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彙總10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兒童理解散文的優美,學習使用比喻句

2、啓發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事物,練習使用比喻。

3、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活動準備:

1、配樂磁帶,錄音機。

2、可利用散步或外出參觀、春遊的機會,引導兒童觀察春季的景色和特徵。

活動建議:

1、讓兒童欣賞配樂散文一遍。

2、啓發兒童談談自己對比喻句的感覺。

3、教師帶上相應的頭飾,一邊表演一邊朗誦散文,引導兒童注意傾聽散文裏是怎樣說綠色的書。

4、引導兒童用“一(棵、片)是……”的句式描述自己的想象。

5、讓每位兒童選擇相應的頭飾,跟着配樂散文,一邊自己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着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

6、玩“找朋友”遊戲:用文字配上相應的彩圖找出相關的量詞:一()樹、一()葉等。

附散文:

一棵棵樹,是一本本書。

一片片葉,是書上的一頁頁紙。

小鳥讀書,嘰嘰喳喳,爭個不停;星星讀書,睜大眼睛,忽閃忽閃;露珠讀書,撲進書裏,滾來滾去……

綠色的書,香香的,開滿了鮮花。綠色的書,甜甜的,結滿了果兒。

難怪大家這麼喜歡讀綠色的書。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體會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

2.感應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愛,培養孩子愛父母愛家庭的情感,培養他們的家庭責任心。

3. 通過活動,把認識體現在今後的生活中。

4.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 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父母養育子女的辛苦,自己是在爸爸媽媽的親切關懷、照顧下長大的。

2. 能夠體會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產生愛爸爸媽媽的情感,願做孝順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一部分孩子選好的一張全家福,卡片,印尼。

活動過程

教師介紹本次班會的主持人。

一張照片就是一個個幸福的家庭。

(1)談話引題。

主持人:家是我們溫暖的搖籃,家裏有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們一家人血脈相融,下面就請幾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部分孩子介紹自己的家庭)

(2)以詩歌激情。

主持人:我們生活在爸爸、媽媽的身邊,是他們把我們撫養長大,爸爸媽媽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我們的終身老師,我們要感謝爸爸、感謝媽媽。請聽詩朗誦——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3)主持人:大家都知道自己和父母是最親的,是啊!只有在爸爸媽媽身邊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你知道嗎?從呱呱落地到現在即將成爲一名小學生,他們在我們的身上傾注了多少心血啊!現在請老師給大家看一看一位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請你猜猜是誰?(出示李佳霖小朋友的成長照片,先讓學生猜一猜,最後讓他來說一說自己的家庭)

2.我向父母表心意。

(1)小小卡片傳心聲。

主持人:爸爸媽媽爲了我們這個家不辭辛苦、爲我們付出了全部的愛,我們應該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他們,我們來給爸爸媽媽做一張表達濃濃情意的小卡片吧!並在上面寫出要對爸爸媽媽說的心裏話,現在開始製作吧!(教師指名交流)

(2)在歌聲中昇華感情。

主持人:讓我們在“我愛我家”的音樂中,一起來祝願我們的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平安幸福!

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有深深的感情,“我愛我家”這主題活動的開展更有剛煩的意義。爸爸媽媽是家庭教育中永恆的話題,幼兒對此永遠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通過這樣的情感體驗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意識。我設計了一個讓幼兒自由發言的平臺讓他們說出生活中爸爸媽媽與自己之間的故事,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深情。同時照片、詩歌、卡片、歌曲等多種形式的應用,使本次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可是在“成長照片徐話題”的活動中,我向幼兒展示了一位同學小時候的照片,孩子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很多孩子會說到:我小時候是…..樣的,這樣是活動無法達到收放自如,加入本課重新開展,我會採取 “分組討論等方式”,使幼兒有充分表達的時間,自主發揮。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一天,許真小朋友帶了一隻玩具機器貓來幼兒園,小朋友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哇,是機器貓啊,它的大口袋裏有好多寶貝呢!”“如果是真的機器貓就好了,我讓它幫我變一個奧特曼。”“我想讓它幫我變好多冰淇淋。”孩子們興致勃勃的議論着,看到他們交流得這麼開心、熱烈,我想:何不順應孩子的興趣,創設一個真實和豐富的語言應用情境,既能滿足滿足他們的表達需要,又能促進其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於是,我設計了語言活動――《神奇的泡泡》。

二、設計理念:

