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萌發對春天動植物變化的興趣。

2、積極參加角色扮演,體驗互相關心的心情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掛圖和故事錄音磁帶。

2、視頻展示臺

3、相關角色的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表現春天和冬天的兩幅圖,啓發他們比較其不同之處,重點觀察人和小河、草地、鳥、花等的變化。

2、教師介紹故事名字後,播放配樂故事錄音。

3、第二次播放故事時,結合圖片,按故事內容的順序提問:

①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聽出來的'?

②小動物是怎樣打電話的?誰給誰打的電話?它說了些什麼?

③你發現在春天到來時,哪兒變了?(啓發幼兒把自己的發現編成小動物打電話的情節,豐富故事內容。)

④小動物喜歡把自己的新發現告訴小夥伴,你有新發現時能告訴小朋友嗎?你怎樣告訴他們?

4、提供頭飾、電話等道具,指導幼兒分別扮演角色,用打電話的形式表演故事時,爲減少記電話號碼的困難,引導幼兒從這幾個電話號碼中發現規律,也可讓幼兒自己用數字卡排列電話號碼,放到電話旁。

活動反思:

《春天的電話》這個故事結構簡單,語句重複,它用小動物打電話的形式來描述春天萬物的變化,讓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內容中,知道春天的一些季節特徵,並體驗夥伴間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活動中,幼兒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通過理解、複述故事內容,他們對春天季節的變化有了進一步的認知,並基本能理清故事中小動物打電話的順序。但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一是瞭解故事並複述故事內容的時間較長,引起幼兒的興趣疲勞,所以有的幼兒表現爲注意力不集中,可如果對故事的情節不熟悉的話,後面的活動就會有阻礙,這樣就達不到預設的目標。二是教師的指導顯倉促,沒能很好的引導幼兒按故事中的順序打電話進行交流體驗,在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欠缺。三是在評價上沒能達到具體積極的評價,大多是簡單的、大衆化的表揚用語。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緻的考慮活動的各環節,讓知識、情感、技能這三方面的目標都能夠更好的體現在活動中。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聆聽、表演、誦讀等方式欣賞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懂得春天的芽要陽光、風兒、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表演。

3、體驗嫩芽的前後不同感情變化,感受散文詩的美。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芽2、課件3、圖片、4頭飾 5、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問1:昨天我們出去找了什麼?

問2:你在哪些地方找到了小嫩芽?

問3:你找到的小嫩芽是怎樣的?

你會不會用一個動作來表演小嫩芽呢?請幼兒來表演小嫩芽。

二、欣賞散文

第一遍欣賞:老師帶來一篇很美很有趣的散文,題目就叫《芽》,我還配上了好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我們一起來欣賞,如果你覺得很美很有趣看完了拍手告訴大家,好嗎?

(播放課件)

問:你覺得什麼美?什麼有趣?

第二遍欣賞:這麼美這麼有趣的散文,我們再來看一遍,好嗎?這一遍要求你們一邊欣賞一邊記住散文中有誰?(播放課件)

問:散文中有誰?

三、分段欣賞

欣賞第一段:出示小嫩芽小圖片,問1:這是誰?

問2:散文中第一段說嫩芽兒象一個怎樣的小姑娘?老師來朗誦第一段來給你們聽.

(老師配樂朗誦第一段)

問3:第一段說嫩芽兒是怎樣的小姑娘?(解釋膽怯),請個別幼兒來表演膽怯的小嫩芽,大家學一學.

欣賞第二段:出示太陽、風兒、雨露圖片。師:嫩芽兒很害怕很膽怯,誰來幫助它呢,它們怎麼說的.?老師來朗誦第二段給你們聽。(欣賞第二段)

請幼兒模仿角色表演,說他們的話,解釋舒暢一詞。大家學一學。

欣賞第三段:出示長大的嫩芽兒圖片。欣賞老師朗誦第三段。

問:嫩芽兒長成了怎樣的小姑娘?爲什麼?

