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夏至要吃麪食的習俗。

2.瞭解有哪些小麥製品。

3.發揮想象力,夏至面裏有什麼,鍛鍊幼兒動手能力和創造性。

活動準備

一碗麪的簡筆畫,並打印,每人一張,彩筆、剪刀、雙面膠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吃麪食的習俗:

夏至時新麥收穫,各地食俗雖有差異,但吃麪卻是共同的。史料記載,我國漢代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食麪也有嘗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擔擔麪、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江南地區還有麥糉、夏至餅。所謂夏至餅就是擀麪爲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其實夏至餅裏並沒有指定的餡料食材,只要是開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餅裏做餡料。

2.瞭解有哪些小麥製品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麥嗎?它是長什麼樣的呀?(教師出示圖片)

(2)——那我們平時吃的麪食是像小麥這樣硬硬的黃黃的嗎?

(3)——其實啊小麥首先被製成了又白又細的麪粉才能被我們廣泛使用。那小朋友們知道哪些東西是由麪粉製成的嗎?我們剛纔在介紹夏至吃的麪食時已經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憶一下嗎?還有其他的嗎?(麪條,麪皮,麪餅,麪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麪條也是用小麥做成的,是我們夏至節氣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也有說“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今天我們的麪條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光吃麪條有些單調,小朋友們來動動腦筋,想一想麪條上可以加點什麼菜呢?

(2)請小朋友們把你能想到的菜畫出來,剪下來,然後貼在這碗麪裏吧。

(3)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麪條簡筆畫。

(4)小朋友們自由發揮,教師對需要幫助的小朋友進行指導。

(5)請完成圖畫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說畫的是什麼,爲什麼畫這些菜。

(6)教師給予優秀作品的小朋友獎勵。

4.活動結束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夏至吃麪食的習俗

2.瞭解麪食的製作過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麪糰做麪食的活動,鍛鍊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動準備

和麪、揉麪視頻,簡單的麪食製作方法視頻,橡皮泥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新麥收穫,人們要在夏至這一天吃麪食的傳統習俗。

2.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知道哪些食物是麪食嗎?

——那你們喜歡吃麪食嗎?喜歡吃哪一種麪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歡吃麪條,有的喜歡吃麪包,其實包子外層的皮、餃子皮它們都是麪食呀,他們的形狀是不是都不太一樣啊?但其實它們都是麪粉做成的,爲什麼麪粉能有這麼多形狀呀,我們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裏麪粉是怎麼一步步變身的吧。

3.教師播放和麪、揉麪的視頻,並講解

——請一位小朋友要複述一下面粉變成麪糰需要那些步驟?(要加水然後朝一個方向攪拌,最後用手把它揉成團)

——真棒,現在我們已經有面團了,就是我們的橡皮泥,現在請小朋友們動動小手,把麪糰捏成你喜歡的麪食的形狀吧。

4.幼兒自主動手捏橡皮泥,教師對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指導,並鼓勵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餃子皮之類比較有難度的作品。

5.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對能做出優秀作品的幼兒獎勵。

6.活動結束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夏至時節的天氣變化

2.感受雨聲的變化,欣賞關於雨聲的詩句

3.能自主完成雨傘的塗色,培養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雨傘簡筆畫、雨聲音頻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時節天氣變化的知識。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江淮一帶出現梅雨天氣,頻繁下雨,空氣潮溼。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雨天嗎?

——有的小朋友喜歡,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爲什麼不喜歡呀?爲什麼喜歡呢?

——其實雨天也不是那麼的討人厭的,只要你細細觀察,能發現很多讓人喜歡的事。比如老師就特別喜歡聽雨聲,很多古時候詩人也很喜歡下雨。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3.教師播放雨聲音頻,體會古詩中的雨。

(1)教師播放小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麼樣的。

志南寫出“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沒有溼;風吹在臉上,臉也不覺得冷。

(2)教師播放大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麼樣的。

李商隱寫“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深秋天空昏暗,寒霜降臨,池中荷葉已經凋零所剩無幾,只留了幾片供人聽雨珠滴落的聲音。

(3)教師播放暴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麼樣的。

蘇軾寫“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烏雲如墨汁一般,卻沒有把山巒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濺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小朋友們,現在下雨了,你們要怎麼防雨呀?

