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錦集10篇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錦集10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秋天來了,秋風送來涼意,把樹木吹得搖來晃去。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呀飄落下來,象在跳舞,象在說話。天真爛漫的孩子們豈會忽視這無形中的變化,他們好奇、興奮,甚至會隨落葉一起飛舞,一起唱歌,內心的情感流於言表,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情不自禁的參與。爲此,我設計了這次音樂藝術活動《小樹葉》,旨在讓幼兒在探究的同時,學會去感受,學會去傾聽,並真正學會表徵自己。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喚起幼兒內心的情感,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態度目標: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造和表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3、能力目標:能大膽表達自己所得知識,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

4、知識目標:瞭解落葉知識,感受優美旋律,瞭解歌曲內容,學會演唱歌曲,體驗大自然的奧祕。

5、技能目標: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勇於探索的技能,以及善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帶幼兒到附近參觀樹葉的變化,體驗和感受落葉的情境。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爭取家長配合,讓幼兒瞭解有關樹葉的知識。

重點難點:

幼兒對整首歌曲的感受能力,兩段樂曲的不同表情與表現形式,以及歌曲的創編。

活動過程:

一、環境激發,引發主題。帶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讓幼兒感受落葉的情景。教師問:小朋友們,我們看到了什麼? 樹葉有什麼樣的變化?小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爲什麼會落下來?呢 幼兒自由發言。

二、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幼兒自由坐)

故事:秋天來了,秋風吹起來了,吹到了草地上,吹到了花園裏,吹到了樹林裏。一天,小兔米尼到樹林裏玩,忽然,它發現一個祕密,什麼祕密呢?不知什麼時候,地上已經落下了好多好多的樹葉。米尼好奇的撿起一片樹葉,(拿落葉)小心的問道:“小樹葉,小樹葉,你怎會離開了媽媽?”小樹葉回答:“秋天來啦,秋風起來啦,我就會離開媽媽”“你呀,你要飄向哪?心裏可害怕?”小樹葉“沙沙,沙沙沙沙,沙”,非常勇敢的回答:“放心吧。春天,春天我還會回來,打扮樹媽媽!”然後提問:米尼發現了什麼?小樹葉怎麼會離開媽媽?怎樣離開了媽媽?心裏是否害怕?小樹葉發出什麼聲音?說了什麼話?或:秋風起來啦,誰就會離開媽媽?你們想它會飄向哪?心裏可害怕?爲什麼呢?(瞭解知識:樹葉是缺水才落下來的;不是風把樹葉吹下來,而是地球引力把樹葉吸下來的;樹葉不是被搖下來的,而是大樹媽媽爲了明年春天能有更多的新樹葉,才使樹葉落下來的。)

三、幼兒完整的欣賞歌曲,傾聽歌曲的節奏,感受優美的旋律。一起隨音樂打節拍。(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打出來)

(一)集體完整的欣賞歌曲。提問:

1、聽了歌曲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2、歌曲中你聽到了什麼?

3、歌曲叫什麼名字

(二)打節拍感受音樂旋律隨音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出節拍

四、討論談話。

1、小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幼兒表演)

2、討論:小樹葉會飄向哪?小樹葉表現怎樣?是怎樣的表情?(反覆強調)

3、對比兩段不同表情。

五、完整演唱歌曲。

1、集體演唱歌曲,並自由表現。

2、遊戲:會跳舞的小樹葉集體演唱歌曲,一人在中間表演。

六、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形式:集體,分組)1、教師先做大樹,幼兒爲小樹葉。或換角色2、幼兒分組表演(幼兒手拿樹葉)

七、主題昇華討論:還有什麼植物也發生了變化?幼兒聯想。可以做創編替換練習。

八、到大自然尋找更多的變化。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九、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或請家長配合,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更多的植物變化與奧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情感與興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下蛋噦》,唱清歌詞。

(2)藉助圖片,記憶歌詞。

(3)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歡快,並創編小雞的動作。

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尾部開一出蛋小口)、母雞頭飾、雞蛋圖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簍一隻。

下蛋羅--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

(1)教師範唱歌曲《下蛋噦》一遍。

教師提問:“歌曲中有誰?”

