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六篇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六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綱要》在科學領域中要求我們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萌發對科學的興趣。爲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發現周圍有趣的事情,並積極尋求答案。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特擬以下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已認識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係。

3、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鋪路。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PPT,音樂,圖形卡片,爲鋪完路的小房子

經驗準備:對各種常見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由小鴨子的新房子,鞏固已學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二、鋪路

1、情景展現:小鴨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師: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把路鋪好。

2、鋪小路

(1)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師:土坑有哪些形狀?請你把與土坑形狀相同的石頭填進去,然後檢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導幼兒操作,用圖形一一對應地填好。

(3)還有坑沒填好,但是沒有與它形狀相同的`圖形怎麼辦?

引導幼兒觀察旁邊的半圓形石頭:鼓勵幼兒嘗試拼一拼,教師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讓幼兒觀察比較。

歸納並小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4)喊小鴨子回家引出鋪路任務。

交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鋪路幼兒人手一張要鋪路的圖,強調在鋪路的時候應邊對邊、角對角鋪平。

幼兒完成後點評、展示。

活動結束:

將我們鋪好的小路圖送到教室的科學活動區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賞吧!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實施策略

爲了更好的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與價值,幼兒園的研究團隊羣策羣力,歸納總結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四環教學法"。

第一環:創設情境--激情引趣(從經驗入手)

第二環:問題引路--猜想設疑(從問題入手)

第三環:操作實踐--探究發現(從操作入手)

第四環:表達交流--解決問題(從生活入手)

本次活動,通過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而《杯子出來了》《吹氣球》兩個小實驗,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空氣壓力這一科學現象,運用從實驗中獲得的新經驗解釋生活中的有趣現象,體驗空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通過猜想-嘗試-分享-再嘗試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發現空氣壓力的存在,瞭解空氣壓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引發幼兒探究合理利用空氣壓力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氣球吹不起來的原因,瞭解由空氣壓力產生的有趣現象。

2.能在實驗中主動探究、自主發現空氣是有力量的。

3.對科學遊戲產生興趣,簡單瞭解空氣壓力對生活的幫助。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主動探究空氣壓力的有趣現象,瞭解其和生活的關係

教學準備

紙杯、塑料杯各19個,大飲料瓶、吸管、氣球各19個,記錄表1張、即時貼若干,磁鐵10塊,課件及視頻

教學過程

(一)由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導入,引發幼兒對空氣壓力的興趣,知道空氣有力量。

1.課件:邀請幼兒進入米奇科學之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遊戲《壓不扁的瓶子》。提問:爲什麼瓶子壓不扁?瓶子裏面充滿了什麼?

小結:蓋上瓶蓋後,裏面的空氣出不來,頂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勁也壓不扁。得出結論:空氣是有力量的。

(二)通過遊戲《吹氣球》,讓幼兒在探究中發現空氣是個大力士

1.遊戲《吹氣球》,提問:米奇妙妙屋裏的科學遊戲可真有趣,咱們繼續出發,看看米奇又爲我們準備了什麼?

2.通過吹氣球-猜想放到瓶子裏的情況---嘗試操作---得出結論:放到瓶子裏的氣球是吹不起來了,因爲裏面充滿了空氣,空氣真是個大力士。

(三)通過遊戲《杯子出來了》,讓幼兒瞭解空氣無處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紙杯和塑料杯)。請幼兒猜想:把塑料杯子放到紙杯裏,不用手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塑料杯子出來?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組織幼兒討論:杯子爲什麼飛出來了?

小結:空氣無處不在,它不僅可以讓我們呼吸,空氣的壓力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四)通過分享交流、觀看視頻,瞭解空氣壓力和生活的關係,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氣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幫助?