——現在老師給你們發一把小傘,請你們給它畫上漂亮的圖案吧。

5.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雨傘簡筆畫,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塗色,教師會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指導。

6.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說爲什麼這麼畫,教師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的幼兒獎勵。

7.活動結束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夏至節氣的特點,知道爲什麼“夏至不過不熱”。

2.瞭解有哪些方法對抗炎熱,瞭解扇子的不同種類。

3.學習用彩紙和冰棒棍製作小扇子的方法,鍛鍊手部肌肉和協調能力,學會廢物利用。

活動準備

1.正方形彩紙、冰棒棍、雙面膠

2.扇子製作教程視頻

活動過程

1.夏至節氣知識介紹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點達到北迴歸線,是最接近我們的時候,這天之後太陽直射點開始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可是爲什麼最熱的時候在七八月份呢?原來我們感受到的氣溫不是太陽照射的度,而是大地反射出的溫度,夏至之前地表積累的熱量還未達到最高,所以夏至這一天其實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反而是夏至過後,地表溫度逐漸累積,再加上依舊長時間的日照,氣溫因此逐漸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1.提問引導

——提問小朋友們是怎麼過夏天的?

——有什麼對抗炎熱的好辦法?

——需要藉助什麼?(如扇子,電扇,空調等)

——你們知道扇子有哪些種類嗎?(教師展示圖片:蒲扇、羽扇、摺扇、團扇等)

2.自制小扇子

——那麼今天我們就要來做一把屬於我們自己的小扇子。

(1)教師展示小扇子教程視頻。

(2)小朋友們看懂了嗎?請幾位小朋友來複述一下製作過程。

(3)教師分發彩紙,冰棒棍。

(4)小朋友們開始製作扇子,對於有困難的小朋友教師進行指導。

(5)在扇子的形狀完成後,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對扇子進行一些裝飾。

4.作品展示

請小朋友們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評選出優秀作品給予獎勵。

5.活動結束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夏至節氣時影子是最短的這一特點。

2.瞭解影子長短、大小變化的規律。

3.進行手影表演,鍛鍊手部肌肉。

活動準備

手電筒、手影表演視頻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節氣知識

據說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因爲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在這一天同樣時間太陽照射下的影子長度最短。這是爲什麼呢?原來是因爲地球是個球形,表面是由弧度的,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造成了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點達到北迴歸線,是最接近我們的時候,所以這一天太陽高度角最大,同樣時間太陽照射下的影子也就最短。

2.做實驗證明光照角度和影子長短、大小之間的關係

——小朋友們觀察過我們的影子嗎?有什麼發現?

——影子是我們的好夥伴,總是跟在我們身後,但它也很調皮,常常會變化自己的長短、大小,小朋友們知道它是怎麼做到的嗎?

(1)將鉛筆豎在桌上,手電筒先從側面照射,請小朋友們觀察影子的長度,逐漸將手電筒太高,觀察影子長度的變化,讓小朋友們發現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長,光照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將手電筒固定在桌上,向牆面照射,手在牆面和手電筒之間來回移動,觀察影子的大小變化,讓小朋友們發現物體離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離光源越遠影子越接近物體實際大小。

3.觀看手影表演

(1)——影子真是太調皮了!不過他卻是我們的好夥伴,有這麼一羣人和影子的關係非常好,還能讓影子來表演節目呢!

