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實用的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找園徽、設計海報的環節,萌發對幼兒園的熱愛之情。

2、識別並能表達清楚幼兒園的名稱、地理位置等。

3、知道園徽的作用,嘗試爲幼兒園設計宣傳海報。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參觀幼兒園,教師介紹幼兒園在社區的位置和園內的設施等。

2、空白廣告牌;筆;幼兒園的名字與標識;幼兒園廣告宣傳單。

活動過程:

1、討論參觀所見所聞。

(1)幼兒說說:我們的幼兒園名稱是什麼?在哪個位置?周圍都有什麼?

(2)教師提問:我們的書包上都有一個標識,哪裏還能找到這樣的標識?

2、再次參觀幼兒園場地,尋找園徽標識。

3、幼兒講述幼兒園標識的作用。

(1)提問:你在哪裏看到園徽的標識了,爲什麼我們幼兒園要有標識呢?

(2)教師小結:看到標識就能明白是幼兒園,標識就像廣告一樣,讓很多的人認識我的幼兒園。

4、提出問題,引出任務。

(1)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幼兒園?

(2)你有什麼其他的方法介紹我們的幼兒園?

(3)今天我們先嚐試用小海報的方法來介紹我們的幼兒園,你想介紹什麼呢?

5、幼兒嘗試設計小海報。

提醒幼兒將想要宣傳的內容放在海報最顯眼的位置上;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材料,繼續製作海報。

活動建議:

1、最後環節的活動,可延續紙區域活動中進行,可以個別指導幼兒選擇各種材,料製作幼兒園小海報,也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一起製作海報。當幼兒完成海報後,可組織幼兒展示、介紹海報。

2、美工區投放園徽的模板,讓那個幼兒用拓印的方法印出園徽的形狀。還可投放不同園徽、園服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並比較園服的顏色、款式和園徽的異同。

3、準備品面圖、字卡及圖片,協助幼兒以所屬的教室爲中心點,在平面圖上找出其他場所的位置。例如,保健室隔壁就是洗手間,然後貼上合適的圖卡,並說出其功能。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典型民間遊戲,知道各種遊戲都有特定的規則;

2、瞭解幾種常見的民間遊戲,願意遵守遊戲規則。

3、喜歡玩民間遊戲,感受民間遊戲的快樂。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有趣的各族民間遊戲”PPT課件,花繩。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翻花繩”,引發對民間遊戲的興趣

1、請幼兒兩兩合作玩“翻花繩”,引發興趣:“我們一起來玩翻花繩的遊戲吧!”

2、相互交流感受:“剛纔我們玩的遊戲叫什麼?你們喜歡玩嗎?”“除了翻花繩,還有很多民間遊戲都很有趣,你知道有哪些嗎?”

二、欣賞PPT課件,感受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遊戲的魅力

1、欣賞PPT課件。

帶幼兒觀看PPT課件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民間遊戲。提問:“圖片裏有哪些民間遊戲,你玩過哪些民間遊戲?”

2、少數民族喜愛的遊戲。

觀察圖片,介紹各個民族典型的遊戲,如朝鮮的盪鞦韆、彝族的磨爾秋等。

邊觀察圖片邊交流:“他們在玩什麼遊戲?這個遊戲是哪個民族喜愛的遊戲?”

3、選擇喜歡的遊戲。

請幼兒指點自己喜歡的遊戲圖片,與同伴分享喜歡的原因:“你最喜歡哪個民間遊戲呢?哪個遊戲給你的印象最深呢?”

小結:中國各民族、各地區都有有趣的民間遊戲,有一些因爲歷史比較長、受到百姓歡迎而流傳下來,就像你們剛纔看到的那些。漢族的民間遊戲也有很多,跳皮筋、丟沙包、打陀螺、滾鐵環、打彈珠、丟手絹,都是我們愛玩的遊戲。

三、嘗試玩民間遊戲,感受遊戲帶給大家的樂趣。

1、提問:“剛纔看了、聽了這麼多民間遊戲,你們想玩一玩嗎?”

2、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結伴自選材料玩一至兩種遊戲。體會遊戲的樂趣。

3、詢問幼兒遊戲後感受:“你剛纔玩的什麼遊戲?和誰一起玩的?高興嗎?”

