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八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錦八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理解歌詞內容,有“要爲長輩服務”的願望,激起“尊敬長輩”的情感。

·感受襯詞“呦”給歌曲帶來的親切感覺,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敬老節的由來

·下個星期一是敬老節,你知道這是誰的節日嗎?

·爲什麼把重陽節又稱做敬老節?

·:敬老是我們人的傳統,老人年輕的時候照顧我們,辛苦了很多年。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也長大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關心、照顧他們了。

·你準備怎麼樣爲爺爺奶奶過節?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欣賞後提問:

1、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好寶寶》,你覺得歌曲裏的孩子是好寶寶嗎?爲什麼?

2、什麼叫“不撒嬌、不胡鬧”?

3、好寶寶做什麼事情會讓爺爺奶奶覺得很舒服?請你用歌詞來回答我。

4、咚咚咚咚|咚咚|是什麼聲音?(用動作——捶拳捶出節奏)

·帶着問題第二次欣賞:請你仔細聽聽,歌詞裏有什麼特別好聽的地方嗎?

·教師範唱,幼兒感受襯詞帶來的親切感覺

三、學唱歌曲

·跟着音樂練習語言節奏

·個別幼兒演唱襯詞,其他幼兒區分哪個唱地好,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體驗大樹和樹葉之間的親密關係。

2、理解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緒,學習用舒緩、跳躍聲音來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磁帶以及錄音機教師自備秋天背景圖;自制活動教具小樹葉若干片;幼兒人手一份小樹葉道具。

活動過程

(一)、換位移情。

提問:小朋友,你們離開媽媽心裏會有什麼感覺呢?

(二)、學唱歌曲。

1、熟悉歌詞。

(1)、秋天到了,許多小樹葉離開了樹媽媽,它們心裏會有什麼感覺呢?我們去問問它。

教師朗誦第一段歌詞,並將小樹葉粘貼在秋天背景圖上。

(2)、“我們一起來問問小樹葉吧!”幼兒學習按節奏朗誦第一段歌詞。

(3)、猜想:小樹葉會怎麼說呢?

(4)、我們來聽聽小樹葉是怎麼說的,引入第二段歌詞。

幼兒學習按節奏朗誦第二段歌詞。

2、欣賞歌曲。

(1)、教師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問:聽了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2)、教師分段範唱,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提問:(第一段)離開了媽媽的小樹葉心裏是不是很害怕?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出對小樹葉的關心呢?(教師引導幼兒用舒緩、連貫的聲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離開媽媽的小樹葉非常勇敢、堅強、樂觀、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出小樹葉的堅定、勇敢?(教師引導幼兒用跳躍、斷頓的聲音演唱第二段。)

3、幼兒學唱。

(1)、幼兒隨弦律哼唱兩遍。

(2)、幼兒邊唱邊嘗試用“小樹葉”道具做動作表達自己的感情。

(三)、嘗試領唱和伴唱。

1、教師領唱,幼兒用“啦”伴唱旋律。

2、個別幼兒領唱,其他幼兒用“呣”伴唱旋律。

活動反思:

《小樹葉》是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它採取了問答的方式,生動的表現了小樹葉勇敢積極樂觀的形象。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始終把情感體驗放在第一位,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導入新課時,我利用播放“秋天”美麗的視頻,通過聽覺和視覺的衝擊,引起學生對以往生活急眼的豐富聯想,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歌詞,解決難點

考慮到一年級識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錯。因此我在課堂上經常有意無意的讓學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讀出歌詞的節奏,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老師的口型,保持原來字音的準確清楚同時使學生體會歌詞的內在韻律。

三,情感體驗,學習歌曲

由於歌曲的兩段歌詞所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情緒,因此歌曲的學習是採用分段教學,爲了能讓學生體會第一段樹碼嗎的害怕與不捨,我設計了以“樹媽媽”的一聲嘆息引起學生對“樹媽媽”的情感關注。當我問:“樹媽媽非常擔心小樹葉孤零零的飄到哪裏都不知道,我們應該怎麼養的聲音和速度來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學也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生在老師的表演中體會小樹葉的堅強,勇敢,聲音由第一段的‘輕、慢’變成了‘響亮而富有彈性”。

