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範文彙總五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手帕,初步瞭解手帕的用途。

2、能正確使用手帕,逐步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3、體驗遊戲活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幼兒如何正確使用手帕教學準備:

1、準備好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漂亮手帕2、幼兒平時使用手帕的情景圖片3、實物投影儀4、錄音機、磁帶5、娃娃若干

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育理論:

1、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使用過手帕,知道手帕可以擦鼻涕,擦嘴等,但現在隨着餐巾紙的泛濫,如何培養幼兒正確使用手帕,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所以有必要設計《小手帕》的健康活動,讓幼兒在玩手帕的遊戲中,學會這個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知道節約是一種美德。

2、遵循以幼兒爲活動主體,教師爲活動的引導者。在整個活動中體現出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

3、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無意注意佔主體地位,有意注意爲次要地位,運用遊戲的形式貫穿本節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

一、老師以變魔術的方式引出課題手帕師:寶寶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猜猜老師會送什麼禮物送給你們呢?

師:瞧:禮物就在你們的椅子下。(在幼兒的小椅子下放一塊手帕)師:寶寶們趕快找一找,老師送你們的禮物是什麼?(豐富詞彙:手帕)二、在幼兒玩、說、看、疊中學會正確使用手帕師:你們喜歡老師的禮物嗎?知道這小手帕可以幹什麼呢?請你們拿出手帕,一起玩一玩。

師:手帕可以幫助寶寶們幹什麼是呢?(手帕可以擦汗、擦鼻涕等)師:娃娃家的娃娃流鼻涕了,誰來幫幫他?這樣擦對嗎?誰有不同的擦法?(請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怎樣擦鼻涕?(學習正確的擦鼻涕方法)師:娃娃的臉出汗了,誰來幫他擦擦?娃娃的手髒了,誰來幫他擦擦?(幼兒學習用手帕擦汗,擦手)師:手帕的本領真大,會幫助我們做許多事情,讓我們變得乾淨漂亮,你們喜歡手帕嗎?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手帕呢?(幼兒講述)師:寶寶們講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裏的寶寶是怎樣做的?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出示3張圖,讓幼兒講講怎樣正確使用手帕)(1)圖片一:一位小朋友在疊手帕,放進口袋裏;(2)圖片二:一位小朋友在洗手帕,放在太陽下晾乾;(3)圖片三:一位小朋友在用髒手帕擦嘴,並放在嘴裏咬。

教師小結:寶寶們都知道怎樣愛護自己的手帕,手帕髒了自己洗,來我們一起來洗手帕。

(放洗手帕的音樂做洗手帕律動)。

師:手帕是我們的好朋友,每天和你們一起來上幼兒園。我們應該愛護它,來,我們一起來學疊手帕。看看誰疊得最整齊?(教師示範疊手帕,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教師邊講邊疊。邊對邊、角對角、折一折)教師小結:聽,手帕在說什麼?“寶寶們,我喜歡乾淨,你們用完我後,請你回家後把我洗乾淨晾乾,我喜歡每天換,用好後會疊好放在口袋裏,每天要帶我上幼兒園,和寶寶們做好朋友。”

三、結束活動,大家一起玩手帕變變變的遊戲師:今天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就是手帕,我們帶上手帕一起出去玩一玩吧!

教學評析:

本活動在小班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設計的。並提供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操作材料—手帕。在活動開始時,採用“送禮物”的方式,給幼兒帶來禮物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中,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初步瞭解手帕的用途,在針對“如何正確使用手帕”的這個教學重點時,先讓幼兒邊說邊做動作,我再出示三張圖片,讓幼兒對手帕的使用有直觀的瞭解。其次順其自然引出正確使用手帕這個環節,最後又以送禮物的祝願回到和手帕交朋友上來。在這節課中,一直以手帕爲幼兒的活動對象,幼兒通過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疊一疊的活動方式,循序漸進地讓幼兒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手帕。在設計本活動時,處處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參與性,教師始終是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對自己的小手的各部分名稱及用途都有了初步的認知,但許多孩子還不知道怎樣正確地洗手,只是匆匆的溼一下手甚至袖口都已經潮溼了半截,地上也"發了水"。整天摸摸這、摸摸那,手上沾滿各種細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身心健康的基礎。

活動目標: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3、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良好習慣。

4、體驗遊戲的快樂。

5、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活動重點:

1、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洗手的課件。兩個小熊手偶。

活動過程:

一、用遊戲"手指歌"導入活動。

"大拇哥、二拇弟、中三樓、四兄弟、小妞妞,來看戲,大家快來比一比,誰的大,我的大,誰的小,我的小。那根指頭長,這根指頭長,哪根指頭短,這根指頭斷。"(通過問答式的兒歌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集中觀看手偶表演幫助幼兒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1、導入活動:剛纔小朋友們正能幹。現在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醫生嘟嘟手偶)你們看看是誰呀?喜歡嗎?我們一起歡迎他吧!(讓幼兒向小醫生問好)。