四、談一談遊戲感受,理解遵守規則才能快樂遊戲

1、討論,理解遊戲規則的重要性:“遊戲中,你們需要遵守規則嗎?是什麼樣的規則?遵守了規則會怎樣?”

2、小結:感受民間遊戲的獨特魅力。民間遊戲非常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遊戲各不相同,但都受到當地人們的喜愛,因爲遊戲能帶給人們快樂、鍛鍊人們的身體,還能讓人們變得堅強、不放棄。

只要遵守了遊戲的規則,大家都能玩得很開心。

活動延伸:

1、在晨間遊戲中提供沙包、手絹、陀螺、鐵環、皮筋、彈珠、石子等材料;在地上畫格子、房子,帶領幼兒玩各種民間遊戲。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嘗試和同伴玩各種民間遊戲。

活動反思:

本着豐富幼兒課餘生活,提高幼兒身體素質,使其得到全面、科學、協調發展精神,我園把民間遊戲作爲園本教研進行研究和實踐。通過對一個個遊戲的研究實踐,通過一次次的分析研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民間遊戲有時單純的玩會很枯燥,孩子們不太感興趣。但是針對孩子們的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把遊戲設計到故事情境中,孩子們會玩得很高興。通過一次一次的的帶領孩子們玩民間遊戲,我發現開始部分的身體準備活動如果只是單純的拍拍肩、拍拍膝蓋、活動手腕腳腕,孩子們也不會感興趣。此次活動,我把準備活動設計成帶松鼠去大自然玩耍,路上跟小花、小燕子打招呼,高人走矮人走這些有趣的情景,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活動了身體的各個環節。整個活動,老師都是在引導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去玩,引導他們想出不同的玩法,引導他們去合作遊戲。在綜合遊戲中設計了小松鼠幫媽媽運松果的環節,不僅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還對孩子們進行了德育教育。在最後的放鬆環節,我通過帶領孩子們整理場地,和藍天白雲再見,跳小河,高人走矮人走等情景,引導孩子們去做放鬆活動,同時還和遊戲前的準備活動相呼應。總之,孩子們在故事情境中自由的遊戲,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瞭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2、感受少數民族的風情,激發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3、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前期經驗、調查表、PPT等

活動過程:

一、講講知道的少數民族

價值取向:回憶已有的經驗,引出內容。

1、教師:最近我們正在研究一些少數民族,誰知道什麼叫少數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請你們用好聽的、有節奏的聲音說說你知道的少數民族的名字。(這裏你的要求是用好聽的節奏說,那麼用什麼樣的節奏呢,最好你先預設一個節奏,比如老師先有節奏的說一說?)

2、出示地圖(地圖上標有代表56個民族標誌):剛纔小朋友說了好多少數民族,看,它們就分佈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說道到,你們看,還有(讓幼兒簡單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數民族

3、這麼多的少數民族,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嗎?(用數字表示出來)

總結:哇!祖國真大啊,原來我們一共有56個民族了,每個民族都有它們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祕密。

二、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價值取向:通過相互學習初步瞭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三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教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自由組隊重點調查了幾個少數民族,今天請你們來說說你們的發現,輕輕的商量下派個代表上來介紹。(把幼兒的調查貼在黑板上,每個隊從少數民族的吃,穿,住,運動四方面介紹)。

1、第一組幼兒代表介紹:維吾爾族

①幼兒介紹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教師:你今天介紹的是什麼族?(維吾爾族)你可以從這個地圖上找出它的位置嗎?(在地圖上維吾爾族的旁邊插上小紅旗,幼兒介紹)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教師:剛纔這個隊的小朋友介紹了許多關於維吾爾族的知識,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或者有什麼還想要了解的?(幼兒之間互相提問,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

教師:老師這裏還有一些維吾爾族的介紹,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PPT)

服裝:式樣寬鬆、灑脫,色彩對比強烈

維吾爾族的姑娘—:維吾爾族姑娘以長髮爲美,婚前梳十幾條細髮辮,婚後一般改梳兩條長辮

維吾爾族的花帽:是維吾爾族美麗的標誌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綾,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動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紋是四邊對稱的。

舞蹈:他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長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單膝着地,會聳肩膀,女孩子會圍着男孩子跳舞。

這裏老師要引導幼兒邊看邊觀察,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和提問穿插的方法和幼兒產生互動

