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主線: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具體的分析欣賞各種小食品包裝的實物,具體的理解食品包裝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形式與對象(兒童年齡特點)的統一,以及最具生活趣味的藝術特點。

教學目的:通過畫各種小食品,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形狀和色彩等繪畫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小食品的特點和裝飾特點的理解與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小食品的不同形狀特點與不同裝飾風格的表現。

教學準備:1.學生自帶一樣小食品。要求沒有教師的允許下不許打開,違反者禁止參加本課的活動。

作業要求:寫生 或想象畫幾個小食品,要注意好外形特點和圖案與色彩的設計效果。

活動過程

一、 小食品觀賞活動。解決以下問題 (培養學生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造型的審美)

二、教師小結 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的色彩運用的規律。

三、把你觀察的小食品畫出來。 適當講授構圖技巧。可以進行隨意的組合 (審美能力的理解。a美術知識的介紹)

四、調查反饋。

1.讀自己的研究報告,張貼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比一比誰的小食品畫的又象又好。 (d通過學生優秀作業的對照、比較、鑑別)

五、佈置作業,通過研究, 我們學習了對事物的細緻的觀察。回家每人選一樣物體進行調查,自己寫一份調查報告。下節課我們進行更多的交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自主選擇材料,大膽地進行面具裝飾活動。

2.在活動中不斷髮展創造想象及動手操作能力。

3.充分體驗成功後的欣喜。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空白麪具人手一個,範例3個。

2.裝飾材料、剪刀、雙面膠若干。

3.道具:絲巾、彩棒、花蓮、小傘、扇子若干。

4.背景圖一幅,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出示背景圖,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地方?

(2)放音樂,小朋友們聽一聽,人們在俱樂部裏幹什麼?

(3)小結:新的一年開始了,欣欣俱樂部正地舉辦一臺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呢,人們有的戴上漂亮的花仙子面具、有的戴上可愛的兔子小姐面具、還有的戴上奇怪的怪獸面具,大家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可以自由自在的唱歌、跳舞,玩得可開心了。瞧,錢老師也收到了主持人寄來的請帖,你們說我帶哪個面具去好呢?爲什麼?

2.介紹材料,激發興趣。

(1)小朋友想和老師一起去參加迎新年化妝舞會嗎?你想做個什麼樣的面具呢?

(2)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粘紙、吸管、雞毛等材料,你想用哪些材料來打扮面具呢?

3.幼兒製作面具,老師巡迴指導。

(1)講解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自主地選擇喜歡的材料來打扮面具,活動中注意謙讓,不影響他人,活動結束後要主動整理物品。

(2)指導並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3)提醒先完成的小朋友,跟好朋友講講自己做的是什麼面具,用了哪些材料。

4.活動評價。

(1)你做的是什麼面具,用了哪些材料,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2)互相介紹各自的面具。

5.跳“化妝舞”。

(1)時間不早了,我們選擇一樣最喜歡的道具去參加化妝舞會吧!2)音樂起,師幼共同舞蹈。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我製作了兩個不同表情的面具引出活動,激發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在同時又出示了製作的材料用幼兒來製作。讓幼兒說說自己的五官長在什麼地方,來引導幼兒去觀察不同面具的不同特徵。我在材料裏準備了不一樣的眼睛,不一樣的嘴巴,不一樣的耳朵和鼻子和不一樣的眉毛。去讓幼兒大膽地想象做一個能誇張的表現人的表情的面具。當幼兒戴上自己做的面具後,幼兒的那種開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個活動雖然幼兒熱熱鬧鬧的講、做顯得很次序井然,但是還是有許多的問題:

1、講解於操作方法可以更童趣點、合理點。

我重點講解了五官的擺放位置,特別是眼睛和鼻子擺放正確的位置。可以讓幼兒在擺放時和自己對比等等。

2、注意幼兒已有經驗的整合。

3、對幼兒相互合作引導不夠。

活動中一些能力相對差一些的幼兒可以請求已經完成作品的幼兒的一些幫助,教師沒有安排快速的幼兒幫助他們,以至於動作快的幼兒很快,而慢的幼兒則一堂課下來,什麼也沒有貼好的情況發生。

4、幼兒操作的時間過於簡短。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由於教師給幼兒的提問過多,導致幼兒操作的時間有限,應該減少提問的時間,多一點讓幼兒探索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伴隨故事情節的展開,感受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

2、初步體驗音樂的變化和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象、圖譜、芭比娃娃、幼兒看過《天鵝湖》的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瞧!誰來了?”(芭比娃娃)

“美麗的芭比娃娃是我們許多小朋友喜愛的玩具,每個芭比娃娃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天鵝湖”的故事,邊聽邊欣賞故事裏好聽的音樂。

