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9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編9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欣賞故事知道遇事應想到別人,不能光顧自己。

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豬八戒木偶或圖片。

2、幼兒帶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出示豬八戒木偶或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2、幼兒聽教師講述故事《豬八戒吃西瓜》,瞭解故事內容,知道遇事應想到別人,不能光顧自己。

提問:

(1)豬八戒開始是怎樣分西瓜的?最後有沒有這樣做?

(2)豬八戒是怎樣獨自一人吃掉一個大西瓜的?

(3)孫悟空是怎樣教訓他的?

(4)豬八戒做對了嗎?爲什麼?

3、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名稱、玩法、吃法。

(2)啓發幼兒與別人共同分享,體驗快樂。

教師:你有好看的書、好玩的玩具、好吃的東西,自己一人享用,有意思嗎?怎麼辦?(與別人一塊玩、一塊吃)

(3)幼兒共同分享。

教師:你覺得大家一起玩、一起吃開心嗎?爲什麼?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爲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參觀肯德基,幼兒瞭解有關肯德基內食品的加工,初步感知服務員工作的辛苦。

2、在看看講講吃吃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珍惜食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事先提出一些有關肯德基的想法和問題,並作好記錄。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參觀肯德基的興趣與願望,教師提出要求。

1、小朋友,你們最愛吃什麼?

2、那麼你們知道肯德基裏的薯條,漢堡包,土豆泥,雞翅都是怎麼做成的?

二、組織遊戲,體驗快樂

1、肯德基的姐姐和幼兒做操。

2、互動遊戲:通過幼兒和肯德基工作人員進行互動遊戲,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

三、幼兒參觀肯德基,瞭解製作過程。

1、參觀肯德基店,對其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2、參觀買賣過程,瞭解如何正確購買。

活動反思:

少一半的幼兒對教師的提問能積極反應,大部分幼兒比較被動,需要鼓勵和再次引導。大多數幼兒能簡單自我介紹,在遊戲互動環節裏,幼兒都能參與活動,在旦表述時語句單一,缺完整、連貫說話的表達能力。所以,有勇氣在同伴面前大聲說話、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述還需要在不同的領域教學中滲透能力培養,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得嘗試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稱和數量,瞭解它門在頭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兒要保護好眼、耳、鼻、嘴這些器官。

活動準備

男孩頭像一幅、幼兒人手一面鏡子、一瓶香水(供幼兒聞氣味)、保護五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稱。數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你們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麼?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的名稱及數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在頭上的位置。

二、發給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讓幼兒從鏡子裏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

1、幼兒人手一面鏡子自己觀察。

2、教師提出:從鏡子裏看看你的臉。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隻耳朵,一個嘴巴,一個鼻子;眼睛裏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三、讓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並重點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過嘗試,讓幼兒聞香水,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並引導幼兒回憶:小朋友想一想,你爸爸的鼻子平時是用來幹什麼的?/媽媽平時用鼻子做些什麼的?還有爺爺、奶奶的……

2、幼兒嘗試告訴別人: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麼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麼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看圖片,讓幼兒瞭解如何保護五官。

(1)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髒東西。

(2)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不能用手勾鼻子。

四、競賽遊戲: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師依次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兒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誰反應得又快又準。

五、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麼?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爲什麼撒得到處都是?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麼?然後做了什麼?④大公雞爲什麼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⑥小弟弟爲什麼哭了?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麼?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複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着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纔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爲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採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爲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爲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採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麼在進餐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爲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爲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美味雞蛋

活動目標

1、學習剝蛋殼的方法,體驗勞動的快樂。

2、知道雞蛋有多種吃法,並喜歡吃雞蛋。

活動準備 1.熟雞蛋若干,塑料小刀。

活動過程

1、玩蛋

每位幼兒一個熟雞蛋。

讓幼兒自由探索雞蛋的各種玩法。(會滾動、能轉動。)

提問:猜猜你玩的雞蛋是生的?還是熟的?

2、剝蛋

鼓勵幼兒大膽敲碎蛋殼,並試着學習剝蛋殼。

教師指導需要幫助的幼兒。

3、切蛋

讓幼兒嘗試把剝好的雞蛋用塑料小刀切成兩半。

觀察:熟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

4、煎蛋

教師製作煎雞蛋,提醒幼兒觀察怎樣敲破雞蛋殼、怎樣製作雞蛋,並特別注意安全,不能讓油濺到身上和臉上。

5、嘗蛋

讓幼兒品嚐雞蛋,體驗勞動後的快樂!