教師:讓我們帶上四楞帽子,一起來跳一段維吾爾族舞蹈吧。(播放音樂背景,教師領舞,幼兒學一些基本的動作)

特產:維吾爾族不僅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還被成爲“水果之鄉”呢,知道爲什麼叫它水果之鄉嗎?(產葡萄)維吾爾族是我們中國的最大面積的葡萄生產基地,除了葡萄你們還知道有那些嗎?(哈密瓜,巴丹木,無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組幼兒代表介紹:蒙古族(找一找地圖上在哪裏插上紅旗)

①幼兒代表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PPT)

教師:來看看老師準備的蒙古族的資料

服裝: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男子腰帶上多掛刀子,火鐮,鼻菸盒等飾物。女子用紅,藍色手帕纏頭(回憶比較一下和維吾爾族的衣服有什麼不一樣)

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裏面的內飾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還有獻哈達,敬酒,敬茶等風俗習慣,(最老愛幼、老師介紹禮貌用語,幼兒學)

勒勒車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它輕便宜騎。

蒙古人有草原馬背上的民族的稱號(跟音樂學騎馬的動作)

蒙古族是一個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時候和剛纔一樣提問和講解和幼兒產生互動

3、第三組幼兒代表介紹:藏族

①幼兒代表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幼兒提問,幼兒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

服裝:寬腰,長袖,大襟。冬天長袖長袍,夏天穿無袖長袍,腰前系一塊彩色的花紋圍裙。(剛纔看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們覺得少數民族的衣服都有一個什麼特點)

西藏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誰知道爲什麼?(因爲有個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採花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傳統節日採花節。傳說,很久以前藏族的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爲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採來百合花爲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捲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西藏特產酥油茶

出示哈達這是什麼?爲什麼哈達是雪白的?爲什麼要獻哈達?學習獻哈達的動作)

藏族同胞特別喜歡哈達,把它看做是最珍貴的禮物,每次有喜慶之事,遠客來臨,或遠行送別都要以獻哈達以表敬意。獻哈達也有他們的禮節,是這樣獻的,教師演示。

教師:剛纔我們知道還有哪個民族也獻哈達的?(蒙古)那今天我們也來體驗一下他們的風俗,把最珍貴的禮物和祝福去送給遠道而來的客人老師,獻哈達的時候送上你的祝福話。(背景音樂,送哈達)

三、結束部分

價值取向:激發幼兒繼續探索民族風情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這3個民族的知識,瞭解了他們的不同風俗習慣及特點,除了這3個你還了解其他的民族嗎?(抽2個簡單介紹,表揚幼兒勇敢)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一起來看看。(諸多民族風俗節日的多媒體,邊看教師簡單的說明)

2、小結:這些少數民族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教師:讓我們一起邀請客人老師一起來跳我們的民族集體舞吧!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認識少數民族的社會活動,主要通過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萌發幼兒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引導幼兒在比較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處中,促進幼兒觀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通過課後自己的反思,這次活動孩子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兩個少數民族的名稱。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都很高,通過圖片讓幼兒直觀的認識、瞭解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有益的學習經驗:

懂得在生活中,小朋友間會發生許多誤會,要學會互相諒解,做個好朋友。

準備:

木偶:小狐狸、小猴、小熊站長。

佈景:小椅子搭的公共汽車。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觀看教師表演的木偶故事《誰打的鈴》(見附錄故事)

2.提問:

(1)故事裏有誰?

(2)爲什麼狐狸和小猴吵架?

(3)後來,爲什麼狐狸有點難爲情呢?他是故意和小猴吵架嗎?該不該原諒他呢?

3.小結:在人們生活中,經常會發生許多誤會,瞭解事實真象後就要原諒人家,這樣大家才能友好相處。

4.結合幼兒中發生的現象,請幼兒議論一下好心辦錯事時怎麼辦?該不該原諒?誰應該主動道歉? 如果被誤會時,你會主動向對方說明,並求得理解嗎?

5.教師表揚平日心胸寬廣的小朋友,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做個友好的孩子。

附故事:

誰打的鈴兒

小狐狸當上了司機,今天是他第一天單獨開車。

“當!當!”兩聲響,小狐狸開動汽車出發了。

“當!”突然又傳來一聲響,小狐狸急忙剎車,車停下來了。

售票員小猴問小狐狸:“你爲什麼停車呀?”

