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模板錦集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模板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模板錦集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

教育目標:

1、感受故事中誇張的情節所產生的美。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情節的猜測和想法。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老鼠是四害之一,瞭解什麼是地下室。

2、物質準備:膽小先生、老鼠圖片;動畫課件;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老鼠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猜想:老鼠來了,怎麼辦?

二、中斷講述故事,設置懸念引發幼兒大膽表達。

問題一:膽小先生捉住老鼠後,老鼠會怎麼說呢?

問題二:大老鼠生了很多小老鼠後會對膽小先生說什麼?大老鼠爲什麼要和膽小先生換房子呢?

問題三:老鼠第三次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膽小先生會怎麼做?幫膽小先生想想辦法。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提問:故事的名稱叫什麼?故事裏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覺?

四、完整欣賞動畫故事,圍繞膽小先生這一形象組織幼兒討論。

1、提問:故事一開始,剛開始膽小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膽小先生最後有什麼變化?經過這件事,以後膽小先生碰到老鼠還會害怕嗎?

2、情感教育:鼓勵幼兒要做勇敢的人,遇到事情不害怕,不做膽小的人。

活動延伸:

語言角投放《膽小先生》圖片,讓幼兒自由翻閱講述。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主要情節,能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內容。

2、體驗故事中深厚的母子依戀之情。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配樂:《聖母頌》,《愛的禮讚》、《午夜之光》。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1、欣賞前提問:看,畫面上有誰?(教師介紹小熊的名字——珂皮珂)

2、提出要求: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關於小熊珂皮珂的故事,名字叫《每一次,珂皮珂》,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完整欣賞配樂圖畫故事《每一次》

提問:1、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2、 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分段重點欣賞

1、在這個故事裏,你覺得什麼地方感覺高興,很快樂呢?媽媽和小熊是怎樣捉迷藏的?(欣賞捉迷藏的片段)

2、討論:每次媽媽爲什麼總是不慌不忙、一下子就把小熊找到了?

3、什麼地方讓你感覺有些害怕、很擔心呢?

(欣賞並講述故事中小熊跑丟後的情景)

4、討論:故事裏原來小熊想把每一次說幾遍的,後來說了幾遍?爲什麼?

(三)播放課件畫面故事:

這個故事真感人,有的地方讓人不由得很快樂,有的地方讓人感覺有些擔心也有些害怕,有的地方又讓人感覺非常感動也很幸福。讓我們再來好好欣賞這個故事,你也可以自己來講講這個故事。

(五) 總結:

1、說說你和你的媽媽什麼時候也和小熊和他的媽媽一樣相親相愛,也有很讓人感動、幸福的事情發生呢?

2、總結:不管小熊走到哪裏,媽媽每一次都能把他找到,因爲小熊是媽媽的寶貝;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是媽媽的寶貝,所以,無論走到哪裏,媽媽也總能把我們找到!

3、今天是什麼日子,母親節,是我們最親愛的媽媽的節日,你想對你媽媽說些什麼呢?請你把你想告訴媽媽的話畫在愛心上,帶回去送給媽媽,好嗎?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3

下雨啦,下雨啦,螞蟻躲在蘑菇下,蘑菇傘;下雨啦,下雨啦,青蛙躲在荷葉下,荷葉傘;下雨啦,下雨啦,蟲子躲在樹葉下,樹葉傘。

快樂識字螞蟻 青蛙 蟲子 蘑菇 荷葉 樹葉

我班有個小問號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求知慾強,他們看到自然界中和生活中不理解的地方總是喜歡問“爲什麼”。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作爲素材,讓幼兒大膽提問並嘗試用繪畫和記錄的方式學習仿編兒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幼兒遇事多問幾個爲什麼,培養他們從小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樂意向“小問號”學習,培養愛動腦、多提問的良好習慣。

2.複習並嘗試仿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3.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問題,願意積極爭當“小問號”,增強求知慾與好奇心。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小問號》的插圖、“?”教具、 記號筆人手一支、 16開白紙若干張 、KT板一塊、“問號大王”皇冠一個、 糨糊等

【活動過程】

1.利用故事和兒歌導入活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師:(出示“?”教具)這是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幼:這是小問號,表示提問題。

師:對了,這是小問號,我們提問題的時候就要用到它。一起跟“?”寶寶打個招呼吧。

幼:小問號你好!

師:(代替小問號回答)“小朋友們好。”

此環節運用擬人化的方式呈現形象化的小問號寶寶,旨在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這兒有一個關於小問號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幼:想。

教師一邊出示教學掛圖,一邊講述故事《小問號》。

抓住幼兒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 ,將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置於故事之中,並利用故事插圖,幫助幼兒很快熟悉故事內容,爲幼兒回憶故事中小剛的問題奠定基礎。

師:剛纔老師講的故事叫什麼名字呀?

