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彙總7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彙總7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安全標記,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

2.知道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使幼兒初步懂得遇事不慌,初步對安全標誌產生興趣。

3.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語言表達、動手動腦及創造想象力的能力。

活動準備:

PPT圖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誌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圖片,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觀察生活中常見的五顏六色的標誌,(教案:)如各類汽車標誌、郵電標誌、天氣標誌、食品包裝標誌等。

2.請幼兒議論並:這些標誌用簡單明瞭的固定圖案告訴我們什麼事或者怎麼做。

(二)幫助幼兒領會安全標誌的工作,安全標誌的特徵

1.提問:

爲什麼要有安全標誌?安全標誌有什麼作用?你怎麼知道它是安全標誌呢?

2.幼兒討論並得出結論

(1)生活需要安全,安全標誌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

(2)安全標誌的作用是提示或者警告;

(3)安全標誌的特點是圖案簡單,一目瞭然。

3.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標誌在生活中的作用。

遊戲:找標誌。

幼兒分成兩組,站成兩排,面對面。老師把圖標的卡片放在兩組中間的桌子上,並播放PPT,讓幼兒觀察PPT的每張圖片上應該給它放上什麼安全標誌,說對的那組得一分,得分最多的獲勝並得到獎勵。

(三)引導幼兒認識幾類常見的安全標誌教師出示安全標誌卡片分別介紹:

1.禁止標誌:用於阻止人們做某些事情的。如禁止煙火標誌、劇毒標誌等。

2.警告標誌:用於提醒人們注意、小心的。如交通信號燈、道路急轉彎標誌等。

3.指示標誌:用於提醒人們應該怎麼樣做的。如安全出口、安全甬道標誌等。

(四)通過看視頻,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標誌

1.教師播放視頻,讓幼兒觀看視頻。

2.教師:這些標誌在我們生活中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事、注意什麼事、和提醒我們該怎麼做, 有了這些標誌,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活動延伸

1.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安全標誌,把見到的安全標誌畫下來。

2.在遊戲角創辦"安全標誌展覽會",請幼兒欣賞並學習分類。

3.利用日常活動加強對禁止標誌、警告標誌、指示標誌的識記,隨時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學會如何防雷電。

2、鍛鍊幼兒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和想像力,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如何防雷電》;躲雷雨閃電的情景場地佈置(即遊戲場地):大樹一棵、電線杆一條,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銀色的包裝紙剪成一條條細小的長帶,掛在場地的房頂上面飄落下來;情景演習的準備:電燙鬥一個,一件破了一個洞的衣服;小兔子頭飾、木籃子各40個;音樂《下雨了》。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今天,黃可芳小朋友邀請我們到她家去做客,現在,我們出發吧。

二、躲雷雨閃電的情景:

1、剛走到半路上,突然傳來一陣雷雨閃電的聲音(用錄音機播放音樂),"孩子們,下雨了,打雷啦,趕快躲"。仔細觀察孩子們躲在哪裏。

2、雨停了,繼續走,來到了黃可芳的家裏坐下,她媽媽熱情招待我們。

三、圍繞剛纔躲雷雨閃電的情景進行提問:

1、剛纔我們在半路上遇到什麼事情啦?

2、你們是怎樣避雷雨閃電的?躲在哪裏?

3、今天小可愛也遇到了像我們同樣的事情,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她是怎樣做的?

四、觀看課件《如何防雷電》。

五、圍繞課件內容與幼兒展開討論:

1、故事裏的小可愛她是躲在哪裏避雷雨閃電的?

2、小帥哥又是躲在哪裏避雷雨閃電的?

