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喲”樂句反覆出現,此活動重在讓幼兒學會辨別該句的節奏,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樂曲,演奏中注重培養大班幼兒的分工、合作意識。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欣賞、熟悉樂曲,然後師幼共同觀察圖譜,讓孩子比較自主的學習表現曲目的節奏,進行小小的律動,最後通過奧爾夫樂器演奏曲目,達到全班幼兒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並藉助模仿動物,身體小律動等方法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特點,創編歌詞。

2、辨別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和樂器表現節奏“XX XX |X—|”。

3、提高觀察圖譜,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咿呀咿呀喲》音樂。

2、節奏圖,完整圖譜、水彩筆一支。

3、手搖鈴、打棒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律動

隨音樂《咿呀咿呀喲》進場

師:春天來了,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發芽了,讓我們去森林裏快樂的玩耍吧!

二、傾聽音樂

師:今天我們來到了大森林裏,可是這兒怎麼一個小動物都沒有啊?哦!原來它們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藏在了這首好聽的音樂中,我們再來聽一聽都有誰?

師:音樂裏都有誰?

這段音樂裏藏了這麼多動物,你們的耳朵真靈!

三、感受音樂

(一)節奏練習

1、師:除了動物的叫聲以外,老師還發現這段音樂裏有一句話特別有趣,誰剛纔聽出來了?

師:原來是“咿呀咿呀喲”,你們聽得這麼認真,小動物們覺得你們很聰明,要考一考你們,(出示節奏卡),看誰能用小手拍出這個節奏?”(師幼一起拍一拍,學一學)。

2、師:老師還把音樂裏的小羊請了過來,它要和你們打招呼:“我是一隻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請你也做一種小動物,像小羊這樣用叫聲給大家打招呼。(鼓勵幼兒創編歌詞)

(二)根據圖譜尋找固定的樂句出現的規律。

1、師:你們唱的這麼好,小動物就帶來了一份神祕的禮物,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幅圖譜,我們跟着音樂找找“咿呀咿呀喲”,找到了要像剛纔一樣拍拍小手喲。(教師隨音樂用筆沿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喲”出現時,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2、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個樂句都出來的,圖譜裏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喲”呢。(師幼共同認識圖譜,比如鋸齒線是爲了突出節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讓我們再來跟着音樂聽一聽,找一找吧,師幼共同跟着音樂律動。

師:聽到“咿呀咿呀呦”時除了剛纔的動作,你還想用什麼動作表示呢?

你們想到了這麼多動作,那我們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表演這段音樂。(再次欣賞音樂,幼兒離開位置,自由起舞,師幼一同自由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作,也可以是各種不同小動物的形象動作)。

四、樂器演奏。

師:大家表現的都很棒,現在森林裏決定舉辦一次演奏會,請你們做小小演奏家,我們先來把我們的樂器寶貝請出來。

(出示打棒,手搖鈴,教師簡單介紹,請幼兒學習演奏“咿呀咿呀喲”的節奏)

師:第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來演奏“咿呀咿呀喲”前面的節奏,“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請你們來演奏。(提醒幼兒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時鼓勵幼兒)

師:互換樂器,請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圖譜來演奏這段音樂,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節奏,手搖鈴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喲”,如果沒有輪到你,那麼你的小樂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細聽,我們來試一次。(教師根據圖譜,引導幼兒演奏)

五、結束環節

師:你們都是很能幹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這麼好!演奏會結束了,現在我們要做動物園裏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體起立,小兔子們豎起自己的耳朵,讓我們跟着音樂節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師收樂器,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這一集體教學活動給人的強烈感受是趣味盎然、充滿魅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營造了一個有情、有趣的音樂“童話世界”,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感受音樂快樂的同時發展着音樂的智慧和素養。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是這首樂曲中一個非常鮮明的音樂元素,於是所有活動環節就圍繞這最具感染力的樂句而展開。首先,我通過引導幼兒充分地傾聽,讓幼兒主動地尋找樂句、聽辨樂句。接着,我通過演示圖譜,將動態的音樂轉變成靜態的畫面,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樂曲的結構,發現樂句出現的規律。最後,我引導幼兒通過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來進一步表現固定樂句和音樂節奏。