1、活動內容的選擇――依據幼兒的興趣愛好

“所有的智力活動都依賴於興趣”依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活動內容,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幼兒都特別喜歡看科幻動畫片《機器貓》,喜歡機器貓――小叮噹這個角色,嚮往機器貓有着能實現願望的神奇萬能的寶貝。整個活動以機器貓的“神奇的泡泡”貫穿,幼兒的思維始終被其牽引,注意力得到長久的維持。

2.活動環節的設計――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

中班的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仍然占主導地位。教師藉助鮮活、形象的教具,爲幼兒創設了“想說”的環境。可愛的機器貓大布偶對幼兒很有吸引力,連平時不太喜歡和同伴交談的幼兒都喜歡對機器貓說說自己的想法。形象逼真,色彩鮮豔的實物貼絨圖片,從良好的視覺效果上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慾望。活動環節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入手,逐層拓展,“看看、說說――猜猜、說說――想想、說說――畫畫、說說”使幼兒的思維從具體形象上升到抽象理性,教學過程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整合多種活動形式――滿足幼兒表達慾望

在語言活動中,綜合的教育手段能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綱要》)因而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拓展幼兒的經驗,提供語言發展的條件”。本活動實現了語言和藝術領域的整合。繪畫是一種形象語言,它既表徵圖象又表徵語義,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幼兒自由想象後,教師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想象的內容,使幼兒的思維空間更加開闊。最後集體創編歌表演,既讓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發揮,又讓幼兒的自我表現慾望得到進一步滿足。活潑動感的音樂把幼兒的情緒再次推向高潮,活動在高潮中自然結束。

4.提供寬鬆自由的語言環境――注重師幼互動

《綱要》要求: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流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他人交談,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安全,愉快,寬鬆的語言環境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在幼兒看看,猜猜,想想,畫畫,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時,教師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大膽,自由的和同伴,和老師,和“機器貓”進行交流,爲幼兒提供了較多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教師帶着“機器貓”走近幼兒身邊,傾聽他們的談話,蹲下來和他們交談,讓幼兒感動親切,平等,信賴,同時,教師還注意積極地評價幼兒的語言,保護好幼兒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活動目的:

1.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樂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想象的事物,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活動準備:

“機器貓”大布偶一隻;《機器貓》音樂磁帶一盤“機器貓吹泡泡”背景圖兩幅;貼絨教具兩套;每組一張大圖畫紙(紙上畫有五光十色的泡泡若干);每組水彩筆、蠟筆若干。

五、內容與指導:

一“機器貓”布偶引入,激發興趣

我們的好朋友“機器貓”來了,它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寶貝,它能變成我們想要的許多東西。

(評析:可愛的機器貓大布偶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視線,加上教師神祕的口吻,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註定性和積極性。)

二看看,說說

1.出示貼絨教具一(立體實物圖片):機器貓吹出的第一串泡泡變出了什麼?(皮球、小熊貓、鞋子、鮮花、芭比娃娃、鬧鐘、搖搖車、漢堡包)

2.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答)

(評析:色彩繽紛的機器貓吹泡泡背景和形象直觀的貼絨圖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覺感觀,使幼兒產生了表達的需求,急於表達,樂於交流。)

三.猜猜,說說

1.出示貼絨教具二(正面爲各種顏色的“泡泡”,反面爲立體實物圖片):機器貓吹出了第二串泡泡大家來猜猜,這些泡泡會變出什麼?(幼兒自由猜測,師鼓勵幼兒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請個別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師揭示圖片驗證幼兒的猜測。(或者由幼兒自己揭示圖片進行驗證)

3.師生共同小結:泡泡可真神奇,能變出吃的,玩的,用的,生活中有的和生活中沒有的各種東西。

(評析:幼兒很喜歡“猜一猜”的遊戲形式,在一次次的揭示圖片驗證自己的想法時,當驗證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符時,幼兒顯得得意而滿足,當驗證結果出乎意料時,幼兒也感受到另一份驚喜。此時,幼兒的參與表達的慾望更加強烈,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活動氣氛十分熱烈。同時,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整理散亂的經驗,澄清內在關係,使之上升到較爲抽象的理性認識高度,爲下一個環節的想象和表達拓寬了思維,使接下來的想象有了方向又有廣闊的空間。)

四.想想,說說

1.機器貓吹出的第三串泡泡能變出小朋友喜歡的東西,你希望它給你帶來什麼?你想用它來做什麼?(幼兒分組交流,師帶着“機器貓”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和老師,或者機器貓。)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願望(師鼓勵幼兒說出與衆不同的想法)