6、討論:雞蛋還可以怎麼吃呢?(打湯、炒蛋、滷雞蛋等)

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區分生、熟蛋。生蛋(轉得慢),熟蛋(轉得快)。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地球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性。

2、增強環保意識,知道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保護地球。

活動重點:比較全面的瞭解認識到環境污染的知識。

活動難點:把想法付諸到行動。

活動準備:環境污染圖片,地球圖片。

活動過程一、出示地球圖片,導入活動主題。

一、出示污染環境的圖片。

師:這是什麼?地球上有什麼?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開心嗎?可是你看地球怎麼了?它的表情怎樣?

教師小結:我們的地球生病了,他很痛苦,因爲他很多地方都受傷害了。

二、出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讓幼兒瞭解垃圾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

1、出示垃圾的圖片。

師:有垃圾的地方會給人們什麼感覺呢?垃圾對環境有什麼影響呢?對人類、動物、植物有什麼危害呢?

2、幼兒討論回答。老師根據圖片簡單小結。

三、激發幼兒討論關愛地球的方法。

1、組織幼兒討論關愛地球的方法。

師:地球生病了,有了這麼多不好的想象,我們住在上面會怎樣呢?怎麼辦?如何幫助地球治病呢?

2、引導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地球危機的方法。

教師總結:儘量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不用一次性的紙巾,不用一次性的筷子等;可以再次使用的東西要再次使用,不要隨意扔掉;將垃圾扔在指定的地方,不任意亂扔。

四、集體交流,總結。

剛剛我們想了許多方法。但地球之所以會生病,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是分不開的。我們如果要治好地球的病,就要從自己做起,然後還要告訴爸爸媽媽、鄰居、好朋友等許多人,讓大家一起注意自己的行爲。治好了地球的病,我們也就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願意大聲說出"我愛你",能用"我愛你"表達對同伴的情感。

2、知道表達愛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3、在活動中體驗說出愛的快樂。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願意說出"我愛你",並能用"我愛你"表達對同伴的情感。

活動難點:

能大聲對人和物表達"我愛你"的情感,知道表達愛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活動準備:

1、繪本《我愛你》幻燈片,小印章若干,黑板,愛心卡人手一張。

2、關於愛的背景音樂,場景佈置。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我愛你》,教師與幼兒一起律動,感受歌曲中"我愛你"的情感。

二、基本部分:以繪本《我愛你》幻燈片移情。

1、通過觀看幻燈片,傾聽故事,願意大聲說出"我愛你",能用"我愛你"來表達對同伴的情感。

(1)教師播放幻燈片,伴隨着輕柔音樂,講述故事。

提問:小獾都對什麼說了"我愛你"?

小結:他們都是小獾喜愛的,所以小獾就把心裏的愛都大聲地說了出來,這樣小獾心裏會感到很開心。

(2)繼續觀看幻燈片,傾聽故事,模仿故事內容說出"我愛你"。

——小獾還喜歡一些什麼呢,他還會對什麼說"我愛你"?

——引導幼兒說出故事內容:吃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上牀睡覺的時候。

(3)教師請幼兒說出自己喜愛的物品。

2、知道表達愛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1)請幼兒與同伴之間相互表達"我愛你"的情感,鼓勵幼兒之間親一親,抱一抱。

(2)教師向幼兒表達自己喜愛的人和物品。

(3)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對自己喜愛的物品表達"我愛你"的情感。

(4)請幼兒說出表達和接受愛的感受。

小結:故事裏的小獾對他喜歡的很多人和物都說了"我愛你",原來愛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3、製作愛心卡,互相送愛心卡,體驗說出愛的快樂。

(1)示範用愛心卡記錄"我愛你"的情感。

(2)幼兒用印章印在愛心卡上,記錄自己愛心。

(3)播放音樂,幼兒互相贈送愛心卡,貼在喜歡的人或物品上,並大聲表達"我愛你"的情感。

三、結束部分:師幼兒共同表達"我愛你"的情感。

教師引導幼兒不要把愛憋在心裏,要大聲的說出來,這樣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最後,讓我們一起大聲的說一聲:"我愛你"!

