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課程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課程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課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課程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課程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2)爲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爲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裏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課程教案2

活動目標:

1、運用不同技能表現各種樂器。

2、啓發幼兒利用黑色塑料袋製作出不同造型的搖滾小人。

3、體驗多人蔘與美術繪畫活動的樂趣,並在活動中懂得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

1、黑色塑料袋、報紙、衣服、鈴鐺、毛線

2、各色顏料,雙面膠

3、教師範例品

活動過程:

一、欣賞搖滾小人圖

1、導入:多媒體《搖滾小人》

師:(1)你在圖片上看見了什麼?(小人、樂器、音符)

(2)搖滾小人的身上有人麼呀?

小結:每個小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樣的`(顏色、款式等等)

2、播放各種《搖滾小人》的圖片

師:(1)圖片上的小人在做什麼呀?(在彈樂器、唱歌)

(2)搖滾小人的造型有什麼特點?

二、整體出示範畫,引導幼兒欣賞

師:(1)你在這幅作品上看見什麼了?

(2)畫裏的搖滾人在做什麼?

幼兒討論後回答,教師小結

師:這幅作品上有大大小小的搖滾人在玩音樂,有很多的音符。

三、引導幼兒再次完整的欣賞作品,介紹製作材料

1、師: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搖滾人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還有搖滾人身上的衣服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幼兒觀察後回答

小結:搖滾人的頭是用報紙製作出來的哦,身體是用廢舊的衣服粘貼出來的,他們手裏的樂器是用硬紙板做出來的。

2、教師講解師範

(1)先做出小人頭,在做衣服

(2)製作搖滾小人

(3)運用多種材料進行裝飾

幼兒園課程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畫短線和塗鴉給動物洗澡。

2、知道要做個愛清潔的'寶寶。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洗澡

2、貼有不同動物的紙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教師:動物玩了一天,臉上、身上都弄髒了,怎麼辦?

二、動畫片-洗澡

請幼兒觀看動畫片,看看小動物是怎樣洗澡的。

三、給動物洗澡

1、用水彩筆重複畫短線表示放水。

2、給動物擦肥皂,用蠟筆在動物身上任意塗抹。

3、引導寶寶多放點水,多抹一點肥皂,搓出泡泡來。

四、講評

聞聞動物身上香不香?

(愛洗澡,知道要做個愛清潔的寶寶)

幼兒園課程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規定時間內比一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

2、鼓勵幼兒與家長合作參加活動,培養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

積木、小車、錄音機、音樂帶

活動過程:

一、把家長和幼兒分成六人一組,共三組。

二、遊戲玩法:

1、音樂一起,幼兒把積木放進小車,拉着送給爸爸或媽媽蓋房子。

2、音樂一停,比一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

三、遊戲規則:

1、以音樂爲信號決定遊戲的`起始。

2、幼兒拉小車時,如果翻車必須重新開始。

3、幼兒拿積木時,不能爭搶同伴的積木。

四、依次進行遊戲,其餘未參加的幼兒給同伴加油。

五、進行評比:看看誰的房子最高,表揚互相合作的父子或母子.並給與獎勵,六、鼓勵幼兒回家後和爺爺奶奶一起玩.

幼兒園課程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一些運動項目,培養幼兒對參加運動的喜愛。

2.能用較完整的句子較連貫地講述“我最喜歡的運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知道參加體育運動要堅持不懈,有不怕困難的精神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看着我,跟我做

2.ppt課件:運動項目知多少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啓發幼兒談論運動項目

小朋友,你們觀看過運動會比賽嗎?你看到了什麼比賽項目?

你最喜歡哪一個運動項目?

(讓幼兒自由講述,激發談論的興趣)

二、展開

Ppt課件:運動項目知多少

1.瞭解運動項目

讓幼兒逐項看這些體育項目,並討論發言

武術、羽毛球、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水上排球、跳水

游泳、花樣游泳、田徑、擊劍、馬術、體操、射擊、拳擊、舉重

2.分組討論

引導幼兒講一講自己知道哪一個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是怎樣瞭解他們的,最喜歡哪一個運動員,爲什麼細化他?

小結:運動員取得優異的成績,非常的`不容易,這成功的背後付出了許多辛勤的汗水。

3.運動員故事

(1)教師有選擇的將一兩個運動員艱苦訓練的小故事,讓幼兒知道參加體育運動要堅持不懈,要有不怕困難的精神。

(2)教育幼兒爲他們的勝利感到驕傲,同時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堅持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夏天不怕熱,冬天不怕冷,練出好本領,爭取長大後也爲祖國做出貢獻!

三、結束

觀看動畫片:《看着我,跟我做》

讓幼兒跟隨動畫片的表演,在愉快的的熱身運動中自然結束活動。

幼兒園課程教案6

第一課時 認識編織工具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與感受鉤織作爲一種民間工藝對生活和社會的影響與意義,認識常見的鉤織材料,瞭解它們的特性。

2.認識常用的編織工具:鉤針和毛線。

3.掌握鉤針的握法。

二、教學準備:

各種鉤針編織物件;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鉤針的起源

(二)鉤針編織物的欣賞。

1.請學生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看見過哪些鉤針的編織物?

視頻播放編織物的圖片,欣賞漂亮的,有創意的手工小物件

2.學生說說觀看後的想法

(三)認識鉤針和線

1.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鉤針,並說一說鉤針有哪些特點?和我們平時見過的毛衣針有什麼區別?

2.教師示範鉤針的握法以及用法

學生模仿教師的手法,體驗鉤針的運針方法

3.教師示範毛線的拿法,學生模仿體驗毛線的拿法。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編織短針

一、教學目標:學習短針的織法。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範拿線的方法。

(二)教師示範短針的編織方法,學生學習

(三)學生看着圖解練習編織短針,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 編織長針

一、教學目標:複習短針的編織法,學習長針的編織方法。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在短針的基礎上編制長針

教師先向學生示範長針的編織方法。

(二)學生看着圖解嘗試編織長針

(三)學生練習編織長針,教師巡視指導。

一、教學目標:

複習短針的織法,學習中長針的編織方法,培養手工編織興趣。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範拿線的.方法。

(二)學生看着圖解嘗試編織長針

(三)學生練習編織長針,教師巡視指導。

一、教學目標:

學習用短針的織法編制樹葉,激發學生對編織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鉤針一枚;毛線一團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示範拿線的方法。

教師示範拿線的方法。

教師展示鉤織好的樹葉,學生欣賞。

(二)學生看視頻嘗試編織樹葉

視頻分段展示起針方法和編織方法,學生邊觀看視頻,邊學習鉤織。

(三)學生邊看邊學,教師示範編織,巡視指導有需要的學生。

幼兒園課程教案7

設計意圖:

