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吸水後的變化現象,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用觀察、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客觀記錄事實。

3、知道愛惜紙張,體驗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卡紙、糖果紙、牛皮紙、即時貼、面巾紙、電光紙、報紙、手工紙等。

2、水盆六隻,抹布若干、酸奶瓶、糨糊、毛筆等。

3、貼有相應紙卡的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小朋友看看桌上這些是什麼紙?

2、猜猜如果把這些紙寶寶放到水裏洗澡,它們會變成什麼樣呢?

3、現在請小朋友們把你的想法:哪些紙洗了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在記錄紙上記下來,你認爲洗了會爛的給它打個勾,不會爛的給它打個叉。

二、探索過程

現在要請你們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把這些紙放到水裏去洗一下,看看到底會怎樣,要一張一張地洗,將紙放入水中,用手搓搓。(驗證剛纔猜想的結果)。並把實驗中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下來。

(在洗的過程中,提醒幼兒一張一張地洗,將紙沉入水中,用手搓搓。引導每個孩子在猜猜、洗洗、議議、找找、比比、記記、講講的過程中,發現紙的'變化:潮了、軟了、就爛了、 吸水了、紙搓破了、也爛了…… )

三、交流討論

請小朋友把你記錄好的紙貼到黑板上我們一看。

提問:你記錄的表示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猜的?又是怎麼玩的?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哪些紙會爛?哪些紙不會爛?(請幼兒將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說聽。)看看剛纔猜對了嗎?

四、拓展經驗

1、你知道還有哪些紙?給他們洗澡會怎麼樣?

2、洗爛了的紙還有用嗎?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教育幼兒愛惜紙張,不要隨意把它們損壞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是浮的。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彙: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裏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麼樣呢?(出示沉↓、浮↑卡片)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呢?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餘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裏,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裏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麼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纔會浮起來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四、經驗遷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裏,我們人也會沉到水裏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五、結束小結。

科學家很聰明的,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裏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裏沉、浮的東西。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遊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爲什麼會浮在水上走?爲什麼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裏?等等,爲了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探索身邊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想和發現中,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動目標

1.在探索物體沉與浮的過程中,體驗操作與探索的樂趣。

2.感知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並能對其分類;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嘗試記錄猜想與發現,學習預測和驗證的科學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積累有關水的經驗,初步感知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材料準備:棗、鐵夾子、塑料瓶、積木、石頭、泡沫、沙子,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觀察樹葉和鑰匙放進水缸的現象,簡單瞭解物體的沉與浮。

(1)教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水缸中,請幼兒觀察。

指導語: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

2.觀察材料,猜測物體的沉浮現象。

(1)逐一觀察材料。

指導語:你的籃子裏有什麼?

(2)玩遊戲"猜一猜"並記錄。

指導語:如果把這些材料放在水裏會怎樣?我們來統計一下人數。

3.動手操作並記錄,驗證物體的沉浮現象。

(1)觀察記錄紙,討論記錄方法。

(2)自由探索物體的沉與浮,並記錄操作結果。

4.交流操作結果,對沉浮物體進行分類。

(1)分別展示記錄結果,驗證猜想。

(2)共同小結。

指導語:這些材料在水裏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東西很大,一開始很多人猜它會沉下去,可是一試卻發現不是這樣。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試一試才知道。

(3)根據沉浮現象進行分類。

指導語: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麼分呢?

5.動手製作潛水艇,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1)討論方法。

指導語:現在老師要給你們佈置一個任務,請你們用塑料瓶來做潛水艇,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浮起來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動手製作潛水艇,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變物體的沉浮。

(3)個別介紹,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

(4)共同小結。

指導語: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潛水艇,石頭和水等就好比是潛水艇的壓艙物。當瓶子充滿水時,壓艙物就有足夠的重量,潛水艇便潛入水中。如果我們把潛水艇內的水等排出艙外,隨着壓艙物的減少,潛水艇就浮了起來。

6.播放潛水艇視頻,擴展經驗。

指導語:小朋友都很聰明,科學家也很聰明,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裏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裏沉、浮的東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後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要求:

1、通過觀察和比較等形式,知道汽車的功用及外形特徵。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幾中常見車的圖片及玩具汽車。

關鍵點:

幼兒獨立得觀察和比較,並分析出不同的車有不同的功用。

活動環節:

操作要點

一、聽各種車的聲音

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警車和卡車等)

