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錦集六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錦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林畲是茶的故鄉,產量大,栽培。生產歷史悠久,具有下火。明目。降脂等的特點,很適合現代人的生活要求,在福建省享有盛名。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瞭解家鄉特產的用處,從而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併爲自己是清流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活動目標】

1、瞭解茶在生活中的用處,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淺的茶文化。

2、知道林畲是茶的故鄉,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以圓桌布置成小茶室。各色茶葉,杯子,碟子,水,林畲茶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交談,生活中父母的愛好,許多幼兒表示父母愛喝茶。

二、幼兒分組進行情感感知:

聽音樂進入小茶室:“這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

三、體驗瞭解:

1、觀看了解各種茶葉:“聞聞桌上各種茶葉的香味,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數一數桌上有幾種茶?”

2、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茶葉的種類,形狀。

3、觀看林畲茶場的圖片,讓幼兒知道我們林畲鄉是茶的故鄉,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

四、泡茶-聞茶-觀茶:

1、教師泡茶,幼兒觀察各種茶葉的變化。(顏色。形狀)

2、請幼兒品嚐茶:“茶的味道怎樣?”

3、瞭解各種茶葉的功用。

4、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茶葉的功用。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爲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爲,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小百科:茶,植物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釐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互相幫助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2、學會正確使用幫助用語,設想多種助人的方法。

3、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相互幫助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課件:小公雞和小鴨子、希望工程;

2、錄像:星星班;

3、實踐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以形象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瞭解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幫助能解決困難。

1、觀看課件。

提問: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

小鴨子吃不到蟲子時心情怎樣?後來心情又怎樣了?它是怎麼吃到的?

小公雞碰到了什麼困難?心情怎樣?後來呢?誰幫助了它?

小結:碰到困難時很着急、害怕,但是它們你幫我,我幫你後,小鴨吃到了蟲子,小雞被救上了岸,心裏都很高興。

2、小鴨爲什麼吃不到蟲子?小雞爲什麼差點被淹死?

小結:它們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相互幫助後,困難就解決了。

二、充分運用圖片設置情景,引導幼兒討論交流身邊發生的相互幫助的事例,設想幫助別人的辦法。

1、討論:你遇到過困難嗎?是誰幫助你的?你幫助過別人嗎?心裏覺得怎樣?

2、如果你遇到困難怎麼辦?請求幫助時怎麼說?你想幫助別人時怎麼說?得到了幫助怎麼說?

小結:我們都會遇到困難,可以說一些有禮貌的話請求幫助,只要我們互相幫助,就能把事情做好。

3、猜測可能的困難,討論幫助解決的辦法。

出示圖片:娃娃可能碰到什麼困難了?怎麼辦?

小結:你們猜得都有道理,想得辦法也很好。可弟弟還在哭?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三、將幼兒日常生活內容與大班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相結合,讓幼兒在幫助弟弟妹妹整理物品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和相互幫助的快樂。

1、看錄像:星星班場景。

提問:小弟弟爲什麼哭?怎麼辦?怎樣整理又快又好?

2、幼兒實踐活動:整理材料。

幫助了弟弟妹妹,心情怎樣?

活動延伸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幼兒樂於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範圍。

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看:(課件),你們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好嗎?

小百科:幫助,指以出錢、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別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關於傳統食品餃子、糉子、月餅的知識。

2、萌發對中國傳統食品文化的'熱愛之情。

3、懂得謙讓、分享,能注意餐飲禮儀。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視頻《除夕的來歷》、《糉子的來歷》、《月餅的來歷》

2、食品:餃子、月餅、糉子3、餃子糉子月餅圖片、外國傳統美食圖片若干4、盤子、筷子、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視頻《除夕》

1、師:剛纔你們看到了些什麼?你們知道這一天叫什麼?——除夕。你們知道除夕爲什麼要吃餃子吃團圓飯嗎?

2、放視頻:介紹除夕吃餃子的來歷3、小結:原來吃餃子是表達我們中國人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我們幼兒園在迎接新年的到來也會包餃子,回憶一下我們包餃子吃餃子的快樂時光吧。

4、出示圖片(20xx年迎新年包餃子的圖片)

(二)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吃”的文化

1、師:餃子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知道什麼叫做傳統食品嗎?經過歷史的洗禮,至今仍舊保留下來的食品爲傳統食品。

2、師:除了餃子還有什麼呢?請看:出示“糉子”圖片

3、師:你們喜歡吃嗎?你們知道哪個節日會吃這個食品?你們知道糉子的來歷嗎?