薇薇帶來了一小包秀逗糖,分給身邊的幾個小朋友吃,結果幾個人酸得直眨眼睛、皺眉頭、吐舌頭。大家互相看着各自誇張的表情,覺得又有趣又好笑,樂成一團。這一場景觸動了我,於是,我設計組織了“創意味覺表情”這一活動,旨在以各種味道的食物爲載體,讓幼兒體驗不同味道的食物所帶來的不同感覺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表情。同時,藉助豐富有趣的QQ表情,拓展幼兒的想象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和表現。在活動中,我讓幼兒採用嘗一嘗、說一說、演一演、藏一藏、畫一畫、猜一猜等形式,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陛,使幼兒在和諧的幼幼互動與師幼互動中體驗創意美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目標:

1.在品嚐各種食物味道和欣賞豐富有趣的QQ表情的基礎上,大膽想象、自主設計與食物味道相匹配的表情。

2.在與同伴的互動中體驗創意美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準備:

1.各種味道的食物及相關圖片(見圖1),如奶糖、QQ糖、辣味牛肉乾、話梅、薑糖、酸梅糖、苦瓜等。各種豐富有趣的'QQ表情圖片及相關課件。

2.人手一份繪畫筆及操作紙(操作紙上貼有娃娃的“衣服”,“衣服”可以掀開,裏面可以藏圖片,見圖2)。

3.一段歡快的背景音樂。

過程:

一、品嚐美食,表達感受

1.嘗一嘗,說一說。

師:××小朋友邀請我們去參加她的生日聚會,她給我們準備了自助餐。自助餐裏都有哪些好吃的東西呢?這些食物又是什麼味道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嘗一嘗、說一說。

(幼兒品嚐後交流,如:我吃的是甜甜的奶糖,我吃的是酸酸的話梅,我吃的是很苦很苦的苦瓜……)

2.看一看,演一演。

師(出示食物圖片):你們以前都吃過這些食物嗎?能說一說它是什麼味道的嗎?能用一個表情把你知道的味道告訴大家嗎?

二、欣賞各種各樣的QQ表情,體會表情的豐富有趣

1.欣賞QQ表情中簡單的表情圖(見圖3)。

師(出示簡單的QQ表情圖):小朋友,這裏都有些什麼表情?你最喜歡哪種表情?猜猜這種表情可能是吃了自助餐裏的哪種食物?爲什麼?

師(小結):我們吃各種不同味道的食物時,會有不同的感覺,臉上的表情也各不相同。

2.感知五官的變化與表情之間的聯繫。

師:請小朋友學一學這幾種表情,旁邊的小朋友互相仔細看看同伴臉上的五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小結):我們臉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變一變就能變出各種豐富的表情,多有趣呀!

3.欣賞誇張有趣的QQ表情(見圖4),感知表情的多樣及有趣。

師(出示有趣的QQ表情圖):還有一些表情不但很有趣而且很特別,我們來欣賞一下吧。仔細看看,你覺得哪個表情最有趣?什麼地方最特別?

師(小結):有些表情娃娃的眼睛和眉毛連在一起了,有些表情娃娃的嘴巴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圓圈……這些表情娃娃都很特別、很有趣。

師:猜猜每種表情可能會是吃了哪種味道的食物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三、自選食物圖片,創意設計與食物味道相匹配的表情

1.幼兒自選喜歡的食物圖片,教師提出創作要求。

師:剛纔你們欣賞了這麼多豐富有趣的表情,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個特別、有趣的表情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先選一種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圖片,把它藏在娃娃的肚子裏,然後想一想如果吃了這種食物會有怎樣的表情,最後給娃娃設計一個有趣的表情。

2.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鼓勵幼兒設計出與圖片上的食物匹配且有趣的表情(播放背景音樂)。

四、分享同伴作品,玩猜一猜的遊戲

教師逐一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其餘幼兒根據其設計的表情猜測他品嚐的可能是什麼食物,也可以讓幼兒自由結伴,邊欣賞同伴的作品邊玩猜一猜的遊戲。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家設計的表情。你們可以找個好朋友,互相欣賞,看看他設計的表情什麼地方最特別,猜猜他可能吃了哪種味道的食物,最後請你的小夥伴揭開小娃娃的肚子,看看下面藏着的圖片,檢驗一下你猜對了沒有。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帶上自己設計的表情娃娃去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

幼兒園課程教案8

《愛說“不”的調皮鬼》 教案

一、活動目的:

1.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叫叫的哪些行爲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

2.通過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換位思考,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愛和被愛。

教學重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幼兒體會到愛是相互的,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換位思考。

二、活動準備:

小雞快跑系列《愛說“不”的調皮鬼》一本以及相關的mp3。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圖書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它是一隻可愛又調皮的小公雞,它的名字叫“叫叫”。

師:(展示圖書封面,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猜看,這會是一個什麼故事呢?

答:幼兒的各種回答,教師做小結。

2.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互動提問,引導幼兒設想如果自己是小雞叫叫,自己會怎麼做,或者猜想故事的.情節發展。故事結束後,教師有目的地提問,幼兒圍繞問題展開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表述出正確地表達愛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學習換位思考。

A.小朋友,想一想,叫叫總喜歡說“不”,爸爸媽媽會是什麼感受呢?

B.小朋友,猜猜看,爸爸媽媽會對叫叫說什麼呢?

C.如果你是叫叫,你會怎麼說,怎麼做呢?

D.小朋友,你喜歡哪一個叫叫呢?爲什麼呢?

E.小朋友,你在家裏的時候也常常對爸爸媽媽說“不”嗎?你是怎樣表達你對爸爸媽媽的愛呢?

F.

四、播放電子書視頻

爲幼兒播放該故事的MP3,讓幼兒在回味故事,體驗快樂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故事中愛與被愛的相互情感。

五、角色扮演

引導幼兒通過表演進一步參與故事閱讀,並體會故事中的情感。

幼兒園課程教案9

活動目標

1、瞭解種植的過程與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2、幼兒能獨自種植,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並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4、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飲料瓶等),做好標籤;各種農作物(小麥、大豆、花生、玉米)種子若干。

2、活動前準備大盆的細碎土壤。

3、種子發芽的錄像。

4、活動前請家長引導幼兒瞭解種植的方法。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麼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親自動手種植一盆植物,看看種子是怎樣發芽、長大的?(教師積極鼓勵幼兒進行回答,並及時的給予表揚)

2、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

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瓶子裏?種子種好以後,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經驗,明確種植方法。

種植過程:在容器裏放入三分之二的細碎土壤,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種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細土將種子完全覆蓋,最後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水要將容器內的土壤全部潤透)。

3、幼兒分組到盥洗室或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種植。

(2)教師引導幼兒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思考:種子種在土壤的什麼位置最合適?爲什麼?”(種子不能太深,太深發不了芽;也不能太淺,太淺會乾枯)

(3)引導幼兒給種植好的植物插上標籤,選擇合適的地方放置,瞭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教師提問:種子放在什麼地方最有助於它的成長?(窗臺上、植物角)爲什麼?”(這些地方空氣流通好,陽光充足,澆水方便)

4、分享交流——親親我的種植寶貝。

(1)教師組織幼兒分享種植後的感受。

(2)教師鼓勵幼兒給自己種植的作物取名字。

(3)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種植的'寶貝說一句悄悄話,使幼兒對自己種植的寶貝日後的成長充滿期待。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延伸

1、繪畫《咱們一起來種植》。

2、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記錄。

幼兒園課程教案10

女人穿衣與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很多人非常痛恨說到、甚至是聽到。因爲,它給很多的園長、教師帶來了痛苦。雖然我們很樂意、很努力地在做着其中的一些工作。但我們始終困惑?課程,這麼大的事,是我們基層的幼兒園能做的事嗎?