但在實際教學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飄呀飄呀飄向哪裏”學生在唱的時候總是漏了一句飄啊,在下節課的教學中,應對這一句的演唱進行專項練習。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瞭解歌詞。

2.初步學唱《禮貌歌》,在教師動作的暗示下唱準弱起節奏和附點音符。

3.知道相互寬容會給大家帶來快樂。

 活動準備:

1.平時經常使用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係”。

2. 錄音機、錄音磁帶《禮貌歌》。

活動過程:

(一)在音樂《好孩子有禮貌》的伴奏下,幼兒隨音樂按節拍進入活動室。說一說,平時常用的禮貌用語。

教師: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好孩子,你都會說哪些禮貌用語呢? (對不起、沒關係、請、謝謝、您好)教師: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這件壞事變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樣做纔好,我唱給你們聽一聽,你們大家來幫助我,好嗎?

(二)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瞭解《禮貌歌》的歌詞內容。

1.幼兒傾聽教師稍慢的範唱歌曲前半段(從開頭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瞭解歌詞內容。

2.教師再一次範唱歌曲前半段,重點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這句之前的部分歌詞內容。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幫“我”解決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從“你---潑水的人”、“我---被水潑到的人”兩方分別討論:怎樣做才能讓大家都高興起來?

4.教師範唱歌曲的後半段。

(1)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教師幫助理解音樂的情節,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演唱。

(4)結伴表演唱:幼兒兩兩結伴,邊表演邊唱歌。

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裏是不是也是這樣說的。

(三)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演唱歌曲,遷移記憶策略。

1.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嘗試跟隨音樂(較慢的)整首學唱《禮貌歌》。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記憶的策略,記憶歌詞。

教師:歌詞這麼長,你們在唱的時候覺得困難嗎?假如我們不能很快的記住,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我們記住這些歌詞呢?

3.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記憶歌詞的經驗。

教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記憶歌詞的方法?

上次我們學歌曲時,老師出示了一張圖,我們用的是看圖學歌的方法;還有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根據每句歌詞的內容編了許多動作,然後在動作的幫助下記住了一首歌詞很長的歌,那麼我們這次學《禮貌歌》可以選用什麼方法呢?(假如幼兒原有經驗中沒有記憶策略,建議教師可以選用動作記憶法和幼兒共同創編動作演唱歌曲,之後引導幼兒反思:是什麼方法幫助我們很快記住了這首較長的歌曲呢?)4.幫助幼兒明確在此活動中,可以重點運用“動作記憶法”來熟悉理解歌詞。

5.教師和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6.教師嘗試逐步減少對幼兒的幫助,不帶唱,或只唱幼兒有困難的部分內容,讓幼兒儘快學會這首歌曲。

(四)幼兒結伴表演,感受相互寬容帶來的快樂。

1.幼兒散點站位,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歌曲中的兩個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師引導幼兒反思此時大家心情愉悅的原因,體驗寬容帶來的樂趣。

教師:剛纔我們還因爲被人將水潑到鞋上這件事不高興,爲什麼現在你很開心呢?

活動延伸:

1.這首歌曲旋律富有濃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兒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幼兒創編與音樂性質更加和諧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動作,邊唱歌邊表演,從而更好的體驗和表現音樂。

2.環境創設:引導幼兒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爲,然後教師和幼兒共同設計,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製作成小標記,粘貼在活動室的適當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動爲契機,向家長宣傳“寬容與理解”的積極意義,以便在今後幼兒遇到問題時,成人能夠以“寬容與理解”的心態,鼓勵、支持幼兒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4.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回憶自己日常看到過的文明禮貌行爲,用紙、筆來進行表現。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跳《花之舞》,嘗試用動作表現歐洲民間舞蹈。

2、能根據手腕花的不同顏色,找出雙向"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

3、體驗快速交換舞伴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手腕花人手1朵(紅腕花戴在左手或右手就可以了)。