(2)教師播放手影表演視頻

4.進行簡單的手影表演

(1)小朋友們,看了這些哥哥姐姐們影子的表演,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呀?只要好好了解影子,你們也能成爲很好的朋友哦。

(2)展示幾個手影動作,請小朋友們練習

(1)教師請幾個小朋友上臺來用手影表演一個故事,要注意動物的大小

5.活動結束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夏天的氣溫、天氣、動植物的生活、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變化。

2、有細緻地觀察與比較能力,會根據不同的標準對夏季用品進行分類。

3、知道夏季應該注意防暑降溫並體驗夏天給人們特有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夏天調查表:請幼兒畫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請幼兒收集各種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圖片。

3、請幼兒連續做一個月的氣溫觀察記錄,並畫出曲線圖。

4、幼兒用書:《夏天的祕密》、《夏季的星空》。

活動過程:

1、幼兒尋找夏天的變化。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請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裏能找到夏天?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引導幼兒從周圍環境的變化來發現夏天的特點。教師:請你說說你是怎麼發夏天到了的?你還知道夏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喜歡夏天嘛?說說理由。

2、展示幼兒收集的夏季用品,學習分類的方法。教師:我們夏季都會用到一些什麼特別的東西呢?請幼兒介紹並展示幼兒收集的物品。教師:夏季有這麼多特別的東西,我們將它們這樣分類呢?

3、結合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看氣象記錄,討論夏季應該注意的事項。教師:這是小朋友做的氣象記錄,你發現最近的氣溫又什麼變化?教師:氣溫越來越高,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教師提醒幼兒應該注意防暑降溫,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動,少吃冷飲,注意飲食衛生等。

幼兒園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還有的玩呢!

(記者張偉)2020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熱的開始,也是白晝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夏至開始,白晝時間逐漸變短,夜晚時間變長。夏至即將來臨,爲了讓幼兒感受夏至,瞭解夏至的風俗習慣,6月18日,惠濟區古滎幼兒園開展“夏天的味道”節氣系列主題活動。

夏至時節,瓜熟蒂落,幼兒園準備了創意水果拼盤、臊子酸湯麪和綠豆湯,和小朋友一起品嚐美味的食物吧!結合“夏至”的節氣特徵,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運用生動形象的課件、視頻動畫,讓幼兒瞭解到“什麼是夏至”“夏至吃什麼”“夏至人們做什麼”等風俗習慣,進一步認識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時間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歡笑快樂在心頭流連,夏至節氣如流星閃過在剎那間,通過一天的夏至活動,小朋友們瞭解了夏至的來歷和風俗習慣,更重要的是在傳遞愛,表達愛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顧香陰亞男)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藉助《二十四節氣歌》,瞭解二十四個節氣名稱和由來.

2.通過了解二十四節氣,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教學過程:

【導入】

1.觀看視頻:節氣-時間裏的中國智慧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全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保護和傳承。

【提問思考】那麼二十四節氣有哪些?它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教師講解】中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對於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對氣候與季節變化,須有一套準則或方法來遵循,以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如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春季)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夏季)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

人們爲了便於記誦節氣名稱,編了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師講解】節氣,是中國人詩意棲居的創造,衣食農事,依季候而作,隨時間流轉,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刻度就這樣深深刻進了我們祖輩的生命中。

【提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立”是何意呢?

【總結】“立”者,始也。它們是各自季節中的第一個節氣。

【提問】祖先們還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是平分了什麼?“至”又是何意?

【總結】“分”是平分了晝夜,“至”是到達了極致。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晝長、秋分黃葉天、冬至雪臨門,兩個簡單的漢字,寫出了四季最詩意的分界點。

【教師講解】二十四節氣是季節的流轉,它告知我們氣溫的變化,它預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樂事在流年往復的千百年裏,我們過着比四季更精緻的二十四節氣,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時間的意義。因爲有了二十四節氣,讓我們無比感恩作爲一箇中國人,生活不僅僅是四季輪轉,更是二十四個感知自然細微的時刻,這讓我們相信:生活遠比你想象的美好。作爲傳統時間制度與觀念,節氣曆法代表着一種文化歸屬,在現代社會仍具有重要文化認同價值。我們應以申遺成功爲契機,利用節氣文化,開展多樣活動,在全社會大力普及二十四節氣知識與價值,讓人們對節氣文化的內涵有更充分的認識與瞭解,實現其在社區、家庭、學校的落地生根,成爲一種不斷再生的文化資產。“二十四節氣”延續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特有的生命成長的精神命脈,順應自然賦予的順序,我們要理解中國人的天人觀、天地觀,進而去感受、去敬畏、去思考,感悟古人的智慧,尋文化之根。