這個教學活動趣味盎然、富有魅力,遊戲化情境自然、合理,使整個教學活動富有意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遊戲、樂器伴奏、動物扮演等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2.瞭解音樂的兩種不同節奏並感受音樂的強弱。

3.在樂器伴奏活動中提升節奏感,掌握恆拍。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目標重點】:

聽辨音樂速度(節奏),音樂的強弱。

【目標難點】:

對恆拍的掌握和合奏樂器表演。

【活動準備】:

道具:軍鼓,碰鈴若干,大小貼紙若干;

音樂:《鞋匠之舞》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T:小朋友們,今天大森林裏要舉辦一場森林舞會,你們想去參加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我們先來聽一聽今天舞會上的音樂。

播放音樂《鞋匠之舞》。(教師編舞步),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跳。

2.分析音樂的強弱

T:音樂已經結束了,那我來問個問題,你們聽到了幾段音樂?

這兩段音樂給你們什麼樣的感覺?誰來說一說?

T:我們發現了,第一段音樂聽上去沉重一些、渾厚一些,那我們用大的音符來表示;第二段音樂聽上去明亮一些、輕鬆一些,那我們用小的音符來表示。(教師分別在黑板上貼大小音符各一張,表示兩段音樂。)

第一段音樂:

T:小朋友們已經知道這段音樂的聲音比較沉重、渾厚,那我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段音樂適合哪些動物來跳舞呢?(請小朋友表演,可表演多種動物。先是個別表演,然後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聽着音樂表演)

第二段音樂同第一段

3.樂器伴奏(分析音樂的節奏)

T:小朋友們,你們還聽出來兩段音樂的其他不同的地方了嗎?(回顧第一環節中的律動遊戲,讓小朋友想起兩段音樂的節奏不同,同時聽音樂貼大小貼紙,輔助幼兒掌握節奏。)

用不同的節奏,拍身體各個部位

T:沉重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慢,是……的節奏,明快的一段音樂速度比較快,是……的節奏

T:今天舞會上爲你們準備了好多樂器(軍鼓、碰鈴若干),小動物們想邀請你們來爲他們伴奏,你們願意嗎?

T:小朋友們請拿出你們座位後面的樂器來。你們知道怎麼伴奏嗎?

軍鼓的聲音是怎樣的?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碰鈴的聲音是怎樣的?)

那跟前面兩段音樂中的哪段音樂有一樣的特點呢?

T:那麼在待會兒的樂器伴奏中我們就邀請拿軍鼓的小朋友聽着第一段的音樂伴奏,拿碰鈴的小朋友聽着第二段音樂伴奏。

T:那現在我請拿到樂器的小朋友分爲兩隊(播放音樂)

(強化幼兒對聲音強弱的感知,使懂得不同的樂器對應不同的小動物跳舞的音樂)

4.森林舞會

T:舞會即將開始,我們需要十位小小音樂家,其餘的小朋友就一起來模仿小動物跳舞吧。(選出十個小朋友,請其餘的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T:森林舞會開始羅~

音樂響起,小小音樂家們聽着音樂敲打自己手中的樂器,其餘小朋友聽着音樂模仿動物跳舞(要求踩準節奏)

在歡樂的舞會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我講授了《森林舞會》一課,學生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他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可以互相啓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能根據音樂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動作,並能聽音樂按時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3、培養孩子注意傾聽的能力,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錄好的音樂“誰是小熊”若干遍。

2、小熊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打招呼:

“你們好!你是漂亮的女孩子,你是聰明的小男孩,我還知道你都是大班的小朋友······”(根據幼兒當時表現的情況進行簡短的,爲孩子創設一個輕鬆的活動環境,拉近幼兒和老師之間的距離。)“那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簡單的。)

二、熟悉歌詞:

1、“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出示小熊)這是誰?”“你們知道他是一隻什麼樣的小熊嗎?”(教師講解,這隻小熊幹什麼都慢吞吞的,吃飯慢,走路慢,說話也慢的一隻小熊。

“你們喜歡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嗎?”

“那我們來玩一個‘娃娃找家’的遊戲,看看誰是那隻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好嗎?”

2、老師和幼兒一邊玩遊戲一邊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有節奏地說歌詞,和幼兒一起手拉手走成圓圈,小椅子比老師和幼兒的人數少一把,也圍成圓圈。當說到我們要找到他時,幼兒和老師迅速找到一把椅子坐下,代表找到了家,沒有找到椅子的小朋友就是那隻慢吞吞的小熊。

老師問:“小熊是誰呀?”