教師通過讓孩子來教老師表演的形式讓孩子學習表演第三段,體驗嫩芽兒長大的高興的情感。

四、整體表演跟誦

出示頭飾,太陽、風兒、雨露。分角色表演,其他人表演小嫩芽。第二遍表演可以讓孩子跟誦。

五、總結延伸

總結並延伸,考考孩子小嫩芽長大了會變成什麼?不告訴小朋友答案,讓孩子在平時多觀察,多留意。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能用詼諧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誦。

2、能根據詩歌仿編,並體驗創編的樂趣。

3、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大圖片(與詩歌內容相符,詩歌附後)

2、爲幼兒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來創編詩歌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趣味談話引出活動。

1、師:我有個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國。妙妙國的人特別可笑,他們做事總和我們不一樣。

他們會把手套穿在腳丫上,把鉛筆養在魚缸裏,牽着笤帚去逛街,爸爸穿着高跟鞋,大晴天穿着小雨衣。

您們覺得可笑不可笑?

2、師:前幾天,我的朋友妙妙請我到他們妙妙國去旅遊,到了妙妙國一看,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知道我都看到了什麼嗎?(幼兒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二、出示大圖片。觀察講解並學習詩歌

1、你們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大家說的太棒了,觀察的都很仔細。(老師舉例並引導幼兒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詩歌)

3、教師用簡單的語言、幽默的語氣(即詩歌內容)朗誦詩歌兩遍,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4、老師指圖片與幼兒一起朗誦兩遍。

第一遍老師聲音大些,第二遍老師聲音小些,鼓勵幼兒大聲、開心的朗誦,朗誦的同時可自加幽默誇張動作,增加朗誦的趣味性。

5、幼兒集體朗誦,並給幼兒錄音。

(把妙妙國有趣的事講給更多的人聽一聽,錄完音後再放給幼兒聽聽,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6、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

7、每組推薦一名幼兒上前朗誦,大家一起點評出最有特點、最有趣的朗誦者。

三、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1、師:剛纔那些只是我剛到妙妙國時看到的趣事,後來我又到了他們的商店、遊樂場、幼兒園、公園、飯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驚奇的說:"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兒根據想想自由回答)

2、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提醒幼兒就像我們剛纔朗誦的詩歌那樣。

3、根據幼兒創編,幼兒分組將想象的內容組合成新的詩歌。大家一起朗誦,比比哪組的詩歌更有創意,更能讓大家開懷大笑。

四、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是可以自己製造的。

1、教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班也變成開心妙妙國?

好,給你們三分鐘時間,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絕對是要安全的、不會影響到別人的。琴聲響起時說明時間到,三分鐘倒計時開始。

2、教師彈琴,時間到。大家互看,這時教室裏簡直要笑翻了。

扣錯釦子的、把鞋套在手上的、把襪子頂在頭上的、用腳丫畫畫的、倒着拿圖書的、把手套放在琴鍵上彈琴的.……

3、引導幼兒創編詩歌"我們大班可真妙!"

五、知道幽默是令人開心的事,但要注意時間場合。

師:我們爲什麼會覺得這麼可笑?

師:但有時你覺得可笑的事卻會影響別人,或讓別人傷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動腦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時間、場合合適時,纔會給別人帶來快樂。

附詩歌:這個地方可真妙

綠色太陽天空照,

松鼠地上吃青草,

小羊地上來回跳。

公雞孵出雞寶寶,

母雞打鳴喔喔叫。

蝴蝶水中來游泳,

金魚空中在舞蹈。

你說可笑不可笑。

【活動反思】

列寧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屬於那些心胸寬廣、對生活滿懷熱情的人。而一個心胸狹窄、思想消極的人是不會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善於運用聯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個人具有幽默素質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動中我特別注意這幾方面的培養,努力使幼兒的幽默感不斷增強,使幼兒的生活更富於樂趣,爲幼兒今後成爲一個具有高尚情趣和樂觀信念的人打好基礎。大班語言活動《這個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礎上選擇並設計的。

此次活動開始運用了趣味談話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儘快進入主題,併爲後來的詩歌學習及想象創編打下了基礎。 詩歌教授以整體教學爲主,這樣不會破壞整個詩歌的幽默氣氛。使幼兒在朗誦詩歌時能朗誦出詼諧的感覺。 在學習詩歌時我採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引導幼兒給詩歌加動作;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兒的朗誦興趣。