(評析:教師爲幼兒創設了開放的思維空間,孩子們不僅能依據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進行表述,而且大膽展開想象,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無奇不有。教師對他們的想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表達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則不予過分的強調,關鍵在於重視孩子參與的過程。)

五.畫畫,說說

1.幼兒自由想象,分組作畫(同組幼兒在“神奇的泡泡”的背景圖上共同作畫,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積極參與,富有個性地作畫)

2.幼兒自由參觀,相互交流畫面內容(師和“機器貓”一起,和幼兒共同參觀,交流)

(評析: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具體表現想象的內容,重在讓幼兒進行創造想象,發展想象力。孩子們有的畫動物,有的畫卡通人物,有的畫生活用品,有的畫交通工具,可見孩子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分組作畫後的自由參觀、交流,不僅給幼兒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機會,由創造了表現語言才能的機會。)

六.集體創編歌曲《機器貓》,歌表演結束活動

1.大家都很喜歡《機器貓》的歌,我們把想要實現的願望編進歌詞,和機器貓一起表演吧。

(選用《機器貓》的音樂旋律,引導幼兒把自己的願望編進歌詞)

我有一個好朋友,

它呀就是小叮噹

它能讓我實現所有所有的願望

我要一個大蛋糕(一隻小花貓)

它就帶來大蛋糕(小花貓)

有了這個朋友多呀多麼地快樂

2.師生一起隨音樂邊唱邊表演,愉快結束活動。

中,師生共同表演,有助於調節活動氣氛,動靜交替。不僅使活動更加完整連貫,而且滿足了幼兒愛表現的願望。活動雖然結束,但幼兒的身心仍然沉浸在自由和快樂中。)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讓幼兒大膽想象,能用完整地語言表述創編的故事。根據動物不同特徵,能依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合理地續編故事情節。

3、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2、難點:讓幼兒大膽想象,能用完整地語言表述創編的故事。根據動物不同特徵,能依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合理地續編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紙、畫筆。

2、經驗準備:認識多種動物的外形特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1、課件播放第一個畫面(小猴、開着出租車的小猴),引起幼兒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這來了位新朋友,你們看,是誰?(小猴)你們猜猜它是做什麼工作的呢?到底做什麼的?開車的!開什麼車?對!小猴是開出租車的。可它這輛車是非常神奇的喲!

2、課件播放第二個畫面,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小猴開着它神奇的出租車上路了,嘀嘀…瞧,它遇到了誰?

二、看課件,聽故事,逐漸理解故事。

1、引導幼兒學說小猴邀請小熊和蛋寶寶坐出租車的話。

a、出示畫面

1、小熊坐小猴的出租車

小熊來了,你看它長的怎麼樣? 你覺得它能坐進去嗎?爲什麼呀? 小熊會怎麼說呢?(個別幼兒講述)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我長的胖,你的座位太小,我還是等一輛“胖胖車”吧!小猴會想什麼辦法讓小熊坐進它的出租車呢?請你們來幫它想想辦法?(個別幼兒講述)

小朋友想了這麼多辦法,看小猴也幫它想了一個辦法,(出示課件)小猴說:“別急,包你滿意!說着,小猴一摁按鈕,座位就自動往後移,空出很大一塊地方” 現在小熊能坐進去了嗎?現在小熊能坐進出租車了,它心裏會怎麼想?它會怎麼說呢?幼兒回答後,教師直接講述故事(小熊的這一段)

b、出示畫面

2、蛋寶寶坐小猴的出租車

師:送完小熊,小猴的車拐過一個路口,“看,誰又來坐車了?” 蛋寶寶來坐小猴的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個別幼兒講述) 蛋寶寶會怎麼說呢?我們來聽聽蛋寶寶是怎麼說的:“我……我怕……我怕從座位上滾下來。”

如果你是小猴,你會想什麼辦法解決呢?(個別幼兒講述)小猴也想了一個辦法,小猴說:“別擔心,包你滿意,說着,小猴一摁按鈕,“嘭”的一聲,從座位裏彈出一個墊子”(點擊墊子跳出來) 現在蛋寶寶能坐進去嗎?現在蛋寶寶能坐進出租車了,它心裏會怎麼想?它會怎麼說呢?