2、觀看手偶表演:老師邊做手偶表演,邊講述故事。讓幼兒瞭解洗手的重要性。

(1)、講完故事後提問:豆豆爲什麼會肚子疼呀?(玩玩具後沒有洗手,吃東西之前沒有洗手、上廁所之後沒有洗手。)它應該怎樣做呀?(玩過玩具之後要洗手,上過廁所之後要洗手,吃東西之前也要洗手。)

(2)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手上有許多細菌,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引導幼兒聯繫自己的實際進行交流(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體驗洗手的重要性。)

(1)提問:你們的肚子疼過嗎?(疼過)爲什麼?(用髒手拿東西吃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洗手)。

(2)什麼時候洗手呢?(玩完玩具以後、飯前、便後、吃東西之前都要洗手、手髒的時候都要洗手。)

4、小結:玩玩具後、上廁所後、手髒的時候要洗手,因爲這時候小手上有許多細菌,這些細菌吃到肚子裏,會使我們得病,所以我們要勤洗手,做個講衛生的好孩子。就不容易生病了。

說說"我是怎樣洗手的"?

三、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老師把別的幼兒園小朋友洗手的照片拍下來了,你們看看他們是怎樣洗手的?

(2)出示洗手課件,設計提問引導幼兒觀看畫面,瞭解洗手的正確方法出示PPT1。

提問: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爲什麼要把袖子捲起來?我們也一起來學一學吧!(引導幼兒理解畫面內容,並啓發幼兒喲暖和語言表達)出示PPT2:引導幼兒觀察後提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出示PPT3:圖上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打肥皂、抹洗手液)出示課PPT4: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搓手)搓手的時候水龍頭是關着的?還是開着的?爲什麼?

出示PPT5: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衝手)衝完手之後還要甩甩手。

出示PPT6: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用毛巾擦手)用誰的毛巾擦手?爲什麼?

(3)老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正確的洗手順序及方法、

捲袖子----衝手-----搓肥皂------搓手心搓手背----衝肥皂---甩手---用毛巾擦手。(根據畫面邊做動作邊講解)

(4)引導幼兒邊說兒歌邊做模仿動作。(進一步學習正確的洗手順序及方法。

我有一雙小小手,快來快來洗洗手,洗手前,快捲袖,不讓水滴沾衣袖。打開水龍頭,沖沖小小手,關上水龍頭,搓出肥皂泡,搓搓手心,搓手背,打開水管衝一衝,再用毛巾擦擦手,小小手真乾淨。

(5)師幼談話:"我們什麼時候該洗手"(飯前、便後、玩完玩具、手髒時候)。

四、幼兒實際練習:洗洗小手講衛生,進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1、教師導語:馬上要吃點心了,我們一起來洗洗小手吧!看看誰的小手最乾淨。

2、在實際練習中引導幼兒邊說兒歌邊洗手。指導幼兒正確的洗手。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開心,願意當個快樂寶寶。

2、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4、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6、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神態快樂的小貓,小狗,小豬,小猴玩具及相應的頭飾若干。

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笑一笑》。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賞小貓、小狗、小豬、小猴玩具。

提問:這些小動物快樂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小動物們爲什麼這麼快樂?

2、引導幼兒欣賞兒歌《笑一笑》。

3、引導幼兒玩遊戲"笑哈哈"。

玩法:教師與幼兒分別戴上頭飾,扮演各種小動物,當唸到"你看XX也在笑"時,扮演該動物的幼兒自由表現開心的動作及表情。

4、指導幼兒看操作材料《笑一笑》,說說圖上的小朋友爲什麼笑。

小百科:笑,是人的一種平和心態以及善良的內心表現,同時,也是體內安多芬分泌物增高的時候。人的心情處於正常狀態時,在與他人交談期間就會呈現爲平和的心理作用並用微笑來展現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交往。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牙齒的重要作用及與健康的關係,初步瞭解形成齲齒的原因,並掌握“保護牙齒”的方法。

2.活動準備每人一塊餅乾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二、請小朋友每人吃一塊餅乾。

提問:

1.你們是怎樣吃餅乾的?別的東西又是怎樣吃到肚子裏的?

2.小朋友除了吃東西要用牙齒,牙齒還有什麼用處呢?(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對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肯定和表揚)

3.剛纔小朋友吃過餅乾,請小朋友互相看看牙縫裏多了什麼?(殘渣、碎屑)如果不弄掉會使牙齒變得怎樣?

三、讓幼兒討論: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呢?

教師小結:保護牙齒,就要保持口腔清潔,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吃過硬的東西,吃過冷的東西后,不能馬上吃熱的東西,睡覺前不吃糖果或其它東西,這樣牙齒就會又白又整齊。

四、欣賞兒歌《保護牙齒》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溼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誌。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溼了》。

2、集體討論:(1)、故事裏的小剛怎麼啦?他爲什麼會尿溼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裏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溼褲子的感受:(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裏,就會像剛纔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裏會很髒、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麼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纔的小朋友嗎?爲什麼?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裏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誌--區分男女廁所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裏。

四、判斷對錯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誌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並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後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