引導幼兒回答:“小熊就是他。”同時,指着那隻“小熊”。鼓勵“小熊”後,遊戲繼續開始。

2)根據幼兒掌握歌詞的情況,遊戲反覆進行幾次。

三、邊唱邊跟音樂做遊戲。

1、“有一個喜歡聽音樂的人把這個遊戲配上了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幼兒和老師一起欣賞音樂。)

2、“這首歌裏除了用唱的方法,還用什麼方法告訴我們歌詞了?”

3、再次欣賞音樂,提問:“你聽了沒有歌詞的地方想做什麼動作?” “有歌詞的地方呢?”(幼兒討論,師引導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4、“那我們就聽着音樂來試一下,加上自己想的動作。”

幼兒聽歌曲做遊戲,體會歌曲節奏的快慢,以及間奏處怎麼處理。

5、 “中間沒有歌詞的地方我們應該怎麼做呀?”

發現問題:“聽到什麼聲音時我們馬上坐下。”(嗒的聲音)

6、問題:兩個人做到同一把椅子上怎麼辦?······

7、最後一遍小椅子的把數同幼兒的人數,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家”,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

“你們真棒,這麼快就學會這個小遊戲了。你們玩兒的高興嗎?累不累?今天我們就玩到這裏,下次我會帶更好玩的遊戲給你們,再見。”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的內容,懷念紅軍爺爺,瞭解革命老人,尊敬革命老人。

2、喜愛學唱革命歌曲。

二、活動準備:

給孩子們講過紅軍的故事。

三、活動過程:

1、欣賞與感受

①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意義。

②熟悉歌曲中的歌詞。

理解歌曲的內容幼兒在欣賞中,教師可用語言激發幼兒去感受,當年紅軍生活艱苦,沒有糧食,吃草根:沒有棉布、穿草鞋,他們卻在中秋節爲娃娃們打月餅。紅軍爺爺關心小娃娃;小娃娃關心、敬愛革命老人等感人情景。在欣賞中,幼兒可能會出現許多的提問,教師可讓幼兒討論,也可以直接解答。由於孩子的情感形成是來自外來的影響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因此反覆欣賞歌曲,強化記憶,能使幼兒的情感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加大革命傳統教育的影響和尊敬革命老人的情感。

2、學唱與表演。

①聽老師完整地演唱一遍。

②集體學唱,師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樂和節奏,共同學唱歌曲,讓幼兒基本熟悉歌曲與內容。

③講述歌詞,通過提問歌曲中的歌詞內容,可讓幼兒反覆強化記憶,以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歌中的寓意與情感,以教育與影響幼兒。

④自由組合,結伴學習唱歌。

⑤幼兒可根據歌曲的節奏,內容自編表演的動作,在"我來表演"中,充分發揮幼兒創編的能力以及對音樂對情感的感受力與表達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目標

學唱歌曲,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火箭上升的狀態。

把自己想像爲火箭,感受飛向太空的快樂。

準備

活動前,幼兒已經積累有關火箭、衛星等航天器發射上天的經驗。

背景圖三張,分別是地面場景(地面、樹木、房屋等景象)、藍天白雲場景(天藍色的天空上,白雲朵朵)、宇宙星空場景(紙上塗藍色或黑色背景,上面畫金黃色、銀色的星星、星球等)。將三張背景圖依次夾在活動黑板上,根據樂曲和情景變化的需要來翻頁,以象徵場景的變化。

黃色、紅色皺紙帶分筐放置

過程

我是火箭

你在電視裏看到過火箭上天嗎?火箭是怎麼上天的?

請幼兒想像自己的身體是一艘火箭,正在向太空發射,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火箭上升的狀態,如手臂向上伸,成三角狀,踮起腳等。

每個幼兒都是火箭,在"發射"口令"10、9、8、7……2、1,點火發射"下達後,幼兒扮演火箭一同"升空"。

火箭之歌

模擬"火箭"發射狀態後,幼兒跟隨老師學唱歌曲第一段,強調火箭正在沖天升空,幫助幼兒記憶第一段歌詞。

火箭飛到了藍天中,火力繼續加大。教師變換背景圖,幼兒跟學第二段歌詞。

火箭終於穿過雲彩,穿過天空,飛到太空中了。教師變換背景圖,幼兒學唱第三段。

跟隨教師完整地哼唱整首歌曲。

乘火箭上天

幼兒在身後衣服邊上用回形針別上紅黃皺紙的"火箭焰火",蹲在地上做好發射的準備。

火箭們準備好發射了嗎?大家一起倒計時,10、9、8……2、1!嗖!嗖!

