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大樹穿新衣》,讓幼兒懂得有關科學保護樹木的粗淺知識,理解樹木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以及樹木對人們帶來的好處及人們對樹木的利用。讓孩子知道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孩子愛綠化,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過程

1)級組長講解這次活動的意義以及活動的具體安排。

級組長:“今天,我們來到江高公園給大樹穿上漂亮的“新衣”。但是,你們知道爲什麼要給大樹穿“新衣”嗎?(請小朋友回答)小朋友都說得很好,除了不讓蟲蛀以外還有其他作用的,譬如,晚上,司機在馬路上開車的時候,當燈光照到馬路兩旁的白色樹幹上時,司機就能判斷路旁的交通情況,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樹除了能綠化環境以外,你知道還有什麼作用嗎?(請小朋友回答)小朋友都回答得很好,

2)親子游戲

遊戲一:珍惜水源

活動目標:

1、讓大家懂得生活用水的來源及水資源是有限的,必須節約用水。

2、能在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行爲,自覺愛惜潔淨水,並教育身邊的人也節約用水。

活動準備:

小水桶八個,大水桶四個

遊戲玩法:

1、幼兒分成四隊,站在起跑線後,家長也分成四隊,站在指定的位置。

2、老師交代要求,送水的過程中,水不能蕩溢出來。

3、幼兒把水送到家長手裏,由家長把水送到終點。

遊戲二:大家來種樹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使大家懂得樹是人類的好朋友,它能減少噪聲,淨化環境。

2、教育大家要愛護樹木,自覺保護我們的環境。

活動準備:

障礙物八個,小樹八棵,裝有沙子的盆四個。

遊戲玩法:

1、幼兒分成四隊,站在起跑線後,家長也分成四隊,站在指定的位置。

2、教師講述玩法:幼兒繞過障礙物把樹送給家長,由家長送到終點並進行“種植”。

3、活動結束。

3)活動:《大樹穿新衣》,家長與幼兒以及教師全體開始進行塗樹。

4)活動結束,各班收拾工具,清理現場的衛生。

5)各班回去組織幼兒進行小結工作。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在關於"家鄉好"(如上海旅遊節、大連服裝節等)社會大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與社會融合的方式,進行愛家鄉教育。

本活動在上海旅遊節的背景下,恰逢有外地的同行來聽課,於是,"爲客人老師當導遊"這個角色身份,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地瞭解自己的家鄉上海,從而激發了愛家鄉的情感。

另外,大班的孩子開始有比較理性的合作行爲,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和關注孩子的優勢互補式的合作,勵孩子共同完成導遊活動。

內容與要求

1、通過做導遊,把自己喜愛的上海介紹給大家。

2、嘗試合作地開展旅遊活動,相互學習一些簡單符號表現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本地(上海)有名地方的圖片(照片)。

2、本地地圖(2~3張)貼在周圍。

3、有關上海旅遊名勝的VCD。

過程與指導

一、介紹上海的名勝

1.老師:最近,我們上海正好有一個關於旅遊的節日,是什麼?(上海旅遊節)上海旅遊節是什麼?上海爲什麼要開旅遊節?

--讓孩子瞭解旅遊節的意義。

活動中,孩子從電視、報紙、圖片或生活中,以自己的感受理解着家鄉的旅遊節:"上海有許多好地方,讓別人來玩"、"旅遊節可以讓別人知道上海是個好地方"、"上海的旅遊節,有許多人來,上海就更熱鬧了"、"是啊,我們上海可以賺許多錢,又可以造許多好看好玩的地方了"……

老師:旅遊節就是讓人們知道上海是個好地方,而且會越來越好。

2、老師:我們都是上海人,你喜歡上海嗎?你喜歡上海的理由是什麼?

--從孩子的視角來談論家鄉的好處。

活動中,可以接着以上的小結:"我們生活在上海,你覺得上海好在哪裏?"

3、老師:是啊,上海的……都讓人覺得上海真好。這些老師都是外地來的,請你告訴這些老師,上海有哪些很好玩、很好看的地方值得他們去走一走,玩一玩?周圍有一些照片、圖片,你可以拿來邊看邊講。

--孩子在講述中既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又有自己的想象,如,傑傑對客人說:"東方明珠爲什麼造成幾個球的樣子呢?除了好看,還有就是萬一地震,那幾個球滾到黃浦江裏不會沉下去,保護了裏面的東西和人。"讓人忍俊不禁。

二、合作製作導遊計劃

1、你們說了那麼多的好地方,客人老師很想去玩玩。但是他們不知道怎麼走啊?你能爲客人老師當導遊嗎?

