展視頻,感受飛機作爲一種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整節活動中師幼互動頻繁而有效,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飛機的基本特徵、種類及其作用,以及它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但活動中還存在着不足之處,在幼兒想象設計自己飛機時,急於達成自己的目標,提問不明確,對於幼兒的回答缺少肯定與提升,導致幼兒在設計飛機時缺少新意,現場調控能力還需繼續加強。

幼兒園中班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喊數抱團的遊戲,瞭解玩法。

2、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增強團的意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準備

音樂、對遊戲的認識、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三、教學過程

1、導入: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去玩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好朋友抱抱團》,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幼兒一個個紛紛議論說着自己的想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渴望遊戲的樂趣。)

師:"這個遊戲其實很簡單,當老師說到某一個數字寶寶的時候例如3,你就要尋找到三個小夥伴抱在一起組成一個團。當說到4的時候你就要尋找四個小夥伴抱在一起。"

2、開始遊戲,師:"在圓圈的線上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一起圍着圓圈走,當聽到指示的時候,抱起來組成團、最後數數看是不是對的。錯誤的小朋友和沒有找到小夥伴的小朋友就會被淘汰退出,最後我們來看看是那幾個小朋友留在最後。

3、遊戲結束,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四、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遊戲,活動中,幼兒情緒很高,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鍊,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活動量適中,是一節成功的遊戲教學課。

幼兒園中班教案12

活動背景:

兒歌《蟲蟲蟲蟲爬》簡單、有趣,每一幅圖畫聯結起來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分格漫畫,陸續出場的角色將兒歌內容一波一波地推進。採用了循環兒歌的形式,有很強的節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開頭呼應,非常有利於幼兒進行預測。同時在知識經驗方面,還展現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徵,用“爬、飛、跳、遊”等動態詞描繪了小動物的活動方式。

針對同一教學內容,讓教師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調整活動的設計,重新組織重、難點,這對於幼兒教師來說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這一活動設計我們根據兒歌的節奏框架,在難度和重點方面進行了調整,使它更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並根據語言學習領域裏提倡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將這個學習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通過遊戲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圖片的內容,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

2、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並學習仿編兒歌。

3、體驗參與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伴奏旋律、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模仿小動物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咦,我們一起聽聽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又是怎樣走路的?(老師提醒幼兒用節奏來念)帶領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爬、飛、跳、遊”4種走路方式。

(首先,創設情境,以一首聽上去輕鬆而且節奏感很強的旋律導入,並藉助於問題: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他們又是怎樣走路的,來調動幼兒最直接的經驗回憶。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雖然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需要幼兒不斷適應新的動作模式,因此老師的示範、鼓勵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誰來了,它是怎樣走路的呀?等等,幫助幼兒初步感知了兒歌的節奏型,爲後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經驗準備。)

(二)看圖學兒歌,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老師:“剛纔你學了哪些小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老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好玩的遊戲變成一首很有趣的兒歌呢?這首兒歌在哪兒呢?就藏在老師帶來的圖片裏,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第一張圖片:

老師:“圖片上有誰?它在幹什麼?它爬到誰的家?”

(這張圖片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老師帶領幼兒集體學說。)

2、出示第二張圖片:

“蝴蝶是怎樣走路的?它又會飛到誰的家呢?”

(這張圖片也可以像第一張圖片一樣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誰來說說,請幼兒個別講述——“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將第一幅和第二幅圖片放在一起講述因爲這兩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着許多相似之處。問題簡單明瞭,對幼兒來說,圖片兒歌的內容是簡單的,富有節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這個環節我不斷地提醒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兒歌的句式節奏上。通過這一環節,幼兒也會初步感知到這種首尾呼應的句式。)

3、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1)請幼兒比較第一、二張圖片:“這兩張圖片和我們平時看的圖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能發現其中的小祕密嗎?”

(2)向幼兒介紹分格線。

老師:“這個分格線有什麼用呢?”

小結:當我們把幾幅小圖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線隔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小動物在做這些事情的連續過程了。

(3)出示第三幅圖片:

老師:“這幅圖片上也有分格線,誰來用一句好聽的話把這幅圖片的內容像前兩幅圖片一樣說出來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魚家。”

(這個環節重點是解決分格線這個難點。分格線對於幼兒來說知識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個大環節中單獨解決掉,同時也是想讓幼兒帶着初步掌握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在後面的環節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張圖片:

老師:“咦,小青蛙跳到小魚家,它找小魚乾什麼呢?”原來,青蛙要告訴小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在小魚的身邊出現了什麼呀?”———魚網要來網小魚了。

“小青蛙會對小魚說什麼?”

“小魚會害怕嗎?”

“小魚小魚遊,游到誰的家呢?魚網是它的家嗎?它的家又在哪兒?”