二、欣賞故事和音樂。

在一個村莊裏住着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叫“奧德緹”他非常喜歡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優美,聽她又在家裏跳起歡快的舞蹈。

(欣賞曲一)

一天,一隻獨角獸把他帶進了魔法森林,奧德緹無意取下了森林裏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靈們發現奧德緹是拯救森林的人,這件事傳到了巫師那裏,他用咒語把奧德緹變成了一隻天鵝,奧德緹不能再回到家人身邊她很傷心,在小精靈的鼓勵下她決心戰勝巫師解除魔法並拯救整個魔法森林。

(欣賞曲二)

奧德緹由於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歡,使魔法水晶擁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終消滅了巫師解除了咒語,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爲了慶祝勝利在森林裏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欣賞曲三)

三、逐段感受體驗。

1、第一段音樂。

A、“聽聽這段音樂在故事什麼時候出現的?好象講了什麼事?”(回憶並理解音樂表現的內容)

“聽上去的感覺是怎樣的?”(理解音樂情緒)

幼兒說出師小結:奧德緹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時常開心地跳舞,所以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活潑歡快的。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

2、第二段音樂。

A、“這段音樂好象講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事?聽上去的感覺怎樣?”

幼師小結:音樂開始讓人聽了很傷心,好象說奧德緹變成了天鵝,他無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邊,很傷心。後來音樂變的很響很重,讓人感覺很恐怖,好象在說奧德緹與巫師做鬥爭。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力度和情緒變化(與第三段音樂的圖譜比較,幼兒找出並分析)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選擇做天鵝或巫師變的大鳥)

3、第三段音樂。

A、“最後一段音樂講的是什麼?聽聽有什麼感覺?”

幼師小結:大家爲了慶祝勝利在森林裏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心愛的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所以音樂聽上去給人幸福和快樂的感覺。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優美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結對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賞並體驗。

【活動反思】

一、在教學內容的組合上以音樂審美爲核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年級的小朋友好動,愛表現,這是他們的天性,而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是比較粗淺的。對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該是在遊戲活動中逐漸的進行滲透,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的體驗、發現、創造來完成,從而欣賞音樂的美。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我在本課中設計了欣賞、瞭解草原——節奏訓練——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表演《我是人民小騎兵》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將體驗音樂的美、欣賞音樂美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二、在學生學習方式上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設計中,很好的創設了各種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成爲可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第一環節時,學生看到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聽到的是優美的旋律,讓學生能夠從調用各種感官,從聽覺、視覺上多層次、多緯度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利用圖片、音樂來調動唱歌的積極性,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本節課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都是很有效的,各音樂小組積極參與,敢於表現,敢於創新,並團結一致,互相帶動。

三、教學設計中體現師生互動、面向全體、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爲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參與音樂教學,用聽、唱、跳的方法來體驗感受音樂的美。在活動中,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允許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創造音樂,以表達個人的情感。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爲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間。如小騎兵騎馬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如何來表現?自己想辦法來創造各種聲音表現草原上的聲音。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抱的'動作中手與人的關係。體驗家人抱自己時的關愛之情。

2、能在繪畫中表現出抱的姿勢。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收集“溫馨的抱”的留影,並帶孩子欣賞、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愛的抱抱情感調查表;有人物畫的繪畫經驗,能夠表現人的主要特徵。

2、物質材料:繪本《大衛,不可以》ppt;背景音樂《人狼之戀》主題曲。

3、幼兒人手一份畫紙、畫夾、畫筆;塑料小筐若干;一個可以操作活動的紙形圖;展示平臺;投影儀;“溫馨抱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大衛的故事導入,引導幼兒聯想被媽媽抱的感覺

幼兒看畫面聽故事,引導幼兒思考,大衛被罰坐角落時心裏是什麼感受?當媽媽對因調皮正在受懲罰的大衛說“寶貝,到媽媽這兒來,大衛乖,媽媽愛你”時,大衛心裏又是什麼感受呢?

