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小幫手》教案優秀

幼兒園小班《小幫手》教案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小幫手》教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小幫手》教案優秀

幼兒園小班《小幫手》教案優秀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激發幼兒愛長輩的情感。

2、在運動中體驗勞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衣架、衣褲、軟墊、報紙、大圖書、小圖書、不同類型的玩具若干

創設娃娃家的.環境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好嗎?

二、爸爸媽媽做家務:

今天天氣好,媽媽要整理房間了,你們幫助媽媽做一些小事好嗎?

1、收衣服:將曬着的衣服、褲子收下來,並摺疊好放入相應的抽屜。

2、收軟墊:將曬在大型運動器具上的軟墊收回來,按不同的形狀歸類放入大箱子。

3、分玩具:將不同類型的玩具按同種類型放在箱子裏。

4、分圖書:將報紙、大圖書、小圖書放入相應的抽屜。

三、幼兒休息一下,並說說自己是怎樣幫助媽媽整理的?

四、幼兒一起搬飲料:

爸爸買來了許多的飲料媽媽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大家一起搬)那我們一起把它搬進來吧!

(幼兒將飲料從門口搬進來,放在指定的地方)

設計思路: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父母及長輩對自己的愛,同時也懂得要愛護自己的家人。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則是體現孩子愛的一種方式。活動中讓孩子們幫助收衣服,整理玩具、報紙等都是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增強了他們的勞動能力。在平時的勞動中已經存在了一定的運動量,因此,本次活動就將生活內容與運動有效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小幫手》教案優秀2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成對的物品、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

2、初步養成將物品及時歸位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拖鞋、球鞋、涼鞋、等鞋子各一雙,5雙不同顏色的襪子;相關物品的卡片若干組(碗和勺子,牙刷和牙膏,水壺和茶杯,臉盆和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幫媽媽整理鞋子。

1、出示一堆放亂的鞋子:老師(媽媽)這裏有一堆鞋子,小朋友看它們亂七八糟的,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吧!

2、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你是怎麼整理的?這兩隻鞋子爲什麼要放在一起?檢查幼兒配對情況並小結:材料一樣、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的鞋子叫一雙,它們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二、幫媽媽找襪子。

1、出示顏色不同的襪子,分給10個幼兒每人一隻,請手拿相同顏色襪子的幼兒迅速配對。引導幼兒找一找哪兩隻襪子是一雙,應該疊在一起。

2、示範疊襪子的方法,請幼兒嘗試將襪子疊整齊。

三、幫媽媽整理其它物品。

1、出示碗、勺子、牙刷、牙膏等物品的'卡片,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以及用處,並請他們說一說: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爲什麼可以放在一起?

2、請幼兒將相關的物品放在一起,並用語言表述:XX和XX在一起,XX和XX是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四、結束活動。

1、請幼兒說說家裏還有什麼東西是一對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這些東西放在家裏的什麼地方?

2、小結幼兒上課情況。

幼兒園小班《小幫手》教案優秀3

活動目標:

1、知道長大了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在活動中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幫助他人願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收集幼兒幫成人做事的照片並佈置成展版、幼兒自我服務、幫助他人的幻燈片、家長談話的錄像、小黑板、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幼兒主動幫助父母做事的願望。

1、說一說父母的辛苦。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願望

(1)請個別幼兒回答

(2)小結:小朋友真能幹,讓爸爸媽媽輕鬆了許多,真是他們的好幫手。

【評析】:活動以“談話”形式來引入。而談話是幫助幼兒學習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活動,談話擁有寬鬆自由的交談氣氛,幼兒可根據個人感受,針對談論主題說自己想說的話,說自己獨特的經驗。所以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說一說父母的辛苦、我會幫爸爸媽媽做事等一系列的談話,激發幼兒體檢父母的辛苦,並激發他們主動幫助父母做事的願望。

二、欣賞攝影展——《能幹的小幫手》。

1、引導幼兒欣賞照片。

2、集中提問幼兒。

3、小結。

【評析】:此環節展示孩子們幫助他人做事的照片,把孩子在上一環節交流的願望變成了現實。孩子們在說說他人的本領時,教師還對照片進行拓展,對幼兒進行追問:“你會這樣做嗎?你在幼兒園有沒有幫助過其他小朋友?。。。。。。此環節通過照片記載並促進孩子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本領,同時鼓勵幼兒學做一個能幹的“小幫手”,也再一次引導幼兒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三、欣賞幻燈片,體驗自我服務的快樂。

1、播放幻燈片並提問:“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在幫誰?