幼兒1:有母雞。

幼兒2:有一個大草窩。

幼兒3:還有母雞在下蛋。

(2)教師再次範唱歌曲,並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雞蛋與母雞的“咯噠咯噠咯咯噠”的節奏一致)。

2、學唱歌曲。

(1)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考慮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

①“老母雞坐在哪兒呀?” 幼兒1:老母雞坐在草窩裏。幼兒2:老母雞坐在草地上。幼兒3:老母雞坐在雞窩裏。

②“老母雞坐在草窩裏幹什麼呢?” 幼兒1:老母雞在下蛋。幼兒2:老母雞在高興地笑。幼兒3:老母雞在孵小雞。

③“老母雞下蛋的時候高興嗎?”幼兒1:高興。幼兒2:不高興。

④“老母雞是怎樣叫的?”幼兒1:咯噠,咯噠,咯咯噠。 幼兒2:咯咯噠。 幼兒3:咯咯咯咯噠。 教師完整地小結歌詞。

(2)幼兒學念歌詞,教師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

(3)幼兒學唱歌曲,教師繼續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並將母雞下出的蛋(圖片)放入竹簍中。(學唱數次後,請小朋友看一看竹簍,母雞下了這麼多蛋。)

3、演唱歌曲,創編動作。

教師配帶母雞頭飾,激發幼兒興趣:“老師當雞媽媽,請小朋友當小雞,我們一邊唱歌,一邊學做小雞的動作,看看哪一隻小雞的動作跟別的小雞的動作不一樣。”

幼兒1:雙手放在背後做小雞的翅膀,彎着腰。

幼兒2:雙手握拳,手心向下併攏,兩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雞

幼兒3:上臂夾緊身體,下臂與手自然向身體兩側伸跬上下拍動。

4、尾聲。

我的雞寶寶們玩得都很高興,肚子餓不餓?雞媽媽問,請你們唱着歌,一起跟媽媽到外面捉蟲去。 在幼兒學唱歌曲時,教師用製成串狀的雞蛋演示母雞情景,並將抽出的雞蛋串放在簍中。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 能理解圖譜,並聽着音樂有節奏地表演木匠鋸、刨、錘的動作。

2.樂於用肢體動作表現木匠勞動時的'情景,感受勞動和表演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相關經驗準備(觀看動畫片《小熊貓學木匠》,對木匠做工有初步的瞭解)

2.視頻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學做小木工

1、觀看一段木工叔叔勞動,配上“小木工”音樂的ppt。

2、觀察衆多勞動工具,找出木工叔叔的勞動工具,木匠叔叔用了哪些工具呢?在工作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3、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木匠好嗎?你會用什麼工具來做工呢?請你聽着音樂用動作告訴我。幼兒聽音樂學小木匠

4、師:小木匠你在幹嗎?認可同伴創編的各種動作,學一學其中的一些精彩的動作。

(二)理解圖譜,嘗試表演律動:

1、師: 有的用鋸子鋸木頭,有的用錘子錘木頭,有的用刨子刨木頭。小木匠們你們累不累啊?(我看出來了,小木匠們工作時可快樂的,真是一個個快樂的小木匠。木匠叔叔看見了,很想跟你們說幾句話,我們來聽聽他說了什麼:

2、再次看視頻

(1)木匠叔叔:“ 小朋友,做小木匠可不是很容易的哦,你們聽,我在鋸木頭、刨木花、敲釘子時可有祕密的哦。你們可要仔細地聽,認真地看哦”

(2)什麼祕密?

(3)幼兒說出來就出示節奏譜,配上相應的工具圖

(4)這些工具做工的速度一樣嗎?哪個慢,哪個快?

