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有關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1

適合年齡:1歲至1.5歲

活動目標:聽到自己的名字後能大膽舉手示意。

活動準備:小猴子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邊搖鈴鼓邊唱《坐好歌》,保持與寶寶平等的體位,身體隨音樂節拍自然擺動,家長聽到教師的歌聲後,和寶寶一起收拾玩具,然後帶領寶寶坐在教師的`對面,呈半圓形或扇形,準備開始點名遊戲;

2、教師出示小猴子,引起寶寶的興趣,教師點名請寶寶舉起小手向小朋友打招呼,寶寶做完這些事情後讓小猴子親親寶寶,表示鼓勵;

活動指導:

對於膽小、怕生的寶寶,家長不要着急,要用親切的語言鼓勵寶寶站起來並舉手示意。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2

一:給小兔送青菜

1、蒙氏活動《線上精靈》

活動目標:

(1)穩定寶寶情緒,爲進行下面的工作做準備;

(2)練習平衡,矯正腳型,培養優雅的走姿、體態;

(3)學會等待,培養專注力。

2、點名遊戲。

教師向家長介紹活動目標和要求:家長鼓勵寶寶聽到點名後,能大膽走向教師。對於膽小的寶寶,家長可牽着寶寶走向教師。

教師邊拍手邊唱歌曲:“×××,×××,你在哪裏”請寶寶大膽地走向老師,並回答“老師,我在這裏”。(老師擁抱每位寶寶,拉近距離)

3、奧爾夫親子游戲《會跳舞的線》。

活動目標:

(1) 通過線的變化感知直線和曲線,並能用身體動作簡單的表現。

(2) 和媽媽一起玩線,變線,感知親子玩線的快樂。

活動準備:

用皺紋紙剪成的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受直線和曲線,直線跳波浪舞和圓圈舞。

(1) 直線跳波浪舞。

教師:分別拉住線的兩端,上下抖動手腕,直線跳波浪舞。

(2) 直線跳圓圈舞。

教師:抓住線的一端,手畫圈,直線跳圓圈舞。

二、媽媽和寶寶一起讓直線跳波浪舞和圓圈舞。

(1) 一起跳波浪舞。

師:媽媽抓住線的一端,寶寶抓住線的另一端,媽媽和寶寶手腕上下抖動,直線跳波浪舞。

(2) 一起讓線跳圓圈舞。

師:媽媽抓住寶寶的手,和寶寶一起手畫圈,直線跳圓圈舞。

三、用身體變線,嘗試用身體表現線的變化。

(1) 身體的線跳波浪舞

師:把手臂伸直,也變成一條直線了。手臂上下動,也跳波浪舞拉!

(2) 寶寶和媽媽線連線跳圓圈舞。

師:媽媽和寶寶身體的線連起來,跳圓圈舞。

休息活動:家長帶寶寶喝水、拉尿。

3、生活空間:《摘青菜》

活動目的:

練習寶寶手的精細動作,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綠色皺紋紙、小簍子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老師示範摘菜,向家長介紹遊戲的目的和要求:鼓勵、指導寶寶自己動手把紙撕成長條,在家讓寶寶自由自主地撕紙,訓練寶寶撕的動作,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

2、寶寶領取活動材料,在家長的鼓勵下自己摘菜(撕紙)。

3、寶寶把摘好的菜送給王姐姐清洗。

4、感統遊戲: 《給小兔送青菜》

活動目標:在成人的幫助下學走走平衡木,發展平衡能力,培養勇敢精神。

活動準備:平衡木寬20cm左右,長1米左右的平衡木兩個,已撕好的紙條和小兔瓶。

活動過程:

1、介紹遊戲的目的和要求:鼓勵、引導、表揚寶寶,讓寶寶自己嘗試過橋,發展其平衡能力。

2、練本領過小橋:寶寶自由地自己走平衡木,家長在一旁給予鼓勵。

3、給小兔送青菜:在家長的`幫助下有序地排隊,自己走過平衡木把青菜送給小兔。

5、情感空間:《小兔跳跳》

活動目的:增進親子感情,感受兒歌的節奏,發展寶寶跳的動作。

活動準備:優美、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1、示範念兒歌和動作,請家長帶着寶寶跟老師拍手念兒歌。

2、介紹遊戲的目的、要求:家長和寶寶面對面站好,托拉着寶寶的雙手或託着寶寶的手臂進行遊戲。在抱着寶寶轉的時候,注意寶寶的安全。

3、寶寶和媽媽跟着老師,邊念兒歌邊遊戲。

“小白兔,跳跳跳,一跳跳,二跳跳,三跳跳,四跳跳, ”家長托拉着寶寶的雙手或託着寶寶的手臂原地一句一跳,“五—抱抱”家長抱起寶寶轉一圈,“噓—滑下來”家長很快地將寶寶從上向下順着身體滑下來。

