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13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13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瞭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

清明節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裏,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二、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幹些什麼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你爺爺的爺爺你們見過嗎,他們都去哪裏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後,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三、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你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你很想念他們)

四、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瞭解一些清明節的習俗。

五、小結,結束

清明節的習俗可真多,有獻花、送食、植樹、盪鞦韆、放風箏等。那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呀,你們可以讓你的爸爸媽媽帶你們

去掃墓、踏青、春遊,並拍下一些照片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好不好?

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節活動時,我一直在考慮用不用告訴幼兒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經過和大家的討論研究,一致認爲小班幼兒很多的都沒經歷過掃墓,並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爲,我們應當還給幼兒一個純淨的心靈,不該知道的就不要讓他們知道。在整個活動中,我以談話法爲主要活動方法,通過幼兒的討論、已有的社會經驗及觀看視頻,從而使幼兒瞭解清明節的習俗和表達對親人思念的方法。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幼兒興趣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節習俗課間的時候沒有對一些習俗進行簡單的講述,只是一遍而過,效果不太明顯,幼兒記憶不深刻。再來,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自制簡單的花朵,風箏等,既環保,又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2

目標:

1、體驗和爸爸在一起玩的快樂、甜蜜。

2、願意關心爸爸,增進父子(女)之間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準備:

根據《我的.爸爸》拍攝的照片

過程:

1、介紹自己的爸爸。

(1)教師唱歌曲《我的好爸爸》(根據歌曲《我的好媽媽》改編)師:寶寶們,剛纔唱的歌曲裏有誰?(爸爸)那你們喜歡爸爸嗎?

(2)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爸爸的名字,爸爸的本領。

2、幼兒一起觀看我和爸爸的遊戲照片,體驗父子(女)之情。

喜歡和爸爸做遊戲嗎?每次在家裏你們都是怎麼和爸爸一起玩的?做的什麼遊戲啊?(幼兒自由回答)請幼兒講講如何和爸爸玩遊戲的?

3、談話:爸爸真好,我們可以怎樣關心爸爸呢?(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知道爸爸下班回家後,給爸爸拿拖鞋,給爸爸捶背,不打攪爸爸休息。這些都是關心爸爸的表現。

4、表達對爸爸的愛。

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徵與特點,知道自己小腳的本領。

2.初步瞭解怎樣保護自己的小腳,養成勤洗腳的好習慣。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請爸爸媽媽在家帶領小朋友們學習怎樣正確脫襪子、穿襪子。

物質準備:

1.地毯每人一塊。

2.ppt課件、《幸福拍手歌》音樂、《給媽媽洗腳》廣告視頻。

3.活動前一天請爸爸媽媽在家給寶寶們洗乾淨小腳,並穿上乾淨的襪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自己的小腳丫,感知小腳丫的特徵與特點

1.《幸福拍手歌》律動導入

2.認識小腳,感知小腳的特徵與特點。

(1)感知小腳的的特徵,初步瞭解小腳由腳趾、腳面、腳心、腳跟等部分組成。

引導語:剛纔身體哪個部位和我們一起跳舞了?(小手,小腳)脫掉襪子,真舒服,和你的小腳玩玩吧。你的腳上有什麼?動一動。(腳趾,腳面,腳心……)

師:哦,我們的腳趾哪一個長得最胖啊?(大拇指)好,讓我們從大拇指開始數一數每隻腳上有幾隻腳趾?(幼兒數腳趾)另一隻呢?

師:撓一撓腳心,撓撓自己的腳,撓撓別人的腳,有什麼感覺?(提前滲透)

幼:很癢!(我們腳心的皮膚感受器很豐富,會比較敏感,所以一撓就會感覺很癢。)

小結:我們的腳由腳趾、腳面、腳心、腳跟等部分組成。

(2)遊戲鞏固:“點一點、玩一玩”。

過渡語:我們的小腳可高興了,因爲小朋友們今天特別認真的去認識它、瞭解它,它想邀請我們來玩一個“點一點”的遊戲。聽到老師說什麼,就用小手去點一點吧!

