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8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模板錦集8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交新朋友的願望,感受新朋友的快樂。

2、進一步瞭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膽地介紹自己,與同伴分享、合作。

活動準備:

1、錄音帶:歌曲《友誼舞》《找朋友》。

2、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一張名片,自帶一件物品。

3、請幾位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做客人。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猜我是誰》,引入活動。提問:

1、剛纔參加遊戲的小朋友,蒙上了眼睛,爲什麼都能很快猜出後邊的.小朋友呢?(因爲我們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天天都在一起,很熟悉了,我們都是老朋友了。)

2、我們菠蘿隊的老朋友天天都在一起,你們快樂嗎?

3、爲什麼很快樂?

4、那如果我們有了更多的朋友會怎麼樣呢?

5、你們想認識新朋友嗎?

二、兩位鄰班教師(本班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帶着禮物出現。

“噹噹噹……”響起敲門聲,老師打開門“真巧,一說到新朋友,現在就有新朋友來了。請進!”

新老師與小朋友打招呼,並分別作自我介紹。

三、幼兒做自我介紹

1、剛纔我們認識了新老師,現在怎樣讓新老師認識我們呢?

2、請幼兒分別用名片、口頭介紹。

3、名片上面有些什麼內容?(姓名、電話號碼、住址……)

4、師小結名片的作用。(名片能讓別人記得更清楚,更長久。)

四、自主交往活動

老師聽說香橙隊的小朋友也在尋找新朋友,老師和他們約好了在教室見面,現在,讓我們帶上名片和禮物,一起去認識新朋友吧。

1、音樂開始,兩個班的小朋友分別從兩個門進入。

香橙隊:你們好,我們是香橙隊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樂心情!

菠蘿隊:你們好,我們是菠蘿隊的小朋友,菠蘿菠蘿,健康快樂!

兩個隊老師分別作自我介紹。

2、幼兒自主交往。

五、小結,請幼兒和自己新認識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老師: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你是怎麼去認識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麼?你感覺怎麼樣?

教學反思:和朋友在一起真快樂,朋友越多,我們的快樂也多。

認識了新朋友真高興,現在我們和新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吧!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生存的家園,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是大家關注的話題,而現在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薄弱,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我們班的孩子絕大部分是來自農村效區,這些孩子家人的環保意識較淡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樹立較強的環保觀念。針對這樣的現象,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及理解能力出發,運用情景和圖片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從各個角度瞭解地球的環境,促使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現狀,同時,也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應該從我做起。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地球環境受污染的狀況及危害,知道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激發幼兒自覺地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情感,並學習呼籲他人愛護環境。

3、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瞭解地球受污染的狀況和危害,引導幼兒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難點: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從自律到他律,並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準備

1、地球娃娃的服裝、頭飾、圖片,小鳥的頭飾、圖片。各種垃圾的貼圖和污染的圖片。

2、幼兒準備:情景劇表演,小品三句半表演。

四、活動過程

以簡單的.手指律動讓幼兒進入上課的狀態,組織好幼兒。

(一)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你們的家在哪嗎?你們知道丁老師住在哪嗎?"

-----幼兒回答問題。

2、師:"雖然我們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叫什麼?"(老師手在空中畫圓,幼兒回答)----引出主題--地球。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採用操作法在黑板上擺放圖片,講述情節。

2、提問:猜一猜地球娃娃怎麼了?---幼兒猜測回答。

師:"小朋友說的都有可能,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地球娃娃爲什麼從開心變成了傷心?"

3、情景表演

請一名幼兒扮演地球娃娃,幾名幼兒配合表演情景。(到地球娃娃傷心的原因時暫停表演。)

提問:地球娃娃爲什麼傷心了?

4、播放環境受污染的圖片:空氣污染、海洋污染、生活環境污染。

提問:"這是什麼污染?它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5、師:"我們應該怎樣讓地球娃娃變開心呢?你有什麼好辦法?"

