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精華】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快過年啦

活動目標:

1.能感知幼兒園過年前的景象。

2.會用一些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中大班及幼兒園已進行新年佈置。

活動過程:

1.引發參觀興趣。

?提問:這幾天幼兒園和哥哥姐姐班發生了什麼變化?

爲什麼要佈置得那麼漂亮?

他們是怎麼打扮幼兒園的?

2.明確參觀時的紀律。

?跟着隊伍走,小聲講話,別影響別人。

?愛護哥哥姐姐佈置的環境,不用手亂碰。

?與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老師談話時有禮貌等。

3.幼兒參觀幼兒園的節日環境佈置。

? 教師啓發幼兒用適當的詞語描述節日景象,體驗要過新年的愉快情感。鼓勵幼兒與遇見的哥哥姐姐等交談。

4.共同佈置自己的班級。

?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和老師一起把教室也打扮打扮。

如:粘貼彩色紙、掛哥哥姐姐送來的紅燈籠。

建議

本活動也可採用“大帶小”的形式進行。

評價:

1.能觀察中大班教室及幼兒環境中的漂亮佈置,會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節日景象。

2.有迎新年的快樂情緒,參加佈置活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高高興興迎新年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願意參與集體勞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玩具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會發生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遊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後關心娃娃爲什麼哭?家在哪裏?然後把娃娃送回家,並啓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後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裏?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櫃裏。

2、遊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纔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麼玩具走錯了家。

遊戲可重複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後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爲: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後在遊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裏面。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作爲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是讓幼兒理解活動區大小與容納人數的關係,重難點是在遊戲中學會遵守活動區域人數限制的規則,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嘗試用協商的方法調節人數。

目標目標:

1、通過遊戲,讓幼兒學會解決場地大小與人數多少的衝突,用協商或主動謙讓的方法調節人數。

2、培養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大型玩具小火車一輛,紙盒做的山洞4個,大灰狼頭飾一個。

2、大班幼兒3名,1 人在火車頭扮演司機,1人在火車上扮演乘務員,1人扮演大灰狼。

活動過程:

遊戲“小兔乖乖”。老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

1、以遊戲口吻,告訴小朋友:“今天媽媽帶你們坐火車去旅行,火車上每節車廂只能做4人,如果哪節車廂超過4人,火車就開不動了。”兔寶寶自選車廂,當一節車廂的人數過多而擁擠時。司機和乘務員要及時提醒“乘客”,互相協商,調換車廂,解決擁擠問題。

2、火車到站了,兔媽媽帶着小兔在草地上採蘑菇時,“大灰狼”出來了,兔媽媽招呼兔寶寶們快鑽進山洞。沒有鑽進大小合適的山洞的小兔就會被大灰狼捉住。

3、組織幼兒討論:

1、問:“火車爲什麼開動了?怎樣乘坐火車才合適,火車才能開?”

2、問:“那隻小兔爲什麼沒能鑽進山洞?這個山洞人多了擠不下去,應該怎麼辦?”

[點評:讓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爲幼兒再次活動積累經驗。]

3、教師:

教育幼兒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在遊戲中要學會謙讓,學會協商的方法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活動延伸:

幼兒分組玩開火車或開汽車的遊戲,鞏固強化初步建立的規則意識。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幼兒在區角活動、遊戲中引導幼兒協商解決人員調配問題。

創新方法與策略: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讓幼兒在遊戲中主動探索,學習掌握規則,寓教於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教室的'各項設施與使用規則。

2、 獲得探險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掛圖:《我的幼兒園》

2、 廁所、午睡室、水杯架、毛巾架、飲水桶、衣帽箱等照片或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參觀教室裏的各項設施,與幼兒共同探討這是什麼。

二、引導幼兒回憶:剛纔你都到過了什麼地方?

三、利用照片或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教室設施及使用規則

1、廁所在哪裏?男小朋友應該在哪裏上廁所?女小朋友應該在哪裏上廁所?上廁所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不推不擠)

2、洗手的地方在哪裏?洗手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洗手時要排隊,用肥皂洗手,把水甩在水池裏)

3、午睡室在哪裏?午睡室是個小朋友睡覺用的,所以進入午睡室時動作要輕輕地,聲音也要輕輕地。

4、小朋友喝水的杯子放在什麼地方?飲水桶在什麼地方?喝水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排隊,不一邊喝水一邊走路)

5、毛巾架是用來幹什麼的?吃完飯、洗完手了都要拿毛巾檫嘴和檫手。

6、小朋友脫下來的衣服放在哪裏呢?

四、幼兒自由探險,鞏固對教室的認識,體驗探險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與他人分享食物與玩具。

2、學習關心同伴和他人。

活動一、分香蕉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讓幼兒初步感知與別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2、學習關心別人,和他人分享。

活動準備: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1、提出要求,觀看錶演。媽媽買了小明最愛吃的香蕉,回到家中。小明很高興的接過香蕉。一根組奶奶,一根給媽媽,留下一根給爸爸,剩下一根自己吃。奶奶,媽媽誇獎小明,小明聽了心裏真高興,臉上笑眯眯的。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感知與別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A、小明爲什麼臉上笑眯眯的? B、小明爲什麼高興? C、奶奶,媽媽爲什麼誇獎小明?

小結:小明把最喜歡吃的香蕉,分給奶奶、媽媽,爸爸吃,關心他們。奶奶,媽媽誇獎他,所以他感到高興、快樂。 D、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麼做?

活動二:吃桔子 活動目標:通過實際活動讓幼兒學習如何與他人分享,體會分享後的快樂。活動準備:少於幼兒人數的桔子。

活動過程:

1、教師分發少於幼兒人數的桔子,設置問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我最喜歡吃的桔子,我要分給大家吃。

2、啓發幼兒想辦法,關心他人。 提問:哎呀!桔子不夠分了,怎麼辦?

3、表揚關心他人,分桔子的幼兒。 教師把桔子分給小朋友,看到你們喜歡吃桔子,心裏真高興。

討論

A、開始,有些小朋友沒有拿到桔子心裏怎麼樣?

B、你們吃到桔子心裏怎麼樣?

C、你們爲什麼把桔子分給小朋友吃?

小結:我們關心別人,別人就會快樂。看到別人快樂,我們心裏就會高興。

活動三;和朋友一起分享。 活動目標:讓幼兒主動地關心他人。活動準備:每週一交,請小朋友帶最喜歡的玩具或食物來園。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活動的要求。我們關心別人,別人就會快樂。看到別人快樂,我們心裏就會高興。以後我們把最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帶到幼兒園,給好朋友玩和吃。

2、活動中提醒幼兒愛護別人的玩具。

3、每次活動結束後,教師都要詢問幼兒的感受,解決存在的問題。引導幼兒從關心他人中獲得快樂。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播放視頻

1 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 ···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 ···· 圓圓的 有角的 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 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 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1 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