女人穿衣,是女人永恆的話題。

今天,我想就這兩個,我們這羣女人們所痛恨、所開心的話題放在一起談一些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一、身材優缺點,既定課程之利弊

市場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衣服的海洋。女人們根據自己的身材條件、錢包厚度、喜好

風格,在五光十色的海洋裏挑啊、選啊。大家有着同一個目標——美麗。但大家的選擇一定是多樣的。幼兒園的目標是共同的——孩子的發展,但我們的課程應該是怎樣的呢?

幼兒教育的百花齊放,就像一個眼花繚亂的服裝市場。我們必須用心挑選。我們的上級部門根據地區的特點,爲我們做了第一次的選擇——《建構式課程》。建構式課程不是一件、或幾件衣服。是一條服裝街,是一個有一定範圍,但選擇度較大的一批服裝。我們還面臨着二次選擇,即如何執行課程。在衆多的幼兒園中,我們都在努力做着課程的執行。我這麼說,有的人可能就會一副不屑的神情:你們幼兒園難道沒有課程建設?你們的課程領導就如此不力?請心平氣和審視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有幾個幼兒園能完成課程方案的編制?朱家雄老師直言不諱:我反對每個幼兒園都自己去編制課程,因爲課程編制是課程專家的工作,而不是教師的工作。我們做的確實是執行,但絕不是照本宣讀。

女人們在“爲衣忙”的過程中,發現哪一類衣服能讓自己變得漂亮。手臂粗的人,發現自己穿無袖的很難看,於是儘量避免;肚子有贅肉的,發現選擇有遮擋效果的衣服能掩蓋缺點……幼兒園的課程,難道不是這樣嗎?每所幼兒園有自己的利弊,有的有歷史底蘊、有的朝氣蓬勃,有的幼兒園孩子情緒積極但衛生習慣令人擔憂,有的幼兒園老師心靈手巧、有的幼兒園老師能歌善舞、有的幼兒園老師內秀者居多……

我們要像瞭解自己的身材、膚色一樣,知道幼兒園課程中方方面面的利弊。纔有可能在這條服裝街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衣服攤位。我們幼兒園,孩子大部分來自當地家庭。鑑於當地的撫養方式,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較差。鑑於城鄉結合的地理位置,孩子們的認知發展較好。在前五年,中青年教師居多,相互競爭、學習意識強。但是,近年來新老師補償緩慢,教師年齡結構呈“老齡化”,教師的發展逐漸呈現出瓶頸。幼兒園周邊的資源豐富,原有的農田、農場正逐漸減少,新開闢的風光帶、新建的新城逐漸城鄉。這些,都是我們幼兒園課程的組成部分,是現實存在的。我們該如何在《建構式》課程與幼兒園既定的課程中找到一個平衡?

二、 服裝之修改,課程之調整

修改衣服,在當今,機會越來越少;修改之處也越來越小。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剪褲腳、

移鈕釦了。服裝之修改,我想把它比作課程執行的調整。不知您是否能認同?我們做的僅僅是課程實施計劃的修改與調整,遠遠沒有到達到“XX化”的程度。當然,有的幼兒園也直接把它稱之爲課程園本化。

女人的經驗:一件衣服一定要穿了才知道效果。沒有哪個女人笨到拿起衣服看兩三下,就動手剪袖子、加釦子的。改動前的效果如何?改動後,也許還不如以前,那改動還有意義嗎?我們的修改必須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大到一個課程方案,小到一個教學設計,你必須清楚地知道是在做什麼,纔可以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判斷它是否適合。有一個自己生活中經典的例子:剛流行羊絨衫那會兒,經不住美麗的誘惑跟朋友一起去訂做。本人看中了書上的樣衣,顏色款式全都照着做了一件,效果很好,到現在也捨不得丟了,偶爾還會穿穿。朋友也看中了一款,但覺得應該有所變化,以免與她人的一樣。於是,對顏色的編排進行了創新與特色化。結果,等成品出來大失所望。這件事,我們常常會談起。朋友只是覺得不要與人相同、要特色,於是武斷地否定原設計,自認爲有品位地設計了一把。教育現實中,不乏這樣的案例。一個主題,本來內容安排比較有序,但因爲改變,偏離了目標。一個設計好的活動,本來是規範的,傳遞的思想是正確的,卻因爲老師的創造變成一個有害的活動。這是多大的悲哀!課程方案的編制,專家有一個整體的思考。你沒有理解課程計劃的內容,就淺薄地評論它的優劣、自作聰明地進行修改,這種改編與設計,有價值嗎?

因此,課程之修改類似於衣服之修改,謹慎!也有時尚人士,買了品牌衣服一再試穿後覺得必須修改。那,也是由專門的裁縫來修改。這些裁縫因爲專業,所以工價相當高。時尚人士修改衣服,爲什麼請專業人員?因爲需要技術、需要專業,才能成就美麗!

我們的課程調整,必須也要有“專業”水準?專業水準從何而來?

 1. 來自對文本課程的理解。

本學期小班、中班使用新版的《建構式》課程。期初,園長對兩本課程用書進行了細

致的學習,並與老版進行了比對。發現有很多主題的內容更加豐富,主題的持續時間可以有彈性,集體教學的數量增多、有選擇的餘地,集體教學的設計操作性很強。特別是涉及數學的內容,生活化的特點明顯。據此,向老師們提出了認真學習、努力消化、忠於教材的要求。通過聽隨堂課,一方面瞭解老師們對該課程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過課堂實踐加強自己對該新版課程的理解。

 2. 來自園內的課程積累。

① 揚既定課程之所長。

一所幼兒園,既定課程中的一些有利因素會積累下來。如:周邊環境的、社區、

教師、家長。我們幼兒園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一些集體教學的設計、一些有關農村題材的區域活動材料。比如:用竹子做成的水槍、用野草的果實來拓印。有的可能只是點點滴滴,有的也僅僅是一、二個主題。但這是幼兒園的積累,通過老師們一年又一年實踐的檢閱,一定是有價值的。

② 積多套課程方案之精華

隨着時代的發展,每個幼兒園都經歷、使用過好幾個版本的課程。我們發現,有些課程中的教材非常經典,特別是音樂的、語言的內容等。比如:歌曲《顛倒歌》《慶祝六一》,散文《雲彩和風兒》《秋天的雨》,兒歌《孫悟空打妖怪》《小弟和小貓》等。我們把這些材料按照年齡段建立了資源庫。作爲建構式課程的備選資源。

3. 來自對現實情況的把握

時代在發展,課程也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在理解、積累的同時,我們千萬不能忘記“與時俱進”。隨着城市化腳步的加快,我園“城鄉結合部”的定位將悄悄發生變化;隨着新園的建成,我園的周邊資源也將改變;隨着生源的變化,家長的層次、素質、要求也在改變;隨着教師們的新老更替,我們的隊伍的優缺點也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的既定課程也在不斷髮展與變化。就像每年、甚至每季都要更新衣櫥一樣。