【小結】申遺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引入正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二分二至日》。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關於冬天的童話,選取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自然現象,用動物童話故事的形式來講述,娓娓道來,富有童趣。畫面色彩豐富、生動寫實,將小朋友帶到大自然中,探究冬的祕密:雪花飄舞、哈氣的形成、冰花的出現,感受季節和物的變化。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來說說冬天的景象特點。再由提問引出“冬天到了,你覺得小鳥、小樹、小貓、小狗會怎麼樣,會說些什麼?”通過出示插入式圖片的幫助幼兒,更能夠使幼兒瞭解他們各自發出的聲音和“冷” 的特點。幼兒很喜歡模仿三種不同的喊“冷”的聲音。到了表演環節,幼兒紛紛展現出濃厚的興趣,上來表演的幼兒人手一個頭飾,學詩歌中的角色。表演環節過於拖沓,改進後應該幼兒人手一個胸飾,既縮短幼兒等待時間,又能在最佳時間內讓幼兒體驗表演的樂趣。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樂於參與春分豎蛋遊戲,體驗動手動腦豎雞蛋的挑戰與樂趣。

感知春分時節天氣回暖帶給生活的變化。

瞭解春分燕北歸、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燕北歸”音頻及圖片;“百花開”音頻及組圖;“春分豎蛋”動圖。

材料準備:教師提前請家長準備的兩頭大小差別明顯的雞蛋;豎蛋媒介材料若干,如紙屑、紙條、細短繩、飲料瓶蓋、輕黏土、小透明膠帶、有空槽的積塑或積木……

活動過程

師幼談話,鼓勵幼兒討論春分天氣回暖帶來的變化。

——春分到啦!天氣暖和了。天氣變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我們穿的衣服比之前多了還是少了?

小結:春分時,天氣暖和很多。睡覺時換成更薄的被子了,大家還脫掉了厚棉衣,換上了薄外套……

活動建議: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播放音頻及圖片“燕北歸”,引導幼兒瞭解“春分燕北歸”的節氣特點。

1.播放音頻及圖片“燕北歸”,引導幼兒欣賞春分燕北歸的景象。

——你們的發現很準確,奇奇也有春分時的新發現,一起來看看。

——奇奇發現了春分時的什麼特點?

——你看到小燕子在哪裏?它們在做什麼?

小結:春分時小燕子回到北方,它們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地上啄泥銜草,有的在鳥窩旁邊,忙着搭新家。

2.操作課件,帶領幼兒瞭解春分燕子北歸的原因。

——小燕子爲什麼在春天飛回北方呢?

小結:冬天時北方太冷了,小燕子便從北方飛到比較溫暖的南方避寒過冬,春分一到,祖國大地全部都暖和起來了!所以小燕子就飛回了變得溫暖的北方,爲搭新鳥窩忙個不停啦。

播放音頻及組圖“百花開”,引導幼兒瞭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1.播放音頻及組圖“百花開”,帶領幼兒瞭解“春分到,百花開”。

1)播放音頻,瞭解妙妙春分時的新發現。

——妙妙發現了什麼?(好多漂亮的花都開了。)

2)出示組圖,帶領幼兒賞花,進一步瞭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我們也來賞花吧。仔細看看這些美麗的花,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它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春分到了,天氣暖和了許多,花兒們生長得更快了。桃花、櫻花、李花、玉蘭花等等,都開放了。花兒們五顏六色的,有白的、有黃的、有粉的,有的花瓣中間還有細細的花蕊,真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2.鼓勵幼兒說說生活中還見到哪些花開放。

——你還在哪裏見過美麗的花?(幼兒園、公園、小區……)

小結:春分前後,各色各樣美麗的'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着大家欣賞呢。

播放動圖“春分豎蛋”,帶領幼兒瞭解春分豎蛋的習俗,鼓勵幼兒積極嘗試豎蛋遊戲。

1.出示動圖,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聽完了奇奇、妙妙的發現,老師也有一個春分小發現,是一個好玩兒的遊戲,叫做“豎蛋”。以前的人們常在春分豎蛋,來慶祝春天的來臨!