現在請小朋友把剛纔發生的事情和老師一起來說一說! 教師和幼兒一起講故事(蛋寶寶的這一段)

2、帶着問題完整聽故事,引導幼兒續編故事。

教師小結:小猴自己設計的這輛出租車本領真大,它能夠根據乘客的不同需要來改變。所以,原來不方便乘車的胖小熊和容易滾的蛋寶寶都滿意地坐上了小猴的出租車。這件事被長頸鹿、小刺蝟、小兔、等動物知道了,它們可有些不相信,於是……

三、拓展提升,學習續編故事。

師:小猴的名氣越來越大了,許多小動物都想來坐他的出租車。瞧:誰來了?

1、碰見乘客長頸鹿畫面,幫助小猴想辦法,續編故事。

師:小猴的出租車真厲害,真神奇!許多小動物都想來坐一坐他的出租車,嘀嘀!車繼續往前開了,碰見了下一位乘客,是誰?(長頸鹿)長頸鹿長的什麼樣?那一按按鈕,小猴的車會變成什麼樣,長頸鹿才能坐進去?

2、碰見乘客小刺蝟畫面,改造小猴的出租車,續編故事。

嘀嘀,車繼續往前開了,碰見了誰?(小刺蝟)那小猴的車要變成什麼樣,刺蝟才能滿意呢?

【教學思路:引導幼兒根據小刺蝟外形特徵,續編故事,讓幼兒自由表達,老師給予肯定,示範創編故事】

3、分小組討論:其它動物要乘坐小猴的出租車,如果你是司機,你會怎樣改造小猴的出租車?使它們才能滿意,根據幼兒討論結果續編故事。

4、師:你們剛纔幫助了小猴,你們的心情怎麼樣?小猴現在也特別開心呢!

教師小結:幫助別人和被幫助都是一件快樂的事。

四、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師:這麼多平時不方便乘車的動物朋友得到了小猴的幫助,他們的心情怎麼樣?小猴又有什麼感覺?爲什麼?

教師小結:小猴能主動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別人,原來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快樂的事、高興的事。)

活動延伸:

擴展想象,舉行“汽車”設計比賽,讓幼兒用紙和畫筆設計出自己神奇的出租車。

活動反思:

今天我組織了語言活動《小猴的出租車》,故事講述了小猴開着一輛普通的出租車,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同伴,這對於現在以自我爲中心、遇到困難易退縮的獨生子女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活動中我以乘出租車的經歷和幼兒談話導入,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看圖講述活動,活動過程中注重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求異、自主表達、勇於續編。在小結時,從目標出發,昇華了活動主題: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最後在情境中共同編講故事,幼兒的情緒達到高潮。活動後還請孩子們將創編的故事畫下來,進行了交流。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希望孩子不但本能地喜愛動物,還能自覺地關注動物,善待動物,真誠而理性地對待每一個朋友。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小小和阿嗚的信》適用於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積極地嘗試與周圍的人交往,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信的內容,增進與朋友之間的友誼,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小小和阿嗚的信》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信的內容,增進與朋友之間的友誼。

2、積極地嘗試與周圍的人交往。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故事中的信一封

活動過程:

1、視聽故事,理解信的內容

出示角色: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對好朋友,獅子小小和老虎阿嗚是一對好朋友。小小住在河的上游,阿嗚住在河的下游。它們常常在一起玩,可是最近,小小好幾天沒看見阿嗚,有些想念它了。於是小小就寫了一封信給阿嗚。

出示信:看看這封信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引導幼兒說出信中有拼音、數字、漢字、圖畫等)

小結:小小真聰明,碰到自己不會寫的字想到了這麼多的辦法來代替,誰能看懂小小的這封信?

幼兒討論理解信的內容。(鼓勵幼兒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說說)

信送到了阿嗚手裏,猜猜阿嗚看懂這封信了嗎?

出示故事圖片。

二、寫給好朋友的一封信

獅子小小和老虎阿嗚就這樣用寫信的辦法告訴好朋友心裏話。再過幾天就是新年了,我們幼兒園要放假,可能和好朋友碰不上面了,我們來試試給好朋友寫信,說說心裏話。

幼兒嘗試寫信。

分享交流。

三、延伸

你們有沒有比寫信更方便的辦法?