當然,我們不能爲這樣的小修小改自豪。我們必須得時時檢查、自省,減少上面說到過的錯誤。我們得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不是課程編制專家。朱家雄老師說:幼兒園教師在實施課程中,對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正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應該的,但是將自己的位置放錯了,人人都去創編課程,那就麻煩了。

三、 鶴立雞羣爲特色,小小美麗也幸福

剛纔說了課程計劃的調整,也就是有些人認爲的園本化。再來說說課程中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特色。何爲特色?當一羣的女人站在一起,總有一、兩個會格外漂亮。因爲她們身上確實有着非凡的氣質、她們的特色顯而易見。而作爲平凡女人的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鶴立雞羣,怎麼辦?我們沒有整天沉迷於特色的尋找當中。我們在“爲衣忙”的過程中,總能捕捉到一些可小小的美麗。同事們“這套衣服適合你!”“今天很漂亮!”的點評,讓我們自信。儘管,有許多幼兒園使用的是同一個課程版本,但因爲各自不同的既定課程、不同的演繹,每個幼兒園的課程,總能有一些小小的精彩。

既然我們不能鶴立雞羣,爲什麼我們不將這些小小的美麗稍稍放大一些呢?我們幼兒園的關於“農村科學教材”的課題,就曾經是一個小小的亮點。我們也爲之自豪。當然,找到這個小小的美麗,是需要智慧、需要嘗試的。

講了這麼多,還是覺得與穿衣服一樣。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不是設計師、不是裁縫。我們要發現自己“身材”的缺點與優點,揚長避短,才能盡顯美麗!我們是幼兒園的老師,我們是課程的執行者,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幼兒園的利弊、優缺,才能把既定的課程、文本的課程完美結合,才能找到自己的一點小小的精彩!

藝術活動中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

作爲一所以“藝術教育”爲特色的幼兒園,在以往的藝術活動中,我們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輕情感”、“重教師輕兒童”的現象。教師在兒童藝術活動中,多以“像不像”作爲評價兒童藝術活動的標準,教育過程中忽視兒童情感、態度的培養,把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爲機械的模仿、訓練。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反思自己的藝術活動,我們的藝術教育發生着變化。 以繪畫爲例,在我們關注“像不像”的時候,繪畫活動通常是這樣的四步曲:範例、示範、操作、講評。活動後,我們會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們畫的和教師的範例像極了,看起來大家畫的都很好,作爲教師的我們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綱要的理念分析這樣的活動,我們看出,教師的一步步示範,一句句步驟講解在辛辛苦苦地剝奪兒童的自主觀察和創造性表現。“像不像”扼殺了兒童藝術活動的靈魂-創造性在一次次解讀"綱要"中,教師們認識到:感受、喜歡、大膽表現纔是我們在藝術活動中應該追求的教育價值,我們的.藝術教育活動不是以造就藝術家爲最終目的的,藝術教育是通過藝術活動,提高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創造力,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藝術啓蒙教育。兒童藝術活動 的發生和進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體驗的過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邊的、經歷過的事物或兒童的想象、幻想。兒童藝術活動更多的需要情緒、情感的支持,所以我們應該變過去的“要我畫”爲“我想畫”,“我能畫”。 首先,美術活動是兒童“另一種語言”的表達過程,兒童用繪畫表達情感。“繪畫是兒童心靈的窗口,它反映兒童內心的情感世界”。教師要善於理解、接納和欣賞兒童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要善於爲兒童創設“想畫、敢畫、願意畫”的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大膽的表現對世界的看法和認識。也就是要爲兒童創設自由、輕鬆、和諧、積極的藝術活動氛圍,支持、鼓勵兒童“更好地想”。 其次,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歡的一種形式,孩子喜歡的是過程,而對於結果是不在意的。兒童美術最大的特點是兒童主觀和情感的表達,每位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兒美術活動帶有鮮明的個性,教師應對幼兒富有個性的表現與以鼓勵,要創設富有探索性、創造性的環境, 支持兒童“大膽地想”。 最後,兒童的生活環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智力和動作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兒童在藝術活動中表現不同,教師應關注並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爲每個幼兒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都有表現的舞臺。 隨着對“綱要”學習理解的不斷深入,我園在貫徹“綱要”過程中教師觀念和行爲在發生變化,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是我們轉變的一個方面,“綱要”將繼續引領着教師成長,引領幼兒園的教育向着科學化、現代化轉變。

幼兒穿衣與蓋被量的研究

優化幼兒生活護理-----穿衣與蓋被量的研究

浙江省商業廳幼兒園 作者: 賈曉燕 衣、食、住、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衣”固然非常重要,但在人們的教育觀念中,卻不太重視。“穿衣、蓋被、還用教?長大了不就會了!”“穿衣、蓋被,那是家長們的事!”在傳統觀念中,這些屬於生活護理的瑣碎的事情,怎麼能與兒童的教育,智力發展相提並論呢?

真的與兒童教育發展沒聯繫嗎?幼兒園的具體任務中,把“保護兒童的生命與健康放在重要地位。”“體育”的內容也非常明確,“創設良好的生活條件,科學護理幼兒的生活。”可見,對幼兒的生活護理是幼兒園教育任務之一,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保證。

一、進行課題研究的認識

1、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要科學

對幼兒的生活護理,光靠老師主觀上的熱情是不夠的。儘管你對幼兒耐心,不厭其煩的呵護,不瞭解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特點,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收穫的成績肯定不會很盡人意的。因此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要科學,只有科學護理,才能使幼兒和諧、健康地成長。幼兒園生活護理的內容很多,我們主要探討了,怎樣合理的科學的穿衣與蓋被。

2、生活護理要從幼兒的客觀實際出發

研究這一課題時,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具體實踐。從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把幼兒的普遍特點和個別幼兒的特殊差異相結合,幼兒的保育是被動保育和主動保育的辯證統一。

3、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以幼兒的需要和發展爲出發點,以“增進幼兒基礎生活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水平”爲目標。從幼兒的生理特點看,幼兒的呼吸道短而窄,粘膜薄弱,免疫能力差,易受外界氣候的影響,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科學護理幼兒的生活,尤其是合理的衣着、蓋被。從幼兒的發展水平看,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生活經驗少,又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因此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4、更新觀念,樹立現代的保育觀

傳統的保育,偏重於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而忽視心理健康。現代保育觀把保育看作是對幼兒進行養護和保護的教育,即在保育過程中,不僅要使幼兒受到良好而規範的養護,而且也應受到有關自我保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由於傳統的偏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保”和“教”貌合神離。②家長對獨生子女的生活護理包辦代替太多。③有些年輕的父母和青年教師對幼兒的穿衣蓋被量心中無數,較爲盲目。 二、進行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

 重視研究對象——幼兒

幼兒是生活護理的主體。我們的護理應從幼兒的需要出發,”而促進幼兒的各方面發展,因此,我們要做到全面觀察、分析幼兒的發展狀況。

1、觀察來園時幼兒的精神面貌,身體狀況,做到護理及時心中有數.