——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遊戲是怎麼玩的。

2.請幼兒拿出自備的雞蛋,鼓勵幼兒自由嘗試“豎蛋”。

——豎蛋遊戲真神奇呀。其實,豎蛋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和動作放輕,把雞蛋大頭朝下,輕輕地豎放在桌子上,如果能豎立起來就算成功了。小朋友們也快來挑戰吧。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豎蛋過程。

——小朋友們的雞蛋豎起來了嗎?你是怎麼做的/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發放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探索利用各種材料使雞蛋站起來的方法。

活動建議:本環節由教師根據班級幼兒豎蛋結果和興趣情況進行自選。

1.每桌發放一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材料探索使雞蛋站起來的方法,教師巡迴進行個別指導。

——讓雞蛋站起來還真不簡單呢。老師準備了一些其他材料,藉助什麼材料可以讓雞蛋站起來?動手試試吧。注意,要把雞蛋較大的一頭朝下才能讓雞蛋站立更容易哦。

2.教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進行評價總結。

——你們成功了嗎,你們用了什麼材料幫助雞蛋站立,是怎麼做的?

小結:原來有這麼多辦法可以讓雞蛋站起來。只要開動腦筋,多多動手嘗試,就可以做到很多神奇的事情!

溫馨提示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生雞蛋或熟雞蛋作爲幼兒豎蛋的操作材料。

教師應注意幼兒操作材料時的安全狀況,提醒幼兒勿食材料。

教師可鼓勵幼兒發散思維、多嘗試,探索各種使雞蛋站立的材料與方法。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春分時節氣溫雖回溫但常有雷雨、晝夜溫差大,教師提醒幼兒注意保暖。

家園共育

1.家長與幼兒共同聆聽寶寶巴士故事《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節氣傳統文化。

2.家長可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春色(如路邊、公園裏、小區裏),共同欣賞仲春時花紅柳綠的美景。

3.有條件的家長可與幼兒一起觀察小燕子,尋找燕子窩,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仲春時生機勃勃的景象。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熟讀課文,瞭解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背誦二十四節氣歌。

3、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體會到四季的時序更替與物候變換。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熟讀課文,瞭解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二十四節氣歌。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課前蒐集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識字一:二十四節氣歌。

學生讀課題,質疑,教師解題。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關係到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找出要求認識的字,反覆拼讀。

3、再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學生自主質疑解疑。

5、誰願意主動站起來讀一讀課文。

6、同桌互讀課文。

7、分組抽讀生字卡片,說說識字方法。

8、教師檢查識字情況:開火車。

三、熟讀課文,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

1、學生自由讀文,想一想課文中的成語有什麼特點。

2、同桌說說成語的意思。

3、指名反饋,教師指導。

4、你能選一個成語說話嗎?

四、齊讀課文。

作業:

1、用上12個成語中的一些詞,選擇一個季節進行描寫。

2、將節氣歌背誦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認讀生字。

2、讀課文。

3、背誦課文。

二、彙報自己蒐集的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資料。

1、分組彙報,組長進行整理。

2、分組反饋。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說說該怎樣來寫這些字。

3、指名上黑板試寫,大家評價。

4、教師重點指導:暑、明、寒。

5、學生口頭說詞。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

寫字。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10

一、教學背景

雨水節氣代表降雨開始,此時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爲主。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地區尚未有春天氣息,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有着很重要的影響,它是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應。

由於上海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學生在這一節氣,很難明顯地感受到它與其它節氣的不同點。

二、教學目標

(二)帶領孩子認識雨水的民俗傳統,瞭解立春的由來;

(三)進行科學教育,讓孩子在小實驗中體會到雨水的神奇;

(四)通過室外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的雨水節氣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通過科學教育和活動教育的形式,讓孩子喜歡上雨水節氣;

(二)難點:雨水節氣特徵不明顯,很難讓孩子認識到其特殊性;雨水民俗活動相對保守,帶有封建色彩,需要有選擇地進行普及或讓孩子對民俗活動產生思考。

四、教學內容

立春時節,窗外還是冬天的蕭條景象。但在春雨的滋潤下,早春的景象一點點呈現出來。每年公曆2月18-20日,我們就會迎來“雨水”節氣。上海的冬天也不缺雨,那麼冬天的雨和“雨水”節氣時的雨有什麼不同呢?不像冬天的“寒雨”和“雨夾雪”,雨水時節的雨是細細的春雨。它像絲線一樣,而不是一滴滴的大水滴,雨水下在身上,感覺軟綿綿的。大家可以聽聽雨水時雨打在傘上的聲音,和冬天的雨水有什麼區別?