3、小可愛、小帥哥誰做得對呢?請幼兒自由討論,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4、老師小結應該怎樣防雷電。

(1)不可以跑到大樹下躲雷雨閃電。

(2)不可以躲在電線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溼的地方。

六、情景演習:突然在黃可芳家裏的一個角落裏冒出一陣陣煙和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

七、與幼兒一起討論應該如何安全用電。

1、尋找出冒煙的苗頭,找出原因。

2、與幼兒一起討論在家該如何安全用電?請幼兒各抒已見,這時候,要運用靈巧的引導語言來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對事情的判斷力。

3、老師小結該如何安全用電:

(1)、不玩弄電器的插頭,需要時請大家幫忙插和拔。

(2)、不用溼手觸摸電源開關。

(3)、在沒有學會操作前不能隨便按動電器上的旋鈕及各種鍵,有的家電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隨便亂動。

(4)、注意節約用電,要隨手關燈,沒人時不開燈,電視看完要及時關掉。

八、表演遊戲:《下雨啦》。

情景設計:

播放音樂《下雨了》,兔媽媽和兔子們隨着輕快的音樂採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媽媽和兔子們趕快躲雨,雨停了,兔媽媽表揚躲得好、躲得對的小兔。

活動反思:

1、幼兒對安全用電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大部分幼兒都有這方面的經驗,這說明,家長們在家都有教育幼兒如何安全用電。

2、幼兒對參與表演性質的遊戲非常感興趣,幼兒在玩中學得更好、更快。這個活動環節如此吸引幼兒,應該讓幼兒多玩幾次遊戲,在以後的戶外活動中,要安排插入這個遊戲讓孩子們玩。

3、幼兒的想像力比以前有所進步,並且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也提高了不少,這真是可喜可賀,我發覺孩子們在玩中、在動態中更有積極性,更能發揮他們自己潛在的能力,思維都變得活躍而富有前進性。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瞭解雷電的危害性。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防止雷電傷害的基本常識。

3、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師生、家長共同收集有關雷電知識的資料。

2、電視圖片。

3、場景佈置、閃電模型、鼓、電話等。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引入

1、鞏固和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轟隆隆,是什麼聲音?

2、小耳朵真靈,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 在打雷時

1、小朋友們知道雷電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什麼也是和雷電一起出現的呢?(請幼兒模仿打雷的聲音、描述閃電的景象。)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地表述。(教師打開電視圖片,幫助幼兒認識下雨時雷電形成的過程。)

3、下雨又打雷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躲雨的呢?)

4、幼兒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哪些地方我們是可以躲避的,而什麼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三、打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他們做的對不對?應該怎樣做?

--圖上有雷電和雨點,一幼兒在大樹下躲雨。

--雷雨天,一幼兒在空曠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兒在家看電視。

--雷雨天,一幼兒在打電話。

1、再次引導幼兒談一談,電閃雷鳴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2、啓發幼兒談談:危險的事情還有哪些?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帶幼兒到戶外佈置的環境中體驗下雨天,應該怎麼做?

--情景表演:下雨天

請兩名幼兒扮演雷公電母,四名幼兒做不同的行爲,比如:看電視、踩水、打電話、大聲說話。請觀衆說說他們的行爲好不好?應該怎麼做?

五、活動延伸:進行《我不玩電》、《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隨便吃藥》等教育,使幼兒知道如何預防危險事情的發生,在平日裏不做危險是事情。

活動反思:

對於雷雨天孩子們還是比較熟悉的,只是關於雷電形成的`過程不知道,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孩子們都聽的很認真,我將重點放在雨點的形成上,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護上我們採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經驗。目標1、2大成效果較好。

小百科: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是正極,有的是負極。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發出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瞬間被加熱膨脹的空氣會推擠周圍的空氣,引發出強烈的爆炸式震動。這就是雷聲。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對話,瞭解與陌生人通電話要注意的事情。

2、通過對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大灰狼布偶、小動物布偶,玩具電話。

活動過程

1、利用大灰狼和小動物布偶進行電話對話,請幼兒判斷小動物做得是否對。

2、老師表演以下兩段對話:

對話一:

3、大灰狼:小朋友,請問你爸爸媽媽在家嗎?

小動物:他們都不在家。

大灰狼:家中有大人嗎?

小動物:家裏有爺爺。

大灰狼:我是你爺爺的朋友,想來看看你們,但忘記了地址,

請你告訴我你家的地址,好嗎?

小動物:好呀,我家住在動物村 12 號。

對話二:

大灰狼:小朋友,請問你爸爸媽媽在家嗎?

小動物:請問你找誰?

大灰狼:家裏有大人嗎?