(你的腳趾點點頭、點點頭;你的腳跟點點地、點點地;你的腳面碰一碰、碰一碰;你的腳心撓一撓、撓一撓。)

二、通過討論及課件展示瞭解小腳的本領

1.通過討論來了解小腳的本領。

過渡語:呀,小朋友,剛纔我們都認識了小腳,你知道小腳都有什麼本領嗎?

走路:你的小腳可以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跑步:你的小腳可以幫你鍛鍊身體;

玩沙:你的.小腳可以和你做遊戲;

跳舞:你的小腳可以讓你學會一項特長;

玩水:你的小腳可以在夏天玩水的時候,帶給你清涼的感覺;

爬樓梯:你的小腳可以把你帶到你想去的樓層。)

2.觀看課件,進一步瞭解小腳的本領。(看課件)

小結:呀,小朋友說了這麼多小腳的本領,那來看看你們的想法和老師的一樣嗎?我們的小腳有這麼多本領,真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們每天都很需要它。

三、走不同的路面感受光着腳走路時會不舒服或受傷,進而引導孩子保護小腳

小朋友們快看,老師已經鋪好了兩條小路,一條積木,一條地板路。我們一起到小路上走走吧!

教師帶領幼兒光着腳在事先準備好的凸起的積木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麼感覺?(刺腳)然後帶領幼兒在地板上走一走,感受一下是什麼感覺?(涼涼的)。

教師總結:原來光着小腳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傷,那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小腳呢?(引導幼兒說出穿上鞋子和襪子)

師:還有什麼辦法能保護我們的小腳呢?

(洗一洗……)

師:你每天晚上都是怎麼洗腳的?(爸爸、媽媽幫我洗)。爸爸媽媽幫你把腳洗的香香的、乾乾淨淨的。

哦,我們來看看有一個小朋友他是怎樣洗腳的?(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廣告,滲透情感教育。)

師:爸爸媽媽是最愛你的人,每天工作那麼辛苦晚上還要幫小朋友們洗腳,讓我們的小腳丫乾乾淨淨的講衛生、不生病。等小朋友學會了洗腳時,也可以給爸爸媽媽洗洗腳,讓他們也舒舒服服的感受你們的愛!

四、結束

引導語:呀,小朋友們,趕緊摸摸你的小腳,有一點涼涼的了,快,讓我們給小腳丫穿上襪子,然後再來一起做《小腳踏踏》的遊戲吧!(在音樂聲《小腳踏踏》中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整節課孩子的興趣很高,也比較溫馨,配上順口的兒歌,孩子們穿脫鞋襪更容易了,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保護小腳的這一環節,應該引導幼兒自己說出怎樣保護小腳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怎樣做客及學習如何招待客人,掌握禮貌用語:“請進”、“請坐”、“請喝茶”、“謝謝”、“再見”等。

2、養成幼兒文明禮貌的行爲和熱情待客的好品質。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創編出迎接客人及到別人家有禮貌做客的不同情節,激發幼兒的表演願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課件製作《熊貓的客人》。

2、錄象“客人來了”。

3、創設多個“家”的情境及有關遊戲用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課件《熊貓的客人》。

1、提問:熊貓家來了幾位客人?

你喜歡誰?爲什麼?

小白兔是怎樣有禮貌的`?

熊貓是怎樣有禮貌的?

你不喜歡誰??爲什麼?

小朋友應該向誰學習?

2、師幼分角色練習對話“你好”、“請進”、“請坐”、“謝謝”、“再見”等。

二、看錄象《客人來了》。

師:小朋友平時你去過人家做客嗎?別人也到過你家做客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錄象《客人來了》,請大家仔細看一看,錄象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做個好客人,怎樣做個好主人的?