小百科:信,兩個讀音:xìn和shēn。讀作xìn的基本字義是誠實,不欺騙,不懷疑,認爲可靠的意思:也有消息、 函件等意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清明節的天氣特徵及風俗。

2、理解詩歌的含義,體驗詩歌中表達的哀傷之情,並對唐詩產生初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17號;《小朋友的書、春天裏》;磁帶及錄音機

2、活動前兩週做天氣觀察記錄,統計晴天和雨天的數量。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們記錄了清節前後的天氣變化,發現了什麼?(有時天氣晴朗,有時細雨綿綿)

2、天氣晴朗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高興)細雨綿綿的時候又有什麼感覺?(煩惱、不開心)

二、理解詩歌

1、出示掛圖,播放古詩錄音。

2、提問:詩裏寫的是什麼樣的天氣?詩人的心情怎麼樣?想一想爲什麼會這樣?心情不好怎麼辦?他怎麼找酒家?牧童是怎麼做的?

教師邊提問,邊結合掛圖解釋詩歌中的詞"欲斷魂"、"借問"、"牧童"、"遙指",幫助幼兒理解。

三、幼兒學念古詩

1、聽磁帶,體味念古詩和平日裏講故事、說話的聲調、發音有什麼不同。鼓勵幼兒按照磁帶中的方式跟念古詩。

2、嘗試邊念古詩邊用體態語言表現古詩的內容。

四、總結:

我國唐朝出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寫了很多優秀的詩,以後我們還會學更多的唐詩。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想象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2、通過拓印和身體動作再現樹葉舞蹈的場景,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

設計思路:

本園的區級課題爲《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綠色教育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樹葉隨處可見、隨地可取,本次活動我選擇樹葉作爲素材,不僅是因爲它夠綠色,而是此素材中寓含着一定的教育價值,樹葉碰到困難了,怎麼辦?我們的幼兒會想到去關心、去幫助,儘自己的努力讓平凡甚至有點醜陋的樹葉去完成他們的心願。同時這也與我們幼兒園所提倡的教育綠色寶寶——學會關愛、友好不謀而合。

初冬,各種各樣的樹葉還是在不斷掙脫大樹媽媽的懷抱,飄飄揚揚的飛落下來!作爲綠色花園單位的我們,在孩子們來園與離園或者在幼兒園裏最長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樹葉,那麼,滿地飄落的樹葉會想什麼,會幹什麼呢?這些問題似乎常在孩子們的腦海裏迴旋。《樹葉的舞蹈》正是以孩子的視角與想象出發,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一天,樹葉們要去參加一場歡樂的舞會,可是,就當樹葉們要出發的時候,它們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準備好……怎麼辦?有一個本領強大的魔術師幫助了小樹葉,讓它們如願以償地參加了這場盛會。樹葉們有什麼困難,魔術師又是怎樣幫助它們的?這些懸念會一個個從孩子們的腦海裏跳出來,從而吸引他們一直仔細的聆聽下去,最終找到想要的答案。而當聽到舞會的音樂響起、當看到樹葉翩翩起舞的時候,大家一定會露出欣喜的微笑,並情不自禁地和小樹葉們一起舞動。而這,便是《樹葉的舞蹈》的魅力所在。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樹葉。

2、PPT課件。

3、炫彩棒、小毛巾、背景圖等。

活動流程:

PPT導入,引出主題——欣賞故事,分段理解——樹葉的舞蹈——延伸活動流程:

一、 PPT導入,引出主題(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孩子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遷移經驗,大膽想象,結合自己對落葉的認識來進行描述。)畫面一:

1、看一看樹上還有葉子嗎?其他的樹葉去哪兒了?

2、猜一猜這些掉落在地上的樹葉會去幹什麼呢?

畫面一:

樹葉們聚在一起,在說些什麼呢?

二、 欣賞故事,分段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分段欣賞,引發孩子對畫面的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能關心樹葉的變化,同時通過大膽想象樂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畫面一:

1、這裏有幾片樹葉?

2、這4片樹葉是一家人,你能分得出它們是誰嗎?(打招呼)3、猜一猜,這一家人聚在一起會說些什麼呀?

總結:哦,原來,樹葉爸爸和媽媽在一起說:寶寶,讓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過渡提問:剛纔大樹葉和小樹葉們去參加舞會了,樹葉寶寶一家也去了,還有誰也會去參加舞會呢?

畫面二:

這些樹葉也準備去參加舞會呢,可是你覺得它們準備好了嗎?能去參加舞會嗎?小樹葉沒有漂亮的衣服,心裏越想越難過,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小樹葉嗎?

畫面三:

1、魔術師來了,"樹葉魔術師,變出新衣服,本領真正大"。

2、他是誰?他來幹什麼?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我們也來學學他的樣子(邊說邊做動作"變、變、變")3、變了嗎?你喜歡哪件新衣服,爲什麼?