“小魚究竟有沒有被抓走?我們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幹什麼?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這兩張圖片的內容和前面圖片的內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問採用了遞進的形式讓幼兒在聯繫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推斷。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

5、完整地學說兒歌一遍。

老師:“我們一起來聽着好聽的音樂把兒歌完整地說一說。”

(形象生動的圖片配上韻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間調動起幼兒的視聽感官,培養了幼兒欣賞性的傾聽能力,促使幼兒在傾聽和欣賞畫面過程中油然而生一種愉悅感。給了後面創編活動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

(三)創編兒歌

1、集體創編。

老師:“在這首兒歌中講了4種小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開始的遊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小動物的走路方式。咦,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會爬的、會跳的、會走的小動物編進兒歌中,讓它變成一首會變化的兒歌。我們來試試,好嗎”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張圖片,除了毛毛蟲會爬,還有誰會爬?”

(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老師相應地貼上圖片。)

幼兒一起把新創編出的兒歌說一說。

2、個別創編

老師:“大家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圖片,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放在圖卡上來創編新的兒歌。

要求:

(1)新兒歌中幾種小動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樣。

(2)貼圖片的時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線後面的圖片應該和後一幅分格線前面的圖片怎麼樣?你的新兒歌能不能連貫地講下去。

幼兒分別操作。

3、幼兒展示自己的兒歌

(這個大環節應該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這也是實現教育活動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講述遷移更好地幫助幼兒把書本經驗轉化爲實踐生活經驗。同伴之間的合作,創編出一個個有趣的兒歌。一個幼兒的表述,有啓發了其他幼兒的想象,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更多的新組合。)

活動反思:

(一)思所得

1、對重難點的把握。

爲了讓活動更具有挑戰性和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需要,在活動重難點方面筆者定位爲:在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基礎上,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並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學習仿編兒歌。活動中對兒歌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對於幼兒來說並不困難。難點應該在幼兒最後創編這個環節。因此我們採用了集體創編先,幼兒小組、個別創編後,並結合圖片的輔助材料來幫助幼兒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點。

2、活動過程和方法的組織。

在這次活動中着重體現的是遊戲激趣、互動提升、創編表達這3個過程。在第一環節遊戲激趣中,藉助於音樂旋律、老師的提示語、幼兒的動作參與很好地調動了他們的經驗回憶,直接爲後面的活動做好準備。在第二環節互動提升中,藉助圖片學習兒歌,幼兒由此進入了互動的環節。前三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着許多相似之處。內容簡單、節奏有趣。幼兒能夠感受首尾呼應的句式。把分格線放在了第三幅中解決,是想讓幼兒帶着前兩幅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後面的環節。在學習後兩張圖片的內容時提問採用了遞進的形式很好地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整個活動自始至終吸引幼兒,很自然地把幼兒推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的熱情。在第三環節創編表達中,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是對兒歌韻律和節奏學習次鞏固性練習,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2、思不足。

在最後創編活動中,我希望幼兒能根據兒歌的句式節奏來創編,加上圖片的經驗幫助會使幼兒的創編有了更多的精彩、有趣和可愛之處。幼兒的想法是拓展的、開放的,但在表現時出現了與語言表述的脫節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分析原因:1、材料提供的有限性侷限了幼兒的創作和表現。2、語言技能的支撐不夠侷限了幼兒很多表達。

我的疑問:創編作爲難點,強行需要幼兒按照句式講述難度很大,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我們追求的是美的意境還是硬幼兒導入我們預定的學習情境?

附兒歌:

蟲蟲蟲蟲爬

蟲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魚兒家。

魚兒魚兒遊,游到誰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的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

2、想辦法幫助小老鼠解決在看望奶奶途中發生的問題,並大膽表述。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大西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謎語遊戲,引起導入故事。

提問:(1)誰來猜一猜?師:這隻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大西瓜。

2、看圖講故事,並播放幻燈片。

(1)、故事講述至“還有半個留給奶奶吃吧!”

提問:①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覺得怎麼樣?

②發現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麼想的?

③還有半個西瓜,小老鼠爲什麼不吃呢?

(2)、續講故事至“這下可涼快多了。”

提問:吃完了半個西瓜,小老鼠是怎麼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嗎?爲什麼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兒看圖,想辦法幫助小老鼠過河。

提問:小老鼠又不會游泳,這可怎麼辦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老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聰明的小老鼠是用什麼辦法過小河的呢?(故事講至穩穩當當的過了河。)

(4)、續講故事至“小傢伙,我要吃掉你。”幼兒大膽猜想幫助小老鼠的辦法。

①發生了什麼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麼說的?小老鼠覺得怎麼樣?