---小結幼兒的方法。

6、呼籲別人愛護環境

師:"當你看到別人亂丟垃圾時你怎麼辦?你會怎樣和他說要保護環境呢?"(現場模擬情景考驗幼兒的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7、教師小結:教育幼兒保護環境應從自己做起,並呼籲身邊的人一起保護環境

(三)結束部分

以環保小品"三句半"結束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並宣傳呼籲大家一起參與環保。

五、活動延伸

1、繪畫活動:以"我愛地球"、"我心中的家"等爲主題讓幼兒進行繪畫活動。增強幼兒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2、組織家長和孩子參與環保志願者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參與活動確實體驗環保的樂趣,同時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一、 談話“我的好朋友”導入

二、 播放課件,圍繞“聊天”主題交流。

1. 課件呈現微信聊天平臺,幼兒瞭解這是大人聊天的一種新方式。

2. 提問:我們不會打字,怎麼在微信中聊天呢?

3. 引出:我們可以用有趣的符號進行交流。

三、 認識有趣的符號

(一) 認識表情符號

1.笑:大家開心時就會笑,幼兒做笑的表情。

2.害羞:說說自己什麼時候害羞?

3.傷心:說說自己什麼時候傷心?

4.流口水:說說自己什麼時候會流口水?

5.生氣:說說自己什麼時候會生氣?教師小結:生氣對我們的身體不好,大家要少生氣,想想開心的事就不會生氣了。

(二)認識手勢符號

提問讓幼兒說說,並用動作表示。

四、播放課件,瞭解利用符號聊天的方式。

五、練習用符號聊天

1.播放課件,發出媽媽的語音:寶貝,你能在小朋友面前表演一個節目嗎?幼兒根據這個語音,用符號回覆。

請一位幼兒表演

2.播放課件,發出爸爸的'語音:寶貝,爸爸好累呀!幼兒利用符號回覆。

六、瞭解生活中有趣的符號,重點了解食品認證的表情符號的意義。

指導建議:

1.操作材料豐富,且每個幼兒都有,也都能參與其中。整個活動,要充分利用準備的材料,讓幼兒多操作,多互動,將學具發揮最大作用。

2.認識表情符號的方式基本相同,在一個層次上,這樣容易造成聽覺疲勞和思維的侷限,建議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感官參與,有表達、有表演、有遊戲。手勢符號的認識可以結合幼兒熟悉的生活小故事,讓孩子們選擇並表達。

3.利用符號聊天環節是“學以致用”的途徑,這裏可以讓孩子們兩兩互動交流,展示活動時讓孩子們與客人老師互動交流。這樣有利於幼兒運用表情,並完整多樣的表達。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手語關愛聾啞人。

2、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活動準備:

手語新聞、《千手觀音》片段、《感恩的心》、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語新聞導入

1、小朋友,你們好!我們一起來看一段新聞錄像吧!

(播放手語新聞)

2、提問:剛纔這段新聞裏說的是件什麼事啊?

在這新聞播音員的旁邊還有一個人,她在幹什麼?(做手勢、做動作)

這是做給誰看的呢?(聾啞人)(就是耳朵聽不見聲音,嘴巴里說不出話的人)

3、小結:做給聾啞人看的手勢動作,我們叫“手語”

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喜歡看新聞,也關心國家大事,可他們的耳朵聽不見聲音啊,就用手語來告訴他們,這段新聞就是手語新聞。

二、學習簡單手語

1、老師做幼兒猜你們會不會做手語啊?老師學了幾個手語,做出來給你們猜一猜好不好?

(你、我、他、哭、幫助、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

你們真棒(手語)!

三、故事情境感染

1、我們學了這麼多手語了,當聾啞人遇到困難時,我們就能夠幫助(手語)他了。(音樂開始)

2、幼兒表達愛的情感小女孩爲什麼發不出一點聲音?

唉,這真是個可憐的.小女孩,如果你遇到這個傷心的聾啞的小女孩,你想幫助她嗎?

你想怎樣幫助她?(幼兒自由講述)

3、你們說得都很好,可是這個小女孩先天聾啞,聽不到你們說的話,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和她交流?