2、觀察幼兒的衣着狀況,不合適及時與家長聯繫.並每天記錄室溫和穿衣服的量.分一般和特殊兩類記載。

3、瞭解幼兒在家時的穿衣、蓋被的護理情況。

(二)合理的穿衣與蓋被

穿衣與蓋被護理看似簡單,其實蘊藏着很多知識,衣服穿得過多,蓋被過厚,都很容易“悟”出病來。反之,又容易“凍”壞身體。幼兒的生活經驗貧乏,需要成人來掌握這個“度”。

我們主要分三個方面進行摸索:

1、立足全體.觀察大多數幼兒的穿衣、蓋被情況,並堅持每天記錄觀察結果。如這天的氣溫、出勤、幼兒的身體狀況,幼兒穿衣、蓋被量。

2、不忽視個別幼兒。觀察部分幼兒(體質較弱或患病兒)的穿衣蓋被量,並作記錄。

3、瞭解幼兒在家中的穿衣與蓋被情況,使幼兒園和家庭護理基本上取得一致。

通過一年的連續觀察,並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既面向全體幼兒,又注意個別差異,“穿衣、蓋被參考量表”輪廓初顯。認識並不是通過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驗證認識的正確性。因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有意識地把“量表”和幼兒的實際護理相結合,對“量表”進行驗證、修改和補充,使“量表”比較符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爲合理護理幼兒的穿衣、蓋被提供依據。

(三)變被動護理爲主動自我護理

“量表”爲我們和年輕的家長們提供較爲合理的生活護理的依據,使我們的生活護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幼兒是保育的主體,但並不意味着成人的包辦、代替或說了算,而應當在平時的生活護理中有意識地豐富幼兒一些日常生活經驗和知識,使幼兒養成各種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技能。如對小班的教育可採用觀察或示範法,中、大班可以採用講解、討論法,如讓幼兒知道爲什麼運動前後要增減衣服,爲什麼天冷了要增加衣服等,並通過遊戲方法加以練習。

2、把生活護理和教育有機結合、滲透,讓幼兒在學中做,做中學,並通過多種形式如故事、圖片等,讓幼兒“認識自己”,討論“人爲什麼出汗”,“鼕鼕爲啥感冒了?”瞭解必要的生活衛生知識,從而養成主動的自我保護能力。

3、正確處理家園關係

端正家長的保育觀念,積極宣傳主動保育的內涵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園聯繫本和接待家長來訪問家長宣傳科學護理知識,介紹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情況,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改變了大多數家長“包辦代替”的生活護理,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了。

 三、課題研究的效果與思考

(一)研究的可行性與使用效果

通過實踐研究,從整體上看,優化幼兒生活護理的思路是符合“大綱”要求的。“量表”與幼兒的實際相符合,它把我們日常的護理經驗提高到了“理性認識高度,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了生活護理水平,使幼兒受到了良好而規範的護理。

青年老師感觸最深,以前對幼兒穿衣、蓋被的生活護理,往往憑着自己的冷熱感覺對幼兒進行護理,結果弄巧成拙,熱心做錯事。現在有了“量表”,彷彿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活護理水平。同時也豐富了教師保育知識、經驗。

家長們也感慨道:“以前我們孩子三天兩頭感冒,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量表”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我們給孩子穿衣、蓋被護理不合理造成的,從盲目走向規範化。”

2、提高了“保”“教”滲透能力,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幼兒基礎生活能力,通過“保”中“教”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小班幼兒能根據天氣變化主動向教師請求增減衣服;中、大班幼兒在運動前後能自覺地增減衣服,幾乎看不見滿頭大汗還不知道脫衣服的幼兒了;昨天還只是鬆鬆地蓋着棉被睡覺,而今天卻是裹得嚴嚴實實的,問孩子們爲什麼這樣做,他們便會七嘴八舌地說:“今天冷,昨天熱嘛!”

“我們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料理自己的穿戴”,“在家讓我們少操心,以後進小學讓我們放心”。這是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最好評價。

3、運用量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強了幼兒體質,提高了免疫功能。對照“量表”進行規範護理後,明顯降低了幼兒的發病率,尤其是感冒或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等一系列常見疾病,大大提高了班級出勤率,受到家長一致贊同。

(二)在實踐中“量表”的不斷完善與深入發展

經過一年摸索,一年驗證,以及家長們的支持和配合,使“穿衣、蓋被量表”的研究得以順利進行。它爲平時的日常活動護理提供了較爲合理的依據。並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我們的研究不能停止不前,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在以後漫長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地總結、驗證,使“量表”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

21世紀我們面臨着新的挑戰,那就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這就意味着高質量的現代化人才大軍需從幼兒教育抓起。課程是聯結教育制度 與教育過程的樞紐。要提高幼兒保教質量,必須要有一套好的課程。

我園在前兩個研究課題的基礎上,針對我園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實用性課程的研究。我們結合本園實際,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優勢,尋求一條適合農村幼教發展的新路子,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空間和遊戲材料,努力構建適合我園幼兒身心發展的,有使用價值的園本課程。

b、實用性課程的實施。加強對教師的業務指導,教師必須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我們將經常不斷地加強對教師基本功的訓練,開展兵教兵的練兵活動。我們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即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做到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實行外出學習彙報制。老師外出學習回園後要向領導彙報,向老師進行演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專家學者來指導。以達到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我們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優勢,爲尋求一條適合農村幼教發展的新路子,確立了構建《“實用性”課程的研究》這一課題。對這一課題我們已經進行了兩年的摸索,積累了一定的資料,現在已有活動設計60餘篇論文5 篇。下一步我們以新綱要爲準繩,擴大研究範圍,提高研究效果,《“實用性”課程的研究》就是我們的園本課程研究,我們爭取在20xx年完成一套適合我園實際的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有使用價值的園本課程。

角色遊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對學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重視角色遊戲的組織領導。那麼,如何因材施教,通過角色遊戲是幼兒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呢?這就必須對幼兒的角色遊戲發展水平做一個科學評價。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與理論學習,我制定了“幼兒角色遊戲發展水平評價方案”,以供幼教同行們參考。

二、評價標準

根據幼兒園角色遊戲的教育目標及角色遊戲本身的特點,對幼兒角色遊戲發展水平的評價可以從遊戲的目的性、參與遊戲的主動性、對所擔任腳色的理解度、遵守職責情況、遊戲的表現形式、遊戲中腳色間的關係、對遊戲材料的使用、領導組織遊戲的能力和持續時間等9個方面進行。

三、評價的原則及方法:

角色遊戲的評價是一種難度較大的工作,這是因爲,遊戲是幼兒處在動態之中,而且幼兒參與遊戲的情況,遊戲的情節也在不斷變化之中,通過一兩次觀察很難準確地評價好。

在評價過程中還必須遵循下述幾個原則:

一、 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憑一次觀察或主觀印象對幼兒作出判斷,而且需要在多次觀察,全面瞭解,充分地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歸納,然後再作出恰當的評價。

二、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形成性評價是伴隨着教育活動的過程而進行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以形成性評價所獲取的信息材料爲基礎,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行爲帶有隨意性、不穩定性的,所以對幼兒的評價強調以多次的形成性評價爲基礎,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它可以是評價的結果更具有價值。

三、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對每個幼兒來說,他們多是獨立的個體,有着與衆不同的個性特點,無論在體力、知識、能力、行爲、性格等方面均有差異。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用定量的方式對幼兒經性評價,這往往會忽視那些較難定量的缺乏客觀表現的內容。我們應該將定量的方式與定性的方式結合起來,全面準確地評價幼兒。

如何評價幼兒角色遊戲的發展水平呢?