在創編環節,我充分給幼兒自由,發揮想象。但是可能是因爲教師的引導不夠,所以孩子的創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提問與幼兒回答要構成了活動的雙向互動交流。要實現真正的雙向互動交流,教師必須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敏感迴應和理答,促使幼兒對問題思考達到逐漸深入。迴應的方式可以採取以下幾種:當教師向一個幼兒拋出問題時,如果這名幼兒不予回答,可以向其他幼兒進行轉問,如果全體沒有回答,那麼教師要適當變換問題方式,轉換問題內容或是表述方式,以促使幼兒回答;反問是指當幼兒主動提出問題時,教師可以把問題拋還給幼兒,問清楚他是怎麼想到這個問題的。 當幼兒無法一次給與明確而滿意答案時,教師可以適當的啓發幼兒,給與多種提示;當幼兒給出的回答模糊不清,思考不明確時,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幫助幼兒進行概括和提煉,幫助幼兒思考更清晰,表述更準確。幼兒對詩歌的掌握較快,整節活動幼兒興趣較高,教師應引導幼兒在開心的創造快樂的基礎上,有主題的創遍。教師在活動前應該準備大量的例子來引導幼兒創編,可能效果會更好。

大家都喜歡開心,但許多孩子由於家庭、性格、環境等原因,卻常常表現出不開心。例如,家人不給買心儀的東西不開心、與朋友發生爭執不開心、被別人碰一下不開心、比賽得不到第一也不開心……通過本活動的設計也是讓孩子們發現,其實快樂無處不在,只要學會發現、寬容,自己就會成爲快樂的人,並能給他人帶來快樂。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我們當前的幼兒活動設計中,關於培養幼兒自信心教案是數不勝數。培養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們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卻在家長、幼兒園的共同培養下自信心膨脹,只會看到自己的優點,卻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甚至去取笑別人。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誇誇自己和別人》,通過理解故事,讓幼兒感受被取笑的小動物的心情,從而認識到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別人的優點,不應該取笑別人,並通過改編故事角色的對話,誇誇身邊的同伴和親人等一系列的環節,讓幼兒學會在別人的身上找出優點,同伴間能夠做到互相欣賞,互相鼓勵。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瞭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不取笑別人。

3、讓幼兒學會誇獎自己和別人。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螞蟻的卡片各一張。

2、音樂《朋友,你好》的磁帶活動過程:

㈠引導幼兒討論動物的優點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幾個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教師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螞蟻)小朋友最喜歡哪位動物朋友?爲什麼?(幼兒自由討論,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㈡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剛纔小朋友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哪位動物朋友,還誇了他們的許多優點。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麼誇自己的!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按故事中情節的先後次序,將動物出示在背景圖上,並提問:

①故事裏小猴是怎麼誇自己的'?(請幼兒用動作表演猴子的動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麼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聽了,心裏會覺得怎麼樣?他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又是怎麼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聽了高興嗎?他是怎麼誇自己的?又是怎麼取笑螞蟻的?

⑤小螞蟻是怎麼說的呢?

⑥他們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卻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只會去取笑別人,你們覺得這樣好嗎?爲什麼?

3、教師小結: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誇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誇自己的時候,一定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誇誇別人,可不能取笑別人。

㈢完整欣賞故事並改編故事⒈師:小動物們覺得我們小朋友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對,想改過來。你們幫他們想想該怎麼說?我幫小猴想了一句:"我會爬樹,我很能幹,狗熊力氣大,會搬木頭,他也很能幹!"⒉幼兒依次改編狗熊、大象、螞蟻的發言。

㈣誇誇自己和別人

⒈先請一位小朋友來誇誇自己會做什麼,問在坐的小朋友還有誰也會做同樣的事?再請另一位小朋友來誇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⒉請幼兒誇誇自己能幹的地方,再誇誇他認爲能幹的小朋友。

⒊請幼兒誇誇自己和身邊的親人等等。

㈤結束部分:

⒈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能發現這麼多自己和別人的優點,我們聊了那麼久,有點累了,現在請你們站起來找個朋友一起來跳舞,再去發現發現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優點"。(幼兒自由找朋友跳舞)

⒉師:好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麼優點吧!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比較清楚的說出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的理由。

2、知道書能讓我們增長見識,產生喜歡讀書的情感。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

2、難點:說說閱讀的作用。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帶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

【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介紹喜歡的圖書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一本書,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書呢?爲什麼?”

(1)教師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並說出理由

(2)幼兒自由結伴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

2、討論閱讀的作用

“你們讀過那麼多的書,想想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呢?”