6、再見時光:

道謝:媽媽今天辛苦了,請寶寶親親媽媽,說謝謝媽媽。

家長一定要寶寶親親媽媽說謝謝媽媽,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行爲品德。

再見:家長帶着寶寶伴隨着音樂找一個小夥伴一起唱歌,拍手、拉手、說再見;第二遍時,請家長幫助寶寶換一個小夥伴一起唱、跳《再見歌》,並和小夥伴、老師說再見。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3

一、禮貌寶寶:網小魚

(一)活動目標:

在家長的幫助下嘗試與別人交往,願意揮手與別人打招呼。

(二)活動準備:用地墊鋪好的活動場地、呼拉圈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家長帶寶寶面向教師席地而坐成一個半圓。

2、教師自我介紹,與寶寶揮手問好。

3、介紹點名遊戲“網小魚”。

玩法:老師用呼啦圈當漁網,邊走邊唱“許多小魚游來了”,當唱到最後一句“快快抓住”時,被漁網套住的寶寶就向同伴揮手問好,介紹自己。(也可請家長一起介紹)然後大家一起拍手說:“xx x|xx x|歡迎你!”

4、集體遊戲“網小魚”,介紹每位寶寶。家長要鼓勵寶寶起立揮手,不退縮。

二、快樂寶寶:小魚遊

(一)活動目標:學習跟隨兒歌做動作,體驗語言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示範表演,導入活動。

2、引導寶寶學做“小魚遊”。

家長指導:第一遍家長握住寶寶的手腕,隨教師一起帶寶寶做動作。家長要以誇張的語調和動作來激發寶寶的遊戲興趣。

3、家長念兒歌,寶寶自己站起來表演。

小魚遊

河裏小魚遊呀遊,

搖搖尾巴點點頭。

一會兒上,

一會兒下。

好像快樂的小朋友。

三、智慧寶寶:玩嵌板

(一)活動目標:

練習二紙捏的能力,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嘗試玩圖形鑲嵌。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長方形嵌板,收玩具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取出工作毯,並介紹如何拿、卷、擺放工作毯。

2、取出裝有嵌板的托盤,念兒歌,幫助寶寶理解端托盤的動作。

兒歌:兩手端住大托盤,小肚子上靠一靠。

3、取出嵌板讓寶寶分別認識嵌板上的'圖案。

提示家長:耐心引導寶寶感知每個圖形的不同;如寶寶一時不能將動物圖形放入嵌板中,要鼓勵寶寶慢慢嘗試。

4、教師完成後,收回托盤及工作毯。

5、寶寶自主操作,教師觀察寶寶及家長的操作情況。

提示家長:操作前要先取工作毯再取托盤,每次只取一份玩具,玩好後必須先送回玩具架再取另一份。

6、放收玩具音樂,提醒家長和寶寶一起收回玩具及工作毯。

四、健康寶寶:網小魚

(一)活動目標:

學習朝一定的方向跑,感受集體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紗巾一塊。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遊戲玩法,兩位老師各執紗巾的一端,家長和寶寶站在線上。

指導重點:當唱到最後一句“快快抓住時”時,被漁網罩住的家長和寶寶就算被捉住了。

提示家長:跑的時候不要太快,要注意避讓要其他人,保證寶寶的安全。

2、集體遊戲“網小魚”。

五、巧手寶寶:我給小魚穿花衣

(一)活動目標:

學習簡單的粘貼,訓練手指的靈活度,並體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二)活動準備:

剪成魚的形狀的卡紙每人一張;膠水;彩色的圓形小紙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完成的作品讓幼兒欣賞。

2、提供材料介紹製作方法。

3、寶寶與家長一起製作。

家長指導:膠水不要沾過多,彩色紙片應粘在魚身。

六、乖乖寶寶:說“再見”

寶寶在家長的帶領下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與老師和其他寶寶再見。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加深認知,腳有大小,鞋子也有大小。知道大腳要穿大鞋,小腳要穿小鞋,多大的腳要穿多大的鞋,才舒服。

2、學會穿鞋和脫鞋。

【活動準備】

1、大人的鞋(平底鞋、高跟鞋即可)

2、一塊寬敞的活動場地,場地上畫好10米長的白線若干條,(據分組情況畫)每組兩位指導老師。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請寶寶跟我跺跺腳,誰是我們小腳的好朋友呀,——引出鞋子。我們的小鞋子會幫我們保護自己的小小腳,這樣在走路、跑步、跳躍的時候,我們的小腳就不會碰傷,碰破,甚至流血。所以我們的鞋子是我們小腳最好的朋友。

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鞋子,每人穿的鞋子不光顏色式樣大小也都不一樣。今天老師想跟小朋友們借一雙小鞋子,你們誰願意把小鞋子借給我用一下呢?