幼兒角色遊戲發展評價的方法以觀察法爲主。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發生的現象或行爲進行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角色遊戲是按兒童的意願進行的活動,他們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實地表現自己。教師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以不干擾幼兒遊戲的進行爲原則,要儘量保持幼兒遊戲的自然狀態,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隨機觀察和分項目的系統定期觀察結合,通過多次觀察分析,在對幼兒在這一階段角色遊戲的發展水平作出恰當評價,即特性等級評價。 比如,在期初、期中、期末3次相對集中觀察某幼兒在目的性、主動性等9個項目的發展水平,並在觀察記錄表中記錄觀察得分,再對觀察對象較爲穩定的行爲特性進行評價,得出評價得分,最後算出9項總分,即爲此幼兒角色遊戲發展水平的實際得分。 爲了取得評價的最佳效果,應建立幼兒的發展水平檔案,從對每個幼兒的觀察評價中可以考察出整個班級幼兒角色遊戲的發展水平,從而爲教師更好地組織角色遊戲提供依據,看到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

淺談幼兒教育與幼兒幸福

幼兒教育與幼兒幸福 ──對幼兒教育的一種反思

誰都不會否認,幼兒教育應該給幼兒以知識,應該發展幼兒的能力,應該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我認爲這還不夠,幼兒教育還應讓幼兒感受到幸福。並且,我堅信,幼兒有沒有獲得幸福,是衡量幼兒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標準。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作一種理論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類的根本追求,人類的一切奮鬥都指向最終的幸福。幸福是主體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是同人生的內在生命力量聯繫在一起的。一切與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相關的積極感受纔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種外在的恩賜,幸福也不等同於物慾享受。兒童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機體在生長髮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長。兒童來到人世,就開始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入如蒙臺梭利所說的“精神胚胎”期。這個時期,不同於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於日後的成人生活階段。蒙臺梭利認爲,“生活最重要的時期並非大學時代,而是人生之初,即從出生到6歲這一階段。這是因爲,這一時期正是人的潛能,其最偉大的工具,本身開始形成之時。不僅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兒童開始心理建構的工作。這種工作,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許的確不能缺少成人的協助,但兒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長大成人。“兒童並非毫無能力,並非須事事依賴成人,好似一隻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兒童‘創造’了人,沒有一個人不是從曾經經歷過的兒童時代的創造而長大成人的。”“是兒童自己從周圍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兒童用這些材料造就未來的人。”兒童生命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創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原動力。對於兒童來說,不受任何阻礙地投入到自己的創造活動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爲如此,我們必須把兒童在其內在的巨大潛能指引下的創造、建構活動,看作是對整個人類的建構和完善,是人類邁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創造了人類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類所幸具有一切。”對兒童而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幸福的過程,只有當兒童的精神建構活動不斷受到成人的無理阻擋的時候是例外。總之,兒童的幸福是與兒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長聯繫在一起的。一切有利於兒童精神世界成長的活動,一切與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一致的活動都有可能給兒童帶來幸福。一切違抗兒童成長內在力量的、外在強加的 活動對兒童來說均無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須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種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內藏。所謂真正的愉快是指這種感受是發自兒童內心的,是與其成長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發兒童不斷地創造、探究和成長。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當的物慾、無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與幸福無關。

2.幸福爲什麼與部分幼兒失之交臂現實生活是否讓幼兒感受到了幸福?這個問題涉及到影響幼兒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全面深入的討論,而只從幸福爲何遠離幼兒、至少是部分幼兒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討論。

首先,我要認定的一點是,許多兒童感受到了幸福,他們生活在幸福中,併爲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時,我也斷定,還有許多兒童並沒有真正地體驗到幸福,或者沒有充分地體驗到幸福。兒童有沒有體驗到幸福,不是憑成人去問兒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斷定的。這需要了解兒童的現實生活,瞭解兒童的真實感受,要從兒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長的歷程中辨析兒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爲什麼有那麼多幼教專業人士在吶喊“發展兒童的主體性,進行主體性教育”?爲什麼會在我們的兒童教育領域中出現“愉快教育”的術語?這是因爲,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甚至某些教育理論中,兒童沒有主體性體現,兒童作爲學習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確認,兒童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到真正的愉快。進而可以說,兒童的生活和學習並沒有與兒童內在的不斷萌發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並非所有的兒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會、家長及教師應爲兒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這是一切真正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那麼,在一個美好的社會制度下,幸福是如何與兒童至少部分兒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觀的偏差。教師尤其是家長,經常把幸福等同於物質生活條件的優裕,等同於成人爲兒童創設的各種成人認爲十分優越的條件。

不可否認,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確是影響人生幸福的一個方面,但這僅僅是外在的方面,物質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兒童同樣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質條件是兒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這並不意味着物質條件越豐富,就越幸福。對有的兒童來說,各種圖書的確會給他帶來內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兒童在衆多的圖書面前無所適從,茫然失措,圖書並沒有給他帶來積極的感受。同樣,有的兒童在鋼琴面前積極而興奮,樂此不疲;但也有的兒童見了鋼琴就煩躁不安。成人經常爲兒童在不斷豐富了的生活中沒有感到幸福或沒有出現成人期待的結果而苦惱,這是一種偏差了的幸福觀導致的苦惱。這種苦惱的背後,是兒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於被迫順從而帶來的苦難。因此,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個體所從事的活動、所獲得的體驗與其生命成長尤其是內在精神成長取得一致,內在的生命潛能得以不斷激發時,個體纔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對於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的成人來說,瞭解兒童,瞭解兒童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兒童精神世界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就是“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教師和家長“必須遵循這些法則而行動,因爲它們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權利,”併爲兒童的成長、爲兒童生命法則的展開提供適宜的而非奢侈的條件。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觀偏差方面,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經常誤把兒童的“高興”、“愉快”當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動中刻意去追求這種‘高興”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經常能聽家長們廉價的許諾;在幼兒園,經常能看到教師以本應屬於兒童自身權利之一的遊戲作爲幼兒學習的獎賞,經常聽到教師在要求兒童“高興地”說和“高興地”唱。其實,在這種要求下,兒童臉上擠出來的“笑容”是短暫而廉價的,也是轉眼即逝的。那並不是真正的高興和愉快,因爲它們並不是發自兒童內心,並不是建立在兒童對學習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的,兒童的內在需要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