2、你們知道導遊是幹什麼的?他要做哪些事情?

--孩子們根據自己外出遊玩的經驗,相互補充地形成了"導遊"的工作內容,老師的引導可以是:"我們上次春遊的時候,上哪裏去玩了"、"去這些地方怎麼玩更方便呢?這裏有地圖"、"你出去旅遊的時候除了遊玩看風景,還有些什麼事呢"等等。

3、好,今天我們就來做導遊,給客人老師安排一下游玩上海。你可以一個人做導遊,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商量做導遊,把你們請客人老師遊玩的打算記下來,做成計劃。一會兒告訴大家,看客人老師願意跟哪個導遊玩?

說到記錄,你們想想怎麼記,才又快又讓人看明白?

4.孩子合作製作,老師關注合作和記錄的符號問題:記錄要簡單、要有代表性、要快。

--這時,老師看見合作得好的孩子要及時發揚,如"×××他們好快啊,原來他們有分工的……"。對沒有合作行爲的孩子,老師應引導:"×××畫畫很好,他做什麼合適呢?×××你認識許多漢字,你做什麼事好呢"等等,引導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合作中培養自信心。

三、講述自己的計劃

1、說說旅遊計劃的合理性。

--討論:旅遊的路線、密度是否合理。活動中,孩子們還討論到價格的問題。

2、說說旅遊記錄方式的.特點和長處,給同伴以啓發。

--孩子的記錄有完全的圖形符號,也有形似的文字(有的字多一橫)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小水桶拎半桶水並送到目的地,不灑水。

2.遵守遊戲規則,努力完成任務。

重點難點:

練習用小水桶拎半桶水並送到目的地,不灑水。

活動準備:

盛有半桶水的小水桶4只。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室外場地,請幼兒圍坐一圈。教師示範拎水進行的動作,請幼兒掌握動作要領:握住桶把,手臂與身體自然隔開,身體稍稍傾斜,穩步前進。

二、幼兒繼續圍坐一圈,教師創設遊戲情境,一起玩小蜜蜂送蜂蜜的遊戲:幼兒扮演小蜜蜂,水桶裏的水作爲蜂蜜。先由一名幼兒從自己的位置出發,拎着“蜂蜜”去找一個朋友,把“蜂蜜”送給他,然後兩人交換位置,由被送到“蜂蜜”的小朋友出發去找自己的朋友,以次類推。請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觀察、練習拎水的動作,努力做到不灑水。

三、幼兒學會了拎水的動作後,課題再將他們分成4組,排成4個縱隊,進行比賽。看一看哪一組能最快完成送“花蜜”的任務。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與他人一起分享信息,感受交流信息的快樂。

2、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逐漸形成維護環境的意識。

3、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身的見解,積極與同伴、老師進行交流。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環保宣傳欄、垃圾分類迷宮圖、各種垃圾小圖片;錄製《地球生病了》磁帶、錄音機;各種廢舊資料:紙盒、一次性杯子、碗、碟子、瓶瓶罐罐等;

2、創設環境:幼兒與家長拍的照片、本班開展的環保活動照片;各種有關環保的圖片。

3、心理準備:幼兒對生活中周邊環境污染情況非常關注,經常與同伴交流自身在調查環境過程中的發現。

活動流程:

創設情境--觀察發現--分組操作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以談話的口吻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前幾天,我們小朋友已經一起討論過環境和人的關係,有的小朋友做了調查表,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用照相機將周圍的環境記錄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師鼓勵幼兒自由結伴,觀察情景中的各種資料,說說自身的發現。

1、這是什麼地方?這裏的環境怎麼樣?你怎麼知道的?

2、外出遊玩時,你看到什麼?心裏怎麼想的?

3、鼓勵幼兒大方地向同伴介紹自身的發現。

(三)播放《地球生病了》錄音磁帶,引導幼兒瞭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過渡:原來汽車排放廢氣、破壞綠化、亂扔垃圾等會使地球生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地球是怎樣說的?

2、聽錄音:我是一個生病的地球,最近幾年,我身上的病越來越多了,我的空氣中有許多細菌,使空氣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變了顏色,不再是藍藍的大海,清潔的河流;我的森林變得光禿禿了,有的樹葉也長不出來了,鳥兒沒有了自身的家,唉,我真難過呀!