小動物:請你等等,我讓爺爺跟你說話。

4、請幼兒分析剛纔的兩段對話,誰做得對,爲什麼。

5、引導幼兒知道不能隨便和陌生人對話,有陌生人打電話來,應立即交給家裏的成年人接聽。

6、提醒幼兒不能隨便在電話裏透露個人及家庭信息。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一個人在家時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2、能夠辨別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和危險行爲。

3、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一個人在家時的警惕性。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每組一張白紙和一盒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

(1)有事爸爸媽媽都出去了,你一個人在家,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2)一個人在家時你回做些什麼呢?

2、展開活動:觀看教學掛圖。

(1)出示掛圖並提問:

①讓幼兒來看看妞妞一個人在家時是怎麼做的,她的做法對嗎?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家時如果害怕,可以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如果覺得無聊可以看書,畫畫、看電視或者玩玩具,等爸爸媽媽回來。

(2)出示下一幅圖,這些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時都做了什麼?他們的做法

①對不對?爲什麼?(幼兒逐一描述、討論圖片內容。)

②教師小結:自己一個人在家,害怕時不要大聲哭鬧,不然可能會引起壞人的注意;不能自己一個人溜出家門,這樣可能會遇到好多危險,而且爸爸媽媽找不到你會很着急;不做危險的事情,比如:爬窗戶或爬其他高的地方,這樣可能會摔傷甚至有生命危險。

請幼兒整體閱讀所有內容。

3、活動展開:分組討論,一個人在家時還應注意什麼安全問題?

(1)教師:一個人在家時還應該注意什麼安全問題呢?如果有陌生人敲門該怎麼辦?能不能玩火、水、電以及像刀子、塑料袋這樣的危險物品呢?

(2)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白紙和一盒水彩筆。每組推選一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請他用圖或圖夾文的方法表現大家討論的內容。

(3)幼兒討論,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把在家組的想法表現出來。

(4)集體分享各組討論內容,制定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5)集體討論。

4、活動總結: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注意事項。我們制定的安全注意事項是:一個人在家害怕時不要大聲哭鬧,不要溜出家門,不要試圖從窗戶爬出,不要給陌生人開門,要記住爸爸媽媽的手機號,急救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爲了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而設計的,在活動中我通過課件、圖片,幫助幼兒瞭解一個人在家,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玩危險物品、不做危險動作,不亂摸電器開關等安全知識,小朋友對本活動很感興趣,在幼兒討論的時候,我提供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的時間,讓每一名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使幼兒的已有經驗得到了提升。

小百科:安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ān quán,通常指人沒有受到威脅、危險、危害、損失。人類的整體與生存環境資源的和諧相處,互相不傷害,不存在危險的隱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地震產生的原因。

2、如何躲避地震的方法。

3、地震的預防。

4、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過程:

一、地震的由來

我們的地球是個大大的圓球,(師實物演示)我們生活在這個球的表面,爲什麼人不掉下來呢?因爲地球中心有很強的地心引力。那麼在這個球的中心有些什麼呢?有岩石和岩漿有厚厚的地層。這些東西一直都在運動一刻不停。爲了讓他們正常運動不爆發出來引起地平面的一些才難,人類就想了個好辦法,到處種樹。我們都知道樹有很長很密的根鬚,這些根鬚就像許許多多的手一樣把泥土岩石牢牢抓住。這樣就安全多了。

可是現在許多人因爲要蓋高樓大廈,爲了要開採石油和礦產都把樹拔了,把山開了。這樣地球表面就受傷了,所以就會產生了地震。所以會發生地震都是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的。

二、地震的躲避方法

地震時地面會晃動,嚴重時牆面會倒塌,但是我們也不要害怕,只要安靜地聽從大人的話,記住躲避的方法就好了。

如果在家裏發生了地震我們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地晃動的厲害時我們不能朝外面跑,因該要先把門打開,然後找堅固的傢俱底下,並且要保護好頭部。怎麼保護呢?用書包頂在頭上,用被子坐墊蓋上,實在沒有軟的東西保護時,可以用手護住腦後部。然後蹲下緊縮身體,這樣你的膝蓋就能保護好肚子了。