其次,對個體需要認識的偏差。個體能否真正體驗到幸福,關鍵在於當前的活動是否與個體的需要或興趣協調一致。在現實生活中,成人經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強加給兒童。有的成人以爲,自己需要的,兒童也一定需要。其實,兒童與成人處於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他們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兒童在生命法則展開的過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興趣。盧梭在其經典名著《愛彌兒》中有一段十分明瞭的表述:一個成年人確實必須知道許多對兒童似乎無用的東西。可是,成人所應當知道的一切,難道兒童都該學、都能學嗎?把做兒童時用得着的東西教給兒童,你可以見到那已是很夠他忙的了。爲什麼要叫他去求那也許終生都用不着的學問,而忽略那些足以滿足他現時需要的學問呢?盧梭提出的問題,其實在今天的兒童教育中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家庭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展,在每週五天工作制下,還有許多兒童在並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對他們來說不存在雙休日);幼兒園課程內容不斷超載,人們只知道往幼兒園課程裏不停地添加內容,從沒有想到兒童的發展是否真正需要這些內容,也從不考慮是否要從現有的課程中減去些什麼、課程的內容對兒童是否適合。人們要在幼兒園課程中注入成人自己爲適應不斷髮展的社會而需要學習的內容。但兒童不是成人,兒童的生活不同於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個事實和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質,不是什麼與外界事物相符合這個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兒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靈的迫切需要,卻被忽視了。在兒童心靈裏活着的人依然被壓抑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要解放兒童。要知道,兒童自有其特殊需要,無視這些需要,就是無視兒童的幸福。

最後,對兒童學習認識的偏差。兒童是怎麼學習的?3~6歲的幼兒是怎麼學習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幼兒的學習不同於中小學生的學習。幼兒的學習是同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因此,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環節,如飲食、勞動、遊戲、散步、衛生等等都是幼兒的學習活動,也都是幼兒的學習內容。幼兒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果缺少了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髮展理論所明示的。而現實是,幼兒經常地被安置在一個需要端正靜坐的環境裏。在某些幼兒園,幼兒連動手的機會都沒有,因爲他們的手被要求擺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幼兒在動作中學習。但幼兒動作被控制了,難道不影響幼兒動腦嗎?兒童需要活動。蒙臺棱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這一點:“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食物的需要更爲強烈。……如果我們給他這個活動場地,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從來不能滿足的使人苦惱的小孩現在轉變成爲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壞者變成他周圍器物的最熱心的保護者。一個行動和活動雜亂無章的吵鬧喧嚷的孩子,轉變成爲一個精神寧靜、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見,活動對於幼兒是多麼的重要,活動又是多麼有效地在改變幼兒。是兒童的生命潛能作用影響着 活動的時長及活動的性質和質量,並使兒童在重複有變化的活動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兒童的幸福與成人的作爲緊密聯繫在一起,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成人的干預使兒童沒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時,我們也可以認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兒童生命潛能成長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兒童更好地擁有幸福。我認爲,幸福是科學的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這是因爲:一方面,教育作爲人類社會的一項智慧性的文明事業,它是人類幸福的有機構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類包括兒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類幸福的光輝映照下的偉大工程,而幼兒教育是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兒正是由於接受了教育,才促進了身體、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並創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應包容幸福。當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現代心理科學、教育科學而實施的教育,是確實有助於兒童生命潛能發展的教育,即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出發點和歸宿是兒童的幸福;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內容和過程應該能夠激起兒童的幸福感受,讓兒童感到滿足和興奮。使兒童教育充滿幸福的關鍵在於“在兒童教育中運用隱藏在兒童內心深處的那些力量”,這“不僅可能,而且必須這樣做”。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瞭解兒童,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一點更重要的事了。”只有這樣,兒童教育才可能與兒童的興趣與需要聯繫起來,與兒童的發展聯繫起來,最終與兒童的幸福聯繫起來。爲此,我們熱切地呼籲,兒童教育工作者切實地關注兒童的幸福吧,兒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類未來的幸福。

幼兒園課程教案11

設計意圖:

五官是孩子們身上重要的器官,他們無時不刻地感受着它們的存在,但對於小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未必懂得去保護這些重要的器官。活動以此爲出發點,注重孩子自身的體驗,在體驗中感知着它們的重要,逐步激發保護意識。

活動名稱:我的臉上有什麼

活動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點,激發幼兒對自身的喜愛與保護。

重點難點: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望遠鏡、鏡子、圖書;香水、鮮花、臭豆腐;各種甜、鹹、酸食品;小鈴、沙錘、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臉一個、五官。

4、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引發興趣——操作探索——交流協調——操作探索——交流協調——拓展延伸

活動過程:

1、 引發興趣

我看見你們的小臉了。

我們的小臉上有什麼?(幼兒講述,出示娃娃臉,一一擺放。)

它們長在小臉的什麼地方?

兒歌:小小鼻子本領大,長在臉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小結:我們的小臉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 操作探索

師:旁邊有許多東西,你可以自己找一個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聽一聽、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聞一聞、小嘴巴去嘗一嘗,看看有什麼祕密。

(幼兒自主選擇物品,感受探索。)

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受探索。

3、 交流協調

剛纔你玩了什麼?

你是怎麼玩的?你用什麼玩的?

*小結:我們的小眼睛會看東西、小鼻子能聞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聽聲音、小嘴巴會吃東西和說話,它們的本領可真大!

4、 操作探索

如果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會怎麼樣呢?

這裏有許多東西,你可以戴上試一試,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幼兒自主選擇物品,感受探索。)

5、 交流協調

戴上了這些東西,感覺怎麼樣?

想一想爲什麼會這樣?

*小結:沒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們很不方便,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

6、 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這個聲音聽上去怎樣?

爲什麼要捂住耳朵?(保護)

那你們知道怎樣來保護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兒講述。(注意互動)

幼兒園課程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能學說故事中的角色語言,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互相幫助、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使幼兒通過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是使幼兒知道祖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學習講述故事。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要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主要採用了遊戲法、觀察法、啓發式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

1、Flash課件《月亮船》;

2、故事磁帶;

3、入、退場音樂;

4、活動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5、崇義簡介的視頻。

教學步驟:

一、開始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進入活動室。

師:(隨音樂做劃小船的動作進入活動室)剛纔,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來到了活動室,老師這兒也有一條船,它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於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基本部分: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講述故事。

(一)播放故事磁帶,讓幼兒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傾聽後問:

1、故事的題目叫什麼?

2、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麼?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二)通過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故事。

⑴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一段故事。

學習後問:

1、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她睜開眼看到了什麼?

2、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3、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後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樣對她說的?

⑵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二段故事。

學習後請幼兒搶答:

1、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2、世界上最高的是什麼山?(喜馬拉雅山)

3、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廣場?(天安門廣場)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萬里長城大牆下的一棵小草旁)

(三)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隨背景音樂完整講述故事。

(四)學習講述故事。

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五)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1、問:蒲公英的家在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那兒有些什麼美麗的景物呢?你們喜歡她嗎?(教師引導幼兒從崇義的名勝古蹟和其發展變化來自由結伴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2、幼兒欣賞簡介:我愛家鄉崇義

3、教師小結:小朋友,我們是中國的小主人,不僅要爲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還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了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三、結束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離開活動室

師: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遊玩吧!