教師彈奏音樂,幼兒邊唱火箭之歌,邊表演火箭升空情形。

唱到第二段時,教師更換背景圖,火箭飛上天空,幼兒表演火箭正在加大火力的情形。唱第三段時,繼續更換背景圖,幼兒放慢運動速度,蹲下,彷彿火箭飛入太空,最後降落到月球上

重複遊戲數次。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運用多種形式練習穩定的節奏感,初步培養幼兒的多聲部協調配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撲克牌1副,插牌用的底卡4條(自制,以便將幼兒創作出的節奏卡片展示出來)。

2.金屬類(三角鐵、碰鐘等)、木製類(雙響筒、響板等)、散響類(串鈴、鈴圈等)、鼓類4類樂器與幼兒人數相等,分類擺放在小椅子下面。小椅子在活動室內擺成半圓。

3.金屬類、木製類、散響類、鼓類打擊樂器卡片4張,磁板1塊。

4.錄音機,《老友進行曲》、《鈴兒響叮噹》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聽《老友進行曲》,一個跟一個走進活動室,按順序坐在小椅子上,隨音樂拍手。

教師在幼兒面前的地上擺8張背面向上的撲克牌(簡稱白卡片),即白白白白 白白白白。教師從左到右指卡片,幼兒看教師指揮打拍節。(教師注意在指揮這8拍時,正好與《老友進行曲》的一個樂句合拍。)

幼兒節奏拍穩定後,教師任意將一張白卡片翻過來(正面向上的撲克牌簡稱花卡片),表示拍到這一張時空拍。

如:白花白白 白白白白

拍空拍拍 拍拍拍拍

教師可任意改變花卡片位置,同時點指卡片指揮幼兒拍節奏,遊戲玩到《老友進行曲》結束。

2.提問:剛纔玩的花卡片、白卡片遊戲還可以怎麼玩?

(1)花卡片代表一個字,白卡片代表一個字。

如:白白花白 花花白白

叮叮噹叮 噹噹叮叮

(2)花卡片拍身體的一個部位,白卡片拍身體的一個部位(即聲勢)。

如:白花白白 花白花白

手腿手手 腿手腿手(拍)

3.請幼兒擺卡片設計語音和身體聲勢。

幼兒分4組圍坐,每組發8張牌,1個插牌用的底卡。幼兒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分別將每組插好的卡片貼在磁板上,各組幼兒到前面表演自己創編的節奏及語音、身體聲勢,其他幼兒跟着學一學。

4.猜一猜,花卡片和白卡片還有幾種玩法――用打擊樂。

幼兒自選樂器坐在相應的小椅子上,師生協商哪一類樂器打哪一條節奏卡片。將4類樂器卡片貼在相應的節奏卡片旁。此時花卡片代表空拍。

(1)放《鈴兒響叮噹》音樂一段,各組幼兒敲打擊樂,教師指揮。各組可調換節奏卡片。

(2)教師提建議:4類樂器和4種節奏一起打,每1組請1名幼兒指揮,放《鈴兒響叮噹》音樂,練習一兩遍。

如果4類樂器合在一起打,幼兒掌握不了,也可以兩類樂器打一種節奏卡片,另兩類樂器打另一種節奏卡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理解歌詞內容,有“要爲長輩服務”的願望,激起“尊敬長輩”的情感。

·感受襯詞“呦”給歌曲帶來的親切感覺,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敬老節的由來

·下個星期一是敬老節,你知道這是誰的節日嗎?

·爲什麼把重陽節又稱做敬老節?

·:敬老是我們人的傳統,老人年輕的時候照顧我們,辛苦了很多年。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也長大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關心、照顧他們了。

·你準備怎麼樣爲爺爺奶奶過節?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欣賞後提問:

1、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好寶寶》,你覺得歌曲裏的孩子是好寶寶嗎?爲什麼?