(四)與幼兒尋找維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方法。

1、教師提問:我們有什麼方法讓地球的病好起來呢?

2、師生一起小結:小朋友已經想出了許多治病的方法,但是地球還有許多病,還有很多治病的方法大家不知道,請你們回去再看看新聞、報紙或問問爸爸媽媽,讓大家把地球的病治好,好嗎?

(五)分組操作活動:

1、小陽光棚:引導幼兒按意願自由選擇操作內容:繪畫《環保宣傳圖》和走《垃圾分類》迷宮圖。

2、活動室:與幼兒玩音樂遊戲《揀垃圾》,音樂開始,幼兒隨着音樂走圓圈,音樂一停,幼兒聽口令揀相應的垃圾。如:請揀起有害垃圾。

(六)家園配合:

1、在班級設置垃圾回收站,鼓勵家長幼兒利用回收的垃圾進行手工製作,變廢爲寶。

2、收集與主題有關的書、圖片、照片、光碟、和其它文字資料,包括提供一些髒、亂、差環境的圖片。

3、與小朋友收集一切可回收的物品,帶回教室,我們將開展"變廢爲寶"的活動;收集透明的玻璃瓶子(有蓋,好密封),以便於我們觀察垃圾的腐爛。

4、與小朋友討論有關垃圾的問題或疑問。

活動反思:

這次教學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因爲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喜歡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孩子們應該非常感興趣,從而可以集中注意力,積極地參與活動。

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爲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

小百科:家園,指家中的庭園。泛指家庭或家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屢遭破壞,爲了讓我們的孩子生活得幸福、美好,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識之士提出,環境教育作爲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必須從娃娃抓起,並在一生持之以恆。在幼兒園裏,用科學的角度培養和實施環境教育,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態度,具有環境道德觀,有深遠教育意義。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大部分幼兒對“自動澆花”科學小實驗會操作。

2、人人動手實踐和參與,個個嘗試解決問題。

3、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爲模式。

三、活動重點:

做“自動澆花”實驗。

四、活動難點:

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爲模式。

五、活動準備:

1、裝有水的盆、棉繩、積木、盆種花若干人手一個揹包月牙橋等

2、場地佈置。

六、活動過程:

1、導入:

103班要參加環保特別行動,時間是10天左右,可是我們種了一些美化環境的花,每天都要澆水,所以我們必須想出“自動澆花”的辦法才能保護這些花。

2、幼兒討論:怎樣才使花兒每天都有水喝,又不會被水淹。

3、提示幾件容易得到的材料,如:小盆、棉繩、等。讓幼兒動手實踐和參與,證實自己的辦法能解決“自動澆花”的問題。

4、環保行動。(環保行動意義和本次行動做法)

(1)出發——全班小朋友背上行裝,分成兩隊,走小路、踩石頭、過小橋、最後來到草地。

(2)環保行動——把草地上垃圾、樹葉、小動物帶到一個地方集中進行有效的處理。

5、環保行動回程,檢查“自動澆花”的效果,並進行總結還表揚。

(1)網上資料:環境教育相關網站。

(2)初中物理關於“滲透”的原理

6、教學延伸:從教育教學上、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同步進行環境教育。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下期,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但他們的動作協調性以及靈活性還需要加強鍛鍊。本班個別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不合羣,性格比較孤僻。本活動的目的是爲了鍛鍊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協調性,引導離羣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活動目標

1、練習甩布塊,鍛鍊上肢力量,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讓幼兒體會到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培養鍛鍊。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個別幼兒協調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氣球10個、青蛙頭飾、一塊大布、活動音樂

活動過程

1、開始:

青蛙媽媽帶着孩子跳入場地,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2、遊戲:

(1)荷葉與風(布塊的遊戲)

教師出示布塊,引導幼兒將布塊展開變成大荷葉。幼兒分別站在布塊的外邊,根據教師的遊戲指令做布塊遊戲。

(2)荷葉與露珠(氣球的遊戲)

教師將氣球放在布塊上(模擬露珠出現了),引導幼兒數一數露珠有幾顆。觀察它的大小,模擬露珠在荷葉上輕輕滾動。

(3)青蛙躲雨(躲在布塊下的遊戲)

教師:“哎呀,下雨了,怎麼辦呢?”