三、 樹葉的舞蹈1、老師好像聽到有誰在哭,哎,是誰呢?它們爲什麼哭呀?

2、它們也想參加舞會,可是沒有漂亮的衣服,魔術師又忙,這可怎麼辦?

3、示範:小樹葉,請你躺在桌子上,我和我的夥伴——炫彩棒一起來變衣服,變呀變,變呀變。(塗了一半)變好了,你們看,行不行?(爲什麼不行呢?)那老師就把剩下的一起完成吧,大家一起來說:變呀變,變呀變(塗好),好了好了,都好了!

4、小樹葉急急忙忙地趕到舞會,跳起了歡樂的舞蹈。你們想請其他小樹葉去嗎,那就快去請你們的小樹葉吧。

5、幼兒操作。

四、 延伸我們一起和樹葉寶寶跳歡快的舞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我想優美的FLASH是一個原因,同時,對於樹葉孩子們也都不陌生,所以孩子們有話可說。本次活動的價值取向是想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體驗快樂的情緒,萌發樂意幫助他人的願望。從孩子們的熱情參與中,我感受到他們樂於幫助的情感。

當然活動總是有很多不足的:

1、難度不夠。原先我想對於我們新中班的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還是較弱的,所以只是讓他們簡單的打扮樹葉,但是對於我們的孩子都能順利完成,所以領導反饋也感覺是否可以增加一點難度,幫助樹葉添上動態的手和腳等,這樣就更能體現出活動的"主題"——樹葉的舞蹈。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2、樹葉提供比較單一。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時間緊迫以及環境的侷限,我沒能找到多樣的樹葉,比如梧桐樹葉、杏樹葉等,下次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3、 某些環節欠佳。活動中整理欣賞放最後有些不妥當,應該調整到第二環節最後,這樣比較更清晰順暢些。

4、 舞蹈動作美中不足。由於我自身的欠缺,對於舞蹈動作的優美性還需多加強。

5、提問的指向性。某些問題可以更具體更具有指向性,如當魔術師變出了很多漂亮衣服後,老師可以問幼兒"你比較喜歡魔術師變出的哪件衣服?"而不是"你最喜歡哪片樹葉?"應與前面相呼應。

這些不足我將在今後的活動中引以爲戒,不斷提升,不斷進取。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對幼兒來說,霸王龍是殘暴冷血的形象,而故事當中的霸王龍一改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讓幼兒運用已有知識經驗猜測故事的發展,當故事的發展與幼兒想象不一致時,能夠引發幼兒瞭解故事的願望。通過故事,讓每一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愛的種子,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信任、關愛和鼓勵。這個故事可以讓孩子體會愛的溫暖,家人之間互相關愛,父母對孩子的愛與關心,使幼兒學會愛與被愛,懂得感恩,體會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在分享討論中初步理解霸王龍爸爸與甲龍寶寶的角色形象

2.感受霸王龍爸爸和甲龍寶寶之間的情感,體驗故事中愛與被愛的溫暖

3.在自主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中,提升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回憶關於甲龍和霸王龍的相關知識,爲故事引入作鋪墊師:小朋友們瞭解甲龍和霸王龍嗎?它們是什麼樣的?

(一個食草一個食肉,一大一小)師:如果甲龍遇到了霸王龍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霸王龍很兇殘,它有可能會吃了甲龍)

(二)講述故事一遍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師:"很好吃"是什麼?

(甲龍的名字)

(三)使用PPT,分段講述故事講述故事第一段。

師:霸王龍碰到甲龍寶寶會怎麼樣呢?現在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再來聽一遍(霸王龍要吃甲龍寶寶,甲龍寶寶一把抱住霸王龍叫爸爸,霸王龍就沒有吃它)講訴故事第二段至"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師:霸王龍和甲龍是怎麼相處的?

(它們每天在一起,一起吃食物,一起睡覺)師:霸王龍是怎麼照顧"很好吃"的?那它遇到敵人又是怎麼保護它的呢?

(幫助它打敗敵人,用自己的身體護住甲龍寶寶,自己卻受傷了)師:之後霸王龍教了甲龍寶寶很多的本領,有哪位小朋友告訴我?

(撞擊、甩尾巴、吼叫)師:霸王龍原來是怎樣的一種恐龍?

(霸王龍是一種食肉動物,非常大,喜歡吃其他動物)師:那他怎麼會去照顧甲龍寶寶呢?