(5)它們做工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我也來做回木匠,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三)完整欣賞音樂,感知音樂、音樂節奏與圖譜的匹配。

1、教師完整演繹

2、幼兒來調整工具順序。

3、幼兒嘗試跟着音樂看着圖譜完整表演律動

(四)遊戲“團團轉”

遊戲玩法:場地中間分別放置鋸子、刨子、榔頭的圖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站在三張圖片的後面;音樂開始,按木匠工作的順序輪流表演相應動作,間奏時,幼兒按箭頭方向換工具,遊戲繼續進行。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學唱歌曲,能有節奏的唸白。

能有效地理解、記憶歌詞,並參與歌表演。

活動準備

青菜、蘿蔔、南瓜、毛豆等圖片;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

《小兔子的菜園》的伴奏音樂,師幼扮演兔媽媽和兔寶寶,聽音樂蹦蹦跳跳進入活動室。

二、提問導入

小兔子在菜園裏種了許多喜歡吃的蔬菜,你們猜猜都有些什麼?(根據幼兒回答,逐一出示蔬菜的圖片,並有節奏的唸白。)

三、學唱歌曲

1. 小兔子吃蔬菜,學習歌曲第一段

(1) 播放第一段音樂,請幼兒仔細傾聽歌曲內容。

(2) 教師用歌曲中的唸白來回答,即按節奏念:有青菜、有蘿蔔、有南瓜、還有毛豆。

(3)出示節奏圖譜,幼兒邊拍手邊唸白。

(4)再次傾聽第一段後,引導幼兒有節奏地學小兔子吃蔬菜的樣子--"啊嗚啊嗚"。

(5)完整學唱第一段。

2.小兔子種蔬菜,學習歌曲第二段

(1)幼兒傾聽歌曲第二段,小兔子種了什麼蔬菜?按什麼順序種的?

(2)引導幼兒大膽想像種菜的動作,如鋤地、挖坑、剷土、壓土、澆水等。

(3)幼兒學唱歌曲第二段,鼓勵幼兒輕輕跟唱,有節奏地念白。

3、完整演唱歌曲

四、延伸活動

製作"小菜園"

請幼兒把小兔子喜歡吃的蔬菜畫在卡片上,在卡片上貼上牙籤,插在一個泡沫盒上,製作成"小菜園",請小兔子來品嚐。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學習活動:

蘋果歌

活動目標:

1、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學習簡單的仿編並演唱大家聽。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蘋果歌》

活動準備:

1、立體“蘋果樹”(製作成粘貼式,可隨時取放“蘋果”)及蘋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實物或圖片。

2、幼兒已對這些水果有初步的認識。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

1、出示蘋果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蘋果長在什麼地方?

2、出示立體蘋果樹,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3、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活”,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想要的幼兒,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吃蘋果的樣子。

4、請個別幼兒摘“蘋果“。期於幼兒拍手念歌詞。

5、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6、請幼兒輪流摘蘋果,教師與其餘幼兒爲其配唱。

二、仿編歌曲

1、你還喜歡吃什麼水果?這種水果長在哪裏?

2、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編進歌曲中,唱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在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活動導入,隨着音樂伴奏進入活動室,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慾望和新鮮感,在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藉助圖片、動作的幫助孩子們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內容。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音樂遊戲中感知樂曲AABBA曲式結構。

2、感應A段節奏,聽準特定音效。

【活動準備】毛毛蟲玩偶、磁帶。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律動《母雞孵蛋》組織幼兒進活動室。

師:農場裏的雞媽媽要孵寶寶了,咱們一起去看看。(雞寶寶孵出來了,動動自己的小翅膀,好朋友抱一抱)

二、完整欣賞音樂,感知樂曲的內容與情緒。

導語:雞媽媽帶着雞寶寶到草地上吃蟲,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請大家仔細聽聽!