1、提問:錄象裏的小朋友是誰?誰是小主人?誰是小客人?小主人萱萱做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小客人昕昕做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

2、請兩位幼兒嘗試情境表演,提示幼兒要有禮貌。

3、全體幼兒自願分成兩組(小主人和小客人)進行情境表演。(進一步練習禮貌用語)。

三、發揮想象,創編接待客人及到別人家有禮貌做客的不同情節。

1、師:客人來了,除了請客人喝茶看書,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招待客人呢?去做客的時候,還可以帶哪些禮物送給主人呢?(幼兒討論)

2、怎樣請人來做客?

音遊:《打電話》(邀請好朋友來做客)

3、分組遊戲《做客》。

看看哪一家的小主人和小客人最有禮貌。

四、講評:

今天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做得真好,以後,小朋友在家裏也要做有禮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好嗎?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進行簡單的禮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活動的設計參與面較小,在引導中國語急躁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師幼互動環節太少了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通過活動,基本上幼兒都能掌握簡單的禮儀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小朋友當主人,我來當客人,這樣既增加了師幼互動,又使得活動的開展有序。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在漱口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將水直接吐出來,或將水嚥下去,不能正確掌握漱口的方法。而且由於年齡小,很多孩子在家還沒有刷牙的習慣。那麼漱口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在生活中更爲實用和方便的清潔牙齒的方法。更重要的還是讓孩子們從小有清潔牙齒的好習慣,從小知道保護牙齒。

活動目標:

1、願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2、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

難點:願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解決:通過請客吃黑餅乾使牙齒變髒以及小羊和大蚜蟲角色的介入使幼兒產生漱口和清潔牙齒的強烈願望。

活動準備:

黑餅乾、盤子、手偶小羊、手偶大牙蟲、鏡子、杯子、水、臉盆、牙刷、牙膏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去小羊家作客。

二、懂得漱口的.重要性

1、小羊請客吃黑餅乾:餅乾是黑的,牙齒會變黑嗎?

2、照鏡子:牙齒上怎麼會有黑黑的?是什麼?

如果不把黑餅乾從牙齒上趕走,時間一長牙齒會不會生病?

3、小羊牙痛表演,出現大牙蟲。

4、討論:小羊好可憐,你喜歡大牙蟲嗎?

你的牙齒上也有黑餅乾,時間一長也會長出大牙蟲,想個辦法趕走它?

三、學習漱口

1、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

2、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a、幼兒自由表現漱口,教師進行提煉。

b、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呸。

c、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d、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臉盆裏。(《刷牙歌》)

可在課外遊戲中組織兩人一組玩“我說你指”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6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五官的構成和用途,知道要愛護五官

2、能聽懂老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五官是我們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懂得怎樣去保護自己的五官

教學準備:

同樣的人物頭像2幅,眼、耳、口、鼻的圖片各1幅

過程與方法:

一、啓發談話,引出五官

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的頭部。請小朋友們認真的看一看老師的頭部和小夥伴的頭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一張臉,一個鼻子,兩隻耳朵,一張嘴巴,兩隻眼睛)

二、遊戲“找五官”

1、按教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眨眨你們的小眼睛,指指你們的小鼻子,

張張你們的小嘴巴,摸摸你們的小耳朵。

2、貼五官

老師在小黑板上用粉筆畫一張臉,請小朋友將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圖片貼在臉部合適的位置

三、說說五官的作用

1、我們的嘴巴有什麼用?(說話、吃東西)

2、我們的鼻子有什麼用?(呼吸、聞氣味)

3、我們的眼睛有什麼用?(看東西)

4、我們的耳朵有什麼用?(聽聲音)

四、看圖說話

老師拿出準備好的相同的人物頭像2幅,請小朋友觀看,並把其中的一幅貼在小黑板上,然後把另一張圖片的.臉染成黑色,再把圖片貼在小黑板上,兩張圖片對比,讓小朋友說說哪張圖像好看?爲什麼?

師總結:同樣的一張臉,如果弄髒了就不好看,所以請小朋友們要愛護自己的五官,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弄髒別人的五官。

五、保護五官

五官很重要,我們必須要保護它。怎樣保護它們呢?