4、請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請你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互相做做手語看,把你想說的話用手語做出來(教師巡視參與)

5、請3、4位幼兒 做手語表達。

四、欣賞《千手觀音》片段

1、欣賞

你們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小女孩這回一定看懂你們說的話了。

小女孩也真的得到了許多像你們一樣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從此她不再傷心,變得很堅強,而且還刻苦練習各種本領,漸漸地小女孩長大了,終於它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看!(展示千手觀音定格畫面),她就在這羣姐姐中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播放《千手觀音》片段)

2、小結

小姐姐們跳得怎麼樣?這些小姐姐都是聾啞人,聽不見一點音樂,可他們卻跳得這麼整齊這麼美,真是了不起,我們一起用手語來誇誇她們:小姐姐,你真棒!(手語)

五、手語歌曲,感恩昇華

1、小姐姐今天還帶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來感謝你們、感謝大家、感謝所有的好心人(手語)歌曲叫《感恩的心》請大家起立,跟着音樂唱一唱歌曲,學一學手語好嗎?(播放《感恩的心》片段)

2、現在我們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學這首手語歌,來感謝所有的一切吧!客人老師請起立,準備好嘍。(放《感恩的心》)

3、結束:感謝你們!感謝大家!感謝所有的好心人!(教師做手語)

活動反思:

社會活動《愛心手語》,始終交織着一條愛的情感線。通過運用手語認識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進一步關愛聾啞人,並逐步引導幼兒的心靈更加美麗、友善。通過活動幼兒知道了應該正確對待殘疾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很多幼兒在聽到聾啞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時留下了同情的眼淚,在學習手語時,孩子們表現都非常積極,表示要用自己學到的手語幫助聾啞人。

不足之處是,有個別幼兒對老師講的故事沒有什麼感覺,課後結合大家的評價,我覺得是我的引導還不是很到位,講故事時情感的流露感有所欠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學會運用禮貌用語,知道簡單的待人接物。

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禮貌用語以及簡單的待人接物禮儀

難點:如何正確使用禮貌用語,怎樣待人接物

活動過程

1.由教師向幼兒描述活動的情景以及活動要求,準備好道具:桌椅,茶杯;

2.選出兩名小朋友,一個扮演在家的.小朋友,一個扮演客人;

3.客人來了,敲門,小朋友開門詢問來者(注意禮貌),把客人迎進來,請客人坐下,倒茶,然後打電話給父母,說明情況,請父母儘快回來。(老師在旁邊進行引導)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進行簡單的禮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活動的設計參與面較小,在引導中國語急躁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師幼互動環節太少了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通過活動,基本上幼兒都能掌握簡單的禮儀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小朋友當主人,我來當客人,這樣既增加了師幼互動,又使得活動的開展有序。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一些簡單的應急方法。

2.學會關愛自己和周圍的人。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編排好情境表演(見"教學材料")。

2.幼兒用書:《應該怎麼做》。

活動過程:

1.師幼觀看情境表演。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突發事件時應該怎麼做。

教師:如果你遇到了這些事,你會怎麼做?

幼兒討論,同伴間相互交流自己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當奶奶突然生病時,可打電話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找不到爸爸、媽媽,可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在外面和家人走散了,可以在原地不動等候;也可以找工作人員通過廣播尋找。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時不能開。

2.討論常用的緊急電話號碼。

教師:如果我們遇到一些緊急事情時,可以使用哪些電話號碼?

幼兒交流,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號碼。

師幼討論:打緊急電話時應該說什麼?

師幼共同小結:打緊急電話時要說清自己家的地址及所發生的事情。

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應該怎麼做》上的操作。

3.玩模擬遊戲"撥打緊急電話"。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做緊急電話的接線員,一組做報警的人,學習如何撥打緊急電話。交互進行遊戲。

幼兒交流遊戲中的感受,如報警的.人是否說清自己的地址以及發生的事情等。

教師(提醒、強調):緊急電話不能隨便撥打,在遇到緊急事情時纔可以撥打。

教學材料:

1、小朋友和奶奶在家,奶奶突然發病。

2、小朋友和媽媽在遊樂場玩,由於人多,找不到媽媽。

3、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門。

小百科:做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zuò,漢語中的常用動詞,使用範圍非常廣泛,由沒有到存在之間的過程;做就是造,產生這個東西的意思—做生意、做飯、做工、做鬼臉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和同齡人交朋友,學習和新朋友認識、相處的簡單方法。

2.體驗交到新朋友並共同遊戲的快樂。

3.願意傾聽同伴的想法,並向同伴學習。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同齡班班教師交流活動目的和內容。

2.選擇好角色遊戲內容。

3.圖卡:姓名、快樂遊戲、你好、你叫什麼名字?我們做好朋友好嗎?相互商量,相互幫助。

4.幼兒活動前製作自己的名片,報紙2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話題。

1.教師:你有朋友嗎,你是怎麼認識他(她)的?