(1)幼兒交流閱讀的作用

(2)教師小結閱讀的.作用:書能讓我們增長見識,許多我們不知道、不瞭解的事情都能在書上找到答案,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3、交換圖書閱讀。

幼兒相互交換圖書進行閱讀,也可向同伴介紹數的大致內容。(幼兒教育)

小百科:書是一個漢字,拼音是shū,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一般指裝訂成冊的、印有文字的紙。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人類傳播知識的重要工具。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舉手回答問題。

2.認識栗子樹,體會故事中小兔子緊張、害怕的心情。

3.瞭解栗子成熟程度不同時的樣子。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栗子(完整的栗子球、裂開的栗子、脫下“刺蝟”外套的栗子、糖炒栗子)

活動過程:

猜謎導入:耳朵長,尾巴短,三瓣嘴兒,鬍子翹,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兔子

(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1,並提出提問

(1)你們在圖中看見了什麼?

(2)小兔要去幹什麼呢?

(二)結合課件教師講述故事

(1)講述“小兔子在森林裏採蘑菇”到“那棵樹上長滿了刺蝟”

教師:這棵樹長什麼樣子呢?

(2)講述“這是一顆刺蝟樹”到“沒有聽到追趕的聲音”

1、教師:樹上發出了聲音(噼裏啪啦)

2、教師:小兔子是什麼心情?(害怕,慌張,要哭了)

3、教師:她怎麼做的呢?(拼命地逃跑)

(3)講述:“她一口氣跑到了家”到結束

1、教師:小兔子回家後會說些什麼呢?(趕緊告訴媽媽)

2、教師:兔媽媽又是怎麼做的?(媽媽帶她去捉“刺蝟”)

3、教師:小兔後來還害怕嗎?“刺蝟”究竟是什麼呢?(不害怕了,是栗子)

(三)觀察成熟程度不同的栗子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提出問題

樹上的栗子和掉在地上的栗子有什麼不一樣?

(2)出示成熟程度不同的栗子(完整的“刺蝟”栗子、裂開的慄)子、脫下“刺蝟”外套的栗子)供小朋友觀察

(四)栗子的吃法有哪些

1、兔媽媽和小兔把栗子運回了家,小兔子開始琢磨着,這麼多的.栗子怎麼吃呢?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有哪些吃法嗎?

2、兔媽媽告訴小兔栗子的有很多,有糖炒栗子、栗子燒肉、水煮栗子

3、分享糖炒栗子

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糖炒栗子

活動延伸:

故事:刺蝟樹

小兔子在樹林裏採蘑菇,忽然聽到“啪——啪——”的聲音。她的心“怦怦”地狂跳起來!是誰在說“怕——怕——”?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她一邊不停地拍着胸口,一邊擡眼望去。

聲音是從一棵茂密的大樹上傳來的,那棵大樹上長滿了“小刺蝟”!

這是一棵“刺蝟樹”?小兔睜大了眼睛,只見那大大小小的“刺蝟”爬滿樹枝,它們的身子和臉蛋被樹葉擋着,可一根根尖尖的刺還是露了出來,看上去真是太可怕了!

“噼裏啪啦——”“噼——啪——”清脆的聲音一陣接着一陣在樹上響起,小兔嚇得轉身想逃。一隻只“刺蝟”竟然從樹上跳落下來,彷彿要捉她似的。

“哇——”慌張的小兔一腳踩到了一隻“小刺蝟”,又痛又急地叫起來!她忍住疼拼命跑,還好,沒有聽到追趕的聲音。

她一口氣跑到了家,告訴媽媽遇到了可怕事兒。“刺蝟樹”?兔媽媽有點奇怪,想了想,明白了。她拉着小兔說:“哈,我帶你捉小刺蝟去!”

來到“刺蝟樹”下,樹上的“刺蝟”正在噼噼啪啪熱鬧地歡笑着。

兔媽媽說:“這是栗子成熟了,在樹上唱歌呢!”