2.觀看視頻,教師總結:空氣的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小朋友們從小學習科學知識,長大可以利用空氣的壓力的原理,創造出更多幫助人們生活的物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瞭解水量的多少產生的聲音不同。

2.感受探索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套相同的玻璃瓶子(四個標有紅黃藍綠標記的瓶子、水裝的不同)。

2.幼兒人手一根筷子。

3、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小朋友,你們發現我們桌上有什麼?(瓶子)這些瓶子有什麼特別的

地方?(有水)

2.你們再仔細看一下這些水,你們發現了什麼?(水不一樣多)

3.你們想玩一玩這些瓶子嗎?(想)我們怎麼玩?(用筷子敲)

4.好的,我們來玩一下這些瓶子,看看你們有沒有更多發現,好嗎?

5.幼兒自由探索。(師幼個別交流)

6. 你們發現了什麼?(聲音不一樣)你們知道聲音爲什麼會不一樣嗎?到底祕密在什麼地方呢?

二.個別展示探索結果,再次探索並做記錄。

1.接下來,我們有一張記錄表,你們看,這張記錄表上紅黃藍綠四個顏色標記代表了什麼?(四個瓶子),這個音量的`標記多的就表示聲音是高的脆脆的,就下面兩格的表示聲音很低沉的,你們再仔細的探索一下,並且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再次探索。

3.幼兒個別展示自己的發現和記錄表。

誰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展示)

聲音很低沉的瓶子裏的水怎麼樣?(水多)聲音脆脆的高的瓶子裏的水就怎麼樣?(試着再敲敲看,驗證一下自己得出的結論)

4.教師:瓶子裏的水越是多,聲音越是低沉;瓶子裏的水越是少,聲

音越是高。

三.聲音不同產生的美妙音樂。

1.瓶子敲擊的聲音都不一樣的祕密都被你們發現了,這些瓶子就變成樂

器,現在我就要讓這些瓶子發出美妙的音樂。

教師演奏。

2.你們想嘗試一下嗎?幼兒演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知道蜜蜂與蜂蜜的關係。

瞭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處。

認識養蜂行業。

活動準備:

"社會":《養蜂人家》。

掛圖:《蜂蜜是怎麼來的》。

有關養蜂的小知識。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蘿蔔、黃瓜等。

活動過程:

將蜂蜜放在碟子裏,請幼兒嚐嚐味道,然後猜一猜:

--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它是哪裏來的嗎?

觀察掛圖《蜂蜜是怎麼來的》,介紹蜂蜜的由來。

--蜂箱是養蜂場裏養蜂的地方。

--收蜜時,採蜜人先戴好面罩打開蜂箱蓋;然後用噴煙器噴一噴,讓蜜蜂飛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還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後將一片片蜂巢放到機器上旋轉,把蜂蜜甩出來。。

--流出來的蜂蜜,經過處理,就可以裝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來榨果汁啦!

--請幼兒選擇一中事先準備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機,加入適量的水,蓋好蓋子,開始榨果汁。

品嚐果汁,並進行比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來,請幼兒品嚐,說說是什麼味道。

--加入蜂蜜後再請幼兒品嚐,並說說又是什麼味道;加蜂蜜前後哪一種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製品.塑料製品.木製品.玻璃製品.布製品等

過程:

(1)瞭解磁鐵可以吸住鐵製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不能吸住什麼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製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製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製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並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徵來製作玩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

蒜頭是日常生活常見的植物,我們請幼兒帶來了蒜頭,在自然角中進行植物發芽的活動。一段時間過後,蒜瓣長出了嫩綠的小芽,在這發芽過程中,還有伴有濃烈的氣味,甚至還有點“臭”。可孩子們天天都往自然角跑,還好奇的觀察着。我們知道只有自己親手嘗試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會真實而牢固,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也是《幼兒園指導綱要》所要求的。於是結合我的個人課題探究《讓科學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科學活動《有用的蒜頭》,讓幼兒對蒜頭有一個初步的全面認識。通過看、摸、剝、數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的特徵,瞭解蒜頭的用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讓幼兒體驗了探索蒜頭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體驗發現的樂趣。

2、會手口一致地點數,感受用數字記錄地簡便、明瞭。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統計表。

2、筆、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蒜頭,導入活動。

師:看,這是什麼?(蒜頭)

看一看蒜頭是什麼樣的,像什麼?什麼顏色?