③你要是小老鼠會怎麼辦呢?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師:讓我們來看看這隻小老鼠是怎麼做的?(講故事至結尾。)

3、完整的欣賞故事。(播放課件。)

討論:你們喜歡這隻小老鼠嘛?爲什麼喜歡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學活動中,老師以幼兒爲主體,課件爲載體,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交談,並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針對膽小的幼兒,鼓勵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此次語言活動以多媒體課件爲載體,使幼兒更加生動、直觀的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能根據小老鼠遇到的困難,設身處地的爲小老鼠着想,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它,並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對問題的設計也是緊扣目標,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驗了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整個課堂幼兒的語言表述慾望非常強烈,興趣也很濃厚。

五、教學反思

1、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學方案。

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從小就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維非常的活躍和開闊。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師的主觀設想而進行,而要根據孩子們的愛好來確定。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地運用。就如,我請幼兒爲像老鼠想辦法時,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設計的幾個環節,幼兒都不是很積極,但當我隨機改變一下教育方案,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於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幼兒園語言教育除了要運用一般的教育教學方法外,還應從語言自身的教育特點出發,形成一套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應從幼兒親身參與其中的生活現實出發挖掘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加以合理利用,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新綱要指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到幼兒的遊戲中,和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困難,形成了各種思想的一個有機結合點,給幼兒以新的刺激,進而激起了幼兒開動腦筋的熱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幼兒園中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詩歌中“祖國”的含義,知道祖國很大、很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詩歌意境美,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嘗試仿編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產生對祖國的自豪感。

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朗誦詩歌,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難點:通過感受詩歌的意境類,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有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鴨子、小牛、小鳥、小猴子及它們生活環境的圖片的教學課件。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的小動物,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誰吧(出示小白鵝、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動物的圖片)

提問:圖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生活在什麼地方?

師: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家,它們在自己的家裏快快樂樂地生活着。

2、出示河流、山坡、泥窩、花朵的圖片,請幼兒說說是什麼地方,分別是誰的`家

提問:說說是什麼地方?都是誰的家?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完整感知詩歌內容,嘗試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欣賞、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麼?小白鵝是怎麼說的?小山羊是怎麼說的?小燕子是怎麼說的?小蜜蜂是怎麼說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誰能用詩歌裏的話來說一說?

2、師幼接龍朗誦詩歌,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後半句。

3、請男孩女孩分工合作朗誦詩歌。

4、播放音樂,師幼用輕柔、優美的聲音共同完整的朗誦詩歌。

三、引導幼兒理解詩歌中事物之間的關係,嘗試仿編詩歌。

1、嘗試仿編詩歌

問:爲什麼小白鵝說,祖國有清清的河流?

河流還會是誰的家?你能把它放進詩歌裏說一說嗎?

2、嘗試創編詩歌

出示小鳥、小猴等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它們生活在哪裏?它們會告訴我們祖國有什麼?

結合圖片,共同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仿編、創編的詩歌

四、出示祖國廣大河山視頻,讓幼兒感受祖國的美麗,產生自豪感。

詩歌裏用了一個好聽的詞語,祖國!小朋友,我們的祖國都有什麼?

小結:祖國是我們共有的一個家,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老師在活動區給大家準備了更多的圖片,我們繼續去編一首新的詩歌吧!

反思:

中班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選擇上,選擇了語言豐富、優美的詩歌《美麗的祖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幼兒所熟悉的動物、景物,來引導幼兒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與產生愛國的自豪感。

在活動開始前,出示了詩歌中的小動物的圖片與生活的地方的圖片,通過感受、提問,讓幼兒先初步理解了事物,爲之後詩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朗誦詩歌時,通過一遍一遍的重複提問動物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讓幼兒更好地、進一步理解詩歌與感受詩歌的美。在仿編與創編詩歌時,教師爲幼兒提供多種動物圖片作爲提示,幫助幼兒有目的地進行仿編,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幼兒因祖國的強大而驕傲自豪。

在活動中,我作爲老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簡練,容易給幼兒造成混淆。活動中對幼兒的評價也是顯得單調,會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麼是什麼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雲、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裏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讀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裏說了什麼,要用詩歌裏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爲什麼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裏?……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麼是什麼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遊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裏?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裏。

課後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爲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孩子也紛紛發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係。在讓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並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引出詩歌,這個環節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於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後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纔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節,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並沒有這麼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裏,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遊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能貼到相應的家裏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於出現混亂的現象。本活動我把創編環節放在重點,時間佔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爲一個最主要的環節來做可能更合適

幼兒園中班教案16

設計背景

以幼兒對食物的形成、特徵與食用方法從而瞭解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心,而自己也要回報自己的父母的愛。

活動目標

1、瞭解菠蘿的簡單特徵、食用方法和用途。

2、理解故事《小刺蝟和大菠蘿》,體會小刺蝟對媽媽的愛。

3、學習表達對媽媽的愛,嘗試爲媽媽做一件事。

4、激發了幼兒對菠蘿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重點難點

學習做一件事來表達對自己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故事《小刺蝟和大菠蘿》錄音磁帶。

2、幼兒用書《菠蘿》、教學掛圖《小刺蝟和大菠蘿》。

活動過程

一、瞭解菠蘿

1、教師:你見過菠蘿嗎?它長得什麼樣?

2、教師:你吃過菠蘿嗎?可以怎樣吃?它是什麼味道的?