不要把髒東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東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六、教幼兒念兒歌

這是我的眼睛,眼睛會看;

這是我的鼻子,鼻子會呼吸;

這是我的嘴巴,嘴巴會說話;

這是我的耳朵,耳朵會聽話。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學習初步遵守一日生活常規。學習聽信號參加相應的活動。

活動準備:

事先排練一個情景劇《我知道了》,鈴鐺、沙球1個等。

活動過程:

1、以遊戲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遊戲《誰的耳朵最靈》

2、觀看情景表演《我知道了》

說說:情景中的孩子做得對不對?我們小朋友平時應該怎麼做?

3、玩遊戲《輕輕來了》

教師放出輕柔音樂,告訴幼兒在活動時,說話的聲音不能超過音樂聲。

【課後反思】

本次我教壇新秀開課,我收到的開課內容是小班社會《我愛媽媽》。媽媽,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也是最懂我們,最願意爲我們付出的'那個人。所以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設爲兩點:

1、感受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對孩子的愛。

2、愛媽媽,會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根據活動的預設,我採用《我愛媽媽》這首兒歌來導入主題,用一組簡短的圖片故事:紅紅生病了,她媽媽很擔心,帶她上醫院看病,辛苦照顧她來引出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從而體會媽媽對孩子的愛。接下來,我針對兩個方面和孩子展開討論。首先是媽媽對孩子的愛,讓孩子說說自己的媽媽是如何愛他的。有的孩子說媽媽會陪我一起玩、有的孩子說媽媽會做好吃的東西給我吃、有的孩子說媽媽會給我買衣服和玩具。然後我再讓孩子說說自己對媽媽的愛,情孩子說說,自己該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最後以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來結束本次活動。

可能小班小朋友由於年齡特點,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所以他們總是會比較經常性的重複一樣的回答。而且我的本次活動中,對於說教的部分有點偏多,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動一動,像動手畫一畫自己的媽媽等環節也是非常不多的。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8

一、教學理念:

分享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對幼兒進行分享教育,可以讓幼兒學會分享和體驗分享後的快樂,爲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孩子,自我爲中心的表現比較突出,喜歡獨享玩具、食物……且不能體會其他人的感受,常爲一個玩具而爭吵,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針對幼兒的情況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分享食物的過程中,體驗分享的快樂,從而培養幼兒大方、豁達的良好個性心理品質。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樂意與朋友分享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各種好吃的食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心理前測:讓幼兒自由品嚐食物。

2、第一次心理輔導:與幼兒討論:沒有吃到東西的小朋友會怎麼樣?怎麼辦?

3、第一次行爲練習: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4、根據幼兒的表現,進行第二次心理輔導:請幼兒說說分享食物的感受。

5、第二次行爲練習: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6、根據幼兒的表現,進行第三次心理輔導:幼兒自由和同伴說說你和誰分糖果?你高興嗎?

7、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8、告訴幼兒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可以與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由於我們小朋友是今年剛入園的新生,所以我們選擇了社會裏的自我認識教育的活動《好聽的名字》。讓幼兒在介紹自己的名字的同時也知道每個人都有個好聽的名字。不僅有大名還有自己獨特的小名,以及小名的含義。爲了增加活動的遊戲性和趣味性,我們設計了我點名你答應的環節。讓老師抱抱孩子,摸摸孩子,增進教師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鼓勵幼兒在這個環節中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在認識名字的內容上,我們感到內容比較簡單,於是我們在小名上作文章,增加了小名的意義和良好習慣的結合,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天大便有利於身體健康。

2、願意養成每天大便的好習慣。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重點及難點:

讓幼兒養成天天大便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小豬的便便》。

1、教師講故事並提問:小豬的肚子爲什麼不舒服?

2、教師:到了醫院,大夫的、是怎麼對小豬說的`?