兔媽媽撿起掉在地上的“栗子刺蝟”說:“我們可以回去做香噴噴的栗子甜點,你不是最愛吃嗎?”小兔臉紅了。可不是麼,穿着“刺蝟”外套的栗子正透過裂縫啪啦啪啦衝她笑呢!原來,這是成熟的栗子啊!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感受與大自然的美,感受秋雨的神奇和大自然的變化,讓幼兒瞭解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動植物在秋季要準備過冬。

2、讓幼兒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畫面美,語言美。

3、讓幼兒能積極投入地欣賞文學作品,體驗欣賞的樂趣。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豐富幼兒關於秋天季節特徵的知識。

2、物質準備:《秋天的雨》課件,《秋天的雨》有聲讀物,配樂《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1)導入

1、猜謎語,教師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出主題。

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

小朋友,現在是秋天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麼雨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雨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下。

(2)基本部分:

1、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播放朗誦《秋天的雨》,讓幼兒初步感知作品。

2、欣賞第一,第二段,讓幼兒對秋雨有個更深的認識,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文中出現的植物,顏色。

教師用幻燈片的形式讓幼兒觀察幻燈片上的畫面,並引導幼兒回答問題:"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植物啊,這些植物都像什麼啊?你們在圖中都看到了什麼顏色啊?"

3、欣賞第三段,讓幼兒感受秋天的氣息。

小朋友,你們知道秋天有味道嗎?秋天的味道是什麼樣的?通話幻燈片形式,引導幼兒回答,回答時教師要儘量讓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表述。

教師繼續引導幼兒:"秋天的雨很甜,很香,聞到這樣的香味,你們的小腳丫是不是被勾住了?你們平常都喜歡什麼樣的食物。若幼兒回答油炸食品類,教師要提醒幼兒少吃。

4、欣賞第四,第五段,引導幼兒感受動植物如何過冬,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小朋友,我們知道秋雨帶來了很多,那老師要告訴你們秋雨還是一個金色的小喇叭,那你們想想小喇叭會說什麼?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回答問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回答完後,提出問題:"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小動物和植物,它們是怎麼過冬的?"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回答。

(3)總結:

小朋友喜歡秋天的雨嗎?在這個美麗的季節,你們快樂嗎?現在我們一起跟着音樂讀一遍。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繼續瞭解秋天的變化,瞭解四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讓幼兒瞭解動物過冬。

3、讓幼兒試着創編句子。

4、讓幼兒分組表演過冬的樣子,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

活動反思

只有秋天的時候,你才知生命的季節已經悄悄遠遁,落葉之下,沙沙的風中,很難記起在春天的日子裏是如何萌發出希望的新綠。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孩子們放飛心靈最好的時刻,學生們耳聞、目睹、感受融合體驗的全過程。因此教學設計時,我抓住三個環節:一是讓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對秋天的切身感受;二是學生自讀、同桌互讀、教師伴讀,在多種讀中瞭解到了課文以秋雨爲線索,感受到課文語言美;三是通過品讀賞析中瞭解到了秋天的特點,從中感受到秋天繽紛的色彩,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對於剛剛從低年級升中段的學生來講,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採用初讀課文呢,讓學生思考討論: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什麼?引導學生了解,主要內容就是每段開頭的一句話。在此基礎上,再深入到每一段,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雨的。學生在整體感知之後,隨機引導學生交談自己的親身體驗,如,現在正值秋天,秋雨綿綿,你感覺秋雨有什麼特點?學生感受不錯,孩子們可愛的小手像雨後春筍一樣,有的說像牛毛,有的說涼涼的,有的說打在臉上舒服……我做了總結,是啊,秋雨的特點是:清涼、溫柔。同時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心裏感受讀文,學生聲情並茂的讀起來,很認真,也很可愛。

其實,學習語文也是學生各種綜合能力不斷積累和提升的過程。二年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較膚淺,停留在表面現象,因此,本節課藉助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讓學生一邊讀文,一邊浮現景物的畫面,讀完課文後學生很快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告訴我你們理解詞語的方法嗎?學生說: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這一自然段語言也特別優美,在反覆品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口頭仿寫比喻句,剛開始,學生表達的還不夠流暢,經過幾位同學的展示,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不同程度上對秋天的景色做了描寫,這樣既學懂了課文,又豐富語言的積累。

細心研讀通過一二自然段的,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方法有了收穫,還了解了總起句和分述,爲後面自然段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爲今後的寫作做好了鋪墊。爲了鞏固圍繞一箇中心把事情寫具體的方法,我當堂做了訓練:如,下課了,操場上課真熱鬧。讓學生補寫具體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寫得很不錯喲!