3、閱讀幼兒用書《菠蘿》,向幼兒簡單介紹菠蘿外形特徵、食用方法和用途。

二、欣賞故事《小刺蝟和大菠蘿》

1、教師:有一隻小刺蝟,有一天得到了一個大菠蘿,你知道發生了什麼故事嗎?我們來一起聽聽《小刺蝟和大菠蘿》的故事吧。

2、教師出示教學掛圖,並播放錄音故事《小刺蝟和大菠蘿》,幼兒欣賞。

3、教師:小刺蝟採了一個大菠蘿,他爲什麼沒有自己吃》?

4、教師:媽媽爲什麼說從來沒有吃過這麼香甜的`菠蘿?

三、說一說:我爲媽媽做件事

1、教師:每個人都有一個好媽媽,你愛自己的媽媽嗎?你爲媽媽做過什麼事?能說出來講給大家聽聽嗎?

2、教師:你還想爲媽媽做什麼事呢?

延伸活動

教師和家長溝通,讓幼兒嘗試爲媽媽做一件事。

教學反思

1、利用水果活躍了課堂氣氛。

2、引用幼兒對水果的喜愛來了解菠蘿。

3、學會表達對父母的愛。

小百科:菠蘿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16世紀從巴西傳入中國。 現在已經流傳到整個熱帶地區。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增大之花序軸、螺旋狀排列於外周的花組成,花通常不結實,宿存的花被裂片圍成一空腔,腔內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葉的纖維甚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網和造紙。

幼兒園中班教案17

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豐富詞彙:五彩繽紛。

二、鼓勵幼兒大膽仿編故事情節並講述。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與口語能力。

三、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變色後的愉悅心情,教育幼兒不挑食。

四、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五、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並學習句式:ⅹⅹ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色。

活動難點:

運用以上句式仿編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參觀“蔬菜市場”,引領幼兒認識各種顏色的蔬菜。

二、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能擠出彩色牛奶的奶牛教具一個,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今天啊,有一位神奇的朋友要來這裏做客,想知道她是誰嗎?

(老師出示奶牛教具,引出課題。)

二、記住故事題目,教學故事第一部分;(學習句式: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

1、記住故事題目,

師:她呀,可不是普通的奶牛,是一頭“神奇的奶牛”。

(幼兒複述“神奇的奶牛”2—3遍)

2、教學故事第一部分,學說句子。

(1)老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老師一邊根據故事內容表演“擠牛奶”過程,一邊引導幼兒學說句子“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

三、觀看多媒體課件,教學故事第二部分;(學習句式:ⅹⅹ餵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ⅹ色。)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第二段至第五段)。

師:還有更神奇的事情呢!小朋友,請看畫面,再聽一聽更神奇的事情是什麼?

2、逐段分析理解故事情節,學習句式:ⅹⅹ給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ⅹ色。

(1)師:哪些小動物喝牛奶變色了?

(老師根據幼兒回答貼出相應圖片)。

(2)師: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白兔變成了什麼兔?

(老師根據回答貼上相應的圖片,並引導幼兒複述故事情節,學說句子。)

(3)師:請大家再看畫面,看看小朋友說錯了小兔怎麼變的沒有。

(全體幼兒觀看故事第二段畫面,複述句子。)

(4)師:小黑貓、小花鹿、灰狐狸又餵奶牛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喝了變成了什麼顏色呢?請小朋友再看畫面,

(幼兒觀看故事三到五段故事畫面後,回答老師提問,老師根據回答貼上圖片。)

(5)師:四個小動物給奶牛吃了四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就擠出了四種不同顏色的牛奶,喝了變成了四個不同顏色的新自己。真是太神奇了!大家記住它們是怎麼變的了嗎?請大家看着圖片講我聽聽。

(幼兒看着黑板上的脈絡圖,完整複述故事第二部分內容,學說句子)

四、教學故事第三部分,仿編故事情節;(仿照句式“ⅹⅹ給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擠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變ⅹⅹ色。”練習說話。)

1、老師講述故事第六段。

2、出示幼兒熟悉的若干動物形象,引導幼兒仿編故事情節。

師:有了神奇的奶牛,四個小動物不僅可以變自己喜歡的顏色,還能變回自己原來的顏色,真是太有趣了。森林裏其它動物知道了這件事後,許多動物都來了,大家都想變色呢!不過,它們說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出變色的主意,現在請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動物,告訴它餵奶牛吃什麼顏色的什麼菜,擠出什麼顏色的牛奶,它喝了變什麼色,好嗎?

(點兩名幼兒站前面說後,讓幼兒互相說,老師巡迴指導。)

五、教學故事第四部分,豐富詞彙:五彩繽紛。

1、老師講述故事第七段。

2、學習詞:五彩繽紛。

師:“五彩繽紛”就是說許多好看的顏色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如:春天的草地上有……的花、菜市場有……的蔬菜、過年時天空上有……的煙花。

六、完整欣賞故事,結束活動。

1、師:這個故事有趣嗎?我們一起再聽聽好嗎?