引導幼兒提出到荷葉下躲雨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布塊高高拋起,鑽到荷葉(布塊)底下躲起來。

3、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中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使得整個活動能很好的發展下去;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鍊;一些平時不合羣的幼兒也能參與到活動中,孤僻的行爲有所改觀。

2、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清時,我親自到其身邊進行解釋和示範,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幼兒降低對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3、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得相對較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如果以後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緻的考慮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奏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口香糖對環境的污染,掌握正確處理口香糖的方法。

2、合作策劃和製作有關公益廣告,宣傳保護環境。

3、激發愛護環境的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有關口香糖污染環境的新聞報導錄像及圖片。

2、各種口香糖和泡泡糖。

3、製作公益廣告或宣傳畫的材料。

4、其他公益廣告錄像和宣傳畫。

活動過程

1、口香糖知多少。

(1)讓幼兒觀察、欣賞各種形狀、包裝不同口味的口香糖和泡泡糖,讓幼兒說出是什麼?激發幼兒瞭解口香糖的慾望。

(2)談論口香糖:喜歡吃口香糖嗎?爲什麼喜歡?吃口香糖有什麼好處?在什麼壞處?讓幼兒知道口香糖對清潔牙齒有好處,可以帶來口氣清新的感覺。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對保護環境不利。

提示幼兒:想想你以前是怎麼處理吃過的口香糖?這樣處理好不好?

2、口香糖的危害真不小。

(1)讓幼兒看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小朋友處理口香糖的行爲,說一說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爲什麼?

3、幼兒討論:如果將口香糖亂吐,會帶來什麼樣的不好後果?說一說口香糖爲什麼很難清理?

(2)放錄像,看新聞報導“天安門廣場地面被口香糖污染了”,讓幼兒知道亂吐口香糖可不是件小事,清潔工人要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清理,給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4、處理口香糖

讓幼兒任意選一種口香糖或泡泡糖,說說口感,吹一吹泡泡。然後,想出正確的辦法處理吃過的口香糖(或泡泡糖),交流你是怎麼處理的?爲什麼這樣處理?

5、廣而告之

(1)引導討論:我們用什麼方法讓更多的人知道,隨便吐口香糖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知道正確處理口香糖的方法?引起幼兒做廣告的興趣。

讓幼兒欣賞中央曾放過的公益廣告錄像,以及其他宣傳廣告畫,啓發幼兒策劃公益廣告。

(2)以“不許口香糖污染環境”爲題策劃公益廣告。分組討論講出自己的廣而告之的辦法。策劃出多種形式的廣告,如:廣告宣傳畫,廣告表演等。

提供製作廣告的材料,分組製作或排練表演,教師指導(提示幼兒可利用口香糖的包裝紙)。

(3)欣賞每組的公益廣告(表演形式的可配上音樂)。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製作的宣傳廣告張貼在活動區,活動室明顯位置及幼兒園大廳,提醒大家不要亂吐口香糖,防止口香糖的污染。

2、在科學區域,在有口香糖的土壤和沒有口香糖的土壤裏,同時種植花草,看有什麼結果?體驗口香糖對環境的污染。

設計意圖

一天,午睡起牀後,有一女孩發現自己頭上有口香糖,頭髮被粘在一起,怎麼也弄不下來,沒辦法只好大哭起來,經過詢問得知是另一小朋友午餐後吃口香糖,上牀後,覺得好玩,把口香糖放在女孩頭上。由於口香糖洗不掉,只能把粘上口香糖的頭髮剪掉。口香糖污染環境的事情在我們身邊經常發生,抓住這個機會,設計此活動,讓幼兒知道在物質給我們帶來享受的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帶領幼兒走進環保,感知環境保護的重要。培養孩子從小做起,從我做起,養成文明的好習慣,增強環保意識,願意保護環境,通過豐富的教育活動,讓環保深入幼兒的心靈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小螞蟻坐公交》,懂得尊敬老人,待人熱情。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在公共汽車的不同情境中應該怎樣做。

3、感受故事中小動物們之間互相幫助、相親相愛的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小椅子擺成汽車樣,紅綠燈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活動,引出課題:

你們坐過公共汽車嗎?在公交上發生過什麼事情?

(二)出示PPT課件。

1、你們看,誰來了?今天,小螞蟻要坐公共汽車到森林裏去看外婆,請小朋友猜一猜在汽車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教師操作課件講述故事前半段至熊婆婆說:“可我坐到你們的座位上,你們不也要站着了嗎?”

3、提問:

A:最後誰上了公共汽車?小羊是怎麼做的呢?小狗又說了什麼?還有誰說了話?