二、看掛圖《今天我大便啦》

1、教師:途中的小哥哥在做什麼?

2、教師:小哥哥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3、教師:小哥哥排大便時爲什麼那麼高興?

4、引導幼兒知道排出大便特別舒服,並知道把又髒又臭的大便排出體外,身體纔會健康。

三、養成天天大便的好習慣。

1、教師:我們天天都要大便,小朋友知道爲什麼嗎?引導幼兒知道因爲每天要吃很多東西,要天天把廢渣排出才舒服、健康。

2、教師:小朋友還要記住不能憋大便,這是爲什麼?

3、引導幼兒談談自己什麼時候容易憋大便,如玩得高興時或在幼兒園裏不願大便,怕蹲坑;脫穿衣褲等自理能力不強。

4、教師小結:如果小朋友想去大便,老師會幫助小朋友的,老師喜歡天天大便的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多運動能使大便暢通。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在平時遊戲活動中,發現我班幼兒對球很感興趣,如滾球、抱球等,根據幼兒這一特點,設計本次體育遊戲。

活動目的:

1、練習向指定方向自然跑;

2、讓幼兒在遊戲中初步中認識大、小。

活動準備:

1、自制螞蟻掛飾若干個,螞蟻洞一個;

2、大、小球若干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熱身運動“早早起”,穩定幼兒情緒。

2、老師出示一隻螞蟻掛飾,問幼兒:“小朋友,這是什麼?”(螞蟻)。對,這是螞蟻。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來做一個遊戲“螞蟻搬豆”,好不好?(好)。

3、老師來當螞蟻媽媽,小朋友來當螞蟻寶寶,一起來搬豆,老師將自制的螞蟻掛飾——給幼兒掛上,開始遊戲。

4、老師先將大豆(大的球)倒在地上,對幼兒說:“小朋友,現在和媽媽將大豆(球)搬進對面的螞蟻洞內好嗎?”(好)。於是,老師和幼兒將大豆拿起,跑向對面的大螞蟻洞。(放入大筐中)。

5、老師再將小豆(球)倒在地上,對幼兒說:“小朋友,現在和老師一起將小豆(球)搬進對面的螞蟻洞內,好嗎?”(好)。老師和幼兒將小豆(球)搬起,跑向對面的小螞蟻洞內。(放入小筐)。

6、最後,老師將大豆(球)、小豆(球)搬進對面的螞蟻洞內好嗎?於是,老師和幼兒將大豆(球)、小豆(球)搬起,跑向對面的螞蟻洞內。(分別放入大、小筐內)。

7、結束。讓全體幼兒在歌曲“螞蟻搬豆”的音樂中自由搬豆。

效果分析:

1、有兩、三個幼兒不會將球放入大、小筐;

2、起點與螞蟻洞的距離可以延長些;

3、老師的.講解不夠規範、不夠清楚,可以更清楚、更規範些,讓幼兒能夠聽得更清楚,遊戲的效果會更好。

4、老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正確地區別大、小球並將球放入大、小筐內,幼兒的積極性很高,能達到做體育遊戲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穿脫套衫,鞏固認識衣領、袖口和前後。

2、在教師示範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練習,掌握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方法。

3、不怕困難,努力動手練習,萌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幼兒穿着套頭衫,教師身穿意見前後不同花紋的套頭衫。

活動過程:

一、認識衣服的衣領、袖口及衣服的裏外。

教師指着自己衣服的不同部位提問:

1、教師:誰知道老師衣服的這個地方叫什麼呢?