二、探索各種抱的姿勢

請幼兒兩人一組,試一試可以怎麼抱、看誰的辦法多。

老師與幼兒一起遊戲,共同探索不同的抱的姿勢。(躺在老師的懷抱裏、坐在老師的腿上、被老師從背後抱起……)

出示家人抱孩子的溫馨圖片,欣賞各種抱的姿勢。(播放背景音樂。)

邊帶着小朋友們欣賞,邊隨機地問:媽媽抱着寶寶時臉上是什麼樣的表情呀?爸爸的手放在寶寶身體的什麼地方?寶寶是什麼樣的表情。

三、觀察分析“媽媽”抱“寶寶”時手的位置

在展示平臺上出示“媽媽抱寶寶”的紙形人,引導幼兒觀察:寶寶被媽媽抱着了嗎?爲什麼?誰能幫媽媽抱住寶寶?請個別幼兒上前嘗試。

四、幼兒繪畫創作

提示:小朋友都有過被家人抱的溫馨的時刻吧,你想畫誰在抱你呢?他是怎麼抱的?想好後畫下來與大家分享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最美好、最溫馨、最快樂的樣子。

五、作品評賞

展示全體幼兒作品。幼兒互相觀摩,評價喜歡的作品,並請作品的主人講述自己的畫。最後鼓勵小朋友和身邊的同伴抱一抱,和周圍的老師們抱一抱。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有效手段。天妃幼兒園的孫老師能結合幼兒愛玩的天性,設計了《愛的抱抱》這一活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體現了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剛開始孫老師以快樂的兒歌音樂,可愛的小兔形象,從小兔跳跳、長耳朵彎彎、短尾巴扭扭中孩子們快樂而又準確的感知5以內的數量,在活動中我發現孫老師事先在場地上貼好圓圈標記,從而在遊戲中老師順利地讓小朋友自覺主動的沿着圓圈的邊邊站好進行遊戲。可見孫老師的細心準備了。這樣的熱身運動後導入到了第二環節“愛的抱抱,合作感知數量”,這是重要環節。在教師的層層深入中根據圓點數量和數字要求進行的“愛的抱抱”,讓孩子們在抱一抱中以小組的形式進一步感知6以內的數量。在介紹遊戲方法時,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後來在遊戲中教師逐步提醒、強調,幼兒纔會配合着玩遊戲了。同時爲了增加遊戲樂趣和激發幼兒的興趣,告知幼兒有大灰狼出現,我們要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讓大灰狼發現、抓走。既然有大灰狼這一角色,何不讓其它教師扮演,這樣遊戲的氛圍會濃郁,幼兒也就更投入遊戲了。同時孫老師充分利用現場的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快樂互動,滿足多人次的組合。第三環節是活動延伸。快樂配對,感知7和8,利用數字卡和圖片卡,找到相對應的卡片朋友進行愛的抱抱。這一環節遊戲指導不是很到位。結束部分有點太快,幼兒還十分想玩遊戲呢。

以“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爲理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並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組織遊戲活動,讓幼兒園教育更有效地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需要我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深化和反思。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爲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於在欣賞活動中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進行體驗,發現美、感受美、豐富美。

2.感受美術作品中線條與色彩帶來的不同體驗,增加幼兒對色調的認識和理解。

3.在想象與創編的過程中發展創新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水平。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夢》。

2.幼兒作畫工具若干、舒緩的音樂、半成品範例兩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畢加索的作品《夢》,師幼共同欣賞。

“有一個國家叫西班牙,那兒有一個大畫家名字叫畢加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一幅畫。

二、通過賞析:引發感受和體驗。

1.教師:畫家畫了一位什麼人?(阿姨)你從哪裏看出來的?(項鍊、長頭髮、衣服、乳房……)她在做什麼?(點擊鼠標,出現作品《夢》)(幼兒:畫家畫了一位阿姨靠在沙發上睡得好香,她在做夢呢?)

2.教師:“閉上眼睛,聽音樂,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畫上的阿姨。(教師用語言講述,幫助幼兒理解畫面——我困了,這兒有個紅色的沙發,軟軟的好舒服,坐在上面,身體也變得軟軟的,很鬆很鬆,我就睡着了……)提問:剛纔我們學畫上的阿姨,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聽着舒緩的音樂把我們的心情變得很寧靜,身體也很放鬆,感覺很舒服。

三、感受美術作品中線條與色彩帶來的不同體驗。

1.感受線條。

(1)“現在我們來看看畫家是怎麼樣畫這幅作品的,先來看一看他的構線。

提問:“這些線條看起來怎麼樣?”(柔軟、圓滑的曲線)

(2)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線條,“把我們自己變成一條線,肢體動作表示圓滑的曲線。”

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當我們用身體來表示圓滑的曲線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變得軟軟的、鬆鬆的,身心都很放鬆。

2.感受色彩。

(1)教師:“看完了構線,現在我們來看看他的塗色。”

問:“這幅畫上什麼顏色最多?”(紅色和黃色)“看到紅色和黃色,你想到了什麼?”(花園、草地、沙漠……)“這兩種顏色給你什麼感覺?(暖洋洋)”