2、什麼叫“不撒嬌、不胡鬧”?

3、好寶寶做什麼事情會讓爺爺奶奶覺得很舒服?請你用歌詞來回答我。

4、咚咚咚咚|咚咚|是什麼聲音?(用動作——捶拳捶出節奏)

·帶着問題第二次欣賞:請你仔細聽聽,歌詞裏有什麼特別好聽的地方嗎?

·教師範唱,幼兒感受襯詞帶來的親切感覺

三、學唱歌曲

·跟着音樂練習語言節奏

·個別幼兒演唱襯詞,其他幼兒區分哪個唱地好,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願意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歡樂與情緒。

2. 掌握休止符和跳音,利用不同形式進行演唱。

3. 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 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 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蠶豆花》,感受歡樂的情緒。

難點:唱準休止符和跳音。

活動準備:

圖片、圖譜、蜜蜂翅膀;實現觀察過蠶豆花的相關知識,包括觀察過蠶豆花。

活動過程:

一、談話、觀看圖片,引題。

1. 你們有沒有觀察過我們自然角的蠶豆,有了什麼變化?花兒長得怎麼樣?像什麼?(圖1)

2. 圖2:一簇簇的蠶豆花是怎麼長的?——長得一排排

3. 小結:蠶呀蠶豆花呦,一呀一排排,像蝴蝶呦呦呦呦飛田間。畫面真美!

二、學唱歌曲,解決重難點

這幅美麗的蠶豆花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讓我們來聽一聽!

1. 教師邊彈邊唱。提問:聽到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

2. 幼兒跟念圖譜。

3. 師幼看圖譜學唱。(伴奏)

4. 這首歌曲給你怎麼樣的感覺?再仔細聽一聽,這首歌曲中那裏唱得特別開心,像在跳舞?教師邊彈邊唱。

5. 認識跳音,學唱跳音。在哪裏,聽出來了嗎?小耳朵真靈!教師出示跳音符號,這是什麼符號?——跳音。遇到跳音符號時,我們應該唱得一跳一跳的,想在輕輕地拍皮球。我們來試一試!

6. 幼兒學唱歌曲。“接下來讓我們用開心的聲音再來讚美一下蠶豆花。

7. 學唱休止符。這首歌曲除了跳音還藏着一個小祕密,叫休止符。仔細的聽老師唱,看看你們能不能把它找出來。教師邊指圖譜邊清唱,有休止符時做誇張的停嘴動作。

8. 休止符表示停頓,它藏在在哪裏,聽出來了嗎?

圓圓的圈就是休止符,它表示要停頓。試一試怎麼樣!

9. 完整演唱(1-2)遍。

10. 取名。好聽的歌兒還沒有名,給取個名字!

11. 遊戲“蜜蜂採蜜”:另一位教師扮演蜜蜂,“蜜蜂來採蜜了,誰唱的好聽就能吸引蜜蜂到你的頭上採蜜,她還會邀請唱得最好的和她一起去採蜜呢,準備好了嗎?用自然、好聽的聲音美美的`唱,特別要注意跳音和休止的地方。

三、初步學唱第二段

其實這首歌還有第二段唱的是蠶豆花謝了結出了——豆豆,聽一聽。

1. 教師邊唱邊出示圖譜。

2. 跟着琴聲、看着圖譜我們一起來唱第二段。

3. 完整演唱。

四、自然結束。

歌聲真美,我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一片蠶豆花在微風中飛舞!

活動反思:

每年四月,是蠶豆長勢最好的時節。在一次野趣活動中,我們路過了一片蠶豆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蠶豆長勢茂盛,而且正是開花時節,花朵在風中搖曳,就像一隻只蝴蝶飛舞。想起了我們的音樂活動剛好有這節課。所以帶領孩子們一起觀察了蠶豆的生長環境以及蠶豆花的顏色、形狀。並且跟孩子們講解了,蠶豆成熟後的樣子。

有了之前的生活經驗鋪墊,孩子們對於蠶豆花的瞭解比較多也很容易。所以對於歌詞的理解沒有什麼困難和疑惑。當我輕聲地哼着曲調時,孩子們頓時被這富有節奏感的曲調吸引了。當我唱到“呦呦呦呦”的時候,孩子們都笑了。而且也不禁跟着我唱了起來。