B:熊婆婆坐了嗎?爲什麼沒有?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

4、教師講述故事的後半段:

小螞蟻想出了什麼辦法?你喜歡這個辦法嗎?爲什麼?

(三)創設情境,組織幼兒討論:

1、假如你和媽媽或爸爸兩個人乘公共汽車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位置,你會怎麼辦?(引導幼兒遷移小螞蟻的經驗,和媽媽一起坐位置,坐在媽媽的腿上)

2、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爺爺、奶奶站在一起,你怎麼辦?

3、假如你坐在公共汽車的位置上看到有一個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會怎麼辦?

(四)遊戲:紅綠燈。

請幼兒人手一個塑料圈,當小司機。教師當交警,看紅綠燈自由的遊戲。紅燈停,綠燈行。

附故事:

小螞蟻在汽車站爬上了公共汽車,他要到森林裏去看外婆。汽車裏坐着小羊、小狗、小猴、小豬還有許多小朋友。他們有的到森林裏採蘑菇,有的到森林裏捉迷藏,還有的呢,到森林裏的湖邊遊玩。

嘀嘀——汽車開了。大家唱起了歌,真高興。

汽車開到了半路的車站,上來了熊婆婆。她是到森林裏去看她的外孫小熊的。熊婆婆上了車,呀!往哪兒坐呢?座位全坐滿呀。

小羊看見了,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熊婆婆。

小狗說:“汪汪,熊婆婆,到我這裏來坐!”

小猴說:“熊婆婆,來我這兒坐!”

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熊婆婆。

熊婆婆說:“你們都是好孩子,謝謝你們。可我坐到你們的座位上,你們不也要站着了嗎?”

這時候,小螞蟻說“不,不,熊婆婆,請你來我這兒坐!”

熊婆婆說:“那你怎麼坐呢?”

小螞蟻神祕地眨眨眼睛說“你先坐下,我就有地方坐啦!”

熊婆婆就坐到了小螞蟻的座位上。咦,小螞蟻到哪兒去啦?

“熊婆婆,我在這兒哪!”聲音就在熊婆婆的耳朵邊。原來啊,小螞蟻爬到了熊婆婆的肩膀上坐着呢!

一路上,小螞蟻給熊婆婆唱了好多支歌。那些歌很好聽,你瞧,熊婆婆聽得多開心!

森林到了,大家快快樂樂地下車了。

教學反思

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故事的情節,感知小螞蟻尊敬長輩的行爲美以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情感。活動的中,我在指導幼兒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內容時,拿着熊婆婆的圖片提問:“熊婆婆上車了,可是座位全坐滿了,怎麼辦呢?”接着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並學習讓座的動作:“那小動物們看見熊婆婆上車是怎麼做的?誰來學一學?” 又在此基礎上進行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麼做呢?活動的最後,我進行一個遊戲“讓座”,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今天的目標,並學說“某某某,來我這兒坐”,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突破了重難點。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洗毛巾、曬毛巾的方法,知道“五月一日”是勞動節。

2、在洗洗擦擦中,讓孩子們體驗講衛生、愛勞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抹布或小毛巾;毛巾架。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老師扮演獅子大王,孩子們扮演各種動物:小動物們,五月一日是勞動節,讓我們大家一起勞動起來,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讓我們的家園(活動室)變得乾淨又漂亮吧!

二、勞動第一步:洗洗擦擦活動室

1、交待使用小毛巾(小抹布)的方法:先開水龍頭,把水開小點,打溼小毛巾,最後擰擰乾。

2、教師分組請小動物們打掃,引導他們合作勞動:小鳥組擦桌子;小魚組擦門;小羊組擦瓷磚;毛毛蟲組擦小椅子。

教師小結:擦之前要把小抹布裏的水都擰乾,擦的時候要同一方向,有規律地擦;小抹布髒了,就去洗一洗,然後小手搓一搓,把它擰乾。

三、勞動第二步:戶外曬曬小抹布

1、曬小抹布時要把它攤開,讓太陽公公每個地方都能曬到。小抹布被太陽公公曬過之後,就會起到殺菌的作用,下次又可以使用了。

四、勞動第三步:評評哪裏最乾淨

1、獅子大王和小動物們一起看看,摸摸活動室裏的各個地方,評評哪裏最乾淨。同時,讓小動物們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五、勞動結束語。

小動物們,我們今後要講衛生,愛勞動。同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比誰最勤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