1、讓幼兒觀察借來的小朋友的鞋子。

2、拿出準備好的爸爸,媽媽的大鞋子,讓孩子比較,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爸爸媽媽的鞋子大還是小朋友的鞋子大呀?

3、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你們在家的時候,有沒有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子呢?是什麼樣的感覺,誰來說一說(寶寶發言略)

4、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個遊戲《大大鞋和小小鞋》,讓小朋友都來試穿一下爸爸媽媽鞋子的感覺。

二、具體活動過程:

1、讓本班老師一位扮爸爸,一位扮媽媽,其餘各線由各家庭組成,方法按以下進行,每組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先請上來的寶寶脫下自己的鞋子)

方法:媽媽站在中間,爸爸站在終點,先把媽媽的鞋放在起點,將爸爸的鞋放在媽媽身邊,寶寶的鞋放在爸爸身邊,讓寶寶脫鞋後,站在線起點上,聽到口令後,穿上媽媽的鞋子走到媽媽身邊,把鞋送給媽媽(提醒孩子慢慢走,小心不要摔跤)

——鼓勵寶寶說:“請媽媽穿鞋”。

2、請媽媽協助寶寶穿上爸爸的鞋,走到爸爸身邊,把鞋送給爸爸,並說“請爸爸穿鞋”。

3、最後請寶寶穿上自己鞋,然後跑回起點。

三、提高認識,讓幼兒體會穿大鞋和小鞋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認識以下幾點:

1、穿大鞋,不好走,不合腳,容易摔跤,不安全。

2、穿自己的鞋,適合自己腳大小的鞋舒服,方便行動自如,穿自己的鞋子好。

【活動引伸】

學習自己穿鞋。

1、回憶媽媽是怎樣給自己穿鞋的。

2、自己是怎樣穿鞋的?

3、總結穿鞋的方法。

A:看看是左邊的還是右邊的在地上擺放好。

B:一隻一隻的穿。先把腳伸進去,然後穿到最前頭。

C:把後跟提上

4、怎麼脫鞋

A:先從後根脫

B:把鞋子放在一定的地方

【活動反思】

寶寶們都非常喜歡穿爸爸媽媽的大鞋子,本次活動我抓住了寶寶凡事都想自己嘗試的特點,讓寶寶親身體驗了一下穿上大鞋的感覺,再對比穿自己的鞋子和穿大人鞋子的的感覺,讓幼兒感覺哪個會更舒服,更方便行走,寓教育於遊戲中,能夠較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使整個活動變得生活化、遊戲化了。不僅如此爲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我還邀請到了幼兒的家長來參加,在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寶寶自己穿、脫鞋,同時也像爸爸媽媽展示了寶寶在幼兒園學會的生活技巧。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慢羊羊,這一憨厚、可愛的卡通形象,已經受到了幼兒及成人的青睞。通過慢羊羊減肥這一生活化、遊戲化的情節來詮釋音樂三段體的結構,能夠讓幼兒從生活經驗和思維形式上引起共鳴,而對慢羊羊發自內心的喜歡,又能促使幼兒積極、熱情地去感受、想象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胖人走和瘦人走的樣子以及運動的多種方式又是平時幼兒生活中經常能夠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樂於模仿的對象,可以說有豐富的經驗基礎,對於幼兒創編表現慢羊羊肥胖和減肥後的行走方式,以及表現慢羊羊的減肥過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音樂《瑞典狂想曲》本身樂曲的結構形式和豐富的節奏變化又能幫助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表演能力。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初步理解音樂三段體的結構。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樂句變化創編健身動作。

3.瞭解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對身體健康的作用。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片段,喜羊羊、胖慢羊羊、瘦慢羊羊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喜羊羊圖(目的:情境的引入)。師提問:我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啊?

2.師戴上胸飾,我現在是誰啊?我的羊朋友在哪?

3.師幼一起隨音樂做遊戲。(音樂《別看我只是一隻羊》)(這個環節調動幼兒表現的積極性,同時傾聽音樂表現羊的動作,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進入下個環節)

二、感受及表現

1.探索A段動作

(1)師:我還有一個好朋友沒有到,你們猜猜它是誰?(傾聽慢羊羊走路的音樂)

(2)幼兒聽音樂,感受節奏××︱××︱,探索表現慢羊羊搖搖擺擺、笨手笨腳的樣子。(師可以用點頭等讓幼兒先感受節奏)。

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羊呢?它是怎麼走路的`?

師:慢羊羊肚子大大的,身體肥肥的,走起路來怎麼樣啊?誰來做一做?