“因爲我聽到了一聲響。要知道,一聲響是停車,兩聲響纔是開車呢!”小狐狸說。

“哦,我沒有打鈴呀!”小猴說。

“不,我聽見一聲響。”小狐狸理直氣壯地說。

“可我沒打鈴!” “肯定是你打鈴!”他們爭吵起來。

“別吵了,快開車吧!我們要遲到了!”車上的乘客紛紛勸說着。

這時,熊站長來了,他問出了什麼事?

“小狐狸說我打鈴讓他停車,可我沒打鈴呀!”小猴委屈地說。

“你打鈴了,我清清楚楚地聽了一聲響。”小狐狸說。

“我沒打鈴!”“你打鈴了!”他們又爭起來。

“當!”又是一聲響。他們不約而同地擡起頭;啊,原來是高樓上的大鐘在打點。

“對不起,我錯怪了你。”小狐狸難爲情地說。

“沒關係,咱們快開車吧!”

“嘀嘀!”小狐狸抓緊時間發動了汽車,不讓乘客們着急。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紙工活動是我們班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每次開展紙工課,幼兒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都很樂意參與活動。然而,一次性筷子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紅旗也是非常受幼兒的喜愛。因此,根據我們班孩子的情況,同時也爲了結合推普周的開展,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推普活動《小紅旗》。希望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次性筷子和紅色三角形彩紙組合製作成一面小紅旗。

2.在小紅旗表面貼上標語,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3.提高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一次性筷子、做好的小紅旗一面、剪好的三角形、雙面膠、“請講普通話”標語。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已做好的一面小紅旗,引起幼兒的興趣。

2.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覺得漂亮嗎?小紅旗上面有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並說一說小紅旗是怎麼做的。

4.它是用什麼做的呀?是怎麼做的呢?

5.教師小結。

二、製作小紅旗

1.教師簡單介紹製作小紅旗需要用到的材料。

2.教師示範講解制作小紅旗的步驟,重點講解粘貼三角形的方法。

3.分發材料,引導幼兒自主製作小紅旗。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指導幼兒粘貼三角形時是要沿着一次性筷子的邊緣粘貼。

6.提醒幼兒在做好的小紅旗表面要貼上普通話宣傳標語。

三、宣傳

1.拍照記錄幼兒的成果。

2.引導幼兒拿小紅旗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拿着小紅旗向爸爸媽媽、身邊的人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都學會了製作小紅旗,也很樂意宣傳普通話,感受到了宣傳的快樂。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活動效果是比較明顯的,課上的氛圍也還好。但是,我發現課上有很多幼兒的小紅旗製作的不夠美觀,分析原因,是材料準備得不夠完善,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此外,雖然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但是我覺得在日常活動和晨間談話中,還需要多引導幼兒、提醒幼兒,加強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調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過的傳統節日之一。

2、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練習包糉子,獲得更多端午節的經驗,體驗端午節的民俗氛圍。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糉葉、泡好的米、棗、細線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這天爲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3)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瞭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節日體驗活動:包糉子。

用糉葉將泡好的米和棗包住,然後用繩子捆好。提醒幼兒用米不要太多,糉葉要把米包緊,紮結實。

4、節日分享:將包好的糉子分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師,進行分享活動。

活動反思

重新站上講臺,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學校裏上公開課,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做準備。在一番對課文和相關資料的細緻研讀後,大致的教學思路逐漸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講的東西很多,但要上好課顯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課一得”的有效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學習精彩的場景描寫”爲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案並付諸實施。

臨到上課時,教室後面坐着的一排老師讓我的學生們多少有些緊張,我自覺準備還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勵他們。整節課基本上順利地按計劃進行,也基本達到我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但課還沒上完,我已經有了遺憾之感。因爲臨場發揮的能力和經驗的欠缺,交流討論場景鑑賞和實踐場景描寫兩個板塊完成得比較倉促,未能達到應有的程度和水平。

現在想來,這些應該算是我對自己的教學所做的最原生態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聽了各位前輩和同仁的評價之後開始的。他們在給予肯定的同時,給了我很多切實有力、極富啓發性的指點。我歸納總結爲以下三點:

第一、語文課應該實現內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想,爲人、爲文固然要追求文質兼美,上課也應該以此爲旨歸。而我這節課在處理內容和形式時有些偏頗,執着於窮盡對描寫手法的鑑賞,而對課文本身的核心內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我卻未能加以強化,這是一處不容忽視的敗筆。另有,在PPT的製作上也有形式大於內容的傾向,多配的動畫圖片有點喧賓奪主。

第二,語文課應該實現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爲例子,系統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節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於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紮實。在隨後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第三,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理解。

再次回望開公開課的前前後後,感受最深的是那種無形的壓力,然而也深知這些壓力正是成長的契機。我想,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內容,理解"合作"的意義,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合作。

2、在遊戲中積極參與協商、分工,提高與同伴合作的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聽過《南瓜湯》這個故事。

2、物質準備:故事《南瓜湯》圖片、視頻、紙杯、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理解合作的意義

1、出示圖片1,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

師:之前我們一起聽了《南瓜湯》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嗎?

2、出示圖片2,理解合作的含義。

師:松鼠、鴨子和貓這三個好朋友,他們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原來南瓜湯之所以好喝,是因爲這三個好朋友合作完成的。

3、觀看視頻,小動物是怎樣合作的。

:小動物們通過合作,齊心協力,就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

4、聯繫生活,說說自己有過哪些合作經驗。

:有些事情,一個人做很難,幾個人或很多人一起合作就變得輕鬆了。

二、紙杯遊戲,實踐操作,初步體驗合作

要求:人手一個紙杯,六人一組合作將杯子壘成一個金字塔。

師:你覺得這個金字塔裏面哪個杯子是不需要的?

:這六個杯子就代表了合作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在合作中每個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三、故事延續,經驗梳理,合作中的出現矛盾怎麼辦

要點:合作中出現矛盾時,引導幼兒通過協商、分工提高合作能力。

1、出示圖片3,三個好朋友怎麼了?爲什麼爭吵?

2、說一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矛盾。

:原來好朋友在合作中也會遇到矛盾,我們可以通過溝通,商量來解決。

四、搭建花園,經驗提升,體驗協商、分工合作的快樂

要求:請6個小朋友一組分工合作搭建花園。

1、出示建築圖紙,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2、引導幼兒分工明確,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

3、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介紹他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老師發現在剛纔的合作中你們會商量、會分工,真不錯,給自己一點掌聲。

五、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嗎?在我們平時生活中、遊戲中,有許多的事情是需要合作的,合作可以把本來複雜的事情變的簡單,合作也可以讓事情做的又快又好,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互相合作,什麼事都難不倒我們 ,合作力量大,你們說對嗎?好,那接下來我們一起回到班級裏看一看,說不定正好有一些事情正在等着我們合作完成呢!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在情景故事中懂得做事時有時要輕輕的,儘量不妨礙別人。

2、培養幼兒大膽表現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排練情景故事;

2、畫紙、油畫棒每人一份。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教育孩子要有意識的輕輕做事。

難點:情景表演。

四、活動過程:

1、觀看故事第一段

——這是誰的家?(紅紅的家)今天我帶來了“輕輕”的故事。

——幼兒觀看故事。

——家裏都有誰?媽媽做了什麼事情?媽媽是怎麼做的?

——紅紅和媽媽都起牀了,爸爸爲什麼還睡得那麼香呢?紅紅和媽媽爲什麼輕輕地做事呢?我們一起接着看。

2、觀看第二段

——幼兒觀看第二段,教師加上旁白:一天早晨,爸爸下班回家睡覺,媽媽就輕輕起牀了,她輕輕穿衣,輕輕地穿鞋,輕輕地跑過去叫醒紅紅。

——爸爸爲什麼還在睡覺?媽媽和紅紅爲什麼要輕輕地做事“

——小結:原來紅紅和媽媽輕輕地做事,是爲了不影響爸爸睡覺。

3、欣賞歌曲(《小貓,你別吵》改編),參與表演

——我這裏有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

——幼兒欣賞歌曲。

——我相信孩子們也會像故事中的媽媽和紅紅一樣關心爸爸,現在,我來做媽媽,你們做紅紅。

——師幼邊唱歌曲邊表演。

4、通過討論進一步讓幼兒理解做事有時要輕輕的。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場合做事要輕輕地,不影響別人,那麼你知道作哪些事要輕輕的?