幼:《小問號》。

師:故事中的小朋友叫什麼名字呢?他提出了哪些問題呀?

幼:叫小剛。他問早晨醒來爲什麼要穿衣服?爲什麼要刷牙?

幼:天爲什麼會下雨?穿上雨衣身上就不會淋溼嗎?

幼:月亮爲什麼掛在天上?爲什麼不會掉下來?

…… ……

師:你們喜歡小剛嗎?爲什麼?

幼:喜歡,因爲他會問好多好多的問題。

幼:他問的問題我們也想知道答案。

藉助非常形象的教學掛圖,幼兒很容易地就回憶起了故事中的'問題,他們一個個爭先恐後,躍躍欲試,不僅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而且也想當個聰明的孩子。

師:我們也學過一個有關‘小問號’的兒歌,兒歌中的小朋友叫什麼呀?

幼:李苗苗。

師:我們一起把這個兒歌說給小剛聽聽吧。

師幼共同朗誦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通過複習,不僅再現了兒歌的內容,還爲下面仿編兒歌埋下了伏筆。

2.幼兒嘗試提出問題,並仿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1)激發幼兒當“小問號”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小問號”呢?

幼:想。

師:那麼你們想知道一些什麼問題呢?

幼:爲什麼醫生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一個紅‘+’字呢?

幼:爲什麼西瓜裏會有種子?

幼:爲什麼蝴蝶會在天上飛?

…… ……

(2)幼兒各自以繪畫的形式問“爲什麼”。

師: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用記號筆和白紙記錄下來,畫的時候要注意畫面大一些,讓別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提的是什麼問題。

教師在佈局、構圖上給幼兒以適當指導,並鼓勵幼兒提出與別人不同的問題。

鼓勵組內幼兒互相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此環節中,有的幼兒畫了一隻貓去追老鼠,有的畫了太陽和月亮……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爲什麼”,情緒高漲,連平時不怎麼喜歡畫畫的小朋友也大膽地用紙和筆提出問題。

(3) 師幼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請3~4名幼兒將自己畫的問題拿到前面,展示給同伴看並提問。

老師鼓勵幼兒從多角度提問題,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輔助表達自己的問題。

幼:爲什麼小鳥會在天上飛?爲什麼貓要去捉老鼠?爲什麼小雞喜歡吃蟲子?爲什麼人不能飛上天?

幼:爲什麼西瓜裏會有種子?爲什麼買東西要給錢?爲什麼大樹會長那麼高?爲什麼魚會在水中游?

…… ……

(4)師幼共同仿編兒歌

師:小朋友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來給問題提的多的小朋友戴上“小問號”頭飾,把他的名字和提出的問題一起編到兒歌中。

師請一名幼兒上臺,展示他的問題。

幼:我班有個××,大家叫他小問號。他問老鼠爲啥會怕貓?爲什麼秋天果樹上會結果實?爲什麼地球是彩色的?爲什麼糖吃多了會蛀牙?老師聽了微微笑,誇獎××肯動腦。只要大家勤學習,將來一定會知道。

師:真不錯,我們一起爲××鼓鼓掌。

再請若干名名幼兒上臺展示問題,集體仿編兒歌。

仿編詩歌將整節活動推向了高潮,當聽到全班小朋友將自己的名字編入到了兒歌中時,他們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顯得非常神氣。其他沒有上臺的幼兒也非常活躍,羨慕那些同伴可以將自己的名字編入兒歌,平時膽小的幼兒也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空前活躍。

3.佈置“小問號”專欄,引導幼兒嘗試相互尋求問題的答案。

請幼兒將自己畫出來的問題貼到KT板上,佈置“小問號”專欄。

師:今天,我們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你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幼:知道。

幼:不知道。

引導幼兒互相探討別人提出的問題。

幼:我知道燕子的尾巴爲什麼像剪刀一樣?因爲燕子在天上飛的時候,剪刀一樣的尾巴能幫它掌握方向,保持平衡。

…… ……

師:對於不知道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什麼途徑來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呢?