除了雨水增多以外,雨水時節春天的特徵也越來越明顯,整體溫度也明顯升高,平均溫度在10℃左右。但是天氣變化不定,常常忽冷忽熱。

而在我國北部某些地區,雨水時節往往是一年中雪最大的節氣。小朋友們都知道下雪是因爲天氣寒冷,使得雨水在空中凝結後落下。在北部地區,之所以雨水時節雪大,是因爲冬季乾燥,往往沒有太多的降水。雨水時節,我國北部一些地區溫度依然在0度以下,隨着天氣越來越潮溼,降雪量也會增加。

第一階段水獺祭魚。春天到了,一羣小魚往冰上飛躍,這時候捕魚能手水獺也出動了,它們揮開鋒利的爪子,很快就能抓到很多魚。水獺這條魚咬一下,那條魚啃一下,很快它的周圍就會有很多殘魚。這時水獺會像我們祭拜的手勢一樣,舉起前爪,古人認爲這是水獺對生命的敬意與懺悔。水獺祭魚,反映了古人對於生命的敬畏,二十四節氣本身也是順應天時的,記錄了萬物從甦醒到休眠的過程,生命的痕跡也被刻在了其中。第二階段,鴻雁來。在冬季開始南飛的大雁又排着隊從南方飛回來了。第三階段,草木萌動,草木隨着溫度的上升開始抽出嫩芽。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雨水的這三個階段,菜花、杏花和李花排着隊準時報信,油菜花開,到處都是金黃色的壯麗景象。油菜的籽通過翻炒後就可以榨油了,大家可以看看家裏炒菜的油,很有可能就是菜籽油哦!

立春回暖,但是整體溫度還是較低,大家覺得最近冷嗎?植物和我們一樣,也會怕冷,那我們穿上了厚衣服,植物們怎麼辦?其實它們也有屬於他們的衣服——大棚。常見的大棚有塑料的和玻璃的兩種。對於太陽來說,大棚是“透明”的,可以輕易地照進去,但是對於裏面的輻射卻很難通過大棚透出去。能量就這樣保留在了大棚裏。大棚澆水需要看天、看地、看植物的生長情況,“晴天適量多澆,陰天少澆,風雪天不澆”。在雨水時節,農民伯伯們就會這樣根據天氣情況來選擇澆水方式。

雨水時節是一個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日,不論下不下雨,都有着雨意濛濛的詩情畫意,人們也在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祈求着順利安康。

在雨水時節,人們會帶上孩子去拜訪朋友同事,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在一些地方,例如四川,會在雨水這一天“拉保保”,就是爸爸媽媽給孩子認乾爹乾媽。這是因爲在舊社會,大家都很迷信,大家會通過算卦,看看自己的兒女未來會是什麼樣的。拜乾爹的時候會根據孩子的生日算孩子金木水火土中缺什麼,在拜乾爹取名字的時候加上這個字,以此保佑孩子順利長大。現在隨着科技的發展,這項活動也漸漸不爲人所知,或許我們現在知道拉保保並沒有科學的依據,不一定可信,但是我們可以從這個習俗中看到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我們要知道,即使現在沒有了這些活動,爸爸媽媽依然期待着我們健康地長大。

除了“拉保保”,人們還會在雨水節氣“佔稻色”。大家吃過爆米花嗎?佔稻色和爆米花有一點點像。人們會通過炒糯穀米花來占卜當年稻穀能否有好收成。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就象徵着收成越好。

說了這麼多雨水傳統,大家想不想和江南細雨一起玩耍?來跟着老師一起看看雨水時節我們可以做什麼吧!