2、活動前幼兒已經熟悉過音樂,並會做身體動作和遊戲"捉迷藏"。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帶領幼兒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師:我們一起聽音樂複習我們上次學過的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一、二樂句的舞蹈動作。(每一個樂句爲4小節)教師請一名幼兒和自己配合示範做動作。

師:花兒聽了音樂還會跳舞呢!請你們看我們是怎麼跳的。(教師利用口訣幫助幼兒學習舞蹈動作,"點--點--跳跳跳,我們一起來跳舞",模仿花兒開放閉合來調整隊形)幼兒面向舞伴練習腳跟點地及側向跨跳動作(見附圖一)。

師:請小朋友面向舞伴,學一學新的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手臂動作和頭部姿態。

師:小花跳舞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手臂怎樣?頭又怎樣?

幼兒邊聽教師唱曲譜邊練習動作。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嘗試隨音樂表演第一、二、五、六樂句的舞蹈動作,第三、四、七、八樂句仍做原來拍腿、拍肩的動作。

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三、四樂句的舞蹈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複習"捉迷藏"遊戲,尋找 "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見附圖二)

師:捉迷藏的遊戲是怎麼玩的?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玩玩。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做結伴開花的動作。

師:都找到新朋友了嗎?請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一起做開花的動作。

教師唱曲譜,幼兒練習做動作。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表演《花之舞》。

教師唱曲譜,幼兒完整地練習舞蹈動作。

師:這次,我們從頭到尾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師:音樂磁帶的節奏比老師唱的節奏快一些。我們試試跟音樂做,好嗎?

幼兒嘗試自己隨音樂完整地表演舞蹈兩遍。

師:如果我不做動作了,你們能自己表演嗎?我們一起試試看,好嗎?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蘭花草的看、聽、學來體驗《蘭花草》這首作品的音樂美。

2、在看和聽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學習演唱這首作品。

3、在會唱《蘭花草》這首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表現這首作品的美。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表現這首作品。

難點:學唱時把握跨度較大的音程活動準備自制圖譜、教學PPT、鋼琴

活動過程

一、教學導入

1、小朋友們有一種很美麗的草本植物叫做蘭花草,你們知道嗎?

2、(點擊PPT:蘭花草)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蘭花草的圖片請大家看一看。

3、蘭花草好看嗎?蘭花草長得是什麼樣的?

4、小結:蘭花草別名爲竹葉草、鴨跖草

二、聽賞歌曲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蘭花草一樣美,你們想學嗎?

2、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歌曲就叫《蘭花草》。

3、老師先請大家聽一聽蘭花草這首歌的旋律。

4、(播放《蘭花草》)這首歌好聽嗎?

5、(再聽《蘭花草》)這首歌非常好聽,那麼誰能跟老師說說,它的好聽、它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啊?

6、(第三次聆聽《蘭花草》)接下來,老師再請小朋友聽一聽。不過,在聽的時候注意聆聽這首歌的旋律、歌詞,有什麼特點?

三、學唱歌曲

1、這首歌曲這麼好聽我們來完整的學習一下這首歌。

2、(出示譜曲)能看懂嗎?能來說一說這些圖譜講的是那句歌詞,你們能來唱出來嗎

3、(多種形式學唱)大家的表現真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用

(1)分句學唱:教師唱一句,幼兒學一句。

(2)師生接唱:教師唱第一句,幼兒接唱第二句,然後互換。

(3)完整學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敲節奏,然後配樂完整

4、誰願意當小老師上來唱一唱呢?(請個別幼兒來演唱)

四、音樂表演

1、我們都學會這首好聽的歌曲了,下面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去表現這首歌,好嗎?

