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三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三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

2、學會躲閃,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平坦寬闊的活動場地,小魚頭飾,兒歌磁帶

活動過程:

1、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幼兒做小魚,一部分幼兒作漁網。做漁網的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魚餌的幼兒站在圓圈中間。遊戲開始:幼兒邊念兒歌邊做遊戲,當念道漁網來了捕小魚時,扮作魚兒的幼兒找空隙鑽出去四散跑開。遊戲反覆進行,同時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1)即小朋友在畫定的池塘範圍內跑。

(2)當說到最後一句“快快遊的時候,才能跑。

(3)跑要注意安全。

2、教師示範動作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小魚小魚水裏遊,游來游去點點頭,漁網來了捕小魚,小魚小魚快快遊。幼兒邊說兒歌邊跟着老師做動作。)

3、被捉到的幼兒不能再參加遊戲,直到把魚兒都捉完。第二次遊戲讓幼兒換角色,遊戲繼續,教師根據幼兒掌握遊戲的情況,適當增加遊戲難度。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網小魚的遊戲,想想還有什麼好的玩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靠墊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它輕巧美觀、安全舒適,幼兒在家中也常常會拿着靠墊擺弄和玩耍。本次活動以靠墊這個低結構的材料作爲幼兒的遊戲玩伴,使孩子既感到親切熟悉,又有新奇感。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突出一個“趣”字,讓幼兒在與靠墊交朋友、做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鍊身體,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積極探索,想出靠墊的多種玩法。

2.通過和靠墊寶寶的遊戲,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能力。

3.體驗玩靠墊遊戲的樂趣,激發幼兒的愉悅情緒。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知道靠墊的用途。

物質準備:小靠墊幼兒每人一個,遊戲情境圖,背景音樂,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我和靠墊寶寶做朋友

1.幼兒到“靠墊寶寶樂園”自選一個喜歡的靠墊,熟悉瞭解靠墊。

引導幼兒根據靠墊的形狀,相互介紹靠墊的樣子,如小豬豬靠墊、方形靠墊、小愛心靠墊等。摸一摸、捏一捏,說說有什麼感覺。

2.提問:你在什麼地方見過靠墊?有什麼用處?

3.和靠墊寶寶跳舞真快樂。

靠墊寶寶還喜歡和我們跳舞呢,來,抱着靠墊寶寶準備好: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蹲一蹲,跺跺腳;

碰碰腿,碰碰腿,夠夠腳,夠夠腳;

彎彎腰,轉一圈,蹦蹦跳,蹦蹦跳;

跳碰腿,跳碰背,再來一遍,跳碰腿,跳碰背。

抱一抱,搖一搖。(放慢速度)

嘗試探索一物多玩

1.想一想,還能和靠墊寶寶怎樣玩?

如小兔跳、烏龜爬、開汽車、高人走、矮人走、頭頂靠墊等。

2.試一試,把靠墊寶寶放在身體的不同位置,能發明哪些有趣的玩法?

3.選一個最舒服的姿勢靠在小靠墊上休息,聽故事《小烏龜學划船》。

遊戲“小烏龜學划船”

故事:森林裏有個烏龜寶寶,從小就喜歡划船,想在森林裏的划船比賽中得冠軍,所以,小烏龜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堅持學划船。不過,雖然小烏龜是個游泳的能手,可他怎麼也劃不好船,怎麼辦呢?我們去幫幫他吧,可是小烏龜可要好了,怕別人笑話,不想讓人知道這個小祕密。那我們就讓靠墊寶寶幫你變成一隻烏龜哥哥去幫它吧。

1.小烏龜爬呀爬:請幼兒相互幫忙把靠墊放在後背上,手膝着地向前爬。

2.“嗨呦”來划船:幼兒坐在靠墊上,手腳協調配合,模仿劃小船,使身體和靠墊一起移動起來。

3.烏龜寶寶們的遊戲:靠墊一個接一個搭成一條長長的船,一起向前劃。

4.送靠墊寶寶回家:“天色晚了,小烏龜要回家了,我們跟小烏龜再見吧。靠墊寶寶也累了,來,輕輕拍拍靠墊寶寶身上的灰,整理一下衣服,送靠墊寶寶回家吧。”活動結束。

活動評析

1.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突出遊戲性。整個活動採用了遊戲的方式來組織,通過多媒體爲幼兒營造遊戲情境,以自編的兒歌等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得到技能的發展。

2.以健康活動爲切入點的整合教育。活動中對靠墊的特點、用途的認知,喜愛靠墊的情感的激發,以及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的自然融合,體現了整合教育理念。

3.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學習。雖然小班幼兒年齡小,在探究靠墊的玩法上會有些困難,但教師通過開放性、指向性的提問,運用觀察、比較、討論、情景設置和平等參與等方法,引導幼兒初步嘗試了靠墊的不同玩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樂意與朋友分享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各種好吃的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自由品嚐食物。

2、與幼兒討論:沒有吃到東西的小朋友會怎麼樣?怎麼辦?

3、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4、請幼兒說說分享食物的感受。

5、幼兒自由拿糖果,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6、幼兒自由和同伴說說你和誰分糖果?你高興嗎?

7、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8、告訴幼兒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可以與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1. 每逢小班新生入園,就會有個別幼兒哭鬧,哭着要回家,而其他幼兒受其影響,也會悶悶不樂。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參觀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親口嘗一嘗可口的餅乾,親手玩一玩好玩的玩具,親身感受一下哥哥姐姐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這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吸引了幼兒的注意,使他們暫時忘掉了對家人的想念:在老師和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下,他們開始參與活動,並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此時,他們因爲離開家庭而產生的分離焦慮就得到了緩解。

2. 多開展對幼兒有吸引力的活動,活動要豐富多彩,要讓幼兒喜愛幼兒園,並主動願意來園上課。

3. 老師要熱愛每個幼兒,關心每個幼兒,如個別幼兒不聽勸告,也不跟着老師學動作,仍然哭鬧,老師要有耐心,不能對幼兒發脾氣,要慢慢引導,要讓幼兒覺得老師是最親的人。

4 .幼兒太小,有時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一點不如意就用哭聲來表達,老師要學會調節幼兒的情緒,要讓幼兒體驗快樂,逐漸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