大家見過鬆果嗎?松果可是自然的溼度計!大家知道松果會有綻開和閉合兩種狀態嗎?大家可以去撿幾顆松果放在家裏,看看晴天和雨天時會不會有區別。如果沒有變化的話,也可以把它放在水裏,綻開的松果起初會浮在水上,但是泡在水裏一段時間後松果會閉合。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松果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就會膨脹,在不同溼度環境下,膨脹程度會有所不同。大家實驗成功後,可以向爸爸媽媽展示一下,告訴他們松果變化的原理。

松果溼度計是不是很有趣,其實自然世界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接下來,就開始我們的“春景畫畫畫”活動。趁着雨水節氣,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出門拍一拍“雨水時的上海”。接着我們可以展開我們的想象力,想一想我們拍到的畫面有沒有那一部分和別的什麼東西有點像?我們可以截取其中我們覺得有特色的地方,請爸爸媽媽打印下來,接着我們拿出畫筆,利用照片上的圖畫完成一幅新畫。就比如盛開的花朵加上幾筆,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髮型。大家可以大膽嘗試一下,看看雨水世界裏你能找到什麼。好的,那麼這節課到這裏就結束啦,小朋友們再見!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11

(一) 導入(2分鐘)

同學們,每當上課鈴聲響,大家都知道應該回教室上課,而我們的爸爸媽媽瞧看鐘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時間,也不會遲到,可古代的人們呢?難道他們不上班,不上學?沒鈴聲和鐘錶,他們靠什麼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你知道嗎?(請同學來回答)

對於古代沒鈴聲,沒鐘錶這些可難不倒我們智慧的老祖先,他們啊!爲了準確的把握好時間和季節變化特意設定了二十四節氣,大部分地區四季變化明顯,節氣就是表示季節更換的時間點,日曆上寫的幾時幾分交節就是這個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個這樣的節氣,大家想認識這些節氣、瞭解這些節氣嗎? 由於節氣比較多,人們爲了方便記住這些節氣,把它編成了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

(二)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唐都、落下閎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爲“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爲“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爲“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爲“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三) 二十四節氣含義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等。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則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四)二十四節氣的命名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爲“四立”。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爲“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裏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爲“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爲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五)二十四節氣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開始。雨水開始降雨的意思。驚蟄是說天氣轉暖,漸有春雷驚響,冬眠的昆蟲(蟄(zhl)蟲)開始活動了。春分春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氣晴朗明潔,草木復生的意思。穀雨雨生五穀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後,降雨增多,有利於穀物的生長。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表示冬小麥籽粒逐漸飽滿,快要成熟了。芒種表示帶芒的農作物進入夏收夏種時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晝最長、夜最短的一天。小暑進入暑熱的時期。大暑夏季最炎熱的時期。立秋秋季的開始。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從此以後,暑天將終止。自露表示露色發白,天氣漸涼了。秋分秋季晝夜長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氣溫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變寒。霜降開始降霜的時候。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降小雪的時候。大雪降大雪的時候。冬至冬季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小寒進入冬季寒冷的時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時期。

(六)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節氣的作用

就是每個節氣的氣候不同,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爲農民服務。因爲農民種地節氣很重要,這決定着農作物的生長如何,收穫的優良。因爲農作物生長溫度等因素比較重要,而每個節氣的這些因素不同。於是農民在適當的節氣種適當的農作物。所以二十四節氣主要對農民的種植起重要作用。

(八)評比

欣賞二十四節氣歌(歌曲),顯示第27張幻燈片,點擊音樂鈕。讀背節氣歌

1、學生自由讀、背。

2、指名背誦。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瞭解到的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

(九)課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都很出色,既記住了二十四節氣歌,又學到了很多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其實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學們課後的時候能主動去搜集,你一定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夏至教案 篇12

一、教學背景

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爲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之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二十四節氣作爲中國古人耕種與生活的指導體系也包含了很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蘊含着豐富的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學前兒童深入瞭解“二十四節氣”,讓孩子在活動中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