所以在完整欣賞以後,我就帶孩子們用“啦”字開始哼唱旋律。孩子們哼唱的時候雖然有點不着調,但是興趣卻很高。所以我就用了,我唱歌詞,孩子們唱啦的形式進行演唱。接着,我用啦字唱,孩子們唱歌詞。

唱了幾遍以後,孩子們漸漸熟悉了旋律。就開始完整的演唱歌曲。在學習歌曲中,發現,第一段明顯比第二段唱的熟練很多。所以使用圖譜結合歌詞,再多次朗讀了歌詞,再回頭學習歌曲時,果然效果比較好。

最後,孩子們通過男女分組唱還有小組分組唱的形式,孩子們學會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結構,並能用彈奏、點指、舒展等相應動作表現“ABACA”的迴旋曲結構。

2、通過故事情節、樂曲圖譜和遊戲情境,讓幼兒充分感受與表現,主動建構對音樂的認知。

3、知道助人爲樂的道理,在兩兩互動學習表現中體驗同伴合作、共同遊戲的快樂。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音樂《化石》、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他有許多的公主和王子,有一天被外星人用魔法變成了是木頭,不能說話,也不能動了。國王非常的傷心,每天都在想辦法解,救王子和公主。他的誠意感動了山上的魔仙,魔仙準備解救他們。

2、師:魔仙有兩種神奇的魔法:彈奏法和點指法。

二、

1、今天老師帶來了非常好聽的音樂,講的就是魔仙用彈奏法和點指法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完整音樂)

2、師:誰來告訴我,你聽到了魔仙使用了什麼方法?(幼:彈奏的魔法、點指的魔法)出示彈奏法和點指法的圖譜

3、師:魔仙使用了彈奏和點指的魔法,王子和公主怎麼樣了?

(幼:動起來了)出示動的圖譜彈指法:

1、師:那小魔仙是怎麼樣彈奏的呢?(幼兒自由的彈彈)教師示範彈:

(1)師:哦!原來小魔仙彈奏的時候想小跳蚤一樣的,小魔仙有的時候彈得短,有的時候彈得怎麼樣啊?(幼:有的時候彈得長)

(2)師:彈得長的時候是怎麼彈的?仔細聽哦!(教師示範: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0)

(3)師:我們把短的和長的連起來彈彈看(彈彈彈彈彈0彈彈彈彈彈0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0)

(4)師:我們現在聽着音樂一起來彈一彈(播放音樂1慢)

(5)師:哇!小朋友們聽着音樂也玩的這麼好,太了不起了。現在音樂加快了,你們能彈嗎?我們一起來試試!(播放音樂2快)

2、師:魔仙除了會在手臂上彈,還會在哪裏彈?(還會在身體的哪些部位彈呢?)幼兒自由回答(師幼一起試一試)師:現在我們把手臂、胸前、腰上和腿一起連起來彈彈,(注意了,在換地方的時候馬上就要換過來,聽音樂哦!)師:(彈彈彈彈彈0彈彈彈彈彈0彈彈彈彈彈彈彈彈彈0)是第一句,小魔仙總共彈了幾句?(幼兒回答:4句)

3、師:哦!四句是不是?我們呀用四個彈奏的手來表示四句。

(出示彈奏手圖)每句話幾個部位?(幼:一個部位)點指法:

1、師:現在我們來看看魔仙是怎麼點指的呢?(幼兒自由回答)

2、師:現在我來點,你們來做王子和公主來動一動啊!(點動一動)師幼一起試一試

3、師:音樂裏小魔仙有的時候點的慢,有的時候點的怎麼樣?(幼:快)快的怎麼點?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4、師:我們一起來聽音樂,看看魔仙是不是這樣點的,好不好?(聽音樂3)

5、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魔仙慢慢的點了幾下呢?(幼:4下)快快的點了幾下?誰願意上來數一數?(請一名幼兒來數一數)每一次都是從低往?(高)他點快點了幾次?