2、嘗試表演:試着自己請音樂邊唱邊表演歌曲內容,表現出米粒跳躍的不同力度。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音樂遊戲是向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途徑,其最大特點是音樂性,兒童在遊戲中學習音樂,並隨着音樂作出反應,在遊戲中學會聽辨不同旋律、節奏、等音樂的`基本要素。春天即將來臨,帽子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孩子的頭上。"會跳舞的帽子"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又超越幼兒已有經驗,將遊戲與表演融爲一體,在音樂遊戲中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展示自己。

活動目標:

1、在學會傳樂器的基礎上能根據音樂有節奏的傳遞帽子。

2、感受樂曲的曲式結構,在B部分能自由創編合拍動作。

3、欣賞同伴的舞蹈,感受音樂、舞蹈、表演融爲一體的美。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有傳樂器的經驗、對《墨西哥帽子舞》的曲式結構有所瞭解。

2.物質材料準備:音樂《墨西哥帽子舞》、《搖籃曲》、圖譜;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激發興趣。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請你仔細看,然後告訴我他們在幹什麼?。""是的,他們在傳帽子。他們是怎麼傳的?有誰看清楚了?""我請2個小朋友來前面和我配合一下,我站在他的後面,帽子戴他頭上,我先去拿帽子,然後帶我頭上,我後面的人拿我頭上的帽子,然後放在自己的頭上,這樣帽子就一個一個人傳下去了,是吧!"

二、感知音樂,嘗試傳帽。

1.回憶樂曲,鞏固曲式結構。

(1)完整傾聽。

"聽,這首音樂你還熟悉嗎?""對,這首音樂的名字叫《墨西哥帽子舞》,帽子舞是墨西哥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是有男和女一起跳的舞蹈,在舞蹈中,男舞者的帽子會甩來甩去,有時戴在女伴頭上,有時丟在地上,兩人圍着它舞蹈。舞者們不時發出喊叫助興,增加舞蹈的熱烈氣氛。"

(2)出示圖譜,鞏固曲式結構。

"我也帶來了這首曲子的圖譜,從圖譜中你能知道這是屬於什麼曲?你爲什麼知道它是迴旋曲?""一首曲子中出現多次相同樂段,而每個相同樂段後跟的又是不一樣的樂段,像今天這樣ABACADA結構的曲子就叫做迴旋曲。"

2.熟悉樂曲,嘗試傳帽。

(1)聽音樂,嘗試A段空手傳帽。

"剛剛我們看了傳帽子的視頻,現在既然有帽子舞這音樂,我們不妨也來試試,首先我來問問哪段這首音樂中哪段適合傳帽子。""剛剛我們也瞭解了怎麼傳帽子,先從別人頭上拿帽子,再帶上自己的頭。""像這樣:拿-戴;拿-戴;拿-戴;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先請小朋友從左手邊的小朋友頭上拿帽子啊!"小結:

"我們跟着音樂來玩一玩。"小結:

(2)跟隨音樂有節奏的傳遞帽子。

"瞧,我今天帶來了一頂漂亮的帽子,讓我們拿起它來試一試吧!"

三、創編動作,合作表演。

1.尋找節拍。

"A段我們用來傳帽子了,那B段可以幹什麼呢?""請大家聽一聽B段有幾個八拍?""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的圖譜,從圖譜中可以看出什麼?不止B段是4個八拍,C段、D段都是4個八拍"

2.嘗試創編動作,互相模仿。

"4個八拍我們做一個動作,可以2個八拍一個動作,4個八拍就是2個動作,有誰願意來創編一些動作?""XXX真棒,請你站在中間做,我們其他人跟着做。"(請3-4個小朋友)

3.嘗試表演。

"A段的時候我們傳帽子,傳到B段時哪個小朋友的頭上有帽子就來表演,他表演的時候,下一位小朋友要時刻聽好音樂,聽到A段音樂就要繼續傳帽子了,是吧!讓我們來試一試"

4.完整表演"通過我們的努力,終於把這個遊戲玩起來,現在讓我們完整的來一遍。"

四、放鬆音樂,結束活動。

"玩遊戲累了讓我們聽段輕輕柔柔的搖籃曲放鬆一下,休息一會。"

小百科:帽子,一種戴在頭部的服飾,多數可以覆蓋頭的整個頂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ABC三段體的表現形式,樂於參與音樂遊戲。