2、小結。

【評析】:欣賞進行歸類的幻燈片,讓幼兒瞭解自己可以參與的勞動內容,自我服務方面的,如穿衣、穿鞋、收拾玩具等,進一步引導幼兒知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要主動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四、觀看錄像,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1、看錄像,肯定愛勞動的幼兒。

2、用肢體語言表揚愛勞動的幼兒。

(1)提問:“可以用什麼動作誇誇小朋友?”

(2)聽音樂,誇自己、誇同伴。

【評析】:通過欣賞家長的談話錄像,通過家長的發言,直接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肯定和表揚,讓幼兒再一次體驗了勞動的快樂。

同時還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誇自己、誇同伴,將活動推向高潮,運用身體語言,讓幼兒所表達出內心的.意思比說話更爲真實、有效和直接。讓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讓孩子在活動中能夠保持着高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播放幻燈,激發幫助他人願望。

1、引導幼兒觀看PPT課件。

2、進一步激發幼兒幫助他人願望。

【評析】:通過播放生活中哥哥姐姐志願者服務的圖片,進一步激發幼兒幫助他人願望,萌發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

二、案例分析(反思)

主要優點:

1、活動取材源於幼兒的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南》指出:選擇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經驗,是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家庭生活是孩子們最熟悉的,本次活動一開始,教師就通過談話:“白天爸爸媽媽送小朋友去上幼兒園後,要做什麼?(上班)接小朋友下班後又要做什麼?爸爸媽媽辛苦嗎?你想怎麼做?”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讓幼兒知道爸爸媽媽白天要上班,下班回到家還要做許多家務事,從而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願望。並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願望:我會幫媽媽洗碗筷;我會幫媽媽摘菜我會幫媽媽拖地;我會幫爸爸拿報紙;……充分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體現了幼兒社會教育的生活化。

2、充分利用家長資源。

《指南》中指出: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爭取家長在物質材料上的支持、知識經驗的幫助和教育經驗上的分享。同時,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家庭生活,因此,我們從家庭入手,請家長協助拍攝幼兒在家做家務的照片,開展親子攝影展————“我是能幹的小幫手”,從未在家做家務的他們,紛紛主動參與到家庭生活。在勞動中,孩子們不但知道了家中的許多家務事,同時初步掌握了一些勞動技能,從此感覺到爸媽勞動的辛苦。而且還通過家長的談話錄像,讓幼兒親身體驗爸媽的感想,進一步鼓勵幼兒幫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並體驗勞動的喜悅。家庭資源的利用,增強了教育活動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3、肢體語言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誇自己誇同伴,這種運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溝通感情、傳遞信息,運用身體語言,讓幼兒所表達出內心的意思比說話更爲真實、有效和直接。讓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讓孩子在活動中能夠保持着高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欣賞生活中志願者服務的圖片,促進幼兒情感。

《綱要》關於幼兒社會情感培養的指導要點中有如下闡述:“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

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在此次活動中,該執教教師還注重幼兒情感的培養。首先爲孩子創設一種觸動內心的環境,引導孩子們觀看大哥哥姐姐們去參加志願者服務的圖片,進一步激發幼兒幫助他人願望,萌發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

不適宜性:

《綱要》指出:教師應根據教育的需要不斷轉換角色,始終做幼兒的支持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在“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這一環節中,教師仍然受傳統的教學的影響,灌輸教學的現象,活動中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沒能很好地被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