2.教師:在幼兒園裏我們只認識自己班的小朋友,今天我們去和大×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們會用什麼方法去交朋友?

3.教師和幼兒相互交流。

(二)兩個班結對,激發幼兒相互交朋友的願望。

1.初步討論結交新朋友的方法。

教師:我們這裏有兩個班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要找一個新朋友。怎樣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辦法?

2.出示圖卡,提出找新朋友的任務:交新朋友的時候需要知道對方的姓名,還要和朋友一起遊戲,遊戲的時候兩人都能感到快樂。

(三)幼兒兩兩結伴,參加角色遊戲,教師觀察幼兒交友情況,鼓勵幼兒相互交往,並根據需要隨機指導。

1.教師:你們和新朋友相互認識時說了那些好聽的話?

2.教師:你交到朋友了嗎?他叫什麼名字?怎樣才能記住朋友的名字?

3.教師:相互認識後還可以說什麼做什麼?

4.教師小結:認識新朋友時,要禮貌地和別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問問朋友的名字,還可以拉拉手錶示友好。

(四)瞭解和新朋友一同遊戲時怎樣做。

1.教師:你們剛纔玩了什麼遊戲?是怎樣玩的?開心嗎?

2.教師用說故事的方式說出剛纔觀察到的幼兒間相互商量及相互幫助的'情景。

3.教師:你們倆玩了什麼遊戲?怎麼玩的?

4.教師小結:與朋友一同遊戲的時候,需要相互商量才能玩得開心。如果朋友遇到困難,我們該怎麼做?

5.再次結交一個新朋友,嘗試相互認識時的好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與朋友相互介紹。

(五)玩遊戲,體驗與朋友一同遊戲、相互商量的過程。

出示報紙,讓孩子和同伴交流運用材料玩各種遊戲的方法。

(六)教師小結交新朋友的方法,幼兒交換名片。

教師: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還可以在以後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學後遇到新同學時使用,相信大家能夠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現在與朋友交換自己的名片,再次擁抱,並說再見。

活動延伸:

1.利用遊戲、勞動等時間組織幼兒和交到的朋友一起活動。

2.平時家長多帶孩子外出活動,鼓勵幼兒結交更多的朋友。

活動反思:

我從這幾方面來總結和反思本次活動

1.教具的製作和使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本着簡單易操作的教育理念,整個活動過程使用的教具只有小狐狸布偶一個、記錄表、鉛筆若干。教具雖簡單,但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孩子們都被我的表演所吸引,緊緊跟隨老師的思路。

2. 教育對象的選擇:活動的主題是“我會交朋友”,爲了拓寬孩子的交友範圍,我選擇了大5、大6、大7、大8的孩子一起參與活動,一開始我還擔憂孩子們會不會去與其他班的幼兒交往,後來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孩子們對於與其他班的孩子進行交往非常雀躍,這讓我深悟:教學要敢於嘗試。

3.遊戲的選擇:選擇“套圈”遊戲,目的是進一步熟悉好朋友的信息,遊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是:“先套XXX,再套XXX,後套XXX呀”正好可以鞏固剛剛交的新朋友的姓名,同時遊戲有一個角色的分配,這又讓幼兒學會了協商和合作,並且體驗了與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主動交朋友的情感。

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都表現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特別是在交友和遊戲這兩個環節,課堂氣氛很活躍,有的孩子還主動去找客人老師做朋友,做到大膽詢問、主動邀請、合作協商,不因對方是老師而拘謹。