小結:紅紅的,軟軟的沙發,襯托出阿姨粉紅色的手臂,畫家把它畫得大大的,主要用了紅色和黃色兩種暖色的調子,給我們一種很放鬆、很舒服的、很高興、很暖和感覺。

(2)幼兒相互討論:“阿姨舒服地躺在紅色的沙發裏睡着了,她做了許多的夢,夢見自己睡在沙漠裏,火紅的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上;她還夢到了自己睡在綠色的草地上,那兒的空氣很新鮮,很舒服。”“你覺得阿姨會夢見些什麼呢?(在陽臺的月光下、在篝火的旁邊……)爲什麼?”幼兒討論後請個幼回答。

小結:你們的眼睛可真亮,真會動腦筋,通過看畫面的色彩就能知道阿姨夢到的東西,可真棒!

四、啓發幼兒作畫,並給予一定的引導鼓勵。

“小朋友,阿姨還夢見了什麼?比如:她在陽臺的月光下,或者綠色的花園裏,不同環境的背景色彩給我們的感覺不同,請你也來試試看,把阿姨夢到的東西用一些線條勾畫出來,然後在用蠟筆給它塗上漂亮的色彩。”

(1)對沒構思好的幼兒,幫助其建立構思。

(2)對不太敢表現的幼兒,鼓勵其大膽表現。

(3)通過表揚提示幼兒大膽使用色彩,塗畫背景。

五、作品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可請幼兒通過色彩等方面的感知,猜猜別人畫的是什麼,並請個別幼兒講講自己的作畫意圖。

活動延伸:在美工區進一步培養孩子運用色調進行表現的興趣和能力。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散文詩的內容情節,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一步步深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散文詩非常的優美,加上課件優美的意境,保證了幼兒整個活動的質量。在活動中,我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把更多說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幼兒真正做活動的主宰者。

小百科:夢,有夢想、希望、美好、幸福的意思。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爲者矣”認爲做夢總有原因可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2、激發紙工製作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剪刀、紙工第7頁《大樹和小鳥》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作品

老師手上都有什麼啊。幼兒回答一棵大樹上住着小鳥。(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製作的慾望)

二、大樹和小鳥

1、觀察外形及結構特徵。

做手工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做什麼。怎樣才能使小鳥插進去?

2、教師講解並示範

一一將圖形一一剪下,小心地剪開大樹圖形及紙條上的空白處;將小鳥圖按號碼從大樹正面插入,然後插至紙條上對應的指縫中。(邊延處不易剪得太開,因提醒幼兒小心)

一一插完後,大樹上便停滿了小鳥,等孩子全部完成後,十分好看。

一一一手拉住大樹,一手拉動後面的紙條,大樹上的小鳥就會在樹上快活地跳起舞來。如果配上快活的鳥鳴聲,小鳥就會邊跳邊唱了。

3、手工作業要求及使用剪刀的安全要求。

三、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2、鼓勵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繼續製作,完成作品。給完成好的幼兒予以表揚。

一起製作大樹和小鳥。

四、活動結束

收穫成功喜悅。

活動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紙工藝術活動。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綱要》在藝術教育領域中,強調幼兒接觸周圍環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導幼兒感受到大環境中的美,加深幼兒對冬天的認識和了解,我們特組織開展了本次活動。畫面以幼兒暢想爲主,教師通過引導,激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冬天》是大班第一學期結合季節特徵的一個繪畫活動,要求幼兒應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表現自己對冬天的感受。

教學設計思路

1、在教學活動前,教師有意識地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園舍、佈局、日常活動等,加深幼兒對幼兒園的印象。

2、準備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發揮創作的熱情。

3、運用正面的評價,鼓勵幼兒進行充分的自我表現,增強自信心。

活動目標:

1、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冬天的認識。

2、能按意願獨自設計畫面,大膽作畫。

3、增強對冬季周圍事物關注。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重點:

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冬天的認識。

活動難點:

能畫出冬天裏景物、人物的特徵,色彩合適。

活動準備:

水彩筆、畫紙、範畫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引出主題。(指向目標1)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啊?”“你看到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討論,教師簡單小結。

2、提出繪畫主題,引導幼兒思考。(指向目標2、3)

“今天我們要來畫一幅‘冬天’”,你會畫一些什麼呢?”幼兒個別說一說,互相說一說。

3、提出作畫要求,幼兒自主作畫教師觀察引導。(指向目標1、2、3)

“請小朋友畫出景物、人物在冬天裏的樣子,要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冬天,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儘量不要和別人一樣。”

4、幼兒作畫,教師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豐富畫面內容,塗上適當的色彩,進一步表現冬天特徵。

5、活動結束:

(指向目標3)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歡的作品,說說原因。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