(教師要引導幼兒從霸王龍的內心需要去思考,體驗愛的情感。因爲甲龍寶寶叫它爸爸,它就不忍心吃掉甲龍寶寶了)師:小朋友們猜一猜霸王龍和甲龍寶寶會一直生活在一起嗎?爲什麼?

(在孩子眼裏,他們已經是"父子"了,生活得很幸福,怎麼會分開呢?帶着這個問題,引發新的衝突。)講述至故事結尾師:霸王龍和甲龍寶寶分開了嗎?

(分開了)師:他們是怎麼分開的?

(在賽跑中就分開了)師:那它們捨得分開嗎?

(不捨得)

(四)師幼集體討論師:你覺得甲龍寶寶跟誰一起生活比較合適?爲什麼?

(讓幼兒運用自己對故事的感受體驗來判斷分析,進一步理解霸王龍和甲龍之間的感情。)

活動反思: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是一本從名字開始就充滿趣味的兒童繪本。兇猛殘暴的霸王龍被善良天真的小甲龍誤認爲爸爸,心靈深處的仁愛與柔情被深深的觸動,最後,爲了小甲龍的將來,霸王龍忍痛將他送回了甲龍的羣落裏。宮西達也大刀闊斧、色彩鮮明的畫風能形成非常鮮明的視覺對比;故事裏兇猛強悍又充滿無限溫情的霸王龍足以打動人心。

本次活動我以集體閱讀、自由閱讀、循環閱讀等形式來感受書中角色的內心活動,體驗小甲龍和霸王龍之間的情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提高孩子們理解圖畫書的能力。

一、本次活動的亮點。

1、圖畫書情感貼近孩子的心聲,觸動孩子閱讀的慾望。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該本圖畫書故事情感性很強,而現在的孩子自我中心強,比較喜歡享受愛,但卻不願付出愛。貼近於孩子們的生活,在朝夕相處的日子中是那麼的快樂,但最終還是要分離,這種感覺大大觸動了孩子們的心窩,觸動了孩子的閱讀慾望。其是在重點頁面霸王龍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小甲龍不被吉蘭泰龍吃掉的畫面及夜晚霸王龍摟着小甲龍安穩入睡的畫面,更是讓孩子們不由得與自己最親近的家人聯繫在一起,他們紛紛用語言和動作來向大家表述親人對自己的呵護之情。

2、多種閱讀方式結合,提高孩子觀察、理解畫面的能力。

本次活動在閱讀方式上主要採取的是利用PPT集體閱讀——利用小圖書進行前半部分的自由閱讀——利用PPT循環閱讀。考慮到整本書的頁面比較多,如果用傳統的模式整本書讓孩子自己閱讀的話,那麼,孩子對於圖畫中的情感部分理解會比較薄弱。因此,在自由閱讀的環節中,師將後半部分用小夾子夾住,避免孩子們翻到後面,還能激發起幼兒對於閱讀圖畫書下半部分故事內容演變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激發起了幼兒的探索慾望。而對於圖畫書後半部分的閱讀,師採取的是利用PPT循環播放的閱讀方式,通過師言語的引導,協助孩子們完成對於圖畫書後半部分的理解。

3、交流喜歡的地方,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此次活動,師將提問方式改變爲“你比較喜歡哪一頁?你的理由是什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交流環節,孩子們表現得很積極,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小小的一幅插圖,一個個場景在孩子們的頭腦中變得鮮活起來。通過分享自己喜歡的部分,孩子們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以孩子爲主體,適時、適當地讓孩子展開想象,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同時更鮮明地感受到了小甲龍和霸王龍之間互相的關愛,孩子在輕鬆的閱讀氛圍中感受到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愛的種子”。

二、本次活動存在的不足:

1、面面俱到,反而造成重難點把握不凸顯。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是一本情感性很強的圖畫書,圖畫書中主要想表達的是愛與被愛的快樂,及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信任、關愛和鼓勵。師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中班幼兒對於作品的感受、理解會比較薄弱,而這又是該本書的重點,因此通過多增加提問、模仿語氣、情境薰染等方式來輔助幼兒理解故事。而在活動中,發現提問的問題較多,造成在重點頁面的理解上較不充分,重難點的把握也不明顯。