1、完整欣賞樂曲,初步感知樂曲的內容。老師配上簡單的肢體律動。

2、欣賞後提問:音樂裏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三、A段律動遊戲。

1、學習小雞吃蟲的肢體律動。

①練習啄的動作

師:小雞寶寶愛吃什麼?(蟲、米)它們是怎樣吃的?(創編吃的動作)

※老師統一動作,念語詞“小雞吃蟲”由慢到快進行肢體動作練習。

※配樂語詞練習“小雞吃蟲”律動。

②傳遞練習

師:雞寶寶們都喜歡吃蟲子,我們來學學小雞吃蟲。

老師示範,幼兒練習。(念語詞“小雞吃蟲”,慢到快)

念語詞“小雞吃蟲”,引導幼兒由慢到快玩傳遞遊戲(徒手)

師:雞媽媽抓了蟲子,大家一起分享吧

※道具+語詞玩傳遞遊戲

※配樂遊戲(2遍)

2、聽辨音樂,創編木頭人肢體造型

師:雞寶寶吃蟲好開心。可是,農場的後山住着一隻大老鷹,它最喜歡吃小雞。如果老鷹來了怎麼辦?(變各種“木頭人”)(不能動,否則就會被捉走)

※引導幼兒創編木頭造型。

※念語詞練習(聽辨“木頭人”遊戲的樂句)

師:小雞變幾次“木頭人”。(兩次)

※配樂遊戲

四、全曲律動遊戲。

1、全曲完整遊戲,幼兒扮小雞,老師扮老鷹。

小結,討論老鷹的神情和動作。

2、全曲遊戲

在B段中,教師扮演的老鷹可以給扮演小雞的幼兒撓癢癢,動了就被抓走。

3、全曲完整遊戲

師:老鷹一直抓不到小雞,它就想了一個辦法,藏在小雞羣裏頭等待時機。一會兒小雞第二次變“木頭人”時,誰拿到蟲蟲,它就是老鷹。

五、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參觀過鐘錶店。

聽過“鐘錶店”的故事,並玩過有關遊戲。

活動目標

1、引導“鐘錶”用表情動作表達對小學徒感謝,樂於與朋友交往的愉悅心情。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造型動作表現鐘錶,用不同的優美動作表現鐘錶跳的舞蹈。

3、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通過鐘錶造型和小學徒勞動、休息的情節,初步感受A B A c A的結構特點,瞭解A段跳動,B段歡快和C段的柔和的性質以及鐘擺一下一下按照均勻節奏擺動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幫助幼兒回憶聽過的有關故事和玩過的遊戲。

2、聽音樂,重點幫助幼兒分辨小學徒勞動和休息的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的結構,感受B段的歡快和C段的柔和。

3、分段欣賞音樂。聽聽做做,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4、分解練習。聽琴練習有關動作,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音樂。

(1)引導幼兒創編各種鐘錶的形象,如雞鍾、貓頭鷹鍾、魚鍾等。要求幼兒能夠跟隨A段音樂的節奏,一拍一拍地表現出鐘擺走動時活潑、調皮的樣子。

(2)引導幼兒做出小學徒打掃衛生時的各種不同的勞動動作,能盡力按節奏一下一下地做,並能表現出小學徒勞動時輕鬆、快樂的心情。

(3)在練習爲鐘錶上發條的動作時,要求幼兒注意做到一個樂句爲一座鐘上發條。

(4)引導幼兒想出各種休息的動作,並能隨c段音樂,表演安詳、悠閒的舞蹈。

5、完整地跟隨音樂做遊戲

(1)教師扮演小學徒參與遊戲,全體幼兒扮演鐘錶。

(2)幼兒輪流扮演小學徒和鐘錶,聽音樂完整地做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在少數民族的很多盛會中,人們圍着篝火載歌載舞,其樂融融。這類舞蹈動作簡單、易學,隨時可以邀請圍觀的朋友加入舞蹈的行列。由此想到,組織幼兒韻律活動決不應強調舞蹈動作的難度及美觀,而是應該讓幼兒充分體驗結伴舞蹈所帶來的快樂情緒,樂於參加集體舞的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結構與節奏,掌握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

2、大膽探索創編木偶小兔的動作,並能合着音樂節奏運動。

3、享受遊戲情景營造的快樂,發展空間協調能力和結伴交往遊戲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一個。2、錄音機,兔子舞音樂。3、事先請一幼兒扮兔姐姐。

活動過程:

1、幼兒坐成半圓形欣賞音樂,感受快樂情緒。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從跳舞毯那裏帶來一首音樂,你們想聽嗎?(想)好,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幼兒欣賞音樂,並自由做節奏動作,如拍手、拍腿等。

師:“喜歡這段音樂嗎?爲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這是一段非常活潑、熱情的音樂,聽了讓人覺得特別開心,特別想跳舞。”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創編木偶兔子的動作。

師:“噓,告訴你們一個祕密,這音樂說了一個故事—木偶兔子開音樂會的故事。夜幕降臨的時候,森林裏一片安靜,木偶兔子們聚在草地上,圍坐成一個大圓圈,當有魔力的音樂傳來,奇蹟出現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動起來,跳起了快樂的兔子舞。”

師:“讓我們一起變成木偶兔子,起來跳舞吧。”“木偶兔子變變

變—幼兒做木偶兔造型。

幼兒創編木偶兔的舞蹈動作,全體幼兒表演木偶兔子舞。

以“領頭人”的方式,幼兒隨音樂舞蹈一次。

師:“剛纔XX小朋友的動作特別有節奏,有精神。”幼兒跟着學。“XXX小朋友跳舞時笑得特別甜。”幼兒跟着學。

師:“讓我們有精神地、快樂地再來一次。”幼兒隨音樂再表演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學的方式,學習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

學習第一個基本動作:兔跳。

師:“學會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參加兔子音樂會,讓我們好好想想辦法。”(兔姐姐跳上)

師:“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們。”

師:“兔姐姐,你去那裏呀?”

兔姐姐:“我要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呢!”

師:“太棒了!你能不能帶我們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狀):“行是行,可是你們會學兔子跳了嗎?”請幼兒上來學兔子跳。

兔姐姐:“對了,兔子跳是用腳尖輕輕地跳,低低地跳,像我這樣。還要有節奏地跳,瞧這樣。”示範:

前後前前前;1234。

(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學習第二個基本動作:兔子蹦。

兔姐姐:“木偶兔子們跳得真不錯,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來的動作就更好看了,瞧我這樣。”示範:

前後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

(跳跳跳跳跳,踢腿踢腿踢腿踢腿)

“如果你們學會了這個動作,就可以去參加兔子音樂會了!BYE—BYE。”(兔姐姐下)

教師講解師範動作難點:伸出腿,勾腳尖,另一條腿曲膝。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4、組合兔子跳和蹦兩個基本動作。

師戴上頭飾:“現在,讓我這個兔姐姐帶你們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吧。不過天黑了,森林裏可能會迷路,小兔千萬不要掉隊!”

衆幼兒用基本動作組合成韻律動作前行。

師:“瞧,這裏就是開音樂晚會的大草地。咦?怎麼沒人?”

錄音機傳出有魔力的聲音:“親愛的兔子朋友們,你們來遲了,今天的舞會已經結束,請你們明晚七點鐘準時來參加我們的兔子音樂會。BYEBYE—”

師:“今天我們練兔子舞遲到了,讓我們回去休息休息,養足精神,明天再來!”幼兒喝水休息。

5、進一步熟練韻律動作,享受遊戲情境的快樂。

兔姐姐上:“小兔子們快醒醒,我們要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啦!讓我們坐上動物快樂小列車,出發吧!嗚—”幼兒雙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車狀,蛇行韻律成圈狀。

師:“終於來到目的地,讓我們到大草地上找個位置,等待音樂會開始吧。”

錄音機傳出有魔力的聲音:“哈哈,親愛的兔子朋友們,兔子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在今天的舞會中,我們將選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爲我們的小舞星,併爲他戴上最美麗的花環。好!讓我們隨着音樂盡情地跳起來、動起來、扭起來吧!”