——幼兒自由交流。

——教師組織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5、拓展討論

——你們說了許多做事要輕輕的,那麼是不是沒一件事情都要輕輕的呢?

——幼兒討論後,各自講述自己的想法。

——對了,做事要看場合,有時要輕輕的,那麼怎樣讓別人知道呢?

6、設計標記

——請和好朋友講講你想怎樣提醒大家做事要輕輕的?

——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

——現在請你們在畫紙上設計自己的標記。

——幼兒設計、製作。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微笑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表情,在孩子們學習、交往的過程中需要學會微笑,因爲微笑是人與人交往時相互尊重的一種表示,能營造一種溫馨、快樂的交流氣氛。因此,我精心選擇了“微笑”作爲活動的着力點,並設計製作了相應的課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來了解微笑無處不在,懂得微笑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理解微笑的重要意義。萌發孩子的愛心,學會關心他人。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在聽聽、看看、想想、說說的基礎上展開積極的想象,懂得微笑能讓別人快樂。

2.學會關心周圍的人,初步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3.知道微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表情,懂得微笑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微笑。

2.圓形卡紙片(直徑8釐米),數量爲幼兒人數的兩倍,背面貼有雙面膠。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觀察表情娃娃圖片,體驗微笑的魅力

1.出示兩個表情娃娃圖片,提問:“小朋友,老師今天請了表情娃娃來做客,你喜歡哪一個娃娃呢?”

請幼兒站到自己喜歡的表情娃娃面前。

“看到笑臉娃娃心裏感覺怎麼樣?”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

2.師:“我們請哭臉娃娃也變成笑臉娃娃吧。”邊說“變變變”邊點擊“哭臉娃娃”,讓其變成“笑臉娃娃”。

“看到表情娃娃都變成了笑臉娃娃,你們現在的心情怎樣呢?”(高興、快樂)

“讓我們一起來學學笑臉娃娃吧!”(師幼相互微笑)

(評析:開始環節以表情娃娃吸引幼兒的`眼球,喚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探究的慾望。)

二、猜想故事內容.懂得微笑能讓別人快樂

1.師:“原來微笑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小朋友,森林裏的小動物們都想把快樂帶給別人,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用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嗎?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微笑》。”

2.用猜猜、想想、說說的方式理解故事內容。

①出示第一個場景圖引導幼兒觀察,提問:

你們看到了什麼?小動物們都在爲自己的朋友做什麼?小鳥唱歌、大象幹活、小兔送信是爲了什麼呢?

②出示小蝸牛的表情圖:小蝸牛怎麼了?(不高興)它爲什麼不高興?(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麼也幹不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蝸牛,幫它想想還可以爲朋友們做什麼呢?

③我們看看小蝸牛想的是什麼辦法吧。(觀看PPT:有一天,一羣小螞蟻……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把微笑送給朋友們讓他們高興呀!)

④怎樣才能把微笑送給朋友們呢?請小朋友幫小蝸牛想想辦法。小蝸牛自己是怎麼做的?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小蝸牛看到朋友們快樂它自己心裏怎麼樣?

⑤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微笑真的能使大家快樂嗎?我們也笑一笑。”師幼互相微笑,幼兒互相微笑,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

3.小結:“是呀,微笑是一樣好東西,它能給孤單的人帶去快樂,讓難過的人高興起來。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是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讓朋友快樂,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評析:在猜猜、想想、說說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明確和深化主題,使幼兒懂得微笑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三、講述生活中看到過的微笑,理解微笑的重要意義

1.師:我們都喜歡微笑的表情,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誰的微笑呢?誰願意說一說。

2.幼兒自由表述生活中見過的微笑。(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的內容,出示相應的圖片)

①人們互相問好時的微笑。

②商店裏營業員的微笑。

③醫院裏醫生護士的微笑。

④飯店裏服務員的微笑。

3.師小結:“是啊,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在微笑地生活着,微笑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體現了人們相互友善的態度,它能在人們之間傳遞一種快樂的情緒。”

4.拓展思維空間,講述怎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提問:“我們都喜歡看微笑着的人,可在我們生活中卻有一些人……”(邊說邊出示貧困山區孩子的圖片、地震後的圖片等,引導幼兒發現這些人的臉上沒有微笑)

“他們臉上爲什麼沒有微笑?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設置了開放性的提問,有效拓展了孩子的思維,並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經驗。使活動有了深度、有了思考,讓孩子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微笑這一層面上,而是更深層地去思考。)

四、微笑舞蹈,傳遞快樂

1.製作“微笑”標誌。“我們互相笑一笑,看看微笑的時候眼睛、嘴巴是怎樣的。來,我們在這兩張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吧!”