二、觀察比較

1、出示自行車、消防車、警車、灑水車,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2、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灑水車有水箱,用來清潔馬路的。

3、說說這些車的功用,知道每種車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觀察這些車的車輪,知道不一樣的車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兩個、三個或者四個、六個等。

三、說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

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車,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多,並能說出它們的功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瞭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徵。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隻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裏。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爲什麼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爲什麼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纔我們說了爲什麼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麼特徵。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纔我們瞭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麼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後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麼。

你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裏,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裏,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着照顧,並觀察其生長情況。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影子的祕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祕,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覆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於"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重點: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爲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後來被什麼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迴指導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遊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佈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遊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隻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小熊擡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着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活動中,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鑽到裏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於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穫;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爲孩子們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蹦、跳、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裏》。

2、充足氣的皮球若干、癟皮球一個、氣針一枚。

活動重難點

重點:對皮球的動態產生興趣。

難點:知道皮球裏面裝的是空氣。

活動過程

1、出示皮球,說說並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出示皮球,問: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皮球)師:嗯,你會拍皮球,那你能上來拍一下皮球給大家看好嗎?師:你們說這個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還可以怎樣玩呢?誰來說說?分別請小朋友來說並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剛纔這些小朋友都很會玩皮球,真不錯!

(2)啓發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

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時候,你們觀察到皮球它是怎樣動起來的呢?這時老師可以邊拍邊問?引導幼兒說出皮球會蹦,會跳,會滾,會轉等。哦,皮球能跳,能滾,能飛……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師問:小朋友你們能用你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跳,蹦,轉)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問:皮球什麼形狀的?(圓形)來,讓我們把自己變成一個皮球,現在我們先來學學皮球跳的樣子,再來學學皮球滾。分別讓幼兒模仿。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裏》。

師:剛剛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們知道爲什麼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麼東西在裏面,究竟是誰住在皮球裏呢?

現在我也不知道,讓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播放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裏》

(1)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師問:現在故事看完了,你們說說皮球裏到底住着誰呢?

(2)師:皮球裏真的住着兔子、輪子和喜鵲嗎?教師啓發幼兒互相討論,幼兒之間互相講述皮球裏住着什麼?

3、瞭解是空氣住在皮球裏。

(1)猜測、驗證皮球裏住的是空氣。

啓發幼兒用多種方法探索皮球裏住着什麼?幼兒互相想辦法,講述自己想的辦法並做給其他幼兒看。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用擠一擠、敲一敲、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搖一搖等方式,探索皮球裏住着誰?

請部分幼兒講講自己的探索過程。

教師將氣針插入氣門芯,將皮球裏的氣體放出來,保持適度距離並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麼?

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將充滿空氣的皮球與癟皮球進行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係。

師問:如果皮球裏沒有空氣會怎麼樣?請幼兒猜想。

教師出示癟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幼兒的猜想。

(3)教師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它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真了不起!

4、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玩球,感受皮球的運動狀態。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後面的提問環節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製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爲什麼兔子住在裏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後面看書的環節,前半部分還好,後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總體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蠟燭燃燒的現象,瞭解燃燒需要氧氣。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提高幼兒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3、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蠟燭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瞭解蠟燭的燃燒。教學難點:按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蠟燭人手一支、實驗用的杯子若干。經驗準備:課前觀察蠟燭,瞭解它的用處

活動過程

1、導入:幼兒經驗講述:忽然停電了,屋子裏一片漆黑。怎麼辦呢?幼兒回答引出主題:點蠟燭。

2、觀察蠟燭的燃燒現象。幼兒跟教師一起點燃小蠟燭,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然後教師小結:蠟燭燃燒時,火焰像跳舞,有煙冒出,蠟燭周圍有點熱。

3、小實驗:引導幼兒探索蠟燭的熄滅。

(1)第一次小實驗:如何用杯子讓蠟燭熄滅。幼兒操作。多媒體演示:蠟燭燃燒需要氧氣寶寶來幫忙。

(2)第二次小實驗:用杯子蓋住蠟燭,觀察杯子變化。

(3)第三次小實驗:用不同杯子蓋住蠟燭,觀察並記錄結果。幼兒講述結果,教師做小結。

4、幼兒討論: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什麼時候要用到蠟燭?

活動延伸:泥工活動:各種各樣的蠟燭

教學反思

認識和探索環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並能運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合並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遊戲性。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信息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