(幼兒完整觀看多媒體課件並聽故事。)

2、贈送奶牛,結束活動。

師:聽完這個故事啊,我也想變色了,我要餵奶牛吃紅紅的辣椒,就擠出紅紅的牛奶,我喝了變成紅紅的我。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變色啊?(想)。那好,我呀把奶牛送給你們,以後你們想變什麼顏色就餵奶牛吃什麼顏色的蔬菜,擠出什麼顏色的牛奶,你喝了就能變了。

(送奶牛,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神奇的奶牛》——教學反思

今天這節課,我感覺孩子們的學習是積極的、愉快的、輕鬆的;從孩子們的興趣與課堂表現來看,是孩子們所喜愛的,並且是有效的。

讓中班的幼兒學說並運用具有三個層次關係的複雜句式,難度挺大的,但經過我對教材內容的剖析、提煉,對教學難點的分散、化解,並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還是做到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了讓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從幼兒的學習狀況可以看出:我定位的各項教育目標均已達成,所以我認爲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之所以能成功,我總結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成因:

一、準確的角色定位。

作爲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活潑的外形、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們。《綱要》中提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在活動中,我從始至終堅持着這個原則,所以孩子們能毫無拘束的表現、輕鬆愉快的表達,使整節課的氣氛都處在積極、熱烈之中。每進入一個活動環節,老師簡潔、準確的指引話語總能讓幼兒圍繞活動主題去想、去說、去討論,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以充分的進行。

二、準確的目標定位。

作爲語言課,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便是它的終極目標,而語言能力的表現就是說聽、說、讀、寫的能力,這四個方面既相互滲透又相互獨立。我這節課的活動重點定位在“說”的能力培養上,我認爲是準確的,爲了有效的達到這個目標,我又把它具體到一句複雜句的學習上。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把複雜句分解成三個層次,讓幼兒逐層深入、層層遞進的學習與練習,這樣幼兒學得輕鬆、老師教得也輕鬆。

三、充分的知識與教具準備。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中班的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已有一定的經驗,可對蔬菜種類及蔬菜名字的認識卻是很有限的,爲了讓幼兒在課堂上做到“有話可說”,所以我安排了課前的參觀活動,爲幼兒作相關的知識準備。爲了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及化解活動的難點,製造活動的神奇氛圍,我精心的製作了教具“能擠出彩色牛奶的奶牛”;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複雜的文字內容和表達方式變得形象、直觀、一目瞭然;非常輕鬆的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教學模式的大膽創新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尤其是童話故事,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以往的教學活動一般都是採用整體感受——分段理解——完整複述的模式進行。幼兒在第一個環節後便沒有了新鮮感,注意力開始分散,後面也就沒有興趣聽老師的講解與分析了。針對這種現象,我把故事化整爲零,讓故事情節成爲這節課引導幼兒進行活動的導索,引導着幼兒由淺入深的理解故事內容,完成學習任務。使幼兒在遊戲中感受故事情節的變化,又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獲取知識,保持了幼兒的新鮮感與濃厚的學習興趣。

當然,在成功的課也總會有瑕疵存在,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改進纔能有更好的活動方案出現。一節課下來,我自己感覺到的不足之處有:

一、如果事先準備一些彩色的果蔬牛奶讓幼兒課後品嚐,可能這節課會更完美。

二、幼兒的知識儲備不夠,多數幼兒說不出蔬菜名,也許簡化一點:讓幼兒只說出“ⅹⅹ顏色的蔬菜”而不是“ⅹⅹ顏色的ⅹ菜”,卡殼現象可能就不會發生。

三、圖片擺放應稍微改動一下。

幼兒園中班教案18

活動目標:

嘗試在遊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現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的奇妙變化。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麼?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遊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徵,並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遊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後,再次比較並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

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遊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

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並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後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

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於引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後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祕密;最後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啓發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節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幼兒產生認知衝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遊戲的快樂。

三、師幼交流分享遊戲感受

活動反思

在設計“百變積木”活動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的生活化。積木是幼兒最常見和熟悉的玩具,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且百玩不厭。作爲一種玩具,能夠獲得幼兒如此喜愛並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說明積木的魅力。但事實上,恰恰是因爲積木的多變性特質而讓幼兒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幼兒在搭積木時,受從自身意願出發的自由隨性和有限經驗的影響,搭積木活動往往呈現出過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戰性不強的狀況,這一狀況很容易瓦解幼兒搭積木的興趣。教師也大多忽視積木這一玩具背後所隱含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提高幼兒搭積木的.興趣和質量。因此,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材料――積木作爲活動材料,有利於幼兒與遊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的適宜性。考慮到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在:讓幼兒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地搭建;通過發現並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來激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

三是過程的互動性。作爲有目的的教學遊戲活動,我主要採用了創設遊戲情境,用提問或追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以此讓幼兒體驗挑戰和成功的快樂。我認爲有效的師幼互動,應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瞭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既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動手探索,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幼兒園中班教案19

設計意圖:

最近,晨間活動小朋友特別喜歡幫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鍊等。通過孩子的談話交流,我瞭解孩子對排列規律的正確感知,但缺乏對排列規律的認知。因此,我就根據我們班近期發現的問題設計了這次活動。想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孩子能根據圖形的排列進行排序。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圖形若干,膠水

2、幼兒操作紙

活動過程:

1、老師:“今天我收到了圖形王國送來的禮物,你們想看嗎?”(想)

“好,我麼一起來看,是什麼禮物?”