請幾個幼兒來學一學。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慢羊羊走路。(播放音樂)(這個環節模仿慢羊羊笨重的動作,爲後面慢羊羊減肥做鋪墊。)

2.探索B段動作

(1)慢羊羊覺得朋友們都嘲笑它胖,它心裏又難過又着急了,怎麼辦呢?(通過運動來減肥)幼兒傾聽B段音樂。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由探索紅太狼可能做的減肥動作。

師:你能幫慢羊羊想想有那些減肥的動作嗎?(請幼兒個別表現)

師用哼唱的方式請2-3人做動作。(跑步、跳躍、蹲起)

(3)配上音樂,一起來做一做健身動作。

師:我們聽着好聽的音樂和慢羊羊一起來運動。

(4)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各自表現。

師:你喜歡用什麼樣的運動來減肥呢?我們一起來試試。

(5)幼兒來當小老師,跟着音樂節奏一起來運動。

師:老師發現xx小朋友運動真棒,大家跟他一起做運動。(做運動的動作幼兒還是比較熟悉的,所以我給幼兒自主的機會,讓幼兒自由表現運動的動作,讓所有的幼兒都動起來。)

3.探索C段動作

(1)出示瘦慢羊羊圖片

師:正像小朋友所希望的那樣,通過運動胖慢羊羊變瘦了。它變瘦以後走路會變得怎麼樣呢?(輕快)我們來聽聽慢羊羊怎麼輕快地走路?(播放音樂)

(2)幼兒根據節奏××××︱××××︱探索表現減肥後的紅太狼輕快的動作。

師:你覺得紅太狼是怎麼走的?你來試試。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學。

(3)引導幼兒在樂曲結尾表現慢羊羊減肥後的激動神情和快速奔跑的動作。

師:減肥後的慢羊羊用最快的速度跑去見喜羊羊朋友們了,它現在的心情怎樣?請你用動作表現快樂的心情。(播放音樂)

三、完整表演

1.播放音樂,完整欣賞。師:這就是慢羊羊減肥的故事,我們完整來聽一聽。

師提示:聽一聽,哪段音樂紅太狼走來了,哪段音樂是紅太狼在運動,哪段音樂紅太狼減肥成功了。

2.完整表演《慢羊羊瘦身》。

師:我們跟着音樂再來完整表演吧。

四、結束活動

幼兒園親子活動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用彩泥來表現生活中的事物,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在創作過程中強調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

3.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點:

1.彩泥製作方法的掌握及其運用。

2.彩泥的色彩搭配。

教學難點:利用彩泥大膽地造型

教學準備:

教具:範作、各種動物、植物和人物頭部的圖片,彩泥、彩色卡紙、水彩筆、牙籤、鉛筆、尺、剪刀等。

學具:彩泥、墊板、水彩筆、彩色卡紙及其製作彩泥的工具。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導入

小朋友,去年我們做過許多《香甜的水果》,還記得嗎?是用什麼做的?(橡皮泥)對,橡皮泥不但能做香甜的水果,還可做出許多其它有趣的東西來。揭示課題──《有趣的彩泥》。

二、啓發討論

1.拍手歌:彩泥世界快樂多,捏一捏,搓一搓,今天我們來做什麼?

2.學生自由回答,老師小結:植物、動物、人物、風景都可以,只要你喜歡的都可以做。

三、教師示範製作,並教學生掌握簡單的製作方法

1.出示材料,並引導學生配色。(以蝴蝶爲例)

想一想蝴蝶是什麼樣子的,請學生來想象。學生說,老師現場製作(頭、身子、翅膀、眼睛、觸鬚等),並由學生挑選顏色搭配,(提醒學生製作時需先後再前,先遠後近,先下再上,運用捏、搓、揉、壓、刻、切、割等方法),做出一個蝴蝶。

2.啓發學生想象,利用生活中事物來添加景色

以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請學生配上景色,學生回答,教師從中挑選,依次配上鮮豔的花朵,小草或其它景物等。(添加的景色也可用繪畫的方式)

四、交流探究學習

1.師:看了剛纔蝴蝶的製作過程,你心裏是不是也想玩一玩有趣的彩泥,做一個有趣的動物?植物?人物或者其它的東西呢?(語言激趣)

2.分小組交流討論:想好了?那就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看看誰的想法最有趣?

五、欣賞開闊視野,拓寬思路

1.欣賞同齡人或藝術家的作品,啓發學生想象。

你覺得哪裏漂亮?爲什麼?它運用了哪些方法?顏色有什麼特色,是不是跟生活本身是一樣的`色彩?

2.欣賞中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利用彩泥製作有趣形象,你準備怎麼做?怎樣做纔是最漂亮的?

3.集合集體的意見,進行小結:你所設計的造型與色彩可以突破常規,進行大膽的誇張、變形、想像和創造。色彩搭配要鮮明,對比要強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

六、佈置課堂作業

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並分工每人制作一、兩件自己喜歡的彩泥作品,然後合在一張彩色卡紙上,有時間可用水彩筆進行添畫,做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出示一些有趣的簡筆畫或卡通畫圖形,使創作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有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