(分析:首先開始部分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出示蒜頭引起幼兒觀察興趣,通過直觀的視覺形象初步感知蒜頭的外部特徵,同時引導孩子從蒜頭的不同角度來想象其像什麼,這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想象力。)

二、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蒜頭,仔細的摸一摸,看一看能發現什麼?幼兒觀察。

師:你發現了什麼?(滑滑的,上面有紋路)(硬硬的)

小結:蒜頭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身上有像線一樣的花紋,凹凸不平的,裏面還藏有一個個的蒜瓣。

(分析:幼兒在近距離觀察蒜頭時,通過摸、看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外部的基本特徵。在探索觀察的基礎上,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2、怎麼知道里面的蒜瓣是什麼樣的呢?(剝)那我們來剝一剝。剝的時候注意看看蒜頭的外衣是怎樣的?

幼兒剝蒜衣,師:蒜衣是怎樣的?

(分析:引導幼兒在剝蒜衣的過程中發現蒜衣一層層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3、師:看看現在的蒜瓣怎樣的?(一個個緊緊的抱在一起)那掰開看看一一個的蒜瓣是又像什麼?怎麼看出?(每人拿一瓣)

再看看它們的身上有什麼?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還都有件小衣服呢,讓我們剝開看看裏面又會是怎樣的?(白色的…)聞聞什麼氣味?有股特殊的氣味,甚至有點臭。

那蒜瓣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嗎?(有的大有的小)

師小結:蒜頭除了一層層的外衣,每個蒜瓣都還有件小衣服,剝開小衣服有一股特殊的氣味,我們還發現蒜瓣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分析:該環節逐步深入,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感知蒜瓣的特徵。知道蒜皮除了一層層的外衣,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都還有一件“小衣服”,並再剝開來進一步觀察。通過聞一聞蒜頭特有的氣味,從而可以加深幼兒對蒜頭的認識。)

4、那麼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呢,讓我們來數一數吧。小朋友動作要快快的,並用筆記下數出的總數哦。

師: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有誰也是XX請舉手?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小結:看,在這張統計表中幾個小朋友數到了幾個蒜瓣,幾個……,最多的有?,最少的有?原來蒜頭裏的蒜瓣是有多有少。

(分析:藉助記錄和數量統計,讓幼兒通過數數,發現蒜頭中蒜瓣的數量是有多有少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引導幼兒能數出正確的總數並進行記錄。在科學活動中滲透了數學領域的知識,提升了幼兒的數數能力。)

三、遷移生活經驗,瞭解蒜頭的作用。

師:那你知道蒜頭有什麼用呢?

教師小結:大蒜可以生吃殺菌、做菜除腥味、預防感冒、抗癌等等,還可以當做種子呢。那小朋友覺得蒜頭的作用大不大呀?那我們可要多吃哦!

(分析: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一步瞭解蒜頭的作用。有了對蒜頭作用的瞭解,能激發孩子想吃、願意吃蒜頭的慾望。也使本次活動達到較好的效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來源於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材料的難度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符合幼兒興趣點,所以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較高。本次活動採用看門見山的方法來導入活動,從一開始就激發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主動觀察、發現,由裏到外的探索蒜頭的特徵,積極地投入到科學探索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經過三次磨研活動,使我發現自己在組織科學活動時還存在着許多問題。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科學活動中幼兒纔是主體,孩子們的發現應讓孩子自己來表達。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應巧妙的運用一些有啓發性、針對性的提問,通過問題啓發幼兒大膽動手、獨立思考及積極地表達。並根據不同的內容,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以此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