延伸活動:

1、帶領幼兒到戶外去,對更多的人和物品大聲說出"我愛你"。

2、與家人分享活動內容,並向家人大聲表達"我愛你"的情感。

3、在美工區,自作小作品,送給自己喜歡的同伴。

活動反思:

"我愛你"的主題,側重於情感激發和表達,適合小班幼兒。設計和實施按照幼兒傾聽—說—行動的學習邏輯展開。

1、所選繪本材料"我愛你"很有感染力,所配背景音樂很很合適。

2、老師講完故事,應着重讓幼兒討論:小獾說了什麼,都是對誰說的,爲什麼會說"我愛你"?說"我愛你"的時候小獾的心裏感覺怎麼樣?側重討論"是長頸鹿阿姨還是心裏本來就愛他們才說的"?"爲什麼對身邊的親人說了"我愛你",小獾還對他"用過的東西"也說"我愛你"?(難點部分)3、製作愛心卡,教師示範引起幼兒模仿,好在教師注意到並隨機引導幼兒關注其他的任何東西。

4、送愛心卡的時候,幼兒說"還想玩一會""沒有",幼兒還有活動的需求和興致,可以考慮製作愛心卡除了印圖章還可以提供畫筆材料供幼兒表達,進一步推動幼兒接近下一個最近發展區。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自己獨立就餐的好習慣。

2、讓幼兒知道愉快就餐有益於身體健康。

3、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餐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幼兒讀物,引導幼兒注意觀察,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仔細的看看,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呢?(吃飯)請你們看看這些小朋友進餐的時候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呢?

2、教師:貝貝是怎麼樣吃飯的呢?這樣好不好呢?(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說一說。)

小結:貝貝沒有自己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還需要媽媽來喂,這樣是不對的哦,小朋友應該要養成自己獨立進餐的好習慣。

3、教師:亮亮吃飯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呢?這樣做對嗎?

小結:亮亮吃飯的時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勢不對,所以桌上總會灑出飯菜來。

4、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紅紅是怎樣吃飯的呢?她吃飯的時候對不對呢?

小結:紅紅坐得很端正,會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

5、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三位小朋友地,誰吃飯的習慣最好呢?誰做得最好,你們喜歡哪個小朋友呢?爲什麼?(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好的進餐習慣,並教育幼兒應該向紅紅學習,自己吃飯,並且能夠坐得端正、吃得乾淨。)

二、教幼兒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會使用勺子和小碗。

1、教師:小朋友,你們在吃飯的時候是會和誰一樣呢?你們自己有沒有一個好的進餐習慣呢?

2、教師: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飯,一口菜,細嚼慢嚥,安安靜靜,不把飯菜灑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教師進行示範,請個別幼兒進行練習操作。

三、教育幼兒在幼兒園或在家裏都要自己吃飯,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不吵鬧,要高高興興地吃飯,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壯,長得好!

四、學念兒歌《吃飯》

坐在小桌邊,寶寶學吃飯,右手拿小勺,左手碗扶牢,一口飯,一口菜,乾乾淨淨全吃完。

小百科:亦作“吃飯”。泛指生活或生存。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目標:

1.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爲家人準備“開飯”的快樂情緒。

2.能初步根據經驗選擇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嘗試運用手指撕紙,揪泥條,以準備“飯菜”。

準備:

1.幼兒已多次欣賞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於幼兒人數),每人一張餐墊。

3.紙條、紙片、橡皮泥等若干。

過程:

1.萌發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1) 邊欣賞歌曲《炒小菜》,邊自由跟唱,表演動作。

(2) 回憶自己在家和誰一起吃飯。

開飯啦,在家裏我們和誰一起吃飯呢?(啓發幼兒說出家庭成員。)

2.感知餐桌和餐具,爲選擇餐具作準備。

(1) 觀察餐墊。

“餐桌上有什麼?看看餐墊,今天誰和我們一起吃飯?

(2) 觀察碗。

● 吃飯時我們用什麼盛飯盛菜?

● 這裏有這麼多碗,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碗的不同顏色,並以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大小。)

3.自由選餐具,體驗一一對應。

(1) 幼兒爲爸爸媽媽和寶寶選擇碗。

爸爸媽媽和寶寶餓了,要吃飯了,我們爲他們每人準備一隻碗吧。

(教師觀察幼兒選擇的情況,並提示幼兒將碗對應地擺放在餐墊上。)

(2) 交流選擇、擺放的經驗,並作調整。

● 你給爸爸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媽媽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寶寶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一共選了幾隻碗?它們一樣大嗎?哪隻最大?哪隻最小?

(3) 幼兒自選勺子,並對應地擺在碗裏。

吃飯時除了碗還要什麼?三個人吃飯需要幾把勺子?

4.自主選擇材料做“飯菜”。

(1) 幼兒自由選擇橡皮泥、紙片、紙條等材料做“飯菜”。

(2) 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及製作情況,鼓勵幼兒嘗試選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種“飯菜”。

(3)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爸爸媽媽寶寶交流,學說:“某某,我請你吃……”

5. 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