4、播放視頻《糉子的來歷》

5、小結:原來糉子有這樣一個故事,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食品,它不僅只是用來吃的,而且它代表着一種含義。

6、我們已經知道了中國的兩種傳統食品了,那麼你還知道中國的哪些傳統食品?(幼兒紛紛發言)引出月餅。

7、師:你們知道月餅的來歷嗎?爲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

8、播放視頻《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9、小結:看完這個視頻,你們知道月餅是怎麼來的嗎?看來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文化還意義深刻。

(三)中國傳統食物品嚐和分享

1、師:沒想到我們中國的食品背後這麼豐富的故事吧,你們想不想嘗一嘗?

2、出示食品,請配教老師把食品端過來,師: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現場,要和你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3、請幼兒自主選擇食品並嘗一嘗,並提醒幼兒要與同伴、客人老師分享食品,也要注意衛生,吃之前用溼毛巾擦手。

4、小結:剛纔我發現你們過去拿食品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有禮貌,懂得謙讓,懂得分享,也很愛衛生,吃東西前後都會擦手吃完也會擦嘴巴,這都值得老師表揚。

結束延伸

1、出示圖片,簡單介紹外國傳統食品文化。

2、師:今天我們不僅瞭解了中國的幾種傳統食品,而且還品嚐了,平時,我也看見你們帶了外國傳統食品來幼兒園吃,那麼回家後可以要你們的爸爸媽媽告訴你們有關外國傳統美食的故事。

活動反思

本節課通過賞美食、說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感受到中華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食文化的興趣。

優點之處:

1.切合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並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氣氛一直很熱烈;

2.學生是在一定情境下,藉助於老師的幫助,及與同學的協作、交流,同時利用學生已知信息爲基礎,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取認識,符合教學規律。

不足之處:

1.識字課,識記字形沒有貫穿與課堂當中。

2.寫字時間不夠10分鐘。

整改措施: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實際需要、實際能力出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快樂學習、高效率學習!

小百科: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爲目的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懂得要愛惜糧食,尊敬農民伯伯。

2.瞭解農民的勞動和勞動環境。

3.能結合自己的體驗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幻燈片、體驗過鋤地種植。

活動過程:

一、回憶參觀實驗基地的過程。

提問:

1.有什麼農作物?

2.是誰在收農作物?他們在幹什麼?

二、看幻燈片。

提問:

1.畫面上有些什麼?

2.他們在幹什麼?

三、回憶體驗過鋤地種植。

1.談談自己的感受。

2.表達自己對農民的情感。

3.說說任何愛惜糧食

活動延伸:

1.遊戲"插秧忙"。

2.參觀農民勞動的場面。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手語圖片,引入活動

T: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幹什麼?

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

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二、初步認識手語

你們會做手語嗎?

老師做幾個讓你們猜一猜。

(教師示範:你、我、他、哭)

今天老師還幫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熊教授,請他來教你們做手語。

播放小熊FLASH

學習:你好、早上好、我愛你、等等

三、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

教師配樂講述:出現小女孩的圖片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爲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纔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着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因爲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裏,一塊小小的年糕就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的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着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着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爲媽媽太累睡着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裏還緊緊地撰着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T: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

你想怎麼幫助她?

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

對了,我們可以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

(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於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

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

不錯的

T:她們都是聾啞人,什麼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麼好,她們真棒。

觀看錄像《千手觀音》

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纔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

讓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節日。

2.能勇敢、大膽地集體面前表演節目。

3.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幼兒操作活動的材料:皺紋紙、卡紙、毛線、糨糊、抹布。

2.操作材料,教學掛圖。

活動重點:

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節日。

活動難點:

能勇敢、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演節目。

審美元素:

“六一”的鮮花最美,“六一”的孩子最快樂。“六一”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節日。這是小班的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過兒童節,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出溫馨快樂的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到節日帶來的快樂美好的心情。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節日,激發幼兒過節的願望。

師:幼兒園這幾天好漂亮,爲什麼要打扮得這樣漂亮呢?“六一”兒童節是哪一天,是誰的節日呢?你以前過“六一”兒童節嗎?是怎樣過的?

2.引導幼兒討論:你想如何過“六一”兒童節。

引導幼兒看操作材料、教學掛圖。

師:小朋友,你們看,各行各業的叔叔、阿姨都在爲我們的節日而忙碌,你想怎樣過“六一”兒童節?爲了慶祝“六一”兒童節,你想用些什麼材料裝飾我們的活動室?

3.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分組,進行慶“六一”的手工操作活動。

(1)教師介紹爲幼兒準備的材料。

(2)幼兒分組進行手工操作活動,教師酌情給予幫助。

4.教師和幼兒共同佈置節日的環境,欣賞自己的作品。

5.幼兒唱歌、跳舞、做遊戲來慶祝自己的節日。

(1)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演、做遊戲。

(2)教師向幼兒發紅花、贈送禮物,並祝幼兒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