2、師的指導思路不夠清晰。在活動中,師對於圖畫書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造成在指導幼兒時思路比較不清晰,如果在活動中能夠按“小甲龍到底有沒有被霸王龍吃掉呢?”“爲什麼沒有吃掉?”讓孩子進行回答,從而引導孩子體會霸王龍被小甲龍的行爲感動了,溫暖了,決定以後要好好保護小甲龍這樣的情感。然後引導孩子思考霸王龍還爲小甲龍做了些什麼?救甲龍、教本領、找甲龍、吃果子、送回爸爸媽媽身邊這些事件的梳理相信孩子在理解上會比較容易,活動的難度也會降低不少,孩子們說的機會也會提高。其實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善良清純的心,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但是“以惡報惡”的惡性循環不斷干擾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久而久之對孩子們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作爲教師的我們最主要的是該如何是澆灌、培育這顆“愛的種子”,爲孩子們點亮一盞心靈的明燈,指引一條光明大道,培育這顆“愛的種子”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設計活動、思考問題,並通過家園共育,引導家長朋友們進行親子閱讀,讓孩子深深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心愛護,豐富孩子的情感經驗。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對故事人物的特徵及角色的把握。

2、學習初步分析作品,歸納主題,懂得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3、發揮想象力,訓練幼兒發散性思維。

活動準備:實物準備:自制操作卡片,小貓指偶。

經驗準備:有關魚的飼養知識。

活動過程:

1、 出示指偶,介紹角色,激發幼兒的興趣。

(1) 由一名幼兒戴小貓的頭飾出場:我是小咪咪,我最愛吃魚,可是釣魚太辛苦了,怎麼辦呢?(小貓伸伸懶腰,躲在一旁休息。)

(2) 師:誒?咪咪不釣魚,總是睡覺,那它要吃魚怎麼辦呀?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關於咪咪的故事吧?

2、 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1) 教師生動的講一遍故事,師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麼?咪咪是怎樣的小貓?它希望是什麼樣子的?咪咪被誰捉弄了?它爲什麼要捉咪咪呢?咪咪實現它的願望了嗎?它是怎麼實現的?

(2) 教師邊翻連環畫冊邊講述故事。講完故事引導幼兒分析、理解故事內容。請幼兒討論:以前的咪咪是什麼樣的?它有什麼願望?後來咪咪是怎樣實現自己的願望的?

(3) 幫助幼兒歸納主題,懂得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夠實現願望。

咪咪愛吃魚,因爲懶,所以希望樹上長出魚來,後來咪咪知道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3、 發揮幼兒的想象與創造,擴展其思維。

(1) 幫助咪咪想出辦法,讓樹長出魚來。

(2) 啓發幼兒想象創造,鼓勵幼兒相互之間有不同的看法。

師: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人們動腦筋發明出來,人們不想自己走路就發明了汽車、火車、飛機;不想自己挑水就發明了自來水,你能發明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呢?請你用筆把它畫下來,然後再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

4、 以幼兒繪畫自己的發明創造結束活動內容。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

詩歌

的主要內容,體驗作品的語言美和樂趣。

2、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

遊戲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情趣。

3、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肥皂水、吹泡工具、錄製配樂詩歌磁帶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吹泡泡,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幼兒自由吹泡,觀察發現,

互動

交流。

師:我們大家一起吹一吹、看一看,你吹出的泡泡是怎樣的?你可以用各種各樣好聽的話來形容一下。

3、欣賞、感受、理解詩歌,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樂趣。

(1) 完整欣賞、瞭解詩歌主要內容。

師:“詩歌裏說:小朋友吹出了怎樣的泡泡?”

(2)分段欣賞,體驗、理解詩歌的優美語言和遊戲樂趣。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提問、討論、情景再現、互動遊戲等方式進行理解和體驗。

(3) 完整欣賞,有表情地朗誦、表演。

師:“你們聽了這首詩歌,感覺怎樣?”

師生共同朗誦、表演。

延伸活動:組織幼兒到操場上再次吹泡,拓展想象,創編詩歌。

師:“小朋友還能吹出更有趣、更美麗的泡泡嗎?”

引導幼兒吹一吹、想一想、說一說,創編詩歌。

附:

散文

詩《吹泡泡》

清晨,小朋友迎者金色的陽光,

玩起了吹泡泡的遊戲。

瞧,小朋友玩得多有趣――

一會兒吹出雙泡泡,

一會兒吹出連環泡;

有的連成一串,

有的疊成一堆;

有的晃晃悠悠,

有的飄飄揚揚……小朋友對着太陽吹啊吹,

哈,滿天的泡泡圓溜溜,亮晶晶,

五顏六色……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