①出示一個自制頭飾,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一飾物,從而激發他們自制頭飾的興趣。

②老師打開第一個禮物盒:“哇!是一個漂亮的頭飾。”(老師戴在頭上)

“好看嗎?這漂亮的頭飾是用什麼顏色的圖形做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紅旗:紅色正方形黃色圓形紅色正方形黃色圓形……

③小結:圖形王國送來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的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排列規律接着排圖形。

“我們來看看第二個盒子裏的禮物是什麼?哇!也是漂亮的頭飾。但是它還沒做完,圖形國王請你們來幫忙呢!你們願意嗎?”

①小紅旗:黃三角形藍圓形黃三角形藍圓形……

②小紅旗: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黃圓形綠三角形綠三角形……

小結:原來圖形王國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排隊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動:(裝飾頭飾)啓發幼兒依樣接着給圖形排序。

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盒子裏的禮物是什麼?(一張請柬)

“上面寫得是什麼?我來讀一下。”老師讀請柬,“小朋友今天圖形國王邀請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你們要打扮一下自己。每個小朋友要按照圖形有規律的裝飾自己的頭飾。戴上頭飾才能進去參加舞會。”

“小朋友,你們想去參加舞會嗎?”(想)

老師出示爲幼兒準備的操作材料,有頭帶、各種圖形,請幼兒按照圖形規律依樣接着有規律的排序。

老師:“好,我們開始做好,做好了,請雙面膠幫忙。”

4、幼兒操作活動。

5、活動評價。

①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的?

②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③帶領幼兒一起去參加舞會。

6、老師:“好,舞會開始了,我們一起去參加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按規律排序》,目的在於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禮物貫穿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現圖形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徵。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採用啓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並概括圖形的排列特徵。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在活動中還設置一些分難易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幼兒園中班教案20

課程分析:

爲了提升幼兒閱讀能力,有計劃有組織地把繪本作爲教材,根據幼兒已有的認知經驗來開展這節活動。《膽小的老鼠》是一本充滿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圖書,多變的情節吸引幼兒的視線,幼兒對小老鼠和貓的結局很好奇。這個課程主要引領幼兒學會觀察比較圖畫,願意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課程目標:

1、嘗試在觀察比較畫面中初步理解小老鼠吱吱的心裏變化與行爲。

2、感受吱吱努力讓自己勇敢的過程,願意大膽地用語言表達畫面內容的理解。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程準備:

PPT

課程過程:

一、模仿動物導入,引出故事的中的“吱吱”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小白兔是怎麼走路的?”“那小老鼠是怎麼走路的?”

二、師幼一起閱讀圖畫,猜測故事情節。

1、集體閱讀PPT1、2

教師:“數一數,這裏有幾隻老鼠?誰是吱吱?它怕什麼?”

小結:“老鼠家族一共有五隻老鼠,吱吱是一隻膽小的老鼠,它最怕遇到大黃貓,一直躲在罐子裏。”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猜測姐姐是如何爲吱吱出主意的,幼兒一起爲吱吱出主意。

小結:“姐姐幫吱吱想了一個辦法,把毛線的一端系在吱吱腰上。”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PPT3、4、5

教師:“你們看到了什麼?真的是大黃貓來了嗎?”“吱吱又發現了什麼?”“姐姐是怎麼做的?”

引導幼兒觀察重點的畫面,釋疑解惑。

3、出示圖片PPT6、7,猜測故事結局。

教師:“它們終於看到了巧克力蛋糕,大黃貓真的來了,怎麼辦?”

4、完整欣賞故事,引發興趣。

教師:“大黃貓是怎麼被纏起來的?吱吱是膽大還是膽小?”

三、感受結尾,揭示故事內涵

小結:“吱吱是膽大的嗎,它最終靠着自己的智慧打敗了大黃貓”

四、肯定幼兒的表現,引發再讀願望。

課程反思:

活動中,幼兒興趣非常濃,可以根據圖片內容,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表現的很好。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只關注到舉手回答問題的幼兒,忽略其他幼兒要多提問幼兒。在提問時,給予幼兒的提示語過多,不夠簡潔精煉,忽視讓他們自己觀察,自己講述的過程。在今後的活動中,要把更多的話語權給幼兒,讓他們能大膽自信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感受語言的奇妙之處。

幼兒園中班教案21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體質,幼兒在活動中動作的協調性、肌肉的柔韌度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動作難度適宜,隊形整齊,拉近師幼與幼幼之間的距離。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點:

鍛鍊幼兒各個部位運動以及動作標準。

活動難點:

動作規範以及隊形變換與整齊。

活動準備:

1、器械(花球每人2個)。2、空白場地。3、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伴隨音樂原地踏步走。

2、變換隊形(四隊變兩隊,兩隊變四隊)。

3、請所有幼兒去器械。

二、基本過程:

幼兒器械操展演:

(1)原地踏步走,(四個八拍)。

(2)上肢動作,(四個八拍)。

(3)軀幹運動,(四個八拍)。

(4)體轉運動,(四個八拍)。

(5)跳躍運動,(四個八拍)。

(6)隊形交叉變換,(四個八拍)。

(7)下蹲運動,(八個八拍)。

(8)走隊形,隊形變換,(四個八拍)。

(9)重複原地踏步,(四個八拍)。

(10)重複上肢運動,(四個八拍)。

三、活動結束

(1)整理幼兒秩序。

(2)聽音樂請把器械送回去。

(3)集合(下場)。

活動反思:

此項活動全程積極,孩子們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投身到整個活動中,整個活動流程和諧有序,愉悅。孩子們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精神充沛,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幼兒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孩子們快樂的鍛鍊身體的各部位。但活動也有不足之處,如:個別幼兒胳膊沒有伸直;下蹲姿勢也不是很準確。對於中班上學期的小朋友,他們的表現,我們很滿意,以後再接再厲。

幼兒園中班教案22

活動目標:

1、通過花樣玩牀單,豐富幼兒身體運動體驗,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激發幼兒創新能力。

2、通過遊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的樂趣,發展幼兒交往能力。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牀單若干(幼兒人數一半,長1米、寬1、5米)、一條稍大師用牀單

2、一個配合做魚婆婆的教師。

3、音樂2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花樣玩牀單

1、教師:“小朋友,準備好了嗎?開好你們的小車,我們一起出發吧!”小朋友按自己的理解方式兩個兩個一組,用牀單模仿成小車狀,隨輕快音樂繞場一週。

2、教師:“你們累了嗎?那坐下來休息一會吧!剛纔我們用牀單做成了小車,現在可以想一想,牀單還可以怎麼玩?”

背景音樂響起,幼兒結伴自由活動,教師可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遊戲,如:跳牀單、拉大鋸、翻被子、拔河、擡轎子、劃小船、鑽鐵絲網、絞麻花、袋鼠跳等動作,鼓勵幼兒創新玩法。

二、基本部分:遊戲“小魚和浪花”

教師:“剛纔,每對好朋友都盡情地玩了牀單,大家都開動小腦筋,玩出了許多新花樣,玩得也很開心。現在,老師要來考驗考驗每對好朋友,遇到困難能不能一起想辦法去克服,好嗎?1、遊戲一:好朋友

教師:“大家都知道,小魚和浪花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一起生活在大海里,不管風浪有多大,總是相親相愛,從不分開的。現在我們把牀單當做浪花,你們當小魚和浪花,我來當風婆婆。:起風啦!“呼!呼!”海面上颳起了一級風。好舒服啊,小魚們在浪花裏游來游去。“呼!呼!呼!”風大起來了,已吹到三級了,小魚和浪花做起了遊戲,玩的更高興了。

2、遊戲二:保護好朋友

教師:“噓!魚婆婆來了,她想要抓小魚回去做魚卷,小魚趕快想個辦法把自己和好朋友藏起來,魚婆婆來了就抓不到小魚了。”

鼓勵幼兒兩兩合作快速地躲到牀單下,儘量縮得小些。

(魚婆婆在幼兒中間轉一圈後返回)哈!小魚真聰明,魚婆婆一條小魚也沒抓到,灰溜溜地走了。

3、反覆遊戲3—5次,教師捕魚數次,直至把所有魚兒全抓走。

4、遊戲四:做魚卷

教師:“魚婆婆捕到了這麼多的小魚,好開心喏!她哼着歌兒,做起了魚卷。”

教師示範做“魚卷”:做、做、做魚卷,攤平魚卷皮兒,放條小魚兒,捲一捲、滾一滾,一個魚卷做好啦!

教師:做“魚卷”真好玩呀,我們也來做“魚卷”吧!

幼兒兩個好朋友互相合作,一個躺在牀單上抓住一邊滾動,做成魚卷後,另一個幼兒將牀單拉開。鼓勵幼兒比賽誰做的魚卷又多又漂亮。

三、結束部分:放鬆動作

教師:今天,我們做了好多遊戲,有點累了,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互相捏一捏,拍一拍,按摩一下。

讓幼兒在安靜的`音樂聲中相互按摩一會後結束活動。

反思:

此次活動非常成功,孩子們在玩的同時學會了開動腦筋,互相合作。特別是是魚婆婆抓小魚的環節非常適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最受孩子喜歡,最後部分做“魚卷”,讓孩子們在說說做做中體驗了牀單的多樣性。

要說不太成功的地方,就是開始部分,說一說牀單有哪幾種玩法時,有個別孩子不積極,只急於進入下一個環節。說明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在玩了之後纔會有總結。所以以後我們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先讓孩子有了生活體驗,才能把活動進行的更好!所以在進行活動的同時要激起孩子們的興趣,變換各種玩法,體驗團結的力量,這樣才能在玩的同時體會到遊戲的真知!