6、師:現在我們要在我們的身上點一點。(聽音樂3)

7、師:魔仙用彈奏法和點指法以後公主和王子怎麼樣了?(聽音樂4)(出事動的圖片)師:剛纔王子和公主是哪裏先動起來的?(身體先動起來的是不是?)教師畫身體動先後圖(身體、一隻手、另一隻手、一隻腳、另一隻腳)

8、老師:現在我們的一隻手是魔仙富有魔法的手,我們的身體是王子和公主,我們來看看魔仙運用彈奏法和點指法的前後順序是什麼樣的?準備好了!(完整音樂)練習完整動作。

9、師:誰來告訴我魔仙是先試用什麼方法?在使用什麼方法?(彈奏法、點指法、彈奏法)

10、然後王子和公主就有點動起來複活了,最後魔仙爲了讓公主和王子趕緊從雕像裏出來,魔仙用了什麼魔法?(幼:彈奏法)

11、師:魔仙用的彈奏法每次有什麼不一樣?(幼:前面兩次一樣長用了四隻手錶示四句,最後一次用了兩隻手表示兩句)

12、師:還有什麼不一樣?(幼:前面兩次用黑色的手,最後一句用紅色的手)爲什麼最後一次用紅色的手?(彈得很有力才能把王子和公主解救出來)

13、師:現在我們再來跟着音樂彈一次,看看音樂裏是不是和我們說的一樣。(完整音樂)師幼一起聽音樂玩一次。

三、遊戲

1、師:孩子們魔仙成功的解救了王子和公主,和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人,我們都應該向她學習是不是?(幼:是)那你們想不想也來扮演一下勇敢的“魔仙”和幸運的王子公主(還現在誰來扮演“魔仙”和“王子公主”)

遊戲規則:兩人一組,自己商量角色分配前奏:“王子或公主”變好雕像準備。)遊戲次數看時間安排。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旋律。

2、通過演唱歌曲,使幼兒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

3、會看指揮進行雙聲部合唱練習,體驗與同伴協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鋼琴。

2、幼兒會演唱《搖籃曲》

活動過程:

一、發音練習

1、演唱歌曲《搖籃曲》

第一遍:用“啊”和“恩”來演唱。

(點評:通過正確的發音方法,引導幼兒表情優美的演唱。提示幼兒張開嘴吧、自然發音。讓幼兒感知唱歌的方法,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遍:用歌詞唱。

(點評:提示幼兒正確發音,注意表情,爲幼兒演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意境。

提問:“魚寶寶的媽媽是誰?花寶寶的媽媽是誰?小寶寶的媽媽是誰?風兒的媽媽是誰?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點評: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深層挖掘幼兒的內心世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鼓勵幼兒表達心中所想)

2、結合課件配樂朗誦,引導幼兒感受歌詞所表達的情感。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歌裏都唱了什麼?”

(點評:通過邊觀察,邊聽教師朗誦歌詞,渲染了一種離別的意境,營造感傷的氛圍,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同時引導幼兒表達出自己對歌曲的初步認識)

3、教師範唱,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過歌曲後有什麼感覺?”

(點評:通過教師的範唱,鼓勵幼兒表達出對歌曲的感覺,通過提問更深層地挖掘幼兒內心情感並培養幼兒連貫的表述能力)

4、第二遍範唱,鼓勵幼兒跟唱。

指導語:“如果你願意,可以和我一起唱。”

5、鼓勵全體幼兒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有情感地演唱。

6、重點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拍。

①提問:“風兒找不到媽媽,他的心情怎樣啊?”

“它問過誰?”

“它問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點評:通過這一環節的提問,引導幼兒感受風兒找不到媽媽時的感受,投入歌曲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愛心及同情心。鼓勵幼兒用深情、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主要是引導幼兒用情去感受歌曲的意境體現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②鼓勵幼兒表現着急、難過的心情。

“我們一起來幫助風兒問一問!”

(點評: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用幫助風兒詢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和弱起拍,有利於幫助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解決難點。)

7、分男女小朋友演唱歌曲。

8、引導幼兒進行雙聲部合唱的練習。

(點評: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訓練幼兒對演唱形式的熟悉,讓幼兒瞭解演唱歌曲的多種形式。並在雙聲部練習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9、鼓勵幼兒到臺前表演。

三、回憶與分享。

指導語:“風兒很愛自己的媽媽,小朋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媽媽給了我們太多的愛,我們走到哪裏都不能忘記媽媽對我們的愛。現在我們就做着風兒的動作出去幫風兒找媽媽吧!”

(點評:通過情感的滲透,讓幼兒感受活動後的餘溫,從風兒的角度轉移到自身,讓幼兒感同身受,從而更加激發出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