(二)通過“二十四節氣”傳統習俗的改造運用,讓孩子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對歷史、地理、科學的興趣,做好美育教育、生命教育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將領域發展融入節氣活動中,在自然探索、文化藝術薰陶的過程中幫助孩子發展各領域水平。

(四)幫助孩子對農村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切實感受自然的魅力。

三、課程時長

四、教學對象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一、教學背景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標誌着萬物閉藏的冬季已經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了復甦的跡象。時至立春,在我國的北迴歸線及其以南一帶,可以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但是在這一節氣整體仍是冬季的景象。兒童此時多處於寒假期間,擁有大量空閒時間,但是由於天氣寒冷並且上海少雪,大多數孩子並不會在立春之時走出家門,很難體會到自然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二)帶領孩子認識立春的民俗傳統,瞭解立春的由來;

(三)通過室外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立春的自然景色,讓孩子們在找到春天的痕跡。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將立春習俗有選擇性地教給孩子;需要通過趣味活動吸引孩子前往戶外;

(二)難點:中國各地立春氣候差異大,設計課程需要符合上海氣候特點;冬季寒冷,並能有足夠的活動吸引孩子外出。

四、教學內容

每年公曆2月3-5日,就到了“立春”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春天從這一天就開始了。對於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還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實春姑娘已經悄悄把春的種子撒在了我們身邊。

立春與春節時間非常接近,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氣息,整體氣候仍是冬季的特點。立春期間,溫度漸漸上升,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相較於冬天,春季降雨會稍稍增多,這時的春雨還是很冷的。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第二階段地下的小蟲漸漸甦醒;第三階段,河裏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在水面上遊動。大家對於立春的這三個階段有沒有疑問?相信有的小朋友發現了上海的立春並沒有這些景象。根據老師的記錄,發現上海立春第一階段臘梅開放,香氣撲鼻;第二階段最低氣溫穩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結束了;第三階段,竹筍冒出了尖尖頭。大家也可以拿上紙筆記錄一下自己身邊的立春物候。

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作爲一年的開始,有着很重要的意義。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着在立春這一天進行拜神祭祖、納福祈歲、除舊迎新等活動的傳統。

我們先來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國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着人的面貌和鳥的身體,負責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着能夠連通三界的神樹扶桑。古時候天子會在立春這一天與大臣們一起去東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以此祈求豐收。

看完了天子的祭祀,我們再來看看民間的立春傳統活動。在民間,立春時節最主要的兩個活動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打春牛?牛一直是農民伯伯的好幫手,在迎春儀式上,人們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農民們進行農耕。現在不少地方還有在立春時將泥塑春牛打碎的習俗,以此祈願一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咬春。在老師告訴你們答案之前,小朋友們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麼?我猜肯定有小朋友們猜到了是要吃什麼東西。那麼吃什麼呢?大家想一想平時我們有沒有吃過什麼名字裏面有“春”字的糕點?那老師要揭祕啦!咬春就是“吃春捲”。立春吃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爲防病,又爲迎接新春。在唐朝,人們就開始在薄餅裏捲上醬肉和時令蔬菜製作的炒菜,和現在的“春捲”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餅”。

接下來到了我們的活動時間。剛纔我們講了打春牛是二十四節氣的傳統活動,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撕紙”,需要準備的材料非常簡單,只要一張紅紙和一支筆。讓我們先用筆畫出春牛的形狀,記得畫簡單一點,不然接下來撕紙可是個大挑戰。接下來就儘可能精細地撕紙吧!如果有哪裏撕壞了也不要緊,我們可以用膠帶幫忙,最後再畫上花紋,一隻紅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小牛穿上了紅色的衣服,河裏的小魚看見了,它們也想要穿好看的新衣服。讓我們幫它們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麼花紋了嘛?老師有個好主意:春天已經到了,我麼可以去戶外找找春天的痕跡,將春天縫進小魚的新衣服裏。那怎麼給小魚穿上新衣服呢?我們可以自己畫一隻小魚,將身體部分剪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魚放在哪裏,哪裏的景色就成了小魚新衣服上的花紋。

初春寒冷,小朋友出門的時候,記得要穿上厚衣服哦~好的,那麼今天的課程到這裏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