附:

教材版本: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國學前教育協會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學科、年級和冊別:大班上冊語言《中國娃》主題

故事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風停了,蒲公英睜開眼睛一看,啊!這是什麼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地哭,便問:“可憐的孩子,你怎麼了?”蒲公英說:“我迷路了,我要回家。”仙女和氣地問:“你的家在哪兒?”蒲公英說:“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牆。”仙女微笑着說:“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着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雲海裏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訴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訴他,那是喜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現了一片光芒。月亮船來到了萬里長城,蒲公英激動地喊了起來:“停一停,停一停,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長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說:“再見,仙女。”“再見,孩子記住你的家叫中國……”仙女說着,駕着月亮船走了。

教學反思:

對孩子進行愛祖國教育是當今德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而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枯燥的說教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通過優美的童話故事《月亮船》,以蒲公英迷路急切想回家,仙女送蒲公英回家爲線索,向幼兒展示了熱愛自己家鄉的美好情感。故事使用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使幼兒在快樂輕鬆的學習中瞭解到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結合欣賞家鄉崇義簡介的視頻,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注意力容易轉移等年齡特點,以圖、文、聲、像等方式結合起來製作成Flash課件輔助教學。

幼兒園課程教案13

一、快樂活動目標:

1、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誌,瞭解交通安全標誌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學習基本的指揮手勢,懂得手勢的意思。

3、在遊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提高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二、快樂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常見交通安全標誌的課件,停車場標誌、自行車標誌等交通標誌,音樂磁帶,多媒體設備(搜索flash動畫)。

2、生活經驗準備:觀察馬路上的交通標誌,也可以與交警聯繫好,邀請前來講解。

三、快樂活動過程:

1、快樂激發:爲引起幼兒興趣,創設有斑馬線、欄杆的`情景。請幼兒說一說這裏象什麼地方?再看一看馬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2、快樂認知:

①、觀看情景表演,引起幼兒思考②、認識信號燈標識及幾種常見交通標誌③、學習指揮手勢,現場指揮3、快樂獲益:

①、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交通標誌,瞭解交通安全標誌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②、幼兒懂得了幾種基本手勢的意思。

③、通過遊戲,幼兒養成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提高自我安全防護能力。

4、快樂拓展:情景表演--交通安全伴我行,將場地佈置成馬路十字路口的樣子,請幼兒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幼兒園課程教案14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媽媽的愛。

2、能大聲誦讀詩歌,並根據經驗仿編詩歌。

3、識讀漢字“媽媽”“太陽”“月亮”“星星”“春天”。

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2、自制“寶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問好。

2、師:今天湯老師能認識你們心情特別好,想送你們一份禮物,想不想要?嗯,送什麼呢,送一首好聽的歌吧。歌名老師暫時保密,有會唱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師一起唱,師幼一起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3、師提問

⑴這首歌裏唱的是誰?有誰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呢?

⑵你們覺得媽媽好不好?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媽媽好呢?(引導說出媽媽平時在家都做些什麼事情。)幼兒討論後回答。

二、學習詩歌。

聽你們自己的`媽媽都很勤勞能幹,又那麼愛你們。有個小朋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還給媽媽編了首好聽的詩歌呢!名字叫《媽媽》,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1、教師配樂朗讀一遍詩歌。(出示《媽媽》圖文並茂的課件)

2、師:詩歌的名字是什麼?

詩歌裏說媽媽是家裏的什麼呀?

爲什麼說媽媽是家裏太陽?月亮?星星?春天?

3、師:你們聽的可真仔細,說的這麼好。老師想請你們和老師一起說下這首詩歌,可以嗎?(師、幼齊讀詩歌)

4、師:有你們和老師一起讀,詩歌變得好聽多了,你們自己來一遍行嗎?(幼兒讀詩歌)再次出示《媽媽》圖文並茂課件。

三、遊戲鞏固複習詩歌。

師:你們這麼優秀,老師想和你們做個遊戲,(出示寶盒)這是一個寶盒,它的咒語是“寶盒,寶盒,變,變,變”,說三次咒語它就會變出很多東西。現在,我們也來試試,看它今天能給我們變出什麼!

1、當幼兒抽出變出的字卡時,複習詩歌句子。例:抽出太陽字卡,教師問誰能把詩歌裏有太陽的句子找出來。

2、教師抽字卡,幼兒唸詩歌。

四、紡編詩歌。

教師:寶盒想考考我們,可沒有難道我們,它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小朋友爲什麼要給媽媽編詩歌嗎?(愛媽媽)你們愛媽媽嗎?(愛),那請你們也來給媽媽編一首好聽的詩歌好不好?

1、小朋友說媽媽是家裏的太陽,月亮,……,你們覺得媽媽還是家裏的什麼?(幼兒討論回答)

2、幼兒紡編詩歌。

教師根據幼兒紡編內容整理總結詩歌。

五、歌表演《我的好媽媽》。

1、教師:你們太聰明瞭,能編出這麼好聽的詩歌,媽媽爲了我們做那麼多事情,多辛苦啊!以後小朋友要聽媽媽的話哦!爲了感謝媽媽,我們一起唱首歌《我的好媽媽》送給媽媽吧,還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表演。

2、師幼一起表演《我的好媽媽》。

幼兒園課程教案15

活動目的:

1.使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力。

3.初步學會創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掛圖、顏料、調色板、勺子、抹布、磁帶、紙張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1.猜謎引題。(雲)

2.雲是什麼顏色的?(豐富詞:彩雲)

3.雲象什麼?(自由討論)請幼兒用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說。

4.你爲什麼能看到這麼多形狀的彩雲?

二、遊戲“彩雲與風兒”

1.講解玩法、規則。

2.進行遊戲。

三、欣賞散文詩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一遍。

⑴散文的名稱是什麼?

⑵風和彩雲爲什麼能幹、有趣?(自由討論)

⑶風吹彩雲變成了什麼?它們是怎樣動的?(解釋詞語“揚起風帆,躬起身子”,讓幼兒邊學邊做動作)

2.結合教具,欣賞配樂朗誦第二遍,幼兒輕聲跟念。

四、吹畫、創編散文詩

1.講解玩法。

2.教師示範吹、編。

⑴我吹出了什麼?你怎麼看出來了?

⑵好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⑶教師示範創編。

3.幼兒玩吹畫,教師參與指導。

4.請個別幼兒創編散文詩。

⑴你吹出了什麼?它們好象在幹什麼?

⑵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五、結束

請幼兒區角活動時繼續玩吹畫,創編散文詩或添畫編成小故事。

附 謎語(雲)

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像棉絮,有時像魚鱗。

評析:

1.內容有趣,環節的設置靈活,教具的.設計漂亮、會動,幼兒很感興趣。

2.動靜交替,幼兒的興趣持久。

3.讓幼兒吹畫創編有動有說,

幼兒積極主動,大膽的進行想象,聯想,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