幼兒園中班教案23

活動目標:

1、會制訂簡單的運動計劃,瞭解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及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2、能用簡單的符號、圖案、數字等製作運動計劃表,並說出它們代表的意思。

3、喜歡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4、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5、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會制訂簡單的運動計劃,瞭解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及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難點:能用簡單的符號、圖案、數字等製作運動計劃表,並說出它們代表的意思

活動準備:

1、“教師運動計劃表"1張;“幼兒運動計劃表”幼兒每人1張。

2、自制課件(教師抓拍幼兒進行各種運動的照片)。

活動過程:

1、結合課件組織談話活動,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你喜歡什麼運動?做這些運動有什麼好處?

小結:小朋友的運動真是豐富多彩。多做運動,能使小朋友長得高、長得結實;能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讓小朋友少生病;運動還能讓我們感到快樂。

2、出示教師“運動計劃表”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瞭解運動計劃表中不同符號的含義。

(1)出示“教師運動計劃表”,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提問:計劃表的都有哪些內容?你是怎麼知道的?這是老師幾天的運動計劃?

(2)有重點地介紹運動計劃中每種符號代表的含義。

小結:制定運動計劃要考慮周到,運動計劃中要有運動的時間、喜歡做的運動、用什麼器械、運動的個數等內容。

3、幼兒制定運動計劃,教師指導。

(1)請幼兒說說自己想制訂怎樣的運動計劃。

(2)幼兒制訂計劃,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安排的運動項目是否合適,時間等方面是否有遺漏,及時給予幼兒提示或幫助。

(3)引導幼兒展示交流各自的運動計劃,互相提出補充意見。

4、組織幼兒討論運動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提問:在運動中要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小結:我們在運動前要做好熱身活動,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讓我們一起運動起來吧。

(2)教師和幼兒在音樂中運動,感受運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運動後鼓勵幼兒和同伴分享運動時的快樂心情。

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設計觀察“教師計劃表”、幼兒自主制定運動計劃、分享運動計劃、討論運動注意事項/師幼跟着音樂動起來等環節,由淺入深,讓幼兒瞭解制定運動計劃表的方法以及運動的好處、注意事項等;通過教師啓發性的提問,很好的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較好的達成了本次活動目標。

1、親身體驗,經驗入手。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各種運動遊戲,豐富幼兒的運動經驗,並瞭解幼兒喜歡的運動項目。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和幼兒一起梳理運動對身體重要性以及運動時的快樂,爲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準備,也激發了幼兒愛運動的情感。

2、提問開放,大膽放手。整個活動中,教師都採用了開放性的提問,給幼兒充分的觀察、交流的機會。教師在出示“教師計劃表”後,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計劃表的都有哪些內容”“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通過自主觀察,發現自己能看懂的符號以及不明白的地方,注重了幼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活動最後分享環節,教師提問“你能看懂他的計劃表嗎?”“他是怎麼安排運動的?”“爲什麼你能看懂他的計劃表”等有層次的提問,引導幼兒互相分享評價同伴運動計劃表,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有層次的提問鞏固了幼兒對計劃表完整性的認知又發揮了幼兒主動性。

活動中也有不足,個別地方特別是引導幼兒觀察計劃表時語言不夠簡練;評價環節教師的提煉有欠缺,過多注重了運動計劃表的完整性,教師也應該考慮到幼兒在安排運動項目時的可行性等方面。最後的引導幼兒瞭解運動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時比較倉促,沒有給幼兒及時提升經驗。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設計觀察“教師計劃表”、幼兒自主制定運動計劃、分享運動計劃、討論運動注意事項/師幼跟着音樂動起來等環節,由淺入深,讓幼兒瞭解制定運動計劃表的方法以及運動的好處、注意事項等;通過教師啓發性的提問,很好的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較好的達成了本次活動目標。1、親身體驗,經驗入手。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各種運動遊戲,豐富幼兒的運動經驗,並瞭解幼兒喜歡的運動項目。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和幼兒一起梳理運動對身體重要性以及運動時的快樂,爲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準備,也激發了幼兒愛運動的情感。2、提問開放,大膽放手。整個活動中,教師都採用了開放性的提問,給幼兒充分的觀察、交流的機會。教師在出示“教師計劃表”後,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計劃表的都有哪些內容”“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通過自主觀察,發現自己能看懂的符號以及不明白的地方,注重了幼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活動最後分享環節,教師提問“你能看懂他的計劃表嗎?”“他是怎麼安排運動的?”“爲什麼你能看懂他的計劃表”等有層次的提問,引導幼兒互相分享評價同伴運動計劃表,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有層次的提問鞏固了幼兒對計劃表完整性的認知又發揮了幼兒主動性。活動中也有不足,個別地方特別是引導幼兒觀察計劃表時語言不夠簡練;評價環節教師的提煉有欠缺,過多注重了運動計劃表的完整性,教師也應該考慮到幼兒在安排運動項目時的可行性等方面。最後的引導幼兒瞭解運動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時比較倉促,沒有給幼兒及時提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