2、學會用XX XX ︱X O ︱和XX XX ︱XX XX︱︱X X︱X 0︱的節奏進行唸白。

3、在傾聽音樂的基礎上體驗自主遊戲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約翰斯特勞斯《加速度圓舞曲》選段。

2、各種顏色的手圈若干,手鼓一隻。

3、課前幼兒瞭解過水果沙拉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熱身:圍繞XX XX ︱X O ︱的節奏進行問候遊戲。

師:“小朋 友你 好! ”,引導幼兒有節奏的迴應。

二、遊戲:《魔法大變身》

1、幼兒嘗試用水果的名稱進行唸白。

提問:你 愛 吃 什 麼?(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回答)

2、幼兒熟悉遊戲規則並遊戲。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並示範。

① 重點練習“XX XX ︱XX XX︱︱X X︱X 0︱”的節奏型。

②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並示範玩法:跟着鼓的節奏,說兩遍自己愛吃的水果,然後念出咒語(芝麻開門,芝麻開門,變變變!)最後用自己的身體創意水果的造型。

(2)幼兒集體遊戲:《魔法大變身》。

三、音樂遊戲:《水果沙拉》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曲式結構及表現形式。

(1)初步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ABC三段體曲式結構。

師:“你們變出了這麼多好吃的水果,我來教你們做水果沙拉吧,仔細看好哦!”教師隨音樂表演。

提問:我是怎麼做水果沙拉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哼唱相應的段落,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曲式結構。

(2)再次欣賞音樂,掌握音樂的表現形式。

提問:我按什麼步驟來做水果沙拉的呢?

2、幼兒進行《水果沙拉》自主遊戲。

(1)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手圈,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

①引導幼兒根據水果的顏色來選擇手圈。

②遊戲規則:放入自己愛吃的水果;再用力的攪拌它們;最後加上自己喜歡的調味料,一道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就做好啦。音樂結束變回水果造型。

③幼兒集體隨音樂遊戲。

(2)兩人合作自主遊戲。

師:一種水果做沙拉口味有些單一,我們邀請一個好朋友一起來做吧!

(3)多人合作自主遊戲。

師:想讓沙拉的味道更好嗎,那我們多邀請一些朋友一起來做吧!

四、結束:幼兒有秩序的離開。

師:今天做了這麼多水果沙拉,都有些累了。我們去休息一會!

【活動反思】

活動效果評析:通過“我會做水果沙拉”健康活動的開展,我班幼兒有了很大變化。家長反映幼兒吃飯吃得香,不挑食,不挑菜,也愛吃水果了。家長說這項活動幫助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優勢:

(1)、選材實際,來自於熟悉的生活環境;

(2)、通過看、說、嘗、做、吃一系列參與活動環節,達到活動目標。

(3)、符合小班幼兒心理特徵及教育。

(4)、增長了一些生活知識。

不足之處:

(1)、活動銜接不連貫;

(2)、組織和設計活動時,留給孩子自由空間較小;

(3)、活動氣氛差。

今後改進:考慮活動的銜接、氛圍,幼兒活動時的主動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段的歡快氣氛,隨音樂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遊戲規則,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音樂、手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AB段樂曲,大膽創編動作。

1.完整欣賞音樂,結合故事情境瞭解“木頭人”的含義。

2.隨音樂節奏,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二、瞭解遊戲規則,探索遊戲玩法。

1.欣賞A段音樂,玩遊戲“木頭人”。

(1)幼兒隨音樂自編動作,進行“木頭人”遊戲。

(2)配班老師做“熊”,師生一起玩木頭人遊戲。

(3)一幼兒做“熊”,再次遊戲。

2.欣賞B段音樂,探索選“聰明人”。

(1)討論:怎樣把熊引開?

(2)和配班老師合作隨音樂表演選“聰明人”。

(3)提問:村長是怎樣選“聰明人”的?“聰明人”往哪裏跑?

三、集體遊戲“熊和木頭人”。

1.師生合作:配班老師做熊,老師做村長,幼兒當村民完整遊戲。

2.生生合作:兩名幼兒分別做熊和村長,其他做村民進行遊戲。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