教學是一門藝術,演繹的好與不好,全取決於教師的引導。本節課有收穫,也有遺憾,學生沒有把自己的實際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因此,語文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去表達,今後一定要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各種聲音,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種多樣。

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發出聲音,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各種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蓋、茶杯、砂紙、玻璃球、紙、算盤等。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猜他是誰

請4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後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他們分別是誰。

(評析:以幼兒最喜歡玩的遊戲導入,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師:剛纔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爲什麼呀?哦,因爲每個人的聲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玩一玩,也讓它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來。

幼兒自由玩,老師與幼兒即時交流。

(評析:這是幼兒與材料之間的第一次互動,豐富多樣的材料,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通過探索,幼兒獲得了各種感性經驗。)

師:誰來說一說,剛纔你玩的是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來的。(幼兒講述,幫助幼兒豐富詞彙: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師:我們讓手裏的東西動了,它就會發出聲音來。爲什麼現在它們不響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響了;我不敲,茶杯就不響了……)

師:這些東西我們不再動它,它就沒有聲音了。

(評析:通過探索,讓幼兒淺顯地瞭解:只有震動才能產生聲音。)

三、感受聲音的不同

師:剛纔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麼聲音也聽不清。讓我們分開來聽一聽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細聽,好聽嗎?它的聲音怎樣?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節奏走一走。

3、敲鼓。鼓發出的聲音和玻璃杯一樣嗎?

4、搖算盤。輕輕搖,用勁搖,比較聲音有什麼不同。

(評析:這一環節是爲後面的給動畫配音做鋪墊,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師: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聲音,老師這兒錄下了一些,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到這些聲音,你會想到什麼事?

(一)實際聲音再現(PPT):

1、一隻鳥兒叫,兩隻鳥兒唱,許多鳥兒鬧。

2、馬兒在叫,馬兒飛奔起來,越跑越遠。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羣鴨子嬉戲,遇見鵝大媽,互相問候,小河裏熱鬧極了。

4、風雨中。

5、《獅王進行曲》。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出發生的事情。

(二)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節日裏的鞭炮聲、大街上的各種汽車聲等。)

五、探索模擬發聲

l.看課件。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畫故事,這個故事裏也有很多聲音,我們一起看一看、聽一聽,請你想一想故事裏講了什麼事。

2、示範模仿。

師: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哪些聲音呢?我們能不能來模仿小馬走路的聲音呢?可以用什麼來模仿?還可以用什麼來模仿呢?

師:剛纔我們玩的這些東西中,什麼發出的聲音和小馬走的聲音很像?還有什麼也很像?其他小動物發出的聲音你能不能也找些東西來模仿一下呢?

3、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己所發出的聲音。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想盡一切辦法,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的聲音。幼兒探索的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準確,其發出的聲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實際聲音,但卻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結果,此時教師沒有給予任何評價,只給予鼓勵,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學習。

師:××,你剛纔模仿的是什麼小動物,用什麼來模仿的?我們一起來聽聽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師操作課件並講述故事,幼兒配音:

清晨,鳥兒們醒來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紙片模擬小鳥飛上飛下)

兩三隻鳥兒快活地叫着,(吹口哨,斷斷續續交替進行)

許多鳥兒快活地鬧着,(口哨和紙片同時進行)

晨練開始了。

小馬快快跑,(用瓶蓋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錘,拍桌子,按中速進行)

小刺蝟越爬越遠了,(用刷子輕輕刷砂紙)

早晨,大森林裏多快樂呀。

(評析:此環節幼兒興趣高漲,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而且也體驗了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雖然選題爲聲音,但是打破了幼兒園原來《聲音》活動中的傳統定位和一貫模式,堅持以聽聲音、玩聲音、辨聲音等遊戲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讓孩子們在與材料的充分互動中大膽探索,讓孩子們在不斷的驗證、交流中積累新的知識和經驗。

對於本次活動中材料的收集與使用,我更是動了一番腦筋。如何將材料生活化、簡單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標。於是我收集了孩子們常見的各種口香糖瓶子,將每四個瓶子裝一個小簍子,這四個瓶子中一個是空的,其他三個瓶內分別裝着硬幣、米粒,還有豆豆,而裝豆豆的瓶子裏有的裝一粒,有的則裝許多。這些平常而熟悉的東西來源於孩子的生活,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大大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聽聽、猜猜、玩玩中感知了聲音的一些簡單規律,瞭解了聲音的一些祕密。孩子們始終保持着輕鬆愉悅的心情,始終投入其中。由此可見,操作材料的選擇不以貴爲重,而在於精和活,在於能在不同的環節中高效、反覆的使用。

另外,在孩子的探索過程中如何使“自主味”體現得更爲突出,這也是我需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有節奏地拍手朗誦詩歌。