2、教師:哪裏是衣服的'裏面,哪裏又是衣服的外面呢?衣服的裏面和外面又有什麼不同呢?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並得出結論:衣服的外面顏色比較鮮豔比較漂亮,而衣服的裏面顏色比較難看並有縫的線。

二、幼兒嘗試自己脫衣服和褲子。

教師請幼兒自己試着脫衣服和褲子。教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注意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大家儘量自己想辦法脫衣服和褲子。

三、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表演脫套頭衫和褲子。讓幼兒觀察、瞭解正確地脫衣服忽然褲子的方法。

四、幼兒自由練習脫套頭衫和褲子,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學習看圖念兒歌,進一步熟悉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摺疊衣服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12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並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共同努力,爲幼兒創建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的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

(一)人際交往

目標1,願意與人交往

教育建議:

1.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遊戲或者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

2.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如:走親訪友、幼兒間相互玩耍

目標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教育建議:

1.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如:在與別人分享時,我們就要給予肯定。在幼兒之間發生矛盾時,那我們應該指導幼兒用協商、交換等方式解決衝突。

2.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如:引導幼兒思考“假如你是那個小朋友,你有什麼感受呢?

3.與幼兒多溝通,發現她喜歡的朋友的原因和長處。

目標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

教育建議:

1.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家長不要拿幼兒的不足和其他的幼兒相比較。

2.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諮詢信和自信心。如:多徵求幼兒的意見,認真傾聽;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長可以儘量放手去讓他們自己做,並及時鼓勵給予一定的指導。

目標4關心尊重他人

教育建議:

1.成人以身作則,以尊重、關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和其他人。如:坐車時給老人讓座;看到別人有困難,區幫助別人。

2.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尊重他們勞動及成果。如:讓幼兒多理解和體會父愛和母愛;適當參加角色遊戲。

3.引導幼兒學習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差異。如: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民族間的差異

(二)社會適應

目標1喜歡並適應羣體生活

教育建議:

經常和幼兒一起參加一些羣體活動,讓幼兒體會羣體活動的`樂趣。如:支持幼兒和不同的羣體的同伴一起遊戲,豐富羣體活動的經驗。

目標2遵守基本的行爲規範

教育建議:

1.成人要遵守社會行爲規範,爲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如:答應幼兒的一定做到;尊老愛幼等

2.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瞭解基本行爲規範或其它遊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

3.教育幼兒要誠實守信。如:允許幼兒犯錯誤,告訴他如何做,改了就好不要打罵幼兒,以免他因爲害怕而撒謊;小年齡幼兒經常分不清假象和現實,成人不要誤以爲在說謊。

目標3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教育建議:

1.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是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時溫暖的。如:多騰出一些時間和孩子游戲、談笑;多翻閱照片,將幼兒成長的故事。

2.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

3.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社會領域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物品標記,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1、能用對應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區分自己與別人的物品。

2、樂意參加找自己物品的活動。

活動準備:

寫有幼兒姓名的實物標記圖一套,泡沫底版一張。

活動前讓幼兒選擇喜愛的圖標,在其中一張寫好幼兒姓名。將剩下的幾張分別貼到茶杯箱和毛巾架處。

帶領幼兒事先觀察茶杯箱、毛巾架的擺放位置。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記圖。

教師出示幼兒的標記圖,貼在泡沫底版上,分別請幼兒指認自己的標記,說對了請該幼兒拿走,說錯了教師給予一定的提示。

2、玩找物品遊戲,知道使用生活物品的規則。

◎告訴幼兒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用品,茶杯、毛巾,每個人只能用自己的物品。

◎讓幼兒拿着自己的標記圖,去對應茶杯箱、毛巾架的相同標記,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用品的位置,對找到位置的幼兒,教師給予誇獎。

教師示範:它是我的標記,找找找。我的.茶杯在這裏。

幼兒找自己用品的位置,教師注意檢查、引導幼兒觀察物品位置上的標記與手上拿的標記圖是否相同。

在活動開始時,多數幼兒還不太會回答問題、膽怯、不敢講話,在談話和遊戲活動中,我們鼓勵每一個孩子,並教孩子們講,他們膽子大不了起來,能清楚地講出自己是長幼的小朋友和所在的班級。幼兒對教室的觀察仔細了,參與活動的興趣有所提高,知道去尋找各種他們基本能找出教室裏的物品,但擺放的位置還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師的幫忙。但還有個別幼兒不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