勁舞音樂響起,衆幼兒表演創編的木偶兔子的各種舞蹈動作。幼兒推選出若

幹名小舞星,師爲他們戴上花環,並祝賀他們。

延伸活動:

全體再表演一次韻律活動,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了,我很投入地進行着這個活動,孩子們也在積極配合……活動結束後,武老師及其他老師及時爲我做了點評……我用心聽着老師的每一句話。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這是一種新的嘗試,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和鍛鍊機會。作爲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節活動孩子們和老師融爲一體,感受到了音樂所帶給他們的快樂。

教師的動作、表情、語言都不錯……”不足的是在設計《兔子音樂會》的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幼兒盡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膽地表現和體驗,從而來感受音樂所帶給他們的快樂。音樂是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極大的感染力。在幼兒獲得愉悅的同時,通過欣賞音樂、講故事等方法來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從而來大膽表現木偶兔的動作。

其次,在聽完木偶兔子故事後,不應讓幼兒單純地做兔跳和蹦的動作。應讓他們自由發揮,兔的動作可以很多種,不只是跳、蹦,還可以走、拍手、跺腳等。在嘗試創編木偶兔子動作的過程中,通過引導他們仔細聽,並聯系音樂做即興的肢體動作外,還可通過語言、表情來引導幼兒,讓幼兒不但能聽到老師所說的內容,而且還能自己創編動作。讓所有幼兒都能參與進來,增加師生與幼兒互動的機會,來滿足幼兒的期待感。

在活動中不能讓幼兒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動靜結合,這樣孩子們纔不會覺得累……最重要的要給每位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還要鼓勵每位幼兒!通過幼兒身體動作的參與,可以促使幼兒自然地投入音樂,使教師與孩子融爲一體,充分感受音樂所帶給的快樂。這樣,課堂的氣氛便會更加的活躍起來。

在這次公開教學過程中,我積累了很多的經驗與教訓,這僅僅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和鍛鍊機會。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組織一些音樂活動,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作品,薰陶孩子的樂感,並培養他們大膽地表現音樂!我會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動腦、多詢問、多反思,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請教。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快且跳躍和慢且連貫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情感。進一步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

2、在老師的啓發幫助下,學習爲歌曲創編第4段歌詞。

3、學習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創造、合作表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頭飾:(豬小弟、豬媽媽、小羊、小兔)。

活動過程:

1、猜謎語。

教師請幼兒猜謎:“肥頭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飽睡大覺,走路搖着小尾巴,嘴裏唱着哼哼調。”猜一動物名稱。

2、學唱新歌

1)聽音樂《豬小弟》,進行提問:“豬小弟去找了誰?發生了什麼事?分別又說了什麼?”幼兒進行模仿小動物們所說的話及進行創造其動作。

2)幼兒跟着錄音機唱新歌1~3段,並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對白處-“髒死啦!走開”念出其厭惡、討厭(與幼兒進行討論)

2)啓發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師進行提問:1、豬小弟找朋友玩時,他的心裏怎樣(高興)應該怎麼來唱(稍快且跳躍)2、豬小弟哭着回家時他的心裏又是怎樣(傷心)應該怎麼來唱(慢且較連貫)

3)隨音樂〈洗澡歌〉做洗澡的

動作。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啊?哦是小豬在洗澡!讓我們一起來跟着音樂做一做洗澡的動作。”(隨音樂與幼兒做洗澡動作)

4、創編第4段歌詞,讓幼兒知道乾淨的孩子人人愛。

1)音樂停止,出示乾淨小豬。師:“澡洗完啦!小豬變得怎麼樣啦?(與幼兒進行討論)這時的小豬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時,他的朋友會怎樣來對待他呢?豬小弟變乾淨了,他的心情怎麼樣?會說些什麼?”