幼:可以上網查。

幼:可以回家問爸爸媽媽。

幼:可以看圖書和電視。

師:小朋友們真棒!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的答案你們已經知道了,有些問題的答案你們還不知道。回家後,可以對你感興趣的問題嘗試尋求答案。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鼓勵幼兒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幼兒積極地通過多種渠道尋求問題的答案,讓幼兒做到不僅會提出問題,還會尋求問題的答案。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下雪天堆雪人的快樂。

2、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片並講述圖片內容。

3、理解詞語“融化”,能大膽講述雪人前後的變化過程。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雪人不見了》

2、雪人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出示小雪人,用談話方式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喜歡雪嗎?爲什麼?下雪的時候都可以做什麼啊?”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片,看看下雪天裏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吧。”

(二)展開部分:

1、出示五幅圖片,請幼兒自由觀察,瞭解圖片大意。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

(1)觀察圖一。

教師:“下雪啦,地上、樹上、屋頂上都是什麼樣的?”(下雪啦,地上、樹上、房頂上到處都是白白的)

(2)觀察圖二。

教師:“雪地裏的小朋友都在做哪些遊戲?”

(雪地裏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滾雪球,還有兩個小朋友正在堆雪人)

教師:“雪人的眼睛、鼻子是什麼樣的?它戴着什麼樣的帽子,圍着什麼樣的圍巾?”(雪人有黑眼睛、紅鼻子,戴着紅帽子,圍着花圍巾)

(3)觀察圖叄。

教師:“小朋友圍着雪人做了哪些事情?”

(小朋友高興地圍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4)觀察圖四、圖五。

教師:“爲什麼雪人變小了?沒有找到雪人的小朋友心情會怎樣?”

(小朋友在找雪人,沒找到很傷心)(學習詞語:融化)

(叄)結束部分

請幼兒試着完整講述。

活動延伸

幼兒觀察雪人變小了(融化了),感知雪遇熱融化的現象。

有條件的地方,可帶幼兒到室外讓幼兒堆雪人,把雪握在手裏,鞏固雪遇熱融化的知識經驗。

溫馨提示

1、本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的'時候,可用手指着圖片的主要內容,提示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圖片,並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連貫、完整地講述故事。

2、活動後,教師也可以將圖片放在區域中,供幼兒自由講述。

附:看圖講述

雪人不見了

圖一:下大雪了,地上、樹上、房頂上到處都是白白的。

圖二:雪地裏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滾雪球,還有兩個小朋友正在堆雪人。雪人黑眼睛、紅鼻子,戴着紅帽子,圍着花圍巾。

圖叄:小朋友高興地圍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圖四:太陽出來了,雪開始融化了,雪人變小了。

圖五:雪人不見了。小朋友在找雪人,沒找到很傷心。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看,想,然後說,最後聽,始終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幼兒按一定順序講述故事,初步瞭解雪遇熱融化的現象,加深對冰雪的認識。本節課幼兒的興趣極高。

幼兒園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

2、感受春節歡樂熱鬧的氣氛,體驗與同伴合作朗誦的快樂。

3、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4、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重、難點:

學說兒歌並感受春節歡樂熱鬧的氣氛。

活動準備:

1、環境佈置,營造春節氣氛。

2、春節拜年聲、鞭炮聲的錄音以及與之有關的'歌曲,課件《紅鞭炮》。

活動過程:

一、用歌曲《過新年》導入,幼兒快速進入新年喜悅的情境中,爲後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聽聽、講講、看看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教師播放拜年聲、鞭炮聲的錄音,提問幼兒聽到了什麼?什麼時候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教師小節:拜年和放鞭炮的聲音,過春節的時候能聽到這些聲音。

2、經驗交流,教師提問:春節你們是怎麼過的?做了什麼事?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在春節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師小節:過春節的時候人們會穿上新的衣服,買好多好吃的東西,貼上對聯,燃放煙火、互相拜年,寶寶還會受到很多壓歲錢,來慶祝新年,新年裏,每個人都覺得非常高興。

3、欣賞兒歌,教師播放課件《紅鞭炮》

恭喜恭喜新年到,歡天喜地放鞭炮。

禮花炮,衝雲霄,還有支支沖天炮。

大人笑,孩子鬧,歲歲平安樂陶陶。

4、學習兒歌,通過各種形式朗誦兒歌。

(1)、利用課件,教師和幼兒共同朗誦兒歌。

(2)、請部分幼兒分角色表演兒歌。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朗誦。

三、幼兒聽音樂《恭喜恭喜》帶着愉快的情緒出教室,結束教學活動。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給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幼兒在課後可根據自己興趣製作小鞭炮、對聯及賀卡,剪窗花等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與教師互動的非常好,氣氛活躍,主要是幼兒對春節比較喜愛和熟悉,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幼兒相互交流了自己在春節的所見所聞所感,一同欣賞兒歌,並請幼兒分角色表演兒歌,激發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加深了幼兒對兒歌的理解,使幼兒感受到了春節歡樂熱鬧的氣氛。整個活動環節銜接自然,幼兒參與積極,基本達到了預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