(2)、讓幼兒發揮想象,表達出自己的願望

二、教具準備

1、教學掛圖《種太陽》和詩歌錄音帶。

2、《種太陽》兒歌錄音帶。

3、《語言》下冊第十六頁。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春天到了,農民伯伯就要播種了,把種子播到地裏,等到秋天纔會有所收穫。現在有個小朋友也要播種,他播種的不是種子,而是願望,他要播種什麼願望呢?我們學完這首詩歌就知道了。

(二)、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錄音,幼兒欣賞。

2、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老師出示題目後師生齊讀)

(三)、朗誦詩歌

1、出示教學掛圖,提問幼兒:

(1)詩中的小朋友有一個什麼願望?

(2)詩中的`小朋友爲什麼要播種太陽?

(3)詩中的小朋友要把播種的太陽送給誰,爲什麼?

2、老師在黑板上寫出詩歌內容,老師教幼兒讀詩歌。

3、幼兒打開畫冊,自由朗誦詩歌。

4、播放詩歌錄音,幼兒隨錄音一起朗誦詩歌。

(四)、談話部分

老師組織幼兒討論:你的願望是什麼?爲了實現你的願望,你現在應該怎樣做?(幼兒討論後回答,老師總結)

(五)、結束部分

讓幼兒欣賞兒歌《種太陽》(幼兒邊欣賞邊做動作)。欣賞完後,讓幼兒拿出彩筆和紙,畫出自己美好的願望,然後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全世界都是我的家》是一首充滿想象的詩,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畫面感強,層次分明。老師通過引導性的提問,讓孩子充分了解與想象詩歌的情節,讓孩子在不斷思考和表達中理解詩歌,並能以多種方式朗誦詩歌。

活動目標:

1、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瞭解詩歌充滿想象的意境,知道全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家人,3、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4、能以分角色表演和接龍的形式表演詩歌。

活動準備:

1、《全世界都是我的家》教學PPT2、掛圖:海洋、森林、動物、高山、流水、平原、地球3、知識準備:幼兒提前瞭解拇指姑娘、醜小鴨、小精靈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提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世界有多大嗎?世界都有什麼呢?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說出大自然中的動植物。

2、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們組成了一個家庭,但我們還有一個大家庭,你們知道是什麼大家庭嗎?

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地球,我們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國家都是住在地球上,所以全世界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要愛護地球上的每一樣物品,和每一個人。

(二)、觀察PPT裏的圖片,理解詩歌大意,並能用完整語言表達。

(1)提問:

1、圖面裏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她畫了什麼呢?

2、小朋友想象力真豐富,我們一起來聽聽詩歌裏說的'是不是和小朋友想象的一樣?

(2)、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提問:詩歌的名字是什麼?你聽到了哪些句子?

(3)、教師逐句講解圖中的內容1、第一句:我喜歡大森林。你們喜歡大森林嗎?爲什麼?

2、第二句:我喜歡小精靈。你們在哪裏看見過小精靈,小精靈是什麼樣子的?你們喜歡嗎?

3、第三句:我喜歡拇指姑娘和她善良的心。你們知道拇指姑娘嗎?爲什麼說她有善良的心啊。

4、我喜歡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漂亮、溫柔,大家都喜歡。但詩歌裏說我喜歡醜小鴨,你們知道她喜歡醜小鴨的什麼嗎?

5、我喜歡青蛙王子蹲在井裏幹什麼?

6、我喜歡好多好多的什麼?

7、我要爲他畫一個什麼?

8、我夢想變成什麼?

9、我夢想的全世界都是什麼啊?

10、我夢想自己快樂的長大,走遍什麼都不怕啊?

小結:詩歌裏的小朋友非常喜歡童話,喜歡世界上很多、很多的東西,所以她把全世界自己喜歡的東西,都畫進了自己的家,這真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小朋友,老師也好喜歡她。

(4)幼兒跟隨老師完整地朗誦一遍詩歌。

(三)、表演詩歌

1、將幼兒分成五組,以接龍的方式朗誦詩歌。

2、請七個小朋友分別扮演:森林、精靈、拇指姑娘、白雪公主、醜小鴨、青蛙王子、天使,教師和剩下的幼兒說旁白。

(四)、結束集體配樂朗誦詩歌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大意,知道全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家人,並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能以分角色表演和接龍的形式表演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