本次活動由一位幼兒的一句問話:“老師,什麼是愛好?”讓我看到了活動的不足之處,“愛好”對於大班孩子來說還是太書面化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雖然我也有稍作解釋,但還不夠詳細具體,以後在教學中考慮問題還要再全面些,教學中學會換位思考,爭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個臺階。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裏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每當課後或放學,幼兒一擁而出,堵在門口,互不謙讓;或者是出現這樣一種畫面:幼兒園舉行完大型活動,各班幼兒手搬凳子擁擠地堵在一起,常會出現不安全隱患,如個別幼兒碰傷等。這些現象說明幼兒的合作、謙讓等品德意識非常差,而教師通過說教的形式效果不理想。如何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教育?我覺得可以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教師的引導---幼兒的感悟----幼兒的運用”的教育過程,來體現活動進行的有效性。於是生成了社會活動《與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在集體搬凳子活動過程中,發展合作、謙讓等良好品質及競爭意識。

2、通過討論快速搬凳子的策略,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積累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經驗。

2、準備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小凳子。課件:記錄時間的秒錶。活潑輕快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的預設

1.第一次嘗試搬凳子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遊戲,想玩嗎?那好,現在我們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把凳子搬到活動室外面去。在搬凳子時請小朋友注意安全,搬好了回到線上坐好”。教師記錄時間。

2.小組討論方法

教師宣佈結果:你們剛纔搬凳子花了30秒鐘,大2班的小朋友20秒鐘就搬好凳子,20秒與30秒誰快?想戰勝他們嗎?(想)好樣的。那麼剛纔我們搬凳子的速度慢而沒有超過大2班的小朋友,問題出在哪裏?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還有其他什麼辦法來最快的搬凳子?現在我們小組一起來討論一下。”

幼兒有可能想出的辦法:有次序地跑、傳遞、疊起來等。

二、根據幼兒生成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活動 (活動方法與順序是一種假設)

1、幼兒嘗試第二次搬凳子:有次序地搬着椅子跑

教師宣佈結果:“速度稍快了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列出時間,請幼兒進行比較,相差多少秒時間)恭喜你們,看來有次序地搬凳子是好辦法,你們對這個結果滿意嗎?(不滿意)爲什麼速度還是不夠快?問題出在哪兒?怎麼解決?”幼兒再次討論方法。ASH好老師TV網111

2、幼兒再次嘗試集體搬凳子,嘗試傳遞或其他辦法。

幼兒討論:這種辦法是不是最好的辦法?繼續用,怎麼提高速度?放棄的話,選擇其他什麼辦法?

幼兒尋找問題,並商量解決問題的策略。

3、幼兒嘗試用重疊的方法搬凳子。

教師:“剛纔我們都是一個人搬一張凳子,還可以怎麼樣搬凳子呢?(小組的凳子重疊),重疊好的凳子誰來搬?”

幼兒有可能建議一人搬兩張或一組的凳子,有可能說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決定誰來搬重疊好的凳子。

幼兒再次嘗試集體搬凳子,體驗挑戰成功的快樂。

三、結束:討論

教師:你們覺得這個遊戲好玩嗎?你想到了什麼?這個遊戲讓你懂得了什麼?

小結:這個遊戲不僅好玩,它還能讓我們明白很多道理。(要有秩序、排隊、團結合作、互相謙讓,多動腦筋等等,幼兒各抒己見)。

四、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請幼兒搬凳子到戶外進行活動,觀察幼兒的情況,是不是更有秩序感與合作謙讓精神。

2、繼續玩搬凳子的遊戲,在反覆遊戲中能讓幼兒有更深刻的體會。

活動點評:

社會活動《與時間賽跑》讓幼兒在搬椅子的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交往的意義,讓幼兒從以往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向主動、合作的學習方式轉變。鼓勵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去學習社會交往能力,把以往“紙上談兵”式的社會學習轉變爲幼兒親身探索的`學習方式,這是現在很多社會活動所達不到的,也是我們應該提倡和鼓勵的做法。

在活動中教師提倡讓幼兒自主地發現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並提出假設,然後通過實踐操作去驗證假設,從而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和愉悅,激勵幼兒對社會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交往習慣。

在教具的選擇上,體現了教師迴歸生活、迴歸教育的思想理念。活動中,教師利用了隨處可見的椅子來代替教具,這樣既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讓幼兒感覺很真實、很親切,很好玩,而且椅子的不同玩法也萌發了幼兒豐富的創造性思維。更重要的是此次活動的回憶在以後的活動中可以幫助幼兒再現活動的經驗,提醒幼兒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幼兒的社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