如果地震時我們在馬路上行走,那就儘量跑到開闊的地方去,電線杆玻璃窗招牌等都是危險物品,一定要遠離。

地震時不能做電梯,不能搭乘任何工具。

地震一般時間很短,震動時不能轉移,要等地震過後才能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學習地震自我保護姿勢

三、地震的預防

我們要多留心廣播電視,一旦有預報就要馬上轉移。平時我們要保護大自然,多種樹,不亂砍亂伐。讓我們人類和大自然和平共處。

四、我們能爲地震地區的朋友做什麼

討論如何儘自己的力爲災區的朋友做什麼。

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基礎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幼兒安全自救教育實踐突出教育的實踐性,重在模擬、練習及遊戲,學習自然災害應急避險技能。設計這節課的主要意圖就是要給孩子們講解有關的地震知識,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意識,知道災難來臨時不要驚慌,要學會正確的自救,要有戰勝困難的自信,樹立不怕苦,堅強、勇敢的信心。

這節課總體上是成功的,很多幼兒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它比較宏觀,離幼兒的基礎知識、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如果採用傳統的方法教學,幼兒會枯燥乏味,也不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爲了突破這個難點,並引起幼兒的認知共鳴,我利用網絡收集了大量有關地震的素材,製作了地震相關課件,幼兒通過看、聽、讀、想、玩來了解地震。這樣的教學,真正解決了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幼兒觀察和研究,從而來達到活動目標。教學中,當孩子們看到那些多媒體視頻及圖片的時候,孩子們對地震都感覺到害怕,感覺到難受,他們的心和我一樣是沉痛的。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學習到了地震的相關知識,在討論的時候,他們能夠很積極的參與,遊戲演習的時候也能夠愉快的參加,孩子們在遊戲中再次學習到自救、救援等知識,這個過程有理有序,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所教內容。

小百科: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活動中也很注重這方面的教育。煤氣的使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須品之一,幼兒的好奇心較強,總對一些不熟悉的物品充滿了探索欲,煤氣的正確使用,關乎着我們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我們開展了這次的安全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煤氣的作用和危險性,知道人在煤氣中毒時,會產生的一些生理反應。

2、遇到煤氣泄漏時知道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煤氣瓶一個(仿真玩具)。

2、煤氣泄漏和爆炸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認識煤氣瓶、煤氣爐和管道煤氣,瞭解煤氣的用處

1、教師出示煤氣瓶,提問:這是什麼?小朋友家裏使用煤氣嗎?你們家的煤氣是從哪裏來的?煤氣有什麼用?

2、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我們家用的煤氣有兩種,一種是管道煤氣,一種是瓶裝煤氣。

它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例如:能燒水、燒飯、燒菜、煲湯等等

二、觀看視頻,瞭解煤氣的危險性。

1、教師:煤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煤氣,煤氣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

2.觀看有關煤氣使用的視頻,使幼兒初步瞭解在哪些情況下,會發生漏氣或爆炸事故。

3、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談談煤氣造成的危險性有哪些?

剛纔小朋友看到視頻時,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漏煤氣、爆炸了)

教師小結:在使用煤氣煮東西時,成人不能沒關閉煤氣爐開關就離開。小朋友年齡小,不能私自去廚房玩弄煤氣爐。

三、組織幼兒討論,知道安全使用煤氣的方法以及發生以外後的自救方法

1、怎樣安全使用煤氣。

2、怎樣知道漏氣了?如何辨別呢?(漏氣了會有難聞的氣味;會吱吱的聲音……)

3、我們人體吸進了這些有毒的會有哪些反映呢?

(會頭暈、會呼吸不了、會暈倒……)

四、教師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重點講解幾個問題。

1、當成人在廚房使用煤氣烹飪時或時成人不在時,小朋友都儘量不到廚房裏玩耍。

2、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隨便動煤氣竈的開關。

3、如果聞到煤氣味時,要及時提醒家裏的成人。

4、當煤氣泄漏嚴重時,要及時的從安全通道離開,不乘坐電梯不按門鈴。到達安全地方時打119報警。

活動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該活動幼兒還了解到安全用氣的必要性,知道煤氣的好處與危險,懂得不私自到廚房玩煤氣爐開關。瞭解正確使用煤氣方法以及遇到煤氣泄漏時的自我保護方法,避免危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