2)教師幫助幼兒創編歌詞並填入歌曲中。

5、分角色進行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背景

《數鴨子》這首歌曲生動活潑,富有節奏感,歌詞淺顯易懂,深受幼兒喜愛,甚至許多幼兒聽着聽着便已回唱了,並且模仿小鴨子叫着。我們立即抓住這一有利教材,對此曲進行改編,編成了二聲部合唱的遊戲活動,並製成了電腦課件,提供給幼兒看圖創編小鴨叫聲,使幼兒在學小鴨叫聲中進行合唱,從而促進幼兒友好合作,及感受到歌聲和諧的美。

二、活動實錄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二聲部節奏配樂。

2、創編小鴨子的叫聲,探索二聲部節奏配樂,注意歌與節奏聲二合一協調統一。

3、充分享受音樂探索活動的快樂,體驗和聲的美。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幼兒已瞭解歌曲主要情節內容,會唱《數鴨子》歌曲。

活動過程:

一、聽《小鴨子》音樂,幼兒舞蹈進場。

要求 :兩兩合作舞蹈。

師:小鴨們,讓我們同好朋友一起去游泳吧。

二、續教歌曲《數鴨子》

(一)回憶歌曲《數鴨子》

引導幼兒看多媒體歌唱,要求唱出小鴨子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的聲音變化。

師:我們上次學過一首我們鴨子的歌,它的名字叫什麼?

幼:《數鴨子》。

師:這首歌曲第一部分講了什麼?

幼:小鴨子從遠處游來。 師:遠處游來小鴨子的叫聲有什麼變化?

幼:越來越響。

(二)通過傾聽音樂,嘗試探索小朋友歌唱與小鴨子說話情節匹配

師 :小鴨子非常願意和大家做朋友,說心裏話,你們聽聽歌中哪些地方小鴨子和小朋友在一起說話(幼兒聽音樂後交流)

幼A:小鴨子游過來後。

幼B:小朋友唱歌的時候。

評析:幼兒在背景音樂情景下,清晰回憶歌曲情節,想象小鴨們何時去和小朋友說話。

(三)幼兒創編節奏引導幼兒進行歌聲節奏二合一配樂演

唱,體驗和聲的美。

1、引導幼兒創編節奏,嘗試與師配合“學小鴨說話”。

師:你覺得小鴨子會怎樣說話(幼兒討論後個別幼兒交流,教師根據幼兒創編的節奏點擊電腦,顯示節奏,師唱歌,幼兒集體學小鴨子說話,要求幼兒不受他人干擾,並且請幼兒說說融合的感覺。)

幼A:嘎嘎|嘎嘎嘎|

幼B:嘎嘎 嘎|嘎嘎嘎|

評析:幼兒在師引導下想象出各種節奏的小鴨叫聲,特別利用電腦課件,將幼兒創編的節奏顯示出來,幼兒十分感興趣,注意力也十分集中,積極主動的參加創編活動。並且與師進行配合,歌聲和諧、動聽。

2、幼兒選擇最喜歡的小鴨子說話節奏,邊看多媒體課件邊分角色配合。

第一遍要求看自己的聲部圖譜演唱。

第二遍要求歡快地演唱、說話,歌聲與節奏協調一致。

評析:幼兒創編了各種小鴨叫聲,個個十分欣喜。抓住此興趣點,循序漸進的讓幼兒投入角色進行合唱,促進幼兒間相互合作。特別是讓幼兒在看多媒體時,引導幼兒感受小鴨的歡快情緒。從而促進了幼兒情感上互動,表現小鴨的心情,同時又提高了幼兒合唱的綜合素質。

三、小鴨子說的話各種各樣真好聽,我們下次再來和他們說心裏話吧!我們除了小鴨子是好朋友,還有其他更多的朋友,讓我們找個朋友玩個《猜拳遊戲》吧!

評析:這一部分是活動的尾聲,讓幼兒對這次創編活動及二聲部節奏配樂有一定的延續性,激發幼兒再創編的慾望。最後,又以《猜拳遊戲舞》結束,充分讓幼兒享受合作帶來的歡樂。

三、活動評價

整個活動我們圍繞幼兒的興趣點,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各種小鴨叫聲,並有機結合電腦課件,初步幫助幼兒進行二聲部節奏配樂,感受音樂歡快的氛圍,激起幼兒情感共鳴和表現慾望,使孩子的內心情感自然宣泄出來。此外,在數鴨子合唱遊戲中,“小鴨”與“小朋友”兩角色的情感交流、歌聲融合,更充分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享受到了合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