每個幼兒取兩張空白圓形卡片,用記號筆在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

2.“小朋友,小蝸牛把微笑送給自己的朋友,我們也把微笑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吧!”啓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枚送給自己的好朋友。

3.師幼舞蹈,共享快樂。師:“笑一笑,真快樂。把‘微笑’送給朋友,朋友就能和我們一樣快樂,讓我們一起跳舞慶祝快樂吧!”

播放音樂《歌聲與微笑》,幼兒跟着老師邊唱邊跳,活動在快樂、溫馨的氣氛中自然結束。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爲幼兒創設交流表達的情境,讓幼兒共同舞蹈,加強了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送微笑、感受快樂的願望達到高潮。微笑在傳遞,幼兒的情感世界也得到了充實和昇華。)

附:故事:微笑

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爲朋友唱歌,大象爲朋友蓋房子,小兔爲朋友送信……小蝸牛很着急,它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麼也幹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小兔微笑。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微笑。”

小蝸牛請小兔把很多信交給森林裏的朋友們。信裏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朋友們說:“小蝸牛真了不起!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大班幼兒看到小班的弟弟、妹妹遇到困難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關愛、憐惜之情並主動伸出援手。《我是大班兒童》運用散文的形式,語言優美、押韻,內容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詩歌描述了小班弟弟、妹妹遇到自己不會照顧自己、離不開家長、不能自我保護等困難時,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樣幫助他們的。學習這首詩歌,在欣賞、感收文學作品語 言美、韻律美、意境美的同時,可以滿足幼兒情感的需要、激發他們的責任心、 激勵他們關心、幫助身邊的人,引導他們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與自豪。

【活動目標】

1.學說詩歌知道自己是大班的小朋友,應該關心、愛護身邊的弟弟、妹妹

2.掌握詩歌內容,能運用不同的語氣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萌發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幼兒學習資料”——《我長大了》。提前組織幼兒開展照顧小班弟弟、妹妹的活動。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觀看照顧弟弟、妹妹的照片,引導幼兒回憶幫助弟弟、妹妹時發生的事情,

激發幼兒幫助弟弟、妹妹的自豪感。

提問:你爲弟弟、妹妹做了哪些事?你的心情如何?

小結:弟弟、妹妹年齡小,離開爸爸、媽媽來到幼兒園,難免害怕和難過,我們一定要多關心、幫助他們。

2.指導幼兒學說詩歌、掌握詩歌內容,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結合課件、錄音,引導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提問:弟弟、妹妹遇到了什麼困難?應該怎樣幫助他們?

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進行講述,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2)結合《我長大了》第2—3頁,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詩歌,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恰當的情感、語氣朗誦。

提問:你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遇到這種情況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用什麼語氣朗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情感?

(3)請個別幼兒分享,引導幼兒相互間自由分享。

3.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完整朗誦詩歌,着重表現幫助弟弟、妹妹的自豪感。

(1)教師完整朗誦詩歌。

(2)教師說旁白,幼兒結合詩歌中的語句有感情地進行朗誦。重點表揚朗誦時感情充沛、表情豐富的幼兒,請其在集體面前展示,以起到榜樣示範的作用。

(3)幼兒獨自完整、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幼兒個別或分組邊表演邊朗誦,相互展示、分享。

4.帶領全體幼兒到小班朗誦詩歌,將詩歌的內容落實到實踐中。

活動延伸:日常生活中開展大帶小的活動,結合生活實踐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情感。

我是大班兒童開學了,我快快活活走向可愛的幼兒園。

去年,我還是中班的兒童。現在,我升到了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就是我的弟弟、妹妹

小弟弟,鞋帶開了麼?來,我幫你係上。小妹妹,跌疼了嗎?來,我扶你起來。有一個新來的小弟弟,媽媽上班時間已到,他不放媽媽走,又是哭,又是鬧。 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他乖乖的聽着,還咯咯的笑。

從現在起,我就是大班兒童。

我幫助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這是多麼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